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期线上线下教学衔接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期线上线下教学衔接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2019—2020 学年下期线上线下教学衔接检测 21 届高二语文试题 说明: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先人正面的思维方式、生 活态度和价值追求,这是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浩如烟海的经、史、子、集各类书籍,便是 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然而古籍汗牛充栋,阅读应该从何入手呢? 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 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读诗就是读人, 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清人沈德 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 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 “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 沦肌浃髓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 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 志”。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 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 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 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比如喜怒哀 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 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 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 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 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且举李、杜、苏、辛为例。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 - 2 - 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强大精神力量。与李白齐名的杜甫,以清醒的洞察力和积极的入世精 神进行诗歌创作,为安史之乱前后唐帝国由盛转衰的时代描绘生动的历史画卷。杜诗中充满 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 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苏轼在词史上首先打破晚唐以来词专写艳情的局限,他不但大 量写作抒情述志、咏史怀古等题材,使词从音乐歌词向抒情诗转变,在以柔声曼调为主的传 统词乐中增添高昂雄壮的因素。到了南宋,时代动荡引起词坛风气的巨大变化,以辛弃疾为 首的爱国词人把爱国主义主题变成当时词坛的主旋律,他们继承苏轼词中始露端倪的豪放词 风,并以慷慨激昂和沉郁悲凉两种倾向充实了豪放风格。 总的来说,李、杜、苏、辛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提升读者人格 境界的熏陶作用。阅读唐诗宋词的典范作品,可以在审美享受中不知不觉受到人格境界的感 染,这个过程就像杜甫所描写的成都郊外的那场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古代文学经典作品流传至今的意义并不是专供学者研究,它更应该是供大众阅读欣赏,给大 众以精神滋养。 (摘编自莫砺锋(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浩如烟海的经、史子、集各类古籍,都是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也都体现了先人正面 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 B. 叶燮认为“诗是心声”,不能作伪,所以“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诗与人总是有机统 一、无法分割的。 C. 有人认为中国古典诗歌最古老纲领“诗言志”与陆机的“诗缘情”论是对立的关系,作者 对此持反对态度。 D. 李白的诗作蕴含强大精神力量,但在以积极的人世精神进行创作、凸现民族文化性格的形 象方面则比杜甫略逊一筹。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艺术价值非常丰富,本文主要从精神引领和提升人格境界的角度 作了分析。 B. 本文认为唐诗宋词应是阅读古籍的首选阅读对象,并从多个方面阐释了作出这一论断的理 由。 C. 从中华传统文化到古诗,从唐诗宋词到李杜苏辛,文本的分析范围渐次缩小,议论却逐层 深入。 - 3 - D. 引证是本文的鲜明特色,在论证的各个层次,作者都引述了前人的经典言论,并表明了自 己的看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 A. 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坚持人品与文品并重,阅读“第一等真诗”,不仅可体会“第一等 襟抱”,更重要的是能读出“第一等学识”。 B. 在情志方面,唐诗宋词的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容与现代人是相通的,它们可以在人生意义 和美感上给我们许多启迪。 C. 无论是情操禀赋还是艺术表现,李杜、苏、辛的作品都各有其独特之处,但它们都能给予 我们精神的滋养。 D.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极致的审美享受中沦肌浃髓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是一 种完美的阅读境界。 【答案】1. C 2. D 3. A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 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A 项,“都体现了先人正面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错误,原文第一段“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先人正面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和价值 追求,这是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可知说的是“其中最重要的”; B 项,“总是有机统一、 无法分割的”错误,比较片面,叶燮说的是“每诗以人见,人又以 诗见”,“每”即“常常"之义,却未必没有例外; D 项,“但在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则比杜甫略逊一筹”错误,原文无此对比内容。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 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 项,“论证的各个层次,作者都引述了……”错误,在具体分析李、杜、苏、辛作品的层次 时,作者就没有使用直接引证的论述方法。 故选 D。 - 4 -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 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 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 A 项,“更重要的是能读出‘第一等学识’”,文章第二段“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 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可知文章强调的是好诗能提升人格境界,故“第一等 襟抱”之价值应在“第一等学识”之上。 故选 A。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 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 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 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 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 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 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0 年 2 月 3 日,全国上千万企业近两亿人开启在家办公模式,以降低集中办公带来的 疫情传播风险。数据显示,76.8%的新春居家办公者表示其所在企业在此期间尝试了新型的 在线办公软件(如考勤签到、会议沟通、项目管理/协助、在线审批等) 长期以来,中国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主要集中在特定场所,居家办公等远程办公模式并未 像国外发达地区一样得到较好的发展,大众对居家办公模式的认知相对片面。 目前中国在线办公软件大致分为两大阵营,一类是互联网企业,以办公软件作为其他业 务的廉价获客渠道,这种类型软件相对简单,覆盖面广,但不深入,如钉钉、企业微信等; 一类是专业在线办公软件,功能深入,但较为单一,如 CRM 系统。 (摘编自《疫情防摔下全国近两亿人开启居家办公模式》) 材料二: 在家办公不是没有好处,比如,没有太多协同性的工作,理论上完全适合在家办公,对 北上广深互联网大厂的员工们来说,还节省了大量通勤的时间。 - 5 - 理论上,没有了上班的仪式感,人会在潜意识里变得放松,适度的放松,或许也会提高 效率。但也会怕,怕的是过度紧张和过度放松,这些会成为思想的病毒,严重影响到工作效 率。 在家办公为什么会过度紧张和过度放松?因为经济学里有一个名词——信息不对称。在 家办公,你和公司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公司没法全面掌握你工作的过程,只能 100%地根 据结果来“评价”你是否努力,前者可能导致你过度放松,后者则会导致你过度紧张和焦虑。 在家办公,要么是工作对家庭和生活的进一步挤压,要么是“散事”对工作的入侵。你 需要在这两者之间做出取舍和平衡,这也意味着,在家办公并不会比正常上更轻松。工作是 有短期、长期明确目标导向的,而家庭和生活则不然——家,是一个放松、舒适的生活场景, 同时也是一个有着太多琐碎任务的场景,这个场景,天然和工作不兼容。只有处理好额外的 任务和“工作”才能愉快地在家办公。 (摘编自《在家办公:当职场人的梦想照进现实?》) 材料三: 远程办公看似很诱人,但是实际操作却面临许多挑战。并非所有人员和工作都适合远程 办公,企业需要制定远程办公的实施政策和推行标准,评估哪些人员和工作适合远程办公。 比如,可以带回家和独立完成的灵活工作,相对来说容易安排远程办公;工作日程固定、要 求相互依赖和人与人交流的工作,比较难以安排远程办公。对于员工个人而言,也因人而异。 相对来说女性承担较多的家庭职责,对远程办公的需求更大。性格开朗和合群的人不希望在 工作时间离群索居,一些人害怕因远程办公而被孤立。缺少规划意识和自律能力的员工,参 与远程办公可能会出现工作拖延问题。 远程办公主要依赖互联网技术来完成工作,企业要为员工配备相关技术支持,使其能够 高效完成工作。在远程办公和协同办公的软件应用方面,阿里巴巴的“钉钉”、腾讯的“企 业微信”、字节跳动的“飞书”等都是典型代表。 来自企业的理解和支持,有助于员工打消对远程办公的顾虑。对于规划意识不强的员工, 要通过考勤、打卡、验收等方式使其增强时间观念。企业还可以通过视频会议、虚拟现实等 技术来增强“在场感”,用企业文化使员工有归属感和存在感,避免因为远程办公而感到孤 立。除了企业,一些党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也可以考虑采取灵活的办公方式。特别是同疫情防 控直接联系不大的公共部门,可以通过灵活办公来减少员工通勤和接触,避免由此导致的聚 集性疫情。 (摘编自《防疫时期的灵活办公应该如何安排》) - 6 -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为了降低集中办公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我国 76.8%的企业在此期间尝试了新型的在线办 公软件。 B. 目前我国在线办公软件主要有互联网企业所供软件和专业在线办公软件,两者各有优劣。 C. 信息不对称会让在家办公的人出现过度紧张和过度放松的状态,而这两种情况其实都不利 于工作。 D. 在疫情防控期间,有些党政部门也可如企业这样做,采取远程办公方式,这样有利于减少 员工接触。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企业居家办公等远程办公模式的发展不如国外发达地区,这是因为中国企业没有认识 到远程办公的重要性。 B. 在家办公的人既要顾及单位对自己的工作成果是否满意,也要顾及没有公司的监督是否会 导致自己过于放松。 C. 家庭和生活的场景天然和工作相矛盾,这就意味着无论怎样调和,都不可能达到自由自在 地在家办公。 D. 不同的人群有着各自的具体情况,他们对居家办公的需求也不同,企业不希望性格开朗和 合群的人在家进行办公。 6. 请结合材料,分析企业应如何应对来自远程办公的挑战。 【答案】4. A 5. B 6. ①企业要评估适合远程办公的人员和工作,制定远程办公的实施政策和推行标准。②企业 要为在家办公的员工配备相关技术支持,使其能够高效完成工作。③企业可以运用一些技术, 增强“在场感”,用企业文化使员工有归属感和存在感。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 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A 项,“我国 76.8%的企业在此期间尝试了新型的在线办公软件”分析有误。从文中“76.8% 的新春居家办公者表示其所在企业”的信息可知 76.8%并不是所有企业数而是指在家办公 者。 - 7 - 故选 A。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 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 A 项,因果分析不当,原文“大众对居家办公模式的认知相对片面”并不是没有认识到远程办 公的重要性。 C 项,“这就意味着无论怎样调和,都不可能达到自由自在地在家办公”表达绝对,根据文中 “只有处理好额外的任务和工作’,才能愉快地在家办公的信息可知,将家庭生活场景与工 作处理好了是能在家里愉快地办公的。 D 项,“企业不希望性格开朗和合群的人在家进行办公”分析有误,不是“企业不希望”而是 性格开朗和合群的人自己不希望在家工作。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 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题 干意思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 本题要求分析“企业应如何应对来自远程办公的挑战”,相关内容主要在材料三:“并非所 有人员和工作都适合远程办公,企业需要制定远程办公的实施政策和推行标准,评估哪些人 员和工作适合远程办公”“远程办公主要依赖互联网技术来完成工作,企业要为员工配备相 关技术支持,使其能够高效完成工作”“对于规划意识不强的员工,要通过考勤、打卡、验 收等方式使其增强时间观念。企业还可以通过视频会议、虚拟现实等技术来增强“在场感”, 用企业文化使员工有归属感和存在感,避免因为远程办公而感到孤立”。据此分点表述即可。 【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 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 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 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 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 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 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 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 8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黄河入海 叶梅 很久以来,我对滔滔黄河如何注入大海充满了向往,那一番情景,是滔天巨浪?是长龙 摆尾?或是桀骜不驯、浩浩汤汤?我一次次想象它的激越,想亲眼见到它的渴望与日俱增。 2019 年夏末,如愿以偿,我来到了黄河入海口东营。 一路上,我想起青海的好朋友梅卓,她是一位美丽的藏族女诗人,一直生活在青藏高原。 她说她的父老乡亲敬畏雪山化出的涓涓溪流从不敢用任何不洁之物亵渎流水。每逢吉祥的日 子,她的乡亲们都会跋涉到雪山脚下取回清水,供奉在家里。梅卓在说这些话时,一脸虔诚, 这使她本来好看的双眼显得更加清澈透亮。 我又想到曾经去过的青海三江源,那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是如此宏阔而寥远,连绵起伏的 可可西里山及唐古拉山脉横贯其间,高耸入云的雪山冰川巍峨庄严,一派圣洁,而雪山脚下 涌出的清泉则如从天而降的仙女,一群群前后欢跳着,四处流动……一时分辨不清,是哪些 涓涓雪水流归了黄河? 有关黄河源的记载,《尚书〃禹贡》即有“导河积石,至于龙门”之说。唐王朝和吐蕃来 往密切,特地派遣过一些官员和旅行家在河源探访吐蕃王松赞干布,还在这一带迎娶了不远 万里前来和亲的文成公主。这黄河之源,想必也勾起公主更加强烈的思乡之情,但她若能知 道她的故事将随着黄河之水久久流传,成为民族亲情千秋美好的见证,一定会欣慰不。 青藏高原孕育了三条大河:黄河、长江、澜沧江黄河为何选择流向北方,这是大河深藏的 秘密。或许她从巴颜喀拉山脉初生之时,便与长江、澜沧江心照不宣,以对生命无边的仁慈 和默契,各自选择了不同的去向,在持续的前行中不断丰盈,哺育着亿万生灵从雪山到海洋, 这条中国北方的大河,流向西北干涸的山峦和土地,滋润了广袤的高原与平原,最后注入渤 海。她经历了一路惊险传奇,是在山地峡谷间穿行,又随手造就出富饶的河套平原;随后急 转朝南,飞流直下,将黄土高原的泥沙裹挟而去;继而摇荡前行,过三门峡,长驱直入,横 贯华北平原;在她奔向大海的前夕,将挟带而来的泥沙堆积成一块块新生的陆地,任那里绿 芽萌发,草木葳蕤。 我追随着她的气息,终于来到了黄河入海口,也就是她不断簇拥而成的土地上。前往入 海口的路上,黄河就在相距不远的大堤之外,行高处,能时时看到她万马奔腾似的流动,仿 佛听到那大河的咆哮。 - 9 - 漫漫长路,她润泽了广袤的土地,孕育了中华文明。人们用这母亲河灌溉农田,兴修水 电,她是沿途人民的生命源泉,也是文明得以为继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但就在前些年,人 们突然发现,黄河竟然出现断流现象,究竟是源头的雪线下降,黄沙遮蔽?还是沿途树木减 少,水系退化?或是人们过度开发利用,造成环境恶劣河水干涸?下游有些河段竟然只剩了 浅浅的水面,浅得人赤着双脚就能过河去,怎不叫人痛彻心扉? 欣喜的是,那片通往黄河入海口的葳蕤湿地,展现了东营人的良苦用心。近些年来,人 们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至黄河源头,下至黄河入海口以及渤海,启动了 全面保护的战略规划,还大自然以勃勃生机,日见成效。 受到黄河馈赠的东营似乎迎来了高原的某种气息,那受到呵护的湿地一望无际,青苍苍 的芦苇枝叶舒展,密不透风,水洼里虫鸣鱼跳。辽阔的湿地成为鸟儿的乐园,每年南来北往 的近六百万只鸟儿在此越冬、繁殖和歇息,丹顶鹤、白鹭、天鹅…数不清种类的鸟儿们在湿 润的草地、密集的芦苇丛中优雅地翩翩起舞,它们组成曼妙的队列,在这片与大海相依的天 空之上此起彼伏,高飞低唱,仿佛都在一同欢迎远道而来的黄河之水。 眼见得,黄河就要扑向大海了,那是她日夜奔走终将回归的家园。她一定是远远地看见 了那一片蔚蓝,从那么遥远的高原到此,她从未停歇即便已是千辛万苦,也仍然毫不踌躇地 奔涌向前,那排山倒海的波涛便是她急急的脚步。她有一些矜持,可以从她回卷的瞬间看出 来,但终归,她气势磅礴地迎着海洋而去。 于是,那一道令人极为震撼的奇观便出现了:巨大的黄河浪潮与渺远的蓝色大海紧紧相 汇,持续着,连绵不断……那是经历了无数厚土濡染而成的雄浑的黄,那是经历了从陆地湖 泊——海的沧桑演变的无尽的蓝,两者都是天地的原色。 这时候,你还可以明显地看到,奔腾而来的黄河即使进入了大海,但依然按捺不住地倔 强。 她在一派宽容的蓝色之上掀起一股又一股巨浪,浪的尖顶扬起一不屈不挠堆堆雪白,展 现出大河一如既往的冰雪性情——她到此时,也没有忘记雪山的恩典,试图留下自己的本色。 在那里,在那遥远的、人的视线难以企及的海之深处,她终于化作了海。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一段连用三个问句,表达对黄河入海情景的想象,突出了作者对亲临其境感受壮观景 象的向往,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 B. 本文通过藏族女诗人梅卓对乡亲们敬畏雪山溪水的讲述,以及对她“双眼显得更加清澈透 亮”的描写,突出了雪山的圣洁。 - 10 - C. 本文开头称黄河为“它”,后面则改称“她”,人称用词从客观性的表述变为拟人化的表 述,意味着文章写作角度的变化。 D. 文中借助联想、想象和记载展现黄河的风貌以及人文底蕴,最后浓墨重彩实写黄河入海的 场景,至此作者情感也达到高潮。 8. 本文以“黄河入海”为题,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9. 如果将本文收入一本散文集,文集中有“神州揽胜”和“文明探源”两个栏目,你认为应 该把本文放在哪个栏目中?请结合文本内容,阐述你的理由。 【答案】7. C 8. ①交代作者观察和感受黄河的地点,概括文章所写的基本内容;②作为 贯穿全文的线索,将黄河从发源地到入海口、从历史到现在的材料组织在一起,成为一个有 机的整体;③突出文章的核心内容,即写黄河投入海并终于化作海,形象地暗示文章的主旨。 9. 示例一:应放在“神州揽胜”一栏。①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写黄河从雪山到大海,浩浩荡荡, 一路奔流,最终流入大海的壮丽景观;②主旨是讴歌祖国的山川之美,表达对山河所蕴含的 民族精神的赞美之情。示例二:应放在“文明探源”一栏。①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对黄河入海 景观的描写,挖掘与黄河有关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②主旨是展示以黄河文明为代表的中华 文明的博大精深,表达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景仰和热爱。 【解析】 【7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 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 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C 项,“本文开头称黄河为‘它’,……意味着文章写作角度的变化”错误,开头的“它”指 代黄河入海的“那一番情景”,不是指代黄河;称黄河为“她”,表现的是作者个体化的情 感。 故选 C。 【8 题详解】 此题考查标题作用的鉴赏能力。把握标题的作用: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概括主要事件; 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 突显人物形象;揭示主旨,深化主题;从给读者的带来的感受角度来说,还有吸引读者,引 发阅读冲动的作用。“巨大的黄河浪潮与渺远的蓝色大海紧紧相汇,持续着,连绵不断…… 那是经历了无数厚土濡染而成的雄浑的黄,那是经历了从陆地湖泊——海的沧桑演变的无尽 - 11 - 的蓝,两者都是天地的原色”,从内容上看,作者描写的正是黄河入海的壮观景象,是文章 的内容概括;“我又想到曾经去过的青海三江源,那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是如此宏阔而寥远, 连绵起伏的可可西里山及唐古拉山脉横贯其间,高耸入云的雪山冰川巍峨庄严,一派圣 洁……”“我追随着她的气息,终于来到了黄河入海口,也就是她不断簇拥而成的土地 上……”从结构上看,作者从黄河源头写到黄河入海口,即黄河从地理上、历史上“入海” 的经过,因此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从主旨上,“奔腾而来的黄河即使进入了大海,但依然按 捺不住地倔强……也没有忘记雪山的恩典,试图留下自己的本色”,借黄河的倔强、本色, 表达了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 【9 题详解】 此题考查个性化阅读和创意解读的能力。此类题目虽然有一定的开放性,但答案必须以文本 为依据,即不论从何角度探究,归根结底是基于对文本的准确理解,从文本中提炼观点,切 不可空发议论。思路是:首先明确提出观点,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分层思考,分条作答。本题 开放式作答。如认为放入“神州揽胜”,可分析本文描写黄河入海的艰辛历程和入海的壮观 景象,是对壮丽河山的赞美,是写景的文章。如认为放入“文明探源”,可着重分析文中对 黄河孕育中华民族文明,以及黄河代表民族精神等内涵。比如认为放入“神州揽胜”,“有 关黄河源的记载,《尚书〃禹贡》即有“导河积石,至于龙门”之说。唐王朝和吐蕃来往密切, 特地派遣过一些官员和旅行家在河源探访吐蕃王松赞干布”“青藏高原孕育了三条大河:黄 河、长江、澜沧江黄河为何选择流向北方,这是大河深藏的秘密”“继而摇荡前行,过三门 峡,长驱直入,横贯华北平原;在她奔向大海的前夕,将挟带而来的泥沙堆积成一块块新生 的陆地,任那里绿芽萌发,草木葳蕤”,即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写黄河从雪山到大海,浩浩荡 荡,一路奔流,最终流入大海的壮丽景观;“漫漫长路,她润泽了广袤的土地,孕育了中华 文明。人们用这母亲河灌溉农田,兴修水电,她是沿途人民的生命源泉,也是文明得以为继 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即讴歌祖国的山川之美,表达对山河所蕴含的民族精神的赞美之情。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主题等内容和 手法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 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备选选项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人物 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及手法的作用概括不当,其中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上, 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作用等。选择题的错误选项 命制往往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二、古代诗文阅读 - 12 -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其先,齐田氏苗裔..也。叔喜剑,学黄老术于乐巨公所。赵人举之 赵相赵午,午言之赵王张敖所,赵王以为郎中。教岁,切直廉平,赵王贤之。会陈豨反高祖 往诛之过赵赵王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张王[注]曰“王事上 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曰:“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贯高等私 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 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随王至长安。贯高事明白,赵王得出。孝文帝既立,召 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舒也。坐虏 大入云中,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毋敌士卒战 死者教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叔叩头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 匈奴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敞,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以故死者教百人。孟舒岂故驱战 之哉!”复召孟舒以为云中守。梁孝王使人杀.故吴相袁盎,景帝召叔常梁,具得其事,还报。 景帝以为鲁相。相初到,民讼王取其财物百余人。叔取其渠率二十人笞,怒之曰:“王非若 主邪?何自敢言若主!”鲁王闻之大惭,发中府钱,使相偿之。相曰:“王自夺为之,使相偿之, 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相毋与偿之。”于是王乃尽偿之。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 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王数使人请相休,终不休,曰:“我王暴露苑中,我独何 为就舍!”王以故不大出游。数年以官卒,鲁以百金祠,少子仁不受。 (节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注]此处“张王”即赵王。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会陈豨反高祖/往诛之/过赵/赵王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午等数十人 皆怒/谓张王曰/ B. 会陈豨反/高祖往诛之/过赵/赵王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午等数十人 皆怒/谓张王曰/ C. 会陈豨反高祖/往诛之/过赵/赵王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午等周数十 人皆怒/谓张王曰/ D. 会陈豨反/高祖往诛之/过赵/赵王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午等数十人 皆怒/谓张王曰/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13 - A. 苗裔中的“苗”取植物初生、禾谷结实之意,“苗裔”后就引申为世代较远的子孙。 B. “弑”在我国古代指子杀父,臣杀君,“诛”和“杀”则主要用于杀有罪,杀不仁者。 C. 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也,是为孝;故剃光头发的髡利是一种羞辱。 D. “顿首”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头触地面时间短暂,“叩头"是它的俗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田叔忠心事主,冒死辨冤。赵王没有参与谋反,但高祖并不清楚,抓了包括赵王在内的众 人;田叔自愿随王进京分罪共罚;也有为王做证之意。 B. 田叔秉公直言,举不避亲。他与孟舒曾经共同忠诚于赵王;结下了生死之交;后来经由他 的举荐和极力辩污正名,孟舒得以官复原职。 C. 田叔以退为进,为民做主。鲁王搜刮百姓,民怨沸腾;田叔设计,故意惩戒百姓,以周唤 醒鲁王的道德良知;最终的确达到了让鲁王还钱的目的。 D. 田叔考虑周全,用心良苦。田叔作为鲁国的国相,在规劝鲁王时煞费苦心,他的儿次行事 看似不给鲁王面子,可实际上都是在维护鲁王的形象。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人举之赵相赵午,午言之赵王张敖所,赵王以为郎中。 (2)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 【答案】10. D 11. B 12. B 13. (1)赵国人把他举荐给赵国国相赵午,赵午把有关他的情况汇报到赵王张敖那里,赵王让 他做了郎中。(2)鲁王喜欢打猎,田叔经常跟随进入狩猎的苑囿,鲁王总是要他到馆舍中休息, 田叔就走出苑囿,常常在苑外露天而坐等待鲁王。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 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 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 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等。本题中,“高祖往诛之”,“高祖”是本句的主语,前面断 开,排除 AC;“赵王自持案进食”,“赵王”,主语,“进”谓语,“食”,宾语,主谓宾 齐全,结构完整,前后断开,排除 B。 本句译为:好遇上陈稀反叛,高祖前去讨伐,路过赵国,赵王亲自端着食案进献食物,礼节 非常恭顺,汉高祖却傲慢地平伸开两条腿坐着大骂他。 - 14 - 故选 D。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 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 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B 项,“‘杀’则主要用于杀有罪,杀不仁者”说法错误。杀就是普通的杀,有罪无罪都可以 用。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 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 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B 项,“田叔秉公直言,举不避亲。他与孟舒曾经共同忠诚于赵王;结下了生死之交;后来经 由他的举荐和极力辩污正名,孟舒得以官复原职”说法错误。“结下了生死之交”文中无从 推断;“举不避亲”,也无根据。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落实。 第一句得分点:“举”,举荐;“言”,对……说,告诉;“以为”,以……为,让……担 任; 第二句得分点:“休”,休息;“就”,到;“暴坐”,露天而坐。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 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 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 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 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 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 - 15 - 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译文: 田叔,是赵国陉城人。他的祖先,是齐国田氏的后代。他喜爱舞剑,在乐巨公门下学习 黄老之术。赵国人把他举荐给赵国丞相赵午,赵午把有关他的情况汇报到赵王张敖那里,赵 王让他做了郎中。做官几年,他切峻正直,廉洁公平,赵王认为他贤能。正好遇上陈稀反叛, 高祖前去讨伐,路过赵国,赵王亲自端着食案进献食物,礼节非常恭顺,汉高祖却傲慢地平 伸开两条腿坐着大骂他。当时赵午等几十人都为此发怒,对赵王说:“您侍奉皇上礼节完备周 全,现在对待您竟是如此,我们要求造反。”赵王说:“你们怎么能说这样的话呢?不要再说 了!”贯高等人私下里互相谋划弑杀皇上。不巧事情被发觉了,汉朝下命令逮捕赵王和谋反的 群臣。这时汉朝又下诏书说:“赵国有胆敢跟随赵王进京的罪及三族。”只有孟舒、田叔等十 多人穿着赤褐色的囚衣,自己剃掉头发,颈上带着刑具,跟随赵王到了长安。贯高等人谋反 的事搞清楚了,赵王得以释放出狱。汉文帝即位后,召见田叔问他说:“先生知道谁是天下忠 厚长者吗?”田叔头说:“从前的云中郡太守孟舒是长者。”当时孟舒因为匈奴大肆入侵云中 郡被免职。文帝说:“先帝安置孟舒任云中郡太守十多年了,匈奴刚一入侵,孟舒就不能坚守, 毫无道理地让士兵死掉几百人。长者本该杀人吗?”田叔叩头回答说:“这就是孟舒为长者的 原因。汉和楚长期对峙,士兵疲劳困苦。匈奴来我们边塞为害,孟舒知道士兵疲劳困苦,不 忍心命令他们再作战,士兵们争先恐后登城拼死作战,由于这个缘故战死者有几百人。孟舒 哪里是故意驱使他们作战呢!”皇帝又召回了孟舒,让他重新做了云中郡太守。梁孝王派人暗 杀从前吴国国相袁盎,汉景帝召来田叔让他到梁国审查这个案件,田叔查清了这个案件的全部 事实,回朝报告。汉景帝让他做了鲁国的国相。田叔刚刚到任,一百多位百姓指责鲁王夺取 财物的事情。田叔抓住为首的二十个人,打他们板子,斥责他们说:“鲁王不是你们的国君 吗?怎么敢毁谤国君呢!”鲁王听说后,非常惭愧,从内库中拿出钱来让国相偿还他们。田叔 说:“君王自己夺来的,让国相偿还,这是君王做坏事而国相做好事。国相不能参与偿还的 事。”于是鲁王只好尽数偿还给了百姓。鲁王喜欢打猎,田叔经常跟随进入狩猎的苑囿,鲁 王总是要他到馆舍中休息,田叔就走出苑囿,常常坐在露天地里等待鲁王。鲁王多次派人请 他去休息,他始终不肯去休息,说:“我们鲁王暴露在苑囿中,我怎能独自到馆舍中呢!”鲁 王因为这个缘故不再大举出外游猎。几年后,田叔在鲁国国相的任上死去,鲁王用一百斤黄 金给他作祭礼。他的小儿子田仁没有接受。 - 16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汴岸置酒赠黄十七① 黄庭坚 吾宗端居丛百忧,长歌劝之肯出游。 黄流不解涴②明月,碧树为我生凉秋。 初平③ 群羊置莫问,叔度④千顷醉即休。 谁倚舵楼吹玉笛?斗杓⑤寒挂屋山头。 [注]①此诗为诗人离京赴太和县任时告别友人之作。黄十七:黄介,字几复。②涴: 污染。③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曾记其牧羊成仙事。④叔度:即东汉黄宪,志向高洁, 不应官府征辟,时人赞其气度“汪汪若千顷陂”。⑤斗杓:指北斗星。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黄介心情极为烦闷,作者理解其愁虑繁深,因而邀他出游以消心忧。 B. 颔联写明月倒映于浑黄的汴河却依然澄明,岸上碧树让人感到秋天的凉意。 C. 颈联用典,写黄初平牧羊成仙之事虚诞渺茫,也很难像叔度那般一醉方休。 D. 尾联勾画出一幅秋夜图,楼船笛声,北斗高挂,无限情愫融入静夜笛声里。 15. 本诗与《赠别几复》均运用了“月”这一意象,作者在两诗中运用该意象所抒发的情感 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赠别几复 [宋] 黄庭坚 风惊鹿散豫章城,邂逅相逢食楚苹。佳友在门忘燕寝,故人发药①见平生。 只今满坐且樽酒,后夜此堂还月明。契阔愁思已知处,西山影落暮江清。 [注]①发药:意为善言劝人以当药石。 【答案】14. C 15. (1)《汴》诗中的“月”是实写的明月,与“黄流”意象合用,意指 澄明的秋月倒映在汴河中,河水一片浑黄,而明月依然澄明。作者在邀请朋友出游以消其忧 的情境下写到不能被浑浊的汴河水污染的明月,是在含蓄劝勉友人要保持明月般澄明高洁的 情怀。(2)《赠》诗中的“月”,是虚写之明月(是诗人想像中的明月),诗人想象别后明月 空照今天与友人邂逅倾谈之地,而相遇倾谈已成往事,心生对友人的不舍与离别愁情。 【解析】 - 17 -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 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 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 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诗的理 解,不正确的一项”。 C 项,“也很难像叔度那般一醉方休”错误,诗歌原意为“不如像叔度那般一醉方休”,指不 妨酒中陶醉而内心澄澈清明,如东汉黄宪的怀抱。 故选 C。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重点考查意象对诗歌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与效果。解 答此题,首先明确意象,意象是诗歌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分析诗歌的切入点,分析诗歌的意 象首先注意表面的特征,然后注意经多年流传形成的固定意义,然后分析在首歌中的具体的 指向意义,这几种意义往往相互关联。此题中,两首诗均运用了“月”这一意象,题干要求 分析“作者在两诗中运用该意象所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在作答时要先分别分析两首诗中 的形象特点,意境风格,然后再比较其中的异同点。从意象着手,《汴岸置酒赠黄十七》诗中 的“月”是真实的明月,与诗中“黄流”这一意象合用,“黄流不解涴明月”指秋月倒映在 汴河中,浑浊的河水也不能污染澄清的明月,表现了一种不为世俗所污的自信心,也暗含劝 勉友人黄十七要保持高洁的情操。再看诗人的第二首诗《赠别几复》,这是寄赠友人的一首七 言律诗,诗中的“月”这个意象并不是现实的月,而是作者想象中的明月,属于虚写,“只 今满坐且樽酒,后夜此堂还月明”指诗人想象与友人离别之后的情景,明月照在照今天诗人 与友人倾心交谈的地方,而倾谈之事则已成往事,想象离别朋友旅行中的孤寂和在孤寂环境 中的愁苦之情,虚实结合,更能表达诗人不舍的愁绪,也表达了对友人的留恋与关切。在答 题时,注意结合意象和具体是诗句进行赏析,特别是意象对诗人怎样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点睛】解答诗歌意象题时,要注意以事物形象的自然属性(事物特征)作为鉴赏的依据,以 事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借此抒发的感情、表现的寓意等)作为鉴赏的角度。一般的鉴赏流 程为:物的外形特征一一物的内在神韵、品格——诗人的理想情操。答题步骤是:①点明诗 中所描绘的主要意象;②分析意象的特点,探求其象征意义;③结合诗人自身的经历、思想 感情剖析所托之情。备考中要注意积累一些古诗词中常见意象。 注释:①发药:意为善言劝人以当药石。 - 18 -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 1 小题)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拟行路难》中用反问句来表达作者惆怅、矛盾痛苦的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仙人们衣冠华丽,行为飘逸潇洒,降临人间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的《阁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旅夜书怀》中“星垂平 野阔,月涌大江流”都写江水和夜景,营造出雄浑阔大的意境。 (5)韦庄的《菩萨蛮(其二)》描写江南人物之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与李白的“白 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 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 道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写与从弟(堂弟)在花前月下开怀痛饮,同赏良辰美景, 共叙天伦之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 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一 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心非木石岂无感 (2). 吞声踯躅不敢言 (3). 出师未捷身先死 (4). 长使英雄泪满襟 (5). 霓为衣兮风为马 (6).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7). 五 更鼓角声悲壮 (8). 三峡星河影动摇 (9). 垆边人似月 (10). 皓腕凝霜雪 (11). 问君能有几多愁 (12).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3). 奈何取之尽锱铢 (14). 用之如泥沙 (15). 开琼筵以坐花 (16). 飞羽觞而醉月 (17). (至)丹以荆卿为 计 (18). 始速祸焉 (19). 忧劳可以兴国 (20). 逸豫可以亡身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 - 19 - 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 写 的 时 候 要 注 意 如 下 词 语 : “ 踯 躅 ”“ 襟 ”“ 霓 ”“ 垆 ”“ 皓 ”“ 锱 铢”“筵”“觞”“豫”。 【点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 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 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 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 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 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 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前,全球处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新冠肺炎疫情的扩散不会区分种族民族 的差异,不会遵守国界和文明的规范,也不会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 平。面对疫情,全球唯有团结一致,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摒弃“ ”的狭 隘冷漠,才能够尽快在全球更广范围内 疫情给更多人民带来巨大伤害。 这一次,( )。中国发挥制度优势,举全国之力,抗击疫情,防止疫情蔓延。 中国不仅加强与世卫组织和有关国家的疫情通报和信息共享,而且把自身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的艰辛努力向世界各国表明,只要正确措施,疫情可以遏制,为人类最终战胜新冠病毒疫情 注入了信心。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制定了“全方位”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方案,展示了 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或成语,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A. 顾忌 各人自扫门前雪 终止 同病相怜 B. 顾虑 各人自扫门前雪 中止 同舟共济 C. 顾忌 哪管他人瓦上霜 终止 同舟共济 D. 顾虑 哪管他人瓦上霜 中止 同病相怜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而且以自身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艰辛努力向世界各国表明,只要正确措施,疫情可以遏制 B. 而且向世界各国表明,只要以自身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艰辛努力,措施正确,疫情可以週 - 20 - 制 C. 而且把自身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艰辛努力向世界各国表明,只要正确措施,疫情可以遏制 D. 而且以自身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艰辛努力向世界各国表明,只要措施正确,疫情可以遏制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里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句是 A. 中国又走在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面 B. 中国走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前面 C. 走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前面的是中国 D. 走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前面的又是中国 【答案】17. C 18. D 19. A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 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成语运用常见错误类型有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 贬误用、语意重复、自相矛盾、谦敬错位、不合逻辑。正确辨析成语,要在识记的基础上理 解透彻成语的含义,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 第一空,顾忌,意思是行事之前对于某些外加的行为规范有所畏惧;恐怕对人或事不利而有 顾虑。顾虑,作动词,恐怕对自己、对别人或对事情不利而不敢照自己本意说话或行动。作 名词,因担心对自己、对别人或对事情不利而产生的顾忌和忧虑。此处用“顾忌”更合适, “顾虑”也可; 第二空,“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比喻不要多管闲事,或者用来形容那些明哲 保身的人。此语境用后半句更合适。可以排除 A 和 B 项; 第三空,“中止”指做事中途停止。“终止”指结束,停止,不再继续。此处指疫情不再继 续,应该用“终止”。可以排除 D 项。 第四空,“同舟共济”本意是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 也比喻利害相同。“同病相怜”,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此处强调同心协 力,战胜疫情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应该用“同舟共济”。 故选 C。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 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 - 21 - A 项,“只要正确措施”语序不当; B 项,副词“只要”位置不当; C 项,介词“把”赘余,湮没主语。 故选 D。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 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 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 联系后文“中国发挥制度优势,举全国之力,抗击疫情,防止疫情蔓延。中国不仅……”, 文段里的中心语是“中国”,据此可以排除 CD 两项; B 项,“中国走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前面”,语序不当。 故选 A。 【点睛】病句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句,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 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 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 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 四.写作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历经三个多月的战“役”,新冠肺炎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同学们终于回到了心仪的校园。 回顾过往,疫情发生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农村、从单位到个人,14 亿中华儿女团 结一心、攻坚克难,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履职尽责的奉献精神、同舟共济的团 结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担当精神。除此之外,中国速度、中国智 慧、中国力量、中国制造等,均让中国人民为之骄傲,并赢得世界论的高度评价。 作为一名高中生,中国的哪一面或中国精神的哪一点,让你在疫情期间感触最深?对你未来 规划影响最大?请你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生涯规划,以“点赞中国,未来有我”为副标题 写一篇演讲稿,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阐述你的行动与规划,并在班会时间与同学们交流。 要求:不要脱离原材料内涵,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范文示例: 众志成城,抗击疫情 - 22 - ——点赞中国,未来有我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点赞中国,未来有我”。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眼下,新冠肺炎疫情加速蔓延,席卷全球,让曾经轻松的生 活紧张起来,朋友见面、微信聊天、朋友圈分享,三句话不离最新疫情的进展、最新防控的 举措。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这是一场生与死的较量,容不得半点侥幸,也来不得 半点疏忽。治疗感染者、切断传染源、排查密切接触者、做好自我防护……在疫情防控的一 盘棋中,任何力量都要尽锐出战,任何环节都不容麻痹大意。 这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战争。抗击疫情,不仅是武汉、北京的“战役”,更是一场全国性 的“战役”;不仅是一场医疗人员的“战役”,更是一场全民的“战役”。面对严峻形势, 医疗人员加班加点奋战在防控一线,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加强重点地区和关键地方疫情 防控,落实属地责任,关闭活禽市场,封闭人流多的景点,严把车站等体温筛检关口,防止 疫情扩散蔓延。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这个狡猾、凶狠的“敌人”,很多人自觉加入到抗击疫情的战争当中 去,关停饭店,关闭网吧,尽量不出门,坚决不聚会,外出带口罩,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 惯,勤洗手、多锻炼、常通风。但是也有一些人,为了博取眼球,在网络上制造传播散布谣 言营造恐怖氛围,不帮忙反添乱,不仅加剧了人们的焦虑,更影响社会秩序。散布疫情谣言 和不实信息的网民,已经受到了相应的处罚,希望广大网民不要步他们的后尘,做到不信谣、 不传谣、不造谣,大家团结一心,相互关爱,筑起抗击疫情的铜墙铁壁。 这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战争。如果说春节前,我们对新型冠状病毒危害之大还存在各种不 确定、未知的因素的话,那么现在,一切怀疑、犹豫、懈怠,就已经是极不合时宜的了。“一 级响应”,就是“一级战备”,就是最充分的战争动员,这标志着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已进 入最高等级,除了取胜,我们已别无退路。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我们坚信,17 年前我们能战胜非典,今天我们在党中央 坚强领导下,也能众志成城,战胜新型冠状病毒,打赢防控疫情这场攻坚战。 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 是叙事类、说明类、说理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 行立意。本作文题目要结合提示语即任务指令“中国的哪一面或中国精神的哪一点,让你在 - 23 - 疫情期间感触最深?对你未来规划影响最大?”分析,是一则思考弘扬“中国精神”的作文 题目。考生要抓住材料的中心话题“中国精神”,理解“中国精神”的内涵以及其对于我们 的生活、事业等的作用进行立意作文。具体写作时,应结合对“中国精神”的具体理解谈对 其的继承和弘扬,避免抽象的描写和空泛议论。另外,还要注意演讲稿的格式要求。 参考立意: 1.履职尽责的奉献精神 2.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 3.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4.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担当精神 可用素材: 1.面对疫情,中国脊梁表现了顽强的战斗力。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84 岁为国 家操劳了一辈子、和病毒战斗了一辈子的院士钟南山,身患渐冻症却仍然战斗在抗争肺炎最 前线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在请战书上按下一个个鲜红指印的白衣天使们,不计报 酬、日夜开工的火神山雷神山的建设者们,坚守岗位的警察、基层工作者,还有后方保障民 生的超市营业员、环卫工人、快递员……虽然行业不同,领域不同,但为了这个国家默默奉 献的人们,都是英雄!疫情阻击战虽然艰苦,但是好消息不断传来,成功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 毒株、治愈的病例不断增加、火神山医院已于 2 月 2 日完工……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 2.每一次战胜灾难,都是一次中国精神的洗礼、都是一次中国力量的凝聚。面对疫情,我们 自强不息、努力拼搏,我们万众一心、同舟共济。我们坚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全国 各族人民的支持,中华民族必将战胜此次危机,在战胜疫情的斗争中提升自我、创造生机、 愈战愈强。 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全力以赴,14 亿中国人用责 任和担当筑起了疫情防控“堤坝”。从群众到党员干部,从物资保障到科研攻关,充分彰显 了强大的“中国力量”。而这强大的“中国力量”,正是最有效的抗疫“良药”。 4.“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无论中国人身在何处,我们都有着同样炙热的“中 国心”,这是 14 亿中国人民与生俱来的爱国之心。 5.与生俱来的“中国心”为我们“充电蓄能”,万众一心的“中国人”尽己所能,并肩作战。 若是要将同心竭力的“中国力量”炼制成抗疫“良药”,还需添加“中国智慧”,发挥制度 优势,彰显“中国之治”。 - 24 - 6.“团结是铁,团结是钢,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 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正在进行的这场防控疫情的严峻斗争, 深刻印证了这一结论。 7.“万夫一力,天下无敌”。从 1998 年的抗洪抢险,到 2003 年的抗击非典,再到 2008 年的 抗震救灾,一次次伟大斗争告诉我们:越是面对挑战,越需要团结的力量;越是攻坚克难, 越需要群策群力。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中国人民克服不了的 困难、迈不过去的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有信心,我们有能力! 8.中国作为最早遭受疫情侵袭的国家之一,举全国之力阻击疫情,为全球抗疫做出巨大牺牲 和贡献,同时尽己所能驰援 100 多个国家和多个国际组织,派出医疗专家队伍指导和帮助众 多国家战“疫”。在这场全球性灾难面前,中国把命运与共和人道主义放在首位,彰显一个 负责任大国的品格和担当。 行文思路: 议论文的思路和结构有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并列式等结构方式。本文可用并列式 结构,首先提出中心论点: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其次,提出分论点,进行并列式阐述。可 列举一些事例,加强论证力度。最后,总括全文,再次点题。结构上,做到首尾呼应。 【点睛】审题原则:1.整体性原则: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 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材 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 多角度审视材料。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 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 比较新颖;③有话可说。 - 25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