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堂演练:第六单元 推荐作品
推荐作品 《游沙湖》《苦斋记》 篇目一 游沙湖 资料助读 一、作者名片 元丰二年(1079)十二月,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只是一个虚衔, 无权过问公事),安置在本州居住。次年二月,他到达黄州,一直住到 元丰七年(1084)才离去。元丰五年(1082)三月,苏轼因治病求医,在庞 安常家住了几天,病好以后,又和他同游清泉寺,《游沙湖》就是这时 写的。 二、课文主旨 本文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无拘无束的行文方式,通过描写一个异 人——庞安常耳聋心明,一处奇景——兰溪水向西流,表现了作者风 趣、开朗的个性和乐观、积极的精神。 基础积累 一、一词多义 1.相 ①因往相.田(《游沙湖》)________ ②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陈情表》)________ 2.疾 ①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游沙湖》)________ ②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________ ③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张衡传》)________ ④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劝学》)________ 3.是 ①是.日剧饮而归(《游沙湖》)________ ②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________ ③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________ 答案:1.①动词,观察 ②副词,互相 2.①名词,病 ②动词, 痛心 ③动词,痛恨 ④形容词,强,猛烈 3.①代词,这 ②形容词, 正确 ③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二、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君看流水尚能西.西:________ (2)名词作状语 下临兰溪,溪水西.流西:________ 2.形容词的活用 形容词作动词 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善:________ 答案:1.(1)向西去 (2)向西 2.擅长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①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为”为判断词) ②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也”表判断) 2.省略句 遂往求疗(“遂”前省略主语“予”) 技法借鉴 1.语言朴素、自然、清淡。 从艺术上看,作者以极其朴素、自然、清淡的语言写出了非常丰 富复杂的感情,并且有层次地表现了感情的发展变化。 2.思想性和哲理性的高度融合。 作者善于用深邃的目光观察自然景物,并赋予丰富的想象,把思 想性和哲理性高度地融合在一起,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这种高度 的艺术技巧,也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 篇目二 苦斋记 资料助读 一、作者名片 刘基(1311—1375),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青田(今浙江青 田)人。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故时人称 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 九年(1514)被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他辅佐 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 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 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二、相关背景 元至正十二年(1352),浙江龙泉人章溢在帮助元将石抹宜孙镇压农 民起义后,在福建匡山隐居,在山上建烟云万顷亭、苍雪亭,坐看云 起亭、环中亭。章溢与刘基、宋濂为同乡挚友。在他隐居匡山时,刘 基、宋濂都到此造访,并分别写了《苦斋记》《匡山看松庵记》。此后 亦有不少文人墨客到此探幽寻古,避世修身,留下不少诗篇。 三、课文主旨 本文是书斋主人章溢请刘基写的一篇记。作者围绕苦斋的“苦” 字,借景抒情,缘景说理,极其通俗而深刻地阐明了“苦之为乐”和 “苦生于乐”的道理,给人以启迪。 基础积累 一、通假字 1.覆之以茆. 通________,________ 2.楛.竹之笋 通________ 3.其槚荼.亦苦于常荼 通________,________ 4.燕.坐于华堂之上 通________,________ 5.籍.柔覆温之躯 通________,________ 6.室十有.二楹 通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茅 茅草 2.苦 3.茶 茶的古体字 4.宴 安闲 5.藉 垫 6.又 用在整数与尾数之间 二、古今异义 1.于是..鲜支、黄蘖、苦楝、侧柏之木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承接连词 2.食之可以..清酒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表示许可 答案:1.在此 2.可以用来 三、一词多义 1.焉 ①剑溪之水出焉.(《苦斋记》)________ ②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________ ③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________ 2.去 ①山去.人稍远(《苦斋记》)________ ②尽其肉,乃去.(《黔之驴》)________ ③我从去.年辞帝京(《琵琶行》)________ 3.修 ①倚修.木而啸(《苦斋记》)________ ②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________ ③修.守战之具(《过秦论》)________ ④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________ 4.乐 ①人莫知其乐.也(《苦斋记》)________ ②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________ 答案:1.①兼词,于此 ②代词,它 ③句末语气词 2.①动词, 距离 ②动词,离开 ③形容词,过去的 3.①形容词,长、高 ②动 词,修建 ③动词,修理 ④动词,整饬 4.①名词,快乐,乐趣 ② 动词,爱好,喜爱 四、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名词作动词 ①野蜂巢.其间 巢:________ ②故遂择其窊而室.焉 室:________ ③名.其室曰苦斋 名:________ 2.形容词的活用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①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苦:________ 劳:________ 饿:________ ②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利:________ 答案:1.①筑巢 ②筑室 ③命名 2.①使……劳苦 使……劳累 使……饥饿 ②使……有利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①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也”表判断) ②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者也”表判断) 2.状语后置 ①覆之以茆[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以茆)覆之”] ②燕坐于华堂之上[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于华堂之上)燕坐”] 技法借鉴 1.角度新颖,引人入胜。 作者巧妙地抓住一个“苦”字,作为贯串全文的脉络,化景为趣, 化趣为理,使人从中领略出无穷的佳趣与妙谛。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朴 素的辩证法思想,来看待艰苦的环境、坎坷的人生,这便是“化趣为 理”。本来是极其寻常的景色,一经作者点染,便成奇观,这是“化景 为趣”的艺术手段。 2.叙议有度,情理毕现。 “记”这种文学样式,往往由两个大的部件构成。前一个部件, 或记人,或记事,或记游,以叙事写景为主;后一个部件,或发感慨, 或说道理,以抒情议论为主。没有前一部分的事和景,则后一部分的 情和理便无所附丽;没有后一部分的情和理,则前一部分的事和景便 没有概括成理论,没有概括出主题。所以两者是有机的结合,是统一 的整体。《苦斋记》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