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届语文新高考二轮复习教师用书:散文阅读 赏析表达技巧 Word版含解析
- 1 - 精练提分 4 赏析表达技巧 ZHEN TI KAI LU DIAN MI JIN 真题开路·点迷津 (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窗子以外 林徽因 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 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 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每人手里一件 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看不清楚。无疑地他们已经走 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 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 以外。 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 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 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 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 黄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周折,是热闹,是紧张!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 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 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那里两树马缨,几棵丁香;榆叶 梅横出疯杈的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年只开个两三朵——叶子上满是虫蚁吃的创痕, 还卷着一点焦黄的边;廊子幽秀地开着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窗,透过外院的日光,外院的 杂音。什么送煤的来了,偶然你看到一个两个被煤炭染成黔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一个人 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过屏门;还有自来水、电灯、电话公司来收账的,胸口斜挂着 皮口袋,手里推着一辆自行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满脸的笑容,“好呀,好呀!”地 走进门房;什么赵妈的丈夫来拿钱了,那是每月一号一点都不差的,早来了你就听到两个人 唧唧哝哝争吵的声浪。那里不是没有颜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们和你总隔个窗子, ——扇子式的,六边形的,纱的,玻璃的! 你气闷了,把笔一搁说,这叫做什么生活!检点行装说,走了,走了,这沉闷没有生气 的生活,实在受不了,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健康的旅行既可以看看山水古刹的名胜,又可 以知道点内地纯朴的人情风俗。走了,走了,天气还不算太坏,就是走他一个月六礼拜也是 值得的。 - 2 - 没想到不管你走到哪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不错,许多时髦的学者常常骄 傲地带上“考察”的神气,架上科学的眼镜,偶然走到哪里一个陌生的地方瞭望,但那无形 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不信,你检查他们的行李,有谁不带着罐头食品,帆布床,以及别 的证明你还在你窗子以内的种种零星用品,你再摸一摸他们的皮包,那里短不了有些钞票; 一到一个地方,你有的是一个提梁的小小世界。不管你的窗子朝向哪里望,所看到的多半则 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隐隐约约你看到一些颜色,听到一些声音,如果 你私下满足了,那也没有什么,只是千万别高兴起来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 天知道那是罪过! (有删改) 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 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交替使用不同的人称所包含的作者的情感态度,而不是考查使 用不同人称的效果。审清题意是答好此题的关键。回答此题离不开对文章主旨的把握。文章 所表现的是窗子内的“我”及“学者”对窗子外的凡俗生活、世态人情的陌生和隔阂,包括 “我”在内的学者厌烦这种沉闷的生活,试图通过旅行去看更好的风景、了解风俗人情,实 际上仍然保持着自己的“学者”习惯,与真正生活依然存在隔阂。那么“我”和“你”的转 换,是在揭露一类人,也是在批评自己。“你”是拉开距离的客观描写,“我”是在反思自 己。 【答案】 (示例)①转“我”为“你”,“你”成为自我观察与描写的对象,蕴含着作者 冷静审视的态度;②使用“你”的同时,又使用了“我”,蕴含着作者的自嘲与反思。 GAO XIAO TU PO QIANG JI FA 高效突破·强技法 命 题 解 读 赏析 表达 技巧 题型 特点 命题 特点 高考对散文表达技巧的考查有两种类型,一是从整体上考查文本某方面的 技巧运用,二是考查局部语段在技巧运用上的效果,以后一种题型为主。 此考点涉及知识点较多,题型变化多种多样,对考生的文学素养要求较高。 设问 方式 ①文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分析其作用。②本文运用了什么手法 来描写××?请结合有关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其作用。③文章第×段和第 ×段都写××,写法上有哪些不同?并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④赏析画 - 3 - 线句子的表达特色。⑤文章是怎样表现××特点的?请简要分析。 思维 导词 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方式,语言运用;各类技巧的效果 分析。 答 题 技 法 鉴赏散文作品的技巧,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 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技巧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近年高考,此考点的考查内 容是文本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有怎样的作用。 一、散文表达技巧的 4 大构成 修辞 手法 比喻、比拟、排比、借代等 表达 方式 记叙 记叙角度: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记叙详略:详写、略写 记叙方法:顺序、倒叙、插叙、补叙 描写 描写 角度 感官角度:视觉、听觉等 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俯视仰视 写景角度:远近结合、高低结合 描写 手法 工笔、白描、动静、虚实、正面侧面等 抒情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议论 散文中议论,是在记叙过程中融入作者的倾向和评价,形成夹叙夹议的特色 表现 手法 对比、象征、衬托、抑扬等 行文 技巧 设置线索、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照应题目、首尾呼应、前后照应、伏笔、铺垫等 二、赏析表达技巧答题规范 1.要辨析概念 要特别注意题干中“表达特色”“表现手法”“表达技巧”“修辞手 法”概念的异同,因为它们决定着答题方向。前三个概念问的是同一 回事,只是要求分析“表现手法”时,答题思路要先狭后广,即先从 - 4 - 狭义的表现手法(如象征、衬托)考虑,再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考虑。 2.要多角度切入 如果是局部鉴赏,则优先从修辞手法角度切入,其次是表现手法和语 言。在每一个角度切入后还要注意多种技巧的运用。如果是整体鉴赏, 则优先从表现手法角度切入,其次是表达方式。至于修辞手法和语言, 除非从整体、主要、显著的角度看确实存在,才可切入鉴赏。 3.“赏”与“析”结 合 分析时要把握好两个结合。一是与文章的中心结合,没有纯客观的表 达技巧,任何表达技巧都是为表现中心服务的。二是与语言结合,语 言是文章的载体,无论是评价主旨还是鉴赏技巧,都离不开对语言文 字的体会、把玩、涵泳。因此,答之前,须对所给材料反复品读。另 外,有时分析表达技巧不单单要看所给文字本身,还要联系上下文乃 至全文才能准确判断。 4.答案要点化、条理 化 赏析技巧的答案由三个层面构成:技巧、文中体现、效果分析,需要 注意的问题是:有几种技巧或特色,就答几个要点,但是要点要讲究 主次先后,每个要点在三个层面上详略不同。 重 难 突 破 解答表达技巧鉴赏题 3 步骤 【满分攻略】 【典题试做】 (2016·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在母语的屋檐下 彭 程 少年时代的伙伴自大洋彼岸归来探亲,多年未见,把盏竟夜长谈。我们聊到故乡种种情 形,特别谈到了家乡方言,兴之所至,后来两人干脆用家乡话谈起来。 本来以为这么多年不使用,很多方言都已忘记,不料却在此时鲜明地复活了。恍惚中, 甚至忆起了听到这些话时的具体情境,眼前浮现出了说话人的模样。友人感慨:真过瘾。 - 5 - 在一种语言中浸润得深入长久,才有资格进入它的内部,感知它的种种微妙和玄奥,那 些羽毛上的光色一样的波动,青瓷上的釉彩一般的韵味。几乎只有母语,我们从牙牙学语时 就亲吻的语言,才应允我们做到这一点。 关于母语,英文里的一个说法,最有情感温度,也最能准确地贴近本质:mother tongue, 直译就是“妈妈的舌头”。从妈妈舌头上发出的声音,是生命降临时听到的最初的声音,浸 润着爱的声音。多么深邃动人的诗意!在母语的呼唤、吟唱和诵读中,我们张开眼睛,看到 万物,理解生活,认识生命。 诗作为浓缩提炼过的语言,是语言的极致。它可以作为标尺,衡量一个人对一种语言熟 悉和理解的程度。“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坍了”,说的是世事沧桑,人 生无常。“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说的是心绪流转, 昨日迢遥。没有历史文化为之打底,没有人生经历作为铺垫,就难以深入地感受和理解其间 的沉痛和哀伤,无奈和迷茫。它们宜于意会,难以言传。 每一种语言都连接着一种文化,通向一种共同的记忆。文化有着自己的基因,被封存在 作为载体和符号的特有的语言中。仿佛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中,阿里巴巴的山洞里,藏着稀世 的珍宝。 “芝麻开门吧!”咒语念起,山洞石门訇然敞开,堆积的珠宝浮光跃彩。 但洞察和把握一种语言的奥秘,不需要咒语。时间是最重要的条件。在一种语言中沉浸 得足够久了,自然就会了解其精妙。有如窖藏老酒,被时光层层堆叠,然后醇香。瓜熟蒂落, 风生水起,到了一定的时候,语言中的神秘和魅惑,次第显影。音调的升降平仄中,笔画的 横竖撇捺里,有花朵摇曳的姿态,水波被风吹拂出的纹路,阳光下明媚的笑容,暗夜里隐忍 的啜泣。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只有母语,才有这样的魅力和魄力,承担和覆盖。日升月落,春秋 代序;昼夜不舍的流水,亘古沉默的荒野;鹰隼呼啸着射向天空,羊群蠕动成地上的云团; 一颗从眼角滑落的泪珠有怎样的哀怨,一声自喉咙迸发的呐喊有怎样的愤懑。一切,都被母 语捕捉和绾结,表达和诉说。 我骄傲于自己母语的强大的生命力,五千年的漫长历史,灾祸连绵,兵燹不绝,而一个 个方块汉字,就是一块块砖石,当它们排列衔接时,便仿佛垒砌了一个广阔而坚固的壁垒, 牢牢守卫了一种古老的文化,庇护了一代代呼吸沐浴着它的气息的亿兆的灵魂。 童年在农村度过。记事不久的年龄,有一年夏天,大人在睡午觉,我独自走出屋门到外 面玩,追着一只蹦蹦跳跳的兔子,不小心走远了,一直走进村外一片茂密的树林中,迷路了, 害怕得大哭。但四周没有人听到,只好在林子里乱走。过了好久,终于从树干的缝隙间,望 见了村头一户人家的屋檐。 一颗悬空的心倏地落地了。 对于长期漂泊在外的人,母语熟悉的音调,带给他的正应该是这样的一种返归家园之感。 - 6 - 一个汉语的子民,寄居他乡,母语便是故乡的方言土语;置身异国,母语便是方块的中文汉 字。“官秩加身应谬得,乡音到耳是真归”,故乡的语言,母语的最为具体直观的形式,甚 至关联到了存在的确凿感。 因为时时相与,反而熟视无睹。就像对于一尾悠然游弋的鱼儿,水的环抱和裹挟是自然 而然的,不需要去意识和诘问的。但一当因某种缘故离开了那个环境,就会感受到置身盛夏 沙漠中般的窒息。被拘禁于全然陌生的语言中,一个人也仿佛涸辙之鲋,最渴望母语的濡沫。 那亲切的音节声调,是一股直透心底的清凉水流。 每一种语言的子民们,在自己母语的河流中,泅渡,游憩,俯仰,沉醉,吟咏,创造出 灿烂的文化,并经由翻译传播,成为说着不同语言的人们共同的精神财富。以诗歌为证,《鲁 拜集》中波斯大诗人伽亚谟及时行乐的咏叹,和《古诗十九首》里汉代中国人生命短暂的感 喟,贯穿了相通的哲学追问;中世纪的意大利,彼特拉克对心上人劳拉的十四行诗倾诉,和 晚唐洛阳城里,李商隐写给不知名恋人的无题七律,或者隽永清新,或者宛转迷离,各有一 种入骨的缠绵。让不同的语言彼此尊重,在交流中使各自的美质得到彰显和分享。 热爱来自母亲的舌尖上的声音,应该被视为是一个人的职责,他的伦理的基点。他可以 走向天高地阔,但母语是他的出发地,是他不断向前伸延的生命坐标轴线上,那一处不变的 原点。 (原载《光明日报》,有删节) 赏析文中画横线的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状元支招】 这是一道暗考型的表达技巧鉴赏题。 第一步:指出手法 “像”“般”“仿佛”表明运用了比喻手法,“但”表转折,表明“水的环抱和裹挟” 与“置身盛夏沙漠中般的窒息”形成对比。 第二步:分析内容 以鱼与水的关系做比喻,而且将“鱼儿”被“水的环抱和裹挟”的自然状态与“置身盛 夏沙漠”的“窒息”“涸辙之鲋”的“渴望”情景进行鲜明对比,写出了人与母语之间生死 难离的关系。 第三步:概括效果 运用比喻和对比的手法,使事理具象化,生动形象。 【答案】 (示例)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揭示出人和母语之间生死难离的关系,使事理 具象化,生动形象。 【易错警示】 - 7 - 1.审题。审题不够细致,把握不准题目要求。特别是题干中已有明确答题限定的情况下, 还从其他角度切入等,造成答非所问。如题干已明确“写景细腻,匠心独运”,考生还从叙 事技巧、谋篇布局等角度大写特写。 2.判定。因对表达技巧掌握不清楚,判断表达技巧不准确,对于多种表达技巧的运用不 能完全列出。 3.分析。分析表达技巧,不能结合文中的具体内容和具体语句,使表达效果分析空泛。 〔对点训练 7〕 (202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隐 忍 周泽雄 ①以性格而论,“隐忍”似乎很有质感,来头不小。当我们想到它时,眼前浮现的总是 些大人物或厉害角色,如三国时的刘备就是“隐忍”的典型。他在曹操眼皮底下效仿老农种 菜时的谦恭,上厕所时偷偷抚摸那两条因久疏战阵而赘肉横生的大腿时发出的感叹,堪称中 华隐忍术的经典范例。中国从秦朝赵高开始扰乱朝廷的那些个宦官,也个个擅长隐忍。他们 男性气概上的致命缺陷,一旦被施之于宫廷权谋,好像总能提供意外的方便。说话是如此奶 声奶气,举止是如此扭捏作态,以致谁都以为可以轻视他们,无视他们,谁都以为可以不把 尔等当人看,结果偏偏是他们,经常制造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灾难。 ②过去,我们一般都会心照不宣地承认,想发横财,不坑蒙拐骗不行,想做大野心家, 不擅长韬光养晦,同样没戏。 ③但今天,在制作这张“隐忍”卡片时,我想把笔尖转一转,暂时从那种赵高级别的大 野心家身上挪开。在我看来,大野心家的隐忍,本是世界范围的共通现象,西方世界同样不 乏此辈。既然我感兴趣的主要是中国人的性格,我觉得更有意思也更有必要首先探讨的,无 疑是这个事实:为什么在中国,历来不乏超功利的隐忍者? ④此话怎讲?隐忍通常总有一个目的,你也可以说成居心叵测或包藏祸心。以刘备为例, 他是身在菜园心在朝廷,此刻躬下去的背脊,正是为来日的光复汉室,高踞御座。但如果刘 备完全没有那份雄心,只是想着能种种自己的自留地,又该如何解释这种“隐忍”呢? ⑤这种貌似不可思议的事情,在国内却并不少见。我们一向信奉“退一步海阔天空”“忍 字头上一把刀”,但此类格言的泛滥,却会制造出种种可悲复可笑的生命行为,其中之一是, 我们经常会遇到些目的不明、价值可疑的隐忍。 ⑥一个人,可以像天下最伟大的野心家那样,数十年如一日地点头哈腰,在小科长面前 都善于把谦卑进行到底,以致小科长们都快要怀疑这家伙居心何在了,到头来却发现,他竟 然全无居心!他隐忍得如此惊心动魄,至陋至贱,似乎只有一个天大的阴谋才配得上这份隐 忍的规模。结果,闷葫芦打开后却发现,他所谓“天大的阴谋”无非是希望能保住饭碗,能 按时领到退休金。手段如此不同寻常,目标又如此不足挂齿!从功利角度考虑,即使用高射 - 8 - 炮打蚊子,也比他的行为经济得多。 ⑦所以,我只能说这种隐忍是超功利的——超功利云云,当然这只是碍于我的理解力, 也许对他来说,在小科长面前的曲意逢迎,与古代大臣在皇上面前的小步疾走,根本就是一 回事,功利大得很哪。一个本无足道的寻常岗位,在他眼里不亚于一座帝国江山,值得用隐 忍的方式去捍卫。 ⑧更可能的实情是,我们有些人身上存在着一种习惯成自然的隐忍。我们知道,西方世 界不太容易产生这种样式的奴才。我们在电影中也经常看到,西方大户人家的管家先生(想想 安东尼·霍普金斯演的那些角色,或电影《蝴蝶梦》中的丹佛斯太太吧),走路往往还格外高视 阔步,与主人说话时,甚至有居高临下之势。在他们的思维里,尊严不是筹码,而是人的基 本立场。当人的尊严可以无需呼唤地存在于每位个体身上时,隐忍也就无立锥之地了,即使 忍耐(谁都会有忍耐的时候,东西方人都不例外),也不妨昂起头来忍耐,不必非要低声下气不 可。 ⑨然而,隐忍似乎已经成了某些人的一种潜意识了,以致我们中的一些人常常隐忍得莫 名其妙,隐忍得完全丧失了立场和原则。我以为这才是最可痛心的事情。如果他真有赵高的 野心,倒也罢了,可他们装孙子的目的偏偏就是为了做孙子——隐忍到这个份儿上,除了隐 忍,他已经什么都不会了。 (选自文津出版社《品味国人》,有删改) 文本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讽刺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 分析。 答:(示例)①生动的描写。如“说话是如此奶声奶气,举止是如此扭捏作态”“数十年如 一日地点头哈腰”等语,穷形尽相地写出那些隐忍者的丑态,以达到讽刺效果。②夸张的用 语。如“隐忍得如此惊心动魄,至陋至贱”“即使用高射炮打蚊子,也比他的行为经济得多”, 夸张描写中尽显嘲弄意味。③鲜明的对比。如“寻常岗位”却是隐忍者的“帝国江山”,反 差中强调讽刺态度。④混搭(偶用)口头语。以书面语为主,也有“同样没戏”“装孙子的目的 偏偏就是为了做孙子”等口语,风趣犀利,包含讽刺意味。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语言风格及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了解文 本整体的语言风格;然后仔细阅读,找出能够体现这种风格的典型词语或句子,分析其中运 用的手法,并能够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效果。本文语言风格是“反讽”,要求找出不同的表 现手法,并举例说明。这就要求考生能够找出带有讽刺意味的句子,并能分析其手法。生动 的描写,比如“说话是如此奶声奶气,举止是如此扭捏作态”“数十年如一日地点头哈腰”, 刻画出隐忍者的丑态;夸张和对比,如“隐忍得如此惊心动魄,至陋至贱”“即使用高射炮 打蚊子,也比他的行为经济得多”,这是夸张;“寻常岗位”却是隐忍者的“帝国江山”, 这是对比。另外,文中的语言风格本来是比较典雅的书面语,却夹杂着一些口语,如“同样 没戏”“装孙子的目的偏偏就是为了做孙子”等,这种“混搭”,风趣犀利,包含讽刺意味。 - 9 - RE TI JING LIAN DA TONG GUAN 热题精练·大通关 一、(2020·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温 暖 樊亚丽 ①今天是女神节,朋友圈里洋溢的幸福与欢笑,让人倍感温暖。在被封闭的这些日子里, 总被感动与泪水包围着,需要记下这些温暖的记忆。 ②庚子鼠年的春节,上天和我们开了一个并不好笑的玩笑,我们就这样被病毒关在了家 里。从大年初一到二月十五,整整 45 天了,我们还没有听到解封的消息。从刚开始的迷茫无 措到后面的互相鼓励,再到后面的泰然处之,我们从寒冬走进了暖春。 ③刚刚被封闭起来的日子,焦虑、惶恐,每天刷着不断上涨的确诊数字,我们更加的不 安。刚封闭的第五天,给爸爸妈妈去送食物,熟悉的道路被截断,步行回家。在那一刻,突 然感觉武汉人民真的好伟大。我当时在想,如果真的把爸爸妈妈他们全封闭,坚决不让进村 且如果里面有疫情,我们外面的亲人该是多么的担心啊。而武汉城里,有多少人的孩子,多 少人的父母亲人啊,他们为了不让疫情扩散,不让更多的人感染,毅然决然的自我封闭,这 是一种怎样的担当啊,在这里,真的要发自内心的向武汉人民致敬。 ④后来,我们逐渐适应了这样的日子,在家做做美食,收拾收拾家务,感觉也还行。特 别是当我们看的到每日递减的确诊病例时,感觉阳光就快要穿透雾霾,照在我们身上的那种 轻松感,真好。 ⑤中国从来都是一个不缺英雄的国家。但,哪有天生的英雄?只不过是有些凡人在灾难 来临时,挑起了重担,负起了责任。84 岁的铁人,钟南山院士,72 岁的钢铁战士李兰娟院士, 当所有人都逃离武汉的时候,他们选择了逆行,用自己的铮铮铁骨,为中国撑起了一片天, 给中国人带去了许多温暖与安慰。 ⑥如果说,他们,我们还可以道上姓名,那千千万万支援武汉的白衣天使,就是奋战在 一线的无名英雄。我不知道你是谁的孩子,也不知道你是谁的家长,穿上隔离服的你们,就 是天使的模样。一张张去武汉的请战书,一把把剃掉的头发,一个个深深的压痕,一双双泡 发的手,这就是共和国给你们挂上的最崇高的勋章。你们比谁都了解病毒的危险,但没有人 退缩,没有人喊怕,你们是新时代的英雄。你们给武汉人民,给全国人民带来了温暖。 ⑦还有很多默默无闻的英雄,他们是守在小区门口值班的单位职工,是顶风冒雪坚守路 口的警察,是不眠不休修建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筑工人,是连夜采摘蔬菜驰援武汉的菜 农,是慰问一线的志愿者,是那些和我们一样平平凡凡的普通人。我们每个人都竭尽所能, 希望给阴霾下的中国带去一丝温暖。 ⑧一架架飞机从世界各地飞回中国,飞机上是一箱箱华人抢购的医用防护物资,一辆辆 - 10 - 购物车冲进超市药店,买光所有的防护物资,运回中国。在那一刻,每一个远在他乡的游子, 用尽自己的力量,与祖国共渡难关,用自己的热血温暖着我们伟大的祖国。 ⑨一个个中国企业化身霸道总裁,使劲地宠着这个叫做中国的国家。口罩不够用,五菱 汽车率先把厂房改成生产车间,成为第一家做口罩的汽车企业。从想法提出到成功下线 20 万 只口罩只用了三天,这就是中国速度。口罩机不够用生产口罩机,测温工具不够生产测温车。 华南最大规模纸尿裤生产线改造设备,让世界最高速口罩机落地。陕汽的护目镜,吉利的空 调滤芯,红豆的防护服隔离衣……完成生产第一时间送至疫区,分文不收。这就是中国的企 业。 ⑩…… ⑪这就是中国的力量。 ⑫面对一天天减少的确诊病例,我们不禁松了一口气,然而,这口气还没有放下,其他 国家又发生了疫情。今天以前,没有人想到,中国,会成为诺亚方舟。当意大利、韩国、日 本等国相继大爆发,航班取消,签证受限,安置遇困……数百万同胞有家难回。2 月 19 日, 漂泊近一个月的“钻石公主”号终于靠岸,当欧美等国还在为如何安置人员纷争不断的时候, 中国早派了一辆大巴守候在码头,车头用中文写着“走,咱们回家”。从游轮上走下来的 311 名同胞瞬间泪流满面。2 月 1 日凌晨,中国政府派出首架民航包机,接 76 名湖北同胞从泰国 回家;2 月 5 日,233 名湖北同胞从日本回家;元宵夜,61 名同胞从印尼回家……机场里,熟 悉的中文令人泪目。祖国啊,你就是我们的坚强后盾,你就是我们永远的深爱的家。 ⑬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在这场抗疫战中,祖国与人民互相温暖,祖国妈妈永 远是我们坚强的后盾,我们永远是热爱您的子民。多难兴邦,天佑我巍巍华夏。 ⑭你看杏树上已经鼓起了一个个花苞,麦苗已经挺直了腰杆,田野里的这一抹新绿已经 生意盎然,温暖的春天已敞开怀抱,拥抱走过寒冬的中国。 (作者写于 2020 年 3 月 8 日,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第②段中“我们从寒冬走向温暖”一语双关,既指季节上天气变暖,也写出了疫情结 束后,我们内心由最初的焦虑、惶恐到我们逐渐适应了这样的日子。 B.作者从自己身边写起,逐层深入到国家、世界面对疫情的态度,用温暖之人、之事展 现了中国的伟大,字里行间有了强烈的自豪感。 C.第⑨段中的“宠”字用得极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中国企业对于祖国那强烈的爱。例 举五菱、陕汽、吉利等企业积极投入,分文不取,有详有略,又显得真实感人。 D.“温暖”既是文章的标题,又是全文的中心。文章结尾的环境描写也呼应标题“温 暖”,寓意这场战斗会以胜利结束。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的综合赏析能力。A 项,“写出了疫情结束后”错误,第②段中 “我们从寒冬走向温暖”应该是指在疫情期间,疫情逐渐好转。 - 11 - 2.结合全文,请谈谈第⑪段中画线句子“这就是中国的力量”的含意,再从不同角度谈 谈这句话在文中的表现。 答:(示例)(1)含意:在疫情来临时,中国社会各界展现的担当、奉献、责任让人感到温暖, 感到有力量。 (2)表现:①我们每个人都竭尽所能,希望给阴霾下的中国带去一丝温暖。自我封闭的武 汉人民,驰援武汉的逆行英雄,坚守岗位的警察、工人、职工,还有志愿者,与祖国共渡难 关的海外华人。②中国企业的无私奉献、积极担当。③中国政府的坚强后盾作用及勇敢作为。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题目 要求结合全文谈谈第⑪段中画线句子“这就是中国的力量”的含意,再从不同角度谈谈这句 话在文中的表现。文章重点叙述疫情爆发后,武汉人民的大局意识与中国社会各界人士对疫 情地区人民的关心和帮助。例如,武汉人民为了不让疫情扩散,不让更多的人感染,毅然决 然的自我封闭;钟南山、李兰娟等院士选择了逆行,用自己的铮铮铁骨,为中国撑起了一片 天,给中国人带去了许多温暖与安慰;千千万万支援武汉的白衣天使,奋战在一线给武汉人 民、给全国人民带来了温暖;守在小区门口值班的单位职工,顶风冒雪坚守在路口的警察, 不眠不休修建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筑工人,连夜采摘蔬菜驰援武汉的菜农,慰问一线的 志愿者,每个人都竭尽所能,希望给阴霾下的中国带去一丝温暖;每一个远在他乡的游子, 用尽自己的力量,与祖国共渡难关,用自己的热血温暖着我们伟大的祖国;一个个中国企业 化身霸道总裁,使劲地宠着这个叫做中国的国家;中国政府组织包机和大巴迎接滞留海外的 同胞回国……正是有了(这种大局意识及)这些关心和帮助,我们才能驱赶雾霾,渡过难关,迎 接春天,这些关心和帮助让我们感到温暖,获得力量。画线句子“这就是中国的力量”就是 对(这种大局意识及)这些关心和帮助进行简单的概括和罗列,表达了作者对疫情来临时,中国 社会各界展现的担当、奉献、责任等,表示由衷的赞美和真诚的感谢。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内 容进行概括作答。 3.以第⑫段为例,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答:(示例)①排比、对比、比喻等多种修辞的使用。如将中国比作“诺亚方舟”,让人感 受到中国的伟大与温暖。②既有长短句的使用,又有整散句的结合,句式灵活多变。如“航 班取消,签证受限,安置遇困”等短句的使用,突出了海外同胞有家难回的困难之大,但在 中国政府主动作为下得到很好的解决。③情感充沛,语言明白晓畅、浅显易懂。如祖国是我 们永远的深爱的家,一个“家”字就让人感到温暖。④记叙和抒情、描写相结合。几次例举 中国政府接海外同胞回家的具体的时间和人数,真实感人,突出了中国政府的担当,让海外 游子为祖国行为感到温暖。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语言特色的能力。本文是一篇散文。就总体而言,散文的语言 特色是散中见整,清新自然。散文的语言具有朴素、自然、流畅、简净等特点。它不刻意雕 饰而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蕴。而且,散文的语言经过情感的陶冶、锻炼,又有 - 12 - 很强的抒情味和感染力。第⑫段重点叙述了中国政府组织包机和大巴,迎接滞留海外的同胞 回国之事。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来看,第⑫段综合运用了排比、对比、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 表现了中国政府的坚强后盾作用及勇敢作为。例如,“中国,会成为诺亚方舟”运用了比喻 的修辞手法,将“中国”比作“诺亚方舟”,让人感受到中国的伟大与温暖。“当欧美等国 还在为如何安置人员纷争不断的时候,中国早派了一辆大巴守候在码头,车头用中文写着 ‘走,咱们回家’”一句,将欧美等国与中国进行对比,反衬出中国政府的伟大担当。从句 式的角度来看,第⑫段句式灵活多变,既有长短句的使用,又有整散句的结合,形成了一种 杂乱美。长句表达较复杂严密的意思,短句显得活泼、节奏快。例如“航班取消,签证受限, 安置遇困”等短句的使用,突出了海外同胞有家难回的困难之大,但在中国政府主动作为下 得到很好的解决。从内容和情感之间的关系来看,本文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晓畅,但情感充 沛饱满,容易感染读者。例如“祖国啊,你就是我们的坚强后盾,你就是我们永远的深爱的 家”,“后盾”一词让人感到踏实,一个“家”字就让人感到温暖。 二、(2020·安徽省定远县民族中学 5 月模拟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南方的水 张 炜 浅而细、悠而长的南方之水,流动着,蜿蜒而去。它像少女黑亮的长发,温柔的目光, 洁白的面容;又像她暖融融的微笑,清澈的眸子,含蓄而委婉的问候。 南方的水,涓涓细流,滑润之水,滋养生命的水,始终如一的水,永不疲倦的水。南方 的水,汇拢了万千小溪,渐成一条宽阔的大江,负载舟舸,运送木排,携走沙石,塑造陆地。 南方江河由柔韧之水综合而成。它们决定了这水的性质、历史、来路,也造就了它的终点。 这儿尽是温暖的季节,蓬勃的绿色。南方挽留了旅人。他走进南方的怀抱,让水流抚过 身躯。一片温暖使人难以回报,他甚至不敢在此久留。他知道很远的路程在等待。你洗去他 浑身的泥垢,脱落一路风尘。他转身注视南方,不知该向你倾诉什么,只默默掩住了感激和 惊叹。 他不得不惊叹这美好的造就、神奇的时光、不可多得的怜惜。你把怜惜交给了旅人,交 给了一场无边的磨损。这磨损也将使你变得苍老,变得浑浊。陪伴旅人的,是你哭泣般的流 动。 你的哭泣之声让人想起很多往事。 悠长陈旧的往昔,贯穿了所有故事。明天仍将如此继续。离开了你的洗礼,心中泛起阵 阵思念。这思念不可阻止,难以中断。当他回到出生地——那个寒冷刚烈的北方时,思念就 愈加浓烈。北方的河流是季节河,汛期滔滔不休,冲刷石块,挟向大海。可是枯水季节只剩 一线细流,甚至终将干涸,只裸露出焦干的河床。它把从西部山地挟来的卵石生生抛在半路。 此地离大海甚远,可是这些卵石就这样被抛置,迎送烈日寒风。 北方的海闪着墨绿的颜色,像生铁和钢。它充满了硬度:撞在岩石上,岩石开裂,或留 - 13 - 下创痕。它把整道岩壁给劈下一半;它有时像火药一样轰击半座山峰。它把航船打碎,把陆 地吞没;在一个疯狂的夜晚,它毁掉了整个港湾。只在风平浪静的某个下午,它才温柔起来, 变成绸缎般的柔软细腻。美极了,开阔极了,令人神往。 可是你不敢想象它暴烈的、咆哮的时刻。 南方和北方,命运之中两片不同的陆地,他在心中将其悄悄缝合,感觉统一和连接的博 大。对土地和江河的塑造同样需要南方和北方之水,需要它们的滋润和负载、它们滔滔不止 的涤荡与洗刷之力。离开北方的时候他含着屈辱和思念,抹去男儿的泪水。离开南方的时候 他挂带着更大的思念,把一片伤感甩到身后,埋入土中。 在北方的寒夜里,他有时听到的不是滔滔大海的轰鸣,而是南方涓涓的细流。 你不倦地流。在这午夜,你仍然在流,目光催动旅人的步伐。伸手即可触摸你柔发一样 的长流,也记住你那潺潺的声音。就是这不倦的流动,让人想到了一个风风火火的身影。这 是一种追赶。 在童年,他感到最为迷惑和惊讶的一个图景,就是蓝天上那排成“一”字和“人”字的 大雁。它们无一例外地从北方飞向南方。北方不远就是一片大海,它们是从海的那一边飞来。 多么了不起的神奇生命!它们整齐划一,歌唱着,不可思议地、勇敢地飞越了大海,飞向自 己的梦想之地——南方。 他多想随它们一起去寻找那片温暖,那片躲避寒冷的热土。那时他尚不知自己的将来, 但那歌唱前行的雁群却是最好的指引。它们飞去之地当是他的向往之地——那里到底有什 么?那里将使大雁获得什么?是什么使其如此着迷、执拗和不倦?旅人今天明白了,原来是 你在这里流动。在这片土地上,你经过的是这样一片林木山脉…… 今天他终要离去。不能在此驻足,也是他的悲哀。你流动吧,不要发出哭泣般的声音。 你看,午夜的月光下,你闪动着多么明亮的眸子。你应该欢笑,可是却发出了呜咽。这个世 界上的悲伤已经太多了…… 他伴随你往前,你也送他一程。 南方的水,执拗而长久的水,你的品质与性格将永远使旅人着迷。 你注入了旅人的心中。 (有删改) 4.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文章其实是作者在叙述,但却不用第一人称代词“我”,而是让自己以“他”“旅人” 的身份融入其中,这样就可以从旁观者的视角,更为清醒、理智地审视与思索。 B.文中多次提到南方的水“哭泣”,既是绘声,也是传情;既体现南方的水日夜不息、 淙淙作响的特点,又体现南方的水情深意重;同时又是移情于物,表达不舍之意。 C.“离开北方的时候他含着屈辱和思念……离开南方的时候他挂带着更大的思念”“他 有时听到的不是滔滔大海的轰鸣,而是南方涓涓的细流”,情感对比强烈,爱憎分明。 - 14 - D.“南方的水”具有浓厚的象征意味,它既能代表南方的自然环境,也能代表南方的社 会环境,它对人的品质与性格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作者对此进行了热情赞颂。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 项,“情感对 比强烈,爱憎分明”错。作者并不憎恨北方。他认为是南方和北方共同塑造了自己的性格, 从文中“南方和北方,命运之中两片不同的陆地,他在心中将其悄悄缝合,感觉统一和连接 的博大”可知,不过作者更强调南方的影响而已。 5.本文前四段运用了哪些手法描绘南方的水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示例)①比喻。如“它像少女黑亮的长发,温柔的目光,洁白的面容……”写出了南 方的水的美丽温婉。②排比。如“滑润之水,滋养生命的水,始终如一的水,永不疲倦的水” 写出了南方的水细腻润泽、和缓柔韧。③拟人。如“你把怜惜交给了旅人,交给了一场无边 的磨损。这磨损也将使你变得苍老,变得浑浊”写出了南方的水的多情与慈爱。④侧面描写。 如第三段以作者投身于水中获得的身心抚慰,侧面体现出南方的水温暖与宽和。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表达技巧的能力。考生需要把握以下原文句子进行赏析:“它 像少女黑亮的长发,温柔的目光,洁白的面容;又像她暖融融的微笑,清澈的眸子,含蓄而 委婉的问候。南方的水,涓涓细流,滑润之水,滋养生命的水,始终如一的水,永不疲倦的 水。南方的水,汇拢了万千小溪,渐成一条宽阔的大江,负载舟舸,运送木排,携走沙石, 塑造陆地。陪伴旅人的,是你哭泣般的流动。”要注意围绕以上的原文句子,从“比喻”“拟 人”的修辞手法角度去赏析,在作答的时候,要注意结合原文文句进行赏析和解读修辞手法 的艺术效果。 6.散文讲究的是“形散神凝”,请从“形散”和“神凝”两个角度赏析这篇文章。 答:(示例)(1)形散:①横向联想,想到北方的河,想到北方的海,以北方河的短促、强悍、 粗犷,北方海的生硬、暴烈、咆哮,来反衬南方的水绵长细腻,温柔多情。②纵向联想,想 到童年时看大雁南飞而生发的对南方的向往和追赶,使文章内容丰富、境界开阔。 神凝:①本文内容紧紧围绕对“南方的水”的赞美、感激和思念这一主题展开,在叙述 与描写中穿插精当的抒情议论,使主题更凝练、集中。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形散”要抓住本文内容:“浅而细、悠而长的 南方之水,流动着,蜿蜒而去”“北方的河流是季节河,汛期滔滔不休,冲刷石块,挟向大 海”“北方的海闪着墨绿的颜色,像生铁和钢”“就是这不倦的流动,让人想到了一个风风 火火的身影。这是一种追赶。在童年,他感到最为迷惑和惊讶的一个图景,就是蓝天上那排 成‘一’字和‘人’字的大雁”,由写“南方之水”到写“北方之水”,再联想到童年看大 雁,从结构上看,本文显示出结构外形的松散。从“神聚”上要注意结合作品的内容,注意 把握原文内容:“在北方的寒夜里,他有时听到的不是滔滔大海的轰鸣,而是南方涓涓的细 流。你不倦地流。在这午夜,你仍然在流,目光催动旅人的步伐。伸手即可触摸你柔发一样 的长流,也记住你那潺潺的声音。”通过写“北方之水”来寄托内心对“南方之水”的思念 - 15 - 之情,这显示出作品的“神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