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课堂演练:阶段质量检测四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阶段质量检测四(第七~九单元)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每小题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靠着“祖传秘方”,老字号曾独领风骚;( )。据报道,一些老字号品牌餐饮,尚在生死线上挣扎。“京城八大楼”之一的正阳楼,在制作大螃蟹、勾兑涮羊肉汤上,具有独家秘方,曾经红极一时。时下却________。 当然,也有不少凭借老秘方自救的老字号。20世纪90年代,云南白药这个________的“疗伤圣药”,几乎在人们视野中消失,直到把老秘方运用到新载体上才________。把白药加入创可贴,云南白药以止血、镇痛、消炎、愈创的优势收复被邦迪占领的阵地;把白药加入牙膏,云南白药以防治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等疗效,迅速与国外品牌________。 绵延千百年,老字号大都历经风霜,它们发展的跌宕轨迹,折射着家国命运的起伏,凝结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汇聚着爱国忧时的民族情感。 如今,时代变了,市场变了,受众变了,老字号该何去何从?或许在喧嚣的时代变迁中,只守住诚信经营的优良传统,只守住工艺的独特的代代相传的秘方,并不是长青之道。 1.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5分)( ) A.江河日下 闻名遐迩 浴火重生 各有千秋 B.每况愈下 好整以暇 脱胎换骨 平分秋色 C.每况愈下 闻名遐迩 浴火重生 平分秋色 D.江河日下 好整以暇 脱胎换骨 各有千秋 - 14 - 解析:每况愈下:多表形势、境况越来越坏。中性词,多含无奈、不满意味。江河日下:多指国势、事物发展的没落。感情色彩和语义较重。闻名遐迩:远近闻名。好整以暇:形容虽在繁忙之中,仍能严整有序,从容不迫。脱胎换骨: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浴火重生:经历烈火的煎熬和痛苦的考验,获得重生,并在重生中得到升华。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高低。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价值。比喻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特色。 答案:C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5分)( ) A.可是守着秘方“讨饭吃”的老字号企业,却也不在少数 B.有一些老字号企业也只是守着秘方“讨饭吃”,这个群体也不在少数 C.或许是因为守着秘方“讨饭吃”,故而这类老字号企业不在少数 D.可是也有不在少数的“讨饭吃”的老字号企业守着秘方 解析:A项承接上文的主语“老字号”,强调陈述主体。B项和D项都将陈述对象弱化,把句子改换成了存现句式,削弱了句子表达的语气。C项强加因果关系。 答案:A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各项修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5分)( ) A.或许在喧嚣的时代变迁中,只守往代代相传的秘方的工艺独特,只守住诚信经营的优良传统,并不是长青之道。 B.或许在时代喧嚣的变迁中,只守住诚信经营的优良传统,只守住代代相传的独特工艺秘方,并不是长青之道。 - 14 - C.或许在喧嚣的时代变迁中,只守住代代相传的独特工艺秘方,只守住诚信经营的优良传统,并不是长青之道。 D.或许在变迁时代的喧嚣中,只守住诚信经营的优良传统,只守住秘方代代相传的独特工艺,并不是长青之道。 解析:论述应先具体再抽象,根据原文语境,应先叙述守住“秘方”,再叙述守住“传统”。“秘方”所在分句的语序应该是“代代相传的独特工艺秘方”。故选C。 答案:C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5分)( ) 艺术的事情大都始于模仿,终于独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艺术就得到了新的生命——不傍门户,不落窠臼,就是所谓独创了。 ①从模仿中蜕化出来 ②不模仿打不起根基 ③但是不用着急 ④凭真诚的态度去模仿的,自然而然会有蜕化的一天 ⑤模仿久了就没有了自我,只好永远追随人家的脚后跟 A.②⑤③④① B.⑤②③①④ C.⑤①④③② D.②③⑤①④ 解析:根据上下文从“模仿”到“独创”的逻辑,②应该为第一句,并且④应该放在①之前,根据排除法,只能选A项。 答案:A 二、阅读鉴赏(45分)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5~7题。(18分,每小题6分) 平地一声雷,震动了锁井镇一带四十八村:“ - 14 - 狠心的恶霸冯兰池,他要砸掉这古钟了!” 那时,小虎子才15岁,听得镇上人们为这座古钟议论纷纷,从家里走出来。宅院后头,不远有一条弯弯曲曲的长堤,是千里堤。堤上有座河神庙,庙台上有两棵古柏树。这座铜钟就在柏树底下,戳在地上有两人高,伸手一敲,嗡嗡地响,伸开臂膀一撞,纹丝不动。 …… 小虎子听得两个人在小屋里唉声叹气,他扒着窗格棂一望,父亲坐在炕沿上,撅起小胡髭,瞪着眼睛生气。老人家听得老祥大伯说,猫着腰虎虎势势地跑前两步,手掌拍得膝盖呱呱地响,说:“我那大哥!这你还不明白?那不是什么砸钟卖铜顶田赋,他要是砸钟灭口,存心霸占河神庙前后48亩官地!” 老祥大伯从嘴上拿下旱烟袋,扬起下巴眨巴着眼睛,想了老半天,豁地明白过来,呆了半天才说:“可也就是!自从冯兰池当上堤董,把官地南头栽上柳树,北头栽上芦苇,那林子柳树也多老高了。看起来他是存心不善……”说到这里,就沉下了头去,把下巴拄在胸脯上,反来复去思忖了老半天,又猛地抬起头来说:“可谁又管得了?” 父亲忽地把脸庞向下一拉,说:“谁又管得了?我朱老巩就要管管!” 老祥大伯张开两条胳膊,往天上一挥一扬地说:“管什么?说说算了,打官司咱又打不过人家。冯兰池是有了名的刀笔,咱是庄稼脑袋瓜子,能碰过人家!” 父亲听了直是气呼呼的,血充红了眼睛,跺着脚连声说:“咱不跟他打官司,把我这罐子血倒给他!” 朱老巩是庄稼人出身,跳跶 - 14 - 过拳脚,轰过脚车,扛了一辈子长工。这人正在壮年,个子不高,身子骨儿结实,怒恼起来,喊声像打雷。听得说冯兰池要砸钟灭口,霸占官产,牙关打着得得,成日里喊出喊进:“和狗日的们干!和狗日的们干!”不知不觉,传出一个口风:“朱老巩要为这座古钟,代表四十八村人们的愿望,出头拼命了!” 那天黄昏时分,朱老巩坐在河神庙台上,对着那座铜钟呆了老半天,心里暗想:“顶公款!就等于独吞,我不能叫冯兰池把四十八村的公产独吞了!”看看日头红了,落在西山上,夜暗像灰色的轻纱,从天上抛下来。他一个人,连饭也没吃,走到小严村,去找严老祥。老祥大娘正在点着灯做晚饭,看见朱老巩走进来,低下头坐在台阶上。她说:“老巩!算了吧,忍了这个肚里疼吧!咱小人家小主的,不是咱自个儿的事情,管的那么宽了干吗!” 朱老巩说:“一听到这件事情,我就心气不平。冯兰池,他霸道惯了!” …… 朱全富摇摇头说:“唉!别,别呀,好汉子不吃眼前亏,那么一来,你就交上没好运了!” 朱老巩和朱全富,在黑影里说了一会子话。朱老巩说:“叔叔!要说别的我听你,说这个,这主意已定!” 说着,他放下朱全富,走出大门。回到家里也没吃饭,坐在炕沿上,扬着下额出了半天神。等虎子和他姐姐吃完了饭,睡了觉,他悄悄地从门道口扯出那把铡刀,坐在板凳上,在磨刀石上磨着。 在夜里,小虎子睡着睡着,听得磨刀的声音。他从被窝里伸出头来,睁开大眼睛,趴着炕沿一看,父亲眯缝起眼睛,在一盏小油灯下,悄悄地磨着铡刀,磨得刀锋在灯光下闪亮。朱老巩看见虎子睁着大眼睛看他,鼓了鼓嘴唇,说:“唔!虎子!明天早晨,你站在千里堤上看着。嗯,要是有人去砸钟,快跑回来告诉我。嗯!” - 14 - 小虎子点着头听了父亲的话,眨巴眨巴眼睛,又把脑袋缩进被窝里,他还不理解这是一回子什么事。第二天早晨,他早早起来,抱着肩胛足了足劲,走上千里堤。他学着大人,把手倒背在脊梁后头,在杨树底下走来走去,走了两趟又站住,张眼看着眼前这条长河。 5.下列各项中,对本文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旗谱》作为一部魅力永存的当代文学名著,其成功是多方面的。从内容方面说,它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生动地展示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北方以农民斗争和学潮为主题的生活图景,塑造了一系列生活在不同时代、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 B.在刻画人物方面,作者善于学习我国古典小说的手法,偏重于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对话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并较多地借助抽象的叙述、静态的描写以及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 C.作者采用了极其丰富的大众化语言,并对这种语言加以适当的提炼和加工,使它们既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又成为概括力强、感情色调丰富、富有表现力的文学语言。 D.利用配角衬托人物。小说中严老祥的优柔寡断,朱全富的胆小怕事,冯兰池的阴险狡诈,使朱老巩的直率、果敢、刚烈、侠骨热肠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 解析:B项,错在“并较多地借助抽象的叙述、静态的描写以及人物的内心活动”。 答案:B 6.“看看日头红了,落在西山上,夜暗像灰色的轻纱,从天上抛下来”一句中的“灰色的轻纱”有什么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灰色的轻纱” - 14 - 既是描写自然环境,也是朱老巩当时灰暗心情的写照。 7.结合原文语句,分析朱老巩这个主要人物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老人家听得老祥大伯说,猫着腰虎虎势势地跑前两步,手掌拍得膝盖呱呱地响”表现了朱老巩的性急;“父亲听了直是气呼呼的,血充红了眼睛,跺着脚连声说:‘咱不跟他打官司,把我这罐子血倒给他!’”表现朱老巩不畏强暴、行侠仗义,敢于斗争的品格;父亲眯缝起眼睛,在一盏小油灯下,悄悄地磨着铡刀,磨得刀锋在灯光下闪亮”则表现了朱老巩将生死置之度外、与恶霸冯兰池一斗到底的决心。这些描写成功塑造了一个舍身护钟的血性汉子农民英雄的形象。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27分) 此心安处是吾乡 徐怀谦 ①海德格尔说:“诗人的天职是还乡。”还到哪一个乡呢?是自己的出生地还是工作所在的城市?是父母的身边还是妻儿的身边?是旅途中一见钟情的他乡还是魂牵梦绕的故乡? ②其实,精神的故乡并不单指一处,它可能是一种混合了的给人以安宁的精神皈依。当然也有一些人是无所谓他乡故乡的。 ③而我,一个在北京有房有车有妻女的男人,混了20多年,却依然觉得我不属于这个城市,这个城市对我也不理不睬。 ④我的故乡在山东农村老家,在每一片有着乡野气息的田园村庄,在离大自然最近的泥土中。 ⑤ - 14 - 老家,承载了我童年的梦。犹记夏夜乘凉时,躺在庭院里的草席上,看繁星满天,听知了鸣唱,长辈们叼着烟袋,火星明灭间,讲牛郎织女的故事,讲懒婆娘的故事,讲孤魂野鬼的故事,也许太有趣了,风也赶来偷听,蹑手蹑脚的,听了几耳朵便窃窃私语着离开了。老家,因了父母的存在,挽系了一颗游子的心。 ⑥然而,老家并不是我唯一的故乡,因为它有很多陌生的地方让我难以走近。比如,鱼肉乡里的村官,污水横流的街道,越来越势利的人际关系,这一切都让我对故乡望而生畏。 ⑦于是,我的心灵开始了新一轮的寻根,寻找的结果仍然是乡土,只要那里有和煦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只要那里能让我忘却都市的喧嚣,它们都可以给我故乡般的慰藉。 ⑧在都市里我们所见的除了水泥丛林,就是人,我们早已习惯了单调,习惯了远离大自然,习惯了悬浮在空中的无根生活。于是无端地替都市人难过起来——他们的精神故乡在哪里? ⑨人类不能没有故乡。没有精神故乡的人必将陷于虚无。苏东坡获得的关于故乡的最初启悟不是来自儒、释、道的学说,竟是来自于一名歌伎。东坡有一位好友叫王巩,受“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王巩南下时,其歌伎柔奴毅然随行到岭南。1083年王巩北归,与苏东坡劫后重逢,席间请出柔奴为东坡劝酒。苏东坡问及岭南生活的酸甜苦辣,柔奴答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东坡听后,大受感动,作《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一首献给王巩:“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想想看,东坡自中进士后,就开始了颠沛流离的宦游生涯。当年近60的东坡听到自己被贬岭南的消息时,我猜想他一定想起了十几年前柔奴说的那句话“ - 14 -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否则,他很难做到“泊然无所蒂芥,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 ⑩与东坡相比,我们的背井离乡算得了什么?泥土中固然有我的故乡梦,而城市中唯我独尊的那间书房、让自己安身立命的写作生活、三两知己的倾心交流,又何尝不是吾心安处?人生无常,我们不过是世间的匆匆过客,如果让自己的心终生流浪,不得安处,岂不是太对不起带我们来世上的父母?那么怎样才能求得心安呢?在我看来,“节欲”是最根本的方法。如果一个人欲望太强,那么即使他身居乡下,也不会领略那些优美的田园趣的,相反,他会认定是噪音,会觉得烦人,会继续因为股票的涨跌而失眠。如果他节欲有方,那么都市的霓虹灯不会迷失他回家的路,别人的豪宅洋车不会打乱他行走的步伐,交际场的纸醉金迷不会让他眼花缭乱,因为他知道这一切浮华都是外在的,进入不了自己的心灵。 ⑪去年应邀访问澳门,在这个有着“东方蒙特卡洛”之称的地方,一边是各地富豪灯红酒绿,挥金如土,一边是澳门百姓安分守己,安居乐业。当地老百姓有感于自己的前辈大多因赌博而倾家荡产,由此悟到“不赌就是赢”,因而主动远离赌场,只过属于自己的小日子。这样的心安,是比归隐田园更要难能可贵的。 ⑫“此心安处是吾乡”,就冲这句话,真想回到1083年的那个夜晚,慨然敬柔奴一杯酒。 (摘自《广州日报》,有改动) 8.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7分)( ) A.文章开头引用海德格尔的名言:“诗人的天职是还乡”,是为了引出下文,引发读者对“还乡”的思考,同时也增添了文章的哲学意蕴。 B.对作者来说,自己的“心安处” - 14 - 既指乡野的田园村庄泥土,也指城市中能让他放松的书房、写作以及能与他倾心交流的知己。 C.年近60的东坡被贬岭南,他想起了十几年前让他对“故乡”一词有着最初启悟的歌伎柔奴的那句话“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这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由此“泊然无所蒂芥”了。 D.文章末段,再次点题,想“慨然敬柔奴一杯酒”照应了前文,进一步强化了心安即故乡的主题。 解析:作者猜想的,未必是实际情况。 答案:C 9.作者写乡野生活的笔墨非常精彩,请以第⑤段为例,从修辞、炼字、句式等角度加以赏析。(10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风人格化,既表现出风轻柔的特点,又侧面表现出长辈们所讲的故事引人入胜;(2)运用一系列动词“躺”“看”“听”“叼”“讲”等,将夏夜在老家乘凉时其乐融融的场景描写得生动具体;(3)句式整散结合,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读来朗朗上口,给人美感。 10.“此心安处是吾乡”这句话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结合作者的观点,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的感受和理解。(10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作者的情感态度:要节制人生的欲望,抵制浮华的诱惑,保持内心的宁静,身处逆境而泊然无所蒂芥,面对来自生活的挫折、打击要有一种淡然的心态。(2)应在学习和事业上有恒定的目标和追求,有健康的精神寄托;真诚地与人交流,坦然地看待人生和社会。(3)联系自身实际(略)。 - 14 - 三、创新语用(25分) 11.下面是一组真实的照片。二十年前奶奶推着孙子,二十年后孙子推着奶奶,照片拍摄于同一个地点。请紧扣画面细节,续写下面一段话,不超过100字。(8分) 时间都去哪儿了,二十年匆匆而过,我长大了,您却老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紧扣画面细节,承续“时间都去哪儿了,二十年匆匆而过,我长大了,您却老了”来写一段文字。写作时应先对二十年前“奶奶推着孙子”和二十年后“孙子推着奶奶”进行描述,然后抒发感恩之情。 答案:(示例)二十年前,您用小小的童车推着我,推出我快乐的童年。二十年后,您身后的小树早已枝繁叶茂,而您却已华发苍颜。如今,我愿用我的青春年华,推出您安康的晚年。 12.以《红高粱》《檀香刑》《透明的红萝卜》《生死疲劳》等作品享誉世界的中国作家莫言,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中学文学社准备举办“莫言作品读书报告会”,请你拟一句活动海报的宣传语。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30个字。(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 14 - 解答此题要联系莫言的创作风格、作品题材特点、获得的荣誉等,表达出对其作品的欣赏和对参加报告会的期待,并注意使用修辞手法和字数的要求。 答案:(示例)领略魔幻现实主义风采,聆听中国乡村风情的绝唱。 13.(2018·课标全国卷Ⅱ)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9分) 诸子争鸣、造纸印刷、筑长城开运河,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 材料: 奋斗 团结 梦想 建强国谋复兴 御外侮卫家国 脱贫困奔小康 垦田拓海 开天辟地 守望相助 抗灾治水 逐日奔月 同舟共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认真审读材料,找到材料之间的内在关系。材料第一行提供了三个词语,可归为三类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和梦想精神。二、三两行提供的短语都是具体的做法,需要做好分类,确保做法和精神的对应。表达时,要注意形式和例句相同,先用四字短语,后用六字短语,最后用句子概括精神。 答案:(示例)垦田拓海、抗灾治水、脱贫困奔小康,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奋斗精神。 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御外侮卫家国,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团结精神。 开天辟地、逐日奔月、建强国谋复兴,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梦想精神。 - 14 - 四、写作(60分)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要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种草,待到春暖花开时,会有一群骏马任你挑选;不要去刻意讨好一个人,用讨好别人的时间,提升自己的能力,待到时机成熟时会有一大批的朋友与你同行。所以,丰富自己比取悦别人更有力量。 这段话曾被当作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时的感言被大量转载。尽管后来证明这是一段“山寨”感言,但仍然有大批网友点赞。请谈一谈你对这段话或这件事的理解或看法。 要求:①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写作提示] 本题是一则材料作文,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各类型材料作文的特点及审题立意的方法,熟练掌握并使用“主旨领悟法”“关键把握法”“由果溯因法”“舍次求主法”“寓意揭示法”“细节切入法”“多向发散法”等审题立意、提炼观点的技巧。首先来看本题所给材料的第一段话,可用“关键把握法”来审题立意,其关键句就是“丰富自己比取悦他人更有力量”,据此可以确定立意角度为“丰富自己”“提升自己”“充实自己”等;还可以用“由果溯因法”来审题,为什么“待到春暖花开时,会有一群骏马任你挑选”?“待到时机成熟时,会有一大批的朋友与你同行”?因为“用追马的时间种草”“用讨好别人的时间,提升自己的能力”,把工夫花在了实干上,花在了提升自己上,所以才能等到时机成熟,取得了最终的成功,据此可立意为“ - 14 - 实干才能成功”“提升自己”“机遇垂青有准备的头脑”等。再从“山寨感言”事件来看,可用“由果溯因法”来审题。为什么人们已经知道此感言为山寨版,仍然点赞?一个原因就是人们注重的是这段话本身的含意,因为这段话传递出的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共鸣,网友点赞表明大家不是注重其是否是名人言论,由此可立意为“透过现象看实质”“人们渴望正能量”等。还可以用“细节切入法”来审题,网友没有辨别清楚感言的真伪就“大量转载”,缺乏对网络信息的基本辨识能力,由此可立意为“辨别真伪纯洁网络”,“网络时代勿盲从”等。文体上看,本题文体不限,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复习的情况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注意记叙文要以情动人,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论据典型,论证有力。整个事件角度:渴望正能量,透过现象看实质,辨别真伪,纯洁网络,网络时代勿盲从。 - 14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