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必修(下)课时作业:第二单元 单元评估卷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必修(下)课时作业:第二单元 单元评估卷 Word版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小说欣赏》第二单元《谈神说鬼 寄幽怀》中讲到孙悟空的故事实际上暗含了佛教“放心”“定心”与 “修心”的全过程,来宣扬一种佛家的摆脱迷惑、找回本心的精神境 界。文学首先是人学。所谓文学的人民性,概括地说,是指文学具有 反映人民生活、表达人民思想感情以及同情或歌颂人民的社会属性。 《西游记》是一部神怪小说,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除唐僧是个人,而且 是个慢慢神化了的凡人之外,其余全是怪,但书中尽是“精怪魑魅俱 通人情”“神仙鬼怪皆晓人性”,所以虽然表象是“怪”“神”,实 质仍是“人”。我们熟悉的孙悟空,就是一个由石猴幻化而成的精怪, 而恰恰是这样一个非人类的精怪却蕴含了深厚的人民性。这也是《西 游记》得以流传不朽,而“孙悟空”家喻户晓的重要原因。 首先,早在东晋王嘉《拾遗记》卷八“周群”条中就描写了一只 传授周群历算的白猿,它有变幻莫测能知过去未来的神通,它可与天 齐寿,这些全都具有后来孙悟空的特点。唐传奇《补江总白猿传》里 描写的那只“遍体皆如铁”“虽百夫操兵不能制、知死生之数”的白 猿,不更有孙悟空的影子?宋代《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诗话》中,往西 天取经的唐三藏法师座下的护法猴行者,应该就是孙悟空的前身。以 上种种显示孙悟空这一形象不是一时一地一人所为,而是历代人民集 体智慧的结晶,是扎根于中华大地的土壤中的。 其次,作者有意让孙悟空处在一个世俗态层面,是要借宗教徒们 宣扬的“虔诚信教、苦修苦练、成仙成佛的母题”来阐发世俗社会一 个生活哲理:要获得成功需走正道,历经磨难,而且要有百折不回、 勇往直前的斗志。孙悟空如此历练艰苦,也正因此孙悟空并没有远离 尘世,脱离人民,而是反映了人们的心理状态,阐述了群众集体意识 中的人生哲理。 再次,从孙悟空性格中最鲜明最突出的两个特点“有个性、追求 自由”这两个方面论述这一形象,还体现了明代人民乃至今天人们仍 津津乐道的审美价值取向:个性、自由。举一处例子:对那个专门用 来“拘系、收管”他,不让他“逍遥自由耍性子”的紧箍儿,念念不 忘能“脱下来,打得粉碎,切莫叫那甚么菩萨,再去捉弄他人”。孙 悟空一生奋斗,都是为了获得人生的最大自由,而“斗战圣佛”的成 果也是“来去任自由,也无恐怖也无愁”。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以及 在追求过程中体现的优良品质、英雄特征无一不是人民群众集体意识 中所向往的,而鲜明地打上了人民性的烙印了。 还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由于考试落第,一生不遇,只做过 一个地位极卑的胥吏,被士大夫视为奴仆。他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他决 不会成为士大夫阶层的代言人和传声筒,他的笔下绝不会是歌功颂德 的官方著书,更不会是封建统治阶级愚弄百姓的说教。也正因为孙悟 空形象蕴含了人民对英雄的品评,反映了世俗宗教文化,由于他具有 强烈的人民性,贴近人民心理,所以在古代就深受广大人民喜爱,在 民间长期传讲,广泛流传,“街谈巷议皆孙猪”。小说中的精彩回目 还被排成戏剧,在舞台上表演。连《红楼梦》里薛宝钗过生日也要点 一出“西游记”,慈禧太后的戏楼里专门为孙悟空安排了一个飞天的 通道,绍兴戏里有大量的猴戏。在今天,《西游记》还不断被拍成电 视剧、电影、动画片等各类节目,翻译成外文流行于欧美。孙悟空形 象之所以有如此强盛的生命力、巨大的吸引力,应该归因于这个形象 体现出的强烈鲜明的人民性,使得这一形象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朵奇 葩,千百年来绽放着异彩,经久不衰。 (删改自《解读孙悟空形象的人民性》) 1 . 下 列 关 于 原 文 内 容 的 理 解 和 分 析 ,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3 分)( C ) A.文学因为是人学,所以有了人民性。文学具有反映生活、表 达人民思想感情的社会属性。 B.《西游记》是一部神怪小说,小说中的人物除唐僧是个慢慢 神化了的凡人,其余全是怪。 C.《西游记》实际上通过孙悟空的情节来宣扬一种摆脱迷惑、 找回本心的佛家精神境界。 D.孙悟空是一个石猴幻化的精怪,却蕴含了深厚的人民性,这 是《西游记》流传的原因。 解析:A 项,无因果关系,原文表述为“文学首先是人学。所谓 文学的人民性,概括地说,是指文学具有反映人民生活、表达人民思 想感情以及同情或歌颂人民的社会属性”。B 项,“小说中的人物除 唐僧是个慢慢神化了的凡人,其余全是怪”理解有误,根据原文“《西 游记》是一部神怪小说,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除唐僧是个人,而且是个 慢慢神化了的凡人之外,其余全是怪”可知,是说小说中的主要人物, 而非所有人物。D 项,“主要原因”而非“所有原因”,根据原文“我 们熟悉的孙悟空,就是一个由石猴幻化而成的精怪,而恰恰是这样一 个非人类的精怪却蕴含了深厚的人民性。这也是《西游记》得以流传 不朽而‘孙悟空’家喻户晓的重要原因”可知,该项表述错误。故答 案选 C。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B ) A.孙悟空的形象不是作者一个人的独创,而是在历代人民集体 智慧的结晶的基础上再创造的。 B.无论是《拾遗记》中“遍体皆如铁”的白猿,还是《补江总 白猿传》里那只传授周群历算的白猿,都有孙悟空的影子。 C.孙悟空的精神母题意在告诉人们,要想成功,不光要走正道, 还要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D.吴承恩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他的文学立场,他描写的孙悟空形 象反映了人民的心理状态。 解析:B 项,《拾遗记》《补江总白猿传》对应的形象写反了。故 答案选 B。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 A.《红楼梦》里关于《西游记》的情节设计,是由于《西游记》 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爱。 B.孙悟空许多英雄特征都是人民群众集体意识中向往的,并且 鲜明地打上了人民性的烙印。 C.孙悟空西行路上历经磨难,百炼成钢,也从侧面说明孙悟空 并没有远离尘世,脱离人民。 D.孙悟空性格中有个性、追求自由的特点,体现明代人民乃至 今天人们的审美价值取向。 解析:A 项,“是由于《西游记》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爱”理 解有误,根据对原文的把握可知,是由于《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 人民性。故答案选 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2018 年的武大樱花季除了传统的樱花看点之外,就要数武汉大 学在校园管理上的优化了。除了保持“实名限额、免费预约、双重核 验”等基本政策外,还特别引入了人脸识别闸机,预约而来的游客需 要“刷脸”才能进入校区。 从 2015 年到 2017 年,人脸识别技术经历了从快速落地到多领域 应用的井喷式发展。如今,坐车可以刷脸,支付可以刷脸,自动取款 也能刷脸,甚至连公厕取纸都能够刷脸……没有一点点防备,“刷 脸”已经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金融、交通、教育、安防、社 保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什么人脸识别能够独得市场认可,落地 与应用都如此迅速呢? 首先,相比于指纹识别必须要采集指纹信息,人脸识别具有非强 制性。它不需要被测者主动提供任何信息,只要你露出你的脸,它就 能在不经意间对你完成识别。因此,人脸识别在便利性和隐蔽性方面 更具优势。其次,因为人脸识别是利用可见光获取人脸图像信息,无 须接触设备,因此不用担心病毒的接触性传染,在安全性和卫生方面 更有保障。最后,在实际应用场景中,人脸识别技术可以进行多个人 脸的分拣、判断及识别,并发性特点让其在识别速度和范围上具有明 显优势。 (中国智能制造网) 材料二: 上周公布了 iPhoneX 应用脸部识别功能,就在几天前,杭州一 肯德基餐厅宣布可以刷脸支付了;农业银行总行下发通知,要求全国 推广人脸识别系统;旅游业界很多领域已经开始试水应用刷脸技术 ——“刷脸”应用呈爆发式增长。但不少人也对该技术的安全性提出 质疑。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对此做专题报告,对齐爱民教授进行 专访。 记者:指纹、虹膜、面容甚至基因等个人生物信息被大量搜集存 储,目前这些已经被采集的生物信息,其利用和保护现状如何?我们 该用怎样的眼光看待这些问题? 齐教授:指纹、虹膜、面容等生物信息毫无疑问是个人信息的重 要组成部分。而不同于地址、电话号码等由社会生活经验等而形成的 其他社会性抽象符号,这些生物信息直接采集于人体,体现个人的生 理特性且与唯一对应。通常正是由于此唯一对应性降低了用户的被 “复制”和“替代”的担忧。但在特殊情形下,指纹、虹膜、面容等 此类唯一识别生物信息的收集,将用户个人信息安全推入更大的不确 定风险中,一旦为他人非法使用,造成的个人信息侵权问题、个人信 息安全问题、个人生活安全甚至是生命安全都将远远大于其他社会类 个人信息的非法收集、处理和利用。 鉴于此类个人生物信息可直接且唯一识别到个人,从个人信息理 论分类角度,其敏感程度远高于一般信息,甚至可称之为“敏感信 息”中的“敏感信息”。鉴于其存在特殊风险,因此在保护层级上要 高于“一般信息”,需要受到特殊关注和保护,但是以上讨论还仅限 于学术领域,未列入立法实践的议程。 记者:技术革新改变了人们的习惯,包括生物信息、健康数据、 生活习惯等在内的个人信息被国外厂商大量搜集利用,可能会带来什 么样的影响和后果? 齐教授:由于全球化和国际化趋势的加强,个人信息早就突破了 地域的局限,成为各国竞争和关注的焦点。在当今信息时代,谁掌握 了信息,谁就掌握了主动权。个人信息跨国传输问题早就超越个人信 息保护的层面,上升到社会安全和国家安全领域。在我国公民个人信 息为他国厂商广泛收集的情况下,其除了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挖掘 技术等透视我国公民的消费习惯和购买倾向外,同样可以了解我国整 体社会发展状况及未来可能发生的重大事件,我国国家安全面临极大 的安全隐患。2013 年出现的斯诺登事件就是一个例证,但这只是被 揭露出的冰山一角,事件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上述安全威胁 却并未停止。在生物识别信息相关法律保护体系还未成熟之前贸然授 予个人权限存在风险,尤其是在支付领域,因此较为稳妥的做法是保 留个人权限或者为其设定上限,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数据人》第 732 期) 材料三: 用户上网产生的位置信息、购物历史、网页浏览痕迹等数据归谁 所有?企业利用人工智能大规模收集和分析这些数据,是否合法?在 日前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人工智能与未来法治”论坛上,与会者就 人工智能背景下数据财产保护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现行《物权法》把物权分为动产和不动产,而数据作为一种新 型财产,难以按照此种分类方法进行归类。”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 长、中国民法学研究会会长王利明提到,有观点认为,数据财产权的 基本原则是谁的数据归谁所有,没有任何主体指向的数据是公共资 源,但人工智能收集、储存、加工信息的过程中,数据的占有和转移 是无形的,也没有有效的权属证明。如何对数据进行确权并且建构起 权利内容和权利转移制度,这些问题尚未解决,需要立法予以回应。 (财新网)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D ) A.人脸识别技术经历了从快速落地到多领域应用的井喷式发 展,说明“刷脸”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B.由于在便利性和隐蔽性、安全性和卫生方面以及识别速度和 范围上具有明显优势,因此人脸识别能够独得市场认可。 C.指纹、虹膜、面容等生物信息不同于其他社会性抽象符号, 它体现个人的生理特性且与唯一对应。 D.个人信息的“唯一对应性”虽然可以避免用户的被“复制” 和“替代”的担忧,但在特殊情况下会将用户个人信息安全推入更大 的不确定风险中。 解析:D 项,“虽然可以避免用户”中的“避免”用词不当,根 据原文,应是“降低”,而非“避免”。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D ) A.鉴于个人生物信息存在特殊风险,因此在保护层级上需要受 到特殊关注和保护,但此讨论还未列入立法实践的议程。 B.唯一识别生物信息一旦为他人非法使用,带来的损失和危害 都将远远大于其他社会类个人信息的非法收集、处理和利用。 C.个人信息被国外厂商大量搜集,对方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 挖掘技术等透视我国公民的消费习惯和购买倾向,还可能会给个人、 社会和国家的安全带来隐患。 D.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民法学研究会会长王利明认 为数据财产权的基本原则是谁的数据归谁所有。 解析:D 项,“王利明认为”分析错误,根据原文,应是“有观 点认为”,而非“王利民认为”。 6.请结合材料概括利用个人生物信息的利弊,并就个人生物信 息在未来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提出建议。(6 分) 答:好处:个人生物信息的唯一对应性降低了用户的被“复制” 和“替代”的担忧。 弊端:个人生物信息一旦被非法使用,会造成个人信息侵权问题、 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个人生活安全甚至是生命安全等问题,甚至给国 家安全带来隐患。 建议:个人生物信息需要受到特殊关注和保护,并应立法对其进 行法律保护。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仙人掌 欧·亨利 一般而言,消沉的人最容易沉溺于对往事的回忆中,而一个人能 在脱手套这会儿功夫重温一下求婚的整个过程也不是什么难以置信 的事情。 特里斯戴尔伫立在他单身公寓的桌子旁,做的正是此事。桌子上 放着一个红色的陶罐,里面栽着一株形状奇特的绿色植物。它属于仙 人掌的一种,长长的叶子宛如触手一般,微风拂来,不停地摇曳,似 乎在向人招手致意。 特里斯戴尔慢慢地脱着手套,几个小时前发生的那令人揪心的一 幕仍在他的脑海里闪现。教堂里那一簇簇鲜花的芳香,丝丝缕缕,依 稀可闻;宾客们彬彬有礼的低声交谈言犹在耳;而牧师那拖长语调的 话语一直萦绕在他的耳边,挥之不去。它宣告了一个无可挽回的事实: 她与另一个男人结合了! 这沉重的一击让他陷入绝望,但他仍想弄清楚自己为什么会失去 她,又是怎么失去的。他突然发现自己正面对着以前从未正视过的东 西——一个潜藏在他内心深处,纯粹的、真实的自我。他看到,以前 穿在他身上那虚伪自负的华丽外衣如今破烂不堪,贻笑大方。 他看到,当她缓缓走过教堂的过道,走向圣坛,当那个男人牵着 她的手时,她抬起头来凝望着新郎,目光里流露出的是幸福和安详。 他知道自己很快就要被遗忘了。这种目光,他也曾领略过,其中的意 味,他自然心领神会。他的自负已经崩溃了。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局? 他们之间从来没有发生过争吵,一次也没有…… 可是,局面突然变得不可收拾。几个月前发生的事件又在他的脑 海里一遍遍地回放起来。 她一直把他当作偶像,而他每每带着高贵气派接受她的膜拜。她 为他点燃香烛,香烟缭绕,沁人心脾。瞧,她是多么谦逊,多么纯真, 多么虔诚,多么纯洁。她把他奉为天神,用很多溢美之词称赞他的品 行和才华。他接受她的供奉,犹如沙漠吮吸雨露,却拿不出花朵和果 实施以回报。 那天晚上,他把她请到自己的住处,向她炫耀自己非凡的经历。 她是那么美丽,头发自然弯曲,容貌清纯,话语温柔,令他着迷。她 问道:“卡拉瑟斯船长告诉我,你会说一口地地道道的西班牙语,你 怎么会懂得那么多?” 唉,卡拉瑟斯真是个白痴。那是他特里斯戴尔从词典的旮旮旯旯 里搜集的一些古老而隐晦的西班牙谚语,然后拿到俱乐部向人卖弄。 毫无疑问,他为此感到过内疚。卡拉瑟斯是他的一位崇拜者,总是管 不住自己的嘴巴,把特里斯戴尔所谓的博学多识传得神乎其神。 哎呀,她的崇拜是多么令人愉快,多么令人舒畅。对于她的赞美, 他来者不拒,也不予辩解,任由她将虚妄的西班牙语学者的称号加封 在自己头上。 当他放下高傲,跪在她的脚下,向她求婚时,她是多么快活,多 么羞涩,多么紧张!无论是那时,还是现在,他都可以发誓,她的眼 神中分明包含了毋庸置疑的允诺。可是,出于女孩的羞怯,她却没有 给他一个明确的答复。“明天,我会给你答复的。”她说。于是,他, 这位宽容而自信的胜利者,微笑地答应再等她一天。第二天,他在房 间焦急地等待着她的回音。中午时分,她的仆人来到他的门口,送来 了一盆奇特的栽在红色陶罐里的仙人掌。没有字条,也没有口信,只 是在那株仙人掌里挂了一个标签,上面写着一个古怪的外国名字或植 物学名。他一直等到了夜晚,也没有等到她的回音。 两天后,他们在一个晚宴上碰面了。一阵寒暄过后,她注视着他, 一脸的紧张、疑问和关切;而他却彬彬有礼,漠然相对,一心就等她 开口解释。她以女人的敏感,从他的态度上得到了某种暗示,随即也 变得冷若冰霜。就这样,他们开始疏远;最后,分道扬镳。他的过错 在哪儿?该怪谁呢?此时此刻,谦卑的他在自负的废墟中寻找答案, 假如…… 公寓房间里,一个人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把他拉回现实之中: “你的白兰地可不怎么样。”这位偶然来访的朋友走到他身边, “哪一天到潘塔看我,尝尝老加西亚走私过来的那玩意儿。嘿,这儿 还有一位老相识呢!特里斯戴尔,你从哪儿弄来的这盆仙人掌?” “一个朋友送的礼物。”特里斯戴尔说道,“知道是什么品种 吗?” “当然知道,这是一种热带仙人掌,在潘塔每天都能看到成百上 千。喏,这上面挂着西班牙语标签呢。” 特里斯戴尔笑了笑:“标签上写的是西班牙语吗?” “是的。当地人想象,这种仙人掌的叶子是在向人伸手召唤,所 以他们把它叫作‘唤人掌’,英语的意思就是‘请把我带走’。” (选自《英语世界》2017 年第 12 期,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是(3 分)( C ) A.小说采用倒叙手法,开始部分写主人公特里斯戴尔站在房间 里回忆往事,结尾部分又回到眼前,中间部分通过叙述往事交代事情 的前因后果。 B.小说第二段中对仙人掌的描写,既是展示特里斯戴尔房间的 环境,也是对小说题目的照应,更为后文展开故事情节、揭开悬念的 谜底埋下了伏笔。 C.小说中的“她”内心已经接受了特里斯戴尔的求婚,却出于 羞涩没有直接表态,而是借一份礼物代为答复,这是造成两人悲剧结 局的根本原因。 D.卡拉瑟斯崇拜特里斯戴尔,把他的博学多识传得神乎其神, 这一人物在小说中虽然只是昙花一现,但对推动情节发展起到了非常 关键的作用。 解析:“这是造成两人悲剧结局的根本原因”错误,特里斯戴尔 虚荣自负,不懂装懂才是根本原因。 8.本篇小说结尾设计独具匠心,不同凡响。请对小说结尾的妙 处进行赏析。(6 分) 答:①小说构思精巧,层层铺垫,最后揭示分手原因,收到了“既 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②前面精心设计一个个悬 念,最后陡然破解,易于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给人无穷回味。③谜 底揭开后戛然而止,让人印象深刻,强化了小说的人物形象,深化了 小说主旨。 9.小说男女主人公的结局是悲剧性的还是喜剧性的?请根据小 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6 分) 答:示例一:我认为结局是悲剧性的。他非常喜爱她,为她着迷; 她对他更是十分欣赏,甚至奉为天神。两人相互爱慕,却因男主人公 的小小的虚荣之心和女主人公的一个“聪明之举”,阴差阳错,互相 误解,错失了一段美好的姻缘。这样的结局令人遗憾。 示例二:我认为结局是喜剧性的。他因为虚伪浮夸赢得了她的好 感,最后因为不学无术、不认识仙人掌标签而错失对方,实是自食其 果。她本来用送仙人掌这样含蓄的方式答应求婚,但对方并未领会她 的意思,暴露了真容,这对她来说,也许是一种幸运。故事结局偶然 中含有必然,极具讽刺意味和喜剧效果。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车胤,字武子,南平人也。曾祖浚,吴会稽太守。父育,郡主簿。 太守王胡之名知人,见胤于童幼之中,谓胤父曰:“此儿当大兴卿门, 可使专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 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及长,风姿美劭,机悟敏速,甚有乡 曲之誉。桓温在荆州,辟为从事,以辩识义理深重之。引为主簿,稍 迁别驾、征西长史,遂显于朝廷。时惟胤与吴隐之以寒素博学知名于 世。又善于赏会,当时每有盛坐而胤不在,皆云:“无车公不乐。” 谢安游集之日,辄开筵待之。 宁康初,以胤为中书侍郎、关内侯。孝武帝尝讲《孝经》,仆射 谢安侍坐,尚书陆纳侍讲,侍中卞眈执读,黄门侍郎谢石、吏部郎袁 宏执经,胤与丹阳尹王混擿句,时论荣之。累迁侍中。太元中,增置 太学生...百人,以胤领国子博士。其后年,议郊庙明堂之事,胤以“明 堂之制既甚难详且乐主于和礼主于敬故质文不同音器亦殊既茅茨广 厦不一其度何必守其形范而不弘本顺时乎!九服咸宁,四野无尘,然 后明堂辟雍....可光而修之”。时从其议。又迁骠骑长史、太常,进爵临 湘侯,以疾去职。俄为护军将军。时王国宝谄于会稽王道子,讽八坐.. 启以道子为丞相,加殊礼。胤曰:“此乃成王所以尊周公也。今主上 当阳,非成王之地,相王在位,岂得为周公乎!望实二三,并不宜尔, 必大忤上意。”乃称疾不署其事。疏奏,帝大怒,而甚嘉胤。 隆安初,为吴兴太守,秩中二千石,辞疾不拜。加辅国将军、丹 阳尹。顷之,迁吏部尚书....。元显有过,胤与江绩密言于道子,将奏之, 事泄,元显逼令自裁。俄而胤卒,朝廷伤之。 (节选自《晋书》) 10 . 下 列 对 文 中 画 波 浪 线 部 分 的 断 句 ,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3 分)( C ) A.明堂之制既甚难详/且乐主于和礼/主于敬/故质文不同/音器亦 殊/既茅茨广厦不一其度/何必守其形范而不弘本顺时乎 B.明堂之制既甚难详/且乐主于和礼/主于敬/故质文不同/音器亦 殊/既茅茨广厦不一/其度何必守其形范而不弘本顺时乎 C.明堂之制既甚难详/且乐主于和/礼主于敬/故质文不同/音器亦 殊/既茅茨广厦不一其度/何必守其形范而不弘本顺时乎 D.明堂之制既甚难详/且乐主于和/礼主于敬/故质文不同/音器亦 殊/既茅茨广厦不一/其度何必守其形范而不弘本顺时乎 解析:“乐主于和”“礼主于敬”结构对称,中间应断开。排除 A、B 两项。“其度”做“不一”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 D 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D ) A.太学生,明朝、清朝时太学即国子监的俗称,在国子监就读 的学生即被称作“太学生”。 B.明堂辟雍,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皇家礼制建筑之一,用以朝 会诸侯、发布政令、祭天和配祀宗祖等。 C.八坐即“八座”,是朝廷执事大臣的合称,晋代包括尚书令、 左右仆射、诸曹尚书,但不管几人,皆用此称。 D.吏部尚书,古代六部中吏部的最高行政长官,吏部掌管官吏 任免、升降、考核、封勋以及典礼等事务。 解析:吏部不掌管典礼等事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D ) A.车胤博学多才,享有美誉。车胤虽家中贫寒,但勤奋不倦, 曾以囊萤照明读书,学识广博;年长后辩义识理,知名于世。 B.车胤异于常人,深得赏识。车胤年幼时就得到善于知人的太 守王胡之的肯定,长大后更得荆州刺史桓温的器重,多次升职。 C.车胤讲求实际,善明事理。朝廷讨论郊庙明堂之事,车胤认 为,天下安定后才可以大修明堂辟雍,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 D.车胤为官公正,敢作敢为。在王国宝讨好司马道子一事上, 皇上对车胤直言相谏感到愤怒,但又因其忠心耿耿而更加欣赏他。 解析:孝武帝大怒是因为王国宝奉承讨好会稽王司马道子让其做 丞相一事,并没有对车胤感到愤怒。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及长,风姿美劭,机悟敏速,甚有乡曲之誉。(5 分) 译文:等至车胤成年后,风态美俊,机智敏捷,在乡里很有美誉。 (关键词:“及”“美劭”“乡曲”“誉”) (2)望实二三,并不宜尔,必大忤上意。(5 分) 译文:名望和能力不及周公十之二三,并不应该如此,(这样做) 必然会大逆皇上的意愿。(关键词:“望实”“二三”“忤”“上 意”) 参考译文: 车胤,字武子,南平郡人。曾祖父车浚,(做过)吴国会稽太守。 父亲车育,(做过)郡主簿。南平太守王胡之以知人闻名,见到童年时 的车胤,对车胤的父亲车育说:“这小儿将会光耀你的门户,可使他 专心学习。”车胤勤奋不倦,学问广博,知识精通。家中贫寒,常常 缺少灯油,夏天夜里就用白色丝袋装数十只萤火虫照明读书,夜以继 日。等到车胤成年后,风态美俊,机智敏捷,在乡里很有美誉。桓温 做荆州刺史时,召车胤为从事,因其善于辨析义理而特别器重他。推 荐(他)担任主簿,不久又升任别驾、征西长史,于是显名于朝廷。当 时只有车胤和吴隐之是以贫寒博学知名于世的。(车胤)又善于赏玩集 会,当时每有盛会而车胤不在,众人都说:“没有车公不快乐。”谢 安每逢宴集的日子,就摆设筵席恭候车胤。 宁康初年,(朝廷)任命车胤为中书侍郎、关内侯。孝武帝曾讲解 《孝经》,仆射谢安陪伴侍奉,尚书陆纳伴讲,侍中卞眈伴读,黄门 侍郎谢石、吏部郎袁宏手执经书,车胤与丹阳尹王混选文句,当时的 议论把这看作是一种荣耀之事。车胤多次升迁任侍中。太元年间,朝 廷增置太学生一百人,让车胤兼任国子博士。其后第二年,朝廷讨论 郊庙明堂的事情,车胤认为:“古代明堂的建制已很难详尽的弄清, 况且乐的根本是和谐,礼的根本是恭敬,所以质朴与华美不同,所用 的乐器也不一样。既然茅屋和大厦尺度标准不相同,那么何必要遵守 它的形式法度而不弘扬其本质顺应时代呢!天下都安定了,原野没有 战火,然后可以大修明堂辟雍了。”当时(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车 胤)又升职任骠骑长史、太常,晋爵为临湘侯,因病离职。不久(朝廷) 任命他为护军将军。当时王国宝奉承讨好会稽王司马道子,婉言劝说 朝廷执事大臣上奏让司马道子做丞相,加以特殊的待遇。车胤说:“这 是周成王尊崇周公用的礼仪。现今皇上正壮年,非年幼的成王可比, 在位的丞相会稽王,怎么能做周公呢!名望和能力不及周公十之二三, 并不应该如此,(这样做)必然会大逆皇上的意愿。”于是(车胤)称病 不办理此事。(王国宝等人的)疏表上奏后,孝武帝大怒,而特别嘉奖 车胤。 隆安初年,(朝廷)任命(车胤)为吴兴太守,俸禄二千石,车胤称 病不能接受(任命)。(朝廷)封他为辅国将军、丹阳尹。不久,改任吏 部尚书。司马元显有过失,车胤与江绩私下告诉司马道子,准备奏明 皇上,事情泄露了,司马元显逼令车胤等人自裁。不久车胤身亡,朝 廷非常痛惜。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太白岭 王安石 太白巃嵷①东南驰,众岭环合青纷披。 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 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 生民何由得处所,与兹鱼鸟相谐熙。 【注】 ①巃嵷:山势高峻的样子。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B ) A.首联化静为动,形象地写出了太白岭山势的高耸绵延和山色 的青翠纷披。 B.颔联借厚薄变幻的烟云和疏密相间的树石,表达了诗人跌宕 起伏的心情。 C.诗人认为太白岭这样景色宜人的地方,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 处的理想处所。 D.本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关 注百姓的情怀。 解析:“跌宕起伏的心情”不正确。 15.本诗颈联的景物描写别具特色,请赏析其精妙之处。(6 分) 答:①动静结合。“鸟语乐”是动景,“溪水不动”是静景,写 出太白岭宜人的美景,表达诗人愉悦的心情。 ②视听结合。“鸟语乐”诉诸听觉,“溪水不动”“鱼行迟”诉 诸视觉,描绘太白岭动人的美景,表达诗人的喜爱之情。 ③衬托。用“鸟语乐”的欢闹反衬太白岭的宁静,用“溪水不 动”“鱼行迟”衬托太白岭的清幽,表达诗人的欣悦之情。 ④拟人。“鸟语乐”和“鱼行迟”,把人的心情与行为赋予鸟和 鱼,具体可感,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荀子在《劝学》中列举了“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 马”“假舟楫”等几个生活中十分常见而又极有说服力的比喻后,有 力地小结道:“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杜甫《登高》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一句,和白居易《琵 琶行》中的“杜鹃啼血猿哀鸣”一句,都是用猿猴的悲鸣声来烘托诗 人悲凉的心境。 (3)苏轼在《赤壁赋》中写自己和友人在扁舟中举杯共饮的句子 是:“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从《孝经》中可以看出,孝道的内涵是有层次性的,而孝道的实 践更是________,针对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的规范和标准。如天子之 孝是“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 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天子之孝更重要的是立身为范,以自 己________之孝来带动天下百姓的孝道。诸侯之孝则是“在上不骄, 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 而和其民人”。诸侯之孝在于________、循规守法。这是由诸侯的独 特地位决定的,因为他们位高权重,既贵且富,皇帝很难约束到,其 他人又无权约束,如果缺乏自我约束力,就很容易造成因“高”而 “危”、因“满”而“溢”的局面,最终导致社稷不保。对普通百姓 来说,则要简单得多,只要做到“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 以养父母”就行了。因此,职位越高,孝道就越宏大,其价值就越重 大,其要求就越严格,就越需要________。( )。个人奋斗的 实践路径围绕三大“职责”做基础并统一为一个整体,从而实现从个 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的目标。这是传统孝道最为核心的价 值所在。 17 . 依 次 填 入 文 中 横 线 上 的 成 语 , 全 都 恰 当 的 一 项 是 (3 分)( C ) A.层次分明 事必躬亲 谨言慎行 以身作则 B.条分缕析 身体力行 履薄临深 挺身而出 C.层次分明 身体力行 谨言慎行 以身作则 D.条分缕析 事必躬亲 履薄临深 挺身而出 解析:“层次分明”指事物的次序界线清楚。“条分缕析”形容 有条有理地细细分析。“身体力行”多用来表示努力实践,亲身体验。 多用作褒义。“事必躬亲”是指无论什么事一定要亲自去做,亲自过 问。“谨言慎行”是指言语行动小心谨慎。“履薄临深”比喻身处险 境,必须十分谨慎。“以身作则”是指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挺 身而出”是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 18 . 下 列 在 文 中 括 号 内 补 写 的 语 句 , 最 恰 当 的 一 项 是 (3 分)( A ) A.尤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孝道不仅将个人、家庭和国家三 者统一了起来,还把岗位职责、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三者统一了起来 B.尤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孝道不仅将国家、家庭和个人三 者统一了起来,而且把岗位职责、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三者统一了起 来 C.尤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孝道不是将个人、家庭和国家三 者统一了起来,而是把岗位职责、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三者统一了起 来 D.尤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孝道不但将国家、家庭和个人三 者统一了起来,也把岗位职责、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三者统一了起来 解析:“个人、家庭和国家”与“岗位职责、家庭职责与社会职 责”是递进关系,而且一一照应,故排除 B、D;此外,两个分句间 不是并列关系,应为递进关系,排除 C。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D ) A.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以三大“职责”做基础并统一为一个整 体,以致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的目标。 B.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围绕以三大“职责”做基础并统一为一 个整体的目标,以致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 C.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以三大“职责”做基础并统一为一个整 体的目标,从而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的方向。 D.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以三大“职责”做基础并统一为一个整 体,从而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的目标。 解析:A 项,“以致”表示前一分句导致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 果),关联词语使用不当;B 项,“围绕以……做基础”句式杂糅;C 项,“实现……方向”搭配不当。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 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当前,相声面临创演持续低迷、缺少佳作、人才匮乏和格调不高 等问题,受到的关切与议论颇多。__①__,重新焕发特有的光彩,值 得深思。表面看,__②__,是脚本创作的疲软和优秀人才的匮乏;细 分析,导致眼前相声难出精品的核心问题,是艺术观念的偏误和审美 把握的错位;深思量,造成整个相声行业无法兴盛的深层原因,是行 业伦理和文化生态的缺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做法,只能让 某些症状暂缓一时,而“知其然又究其所以然”的追问与施策, __③__。 答:①如何使相声尽快走出困境 ②影响当下相声创演繁荣的直接缘由(或“当下相声陷入困境的 浅层原因”) ③才可能找到持续良性发展的方剂 21.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 流畅,不超过 40 个字。(5 分) 中新社北京 8 月 13 日电 190 余件从清代沉船“泰兴号”出水 的瓷器在经历打捞、售卖、回购后从海外回流,13 日正式入藏中国 国家博物馆。 “泰兴号”沉船为清代道光年间沉没于印度尼西亚附近海域的 一艘中国商船,船货以清中晚期民窑瓷器为主,兼有少量紫砂陶器、 石器、金属器等。20 世纪 90 年代,该沉船被国外商业团队打捞,出 水文物在国际市场拍卖出售。2018 年,泮庐集团从海外购回 10 万余 件该沉船出水瓷器。近日,经由德化县人民政府推介,将其中 40 余 类、共 190 余件瓷器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其中瓷器多为 19 世纪 初期福建省闽南地区所产,以青花瓷为主,兼有少量白釉瓷、褐釉瓷、 红绿彩瓷等。 此次收藏的“泰兴号”沉船文物为清代中晚期具有明确纪年及 沉没地点的历史遗物,出自目前发现同时期较为罕见的大型贸易商 船,对研究 19 世纪中国对外海洋贸易情况、外销产品结构、海上丝 绸之路航线、闽南瓷窑业技术等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答:示例:190 余件清代沉船出水瓷器回流,入藏中国国家博物 馆,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材料一:网络时代,生活愈发便利,动动手指便可享受购物、缴 费、挂号等服务,然而在我们感受互联网科技带来的便利时,老年人 群体却逐渐与“时代”脱节。 材料二:担心日渐衰老的父母看病不方便,一位北漂女孩儿今年 中秋节回家探亲时,为父母从手机上下载了看病软件,又手绘了 8 页示意图,帮助老人熟悉掌握软件操作流程。 对于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指导】材料一谈论的重点是老年人群体和互联网科技的关 系,材料二谈论的重点是子女给父母尽孝时,应当帮助父母掌握一些 基本的互联网操作流程,让父母跟上“互联网+”时代的步伐。因此, 泛谈互联网的价值或者孝的意义,都属于偏题作文。 【写作立意】①子女当“技术反哺”父母;②心系空巢老人,莫 忘精神食粮;③给尽孝插上“互联网”翅膀;④“互联网+”时代, 请别落下父母;⑤网络时代,谁来扶老人一把。 例文: 我教奶奶用微信 漫长的暑期生活,我这个微信达人自然而然地成了奶奶学微信的 指导师。已过花甲之年的奶奶对微信可是一窍不通啊,不知我这个老 师能否胜任这项工作呢? 刚刚下载好软件,奶奶早已迫不及待。我帮她注册好了微信账号, 就开始教奶奶如何使用微信。我先教奶奶如何发消息。“奶奶,你看 到这个通讯录了吗?点进去,就可以看到妈妈和我的微信号了。”我 耐心地讲给奶奶听。“哦,上面这个是你的,下面这个是妈妈 的。”“对了,你点进去,就会有一个绿色的方框,那个就是发消息 了。”奶奶眯起眼睛,对着光,看了半天。“是这个吧!”“对对, 就是这个。点进去之后,左下角有一个圆点,就是发语音的,奶奶, 你发语音就可以了。你发给我试试。”“好!先点通讯录,再点发消 息,点圆点……”奶奶边说边点。奶奶居然这么快就发了一个消息给 我,看来奶奶已经学会了。 接着,我开始教奶奶如何看链接,就是新闻啊,搞笑视频啊什么 的。我给奶奶发了一个链接。“奶奶,我刚才给你发了一个链接,里 面是视频,你点开就可以看了。”“好的好的。”“如果不在家里, 就没有 WiFi 了,在外面不能开视频,这样会花很多钱的,知道 吗?”“好的,好的。哦,对了,刚才你说发消息怎么发来着?”天 哪,奶奶学得快,忘得也快,没办法,谁让我是老师呢,我又教了一 遍,做了好多次练习,奶奶总算记住了。 过了几天,奶奶又过来问我:“杨梓啊,微信发消息该怎么发呀, 奶奶真没用,全忘了。”我正在解一道难题,好不容易快想出来了, 奶奶这一问,把我的思路全打断了,我暴跳如雷,边说边拿笔在桌子 上敲:“哎呀,前几天不是刚教过你了嘛!怎么这么快就忘了,真笨!” 奶奶没说话,轻轻地关上门,退出了我的房间。 过了一会儿,我终于解出了那道难题。我随手拿起了一本书,书 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父亲年纪大了,和儿子一起坐在花园里。这时 候飞来一只麻雀,父亲好奇地问儿子:“这是什么?”儿子看了一眼, 又盯着报纸说:“麻雀。”麻雀又飞到了另一个地方,父亲又问:“那 是什么?”儿子有些不耐烦,“爸,我刚告诉过你,那是麻雀。”麻 雀飞到了空中,落到了别处。父亲又忍不住问:“那是什么?”儿子 忍不住爆发了:“麻雀!那是麻雀!么-啊-麻!七-月-雀!你为 什么总是问问问!都告诉你几百遍是麻雀了,难道你听不懂吗?”父 亲被儿子一顿怒吼,没有说话,默默回屋了。他拿过来一个旧的日记 本,让儿子读其中一段,“儿子三岁了,今天和我在公园,我们面前 有只麻雀,我儿子问了我 21 次那是什么,我回答了 21 次,他每次问 同样问题的时候,我都回答了他,一次又一次。”我突然想起自己刚 才对奶奶的态度,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我拿起自己的手机,给奶 奶发了条微信,向奶奶道了歉。 我们长大了,快节奏的生活,令我们的耐心逐渐消磨,而他们, 我们的爷爷奶奶,曾经在我们还小的时候,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教 我们如何去感知和爱这个世界。岁月流逝,爷爷奶奶也老了,也有很 多东西不懂,当他们问我们的时候,我们甚至很难解释清楚,但我们 真的要拿出耐心,因为他们曾经不厌其烦地解答我们儿时问出的各种 幼稚的问题,解决我们幼时惹出的各种麻烦。彼时的无私付出,今日 我们要换位思考,加倍奉还。爱他们,趁现在,一切还来得及。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