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2019最新】精选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17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审美范畴中的悲剧性 悲剧和喜剧这一对范畴在西方美学思想发展中一向就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悲剧和喜剧都属于戏剧,在分谈悲剧与喜剧之前,应先谈一下戏剧总类的性质。戏剧是对人物动作情节的直接摹仿,不是只当作故事来叙述,而是用活人为媒介,当着观众直接扮演出来,所以它是一种最生动鲜明的艺术,也是一种和观众打成一片的艺术。人人都爱看戏,不少的人都爱演戏。戏剧愈来愈蓬勃发展。黑格尔曾把戏剧放在艺术发展的顶峰。西方几个文艺鼎盛时代,例如古代的希腊,文艺复兴时代的英国、西班牙和法国,浪漫运动时代的德国都由戏剧来领导整个时代的文艺风尚。我们不禁要问:戏剧这个崇高地位是怎样得来的?‎ 多研究一下“儿戏”‎ 20 / 20‎ ‎,就可以了解关于戏剧的许多道理。首先是儿童从游戏中得到很大的快乐,这种快乐之中就带有美感。马克思论劳动,也说过美感就是人使各种本质力量能发挥作用的乐趣。因此,不能否定文艺(包括戏剧)的消遣作用,消遣的不是时光而是过剩的精力。要惩罚囚犯,把他放在监狱里还戴上手铐脚镣,就是逼他不能自由动弹而受苦,所以囚犯总是眼巴巴地望着“放风”的时刻。戏剧是一个最好的“放风”渠道,因为其它艺术都有所偏,偏于视或偏于听,偏于时间或偏于空间,偏于静态或偏于动态,而戏剧却是综合性最强的艺术,以活人演活事,使全身力量都有发挥作用的余地,而且置身广大群众中,可以有同忧同乐的社会感。所以,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作为戏剧,都可以产生这种内容最复杂也最丰富的美感。‎ 不过悲喜毕竟有所不同,类于悲剧的喜感,西方历来都以亚理斯多德在《诗学》里的悲剧净化论为根据来进行争辩或补充。依亚理斯多德的看法,悲剧应有由福转祸的结构,结局应该是悲惨的。理想的悲剧主角应该是“和我们自己类似的”好人,为着小过失而遭到大祸,不是罪有应得,也不是完全无过错,这样才既能引起恐惧和哀怜,又不至使我们的正义感受到很大的打击。恐惧和哀怜这两种悲剧情感本来都是不健康的,悲剧激起它们,就导致它们的“净化”或“发散”,因为象脓包一样,把它戳穿,让它发散掉,就减轻它的毒力,所以对人在心理上起健康作用。这一说就是近代心理分析源-----弗洛伊德的“欲望升华”或“发散治疗”说的滥觞。他认为,人心深处有些原始欲望和文明社会的道德法律不相容,被压抑到下意识里形成“情意综”,作为许多精神病例的病根。但是这种原始欲望也可采取化装的形式,例如神话、梦、幻想和文艺作品,往往就是原始欲望的化装表现。弗洛伊德从这种观点出发,对西方神话、史诗、悲剧乃至近代一些伟大艺术家的作品进行心理分析来证明文艺是“原始欲望的升华”‎ 20 / 20‎ ‎。这一说法貌似离奇,但其中是否包含有合理因素,是个尚待研究的问题。他的观点在现代西方还有很大的影响。‎ ‎(选自朱光潜《谈美书简》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戏剧是一种用活人为媒介当着观众直接模仿人物动作情节、和观众打成一片的最生动鲜明的艺术。‎ B.戏剧是综合性最强的艺术,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都可以产生内容最复杂也最丰富的美感。‎ C.因为黑格尔曾把戏剧放在艺术发展的顶峰,所以在西方美学思想发展中,悲剧和喜剧这一对范畴一直以来就占据着特别重要的地位。‎ D.悲剧激起恐惧和哀怜这两种本来不健康的悲剧情感,使它们得以“净化”或“发散”,从而起到健康人的心理的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人人都爱看戏,不少人还爱演戏,这使得戏剧愈来愈蓬勃发展,西方几个文艺鼎盛时代都是由戏剧来领导整个时代的文艺风尚的。‎ B.要想了解关于戏剧的诸多道理,就必须多研究“儿戏”,因为戏剧如同“儿戏”,能让人从中得到带有美感的快乐。‎ C.马克思认为美感是使人的各种本质力量能发挥作用的乐趣,因而我们应该肯定包括戏剧在内的文艺形式具有消遣过剩精力的作用。‎ 20 / 20‎ D.由于其他艺术在视与听、时间与空间、静态与动态等方面都各有偏侧,都不能使人完全释放苦闷、获得愉悦。因而戏剧是一个最好的“放风”渠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研究表明,神话、史诗、悲剧乃至近代一些伟大艺术家的作品等都是人类“原始欲望的升华”,这一观点在现代西方仍有很大的影响。‎ B.弗洛伊德认为,人心深处有些和文明社会的道德法律不相容而被压抑的情结,但它也可采用化装的形式,通过文艺作品进行宣泄。‎ C.关汉卿在《窦娥冤》中窦娥这一好人担任主角,其中主人公的悲惨的结局,没有使我们的正义感受到很大打击。‎ D.古希腊,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西班牙和法国,浪漫主义运动时代的德国,都由戏剧领导整个时代的文艺风尚,可见戏剧在西方享有崇高的地位。‎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七岔犄角的公鹿 ‎(鄂温克族)乌热尔图 ‎“你,你别打啦!”我两眼盯着他,一串泪珠滚出眼窝。‎ ‎“喊啥,小崽子?你整天待在帐篷里,靠我养活!”他吼着,举起熊掌似的大手,又朝我打来。‎ ‎“我去打猎,给我枪——我爸爸留给我的猎枪。”‎ 20 / 20‎ 他愣了一下。我挺着胸脯站在他面前,好像一下子长大。我爸爸早死了,妈妈为了过活跟了他,没过几年,妈妈也病死了,我就只好和他在一起熬日子。我从未叫过这位继父一声“爸爸”,只喊他的名字:特吉——部落里的人都这样叫他。‎ ‎“给,小崽子。明天,你上山,见啥打啥。你有这个胆子吗?”‎ 几乎和我一般高的猎枪,差点把我撞个跟头。我紧紧攥住枪筒,毫不示弱地说:“我不怕,你能打,我也能打。”“先别吹!”说完,他又抓起酒瓶,咕嘟咕嘟地喝起来。‎ 这天早晨,我起得比往常都早。我脚上穿的软靴是妈妈留给我的,子弹袋和猎刀是爸爸用过的。我要靠这些,再加上我自己的勇敢,成为一个猎手,一个让全部落人都服气的猎手。‎ 我慢慢地攀上山顶。这是一个漂亮的山峰,它的背上长满松树和桦树。这里准有野兽。等了大半天,果然没叫我失望,桦树林里有什么的影子在晃动。我咬紧牙,瞄准黑影。枪响了,野兽晃了晃,踉跄着奔出树林。是一头健壮的公鹿,它头上顶着光闪闪的犄角,犄角分成了七个支岔,很有气势。鹿一眼瞥见我,扭头叫了一声。顿时,又从树林里跑出五只受惊的野鹿,有母鹿,有小鹿。公鹿一瘸一拐地跟在最后面,不时扭头戒备而憎恶地瞅着我。看得出来,它在保卫鹿群。转眼间,它们消失在密林里。这时,太阳已经溜到山尖,树林变得黑森森的,我想今天是撵不上它了。‎ 晚上,坐在火堆旁,“今天,我打了个鹿。是七岔犄角的公鹿,可大啦!它流的血真多,要不是天晚了,我真……”‎ 20 / 20‎ 我对特吉说。他不喝酒的时候,脸上没有凶相,但总是阴沉沉的。‎ ‎“嘿,傻小子。这能算你打了鹿?打鹿的人,先把鹿腰子拿回来,让大家尝尝……鹿可不像你,碰一下就哭。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它就是死也不会屈服。懂吗?”‎ 我好像被灌了一脖子雪,心里又气又恼:“明天,我会拿鹿腰子让你尝的。”‎ 第二天,天刚亮,我就赶到昨天打猎的山坡,沿着伤鹿留在雪地上的蹄印追着。不知什么时候,雪地上多了一行奇怪的蹄印。突然,从左侧山脚的桦树林里传来咔嚓咔嚓的响声, 六只野鹿在那里惊慌奔逃。我认出那头被我打伤的公鹿,它瘸了一条腿,跑在鹿群后面。一只狼在后面拼命地追赶。公鹿扭头瞅瞅,撇开鹿群,一瘸一拐地直奔山坡跑来,它跑上山顶,到石崖前放慢脚步,一步一步蹬着石崖。看起来它很费力,忍着痛。‎ 快点,狼追上来啦!我被这头危难中的受伤的鹿吸引了,忘记了自己狩猎的使命。‎ 猛冲过去的狼一口咬住鹿的后腿,几乎就在同时,鹿猛地一蹬,狼怪叫一声,滚了下来。我看见鹿的后腿连皮带肉撕下一块。啊,真有一手,竟甘心让它咬去一块肉。可惜那一蹄没踢在狼的脑壳上。‎ 狼打了个滚,弓着腰,咧着嘴,发疯似的朝石崖冲去。鹿低下头,把粗壮、尖利的犄角贴在脚下的石头上,沉着地等待着。‎ 啊,这只狼真坏。它借助跑的冲力腾空朝鹿扑去。我的心一下子揪紧了。‎ 20 / 20‎ 就在狼对准鹿的脖子下口的一刹那,鹿猛地扬起低垂的犄角,狼像被叉子叉中似的,从鹿的头顶上像块石头被甩过石崖,跌进山谷。‎ 鹿胜利了。它骄傲地扬起头,把漂亮的犄角竖在空中。“呦——”七岔犄角的公鹿站在崖顶呼唤同伴。‎ 我躲在它的下风,着迷地瞅着它。它那一岔一岔支立着的犄角,显得那么刚硬。我想起特吉的话:“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它就是死也不会屈服。”‎ 公鹿疲倦地走过我的眼前,还是那么骄傲。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它似乎觉察出什么,停下步来。我觉得自己的心被撞击了一下,我不是看热闹的孩子,而是一个猎手。我的眼睛转向鹿腿上的伤口:一处是我的猎枪打的;另一处是狼咬的,血淋淋的。在这个时候想补它一枪真是太容易了,我下意识地摸了摸枪栓,看着它一瘸一拐的身影……‎ ‎(有删节)‎ ‎【注】鄂温克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和黑龙江讷河等地,传统上多从事农牧业和狩猎业。‎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鄂温克民族独特的生活方式、具有独特民族心理的猎人、猎区大森林的自然风光,构成鄂温克族作家乌热尔图短篇小说的一个独有的世界。‎ 20 / 20‎ B.小说中有“我”和继父、“我”和公鹿、狼和公鹿等多方面的冲突,使小说中的形象在冲突中互相映衬,互相补充,也使小说展现出曲折动人的特色。‎ C.在狼鹿恶战的过程中,小说通过“我”的心理描写,通过对狼凶残行为的描述,侧面烘托出紧张气氛,塑造公鹿勇猛机智、骄傲善良的形象。‎ D.在小说中,作为善良、纯朴、骁勇、坚毅等美好品质的化身,鹿寄寓着鄂温克人对于人生信念的肯定;另一方面,鹿也象征鄂温克人对于自身人格品质的肯定。‎ ‎5.小说以“我”与特吉的冲突开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6. 结尾写到“我”下意识地去摸枪栓,那么“我”会再向公鹿开枪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由。(5分)‎ 二、古诗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14分)   蒋重珍,字良贵,无锡人。嘉定十六年进士第一,签判建康军,丁母忧,改昭庆军,寻以公事与部使者异议,请祠,易签判奉国军。绍定二年,召入对,首以“自天子至于庶人所当先知者本心外物二者之界限”为言:“界限明,则知有天下治乱而已,何乐其尊;知有生民休戚而已,何乐其奉。”明年,待命霅川,移文阁门,请对,当路惮之,添差通判镇江府,辞。会行都火,应诏曰:“‎ 20 / 20‎ 臣顷进本心外物界限之说,盖欲陛下亲揽大柄,不退托于人,尽破恩私,求无愧于己。九庙至重,事如生存,而彻小涂大,不防于火之未至;宰相之居,华屋广袤,而焦头烂额,独全于火之未然,亦足以见人心陷溺,知有权势,不知有君父矣。”上读之感动,它日星变求言,复申前说。又虑柄臣或果去位,君心易纵,大权旁落,则进《为君难》六箴。召为秘书郎兼庄文府教授。兼崇政殿说书,戒家事勿以白,务积精诚以寤上意。每草奏,斋心盛服,有密启则手书削稿,帝称其平实。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丞相主出师关、洛,重珍力争。会边帅义和战不一,复召集议,重珍奏:“曩乞专意备守,不得已则用应兵,今不敢变前说。”不听,关、洛师大衄,复进兵,重珍言:“若耻败而欲胜之,则心不平而成忿,气不平而成怒,生灵之命,岂可以忿怒用哉!”又论禁旅贫弱,教习频严,辄不能堪,不稍变通,非消变之道。兼国史院编修官,迁起居郎,以疾求去。三辞不许,诏守刑部侍郎致仕。    (节选自《宋史•蒋重珍传》) 7. 下列对文中画波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   B.‎ 20 / 20‎ ‎ 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   C. 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   D. 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 8.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进士:古代科举制度中,在礼部主持的殿试中获得“进士第一”者,经皇帝钦点即成为万众瞩目的状元。   B. 当路:既可以指执掌政权,也可以指掌权之人,本文是后者的意思。   C.丁忧:指遭逢父母丧事。根据儒家传统的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 ‎ D. 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0 / 20‎ ‎ )(2分)   A. 蒋重珍见解深刻,侧面提醒皇帝。他提出每个人都应当明白本心和外物的界限,但其目的还是想让皇帝不要只顾享受尊位和别人的侍奉,而能要承担天子的职责。   B. 蒋重珍善于观察,从现象看本质。虽然大火烧及全城,但重珍看到的是人们平时对待皇帝宗庙和宰相府第的不同做法,说明人们趋炎附势,只知相权而忽视权威。   C. 蒋重珍心思缜密,任职勤勉专心。他既担心皇权旁落,也重视朝廷重臣的作用,为此而进言;他告诫自己对皇上要拿出自己的诚意,不要和皇帝谈那些家务琐事。   D. 蒋重珍关心边事,主张防守为先。南宋时期,边关局势一直比较紧张,重珍不主张急于出兵,更反对失败后为挽回面子而置士兵和百姓的生命于不顾,感情用事。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每草奏,斋心盛服,有密启则手书削稿,帝称其平实。(4分) ‎ ‎  ②又论禁旅贫弱,教习频严,辄不能堪,不稍变通,非消变之道。(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12题。(6分)    念奴娇•登石头城①次东坡韵 ‎ ‎(元)萨都剌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②,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冷,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注】①石头城:即金陵城,昔为六朝都城。②离宫:皇帝在京城以外的宫室。 ‎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2分)‎ A、诗人由眼前的“望”起笔,登上高高的石头城,看到昔日六朝胜地的空旷和“无物”。一个“无物”蕴含了多少鲜为人知的悲惨的过去!让人抚今追昔。‎ B、诗人目睹“六朝形胜地”所感发的是“唯有青山如壁”,表现了诗人对石头城壮美山川的喜爱之情。‎ 20 / 20‎ C、“寂寞避暑离宫。”指往昔皇帝避暑的行宫, “寂寞”一词写出了 “离宫” 往昔的空冷孤寂。‎ D、“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渲染行宫内院人事皆非的空冷、阴森气氛。 E、这首词采用宋代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全部韵脚,工笔描写世事的变迁,抒发人生之感慨,作品思路开阔,自然天成。 ‎ ‎12.简要分析这首词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所抒发的情感的异同。(4分)‎ ‎13.默写。(10分)‎ ‎(1)《望海潮》中描写钱塘山水秀丽景色的千古名句是: , , 。 ‎ ‎(2)《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写周瑜的儒将风度,并且从容不迫,击退强敌的语句是: , , 。 ‎ ‎(3)《雨霖铃》中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抒离别之愁的句子是: , , 。 ‎ ‎(4)《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中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远望景物的语句是: , , 。 ‎ ‎(5)重阳本是亲人团聚的日子,《醉花阴》中的词人却过得冷清: , , 。‎ ‎(6)《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表现廉颇忠于国事,勇于改错的语言描写的句子: , 。‎ ‎(7)《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以刘义隆北伐失败的典故,讽劝南宋统治者的语句是: , , 。‎ ‎(8)《定风波》中,描写归途遇雨,词人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语句是: , 。‎ ‎(9)念去去,千里烟波, ‎ ‎(10) ,最难将息。‎ 三、语言文字运用(14分)‎ ‎14.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小时候的张衡半夜数星星,说自己长大后要成为一名科学家,没想到一语成谶,后来的他成了汉代著名的天文历法大家。 ‎ ‎②四川的驴友在驱车穿越林地时迷失了方向,当时天色渐晚,路况不清,又难以求田问舍,所以被困在山上了。‎ ‎③大陆方面表达了希望继续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真诚愿望,台湾方面是执迷不悟还是从善如流,这个问题引起了国人关注。‎ ‎④“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 20 / 20‎ 校方解释此标语改自古代经典名句,但网友们仍是不赞一词。 ‎ ‎⑤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吐故纳新、转型攻坚过程中的精神原动力,所以,涵养城市的文化底蕴是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举措。‎ ‎⑥除了朋友圈里的微商推销外,人们还常被各种名目诸如“最萌宝贝”“最美人物”等等投票刷屏,搞得不胜其烦。 ‎ A. ①③⑤ B. ①②④ C. ③⑤⑥ D. ③④⑥‎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骄傲,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有深刻、深厚的精神涵养和审美情趣,只要我们静下心来,多品味汉字的间架结构,就会有一种无法言说的安静气息抵达内心。‎ B.“一带一路”为科技型企业“走出去”带来了重大机遇,但科技型企业也存在着资金实力不足、抵御风险能力较弱。‎ C.随着“电脑战胜人脑”的不断热炒,使得大众越来越担忧人工智能将来会对人类产生威胁,比如说一些职业会逐渐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D. “301条款”是美国贸易法中有关对外国在立法或行政上违反协定、损害美国利益的行为采取单边行动的立法授权条款。‎ ‎16.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 所谓“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 ① ,才有家庭和睦、人民幸福。试想,一个生灵涂炭、战乱纷争的国家, ② ?而当前,中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阶段。如何去实现民族复兴, ③ 。这不,习近平总书记也曾说过:“广大家庭都要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之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我们4亿多家庭、13亿多人民的智慧和热情汇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20 / 20‎ ‎17.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2分)‎ 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和精神传承,工匠精神为各行各业所必需。一个员工只要恪尽职业操守,就可以具备工匠精神,一个企业只要重视产品的质量提升,就能够打造出自己的企业品牌。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体现创新价值的激励机制,一定能够培育出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①员工能够恪尽职业操守未必可以具备工匠精神。‎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春暖花开》歌词片段,按要求作答。(5分)‎ 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 每次怒放,都是心中喷发的爱。‎ 风儿吹来,是我和天空的对白。‎ 其实幸福,一直与我们同在。‎ 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 生命如水,有时平静,有时澎湃。‎ 穿越阴霾,阳光洒满你窗台。‎ 其实幸福,一直与我们同在。‎ 20 / 20‎ ‎(1)将“风儿吹来,是我和天空的对白”这句话扩写为一段散文,需符合情境,限60字内。(3分)‎ ‎60字 ‎(2)仿照“生命如水,有时平静,有时澎湃”,写一句歌词,注意押韵。(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40分)‎ ‎1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个四五岁男孩,平时总爱反着穿袜子,父亲有时帮他把袜子好好地穿上,他还要自己脱下来,再翻个面穿上去。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没想到他竟理直气壮地说:“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议论文,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 答案 ‎1、C(颠倒因果。“在西方美学思想发展中占据着特别重要的地位”是因,“黑格尔曾把戏剧放在艺术发展的顶峰”是果,选项把这一因果关系说反了。)‎ 20 / 20‎ ‎2、B(说法绝对。作者只是说可从研究“儿戏”入手了解一些审美常识,并未说“要想了解关于戏剧的诸多道理,就必须多研究‘儿戏’”。)‎ ‎3、A(曲解文意。作者认为,弗洛伊德的“欲望升华”说“是否包含有合理因素”“尚待研究”。)‎ ‎4、C(“通过对狼凶残行为的描述”属于直接描写,不是“侧面烘托”;同时恶战过程也不能塑造“骄傲善良”形象。)‎ ‎5、①通过紧张的冲突,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把读者迅速带入小说情境;②引出下文“我” 去打猎的故事;③ 交代“我”的孤儿身份、与继父的情感隔阂,暗示了“我”对亲情的渴望;④初步刻画“我”性格的倔强和好强。(4 分。划线 1 点得 1 分。)‎ 解析:本题考查小说“情节的作用”。小说情节的作用可以从三方面回答:‎ 一、刻画人物性格。‎ 二、对情节本身的作用: 推动情节发展,丰富故事情节:设置悬念,引人注意(引起读者关注),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待心理,在情节的发展上宕开一笔,使情节曲折起伏有波澜,耐人寻味,造成情节发展的变幻莫测,使情节发展波澜顿生。‎ 三、展现主旨(揭示小说主题)。‎ ‎6、观点一:不会再向公鹿开枪。‎ 理由:①公鹿健硕的体态,它在与恶狼搏斗中展现出的勇气和智谋都让“我” 着迷。②“我”‎ 20 / 20‎ 从公鹿身上汲取到作为男子汉应有的不屈气概,这让“我”对它心生敬意。③公鹿对鹿群的保护,触动了“我”内心的痛处,“我”不忍母鹿和小鹿失去公鹿。④公鹿已受重伤,“我”此时如再开枪,胜之不武,并不能证明“我”具有让全部落敬佩的勇气。‎ 观点二:会再向公鹿开枪。‎ 理由:①“我”已意识到自己是一名猎手,而不是看热闹的孩子,“我”负有狩猎的使命。②公鹿的刚猛和骄傲激发了“我”的斗志,“我”也能应该展现出我的勇气和骄傲。③“我”需要通过狩鹿向特吉证明自己可以不再仰人鼻息。④公鹿已经受伤,无法快速奔跑,是狩鹿的大好时机。(理由答出 1 点得 2 分,2 点得 3 分,3 点得 5 分) ‎ 7、 D(2分)(本题中标志性的词语有“诏”“重珍”“犹”“欲”“使”“审度事势”。) 8、A (2分)(A. 古代科举制度中,在礼部主持的殿试中获得“进士第一”者,经皇帝钦点即成为万众瞩目的状元。殿试是皇帝主持的。) 9、 C(2分) (文中“戒家事勿以白”一句的意思是蒋重珍告诫别人,不要用家务事干扰自己,不是不和皇帝谈家务事) 10、①每次起草奏章,他都会去除心中杂念,穿戴整齐,如果是机密奏章,他就亲自书写,删改定稿,皇帝称赞他公平踏实。(“草奏”、“斋心”、“削稿”各1分,句意1分)   ②又论说禁军的军力衰弱,训练频繁而严厉,往往让人难以忍受,如果不稍微有所调整,就不是消除祸患的办法。(“频严”、“堪”、“消变”各1分,句意1分) ‎ 参考译文:   蒋重珍字良贵,无锡人。嘉定十六年进士第一名,任建康军签判,母亲亡故,改任昭庆军签判,不久因公事与掌管监察的同僚意见不合,请求任宫观官,改任奉国军签判。绍定二年,奉召入京应对,首先以“从皇帝到百姓应当首先懂得内心与外物这两者的界限”为主题进言:“‎ 20 / 20‎ 界限分明,就会知道有天下治乱,何必把尊贵视为快乐;知道有百姓喜乐哀愁,何必把侍奉视为快乐。”第二年,在譬川等待任命,转到文阁门,请求应对,当权者忌惮他,把他差遣到镇江府任通判,他推辞了。恰逢临安火灾,他应诏上奏:“我近来上奏的本心外物界限之说,是想要陛下亲自掌握大权,不要退让托付给旁人,完全打破私人感情,求得问心无愧。祖宗宗庙最重要,侍奉它应该视为他们还活着一样,但从小到大,宗庙从未在火灾发生之前加以防备过;宰相的府第,华美屋宇纵横连片,然而火烧得焦头烂额,唯独宰相府则因防患未然而得以保全,这也足以看出人心堕落,仅知道有权势,不知道有君父啊。”皇帝看后,很受感动。过了些时日,因星象变化,皇帝征求进言,蒋重珍再次申述上次的言辞。又担心有些执政的大臣果真离职,皇帝放任,大权旁落,于是进献《为君难>六条规戒。应召成为秘书郎兼庄文府教授。又兼任崇政殿说书,嘱咐不要把家务事告诉自己,他要一心一意地使皇帝明白。每次起草奏章,他都会去除心中杂念,穿戴整齐,如果是机密奏章,他就亲自书写,删改定稿,皇帝称赞他公平踏实。守边将领把《八陵图》进献给皇帝,诏令百官集体讨论,蒋重珍说史嵩之已经失去了相位,处境比筑于帷幕上的燕巢还危险,仍想求得功劳,巩固自己的地位。应该选派贤明的统帅,让他亲自到边境,审时度势,分条呈报该处理的事物。丞相主张出兵关、洛,蒋重珍力争认为不可。正赶上边防的将领商议是和是战的意见不统一,皇帝再次召集大家商议,蒋重珍上奏说:“从前乞求一心守备,不得已就用兵应战,今天不敢改变上次的主张。”他的建议没被采纳。出兵关、洛的军队大败,又要进军,蒋重珍说:“如果因为失败感到羞耻而想战胜敌人,内心不平而酿成愤恨,心气不顺而变为恼怒,士兵、百姓的性命,怎么能凭借愤怒来驱使呢!”又论说禁军的军力衰弱,训练频繁而严厉,往往让人难以忍受,如果不稍微有所调整,就不是消除祸患的办法。他兼任国史院编修官,升为起居郎,因病请求离职。三次辞官都没被允许,诏令守刑部侍郎退休。 ‎ ‎ 11、BC(解析:B“对石头城壮美山川的喜爱之情”错,应是表现对连年不断地战火摧残了山川的壮美,摧毁了往日的繁华的感慨。)‎ C、“往昔”一词错,应是“如今”‎ ‎12、(1)相同点:对光阴虚掷的感伤。(1分)‎ ‎(2)不同点: 萨都剌词有对战争残酷的心痛,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而苏词在对英雄人物的怀念中抒发自己功业未成,壮志难酬的感慨。(3分)‎ ‎13、默写 (略)‎ 20 / 20‎ ‎14、C(①一语成谶:一句不好的话说中了。感情色彩不当。②求田问舍:本意是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房价。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志向。不合语境。③从善如流:形容听取正确的意见及接受善意的规劝像流水那样快而自然。使用正确。④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后也比喻一言不发,一句话也不说。⑤吐故纳新:原指人呼吸时,吐出浊气,吸进新鲜空气。现多用来比喻扬弃旧的、不好的,吸收新的、好的。此处正确⑥不胜其烦:烦琐得让人不能忍受。使用正确。)‎ ‎15、D(A. 搭配不当,“深刻、深厚”不能与“审美情趣”搭配。B. “存在着”的宾语中心词残缺,可在句尾加“的问题”。C. 成分赘余致使缺少主语,“随着”或“使得”去掉一处。)‎ ‎16、参考答案:①(只有)国家安定,社会和谐    ②何来百姓安居乐业、幸福安康   ‎ ‎③这需要每一个家庭的努力和付出 ‎【解析】文段阐明:实现民族复兴需要每一个家庭的努力和付出。①据后文“才有…”可知,此处应是后文的条件,据前文“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分析,内容应是“国家安定,社会和谐”。②据前文“试想”可知应与前文构成假设性条件关系,“生灵涂炭、战乱纷争的国家”其后果应是百姓不能安居乐业,人民没有幸福可言,空格后的问号表明此处应是反问,用反问句将内容表述出来即可。③应是对前文“如何去实现民族复兴”的回答,据后文习近平的话分析,空格处内容大致是“这就需要广大家庭的共同努力”。‎ ‎17、【答案】 ②企业重视产品的质量提升未必能打造出自己的企业品牌 ‎③我国建立起体现创新价值的激励机制未必能够培育出众多“中国工匠”‎ ‎【解析】 三个判断都是存在条件不够充分的问题,“具备工匠精神”“打造出自己的企业品牌”受多重因素的制约。“建立起了体现创新价值的激励机制”也不是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中国品牌”的首要条件。‎ ‎18、答案提示:‎ ‎(1)符合情境,展开想象,语言优美。‎ ‎(2)比喻恰当,后两个分句构成对比,尾字押韵。‎ ‎(1)风儿吹来,它是我和天空的信使,它给我带来天空的问候和祝福。风儿啊,请你代我向天空捎话,告诉它,我会幸福的,我是幸福的。‎ ‎(2)生命如歌,时而舒缓,时而慷慨 ‎【解析】‎ ‎(1)题考查扩写句子的能力,(2)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两题,都要认真参照《春暖花开》的歌词,莫脱离原材料的模式。‎ ‎19、【立意参考】‎ 20 / 20‎ ‎1、儿子角度(关键词:自知、适合自己、坚持自己的做法、亲身体验)与儿子角度相关的关键语句是“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这应该是本次作文立意的关键句。审题的核心要素是如何看待自我行为,“自己”一词为立意的关键点。当然,对于表现出不健康思想的文章,即使紧扣“自己”这一角度,教师也要从严扣分。从另一个角度看,材料还有一个如何看待他人与外物的角度,这就给学生留下了辩证思维的空间。解读此关键语句,可有以下立意:(1)为自己而活(不必活在别人的眼光下);(2)坚持自己的正确判断;(3)勇于打破常规,选择适合自己的;(4)只要适合自己,就应该被尊重;(5)坚持符合自己发展的做法;(6)人生如人穿袜子,苦乐自知;(7)别人只是观众;(8)快乐的感受因人而异;(9)实践出真知,行不行要靠亲身体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10)人要根据需要去控制物,而不能成为物的奴隶。(物的价值在为人所用,而非为了好看。) 2、父亲角度(关键词:别人的感受、合乎习惯常规、站在孩子的角度)与父亲角度相关的关键语句是“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父亲想引导孩子照常规穿袜,孩子却不听从,父亲生气也是人之常情。但父亲也不能不尊重孩子感受,不能一味要求孩子按惯例做事。毕竟,孩子的做法是建立在真实感受上的,看似违反常规,却不违反常理,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什么不好的影响,作为父亲有必要予以尊重,这对培养孩子的个性很重要。孩子的童真不应该被扼杀,只要孩子的举动不违背常理,只要适合其成长轨迹都应该被理解、尊重、甚至引导、鼓励。因此,面对孩子的另类表现,家长怎样处理就是一门成长教育的高深学问。解读此关键语句,可有以下立意:(1)教育孩子时要尊重孩子的真实感受,因势利导;(2)人要努力适应、遵守社会规范(我们的行为举止要合乎习惯,顺乎常规。)(3)要多考虑他人感受。 3.综合角度 :人既要保有本真,尊重自我;又要努力适应社会规范。写作要求中明确规定,可以从材料中自选角度立意,因而可从男孩的角度切入立意,也可从父亲的角度切入立意,也可综合男孩及父亲的观点立意。对人物观点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言之有理即可。    ‎ 20 / 20‎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