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分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分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www.ks5u.com 语文试题 时量:120分钟 总分:150分 温馨提示:‎ 请将答案写在答卷上,注意答题规范,书写工整,良好的习惯将成就你的美好人生。‎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蹒跚(pán) 纤细(qiān) 丘壑(hè) 力能扛鼎(gāng) ‎ B.连累(lěi) 搓捻(niǎn) 蛰伏(zhé)   咎由自取(jiū) ‎ C.哺育(bǔ) 襁褓(qiǎng) 吊唁(yàn) 方枘圆凿(ruì) ‎ D.禅让(shàn) 惩罚(chěng) 尴尬(gān) 铩羽而归(shā)‎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褶皱 佝偻 振聋发聩 首屈一指 迫不及待 ‎ B.疮痍 遒劲 张慌失措 独出新裁 仗义执言 C.焦躁 沉缅 真知灼见 金瓯无缺 绵里藏针 D.绯红 羸弱 鬼鬼祟祟 豹窥一斑 再接再励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三十年来,社会沧桑巨变,《读者》做精神家园守望者的宗旨却始终未变。‎ B.炮轰食品犯罪行为,维护百姓餐桌安全,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C.杜闯本想认真准备,但见他们水平参差不齐,也只好由着他们敷衍了事了。‎ D.虽明知网络游戏危害巨大,可有些学生依然抵挡不住诱惑,一个个前赴后继地扎了进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2020年6月23日,我国成功发射了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具备短报文能力,可以传送图像、打语音电话。‎ B.中国科学院最近研究发现,喜马拉雅山冰川退缩,湖泊的面积扩张,冰湖溃决危险性增大,这些情况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C.参加研究抗疟药物的屠呦呦团队,在全球人民的热切关注中,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不懈努力,青蒿素抗药性难题终于得到解决。‎ - 20 -‎ D.水果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黏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食用水果前应该洗净削皮较为安全。‎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冠冕”指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现在竞赛中保住上次的冠军称为“卫冕”。如:中国女排正在全力备战,力争奥运会卫冕。‎ B.牍是古代书写用的木片,“案牍”指代书信,此外“尺牍”“鸿雁”“双鲤”“彩笺”也是书信的别称。‎ C.“孟夏草木长”,“孟夏”指夏季的第一个月。古人把四季的每一季节都分成孟、仲、季三个阶段,然后再依次分别代称月份。‎ D.梧桐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有时承载着悲凉寂寞,如“梧桐更兼细雨”;有时象征高洁品格,如“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古琴常为桐木所制。“临歧理桐丝”中“桐丝”指琴弦。‎ ‎6.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 分)‎ A.朝鲜领导人无视国际法的准则,肆意进行氢弹试验,理应受到世界各国的强烈谴责。‎ B.应师母的邀请,我们六位同学作为代表,于9月10日前往班主任马老师舍间做客。‎ C.今天是外祖父的生日,我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亲自参加祝寿活动,聊表敬老之心。‎ D.李大爷觉得对面这位老头儿有些面熟,于是上前搭讪:“老哥贵姓?芳名怎样称呼?”‎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优点和缺点总是同时存在的, 。 , ,。 。比如一个说话大嗓门的人,在嘈杂的地方或是需要找人的时候,就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①有时候缺点换个场景可能就是优点了 ‎②聪明的人不但能清醒地认识它们 ‎③往往还能把缺点变成优点 ‎④巧妙地展现出来 - 20 -‎ ‎⑤可它们的呈现往往还要参照物 A.①⑤②③④ B.①⑤②④③ C.⑤②④③① D.⑤②③④①‎ ‎8.下列对名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艾青诗选》中收录了著名诗人艾青的大量诗作,这些诗作的特点是力量雄浑,语言直截了当,意象强烈鲜明。‎ B.《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之一,它讲述了一个神奇的故事:一位叫尼摩的船长驾驶着自己设计制造的潜水艇“诺第留斯号”,在大海中自由航行。‎ C.《水浒传》中宋江的绰号“及时雨”、吴用的绰号“智多星”、林冲的绰号“行者”。‎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主人公保尔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二、古诗文默写 ‎9.根据要求填空(共10分)‎ ‎(1)《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跟《小石潭记》一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借鱼儿的游弋,从侧面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 ‎(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送东阳马生序》宋濂感慨自己在艰苦的学习环境中以精神上的富足战胜物质上的贫困,乐以忘忧的句子是: , 。‎ (4) ‎《雁门太守行》从听觉、视觉角度写出战争的激烈场面的诗句:‎ ‎ , 。‎ (5)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表达作者理想抱负的句子是:‎ ‎ , 。‎ 三、阅读:阅读一:古诗文阅读 ‎10.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各题。(共12分)‎ 南柯子•忆旧 仲殊 - 20 -‎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1) 这首词的上阕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6分)‎ (2)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11-15小题。(共18分)‎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诸葛亮)‎ ‎(乙)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家贫,以荻①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加冠,嶷然有声②。一日,修得唐韩愈遺稿于废书簏③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赜④,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修母尝谓之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⑤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有死也,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日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⑥之终身。‎ ‎(《宋史·欧阳修传》)‎ 注:①荻:植物名,形状像芦苇。②嶷(yí)然有声:很高的声望。③簏(lù):竹编的盛物器具。④赜(zé):精微,深奥。⑤治:研究。⑥服:服从。‎ ‎11.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 )(3分)‎ A.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 ‎ B.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 C.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 ‎ D.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 ‎1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3分)‎ - 20 -‎ A.诫子书/以获画地学书 B.淫慢则不能励精/富贵不能淫 C.夫君子之行/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 D.死狱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3.选出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 )(3分)‎ A.甲文中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 B.乙文中“及加冠”意思是“到了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束发戴帽),表示已经成年。‎ C.乙文中欧阳修于废纸篓中得到韩愈的遗稿,羡慕不已,他决心要在名声上赶超韩愈。‎ D.甲文“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是诸葛亮希望儿子珍惜时间的谆谆劝勉,乙文中“修闻而服之终身”体现了欧阳修善于听取母亲教诲且终身遵循的可贵品质。‎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险躁则不能治性。‎ ‎②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15. 诸葛亮认为“才须学也”,请结合两文谈谈如何做才能学有所成。(3分)‎ 阅读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6-18小题。(共10分) 提到饮食方式,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一群人围坐一桌,亲密无间,筷来箸往:晚辈或主人用自己的筷子夹菜敬菜,是餐桌上公认的礼仪,欣然笑纳则是相互之间毫无嫌隙的体现。但这种合食的饮食方式并不十分古老。在合食制出现前,我们的祖先一直都采用分食的饮食方式。‎ - 20 -‎ 分食制起源悠远,到西周时期已基本定型规范。人们席地而坐,食物放在食案上,一人一份,分而食之,类似于现在的自助餐。上层社会使用贵重金属、美玉制作的食具或制作精美的漆器,下层社会则是陶或木制品。在分食制下,统治者通过制定食礼来规定食器的使用规则,严格等级秩序,以此达到表现尊荣与亲疏关系的目的。在周代,青铜器是统治阶层所专用的,被广泛用于祭祀、饮食活动之中。即使在统治阶层内部,以鼎为核心,不同等级所使用的饮食器在效量上也有着严格的等差原则,其组配制度是周人政治等级观念在饮食上的反映。青铜时代的青铜器是政治权利的象征,通过制定食器和食物类别的规制来表达礼义,区别尊卑贵贱,保证上下有序,贵贱不逾,让贵族获得身份认同。‎ 周代的分食还体现在男女不同席进食。尤其是社交场合,关中、中原地区的男女在进食时都要分开,遵循男女有别之礼。不过所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南地楚国男女却可以在一起进食。‎ 汉代依旧承袭了周时的分餐饮食风格,成语“举案齐眉”中妻子孟光为表达对丈夫梁鸿的尊敬,在侍奉夫君进食时将食案举至与眉毛平齐,就是汉代实行分食制的例证。汉代的许多壁画及画像砖上都绘有分食场景。‎ 汉代人宴饮时非常重视座次安排,一般情况下主人居中,客人分坐两边。室内宾主宴席,以东向最尊贵,其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再次为西向。这种礼制方面的等级限制,是辨别分层生活方式的最有效要素。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饮食这一活动成为一种礼制活动,它要求参与者严格按照礼制的规定进行。从食具的选择、食物的类别到饮食中座次的安排,无一不受礼的制约。‎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中,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饮食文化相互影响,是分食到合食的过渡阶段。总的来说,魏晋时期多为分餐,南北朝尤其是北朝合食较多,但仍以分食制为主流进食方式。‎ 饮食方式由分食制到合食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进程,唐朝时,合食制已基本普及,到宋朝则最终定型。不过,宋以后分食的习惯也没有完全消失,如《红楼梦》描写了大量围坐合食的场景后,在第四十回里写到,贾母等人商议给史湘云还席,贾宝玉说:“既没有外客,不必按桌席,每人跟前摆一张高几,各人爱吃的一两样,再一个十锦攒心盒子,自斟壶,岂不别致?”可见,在出现合食制千年后的清代,某些场合(如家宴),依然有分食的习惯。‎ 由于朱元璋出身贫民,明朝的一些餐具则有比较鲜明的从下层影响上层的特点。如筷子就是从平民下层普及到上层的。明初到中国来的朝鲜人曾非常讶异:“你们怎么不用勺子吃饭了?”‎ - 20 -‎ 饮食方式的转变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新型家具的使用、餐具的改进、烹饪技术的丰富以及社会心理、家庭伦理等的变化,部会使饮食方式发生改变,并与社会变化相呼应。‎ ‎1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先有分食制的普及,后来才有合食制流行。‎ B.在周代,楚地男女则是可以在一起进食的。‎ C.汉代所有壁画及画像砖上都绘有分食场景。‎ D.由分食制到合食制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 ‎1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分食制起源于西周,食物放在食案上,一人一份,分而食之,类似现在的自助餐。‎ B.周朝人以占有鼎的多少来区分等级的高低,汉代人则轻视鼎而非常重视座次安排。‎ C.由分食制到合食制,是因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农耕民族接受了游牧民族的饮食文化。‎ D.家具、餐具、烹饪技术及社会心理、家庭伦理的变化,都会对饮食方式产生影响。‎ ‎18.传统合食制的优点是______、______;缺点是______,改进的办法是______。‎ (二)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9-22题。(共16分)‎ 那一束光 李朝德 挂上电话,我立刻就后悔了。‎ 车窗外,最后一抹余晖落下,远山只剩下黛色的模糊轮廓。‎ 火车还有一个多小时才经过村里,那时天早就黑了,那么晚让母亲站在路口做什么呢?‎ 火车在夜色中呼啸、望着车窗外的阑珊灯火,我一路忐忑。‎ 那天,我从昆明乘火车去一个叫宣威的小城参加会议,这趟城际列车要穿过家乡的村庄。我家离铁路并不远,直线距离也就五六百米。‎ - 20 -‎ 火车夜过家乡,最熟悉的景致与最亲近的人就在窗外一闪而过,兴奋激动转眼间成远离失落,那种感觉难以描述。‎ 十多分钟前,我打电话告诉母亲我要坐火车去宣威,要路过村里。母亲很是高兴:“去宣威做什么?大概几点钟到?“我一一回答,但有些遗憾:“可惜村里没有站,不然可以回家看看。”母亲说:“你忙你的,我身体好好的,不用管,”说完这句,电话里一阵沉默。‎ 我理解这时的沉默,我与母亲都不太善于表达感情,大多数时候都是沉默。‎ 父亲在世时,彼此都习惯这种沉默,即便一句话不说,却也温暖而坦然。但现在的沉默却让我内心紧缩,父亲过世后,母亲常说,时间过得慢,太阳总不落山,天黑后,天又总也不亮。‎ 近些年,我隔三岔五总要打个电话问问,很多时候不为別的,就为听听母亲的声音。‎ 如果不是假期或者有特殊事情,我一般很少回家,母亲总是说:“你哥你姐就住在村里,我身体好好的不用挂念:打个电话就行了,那么远,跑来跑去浪费车费!”‎ 我理解母亲的本意:儿子好不容易在城里立足,她希望我小心翼翼走好每一步路,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都不要有半点闪失,因此,她不愿意耽搁儿子的时间,在母亲眼里,总是把孩子看得重于泰山,却把自己看得轻于鸿毛。‎ 但是,车过村庄,母子相距几百米却不能相见,对我来说终究是一个大大的遗憾。于是,我打破沉默:“妈,要不火车快到的时候,我打电话给你,你去村里的铁路口等我,我在7号车厢的门口,会向你招手,你就可以看见我,我也可以看见你了,”‎ 这个突然的提议,我自己也觉得有点意外和为难,夜色中叫母亲在路口等着见我,算怎么一回事?但是母亲很高兴,一口答应下来。‎ 我们都知道那个路口,那个叫小米田的路口是连接村庄与田地的一个主要路口。近些年火车多次提速,由单线变成复线后,铁路沿线早在十多年前就全线封闭了。‎ 小米田路口虽然还在,但已被栅栏隔断,现在只剩下几米宽的道口。火车通过那个道口需要多长时间呢?估计就是一闪而过吧,我与母亲相互能看见吗?‎ - 20 -‎ 火车一过沾益县城,我就给母亲打电话让她去道口等着。沾益县城离老家松林村不到二十公里,估计不到十分钟我就可以看见母亲。‎ 此时一明一暗,车里车外仿佛两个世界。我把脸贴在7号车门的玻璃上,努力寻找熟悉的山川轮廓。‎ 窗外模糊一片,夜色包裹着车厢,我计算着时间与路程,却总不能看见熟悉的村庄。‎ 焦躁中,却看见远远的公路上有车流的灯光,黑夜中流光溢彩。‎ 正纳闷这是哪一条路呢,远远的路上放着光芒的“施家屯收费站”白色大字突然出现了。我心里一阵酸楚,“施家屯”已是隔壁村庄,火车刚在一分钟前驶过松林村,我竟然没有看见我熟悉的村庄与站在路口的母亲。‎ 我颓然地打电话告诉母亲:“妈,天太黑了,我还没等看见你,火车就已经到了施家屯了。”‎ 母亲也说:“刚才有趟火车经过,太快了:没有看见你、我想应该就这趟火车,知道你坐在上面,就行了。”‎ 我为自己的粗心愧疚不已,说不出话来,年迈的母亲在黑夜的冷风中站着,我在明亮、温暖的车厢里坐着,本想让她看见我,我也看见她,却害得她在路边白白等待和空欢喜一场。‎ 我不甘心,对母亲说:“妈,要不明晚我返回时,在最近的曲靖站下?站上有到村里的汽车,半个小时就到家了,住一晚再回昆明,方便得很。”‎ 电话里,母亲慌忙阻止,语气固执而又坚定,仿佛我如果这样做,都是因为她引起的。我没有办法,告诉母亲,那明晚还是在这个路口,到时候我会站在最后一个车厢的车门旁招手,我们一定可以看见对方。‎ 翌日返程,我早早地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车门旁。黑夜的火车如一条光带在铁轨上漂移,伏在玻璃上我把眼睛使劲睁大,可还是很难看清车窗外的任何景物。‎ 这时候,我又看见了“施家屯”这几个字。‎ 车内外温差大,窗户上起了一层薄薄的雾,我慌忙用手掌擦拭玻璃,用双手罩住眼眶,以遮挡车内的亮光,在微弱的光线下仔细搜寻外面的一景一物,我终于能看见车灯照出几米远模糊的路面轮廓,还看见了如萤火样的村庄里的昏黄灯光。‎ - 20 -‎ 就在一个路口,我突然看见有束电筒光在黑暗中照着火车!我刚要摇手呼喊,火车却又过了!‎ 我忙掏出电话,颤抖着告诉母亲:妈,我看见你在路口了。‎ 母亲在电话里说:我也看见你了。‎ 两句话说完,车外再没有了村庄,母亲越来越远了。‎ 我在夜色的火车中,不过是一晃而过的黑点,那个叫做小米田的道口,不过只有三四米宽,而站在路口等我的母亲,她还没有一米六高啊……‎ ‎(选自《意林》2020年第1期,有删改)‎ 19. 文章第四自然段“火车在夜色中呼啸。望着车窗外的阑珊灯火,我一路忐忑。”作者“忐忑”的是什么?请用文章中的原句回答。(2分)‎ 20. 结合上下文,体会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父亲过世后,母亲常说,时间过得慢,太阳总不落山,天黑后,天又总也不亮。‎ 21. 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表达情感上有何作用?(4分)‎ 22. 本文在选入《散文选刊》(2020年第2期)时,题目为《黑夜的火车》,《那一束光》和《黑夜的火车》这两个题目,你喜欢哪一个?请说明理由。(6分)‎ - 20 -‎ 四、作文(60分)(请从下列(一)(二)两个作文题中任选一题进行写作)‎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许多事情,只要我们主动一些,往往会出现新的局面。“毛遂自荐”是主动推荐自己,从而脱颖而出;“负荆请罪”,是主动承认错误,终于化解了矛盾;“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主动追求,以达到更高的目标。‎ 请结合你对生活的体验,以“主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诗歌外,文体不限;⑵不少于700字;⑶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走过山川田野,领略自然风光;走过街市阡陌,感受世俗万象;走过任性自我,磨砺青春锋芒;走过困惑迷惘,把握前进方向……‎ 请以“走过,才明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3)不少于70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班级、人名。‎ - 20 -‎ 语文答案(详细解析附后)‎ 1. C 2.A 3.D 4.B 5.B 6.A 7.D 8.C ‎9.(1)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 (2)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3)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5)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10.(1)①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是远景,写出了青山历历在目之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写出了潮水退去,沙迹残留的路面之状。②用了视听(动静)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是视觉(或静景)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或动景)描写。③“数声啼鸟怨年华”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答出三种手法,并作分析即可得满分。每点2分。意思对可酌情给分。)‎ ‎(2)①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的忧伤之情。“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可以看出这一点;②抒发了作者天涯飘泊的厌倦之情,“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一句可以看出;③抒发了作者对物是人非的复杂心情。“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写词人站在荷塘边,想起从前路过此地,乘着酒意,观赏荷花,引发叩问:“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么?” (要有分析才能得满分。每点2分。意思对可酌情给分。)‎ ‎11.A ‎12.D ‎13.C ‎14.①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得分点:“险躁”“治性”句意1分)‎ ‎②(我)设法使他们活下来却不能够(努力让他们活下来却没有成功),那么死去的人和我都没有遗憾。(得分点:“活”“而”“恨”共3分))‎ ‎15.①须有“志”。明确志向,选定目标。②须能“静”。摒除杂念和干扰,保持宁静专一的状态,专心致志学习。③须能“勤”。不怕苦累,刻苦勤奋的学习。④须惜“时”。善于利用时间,能在生活中挤出时间来学习。(写出3点即得满分3分)‎ ‎16.C ‎17.D ‎18. 优点:彰显礼仪 增进情感。 缺点:不卫生 改进办法:使用公用的筷子、勺子等. (一点1分,言之有理即可)‎ ‎19.火车还有一个多小时才经过村里,那时天早就黑了,那么晚让母亲站在路口做什么呢?(2分)‎ ‎20.母亲总嫌时间过得慢,一个“常”字和两个“总”字的否定句,体现了哀怨的语气,表现出母亲在丧偶后生活的无聊以及孤独寂寞的内心世界。(4分)‎ ‎21.还没有一米六高的母亲,夜色中站在在不过只有三四米宽路口等“我”,“尽管我在夜色的火车中,不过是一晃而过的黑点”,母亲依然站在故乡的铁路口给“我”点亮一束光,表达了母亲对“我”的牵挂和深深的爱,也表达了“我”对母亲和家乡深深的思念。(4分)‎ - 20 -‎ ‎22.示例:我喜欢《那一束光》, 1.“那一束光”的意蕴丰富,一是“那一束光”是手电筒的光,表明“我”在黑夜中看到了母亲的身影;二是母亲就是那一道光,照亮“我”人生的前进的路;三是母亲让“我”在黑夜中能够找寻到故乡,不让我迷失人生的方向;四是那道光是对“我”内心思念母亲及思乡的抚慰。(4分,写出两点即可)2.含蓄的表达主旨:表现了“我”对母亲以及对家乡深深的思念,而《黑夜的火车》这个题目没有如此丰富的含义和作用。(2分)‎ 作文题一【审题】‎ 本题属于带材料的命题作文,审题既要审材料,又要审标题。先看材料,材料第一句话“只要我们主动一些,往往会出现新的局面”,是中心句,第二句话是从不同角度进行举例分析。“毛遂自荐”是主动要求承担任务和责任,“负荆请罪”是主动承认错误并主动接受惩罚,“更上一层楼”是主动追求,以达到更高的目标。再审标题“主动”。题目含义笼统,给考生写作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可以选择材料上集中情况中的任何一种。作文要求“结合你对生活的体验”来写作,因而,写作时需要结合考生的生活感悟和思想实际,不能空谈大道理。‎ 参考立意:‎ ‎1.主动接受任务,才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 ‎2.主动承认错误,有利于排除嫌隙,化解矛盾;‎ ‎3.主动思考问题,有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主动追求更高目标。‎ 作文题(二)【审题】‎ 本题要求以“走过,才明白”为题,学生需要明确“走过什么”“明白什么”。“走过”最好是一份独特的经历,如果写的是生活的鸡零狗碎,尤其是未经自己思维和情感过滤过的素材(比如大家共同经历的复习考试的零散的材料),是不会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的。考场作文最好有较为明确的写作主旨的揭示,这是文章的立意。可以做一个填空:走过……,才……,如:走过泥泞,才明白晴天的可贵;走过风雨,才明白彩虹会升起;走过成长的岁月,才明白长大不是一个人的事……很多很多脱俗的立意可以点亮读者的眼眸。有意思的是,有时可以从某个立意出发,去寻找相关的个别化的题材来表现;有时则可以从自己感触最深最具独特个性的材料出发升华出文章的主旨,从文章写作的操作层面上困难其实不大,关键是这份独特的“走过”和“明白”没有平时的积累是很难达成的。‎ 另外,千万别忽视“才”这个副词的存在,它让文章的标题前后具备了某种条件关系,也捎带了一点思辨的色彩,甚至让这道题目写成议论文也有了很大的可能。品味这个词语,文章结尾揭示的那个道理,是“走过”方能明白的,换句话说,这个道理起初轻易是不会明白的。文章里应该有相关的点染才是。‎ ‎【立意】‎ 走过泥泞,才明白晴天的可贵;走过风雨,才明白彩虹会升起;走过成长的岁月,才明白长大不是一个人的事;走过黑暗,才明白光明的可贵……‎ - 20 -‎ 详细解析 答案:1.C A项,纤细(qiān)——xiān。指纤柔,细小;也指细长柔美,多形容女子身材。‎ B项,咎由自取(jiū)——jiù。比喻灾祸或罪过是自己招来的。指自作自受。‎ D项,惩罚(chéng)‎ 故选C。‎ ‎2.A 解析: B.张皇失措 独出心裁 C.沉湎 D.再接再励——再接再厉。“接”,接战、迎战;“厉”,磨快,引申为奋勉,努力。意思是指公鸡相斗,每次交锋以前先磨一下嘴。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 ‎3.D D项,前赴后继:前面的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英勇战斗,不怕牺牲,奋勇向前,是褒义词,用在此处不妥。沧桑巨变:比喻世事的巨大变迁,形容变化很大。义不容辞:从道义上讲不允许推托、拒绝。参差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 ‎4.B A项,搭配不当,“具备短报文能力,可以传送图像、打语音电话”的主语应该是“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而不是“我国”。‎ C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终于得到解决”中途易辙,偷换主语,应该把“青蒿素抗药性难题终于得到解决”改为“终于解决了青蒿素抗药性难题”。‎ D项,结构混乱,“所以食用水果应该洗净削皮较为安全”句式杂糅,糅合了“食用水果应该洗净削皮”“洗净削皮较为安全”两种句式结构。 ‎ 故选B。‎ ‎5.B “案牍”指官府文书。‎ ‎6.A B项,“于9月10日前往班主任马老师舍间做客”表达不得体。“舍间”谦称自己的家,不能用于马老师的家。‎ C项,“我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亲自参加祝寿活动,聊表敬老之心”表达不得体。“百忙之中”“亲自”是敬辞,只能用于对方,不能用于自己。‎ D项,“芳名怎样称呼?”表达不得体。“芳名”指女子的名字,一般用于年轻女子。不能用于男子。‎ - 20 -‎ 故选A。‎ ‎7.D 解答本题可以用排除法,首先后文“比如一个说话大嗓门的人,在嘈杂的地方或是需要找人的时候,就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是用来证明①的,由此排除A、B项;其次“巧妙地展现出来”的是缺点变成优点,所以正确顺序应为③④,由此排除C项;故选D。‎ ‎8.C林冲的绰号是“豹子头”武松的绰号是“行者”。‎ ‎9.(1)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 (2)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3)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5)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10.(1)①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是远景,写出了青山历历在目之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写出了潮水退去,沙迹残留的路面之状。②用了视听(动静)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是视觉(或静景)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或动景)描写。③“数声啼鸟怨年华”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答出三种手法,并作分析即可得满分。每点2分。意思对可酌情给分。)‎ ‎(2)①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的忧伤之情。“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可以看出这一点;②抒发了作者天涯飘泊的厌倦之情,“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一句可以看出;③抒发了作者对物是人非的复杂心情。“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写词人站在荷塘边,想起从前路过此地,乘着酒意,观赏荷花,引发叩问:“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么?” (要有分析才能得满分。每点2分。意思对可酌情给分。)‎ ‎11.A ‎12.D ‎13.C ‎14.①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得分点:“险躁”“治性”句意1分)‎ ‎②(我)设法使他们活下来却不能够(努力让他们活下来却没有成功),那么死去的人和我都没有遗憾。(得分点:“活”“而”“恨”共3分))‎ ‎15.①须有“志”。明确志向,选定目标。②须能“静”。摒除杂念和干扰,保持宁静专一的状态,专心致志学习。③须能“勤”。不怕苦累,刻苦勤奋的学习。④须惜“时”。善于利用时间,能在生活中挤出时间来学习。(写出3点即得满分3分)‎ ‎16.C ‎17.D ‎18. 优点:彰显礼仪: 增进情感。 缺点:不卫生 改 - 20 -‎ 进办法:使用公用的筷子、勺子等. ‎ ‎19.火车还有一个多小时才经过村里,那时天早就黑了,那么晚让母亲站在路口做什么呢?(2分)‎ ‎20.母亲总嫌时间过得慢,一个“常”字和两个“总”字的否定句,体现了哀怨的语气,表现出母亲在丧偶后生活的无聊以及孤独寂寞的内心世界。(4分)‎ ‎21.还没有一米六高的母亲,夜色中站在在不过只有三四米宽路口等“我”,“尽管我在夜色的火车中,不过是一晃而过的黑点”,母亲依然站在故乡的铁路口给“我”点亮一束光,表达了母亲对“我”的牵挂和深深的爱,也表达了“我”对母亲和家乡深深的思念。(4分)‎ ‎22.示例:我喜欢《那一束光》, 1.“那一束光”的意蕴丰富,一是“那一束光”是手电筒的光,表明“我”在黑夜中看到了母亲的身影;二是母亲就是那一道光,照亮“我”人生的前进的路;三是母亲让“我”在黑夜中能够找寻到故乡,不让我迷失人生的方向;四是那道光是对“我”内心思念母亲及思乡的抚慰。(4分,写出两点即可)2.含蓄的表达主旨:表现了“我”对母亲以及对家乡深深的思念,而《黑夜的火车》这个题目没有如此丰富的含义和作用。(2分)‎ 作文题一【审题】‎ 本题属于带材料的命题作文,审题既要审材料,又要审标题。先看材料,材料第一句话“只要我们主动一些,往往会出现新的局面”,是中心句,第二句话是从不同角度进行举例分析。“毛遂自荐”是主动要求承担任务和责任,“负荆请罪”是主动承认错误并主动接受惩罚,“更上一层楼”是主动追求,以达到更高的目标。再审标题“主动”。题目含义笼统,给考生写作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可以选择材料上集中情况中的任何一种。作文要求“结合你对生活的体验”来写作,因而,写作时需要结合考生的生活感悟和思想实际,不能空谈大道理。‎ 参考立意:‎ ‎1.主动接受任务,才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 ‎2.主动承认错误,有利于排除嫌隙,化解矛盾;‎ ‎3.主动思考问题,有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主动追求更高目标。‎ 参考素材:‎ ‎1.主动,近义词可以说为是自觉吧。“主动”、“自觉”遂于我们高中生来说并不陌生,老师家长常常要我们主动学习、自觉学习,主动意味着对学习与生活的主动参与,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和竞争意识,并经常体验到成就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 20 -‎ ‎,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成绩更上一层楼,有长久的进步。‎ ‎2.我,自认为不是会很主动学习的人。以前我常常因为是碍于面子而经常害怕问老师问题,对老师有种莫名的恐惧感,好像去问老师问题会被吃掉一样。但是周围同学一直很勤地跑办公室,她们从办公室里回来好好的,我也想像她们那样主动去问老师问题于是我想我也要去问问题……一次,上万数学课,在一道题目的步骤中我产生了疑问,始终都没有搞明白,所以我想下课去问老师。下课后,思想上想着要去问老师,问老师,可是我却坐在座位上不动,我的脚好像突然间不听了使唤,老师似乎看出了我要问问题,特意站在教室门口停顿了几秒,见我不去问问题,老师也就走了。当时我没有抬头,所以也没看到老师当时的表情,或许很失落吧。‎ ‎3.“去,还是不去”心里挣扎了很久,最后经过思想上的一番斗争,我鼓起勇气走下座位,跨出教室门,走到办公室,老师看到我也是十分的高兴,说:“就是要这样主动地问问题,不会的题目要问,问了你才会嘛……”慢慢的我开始向老师问问题,虽然还是那么的不自然,对老师还是有着莫名的恐惧,但是我学会了主动地问问题。‎ ‎4.其实不光是人,就连动植物也是如此。田野上,一株嫩芽的破土而出,那淡黄的芽,乳白的茎,虽然痛苦却也欢欣地丝丝萌发,原来也可以这般主动——主动汲取大地的乳汁,主动呼吸新鲜的氧气,主动享受温暖的阳光,主动迎接暴雨的洗礼……哦,原来这一切都是那么的主动,由主动而出。‎ ‎5.花儿会主动地吸收对自己有利的物质,供自己生长,从而变得鲜艳多姿,馨香无比;鸟儿主动地展翅飞翔在广阔的空中,既是为了寻找、捕获猎物,也是为了锻炼自己的意志,从而飞得更远、更高;小草会主动地汲取太阳光和其他营养物质,从而可以继续生长,所以即使是在阴暗潮湿的墙角,也会有小草挺立的身躯。‎ ‎6.你看,连动植物也会“主动”。那么我们呢?不禁让我想到我们的班级,老师说我们是一盘散沙,没有团结力,没有凝聚力,所以我们应该主动地凝聚在一起,大家应该都团结起来,这样我们的成绩、纪律等各方面才会有提高……俗话说“聚沙成塔”,我们这一盘散沙就要紧紧凝聚在一起,聚成一座塔,这样的我们才会有更长久的进步。‎ ‎7.我们要在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思考,在主动中成长!‎ 行文结构:‎ 文章开头以花儿绽放、鸟儿飞翔引出论题:人要由主动的精神。文章正文部分,从不同角度论证了“主动”的重要意义,采用散文的笔调,结构自由。最后,以“让主动之花开满人生之路吧!”呼应标题和文章开头,点明中心。‎ - 20 -‎ 作文题(二)【审题】‎ 本题要求以“走过,才明白”为题,学生需要明确“走过什么”“明白什么”。“走过”最好是一份独特的经历,如果写的是生活的鸡零狗碎,尤其是未经自己思维和情感过滤过的素材(比如大家共同经历的复习考试的零散的材料),是不会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的。考场作文最好有较为明确的写作主旨的揭示,这是文章的立意。可以做一个填空:走过……,才……,如:走过泥泞,才明白晴天的可贵;走过风雨,才明白彩虹会升起;走过成长的岁月,才明白长大不是一个人的事……很多很多脱俗的立意可以点亮读者的眼眸。有意思的是,有时可以从某个立意出发,去寻找相关的个别化的题材来表现;有时则可以从自己感触最深最具独特个性的材料出发升华出文章的主旨,从文章写作的操作层面上困难其实不大,关键是这份独特的“走过”和“明白”没有平时的积累是很难达成的。‎ 另外,千万别忽视“才”这个副词的存在,它让文章的标题前后具备了某种条件关系,也捎带了一点思辨的色彩,甚至让这道题目写成议论文也有了很大的可能。品味这个词语,文章结尾揭示的那个道理,是“走过”方能明白的,换句话说,这个道理起初轻易是不会明白的。文章里应该有相关的点染才是。‎ ‎【立意】‎ 走过泥泞,才明白晴天的可贵;走过风雨,才明白彩虹会升起;走过成长的岁月,才明白长大不是一个人的事;走过黑暗,才明白光明的可贵……‎ ‎【结构】‎ 记叙文应当注意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记叙顺序包括顺序、倒叙和插叙;记叙的表达方式有描写、议论、抒情等,还应当注意对事件的详细记叙和对主人公的细致刻画,最后通过记叙事件抒发情感,讲述道理。文章落笔在“母爱”上,写得很用心很动情。走过岁月的平平仄仄,原先给予成长中的“我”以很多陪伴的母亲老了,也到了需要我们陪伴、回报的时候了。这是“我”的成长经历,也是“我”的体验和感悟。习作以时间为序,思路清晰,典型场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富有感染力,开头结尾扣题,行文顺畅自然,结构也严谨。‎ ‎【素材】‎ ‎1.‎ - 20 -‎ ‎ 忆及几年前,如果有人穿着汉服走街过巷,那必是引得一路的侧目议论,更有甚者,觉得那是韩服或者和服,皆是止不住的鄙夷。实在可悲!为什么我穿起最美丽的衣裳,你却说我行为异常?我倍加珍惜的汉服,你却说它属于扶桑?思及现在,内心止不住的庆幸,且不说满街的汉元素,便是穿上汉服,路人也大多报以微笑和赞赏。失落的汉服,终于走出尘埃,散发出更加耀眼绚烂的光华。‎ 去年的时候,曾经去安徽宏村旅游。粉墙黛瓦中有一位姑娘身穿汉服在拍照。微风拂过,轻轻撩起她月白的裙角,发髻上插着一根玉簪,坠着流苏,根根纠缠。树影斑驳,她倚着树,低眉浅笑,熙来攘往的人群无意识间为她留出一块空地。尘世浮华,手执折扇的她淡雅得如同裙角绣着的杏。后来,我也买了这样的两把扇子,竹骨纱面,隐藏着一折一折的流光,春来暑去,秋收冬藏,每每打开,便依稀嗅见淡淡的杏香,清幽而绵长。‎ 正是因为走过才明白,汉服不仅仅是衣服,它因先人的匠心而独特,因历史而沉重,因风骨而意蕴深长。‎ ‎2. 这里,灯火辉煌,买卖声此起彼伏,为古城添了几分烟火味,不由融入其中。古朴的吊脚楼也被霓虹灯装饰着,却不显得庸俗,骨子里透着的是那不灭的清雅。喧闹,却没有都市的鸣笛声,仿佛回到盛世长安,唯有充满凡尘烟火味的叫卖声。信步走来,沿街皆是一张张纯朴热情的笑颜。驻足于一家银饰店,店主是位年方二八的女子,墨发如瀑,笑靥如花。她细细地为我讲解着银饰的历史和故事,一个个精致的饰品都有着动人的故事。她的声音宛如深山中的淙淙甘泉,令人舒心。“挑这款吧,适合你这种小姑娘。”“好。”迫不及待戴上,果真适合,一笑谢之。‎ 笑意不减,沿街游来。不禁走到刚刚的转角。站在那一隅,心中千回百转,走在这边静美的古城谁曾想那边的亦有一片繁华,走在那边的灯火辉煌谁曾想繁华背后亦有这一方净土。一隅便隔开了两重世界,我的心不就差这小小的一隅吗?‎ 走过凤凰,才明白繁华喧闹的背后也有它的一方净土,才明白那方净土的那边亦会沾染了烟火味,才明白转变不过一个转角的距离。回家,我只愿在这城市喧嚣的背后找到属于我的那方净土,在那方净土上享受我自己的生活。‎ ‎3. 里面的每一粒米,是三小时的熬煮加搅拌;一滴蜜,是五年时间的酝酿;一缕独有的味道,是几代人情怀的坚守与传承。“食以载道”,“大道至简”,这世间真正的美味,也许并不在于食材的稀有或昂贵。阡陌小巷,市井人家,普通食材,佐以用心,一样能烹制出令人难忘的味道。我也明白了老板让我慢慢喝的用心,只有慢下来,才能与眼前的食物结缘,用嗅觉、味蕾去体悟、去交流,才能对天地的赐予怀有敬畏之心。日本美食家古志弘说:“用心烹制的食物大概都有魔力,能在入口的那一瞬间,让心变得温暖而充盈。”于制作者,于品味者,用心之处,美好便诞生了。‎ - 20 -‎ 我告别了老板,告诉他有机会还来喝他的粥。他笑着向我挥了挥手,也许每天他要重复很多次这样的动作,来与他、与小店有缘的人告别。我也默默感谢那一碗桂花糖粥,感谢它带着阳光雨露,带着久远的时光,带着一生的故事,走向我,融入我。‎ 走过一座城,遇见一碗粥,我才明白,这世间所有美好的遇见,都是缘。‎ - 20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