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堂演练:第五单元第23课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第 23 课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古人颇得竹的灵气,“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酒醉竹林,其 意也融融。几枝劲竹,势冲霄汉,傲立风霜,似恬隐君子、逍遥书生。 一丛竹,婀娜多姿,清丽映日,也像风雨丽人、江南才女。古人喜依 竹而居,杖竹而行,几千年来朝夕相处,风雨沧桑,自然陶冶了一股 竹的文化氛围,中华民族的竹文化堪称源远流长。 美字体 故 画 竹 , 必 得 先 成 竹 于 胸 中 赏美文 竹之韵 古往今来,历代文人对梅花不知倾注了多少情。南宋诗人陆游的“无 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佳句,把梅花推到了群芳之首。然而,梅毕竟 有“花”。而竹呢?她既具有梅花笑迎风霜雨雪的坚强品格,更以文静、高 雅、虚心进取、高风亮节、乐于奉献的美德而给人留下完美的形象。我喜 爱竹,欣赏竹,崇拜竹,赞美竹,不仅是因为竹的万般风情给人以艺术的 美感,更是因为竹的自然天性和独特品格给了我哲理的启迪和人格的力量!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 北风。”这千古流传的佳句,可以说把竹子坚贞不屈的精神品质写得淋漓尽 致。竹在荒山野岭中默默生长,无论是峰峰岭岭,还是沟沟壑壑,她都能 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顽强生存。尽管长年累月守着无边的寂寞与凄 凉,一年四季经受着风霜雨雪的抽打与折磨,但她始终“咬定青山”,专心 致志,无怨无悔。千百年来,竹子清峻不阿、高风亮节的品格形象,为人 师表,令人崇拜。 竹子刚劲、清新,生机盎然,蓬勃向上。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 寒,新笋就悄悄在地上萌发了。一场春雨过后,竹笋破土而出,直指云天, 所谓“清明一尺,谷雨一丈”,便是对她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机的写照。当春 风拂去层层笋衣,她便像个活泼的小姑娘,亭亭玉立在明媚的春光里。到 了盛夏,她舒展长臂,抖起一片浓郁的青纱,临风起舞,婀娜多姿。暑尽 寒来,她仍绿荫葱葱,笑迎风霜雨雪。难怪白居易在《题窗竹》中留下这 样的佳句:“千花百草凋零尽,留向纷纷雪里看。” 竹,拥有永不消失的春天。 松树,使人想起志士;芭蕉,使人想起美人;高大的槐树,使人想起 了将军;而修竹呢,她使人想起了隐者。竹轻盈细巧,四季常青,尽管有 百般柔情,但从不哗众取宠;更不盛气凌人,虚心劲节、朴实无华才是她 的品格。竹不开花,清淡高雅,一尘不染,她不图华丽、不求虚名的自然 天性为世人所倾倒。 修竹千竿,情牵历代诗人,丹管一枝,写尽人间春色。竹是一首无字 的诗,竹是一曲奇妙的歌。竹子的神韵在华夏文明史上飞扬。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赦.免(shè) 笔砚.(yàn) 蜩.腹蛇蚹(tiǎo) B.砍斫.(zhuó) 曝.晒(bào) 庖.丁解牛(páo) C.沦丧.(sānɡ) 蹑.足(niè) 兔起鹘.落(ɡǔ) D.缣.素(jiān) 畴.昔(chóu) 亲厚无间.(jiàn) 解析:A 项,“蜩”应读“tiáo”。B 项,“曝”应读“pù”。C 项, “丧”应读“sànɡ”,“鹘”应读“hú”。 答案:D 2.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 熟:仔细 B.不学之过.也 过:过错 C.余因而实.之 实:证实 D.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 废:毁坏 解析:D 项,废:废置,搁下。 答案:D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能体现艺术创作思想的一组是( ) ①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 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②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 岂独竹乎? ③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 ④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 ⑤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 ⑥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 亩在胸中。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③⑤⑥ D.①②④ 解析:①是“胸有成竹”;②是“心手相应”;⑤是“尺幅千里”。 答案:A 4.下列对《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 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先总结文与可的绘画理论,陈述自己的体会和主张;再借 子由的话进一步赞赏文与可的绘画技巧,指出意与道的密切联系;然 后介绍文与可画竹逸事和平易而不从俗的品德,回忆和他相交往的情 趣;最后说明写作此文的缘由。 B.本文通过记述文与可将求画者的缣素视为素材,关于“万尺 竹”的辩论,以诗画互赠引起的笑谈等轶事表现了文与可豁达、爽朗、 风趣的个性,以及与作者亲厚无间的情谊。 C.“画竹”是本文的线索,本文记述文与可画竹的情形,以充满 感情的笔触回忆两人的交往,以及文与可死后自己的悲慨,又从文与 可的创作经验中总结出艺术创作的规律,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 D.作者与子由皆从文与可学画竹,但子由得到了他的意,作者意 与法兼得。 解析:子由没有跟文与可学画竹,原文中有“子由未尝画也”为 依据。 答案:D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当时画竹的人都是一节一节地堆累勾勒而成,一叶一 叶地堆积起来,这样哪里还会有完整的、活生生的竹子呢? (2)子由没有作过画,所以只得到了它的意蕴罢了。 (3)打开信得到了这首诗,忍不住笑起来,把嘴里的饭喷了满桌 子。 二、迁移发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养竹记. 白居易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 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 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 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 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 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 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①者斩焉,篲帚②者刈焉, 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③, 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 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 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 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 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 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选自《全唐文》) 注:①筐篚:竹制器物。②篲帚:扫帚。③菶茸荟郁:草木杂乱 茂盛。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 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 B.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 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 C.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 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 D.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 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 解析:古文中句式常两两相对,由此可断定“芟蘙荟”与“除粪壤”、 “疏其间”与“封其下”皆可构成相对句式,因此确定 C 项正确。 答案:C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 发作者感情和主张。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 分。 B.贞元,是唐德宗李适的年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 皇帝即位一般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C.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隋唐 只用于考中进士,明清殿试之一甲三名称赐进士及第,亦省称及第。 D.相国,汉朝廷臣最高职务。之后,相国官职正式任命一般是权 臣。后代对担任宰相的官员,也敬称相国。明清对于内阁大学士也雅 称相国。 解析:“及第”指参加科举考试中选,不是仅指参加科举考试。 答案:C 8.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叙述了关相国私第的竹子经历了关相国对它们爱护有加, 后遭人任意砍伐,再后来作者精心扶植重焕生机后又送给他人的遭遇。 B.作者写作这篇文章,其实是运用托物寓意的手法,以便让居住 在这里的后人和当时的用人者读到后有所启发、借鉴。 C.作者认为培养人才犹如养竹,人才虽然难得,可是爱惜和识拔 人才的人更为难得。文章婉转曲折,流畅自然。 D.文人士大夫喜欢竹子的原因,不仅在于它的自然外观,更在于 竹子的自然性状所比附的人的品格情操的象征意义。本文就是一个有 力的证据。 解析:A 项,文中没有写到作者把竹子送人的情况。 答案:A 9.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第二天,我走到亭的东南角。 (2)竹子那依恋的样子、欣喜的样子,好像有一种感激知己知遇 的情感啊。 三、创新语用 10.某中学成立了一个文学社,拟创办一个社刊,取名为“流年”, 请你将青春、文学等内容同刊名联系起来,写几句抒情的刊首语。不 超过 40 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注意内容扣住“流年”“青春”“文学”等;语言抒情色彩 浓郁,符合字数要求。 答案:(1)流年似水,青春如歌,让我们带着青春和梦想一路欢 歌! (2)似水流年,在岁月的长河里,流淌的不仅是我们的青春,还 有我们不灭的文学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