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4 3-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精品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4 3-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精品教案

1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弗罗姆)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弗洛姆及其作品《爱的艺术》的基本观点。 2、感受不同阶段的爱。 3、父爱与母爱的比较。 4、区分“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为委我爱你”。 过程与方法 1、比较法,通过对父爱与母爱的比较,重新审视爱。 2、问题探究法,以时间和逻辑顺序分析“爱是一种能力。” 3、讨论法,联系自身,感悟生活,获得爱的真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把对“爱”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并且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灵。 2、享受爱的同时,试着学会付出和努力,更好地热爱生活。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进入今天的主题之前,给大家说两个真实的事例。举秦怡和史铁生母亲的例子。(略) 可怜天下父母心,在我们成长的风风雨雨中,父母的付出永远是无怨无悔的。今天,我们将 一同走进美国作家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倾听他是如何理性地审视人间最真最浓 的情! 二、弗罗姆及《爱的艺术》 弗罗姆,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主要作品《爱的艺术》,是一部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和 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他认为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使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只有学会 爱的艺术,才能够爱,并且才能获得别人的爱。(集体朗读) 三、推进新课 (一) 解题,理清脉络 对象:母亲、母亲、孩子 内容:爱 层次:母爱、父爱、孩子 明确: 2 1、 体验母爱(1-3) 2、 感受父爱(4-7) 3、 完善自身(8-10) (二)阅读一、二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一:母爱与父爱分别有那些特点? 问题二:母爱与父爱有哪些不同? 问题三:母爱与父爱有哪些积极性与消极性? 学生自主解决,主要是寻找关键语句。 明确: 特点与区别 母爱①无条件。祝福、和平,不用为此努力。②自然世界。故乡。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父爱①有条件,需要努力,顺从是最大的道德。②思想世界。法律、秩序、纪律等。 优缺点 母爱 ①伟大,渴求。②不需努力,无需赢得。 父爱①努力,受自己控制和支配。②必须努力,否则会失去。 问题四:比较分析,说说两者差别的原因。 母爱——童年时期 以时间区分 父爱——成长时期 母爱——被人爱、无条件 以能力区分 父爱——通过努力、有条件 小结(初步得出弗罗姆观点,集体朗读) 爱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一个能力的问题,是一门通过训练自己的 纪律、集中和耐心学到手的艺术。 问题五:什么样的爱才是成熟的爱? 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比较:前者因为需要别人,才去爱别人,是被动的,这种爱是幼稚、不成熟的。 后者是从爱他人中实现爱自己,是主动的,这种爱是成熟的。 通过此段说明,引出最后一部分。(问题引入) (三)阅读最后一部分,思考 问题六:如何完成成熟的一生? 3 ①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 ②树立起两个形象。 ③成熟的人,他就是自己的父母,学会自立。 ④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理智和判断力上。 对文章进行小结,以时间和逻辑的顺序,分析了爱是一种能力。(对照板书) 四、合作探究 通过本课两种爱的对比,弗罗姆为我们指出了成熟的爱的标准,在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上, 我们该如何去实践这两种爱,又如何去成就完美人生呢?(此题设置主要是帮助学生如何健 康地成长,并能从父母之爱延伸为他爱,由小爱向大爱升华。) 引导:结合个人经历说体验;联系名人大家经历谈感受。 1、 高一新生初次离开父母,想念父母,引出话题——这是一种幼稚的爱,因为需要父母(联 系课文)——这篇文章学过之后,有什么启发,今后该怎么去做——恰逢母亲节,不少同 学说了具体的做法(本人想起了自己离世五个月的年轻的母亲。这不在我的教学设计范围 内,是课堂上本人有感而发的)——学会爱他人,学会珍惜。“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 更能使自己快乐,爱要比被爱更重要,爱首先是给而不是得”“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自 己首先得付出。” 2、 联系电视剧《亲情树》,大姐孙雨欣用无悔的青春换来了弟弟妹妹永远的尊敬和永恒的亲 情。 3、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人民的总理爱人民,人民的总理人民爱。 通过以上的讨论和层层推进,希望让学生明白: ①爱的途径——努力和奋斗 ②爱的内涵——爱他人,爱自己 ③爱的升华——珍惜情感,感恩 五、课堂小结 在我们成长的磕磕绊绊中,总有无数的爱包围着我们,不关有来自父母的,还有来自方 方面面的。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享受这些爱的同时也试着去爱护和关心身边的人。 当这个世界因为有了你的爱而无比温馨时,我相信:这个时候的你应该是最幸福的人了。送 上一曲欧阳菲菲的《感恩的心》,让我们对所有关心和帮助我们的人大声地说声:“谢谢!”(《感 恩的心》音乐声响起) 六、课后反思 4 这篇文章对学生的理性思维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我选择问题层层推入式,试图让问 题简单化。但感觉前面的进度稍快,影响了学生对后面文本的解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