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12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与思想情感(测)(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12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与思想情感(测)(含解析)

专题 12 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与思想情感 (时间:90 分钟,分值:150 分) 班级 学号 得分 1、【2018 届百校联盟 TOP20 四月联考(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10 分) 古风(其四十九)① 李白 美人出南国,灼灼芙蓉姿。 皓齿终不发,芳心空自持。 由来紫宫 ② 女,共妒青蛾眉。 归去潇湘沚,沉吟何足悲。 【注】①李白少负不羁之才,志在济世。初入长安,即作《玉真仙人歌》,欲见到玉真 公主,希望陈诗于帝王之前。其结果是未见仙容,反遭玉真侄婿张垍之冷遇,败兴而归。李 白自伤其才质之美,有不遇之慨,遂化用曹植《杂诗》“美人迟暮”之意写下此篇。②紫宫: 皇帝的居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4 分) A.首联意思说南方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她有着芙蓉一般鲜明美好的身姿。 B.“皓齿”代指清脆的歌喉,句意说她的清脆的歌喉最终没有发出声来。 C.“芳心”句中的“空”字用得巧妙,表现出女子有空闲时间保持情怀。 D.“归去潇湘沚”指回到湘江中的小洲上,目的是等待心上人寻觅而来。 E.“沉吟何足悲”表面上说不悲恸,其实是人生的大悲恸,是痛之至极。 【答案】CD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 考点,几乎涵 作者沉沦既久,竞至于能随遇而安了。 (2)诗句“由来紫宫女,共妒青蛾眉”发挥了屈原《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有何 暗示意义?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 分) 【答案】字面意思是由来已久宫内的宫女都嫉妒其中容貌姣好的,表现出佳人遭受闲厄则是 “紫宫女”嫉妒所致,就像作者欲见到玉真公主却遭张堉冷遇一样。暗示了自已怀才不 遇与一群小人颗倒黑白、谄佞惑主不无关系。抒发了作者一腔抱负不得施展的痛楚与苦 闷。 【解析】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 析诗歌的情感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 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 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 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2、【2018 届湖北省高三 4 月调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10 分)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王 维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注释】①鸡人:古代宫中,于天将亮时,有头戴红巾的卫士,于朱雀门外高声喊叫, 好像鸡鸣,以警百官,故名鸡人。②尚衣:官名。隋唐有尚衣局,掌管皇帝的衣服。③冕旒: 这里指皇帝。④凤池:凤凰池的简称,中书省所在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4 分) A.本诗运用细节描写和场景渲染,写出了大明宫早朝时气氛庄严肃穆和皇帝尊贵威严 的特点。 B.首联选择“报晓筹”和“进翠云裘”两件事,表明大臣忠于职守,为显示大唐之威 蓄势。 C.中间四句正面写早朝。从店外写到殿内,从天子写到大臣,有概括叙述,也有具体 描写。 D.尾联中的“佩声”,是以声音代人,暗藏人的行动,使“归”字产生具体生动的效 果。 E.本诗选择一次朝会现场的现实呈现,显示了一国之威,还暗示了贾舍人的受重用和 得意。 【答案】BE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 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 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 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 A项考核说法,其余选项考核内容,其 中 B 项,“为显示大唐之威蓄势”有误。E 项,“一次朝会场景的现实呈现”有误,这 里是艺术化地表现,不是现实呈现。 (2)本诗表现“天子”这一人物时颇具艺术性。请结合全诗作具体分析。(6 分) 【答案】①直接写鸡人和尚衣,虽然没有正面写皇帝,但都是为写皇帝服务的,侧面刻画出 一个清晨即起、为国理政的好皇帝形象。②写大唐盛世万般来朝的场面、香烟依傍着龙 袍、香烟浮动,烘托了皇帝作为真龙天子的威严和神圣感。 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 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 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 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 3、【2018 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普查调研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完成 后面各题:(10 分)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 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②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③意,粗识轩辕奏乐④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① 此诗为元符三年(1100 年)诗人遇赦自海南岛渡琼州海峡返回大陆时所作。 ②古雨终风: 久雨不停,终日刮风。③鲁叟乘桴:《论语》载,孔子曾说过“道不行,乘桴 浮于海"。④轩辕奏乐:《庄子》载,皇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威池》乐曲,并借音乐说了一番 玄理。 (1)下列对诗歌存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 分) A.首联写诗人在船上所见: 参宿横空,斗宿移动,持续很久的风雨终于停了。“苦 雨终风也解睛”与作者《定风波》词句”也无风雨也无睛”一样,都表现了作者 宠辱不惊的谈泊。 B.颔联运用象征手法表明自己的心性如同皓月般皎洁,如同青天碧海般明澈;而政敌 的诬陷攻击则如同蔽月的浮云、连绵的风雨,早晚终会消散。 C.前两联运用了比喻和双关的艺术手法,不仅写景真切,境界空明壮阔,而且情意丰 厚,暗示自己积年所受的政治迫害结束了。 D.“鲁叟乘桴”化用孔子“道不行,乘桴浮干海”的典故。表明自己经历了一番政治 造道后终于洞察了圣人之心,不再对政治抱任何幻想的超然。 E.颈联第二句表面是说他大概能领略黄帝《威池》的乐声了,言外之意是说他对实现 自己的政治抱负并未完全丧失信心。 【答案】AD (2)简析尾联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是如何表现的? (6 分) 【答案】①乐观豁达。虽遭受重重人生打击,历尽万千坎河艰险,但总是乐观面对;②随遇 而安。海南在别人眼中是荒蛮之地,但是作者认为此地风景奇绝,冠绝天下,正所谓“此 心安处是吾乡”。直抒胸臆。重重打击磨难,作者却说“不恨”,蛮荒之地,作者却说 “奇绝”;② 倒因为果(翻因为果)。尾联第一句“九死离荒吾不很”为果,第二句“兹 游奇绝冠平生”为因,因果倒置,引人思索,意味盎然。 【解析】这是一道考核诗歌的情感和抒情方式的题目,首先分析情感,由“九死南荒吾不恨, 兹游奇绝冠平生”中的“吾不恨”可以看出虽遭受重重人生打击,历尽万千坎河艰险, 但总是乐观面对的“乐观豁达”的精神,由“兹游奇绝”可以看出“随遇而安”的人生 态度,从抒情手法的角度看,“不恨”“奇绝”直抒胸臆,“九死离荒吾不恨”为果, 第二句“兹游奇绝冠平生”为因,因果倒置,引人思索,意味盎然。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 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 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 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4、【2018 届山东省潍坊市高考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完成下列小题。(10 分) 满江红代王夫人 文天祥 试问琵琶,胡沙外、怎生风色。最苦是、姚黄一朵,移根仙闕。王母欢阑琼宾罢,仙人 泪满金盘側。听行宫、半夜雨淋铃,声声歇。彩云散,香尘灭。辋驼恨“,那堪说。想男儿 慷慨,嚼穿龈血。回首昭阳离落日,伤心铜雀迎秋月。算妾身不愿似天家°,金瓯缺。 【注】①代王夫人作:南宋灭亡时,王夫人作为昭仪随宋恭帝被掳往大都,在驿鑒上题 词《满江红),后文天祥被押往大都途中偶见此词,不满结尾三句“问嫦娥、于我背从容, 同圆缺”,因以王夫人口气代作一首。②姚黄:牡丹的名贵品种。③雨淋铃:唐玄宗在奔蜀 途中,听到夜雨淋钤,思念玉环,分外凄怆,采其声为《雨霖铃》曲④铜驼恨:晋朝索靖知 天下将乱,指着洛阳宫门前的铜驼说:“就要看见你埋在荆棘里。”以此象征亡国。⑤天家: 此处指帝王家。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4 分) A.起首三句,借昭君远嫁寓指王大人等后妃被掠掳离宫,驱逐北上的凄凉处境, B.“听行宫”三句用典抒酽怀,表达了王夫人愿为山河破碎的南宋朝廷玉碎的烹情。 C.上片紧扣“最苦”二字反复陈述南宋覆火的悲痛心情,笔调沉重,抒写集中。 D.“昭阳”“铜雀”代指宮殿。泓日夕映昭阳 I 殿,秋月临照铜雀台,故国之思弥深 E.词尾“算妾身”与前文“想男儿”相呼应,寄托了王夫人渴望团的美好意。 【答案】BE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 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 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 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 B项,主要是“写宋室灭亡,皇室人员 被驱北行的惨状”;E项,“寄托了王夫人渴望团的美好愿意”错误,主要是点名写作 缘由,山河破碎,要洁身自爱,坚守操节。 (2)王夫人原词中“问嫦娥”三句传达了她置身事外、幸免荀活的愿望,请结合这一内容, 分析文天祥“算妾身、不愿似天家,金瓯缺”三句表达的情感态度。(6 分) 【答案】①表明自己不愿像宋室王朝一样因国土残破而备受耻辱。②饱含对南宋覆亡的悲愤 之情。③是对王夫人置身事外、幸免荀活愿望的不满和忠言劝告。④是对宋室朝廷忍辱 苟活的指责。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 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 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 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5、【2018 届陕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三)】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10 分) 代出自蓟北门行 (南北朝)鲍照 羽极起边亭,烽火入咸阳。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蜎,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 分) A.此诗一起头就表现了边亭告警的紧急情况。前两句“羽檄”、“烽火”用比喻之法, 强化了军情的危急。 B.“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中“严秋”乃是肃杀的秋天。弓弦与箭杆都因深秋 的干燥变得强劲有力。 C.“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粱。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极写汉军准备投人战斗 的壮阔场面。诗句用“雁行、鱼贯”两个比喻刻画汉军纪律严明的英雄风貌。 D.“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这四句把边塞美景与战 地生 活紧紧衔联,着重描写进人实战状态时气候剧变的特殊情况。 E.诗歌中包含各种画面,如边亭、咸阳、广武、朔方、虏阵、胡霜,包括了胡汉双方 的广阔 空间。细细品味分明道出边塞之状,是鲍照表现边塞生活的重要艺术标志。 【答案】AD 【解析】题干是“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读懂是的内容和思想情感。A 项,前两句“羽檄”“烽 火”用借代互文见义之法,虽化了军情的危急。D项,这四句把边塞景象与战地生活紧 紧衔联,而不是指美景。 (2)杜甫曾在《春日忆李白》一诗中用“俊逸鲍参军”来赞颂李白,那么鲍照的“俊逸” 风格在其诗歌中是如何表现的呢?请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从情感来看,诗人将爱国豪情与眼前边塞之景紧密结合起来,以情驭景,展现豪 放之情;②从意象选用来看,诗人着意选取疾风、战马、劲弓等特殊意象,将爱国豪情 生动地展现于读者面前;③从表现手法来看,诗人善用比喻,视角宽广,勾连时空,虚 实结合,将君臣吏民同仇敌忾,共御强敌的豪壮生动地展现出来。 大军行进,秩序井然。但闻箫鼓中传出汉军的豪情壮思,旌甲上沾满胡地的霜露雪花。 前 两 句 用 雁 行 、 6、【2018 届河南濮阳市高三毕业班第三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10 分) 【鹊桥仙】和范先之送祐之弟归浮梁 ① 辛弃疾 小窗风雨,从今便忆,中夜笑谈清软。啼鸦衰柳自无聊,更管②得、离人肠断。 诗书事业,青毡③犹在,头上貂蝉④会见。莫贪风月卧江湖,道日近、长安路远。 【注】①范先之,作者门人。祐之,作者族弟。②更管:哪管。③青毡:指家传旧物, 典出《晋书·王献之传》。④貂蝉:即貂蝉冠,指高官。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4 分) A.“啼鸦衰柳”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渲染悲凉气氛,为下面写“离人肠断”作了铺垫。 B.作者怪罪鸦和柳不管离人之愁,这样的表达无理而妙,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C.“头上貂蝉会见”既表达作者对族弟的希冀和信心,也隐含自己功业无成的遗憾。 D.“莫贪”一句叮嘱族弟不要贪于玩乐而虚掷光阴,文字里面满是兄长的殷切关爱。 E.下阕借典故表达劝勉之意,扭转了上阕的消沉忧伤,使全词呈现慷慨高昂的情调。 【答案】CE 【解析】C 项,“也隐含自己功业无成的遗憾”不当。“诗书事业,青毡犹在”,说读书是 辛家传统;“头上貂蝉会见”则以富贵功名劝佑之,盖“貂蝉”为彼时高官显宦之冠服。 家风好诗书,诗书能令冠貂蝉,这虽是写给佑之的,也是诗人的自励。E 项,“使全词 呈现慷慨高昂的情调”不当,“莫贪风月卧江湖,道日近、长安路远”,用了《世说新 语》里关于向往朝廷的典故,表达了关切之意和劝说兄弟要“用心读书,积极上进,求 取功名”的拳拳之心,并不高昂。 点睛: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 主题的鉴赏,其中 A项鉴赏诗歌的写景角度,B项鉴赏诗歌的写作手法,C 项分析作者 的情感,D项鉴赏诗句内容,E 项鉴赏诗歌的手法及感情基调。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 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 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 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这首词上阕“小窗风雨,从今便忆,中夜笑谈清软”与“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 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都写到了什么场景?描写时各是如何运用虚实结合的 手法的?请简要分析。(6 分) 【答案】(第一问)都写到了亲人夜晚交谈甚欢的场景。 (第二问)①辛词由眼前实景转入回 忆兄弟两人夜半笑谈的场景,由实入虚。②李诗想象 夫妻团聚时回忆眼前巴山雨夜的场景,虚中有实。 【解析】本题既考查对诗歌意境的鉴赏,又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鉴赏。解答时先答出场景, 再 分 析 手 法 。 7、【2018 届内蒙古赤峰市高三 4.20 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10 分)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 ① 苏轼 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 山忆喜欢②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 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 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赴惠州贬所途经惶恐滩所作。 ②喜欢:蜀道中有错喜欢铺(苏轼自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 分) A.首联既写出被贬之地的遥远偏僻,又写出了诗人当时的年貌,可见诗人处境之艰。 B.颔联对仗工巧,语意双关,动静结合,融合多种手法写出自己过去和现在的情状。 C.“长风”一句表现诗人乐观的人生态度,诗人相信自己定会再被重用,抱负得以施 展。 D.颈联“添”“减”两个字写顺风行舟观赏沿途之景的快意,与前两联的格调迥然不 同。 E.前两联表现诗人晚年被贬谪的情况,后两联描写行船情景,诗意顺畅,结构清晰。 【答案】BC (2)本诗尾联表达了诗人矛盾复杂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 【答案】①豁达乐观:诗人一生行船无数,历经风浪、惯看人世浮沉,面对再次降临的人生 劫难,他以顽强的意志和达观的态度去面对。(或:自信,“我一生长途行船,经历多 少大风大浪,岂止是知道几个渡口而已”言语之间,自信满满。②心有不平:我应做“水 手”,无需再去问路,诗人对于晚年被贬仍有不平之气。(或:诗人自嘲,我一生行船, 岂止是知道几个渡口,诗人没有愁眉苦脸,而是幽默地说自己应做“水手”,暗含嘲讽) 【解析】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 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 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要求分析尾联表达情感,尾联 “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写“我一生长途行船,经历多少大风大浪,岂止 是知道几个渡口而已”言语之间可见“豁达乐观“,同时幽默地说自己应做“水手”, 暗含嘲讽,反映出心有不平。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 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 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 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8、【2018 届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三 4 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10 分) 点绛唇 苏轼 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 【注】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秋。词人时在杭州为官。庾公楼:相传东晋庾 亮在武昌乘月登南楼。杜甫《秋日寄题郑盟湖上亭》:“池要山筒马,月静庾公楼。”别乘: 官名。这里指词人的友人袁毂。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4 分) A.“庾公楼外峰千朵”是词人闲倚胡床所见。“朵”字生动地表现出重重叠叠的山峰 如花般绽放。 B.上片三四句运用了设问和拟人手法,明写词人与明月、清风同坐,暗示词人心境的 孤独、寂寞。 C.下片一二句叙写袁毂到来之后的情形:词人从独处世界中走出,与友人一起吟诗填 词,相互唱和。 D.下片后三句,词人以戏谑语气告诉友人:自从添了你,明月清风都与你平分了!足 见两人关系亲密。 E.全词篇幅短小而融写景、抒情、叙事、议论于一炉,虚实结合,语言平白如话,读 来妙趣横生。 【答案】BE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 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 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 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 A 项考核炼字,BE 项考核手法,CD 考 核内容,其中 B 项,“暗示词人心境的孤独、寂寞”不恰当。词人的心境应是闲适、恬 静的。E 项,词中没有议论。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 【答案】(1)公务之余,观赏大自然美景,与明月清风为伴的闲适;(2)对人文荟萃、风 景秀美的杭州城的喜爱;(3)对友人到访,一起欣赏美景、相互唱和的喜悦。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 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 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 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9、【2018 届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 分)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 ① 苏轼 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 山忆喜欢 ② 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 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 ③ 。 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④?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遭贬赴惠州途中路经惶恐滩时所作。据《万安县志》载“赣州二百 里至岑县,又一百里至万安,其间有滩十八……滩水湍急,惟黄公为最甚。”南方人读“黄 公”如“惶恐”,因被称作惶恐滩。②喜欢:地名,在大散关上。这里代指故乡山水。③石 鳞:水在石上流,其波如鱼鳞。④典出《论语》,孔子曾问路于隐士长沮、桀溺,二人因不 同意孔子的救世主张,故意不做正面回答,只说:“你是知道渡口的,何必问我们呢?”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4 分) A.“七千里”极力渲染被贬之遥,“二毛”指头发黑白相杂的老人,说明诗人已至暮 年。“一叶身”形象地表现诗人飘零的现状。 B.首联集工巧的对仗、生动的夸张、形象的双关、强烈的对比多种修辞于一体,并巧 用数字,写出了诗人此时的处境。 C.把“黄公滩”叫做“惶恐滩”,虽是口音之误,却能涉及身世国事,颇有意趣,所 以为后人认可并应用。如文天祥诗中就有“惶恐滩头说惶恐”。 D.颈联中“帆腹”是说船帆受风,如大腹鼓起。这一联写舟行所见所感,整首诗的格 调也随之变化,由雄放转为凄苦。 E.尾联中“便合”意即“正应当”,“知津”反用孔子的典故,表现了诗人面对人生 劫难时,顽强的意志和达观的态度。 【答案】BD (2)诗人在这首诗中寄寓的情感复杂多变,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柝。(6 分) 【答案】(1)暮年遭贬的孤独凄苦。首联诗人用“七千里外”和“十八滩头”、“二毛人” 和“一叶身”形成强烈的对比,表现自己晚年被贬谪的凄凉孤苦。(2)思乡之情。“山 忆喜欢劳远梦”写自己因思念故乡而忧思成梦,“劳远梦”可见思乡情切。(3)对仕途 险恶的忧虑,对国事的忧愤。“惶恐”一语双关,借地名来表达对自己当下处境艰难忧 虑,“泣孤臣”表达虽然自己对朝廷一片忠心,无奈当时党争激烈,令正直之臣动辄得 咎,无故遭贬。(4)豁达洒脱。颈联显示出诗人顺风行舟观赏美景的快意,不肯把自己 埋没在痛苦之中,尾联诗人更是豁达的表示,自己可以为官府充当水手,因为自己一生 经历的风浪多的是,岂止是略识途而已,这点打击算不了什么。 【解析】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 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 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根据“七千里外”和“十八滩 头”、“二毛人”和“一叶身”形成强烈的对比,表现自己晚年被贬谪的凄凉孤苦;“山 忆喜欢劳远梦”写自己因思念故乡而忧思成梦,“劳远梦”可见思乡情切;“惶恐”一 语双关,借地名来表达对自己当下处境艰难忧虑,“泣孤臣”表达虽然自己对朝廷一片 忠心;颈联显示出诗人顺风行舟观赏美景的快意,可见豁达洒脱。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 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 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 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10、【广东省 2018 届中山市高考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10 分) 悲 秋 杜 甫 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①。 家远待书日,秋来为客情。 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 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②。 【注】 ①此诗作于宝应元年(762)。当时蜀地发生多处叛乱,杜甫滞留梓州(今四川 三台)。②两京:长安和洛阳,诗中代指朝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4 分) A.首句写秋景,点明时令,富有夸张意味,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B.“群盗尚纵横”叙写社会现实,“尚”字表达出作者对动乱的厌烦。 C.第三句承接第二句来写,家书迟迟不能到达,使作者心中悲情加重。 D.第五句以“高飞的鸟”喻“愁”,形象生动,显示出作者愁绪极深。 E.尾联用反诘的语气结句,写作者愁绪无法排解,打算以死报效朝廷。 【答案】DE 点睛:诗歌鉴赏的双选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 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 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2)本诗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悲情?请简要分析。(6 分) 【答案】①凉风万里,表达了作者对秋景的悲伤之情; ②叛乱未平,表达出作者对国家安 危的担忧之情; ③远待家书,表达出作者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④秋来为客,高鸟飞过, 隐含着自己漂泊的感伤之情; ⑤老逐众人,表达出作者年老体衰的喟叹之情;⑥难见 两京,表达出作者难以报国的沉痛之情。 【解析】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 的 内 容 。 一 般 11、【2018 届湖南汨罗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卷(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10 分) 过野人家有感① 陆游 纵辔江皋送夕晖,谁家井臼 ② 映荆扉。 隔篱犬吠窥人过,满箔③蚕饥待叶归。 世态十年看烂熟,家山万里梦依稀。 躬耕本是英雄事,老死南阳未必非。 【注】①本诗于淳熙三年(1176)三月作于成都,其时陆游已被免去参议官之职。从第 一次罢黜,到这次再遭弹劾,其间恰好十年。②井臼:水井和石臼。借指屋舍、庭院。③箔: 养蚕用的竹筛子或竹席,也叫蚕簸。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4 分) A.这首诗的首联、颔联动静结合,构成了一幅祥和宁静、温馨质朴的农村生活图景。 B.首联中,落日余晖,乡野院落,水井、柴门、石臼相互掩映,宁静而美丽。 C.颔联写足祥和的农村生活场景,农家院落各司其职,农村生活悠然而有序,淡泊而 有味。 D.颔联写因看熟了世态而归去万里家山者,有张翰,有陶渊明,作者陆游也真正看透。 E.尾联以诸葛亮之隐居南阳反衬,可见其仍是痴心不改,给自己奋起隆中留有希望。 【答案】DE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 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 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 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 AE 考核手法,BCD 项考核内容,其中 D 项,作者陆游并没有看透;E项,运用的手法是“自比”,而不是反衬。 (2)全诗表现了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是如何表现的。(6 分) 【答案】①对农家宁静生活的向往。首联和颔联写诗人闲居出游。在夕阳余晖中骑马漫游, 看到了农家温馨宁静的生活画面。 ②对朝政的不满。颈联中“世态十年看烂熟”写出对朝政的不满,十年奔波,换来的却是罢 官闲居,不禁心灰意冷。 ③对家乡田园生活的思念。“家山万里梦依稀”写梦回家乡,表现出对家乡的思念。 ④壮志难酬的愤慨和自我宽慰。尾联借诸葛亮躬耕南阳的典故,有自我宽解意,也写出了诗 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无奈与愤懑。 【解析】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 析诗歌的情感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 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 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 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12、【2018 届新课标高三模拟冲刺卷(一)】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10 分) 长门怨①二首 李白 其一 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 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言一段愁。 其二 桂殿 ② 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 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 ③ 。 【注】①长门怨:古乐府诗题。据《乐府解题》记述:“《长门怨》者,为汉武帝陈皇 后作也。后退居长门宫,愁闷悲思。②桂殿:指长门殿。③第二首后两句化用司马相如《长 门赋》“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诗句。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4 分) A.第一首诗的前两句,点出时间是午夜,季节是凉秋,地点则是一座空旷寂寥的冷宫, 其中“挂”“流”二字,给人以异常凄凉之感。 B.第一首诗的后两句本是写宫人见月生愁,或是月光照到愁人,但这两句诗却不让人 物出场,把愁说成是月光所“作”,运笔空灵,设想奇特。 C.第一首诗描绘了一幅斗柄斜射、空屋流萤的月夜深宫图,远近结合,视听结合,虽 看不到居住其中的人,而其人处境之苦、愁思之深已可想面知。 D.第二首通篇以我观物,由愁而写景,使景物都染上极其浓厚的感情色彩,开头的 “愁”字,说明下面所写的一切都是愁人眼中所见、心中所感。 E.第二首后两句出自司马相如《长门赋》“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但诗 中的主角是在愁怨中希冀得到君王的宠幸,诗的寓意并不可取。 【答案】CE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理解,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形象、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 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C 项, “视听结合”错误,诗中有“视”而无“听”。E项,李诗活用《长门赋》语,诗中展 现的是在人间地狱的深宫中过着孤寂凄凉生活的广大宫人的悲惨境况,揭开的是冷酷的 封建制度的一角,所以,诗的寓意是可取的。 (2)第二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达的?(6 分) 【答案】①第二首诗描写了在深宫中过着孤寂凄凉生活的广大宫人的悲惨境况,表达了作者 对宫女的同情。②主要采用了缘情布景(因情选景、借景抒情、用典抒情)的方式。一 开头就点出“愁”字,说明下面都是“愁”人眼中所见、心中所感。主人公对季节、环 境及月光的感受,都是“别是一番滋味”的。春季年年来临,而说“不记春”;屋中的 尘土是不属于任何季节的,而说“起秋尘”,给尘土凭添萧瑟的季节感;明月高悬天上, 而说“独照”,美好的事物在主人公眼中都带有浓浓的悲凉。同时,后两句诗人化用了 司马相如《长门赋》的诗句,写出了宫女的孤寂凄凉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宫女的同情。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和表现手法,题干要求分析“第二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 情?是如何表达 季节感;明月高悬天上,是普照众生的,而说“独照”美好的事物在主人公眼中都带有 浓浓的悲凉,所以采用的是融情于景的手法, 李诗活用《长门赋》语,诗中展现的是在人间地狱的深宫中过着孤寂凄凉生活的广大宫人的 悲惨境况,表达对宫女的同情,这是用典抒情。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 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 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 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 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 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 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 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等。 13、【安徽省淮南市 2018 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明词,完成小题。(10 分) 千秋岁引·丽谯 ① 夏允彝 泽国微茫,海滨寥廓。万堞孤城逼天角。云外龙车碧树悬,霜前雁字当窗落。芋城花, 秦山月,都萧索。 刺史 ② 风流推琴鹤,暇日高吟倚轩阁。酾酒新亭 ③ 几忘却。三泖沙明绕郡楼,九峰岚翠扶 城郭。铜壶响,晓更催,宛如昨。 【注】①丽谯:壮丽的高楼。此词作于南明王朝将亡之际,词人忧心国事,登楼远眺, 愁情满怀。②“刺史”是词人自称。③酾酒新亭:《世说新语·言语》记:东晋初,过江士 人每至暇日,常相邀至新亭宴饮。周觊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众人 皆相视流涕,唯王导愀然变色日:“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4 分) A.开篇两句,略去登览经过,直接描绘登临看到的水乡茫茫,海滨辽阔的景象,意境 雄浑壮阔。 B.“逼天角”三字化静为动,描写出登高所见远城酌状貌,给人压抑之感,折射出词 人对国势倾危的忧怀。 C.“云外”两句用远观树梢落日,近看大雁沉落,既衬托出所登之楼的高出云表,又 抒发了洒脱豪放之情。 D.“芋城花”三句,三个三字句连用,以短句承接长句,笔势动荡摇曳,一字一顿, 表现出词人内心的情状。 E.结尾三句写暮夜所闻,铜壶滴漏声,打更的声响,都凸显出夜的不宁静,让人感觉 还像是昨天一样。 【答案】CE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 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 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 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 ADE 项考核内容,BC 项考核手法,其 中 C 项,“洒脱豪放”错误;E 项,“铜壶滴漏声,打更的声响,都凸显出夜的不宁静” 错误,这里是以有声反衬夜的寂静。 (2)这首词抒登览之怀,寓兴亡之慨,“基调不离悲伤,感情起伏多变”,请结合诗句具 体分析感情的变化。(6 分) 【答案】①上片写登高览景而带来的黯然伤怀,虽不乏雄浑阔大的景观,但处处给人一种逼 仄、压抑之感,表达一种感伤之情。②过片三句笔调一振,用风流俊赏,暇日高吟,酾 酒轩阁的举动抒发高雅出俗的情怀,而实为故作旷达。③结尾处含蓄表达了旷达不成的 满腔忧怀。末尾三句以夜的寂静,突出孤独愁苦之情。 【解析】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 析诗歌的情感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 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 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 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14、【2018 届甘肃天水市一中高三第二学期第二次模拟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 小题。(10 分) 寒食书事 【宋】赵元镇 寂寞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 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 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 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注】①赵鼎:南宋贤相,支持岳飞抗金并荐其为统帅,后因与秦桧论议不合而罢相, 连续被贬詹不食而卒。本诗作于他被贬潮州期间。②庞老:庞德,东汉末年隐士,不肯出山, 但清明节均携全家上坟祭扫。 (1)下列对诗歇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4 分) A.首联写偏远僻静的村子里,农家门口即便清静冷落,也还插着柳条,标记寒食节到 来,与诗歌题目照应。 B.颔联对仗工整,语言朴实,运用庞老的典故,点明广东广西一带虽然不遵循寒食节 禁烟的习俗,但也像庞德一样全家扫墓祭祖。 C.“麦饭”指粗糙的祭品。五六两句寓情于景,运用对比的手法,意在突出宫廷无情、 山野有趣,表达诗人对乡野生活的喜爱之情。 D.作者被贬后生活寂寞、无人来访,门前长满青苔,通过喝酒来排遣心中郁结,率性 而为,对傍晚城墙上传来的笳声置之不理。 E.尾联第一句用了拟人手法,以酒杯倚靠着青苔睡卧的样子,写出诗人凌乱的生活状 态,突出经历政治风波后他内心的愁苦和失望。 【答案】CE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题中 C 项,汉寝 唐陵已无人祭拜,而山溪旁的梨花依旧年年开放,世事变迁,人力无奈,暗诫宋高宗不 要重蹈汉唐灭亡的覆辙;E 项,凭靠着青苔卧倒的不是酒杯而是作者,并无拟人手法。 (2)本诗通过描绘山野村头的春景,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三四联简要分析。 (6 分) 【答案】①山溪野径梨花淡然开放,岭南民间一派清新生活景象,衬托处汉寝唐陵的荒凉, 寄寓了诗人对南宋投降派的不满。②诗人在在寂寞中怀念中原,因北方大好河山沦落而 痛心忧国。③“莫管”一句看似洒脱,实则逃避痛楚,说明爱国情怀深埋心底,矢志不 渝。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题干中关键词 “山野村头的春景” “情感”“结合三四联”,答题时注意结合诗句、手法,具体分 析情感。 15、【2018 届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综合考试语文试卷(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 成下列小题。(10 分) 声声慢滁州旅次登奠枕楼作,和李清宇韵① 辛弃疾 征埃成阵,行客相逢,都道幻出层楼。指点檐牙高处,浪拥云浮。今年太平万里,罢长 淮②、千骑临秋。凭栏望,有东南佳气,西北神州。 千古怀嵩③人去,应笑我、身在楚尾吴头④。看取弓刀,陌上车马如流。从今赏心乐事, 剩安排、酒令诗筹。华胥梦⑤,愿年年、人似旧游。 【注】①这首词作于乾道八年(1172 年),辛弃疾时年 33 岁,知滁州任上。李清宇, 作者在滁州新结识的朋友。②长淮:淮河为当时宋金的交界线。③怀嵩:怀嵩楼,唐李德裕 贬滁州,作此楼,取怀嵩洛之意,后终回故乡嵩山。④楚尾吴头:滁州为古代楚吴交界之地, 故称。⑤华胥梦:《列子·黄帝篇》:黄帝昼寝,梦游华胥之国。那里国无君长,民无贪欲, 一切安然自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4 分) A.上阕前五句以来往行人的口吻,描述了奠枕楼拔地而起、高耸入云的气势。 B.登楼远眺,神州东南和西北都呈现出祥瑞之气,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安定的赞美。 C.借用李德裕在滁州建怀嵩楼而最终回到故乡的典故,表达自己定能重返故土的信心。 D.道旁巡卒不断,路上车水马龙,一派安定繁荣景象,让词人无法抑制喜悦的心情。 E.这首词豪放雄伟,层次分明,步步深入,表现出作者胸怀天下的情怀。 【答案】BC 【解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 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B项,“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安定的赞美”错, 词人在楼上远眺,一是寄希望于南宋朝廷,二是面对中原感到痛心不已,东南虽然可以 苟安一时,但是不可以忘记了北伐中原的大业。C 项,“表达自己定能重返故土的信心” 错,表达自己故土难回的客居之愁。“千古怀嵩人去,还笑我、身在楚尾吴头”由古人 联想到自己,当年李德裕在滁州修建了怀嵩楼,最后终于回到故乡嵩山。但是作者自己 处于这个南北分裂的时代,祖国不能统一,故土难回,肯定会让李德裕笑话自己,这里 道出了词人心中的悲痛。 (2)这首词“抒情赋志,跌宕起伏”,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答案】这首词豪放雄伟,情感起伏跌宕,表现出作者胸怀天下的情怀。①欣慰之情。今年 太平万里,金兵没有来侵扰,老百姓获得了一个安定丰收的好年景。②悲痛之情。西北 神州,依然沦落敌手,国家南北分裂,中原沦落,自己故土难回,悲痛忧伤。③喜悦(自 信)之情。看着楼下人来人往的繁荣景象,词人转悲为喜,又有了信心,相信自己一定 能够让滁州百姓的生活像黄帝梦中华胥国那样宁静和平。 【解析】题干问的是“这首词‘抒情赋志,跌宕起伏’,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是考查 学生把握诗歌情感的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 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 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 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 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 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 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 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比如本题中,考生应先理解题干中的评价之词“抒情赋 志,跌宕起伏”,“跌宕起伏”说明情感有变化,然后结合诗句品味词中情感的变化, 如上阕前几句借所望之景表达对百姓获得安定丰收的欣慰之情;上阕的后几句表达故土 难回的悲痛;下阕的前几句借典故表达自己难回故土的悲痛;最后几句面对楼下的繁荣 景象,词人感到自己即将有所作为,一定能够让滁州百姓的生活像黄帝梦中华胥国那样 宁静和平,此时流露的是自信喜悦之情。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