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中语文 专题二 获得教养的途径 文本12 获得教养的途径学案 苏教版必修1
文本12 获得教养的途径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结构层次,了解层进式的论证结构。2.领会作者的思想观点,学习正确的读书观。 一、音正形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狭隘( ) (2)跋涉( ) (3)闲暇( ) (4)瞬间( ) (5)赤裸( ) (6)麻痹( ) (7)戕害( ) (8)时髦( ) (9)符箓( ) (10)斑斓( ) 答案 (1)ài (2)bá (3)xiá (4)shùn (5)luǒ (6)bì(7)qiānɡ (8)máo (9)lù (10)lán 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1) (2) (3) (4) 答案 (1)闲暇/闻名遐迩/蒹葭 (2)斑斓/无耻谰言/春意阑珊 (3)跋涉/祓除/选拔 (4)狭隘/流光溢彩/谥号 二、词语积累 1.理解运用 14 (1)望洋兴叹: (2)气象万千: (3)无足轻重: 答案 (1)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今多指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2)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3)无关紧要。 [对点小测] 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第一次来到风光旖旎的青岛海边,小胡望洋兴叹:“我所见过的最壮美的风景就是这片海了!”( ) (2)南沙,山水相接,气象万千,既有浩瀚的零丁洋、狮子洋,又有精致的小桥流水人家。( ) (3)“举头三尺有神明”“千亩良田不过日食一升”,这些话语对李天伦等巨贪的教育效果是无足轻重的。( ) 答案 (1)×。望文生义 (2)√ (3)×。应改为“微乎其微” 2.辨词填空 (1)教养·修养 教养:教育培养;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侧重于“教育培养”。 修养: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指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侧重于自身内在。 ①中国共产党把加强党员的党性________作为自身建设的永恒主题。 ②不同气质的孩子需要不同的照应,按孩子的气质特征进行对号入座的________,会更有利于他们健康发展,有效地学习。 答案 ①修养 ②教养 (2)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 触类旁通:掌握了关于某一事物的知识,而推知同类中其他事物。 在接受新事物时有较强的类比能力方面,“举一反三”侧重于理解知识,“触类旁通”侧重于掌握知识和技能。 ①这个班的学生虽然年纪较大,但由于他们都有实际工作经验,学得灵活,能够联系实际,________,因此,成绩并不比其他班差。 ②南京禄口机场针对行风评议中的问题,________,整改措施从地面延伸到空中,继取消“天价面”后全面提高航空服务质量,确保让在禄口机场乘飞机的旅客满意。 答案 ①触类旁通 ②举一反三 三、名言警句 14 作者名言 (1)人生十分孤独。没有一个人能读懂另一个人,每一个人都很孤独。 (2)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然后在心中坚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 (3)哪怕最不幸的人生也会有阳光明媚的时光,也会在沙砾石缝中长出小小的幸福之花。 (4)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 (5)你的内心总有一处宁静的圣地,你可以随时退避并在那里成为你自己。 一、作者简介 赫尔曼·黑塞(1877—1962),生于德国,后入瑞士籍,获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黑塞爱好音乐与绘画。他的很多诗都充满了浪漫气息,使他被人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的一个骑士”。代表作有《在轮下》《荒原狼》《彼得·卡门青》《玻璃球游戏》等。其中《荒原狼》获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黑塞写了不少歌咏自然景色的田园诗。他非常仰慕中国文化,特别崇拜孔子、老子、庄子。“老庄哲学”对他的创作有明显影响。 二、背景展示 《获得教养的途径》节选自《黑塞说书》。当时社会上有一些人特别是年轻人出现了一种浮躁的心态,觉得读书是枯燥无味的,认为人生短暂,应该学会享受人生。 本文是一篇激励人们读书的随笔。作者试图从教育和修养方面来探索人性,建议人们通过读书提高修养,以达到使心灵和个性完善的目的。 三、文学常识 随 笔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严谨,因此,富有“理趣”是其突出特色。 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说理,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物进行综合议论,且不受字数限制。 14 一个故事之所以尽人皆知,是因为它包含着永不泯灭的人性;一段历史之所以千古流传,是因为它蕴含着不朽的精神传奇;一部文学作品之所以享誉世界,是因为它时时奏响着真与美的旋律。一部经典的世界文学作品,能够让我们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这是我们获得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让我们一起走进赫尔曼·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 根据图示,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1)本文从三个角度探讨了“获得教养的途径”,请根据图示填在图中空缺处(①②)。 (2)作者认为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什么?请根据图示填在图中空缺处(③)。 答案 (1)①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②经典阅读的必要性 (2)③阅读经典著作 1.本文采用了层进式结构,你如何理解? 答: 答案 (1)从大的方面看,本文前后两部分采用了层进式结构。第一部分呼应题目,指出真正的教养所追求的目的;第二部分紧承第一部分,明确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阅读经典著作。两个部分层层深入,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2)从小的方面看,即第一部分,采用了总分式的结构。先总说,提出中心论点——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阅读经典著作;后分说,点明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意义,提出正确的读书观,明确阅读经典著作的好处。由总到分,层次分明。 2.作者认为获得真正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什么?这条途径有什么特点?这条途径对人生有什么作用? 答: 14 答案 (1)最重要的途径之一:研读世界文学,逐渐熟悉和掌握各国作家与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特别是对思想家或作家的每一部杰作都要深入理解,从中挖掘出作品中深刻的生命意义,以期帮助自己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 (2)特点:①无止境。一个文化发达的民族的全部文学以及整个人类的文学是广博无边的,研读就是无止境的。②发展性。文学的解读,会随着读者的经历、思想、经验积累等和文学本身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 (3)对人生的作用:①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②建立人与人类和谐的、息息相通的关系,③使自己生活的节奏跟上时代发展的脉搏,④使我们自己的人生越来越充实、高尚、有意义。 3.文章第三段,作者倡导什么样的读书观?为什么提出获得教养必须以个性或人格的追求为前提? 答: 答案 (1)读书观:爱和生命的阅读,敬重知识,心的教养,读书者以个性或人格的追求为前提。 (2)原因:①现实状况不容乐观。生活中存在着许多诱惑,存在着轻视读书的现象,而即使是热爱学习的人,对读书的作用也会有误解。一些人对阅读杰作不愿意花力气、下功夫。②以个性或人格的追求为前提获得教养是解决现实状况的一条有效途径。读书人自己必须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的追求。如果读书人没有人格,没有个性,那么他的阅读也未必能使他获得教养。③作者的这一见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4.黑塞认为应该如何研读世界文学?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其观点。 答: 答案 (1)逐渐熟悉和掌握各国作家与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2)阅读世界文学杰作的前提是阅读者拥有个性或人格的追求。(3)阅读世界文学杰作的态度是认真对待,肯花力气、下功夫。(4)阅读世界文学杰作的方法是反复阅读。 对于世界文学经典有人认为要“重复阅读”,“精”读;也有人认为开卷有益,要泛读。你认为呢? 答: 14 答案 (观点一)读书求知要求既要“精”又要“泛”。如果没有“精”的质疑精神,读得再多,也只能是“仓库型”的学生,加上不知变通,也有可能导致失败。学习需要“泛”,“开卷”是好事,但是如果不加选择,则未必有益。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既要注重博览群书,又要有所侧重,要对那些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益的书籍做深入研究。 (观点二)作者主张的“精”读指对待经典作品的态度,这样的作品往往历久弥新。但经典是需要筛选的,书海茫茫,不是每一本书都适合自己的品味和个性需求,只有读过了才能明确它的价值,才能确定它是否对自己修养的提升有所裨益。所以,“泛”读还是很重要的。 运用论证方法 作者在《获得教养的途径》一文中,先指出教养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接着论述阅读的作用。阐述这一问题时,从正面提出获得教养必须以个性或人格的追求为前提,必须追求文明、敬重知识;转而从反面剖析一些轻视读书、追求享乐的现象。从第二部分起,进一步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作者把不同的阅读品位作对比,人成长的不同追求作对比,这样,始终围绕中心话题,展开多角度论证。 技巧点拨 论证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 写作中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2)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4)引用论证:“道理论证”的一种,引用名家名言等作为论据,是一种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 (5)因果论证: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 迁移运用 请运用多角度论证方式,以“学习是必须循序渐进的”为主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议论性短文。 答: 14 答案 (示例)循序渐进是学习上的一条规律。巴甫洛夫告诉我们:“你们在攀登到科学顶峰之前,务必把科学的初步知识研究透彻。还没有领会前面的东西时,绝不要动手搞后面的事情。”伟大文学家的启蒙课是认字、写字,杰出的数学家也必须从最简单的加减乘除学起。当我们赞赏《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不朽画幅时,可别忘了它们的作者达·芬奇拜师画蛋的经历;被誉为“当代活武松”的名艺人盖叫天,如果不经过撑火柴棒练圆睁、绑尖竹片练腿功的基本训练,又怎么能在表演艺术上达到如此炉火纯青的境界? 学习知识就像盖房子一样,先要打好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记得《百喻经》里有则寓言,说是有个贪婪而又愚蠢的财主,羡慕人家盖的三层楼房,也想照样盖一幢。可是当工匠在地上垒砖的时候,他发怒了:“我不要下面的两层,还是给我盖上面的一层吧!”一哂之后,不是也令人深思吗?那些在学习中好高骛远、幻想一步登天的人,不是很有“悬空造楼”之嫌吗? 一、课本素材 点击文本 赫尔曼·黑塞认为“真正的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教养不应当追求功利,而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他指出人们应当从阅读尤其是从阅读杰作中获得教养,倡导一种“爱的阅读”和有效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量,而只追求心灵的获得。读书人自己必须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追求。如果没有人格,没有个性,他的阅读也未必能使他获得教养。 运用示例 “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能让心灵闪烁爱的光辉,能让生命散发出教养的芬芳。黑塞就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他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提高自我修养。高中阶段是阅读的黄金时期,让我们徜徉书海,撷取知识的浪花,采集智慧的珠贝,洗去少年的懵懂和世俗的尘垢。让我们远离时髦与肤浅的感官刺激,走近经典,与大师交流、沟通,不断探索收获,一步步走向丰富与崇高。 二、课外素材 杨绛:一星期不读书,一星期都白活 杨绛,本名杨季康,中国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的夫人。她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堂·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译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60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93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其中的散文随笔《我们仨》感动了无数人,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2016年5月25日逝世,享年105岁。 杨绛在无锡、上海读过小学,12岁进入苏州振华女中,从小学习成绩优异,在父亲杨荫杭的引导下,开始迷恋书里的世界,中英文的书都拿来啃。读书迅速成为她最大的爱好。一次父亲问她:“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她说:“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呢?”她答:“一星期都白活了。” 选材感言 杨绛先生的成就与她这种“一星期不读书,一星期都白活”的读书理念和行动是紧密相关的。杨绛先生如此,那我们呢? 14 教养与奢华无关 梁文道 今天的中国,无论你走到哪里,几乎都能看见“奢华”这两个字。每一本时尚生活杂志都在不厌其烦地告诉你有关奢华的故事,每一个商品广告都试图让你感到它要卖的商品有多奢华。于是房子是奢华的,车子是奢华的,大衣是奢华的,手表是奢华的,皮鞋也是奢华的,就连内衣也可以很奢华,乃至于我刚刚吃过的涮羊肉也标榜自己的用料十分奢华。 本来这种东西是可以见怪不怪的,正所谓奢华见惯亦平常。可是有一天,我在杂志上看到一篇介绍英国手工定制鞋的文章,作者先是不断渲染英国绅士的低调含蓄,一两千字之后笔锋忽然一转,他还是未能免俗地要大谈这鞋子有多奢华,并将其定位为“低调的奢华”。然后把绅士等同于品位,再将品位等同于奢华。许多媒体早就在“奢华”和“品位”之间画上等号了,但现在有人进一步把“绅士”也挂了上去,这就让我觉得有些刺眼了。 我的生活奢华不起,我的言行也离绅士甚远,可我总算读过不少传说中的英国绅士写的东西,在我的印象中,绅士和奢华根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且看19世纪英国绅士之间的通信,关于绅士的品位,他们是这么说的:“×××的家朴实无华,真是难得的好品位。”“他是那种老派的绅士,一件大衣穿了20年。”他们会称赞一个人的朴实和惜物,低调而不张扬,却绝对不会把看得见的奢华当作品位,尤其不会把它视为绅士的品位。 就以一双手工制作的顶级皮鞋来说吧,它是很贵,但它可以穿上一二十年,这里头的学问不只是它自身的质量,更是你穿它、用它的态度。首先,你会珍惜它,所以走路的姿势是端正的,不会在街上看见什么都随便踢一脚。其次,你愿意花时间和心思去护理它,平常回家脱下来不忘为它拂尘拭灰,周末则悠悠闲闲地替它抹油补色,权当一种调剂身心的休息活动(就算他有佣人,他也宁愿自己动手)。所以这双鞋能够穿得久,10年之后,它略显老态,但不腐旧,看得出是经过了不错的照料,也看得出其主人对它的爱惜。这叫作绅士。不一定喜欢昂贵的身外物,但一定不随便花钱,朝秦暮楚。 他的品位不在于他买了什么,而在于他的生活风格甚至为人;他拥有的物质不能说明他,他拥有物质的方式才能道出他是个怎么样的人。 当然,一个人不能做物质的奴隶,但他的人格、性情或许可以借着物质偶尔散发出来。简单地讲,这就是教养。“教养”是一个何其古老、于今天何其陌生的词啊。这个词本来才是品位的绝配,不过,由于教养困难、奢华容易,我们今天才会把品位许给了奢华,让空洞的、无止境的消费去遮掩教养的匮乏。久而久之,甚至开始有人以为,英国的传统绅士皆以奢华为人生第一目标。 14 如果你觉得“教养”太过抽象,我可以为你举一些没有教养的好例子。开着一部奔驰车在街上横冲直撞,觉得行人全是活该被吓死的贱民,这是没有教养的。手上戴着伯爵表,然后借醉酒臭骂上错菜的服务员小妹妹,这也是没有教养的。 教养不必来自家教,更不是贵族的专利,上进的绅士更看重后天的自我养成。然而,如今有力奢华地招摇过市之辈多如过江之鲫,甘于谦逊、力求品格善美的人几不可闻,岂不可叹? 读后启悟 作者首先由当今国人崇尚奢华引出人们把“奢华”当“品位”的错误认识;接着,举例论证什么是真正的品味;最后,表明有教养的人才是真正能称得上有品位的人,今人却因教养困难、奢华容易而误把奢华当作品位。作者批判了现代人对物质的过度追求以及教养的匮乏,指出了人们对品位的错误认识以及由此带来的人生目标的偏离。 1.[名句]良医之门多病人。——《荀子·法行》 [大意]好医生的家中病人多。人有病,都希望能尽快治好,所以凡是医术高明的医生,去上门求医的人就多。本句多用来说明从病人的多少,便可以看出医生技术的高明与否;也可用以比喻知识渊博、处世经验丰富的人,登门求教的人就多。 2.[名句]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不苟》 [大意]养心:自我修养。本句的大意是君子的自我修养以真诚为最好。“诚”是古代重要的道德标准之一,有真诚、忠诚、诚恳、诚实等多方面的含义。撇开当时的封建内涵,那与奸诈、虚伪相对的“诚”,仍是当代应该提倡的一种精神文明,在讲为人处事的准则时可以化用。 3.[名句]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荀子·修身》 [大意]不为:不因为。水旱:水灾、旱灾。本句的大意是好的农夫不因为出现水灾、旱灾就不耕种。这句话的原意是单指农业生产的,但现在可广用其义,用于论述人们在从事各种工作时,不能因为出现困难就停滞不前。 4.[名句]怠慢忘身,祸灾乃作。——《荀子·劝学》 [大意]怠慢:懒惰,松懈。作:发生。这两句的大意是懒惰、懈慢就会忘记自身,灾祸就会发生。在社会生活中,人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而懒惰、懈怠会使大脑处于松弛、麻木的状态,以至于忘记了自身的处境,忘记了对自身的防护,对一切持一种漫不经心的态度,这样就会导致灾祸的发生。这两句可用于告诫人们要警觉、谨慎,不可懈怠。 一、语言文字运用 14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对“教养”(即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并非朝向某些狭隘(yì)目标的艰难跋涉(shè),而是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它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采,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 B.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xiá)时能完全沉浸(jìn)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莹,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 C.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倒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jí)来麻痹(bì)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D.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zònɡ)然能积累某些知识,也不会产生爱和生命。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qiānɡ)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答案 D 解析 A项“隘”读ài,采—彩。B项莹—盈。D项“藉”读ji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甲]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而问题不在于数量。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乙]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丙]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敞开 B.望洋兴叹 C.因而 D.生吞 答案 C 解析 应改为“因为”。 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答案 A 解析 冒号应改为逗号。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获得真正教养的最重要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熟悉和掌握各国作家与思想家的作品,或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B.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因为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C.书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但是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 14 D.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哪怕仅仅是一个文化发达的民族的全部文学通通读完并有所了解,所以不用说整个人类的文学了。 答案 C 解析 A项不合逻辑,“或”应改为“以及”。B项语序不当,“对每一部……的深入理解”应改为“对思想家或作家的每一部杰作的深入理解”。D项不合逻辑,“所以”应改为“更”。 5.根据文意,仿照画线句的句式及其内容特点,用举例的方法再写两个语句。 进入中学后,我瞄上了“大部头”的中外名著,它们成了我的良师益友,使我得到了无穷的美的享受:我时而在曲径通幽的大观园流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而在高大巍峨的巴黎圣母院前驻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时而在烟波浩淼的梁山泊上徜徉 时而在寂静无声的顿河岸边漫步 (示例二)时而在凄风苦雨的潇湘馆里徘徊 时而在耸入云霄的大钟楼里远眺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文化是灿烂的,也是脆弱的,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华文化虽是世界文明史上唯一不曾断代的瑰宝,然而从19世纪至今,它确实面临着多重的挑战,但致命的伤害不是来自于外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诚然,在今天看来,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内容难免不合于时,但这正是历史进步的一个体现,不能因为孩子长高了,就斥责父亲变矮了。过去的并不都是落后的,事实反复证明:③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作为一个正在上升的东方大国,要找准自己的国际和历史定位,就离不开对自己传统文化的再度发掘与发扬。 答案 (示例)①它需要精心的照料和培育(或“它离不开我们的关照与呵护”) ②而是文明传承者的自暴自弃、自我沦丧(或“而是由于我们没有担当起传承的责任”) ③每一种新文明的跃升,都离不开其母体的孕育(或“文明的每一次发展,都是基于传承之上的”) 二、课内阅读强化 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7~9题。 14 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熟悉和掌握各国作家与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它走到头;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哪怕仅仅是一个文化发达的民族的全部文学通通读完并有所了解,更不用说整个人类的文学了。然而,对思想家或作家的每一部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因为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浸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这,归根到底是一切生活的意义,如果活着不仅仅为着满足那些赤裸裸的需要的话。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倒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也不会产生爱和生命。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当今之世,对书籍已经有些轻视了。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似乎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既可笑又不值得;他们认为人生太短促、太宝贵,却又挤得出时间一星期去泡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是啊,“现实世界”的大学、工场、交易所和游乐地尽管那么生气蓬勃,可整天待在这些地方,难道就比我们一天留一两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吗?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但是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我们必须读杰作。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7.深入地“研读世界文学”有哪些重大意义?请根据选文内容概括。 答: 答案 ①会使我们感到满足和幸福(或“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②能够让我们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③使我们集中心智;④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8.请简要分析选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答: 答案 生活的意义不单单是读书,读书不能成为生活的全部或唯一目的,这样书读得太多反而是有害的。可是实际是社会中年轻人不愿意去读书,作者希望年轻人能够认真对待杰作,花力气、下功夫地读书,从而获得真正的教养、了解生活的意义。 9.为什么“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我们必须读杰作”? 答: 14 答案 因为流行文学只是快餐文化,无法让人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教养,而“杰作”即“经典”能够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养的过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可以使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变得高尚,能够留给读者思想、经验、象征、幻想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三、课外阅读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书札之美 王岳川 书札是一种直指人心的艺术,它在流动着的徒手线条中展现出人的内在情思。所以“书者散也”,“书人不朽于千古”。 书札作为作家自由书写的艺术,在古代达到了心手合一的境界。然而当代社会笼罩着一种模式化的气氛——印刷品泛滥,电子复制使艺术逐步走向形式化、商品化,当代书法和其他艺术正不断与自身脱离。心性缺席,作品成为没有尽头的试验,艺术成为技术角逐。于是,书法大展一个接一个,而日常交流的书札却几乎消失殆尽。如何在信息化的社会中,保持住人间的诗意和书法的人间情怀,是当代书札必须面对的问题。 古人的精神世界和人文情怀与他的笔墨相合拍。我们在王羲之众多的书札中,可以看到魏晋时代“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精神。在《姨母帖》迟缓的行笔张力中可以感受到王羲之的悲痛之情。而行草《丧乱帖》最能见王羲之的真情怀。此帖流露出丧乱时期王羲之的痛苦心情,开始三行写得比较平和规矩,行书笔意较浓,后两行草意转多,尤其最后三行,已属逸笔草草,但性情之真与丧乱之痛却跃然纸上。 王羲之的书札强调“意”,系指书法家的心性情感对于书法创作的重要性,认为书法要表现人内心的悲喜哀乐和意绪情操。有“意”融入笔墨之中,书札才会有飞动美、错落美、中和美,整幅作品才“气韵生动”。 唐代张旭《肚痛帖》,六行三十字,用笔行气出神入化,劲健清奇。前三字浓墨重笔,如高山坠石,而后行笔如虹,连绵直下,颓然天放,狂态毕现,将书法的抒情性发挥到极致。唐代怀素《苦笋帖》仅二行十四字,字势开张,天然纵笔,以细而富于弹性的线条占有最大的字里空间,在“一笔书”的流畅运行中,法度俱全。 古代书札作为视觉艺术却具有音乐的律动感,因而成为抒情写意的心灵艺术。所以,书札像文化的过滤器,过滤掉了世俗之物和人格面具,成为古人心灵交流的中介。 书札的字体以行草为主,风格大抵以自然放松、典雅平实、素朴内敛为多。作为自然放松状态的文人气息相通的凭证,书札可谓明心见性,最能体现人我间最为自然真实的生存状态。 然而,当代书法与文人脱离以后,出现了书法家商品化、展览视觉化、书法群体江湖化倾向。书法家成为独门技术的“职业”人员,文人书法日渐远去。各类书法展成为技法较量和关系评比的战场。文化含量淡薄,文人身份不彰,文化身份不明,成为当代书法的症候。于是乎,文坛宿老能写一手典雅书札的实在是凤毛麟角;反过来,大量书法家基本上与文人不搭界。这种书法与文化分离的现象,值得关注,更需尽快改观。 14 (选自《新华文摘》,有删改) 10.下列不是表述“书札之美”的一项是( ) A.书札是书法家自由书写,以徒手线条展现人内在情思的一种直指人心的艺术。 B.有“意”融入,书札才有了飞动美、错落美、中和美,整幅作品才“气韵生动”。 C.古代书札作为视觉艺术却具有音乐的律动感,因而成为抒情写意的心灵艺术。 D.书札的字体以行草为主,风格大抵以自然放松、典雅平实、素朴内敛为多。 答案 A 解析 A项是在为书札下定义,不是在表述“书札之美”。 11.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电子复制使艺术逐步走向形式化、商品化,导致书法艺术也不断与自身脱离,这是当代书札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B.王羲之试图通过体现悲痛之情的《姨母帖》《丧乱帖》等书札,展现魏晋时代“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精神。 C.张旭的《肚痛帖》用笔行气出神入化,字势开张,天然纵笔,劲健清奇,在“一笔书”的流畅运行中,法度俱全。 D.书札可谓明心见性,最能体现人我间最为自然真实的生存状态,所以成为自然放松状态的文人气息相通的凭证。 答案 A 解析 B项无中生有,作者认为从王羲之的众多书札中可以看到魏晋时代“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精神。C项张冠李戴,应是怀素的《苦笋帖》。D项因果混乱,原文是“作为自然放松状态的文人气息相通的凭证,书札可谓明心见性,最能体现人我间最为自然真实的生存状态”。 12.请根据文意,概述在当代如何保持“书札之美”。 答: 答案 ①书法与心性相融合。②书法与文化相融合。 14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