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时作业:散文部分 第一单元 动人的北平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时作业:散文部分 第一单元 动人的北平 Word版含答案

- 1 - 课时作业 11 动人的北平 (时间:45分钟 满分:50分) [积累与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德不孤”, 首要在于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发乎真心地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有人说得好:“一个人做了这 样或那样一件合乎伦理的事,还不能说他是有德的,只有当这种行为 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 时,才可以说他是有德的。”这提 醒人们,( )。 一两件事上 、见义勇为值得点赞,一辈子崇德向善、践 行道义也值得敬佩。让个人品德积累于一点一滴中,绵绵用力、久久 为功,善行义举必将 。 自律之外,他律不可忽视。实践表明, 不是文明养成之 道,一个社会整体文明素养的演进,往往都是依法治理、持续管理的 结果。好品行、好风尚,既需要个体主动作为,也需要榜样引领示范, 还需要法律法规的强力托底。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施展法治对道德建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方能以法治的力量推动全民 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因素 挺身而出 蔚然成风 顺其自然 B.要素 挺身而出 蔚然成风 放任自流 C.因素 自告奋勇 风靡一时 放任自流 D.要素 自告奋勇 风靡一时 顺其自然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锤炼品德的个人,必须时时处处地提升,持久不懈地发力 B.必须持久不懈地发力,时时处处地提升,来锤炼个人品德 C.锤炼个人品德,必须时时处处地提升,持久不懈地发力 D.锤炼品德的个人,必须持久不懈地发力,时时处处地提升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 A.发挥法治对道德建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方能以法治的力量推 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B.施展法治对道德建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方能以法治的力量推 动社会文明程度和全民道德素质达到新高度。 C.发挥法治对道德建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方能以法治的力量推 - 2 - 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 D.施展法治对道德建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方能以法治的力量推 动社会文明程度和全民道德素质。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 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个字。(6分) 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胸腺再生方案,为逆转免疫衰老提供了新思 路。那么,① ?我们都知道生长激素除了 能促进骨骼生长,还在动物和人类 HIV患者中还具有胸腺营养和免疫 重建作用。受此启发,研究人员提出② 。 但同时有研究表明,③ 。因此,生长激素 必须与脱氢表雄酮和二甲双胍(均为治疗糖尿病的常规降糖药物)组合 使用来抑制其“致糖尿病”效应,从而促进胸腺再生且不会产生副作 用。 5.某中学将举行高三年级辩论赛决赛。以下是校团委、学生会向 语文老师发出的邀请函。其中有五处不当,请指出并修改。(5分) 邀请函 尊敬的老师: 高三年级《才辩无双》辩论赛决赛将于 9月 24日 16:00在多功 能厅举行。我们谨代表本年级全体同学诚邀您光顾现场,并担任本场 比赛评委。届时我们还将敬赠礼物一份。请您挤点儿时间出席,对此 我们敬谢不敏。 校团委、学生会 2020年 8月 27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题。 北平好像是一个魁梧的老人,具有一种老成的品格。一个城市与 人相似,各有不同的品格,有的卑污狭隘,好奇多疑;有的宽宏大量, 豪爽达观。北平是豪爽的,北平是宽大的。它包容着新旧两派,但它 本身并不稍为之动摇。穿高跟鞋的摩登女郎与着木屐的东北老妪并肩 而行,北平却不理这回事。胡须苍白的画家,住在大学生公寓的对面, 北平也不理这回事。新式汽车与洋车、驴车媲美,北平也不理这回事。 在高耸的北京饭店后面,一条小路上的人过着一千年来未变的生 活,谁去理那回事?离协和医院一箭之地,有些旧式的古玩铺,古玩 商人抽着水烟袋,仍然沿用旧法去营业,谁去理那回事?穿衣尽可随 便,吃饭任择餐馆,随意乐其所好,畅情欣赏美善——谁来理你? - 3 - 北平又像是一株古木老树,根脉深入地中,藉之得畅茂。在它的 树荫下与枝躯上寄生的,有数百万的昆虫。这些昆虫如何能知道树的 大小,如何生长根,在地下有多深,还有在别枝上寄生的是什么昆虫? 一个北平居民如何能形容老大的北平呢? 6.第一段写了北平的什么特点?它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二、三段表现了北平的什么特点?又是如何写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画线句子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者为什么说“一个北平居民如何能形容老大的北平呢”?(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题。 人在胡同第几槐 刘心武 五十八年前跟随父母来到北京,从此定居此地再无迁挪。 北京于我,缘分之中,有槐。童年在东四牌楼隆福寺附近一条胡 同的四合院里居住。那大院后身,有巨槐。那株巨槐,仰起头,脖子 酸了,还不能望全它那顶冠。巨槐叶茂如伞,网住好大好大一片阴凉。 最喜欢它开花的时候,满树挂满一嘟噜一嘟噜白中带点嫩黄的槐花。 于是,就有院里还缠着小脚的老奶奶,指挥她家孙儿,用好长好长的 竹竿,去采下一笸箩新鲜的槐花。而我们一群小伙伴,就会无形中集 合到他们家厨房附近,先是闻见香气,然后,就会从那老奶奶让孙儿 捧出的秫秸制成的圆形盖帘上,分食到用鸡蛋、蜂蜜、面粉和槐花烘 出的槐花香饼…… 后来搬出那四合院了,但依然会在梦里来到那巨槐之下,梦境是 现实的变形,我会觉得自己在用一根长长的竹竿,吃力地举起——不 是采槐花,而是采槐花谢后结出的槐豆——如果槐花意味着甜蜜,那 么槐豆就意味着苦涩,过去北京胡同杂院里生活困难的人家,每到槐 豆成熟,就会去采集,将它晾干后卖给药房做药材……在梦里,我费 尽力气也揪不下槐豆来,而巨槐顶冠仿佛乌云,又化为火烫的铁板, 朝我砸了下来,我想喊,喊不出声,想哭,哭不出调……噩梦醒来是 - 4 - 清晨,但迷瞪中,也还懂得喟叹:生存自有艰难面,世道难免多诡谲…… 除了院子里的槐树,还有更可爱的胡同路边的路槐。槐树有多种, 国槐虽气派,若论妩媚,则似乎略输洋槐几分。洋槐开花在春天,一 株大洋槐,开出的花能香满整条胡同。 北京胡同四合院树木种类繁多,而最让我有家园之思的,是槐树。 东四牌楼附近,现在仍保留着若干条齐整的胡同。胡同里,依然 还有寿数很高的槐树,有时还会是连续很多株,甚至一大排。不要只 对胡同的院墙门楼木门石墩感兴趣,树也很要紧,槐树尤其值得珍视。 青年时代,就一直想画这样一幅画,胡同里的大槐树下,一架骡马大 车,静静地停在那里,骡马站着打盹,车把式则铺一张凉席,睡在树 荫下,车上露出些卖剩的西瓜……这画始终没画出来,现在倘若要画, 大槐树依然,画面上却不该有早已禁止入城的牲口大车,而应该画上 艳红的私家小轿车…… 过去从空中俯瞰北京,中轴线上有“半城宫殿半城树”一说,倘 若单俯瞰东四牌楼或者西四牌楼一带,则青瓦灰墙仿佛起伏的波浪, 而其中团团簇簇的树冠,则仿佛绿色的风帆。这是我定居五十八年的 古城,我的童年、少年、青年、壮年的歌哭悲欢,都融进了胡同院落, 融进了槐枝槐叶槐花槐豆之中。 不过,别指望我会在这篇文章里,附和某些高人的高论——北京 的胡同四合院一点都不能拆不能动……城市的改变当然包括着拆旧与 建新,拆建毕竟是一种活力的体现,而一个民族在经济起飞期的亢奋、 激进乃至幼稚、鲁莽,反映到城市规划与改造中,总会留下一些短期 内难以抹平的疤痕。我坚决主张在北京旧城中尽量多划分出一些保护 区,一旦纳入了保护区就要切实细致地实施保护。在此前提下,对非 保护区的拆与建都采取具体的个案分析,该容忍的容忍,该反对的反 对。发展中的北京确实有混乱与失误的一面,但北京依然是一只不沉 的航空母舰,我对她的挚爱,丝毫没有动摇。 最近我用了半天时间,徜徉在北京安定门内的旧城保护区,走过 许多条胡同,亲近了许多株槐树,发小打来电话,问我在哪儿。我说, 你该问:岁移小鬼成翁叟,人在胡同第几槐? (取材于《北京青年报》,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一直想画一幅画,表达他对北京的热爱,但因生活经历的 变化,一直没有画成这幅画。 B.作者心中前后两幅画的画面虽有变化,但大槐树不变,表明作 者对北京的传统生活始终热爱。 C.作者在文中一再指出五十八年定居在北京,是为了强调北京与 自己一生相伴,密不可分。 - 5 - D.过去从空中俯瞰北京,中轴线上有“半城宫殿半城树”之说, 这显示老北京与古槐相依相存。 11.在不同时期,“那株巨槐”给“我”的感受不同。请分别概 括“我”童年时和搬出四合院后对巨槐的感受。(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文笔墨多集中在槐树上,而倒数第二段又写到作者对北京 城改造的看法,你认为这段内容是否可以删去,请谈谈你的看法。(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作业 11 1.解析:第一空,“因素”指构成事物本质的成分,也可指决定事物成败的 原因或条件;而“要素”指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根据上文,“这种行为方式” 是固定且必要的,故填“要素”更好;第二空,“挺身而出”形容面对着艰难或 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自告奋勇”指主动要求承担某项艰难的工作。根 据上下文,此处强调的是守道德要付诸行动,故填“挺身而出”;第三空,“蔚 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用作褒义;“风靡一时”形 容事物在某一个时期里非常盛行。根据上文,善行义举是好的,故填“蔚然成风” 更好;第四空,“放任自流”指任凭事态自然地发展,不加过问或引导,常用作 贬义;“顺其自然”指顺应事物的自然发展,不人为去干涉,中性词。根据下文, “放任自流”更能表达原文观点。 答案:B 2.解析:根据上文可知,下文的陈述中心应该是“锤炼个人品德”,故排除 A、D。B把陈述的中心“锤炼个人品德”后移,与上文衔接不恰当。故选 C。 答案:C 3.解析:原句错误,第一处是“施展作用”搭配不当,应该为“发挥作用”; 第二处是“以法治的力量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成分残缺,应改 成“以法治的力量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 - 6 - 答案:C 4.答案:①怎样实现胸腺再生呢;②利用生长激素促使胸腺再生;③生长激 素会诱发糖尿病。[①依据前文“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胸腺再生方案”及“新思 路”,“那么”后面自然就是据此进行新的话题“怎样实现胸腺再生”,并且文 末的“从而促进胸腺再生”与此呼应;②前文说受“生长激素具有胸腺营养和免 疫重建作用”的启发,可推断出该空为“利用生长激素促使胸腺再生”才能照应 回答“怎样实现胸腺再生”;③根据后文“因此,生长激素必须与脱氢表雄酮和 二甲双胍(均为治疗糖尿病的常规降糖药物)组合使用”“来抑制其‘致糖尿病’ 效应”可以推断出“生长激素会诱发糖尿病”。] 5.答案:①“尊敬的老师”格式顶格(称呼语要顶格书写); ②《才辩无双》书名号改为引号(非书名、篇名、报刊名、固定栏目名等不能 用书名号); ③“光顾”改为“光临”(“光顾”指称客人来到,商家多用来欢迎顾客,是 敬辞,对象运用不当,不合此处语境,应改为“光临”); ④“挤点儿时间”改为“拨冗”[“挤点儿时间”为口语表达,语体色彩不符 合;“拨冗”指(对方)于繁忙中抽出时间,属书面敬辞]; ⑤“敬谢不敏”改为“深表谢意”(“敬谢不敏”为恭敬地表示自己能力不 足,不能够接受做某事,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此处是想表示感谢,不是推辞, 应改为“深表谢意”。) 6.解析:用概括性的文字写出北平的特点,从内容与结构两方面谈一下第一 节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案:北平的特点:老成、豪爽、宽大、包容、守旧融新。作用:全文的总 起,概括介绍了北平的特点,总领全文内容。 7.解析:用两组形象化的比喻构成对比,从而表现出北平的特点。 答案:第二、三段采用对比的方法,表现了北平新与旧、雅与俗共存的特点。 8.解析:从结构上、节奏上、句式上来回答语言的特点。 答案:六字为主,结构一致,节奏鲜明,朗朗上口。“尽”和“任”两个词, 尽显随意、惬意、满意,最后的反问句更透着无比的欢愉之情。 9.解析:扣住“老大”来作答,结合文本答出北平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特 点。 答案:作者将北平比喻成“一株古木老树”,它“根脉深入地中”,树干树 叶“藉之得畅茂”,把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比喻为“在它的树荫下与枝躯上寄生 的”“数百万的昆虫”。昆虫之于枝繁叶茂的大树,实在是难以看得全,认得清 的。同样,一个生活在古老而深厚的北平的居民,是很难将北平形容得全面而恰 当的。作者这样说,是在突出北平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特点。 10.解析:A项,“但因生活经历的变化,一直没有画成这幅画”于文无据。 答案:A 11.解析:作者童年时对巨槐的感受可从文章第 2段内容中加以概括,而搬 出四合院后对巨槐的感受则可主要参考第 3段进行总结。 答案:在“我”年幼时,“我”感受了槐树巨大的荫庇和恩惠,体会到了浓 浓的人情。“我”搬出了四合院以后,则对槐树有了新感受,“我”能从槐树中 体会到生存的艰难、人生的苦涩。 12.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写法进行个性化探究的能力,考生可以进行个性 发挥,赞成也罢,反对也罢,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 - 7 - 答案:示例一:不该删去。文章谈的是槐树,实际上借槐树谈的是对胡同院 落和北京传统生活的感受。作者谈的对北京城改造的看法,实际上是从另一个角 度表达自己对胡同院落的情感不会改变,对北京传统生活方式不会消失的信念。 示例二:可以删去,文章的主题是借槐树表达自己对北京传统生活的眷恋, 倒数第二段虽然也谈到了对北京的爱,但大段篇幅都在谈旧城改造,略显得赘余, 如果删去可使中心更明确,主旨更清晰。因此可以删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