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高考第5大题现代文阅读一散文阅读专题卷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高考第5大题现代文阅读一散文阅读专题卷3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散文阅读专题卷(三) (建议用时:40 分钟) 一、(2016·南京模拟)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4 题。(20 分) 【导学号:20332052】 瓦尔登湖(节选) 梭 罗 ①每一个早晨都是一个愉快的邀请。我向曙光顶礼,忠诚如同希腊人。我起身很早,在 湖中洗澡,这是个宗教意味的运动。黎明带来了英雄时代。在最早的黎明中,我坐着,门窗 大开,一只看不到也想象不到的蚊虫在我的房中飞,它那微弱的吟声都能感动我,就像我听 到了宣扬美名的金属喇叭声一样。此中大有宇宙本体之感,宣告着世界的无穷精力与生生不 息。黎明啊,一天之中最值得纪念的时节,是觉醒的时辰。那时候,我们的昏沉欲睡的感觉 是最少的了。但是,如果我们并不是给我们自己的禀赋所唤醒,而是给什么仆人机械地用肘 子推醒的;如果并不是由我们内心的新生力量和内心的要求来唤醒我们,既没有那空中的芳 香,也没有回荡的天籁的音乐,而是工厂的汽笛唤醒了我们的——如果我们醒时,并没有比 睡前有了更崇高的生命,那么这样的白天,即便能称之为白天,也不会有什么希望可言。感 官的生活在休息了一夜之后,人的灵魂,或者就说是人的官能吧,每天都重新精力弥漫一次, 而他的禀赋又可以去试探他能完成何等崇高的生活了。可以纪念的一切事,我敢说,都在黎 明时间的氛围中发生。诗歌与艺术,人类行为中最美丽最值得纪念的事都出发于这一个时刻。 所有的诗人和英雄都像曼依,那曙光之神的儿子,在日出时他播送竖琴音乐。早晨是我醒来 时内心有黎明感觉的一个时候。改良德性就是为了把昏沉的睡眠抛弃。几百万人清醒得足以 从事体力劳动,但是一百万人中,只有一个人才清醒得足以有效地服役于智慧;一亿人中, 才能有一个人,生活得诗意而神圣。清醒就是生活。我还没有遇到过一个非常清醒的人。要 是见到了他,我怎敢凝视他呢? ②我们必须学会再苏醒,更须学会保持清醒而不再昏睡,但不能用机械的方法,而应寄 托无穷的期望于黎明,就在最沉的沉睡中,黎明也不会抛弃我们的。我没有看到过更使人振 奋的事实了,人类无疑是有能力来有意识地提高他自己的生命的。能画出某一张画,雕塑出 某一个肖像,美化某几个对象,是很了不起的;但更加荣耀的事是能够塑造或画出那种氛围 与媒介来,从中能使我们发现,而且能使我们正当地有所为。能影响当代的本质的,是最高 的艺术。每人都应该把最崇高的和紧急时刻内他所考虑到的做到,使他的生命配得上他所想 的,甚至小节上也配得上。如果我们拒绝了,或者说虚耗了我们得到的这一点微不足道的思 想,神示自会清清楚楚地把如何做到这一点告诉我们的。 ③我到林中去,因为我希望谨慎地生活,只面对生活的基本事实,看看我是否学得到生 活要教育我的东西,免得到了临死的时候,才发现我根本就没有生活过。我不希望度过非生 活的生活,生活是这样可爱;我却也不愿意去修行过隐逸的生活,除非是万不得已。我要生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活得深深地把生命的精髓都吸到,要生活得稳稳当当,生活得斯巴达式的,以便根除一切非 生活的东西,划出一块刈割的面积来,细细地刈割或修剪,把生活压缩到一个角隅里去,把 它缩小到最低的条件中,如果它被证明是卑微的,那么就把那真正的卑微全部认识到,并把 它的卑微之处公布于世界;或者,如果它是崇高的,就用切身的经历来体会它,在我下一次 远游时,也可以做出一个真实的报道。因为,我看,大多数人还确定不了他们的生活是属于 魔鬼的,还是属于上帝的呢,然而又多少有点轻率地下了判断,认为人生的主要目标是“归 荣耀于神,并永远从神那里得到喜悦”。 1.第①段作者热情地礼赞黎明,请概述其理由。(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第①段整段都在礼赞黎明,找出其中赞美黎 明的句子,概括即可。 【答案】 黎明带来英雄时代,(1 分)宣告着世界的无穷精力和生生不息;(1 分)黎明 是觉醒的时辰,(1 分)唤醒我们内心更崇高的生命;(1 分)诗歌和艺术发生于黎明时刻,(1 分)思想和(改良)德性发生于黎明时刻。(1 分) 2.第①段最后画线句作者说:“我还没有遇到过一个非常清醒的人。要是见到了他, 我怎敢凝视他呢?”作者所说的“非常清醒的人”是什么样的人?说“怎敢凝视他”,是什 么意思?(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本句是第①段的末句,是对前面 所说的内容的总结。“非常清醒的人”是指“几百万人清醒得足以从事体力劳动,但是一百 万人中,只有一个人才清醒得足以有效地服役于智慧;一亿人中,才能有一个人,生活得诗 意而神圣”中的“一个人”;“怎敢凝视他”是不敢凝视他,也就是对他的仰慕、崇拜和敬 畏。 【答案】 “非常清醒的人”是指“有效地服役于智慧”并“生活得诗意而神圣”的 人。(2 分)说不敢凝视他,意思是极其仰慕、崇拜和敬畏他。(2 分) 3.第③段画线句作者说“只面对生活的基本事实”,根据第②③段,作者认为的“生 活的基本事实”是什么?(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作者认为的“生活的基本事实” 是人要有能力来有意识地提高他自己的生命;作者认为要把生命的精髓都吸到,生活得稳稳 当当,过斯巴达式的生活,概括来说就是刻苦耐劳,简单而可爱,卑微而崇高。 【答案】 生活的基本事实:①每人都应该把最崇高的和紧急时刻内他所考虑到的做到, 使他的生命配得上他所想的;(2 分)②简单而可爱,卑微而崇高。(2 分) 4.结合文章简要分析本文的表达特色。(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文本是随笔,以抒情议 论见长;修辞运用丰富。比喻:如“它那微弱的吟声都能感动我,就像我听到了宣扬美名的 金属喇叭声一样”写出了蚊虫的声音。对比:如“简单”和“可爱”;“卑微”和“崇高”。 语言具有思辨性:如“我要生活得深深地把生命的精髓都吸到……并把它的卑微之处公布于 世界”。以内心独白的方式表达情感:如“我还没有遇到过一个非常清醒的人。要是见到了 他,我怎敢凝视他呢?” 【答案】 ①极具抒情性、哲理性,以抒情、议论见长;②修辞手法的充分运用,如比 喻、对比等;③以长句为主,增强文章的思辨性;④以内心独白的方式表达情感。(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5~8 题。(20 分) 沈从文的墓 郭文涟 ①他的墓孤零零地立在半山腰上。四周是青青挺拔的翠竹,一阵清凉和煦的山风吹来, 便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 ②这个墓地,便是现代文学大师沈从文先生的墓地。 ③那天我们乘船游览了沱江,已是临近傍晚,想着明天一大早就要离开凤凰古城,所以 下了船便径直往沈从文先生的墓地奔去。 ④墓地极为朴素。完全出乎我的想象。我们一个个都惊呆了,这哪里是墓啊,既无高高 的坟堆,也无坚硬高大精致的墓碑,就是一座山石,而且这山石似乎就是从附近哪个山崖壁 上凿下来的,不过倒与周围的山色浑然一体,自然贴切,不仔细看,你绝对想不到会有一位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现代文学大师的灵柩埋葬在这里。 ⑤沈从文先生的墓地虽然简陋,甚或有些悲凉,不大气,不漂亮,也不惹人注目,却清 净,与山水自然相融为一体,你不仔细分辨,根本想不到有一个人的灵柩悄然地安埋在这里。 而且稍稍知道一些沈从文先生身世的我们并没有感到他的孤单和可怜,反倒生出无限崇敬之 情来。 ⑥是的,这里的阳光很透明,这里的山水很透明,这里的空气也很透明。或许正因为如 此,沈从文先生才有了一双透明的眼睛,可以使他透过烟尘云雾望见千年不变的岁月时空, 他在那浪漫抒情而又有些忧郁的文字里感受着、珍惜着生命的阳光。所以当沈从文走出沱江、 走出凤凰古城、走出湘西大地的时候,他的文字一直带有湘西的风味,那便是如沱江水一般 清澈柔美、瑰丽而又浪漫的山水风情,像遗珠一样在黯淡的夜空熠熠闪烁,还有那种自然而 又富有音乐般快慢相宜的节奏,更能引起你的身心跳荡起莫大的快意。他对家乡的热爱是已 渗透进骨髓中的爱,所以他能用笔如诗如画地把一个神话般的湘西绘声绘色地展现在世人面 前。 ⑦当然,他也是深深懂得寂寞安静的生活与智慧间的关系的,也是深深懂得人的悲哀和 苦痛的,更深知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烟云。所以当他知道,他那与沱江水一般明净美丽的文 字不再受欢迎的时候,他便悄然退出文坛,销声匿迹,不再写富有山水人情瑰丽而又浪漫的 文字,而是去做一向不被人重视的服饰研究,并几十年如一日,终填补了国人一方空白。而 当政治上的烟云消散殆尽,雨过天晴,他的那些书那些文字仍然像闪烁的灯光一样,照亮着 一方黑暗天空,温暖着一群群学子的心灵。凡是接触到他的文字的人,心都会被温暖起来, 神往着他笔下的湘西山水风光,神往着清悠悠的沱江水,神往着那高高的吊脚楼和那被毛毛 细雨笼罩着的凤凰古城。而那些紧跟时代潮流写出绚丽多彩文字而风靡一时、辉煌一时的人, 便在雨过天晴的日子里,销声匿迹,不再被人提起,也不再被人记起,真不知被云雾裹挟到 哪里去了,即使逝去时修建了那样显赫漂亮的坟茔和墓碑,也没有几个人去拜访,冷清、孤 单,被遗忘在阴暗潮湿的角落。这一切都说明了什么呢? ⑧有的人死去,那是真正的死去了;而有的人虽已死去,但灵魂已存活在众多人的心里。 ⑨从沈从文墓地归来,黑絮一般的夜色罩着沱江,罩着凤凰古城。沱江两岸的灯光星星 点点地从吊脚楼一扇一扇的窗棂里闪烁出来。我们一路上都不言语。依然在想着沈从文的墓, 心里似乎涌来感伤的潮水,但想着他的墓地,四周是青青挺拔的翠竹,一阵清凉和煦的山风 吹来,便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心里又稍稍有些安慰。想,这样的墓地或许是现代中国最美 的墓地了吧。 ⑩这时,黑黝黝的沱江江面上,倒映着五彩石一般的灯光,灯光拉着长长的光晕,像是 一条条鱼尾,在江面上微微荡漾着,一时间,那种盈满心中已久又一时无以叙说的悲怆慨叹 都已释然,与这温情脉脉的沱江一起不舍昼夜地流向远方。 (有删改)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5.沈从文的墓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先找出答题区间,即文章前五段;再找出关键语句:“他的墓孤零零地立在 半山腰上”“四周是青青挺拔的翠竹”“墓地极为朴素”“虽然简陋”“却清净,与山水自 然相融为一体”;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整合出答案。 【答案】 ①朴素、简陋、孤单:整个墓就是一座山石,孤零零地立在半山腰上,既无 高高的坟堆,也无坚硬高大精致的墓碑。(2 分)②周围环境清净、幽美:与山水自然相融为 一体,四周是青青挺拔的翠竹。(2 分) 6.为什么说“这样的墓地或许是现代中国最美的墓地了吧”?(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此题,要从“最美的墓地”的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入手分析。表层意义: 墓地周围的环境美。深层意义:墓中埋葬的是现代文学大师沈从文;朴素的墓地体现了沈从 文先生淡泊名利的人格美,给人以巨大的精神力量。 【答案】 ①墓地四周是青青挺拔的翠竹,环境清净,给人以美感;②墓中埋葬着一位 淡泊名利的现代文学大师;③朴素的墓地深深地打上了沈从文高尚人格的印迹,给人一种不 同寻常的精神力量。(每点 2 分) 7.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 分) (1)凡是接触到他的文字的人,心都会被温暖起来。(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有的人虽已死去,但灵魂已存活在众多人的心里。(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理解句子的含意,要注意联系具体的语境。(1)句中,“接触到他的文字”指 阅读沈从文的文学作品,“心都会被温暖起来”,从下文看,应该是被“他笔下的湘西山水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6 风光”和“那高高的吊脚楼和那被毛毛细雨笼罩着的凤凰古城”感染。 (2)句中,从上文看,“有的人”应指沈从文这类人,虽然其人已离世,但他的作品给人 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他的人格魅力仍留存在人们心中,因而“灵魂已存活在众多人的 心里”。 【答案】 (1)凡是阅读过沈从文文学作品的人,都被他笔下那美丽的湘西山水风光和 风土人情感染,从中感受到温暖。(2 分) (2)虽然像沈从文这样品格高尚的人离世了,但他的作品和他高尚的精神永远存活在人 们心中,给人巨大的精神力量。(2 分) 8.请探究本文的情感意蕴。(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答本题,要从整体上感知文本。文章前五段介绍沈从文墓地的特点,突出 其墓地朴素、简陋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叹。第⑥⑦两段主要写沈从文的成就及他淡泊名 利的人生态度,又将他与社会上一些追名逐利之辈进行对比,从中不难体会作者的感情。文 中穿插了对沱江风光等的描写,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答案】 对沈从文墓地朴素、简陋的感叹;对美丽的沱江自然风光和湘西风土民情的 赞美;对沈从文所取得的文学成就和服饰研究成果的崇敬;对沈从文淡泊名利的高尚人格的 景仰;对那些追随时代潮流、追逐功名利禄者的鄙视。(每点 1 分,答全得满分。言之有理 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