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北京101中学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12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善刀而藏之 善:通“缮”,修治 B.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方:道,指是非准则 C. 吾与点也 与:和、跟 D.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妍:美丽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C项,“吾与点也”是说“我赞同曾皙的想法”, 与:赞同。‎ 故选C。‎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族秦者秦也 族庖月更刀,折也 夫子喟然叹曰 虽然,每至于族 A. 两个“族”字相同,两个“然”字相同 B. 两个“族”字相同,两个“然”字不同 C. 两个“族”字不同,两个“然”字相同 D. 两个“族”字不同,两个“然”字不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与虚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实词与虚词的用法和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再逐项对比。‎ ‎“族秦者秦也”是说“灭亡秦国的是秦国自己”,“族”:灭亡。“族庖月更刀,折也”是说“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砍断骨头而将刀砍坏的”,“族”:一般的。两个“族”字意义不同。‎ ‎“夫子喟然叹曰”是说“孔子长叹一声说”,“然”:……地,……的样子。“虽然,每至于族”是说“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然”:这样。两个“然”字意义不同。‎ 故选D。‎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与虚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 ‎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忽魂悸以魄动 以吾一日长乎尔 B. 技盖至此乎 异乎三子者之撰 C. 善刀而藏之 舍瑟而作 D. 杳不知其所之也 吾闻庖丁之言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与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实词与虚词的用法和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再逐项对比。‎ A项的“忽魂悸以魄动”是说“忽然我魂魄惊动”,“以”:连词,表示并列,不用翻译。“以吾一日长乎尔”是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以”:介词,因为。两个“以”字不同。‎ B项的“技盖至此乎”是说“(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乎”:语气词,表示感叹。“异乎三子者之撰”是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乎”:介词,跟、和、与。两个“乎”字不同。‎ C项的“善刀而藏之”是说“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而”:连词,表顺承,不译。“舍瑟而作”是说“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而”:连词,表顺承,不译。两个“而”字相同。‎ D项的“杳不知其所之也”是说“不知道宫车到什么地方了”,“之”:动词,到。“吾闻庖丁之言”是说“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之”:结构助词,的。两个“之”字不同。‎ 故选C。‎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与虚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 ‎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没有拿刀去尝试脉络相连和筋骨相结合的地方,何况是大的骨头呢?‎ B. 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动刀很轻微,(牛已经)哗啦啦解体了,好像泥土一样卸落在地上。‎ C.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夹在几个大国的中间,增加自己的军队,接连下来又有饥荒。‎ D.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后人为他们悲哀而不以他们为鉴,也会使更后来的人再为后人悲哀。‎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C项,“加之以师旅”是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不能翻译成“增加自己的军队”。‎ 故选C。‎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与王昆绳书 ‎(清)方苞 自斋中交手,未得再见。接手书,义笃而辞质,虽古之为交者岂有过哉。苞从事朋游,间近十年,心事臭味相同,知其深处,有如吾兄者乎!‎ 出都门,运舟南浮,去离风沙尘埃之苦,耳目开涤;又违膝下色养久,得归省视,颇忘其身之贱贫。独念二三友朋乖隔异地,会合不可以期,梦中时时见兄与褐甫抵掌,今故酣嬉笑呼,觉而怛然增离索之恨。‎ 苞以十月下旬至家,留八日,便饥驱宣、歙间。入泾河,路见左右高峰刺天,水清泠见底,崖岩参差万叠,风云往还,古木、奇藤、修篁郁盘有生气,聚落居人貌甚闲暇,团念古者庄周、陶潜之徒,逍遥纵脱,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天地日月山川之精,浸灌胸臆以郁其奇,故其父亲皆肖以出。使苞于此间得一亩之宫、数顷之田耕且养,穷经而著书,肋中豁然,不为外物侵乱,其所成就,未必遂后于古人。乃终岁仆仆向人索衣食,或山行水宿,颠顿怵迫,或胥易技系束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君子固穷,不畏其身辛苦憔悴,诚恐神智滑昏,学殖荒落,抱无穷之志而卒事不成也。‎ 苞之生二十六年矣,使蹉跎昏忽常如既往,则由此而四十、五十,岂有难哉!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是将与众人同其蔑蔑也。每念兹事,如沉疴之附其身,中夜起立,绕屋徬徨。仆夫童奴怪诧不知所谓,苞之心事谁可告语?‎ 吾兄得举。士友间鲜不相庆,而苞窃有惧焉。退之云:“众人之进,未始不为退。”愿时自觉也。‎ 苞迩者欲穷治诸经,破旧说之藩篱,而求其所以云之意。虽冒风雪,入逆旅,不敢一刻自废。‎ 日月迅迈,惟各勖励以慰索居。‎ ‎5.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得归省视 省:问候 B. 会合不可以期 期:期待 C. 浸灌胸臆以郁其奇 郁:浸润 D. 惟各助励以慰索居 勖:勉励 ‎6.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苞以十月下旬至家 斧斤以时入山林 B 团念古者庄周、陶潜之徒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C. 穷经而著书 风乎舞雩,咏而归 D. 使蹉跎昏忽常如既往 使六国各爱其人 ‎7.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苞从事朋游,间近十年,心事臭味相同。‎ 出门游学交友,其间已将近十年,志趣相投。‎ B. 逍遥纵脱,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 逍遥自乐,居于岩穴之中和观览流水,心中没有世俗的琐事。‎ C. 君子固穷,不畏其身辛苦憔悴。‎ 君子固然穷困,却不怕自身的辛苦憔悴。‎ D. 仆夫童奴怪诧不知所谓,苞之心事谁可告语?‎ 家里的仆人、童奴感到奇怪又不知说什么,我的心事能跟谁说呢?‎ ‎8. 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义笃而辞质,虽古之为交者岂有过哉。‎ ‎9. 文章是方苞写给友人的一封信,当时正值作者第二次落第,心情复杂,感慨良多。作者在给好友的信中表达了哪些心情?请概括回答。‎ ‎【答案】5. B 6. D 7. C ‎ ‎8. 情义深厚而文辞质朴,就是古代那些知己朋友也未必超过这样的。 ‎ ‎9. 分别以后的离索之感;欲做庄周陶潜之徒逍遥纵脱、岩居川观而不得的遗憾;韶光流逝,时不我待的失措感、落寞感、无助感;“不敢一刻自废”的进取之意。‎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B项,“会合不可以期”是说“以后的相聚是难以约定的”,“期”在这里是“约定”的意思。‎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实词与虚词的用法和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再逐项对比。‎ A项,“苞以十月下旬至家”是说“我在十月下旬到家”,“以”是介词,在。“斧斤以时入山林”是说“依照合适的时间到山林砍伐树木”,“以”是介词,按照。‎ B项,“团念古者庄周、陶潜之徒”,是说“不由得想到古代庄周、陶潜这些人”,“之”是代词,这些。“使秦复爱六国之人”是说“如果秦(统一后)也能爱惜六国的百姓”,“之”是助词,的。‎ C项,“穷经而著书”是说“能埋首研习经典、写书”,“而”,连词,表并列。“风乎舞雩,咏而归”是说“到舞雩台吹风,然后一路唱着歌回家”,“而”,连词,表修饰。‎ D项,“使蹉跎昏忽常如既往”是说“如果这样虚度时光一直下去”,“使”,连词,表假设。“使六国各爱其人”是说“假使六国的国君能各自爱护自己的百姓”,“使”,连词,表假设。‎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C项,“君子固穷”是说“君子可以坚守穷困”,不能翻译成“君子固然穷困”。另外,这两个分句间也没有转折关系,不能用“却”连接。‎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义笃,情义深厚;辞质,文辞质朴;虽,就是,就算;为交者,知己朋友;过,超过。‎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本题信息量较杂,必须通读全文,摘选表露作者心情的关键句子。第二段“梦中时时见兄与褐甫抵掌,今故酣嬉笑呼,觉而怛然增离索之恨”,写与朋友离别之后的离群索居之感;第三段“使苞于此间得一亩之宫、数顷之田耕且养……乃终岁仆仆向人索衣食,或山行水宿,颠顿怵迫,或胥易技系束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写想如陶潜等人隐居山林潜心著述,却为生活所迫,不得不憔悴困顿之苦;第四段“苞之生二十六年矣,使蹉跎昏忽常如既往,则由此而四十、五十,岂有难哉”,写为时光流逝而自己蹉跎岁月无所建树的无助感;‎ 第六段“苞迩者欲穷治诸经,破旧说之藩篱,而求其所以云之意。虽冒风雪,入逆旅,不敢一刻自废”,表达自己志向和进取之心。‎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自从斋中分别,再也没有见面。接到你的书信,情义深厚而文辞质朴,就是古代那些知己朋友也未必超过这样的。我出门游学交友,其间已将近十年,志趣相投,相处很深的,没有再比得过兄长你了!‎ 离开都门,乘船向南,算是远离风沙尘埃之苦,耳目如同受到洗涤,为之开阔;又因为长年不能尽孝,所以应该回家问候探望(父母),忘却自身的贫贱。唯独挂念几位好友,只能远隔异地,也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梦中时常见到兄长你与戴名世言谈热烈,新老朋友嬉笑欢呼的情景,醒来(每每)就增添离群索居的伤感。‎ 我在十月下旬到家,在家中八日,便被饥饿驱使,(只好)出入于宣城和歙县之间(找事做)。走到泾河的时候,路上看到左右高耸的山峰直指天空,水清泠见底,岸岩参差交错,重重叠叠,风云往来不定,古木、奇藤、修竹都茂盛盘曲,富有生机,远近聚居的人们看上去很是闲适,不由得想到古代庄周、陶潜这些人,逍遥自乐,居于岩穴之中和观览流水,心中没有世俗的琐事。天地日月山川的精华,浸润(着它们)而让它们更加新奇勃发,那些居民也就很像这些古木、奇藤、修竹。(如果)让我能在其间有那么一亩地的房子、几顷耕田,自给自足,并能埋首研习经典、写书,心胸豁然,不被外物侵犯扰乱,那我所得的成就未必就不及古人。可是现在却是一年到头劳顿不已,低声下气向别人索取衣食,或山行水宿,颠踣流离,或因为被烦事束缚不得已与人交换技艺,身心不能有一日的宽闲。君子可以坚守穷困,不怕自身的辛苦憔悴,(只是)实在担心神智纷乱,学问荒废,停止,有高远的志向但最终一事无成啊。‎ 我今年已经二十六岁了,这样虚度时光一直下去到四十岁、五十岁,那是很容易的事!(可是)既无益于自己,也对后人没好处,将与芸芸众生一样的渺小。每想到这事,就好像身上附着不治的重病,半夜起来,绕着屋子彷徨不已。家里的仆人、童奴感到奇怪又不知说什么,唉,我的心事能跟那个说呢?‎ 幸好你中了举人!士友间自然少不了庆贺之意,只是我内心还是惶惑的。韩愈说:“众人之进,未始不为退。”只愿(用这话)时时提醒自己。‎ 我近来要好好研读各种经书,要打破旧说的门户,探究经书的真意。即使冒风雪严寒,住简陋旅馆,也不敢一时一刻的松懈、荒废。‎ 日月匆匆,唯有各自勉励来慰藉这索居的苦寒。‎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①‎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②,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③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虏④运尽行当平。‎ 何时夜出五原塞⑤,不闻人语闻鞭声。‎ ‎【注释】①此诗作于孝宗淳熙三年(1176)三月,陆游52岁,在成都范成大幕府。诗人精通书法,尤擅长草书,几乎出神入化。本诗由醉中作草书,联想到用兵,实为妙哉!②五兵:即戈、殳、戟、酋矛、夷矛等五种兵器,此处借指用兵韬略。③端溪石池:指端溪砚。④逆虏:指金侵略者。⑤五原塞: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汉时曾从此处出兵,北伐匈奴。‎ ‎10.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前两句写诗人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B. 第六句意在想象烛光照射天际,抒发诗人豪情壮飞意兴昂扬。‎ C. 第八句紧承“复把酒”,形象写出横扫强敌后的清平景象和诗人的得意神情。‎ D. 结尾两句勾画出夜袭敌营的场景,诗人纵马疾驰、英勇矫健的身影跃然在目。‎ ‎11. 下列诗句与“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虏运尽行当平”表达的情感,相近的一项是 A.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王昌龄《塞下曲四首》其二)‎ B.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杜甫《岁暮》)‎ C.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一)‎ D.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从军北征》)‎ ‎12. 陆游诗中的酒与笔,往往无关消遣、无关风雅,实关国家之命运。请结合诗句分析整首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答案】10. B 11. C ‎ ‎12. 答案示例:“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首句便体现了诗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无奈失落。在失意落寞的彷徨中,诗人因为自己为国作战的愿望不能实现,只能通过书法艺术的形式抒怀解忧。“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以书前喻战前,是蓄势,笔力千钧,给人以势不可遏的感觉。酒是进军的旗鼓,笔是杀敌的刀槊,勇士以逼人的气吞万里的声势向敌人冲锋的情景在这里重现了。“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是以书中疾笔喻战中拼杀,勇士挥刀杀敌,纵横驰骋,所向披靡的情景在这里重现了。此四句表达了诗人渴望战斗、杀敌报国的豪情。“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这是以书后的喜悦喻战后的欢快,展现了凯旋归来,设宴庆功的场面。充分表达了诗人荡尽强敌的信心与欢快心情。“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虏运尽行当平”,在诗人的心目中,大丈夫就应该敢做敢为,杀敌报国,并认为敌人的气数也应当快尽了。诗人的愿望非常美好,尽管他用书法的形式遣怀抒忧,但依然没有忘情于现实。“何时夜出五原塞,不闻人语闻鞭声。”最后两句呼应开头,直接表达了诗人渴望参加收复国土战斗的迫切心情。整首诗充分体现了陆游的报国之志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之情。‎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项,错在“第六句意在想象烛光照射天际”,“烛光相射飞纵横”写烛光映射着墨光,渲染诗人纵横走笔的气势,所以纵横的是诗人走笔,不是烛光。‎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及情感的能力。答题中要结合诗歌创作的背景全面解读诗歌,然后仔细阅读诗歌内容,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诗人传达的情感。‎ 诗句“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虏运尽行当平”句意为:大丈夫立身要有志向,入侵之敌寇运气已尽,不久就要平息。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和迫切心情。‎ A项,“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句意为: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此句描写了边塞之苦寒,“饮马”须牵马入水,所以感觉“水寒”。塞外的秋风已然“似刀”,足见其风不但猛烈,而且寒冷。选项与题目中的诗句表达的情感不相近。‎ B项,“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句意为:军鼓号角,响声振动江城。前方将士,日夜流血牺牲;朝廷大员,可有一人请缨?此句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感情以及报国愿望的难以实现的焦虑。选项与题目中的诗句表达的情感不相近。‎ D项,“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句意为:听到这悲伤的别离曲,驻守边关的三十万将士,都抬起头来望着东升的月亮。“月”常象征着家庭团圆,此句表达了征人在肃杀苦寒的边塞都怀念家乡的情感。选项与题目中的诗句表达的情感不相近。‎ C项,“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句意为: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带上锋利的吴钩,去收复那黄河南北割据的关山五十州?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收复失地的迫切心情。选项与题目中的诗句表达的情感相近。‎ 故选C。‎ ‎【12题详解】‎ 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 ‎“酒为旗鼓笔刀槊”中直接出现了“酒”与“笔”,下一句中“端溪石池浓作墨”也出现了砚台与“墨”,虽然是在描写饮酒以及写书法时景象,但陆游并不旨在写自己风雅的消遣方式。陆游满腔的报复无处施展,把饮酒、写作时的场景,联想为自己征战沙场的场景,酒如同战旗和战鼓,喝酒如同揭开了战斗的序幕;笔如同锋利的钢刀铁槊一样,作书(写字)似持刀槊纵横挥舞,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及军事抱负。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即可。‎ ‎【点睛】‎ 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登楼①‎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②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③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④。‎ ‎【注】①此诗写于唐代宗广德二年,杜甫52岁。写这首诗歌的前一年,接连发生两起吐蕃入侵的事件,一度威胁到唐朝廷的统治地位。②玉垒:山名。③西山寇盗:指吐蕃。④梁父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1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上句“花近高楼”四字下接“伤客心”,造成了强烈的反差,也引发了读者疑问。‎ B. 首联的下句概括地回答了诗人登楼伤心的原因:百姓多灾多难。“此”指登楼的特殊时刻。‎ C. 颈联上句中的“终”,表达了对唐朝政府地位巩固的自信,下句“莫”又隐含了对吐蕃再次入侵的忧虑。‎ D. 尾联上句“可怜”是可叹的意思,后主刘禅至今仍然留有祠庙,让诗人欣慰不已。‎ ‎14. 下面的诗句中都提到了诸葛亮,其中没有寄寓诗人对现实不满的的一项是 A.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B.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C.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杜甫《登楼》)‎ D. 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辛弃疾《满江红》)‎ ‎15. 一切景语皆情语,本诗的三四句蕴含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13. D 14. A ‎ ‎15. 借景抒情,“锦江”、“玉垒”是诗人登楼所见。上句向空间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驰骋遐思。诗人登高临远,俯瞰山川,熔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思为一体,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联想到国家动荡不安的局势。既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也透露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心事。‎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D项,错在“让诗人欣慰不已”。“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可怜后主还祠庙”是诗人想到后主刘禅,不禁慨叹:可怜那亡国昏君,竟也配和诸葛武侯一样,专居祠庙,歆享后人香火!‎ 故选D。‎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及情感的能力。答题中要结合诗歌创作的背景全面解读诗歌,然后仔细阅读诗歌内容,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诗人传达的情感。‎ A项,“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句意为:可惜诸葛亮出师伐魏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 B项,“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句意为: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 C项,“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句意为:说的是后主刘禅终于能回到自己的祠庙里享受祭祀。天晚了,我姑且吟诵《梁父吟》。咏怀古迹,讽喻当朝昏君,寄托诗人的个人怀抱。诗人生活的时代只有刘后主那样的昏君,却没有诸葛亮那样的贤相。而诗人自己,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万里他乡,高楼落日,忧虑满怀,却只能靠吟诗来聊以自遣。‎ D项,“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句意为: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带上锋利的吴钩,去收复那黄河南北割据的关山五十州?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收复失地的迫切心情。‎ 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结合文本的艺术手法分析文本的思想内容,然后根据要求作答。‎ 颔联借景抒情,从诗人登楼所见的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壮观,“锦江”、“玉垒”是诗人登楼所见。诗人凭楼远望,锦江流水挟着蓬勃的春色从天地的边际汹涌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起灭,正像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诗人联想到国家动荡不安的局势。上句向空间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驰骋遐思,天高地迥,古往今来,形成一个阔大悠远、囊括宇宙的境界,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而且,登高临远,视通八方,独向西北前线游目骋怀,也透露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心事。‎ ‎【点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4分。‎ 根据《红楼梦》前80回的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春江花月夜》是初唐诗人张若虚的名篇,通过对春、江、花、月、夜五种意象的反复渲染,进而表达了游子对远方家人温馨的思念之情。《红楼梦》中,“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一回,林黛玉“闷制”了一首古体诗,是“拟《春江花月夜》之格”,表达了自己感怀身世的悲凄之情。‎ ‎16. 林黛玉这首诗的题目是 A. 《问菊》 B. 《葬花词》‎ C. 《题帕三绝》 D. 《秋窗风雨夕》‎ ‎17. 凹晶馆联诗一回,黛玉诗句也有上述诗歌的“悲凄”之感。其中,名句“冷月葬花魂”,有的版本写作“冷月葬诗魂”。请从小说情节和主题方面,分别说明“葬花魂”与“葬诗魂”的依据。‎ ‎18. 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①“金兰契”中的林黛玉与薛宝钗,最终逃脱不了“叹”“怜”的命运。有人认为,一部《红楼梦》,写出了包括钗、黛二人在内的众多女子“红袖啼痕”、“千红一哭”的悲哀;也有人认为,全书表现的是男子“无才补天”“情痴抱恨”无奈。你更赞同哪一种观点?请以书中一个人物为例,说明理由。180字左右。‎ ‎②林黛玉对薛宝钗的“金兰语”说:“你素日待人,是极好的,……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她赞你……”,请联系《红楼梦》中有关薛宝钗的情节,以“赞宝钗”为题,写一首诗歌或一段抒情文字。情感充实。180字左右。‎ ‎【答案】16. D 17. “葬花魂”的依据:小说中有黛玉葬花的重要情节,表达女性精神在一个时代的毁灭。“葬诗魂”的依据:小说中多有黛玉吟诗的情节,表达对诗意消亡的哀悼。 ‎ ‎18. 示例:赞宝钗:宝钗熟习人情世故,成熟稳重,处处替人着想,堪称“理想女生”。她自己过生日选菜点戏,都充分考虑到贾母的爱好,这是孝顺长辈的美德。当她知道黛玉读了杂书便好言相劝,知道邢岫烟将衣服当出去换钱,便主动帮她赎回还经常接济帮助她。这是多么善良的表现啊!当今社会,有些人过于强调自己的个性和权益而不注意尊重、体谅别人。和这些人相比,宝钗的美德在今天同样可贵,宝钗确实是温柔善良的“理想女生”。‎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名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对大纲规定的名著名篇有熟悉程度,特别注意情节、人物、主题的把握,还要注意一些细节,做题时要仔细,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 ‎《秋窗风雨夕》是曹雪芹于第四十五回明说了的遂成《代别离》一首,拟《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词曰《秋窗风雨夕》。‎ 故选D。‎ ‎【17题详解】‎ 本题考识记名著阅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对大纲规定的名著名篇有熟悉程度,特别注意情节、人物、主题的把握,还要注意一些细节,做题时要仔细,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 本题涉及《红楼梦》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的内容。本章节谈到,众人在中秋赏月后逐个散去,而黛玉触景感怀,史湘云见状过来陪伴,二人到凹晶馆联诗黛玉作冷月“葬花魂”,湘云说她诗固新奇,只是太颓丧了些,不该作此过于清奇诡谲之语。这一章“中秋联诗”紧接在“抄检大观园”之后,是表现贾府这个外强中干的大家族没落的笫一强音。结合这一章回內容,联系黛玉经常在大观园聚会赋诗和曾经葬花之事,即可解答本题。‎ ‎【1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解答此类试题,既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也需要拓展延伸,有理有据即可。‎ ‎【点睛】平时要对课内文章和中外名著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注意加强积累。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平时要对课内文章和中外名著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注意加强积累。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 五、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19.请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写原文内容。‎ ‎①谢公宿处今尚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身登青云梯。(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②陆游在《书愤》中用名词描写了宋朝两次对金的作战大胜的场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杜甫在《蜀相》中高度概括和评价了诸葛亮的一生功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__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⑤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__________________,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答案】 (1). 渌水荡漾清猿啼 (2). 脚著谢公屐 (3). 楼船夜雪瓜洲渡 (4). 铁马秋风大散关 (5). 三顾频烦天下计 (6). 两朝开济老臣心 (7). 风乎舞雩 (8).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渌”“屐”“洲”“散”“烦”“济”“雩”“则”。‎ ‎【点睛】‎ 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六、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说的丛林 ‎①我在大兴安岭长大,是个典型的“林中女孩”。因为那里地广人稀,所以少时在小镇的路上遇见生人,我会有微微的紧张感。人在那里是少数族类,而动植物却是多数族类。‎ ‎②我熟悉林中的树木花草,溪流河谷,野猫野兔。一个人在幽深的林中穿行,很少怕过。因为林中枝叶“窸窣——”摇动,窜出来的不是愣头愣脑的狍子,就是炫耀其美丽尾巴的松鼠。我春天去山里采野菜,将采回的分类,人爱吃的先拿出来,用开水焯了蘸酱吃,其余的则给猪当餐后的点心。猪非常喜欢享用野菜,它吃起来摇着比耗子长不了多少的小尾巴,“嗯嗯”叫着,很感恩的样子,这时我就有一种满足感。夏天时我们去河边洗衣服刷鞋子,常常是把洗好的衣服晾在草丛或柳树丛上,就去林中采野果吃去了。都柿、草莓、水葡萄、马林果,红的紫的,熟的不熟的,全往嘴里填,浆果在此时成了最好的口红。到了秋天,大人孩子都爱住林中钻,我们在五彩的落叶中采榛子,蘑菇,把它们晒干了,冬天就有“好嚼儿”了。不要以为到了冬天,林中就没有美味,扒拉开向阳山坡的积雪,可找到未被采摘的红豆,雪中的红豆味道极好,酸甜,有点淡淡的酒味。还有,你可以划开桦树皮,舔舐桦树皮里清香微甜的汁液。守着大山,对贪吃的我来说,就是守着一个零食铺,嘴上是亏不着的了。‎ ‎③童年时我还喜欢去山里采野花。百合、芍药、绣线菊、马莲花、忘忧草,姹紫嫣红地走进我们家,我们也不讲究养花的容器,酒瓶、罐头瓶、咸菜坛、猪食槽,都可栽花,它们在暗淡的屋子里,照亮我们的梦。这些体验,在我写作以后,都进入了我的小说世界。‎ ‎④有了丛林的动植物,当然就有活动在其中的人。那些人大概是为了宣示自己作为生命的强大存在吧,喜欢大声说话。又因为寒冷的缘故吧,喜欢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这些人物的特征,在我的小说中都有所表现。我首先熟悉的是家中的人,父母、姐弟、姥姥、姥爷、爷爷、叔叔、姨舅,在我爱上小说以后,他们以不同方式,隐身而入,也许只是一声叹息,或是一个背影。除了亲人,我还熟悉了邻居,小镇的人和小镇以外的人,他们更是为我塑造人物,提供了最真实生动的原型。‎ ‎⑤当然还有那些可爱的动物,比如通人性的狗、隐忍的牛、苦役犯似的马、永远被戏耍的猴子、美丽的鸭子、坚韧的驯鹿、铺天盖地的麻雀、像守夜人一样的乌鸦、以及千姿百态的鱼。它们在多年后潜入我的小说,这些动物不会说话,但在我与它们相处的过程中,听懂了它们心底的话,看得见它们的眼泪,所以它们在我小说中留下了“话语”。‎ ‎⑥不能忘怀的,还有园田的果蔬,那带着妖娆花纹的豆角、红彤彤的西红柿、紫莹莹的茄子、碧绿的菠菜和生菜、金灿灿的玉米、多汁的角瓜、甘甜的倭瓜,还有绕着它们飞舞的蜜蜂、蝴蝶和蜻蜒。它们装点餐桌的同时,也装点我儿时的梦。更有那埋藏在土里的萝卜和土豆,这秋收的主角,是地窖的常客,有了它们,一个冬天就不愁蔬菜了。‎ ‎⑦不要以为我们的生活总是阳光灿烂,它依然有着浓重的寒霜和阴影。有令人痛苦的疾病,有面对灾荒的无奈,有亲人离世的悲伤,有遭遇人生变故的苍凉。厌倦、羞辱、恐惧,这些人生的负面情绪,就像漫天风雪一样,从来都不曾远离我们。宁静的炊烟下,一个人死去了,他躺在红棺材里,去山上的墓园了;一个活蹦乱跳的孩子,在缺医少药的小镇,一场痢疾就要了他的命;一个男人去采山,被熊袭击,落下终生的残疾;一个伐木工在作业时被大树砸倒,使他的妻子成为寡妇。还有动物们所遭遇的不幸,瘟疫能让一群鸡一夜之间死亡,能让一条忠诚的看家狗永远闭了嘴巴。这样的故事,也都是我少年时代所经历的,所以我作品的“温暖”,总是与痛交织,有着苍凉的底色。‎ ‎⑧善良与丑恶,纯洁与污秽,不是人性天空的两极,它们常常相伴相绕。就像环绕我们生活的,既有山间清澈的溪流,也有居民区纵横的污水沟。写出人性的复杂性,才是写出了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小说永远有可开掘的空间。‎ ‎⑨从现实的丛林穿行到小说的丛林,使我拥有了另一种生活——面向心灵的生活。对我来说,它比现实生活更广阔,也更具诱惑性。在虚构的世界中,我的呼吸更顺畅,更自由和奔放。作家因生长地不同,经历不同,艺术气质不同,也就拥有不同的小说丛林。小说的丛林在想象的世界中,可以无限大。一个作家能走多远,就看他们自己在艺术上的造化了。在这个过程中,坚持很重要,没有对一种文体始终如一的爱,孜孜以求的探索,以及不怕失败的实践精神,再炫目的想法都是空谈。‎ ‎⑩每一个将艺术奉为至高神灵的作家,在小说的丛林穿行,都必须踏出独属于自己的路,才能开辟新天地。懂得自省、苦修、仰望,你终将拥有“不干的活泉,永流的江河”(考门夫人在《荒漠甘泉》中所言)。这样的文学之旅,也是一颗凡心得到升华,在泥泞的跋涉中洞见彩虹的最美岁月。‎ ‎(取材于迟子建的同名散文)‎ ‎2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浆果在此时成了最好的口红 口红:指果子的汁液留在嘴唇上呈现的颜色。‎ B. 姹紫嫣红地走进我们家 姹紫嫣红:形容化枝招展的样子。‎ C. 千姿百态的鱼 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或种类丰富。‎ D. 炫目的想法 炫目:炫人眼目或华丽奇特的特点。‎ ‎2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①段中说“我”是个“林中女孩”,这并不是因为我小的时候在小镇的路上遇到陌生人,会有微微的紧张感,在幽深的林中才觉得自在。‎ B. 文章第③段中“照亮我们的梦”一句中的“梦”,与第⑥段“也装点我儿时的梦”一句中的“梦”含义并不相同,不都指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C. 文章第⑤段中写“隐忍的牛、苦役犯似的马、永远被耍的猴子”,写出了成人世界的残忍,反衬出只有孩子才保留着与动物们沟通的能力。‎ D. 文章第⑩段“不干活泉,永流的江河”,比喻永不枯竭的现实生活,也比喻作家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生的反省,这些是作家创作的活的源泉。‎ ‎22. 文章第⑦自然段运用了多种手法,表达了作者年少时对生活的感受。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赏析。‎ ‎23. 本文题目“小说的丛林”内涵丰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20. B 21. C ‎ ‎22. ①运用排比手法,多角度再现了“我”少年时期的生活,正是身边人们的苦难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带给“我”思考,使“我”的作品有了悲悯的情怀、苍凉的底色。②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地形象地表现了身边的苦难使我更深刻地思考人生,产生了悲悯的情怀。 ‎ ‎23. ①带有作者生活经历的影子。②体现出作者心灵的思考和人生的感悟。③广大,永远有可以开掘的空间。‎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词义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文本关键性语境分析,重点理解,准确把握即可。‎ B项,“姹紫嫣红”结合文本中“百合、芍药、绣线菊、马莲花、忘忧草,姹紫嫣红地走进我们家”可知,这是指的这些药材、植物被我采摘。‎ 故选B。‎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C项,“写出了成人世界的残忍,反衬出只有孩子才保留着与动物们沟通的能力”错误,这是自然的生存之道,并不是人的残忍。‎ 故选C。‎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重点理解,准确把握。‎ 第⑦自然段用排比的手法来写我的生活,“有令人痛苦的疾病,有面对灾荒的无奈,有亲人离世的悲伤,有遭遇人生变故的苍凉”“宁静的炊烟下,一个人死去了,他躺在红棺材里,去山上的墓园了;一个活蹦乱跳的孩子,在缺医少药的小镇,一场痢疾就要了他的命;一个男人去采山,被熊袭击,落下终生的残疾;一个伐木工在作业时被大树砸倒,使他的妻子成为寡妇”,是为了更好地从多角度生动详实地展现出“我”在少年生活时期的种种见闻和经历,突出现实生活对于小说创作的重要意义。给“我”的文学创作带来的是无限的思考和悲悯的情怀,以及赋予时代的沧桑内涵。还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不要以为我们的生活总是阳光灿烂,它依然有着浓重的寒霜和阴影”“厌倦、羞辱、恐惧,这些人生的负面情绪,就像漫天风雪一样,从来都不曾远离我们”,生动地形象地表现了正是身边的苦难使我更深刻地思考人生,“所以我作品的‘温暖’,总是与痛交织,有着苍凉的底色”。‎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从文本“从现实的丛林穿行到小说的丛林,使我拥有了另一种生活——面向心灵的生活。对我来说,它比现实生活更广阔,也更具诱惑性”“有令人痛苦的疾病,有面对灾荒的无奈,有亲人离世的悲伤,有遭遇人生变故的苍凉。厌倦、羞辱、恐惧,这些人生的负面情绪,就像漫天风雪一样,从来都不曾远离我们”“从这个意义上说,小说永远有可开掘的空间”等句子可以具体概括答题要点。‎ ‎【点睛】‎ 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七、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24.作文 请从下面两个作文题任选其一,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请以“一年好景君须记”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请以“有春天,无所畏”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据合理。‎ ‎【答案】范文示例:‎ ‎1.一年好景君须记 现在的人们,大多蜗居城市,抬头低头,只见水泥森林的树梢树根,看不到身边小片的自然景致,更别提心念自然了。城市人生活中自然的缺失,让人忍不住唤一声“一年好景君须记”。‎ 有人可能要问,城市里有什么好景须记呢?那胜景,自在身边自然界的碎片之中。春日,我们也许没有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但我们有如酥春雨中的朦胧绿意;夏日,静听免费的蝉鸣交响何尝不是一种享受;秋日,艳胜春花的秋叶配上无云碧空怎不是一幅绝色画卷?冬天,看那挺冬的松梅,在脑中静听冻土下的种子积蓄开春的萌发……这些,如何不是值得一记的好景,浪费了,岂不可惜?须记这一年好景,才不辜负了自然的赠礼。‎ 更多的人可能要问,诚有值得一记之景,记下了又有什么意义?要我说,记我们身边的自然景致,是一种责任。既是对我们自己负责,又是对自然世界的负责。‎ 现在城市中的生活越来越依赖的所谓科技,人们身边的一切几乎都是人工制造的所谓的高端产品。殊不知,我们本该用科技为自身服务,却在不知不觉中成了汽车和电子产品的“奴隶”。这些东西方便了人的生活,却也让人在人工的复杂中迷失了自己。坐上车,连上网,仿佛世界触手可及,最终却是遇到了一群熟悉的陌生人。年年如此,走完一辈子甚至不知在与谁交流,在做些什么。长此以往,未来不可设想。如果我们肯用一点儿心,记一记我们身边的一年“良辰美景”,与人诉说分享,精神便能在与可见可感实物的交流中充实一些,丰富一些。自然不会说话,与它交流要人用心方可成功。因此,记一年好景,也是对精神的一次丰富与陶冶,何乐而不为?‎ 更何况,忽视了自然胜景,沉迷于人工景致的人们容易失去对自然的敬畏心,破坏起自然来也就更肆无忌惮。自以为科技能解决一切的人,如何指望他保护自然呢?一个沉醉在空调营造的温室中的人如何领会全球变暖的威力?一个天天盯着电脑不看天空一眼的人如何领教空气污染的严重?一个急忙从草坪上踏过的人如何听见枪下猎物的哭泣?不去欣赏、铭记甚至感谢自然以她的伟大给予我们的一切,如此对家园不负责,凭着科学技术,人又能走到哪儿去?‎ 一年好景君须记,不在橙黄橘绿,却在朝暮四时,像利奥波德在《沙乡年鉴》中那样,看万物轮回,听大雁归来,铭记自然的给予,为我们,也为了我们的家园。‎ ‎2. 有春天,无所畏 春天象征希望,而拥有自信就可以让我们的人生充满希望。正所谓,有春天,无所畏。拥有自信的人,在忙碌中依然能感受春天的温馨,依然能嗅出生活的七彩光环。 ‎ 一个人的生命是唯一的,也是庄严的,这个唯一的生命,你让它辉煌还是黯淡?因为自信,所以感觉生活美好!当然,一个自信的人,并非事事顺心,事事如意,只是她在灵魂上开了一扇天窗,让阳光从窗口飘进来,即便是阴雨的天,她也学会了创造太阳,那个太阳就是对自己有信心。 ‎ 在人才济济的城市,虽然我很平凡,但我并不渺小;虽然现实很残酷,但我有信心与斗志。纵然是要中跋涉千山万水,踏尽坎坷旅途我也一样以自信的态度去争取婚的所有;纵然前面是暴风骤雨,山洪猛虎降临,我也在所不辞,百折不挠的去力争上游,因为自信伴我上路,所以我信心十足。 ‎ 人生需要自信。自信者,可望获得成功;不自信者,与成功无缘。乔诺·吉拉德,美国有史以来最著名的销售大王。他出生在美国的一个贫民窟,比人们想象中的还要贫困,在很小的时候他上街去擦皮鞋补贴家用,最后连高中都没有念完就辍学了。他的父亲总是说他根本不可能成才,父亲的打击一度让他失去自信。幸运的是,他有一个伟大的母亲。是她常常告诉乔诺·吉拉德:“乔,你应该向所有人证明,你能够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母亲的鼓励重新坚定了他的信心,他竟然在短短3年内被吉尼斯世界纪录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我们能够从他那传奇式的人生中看到:人生需要自信!‎ 自信,可以说是英雄人物诞生的孵化器,一个个略带征服性的自信造就了一批批传奇式人物。然而,自信不仅仅造就英雄,也成为平常人人生的必需,缺乏自信的人生,我相信必是不完整的人生。我自己也有深刻体会。 ‎ 因为我的心灵有一种信念在支撑着我,那就是成功、我要成功,所以,我的人生之路一直走得很好。这一切的结果,决定于我自己坚定的信心,坚韧不拔的意志。 ‎ 朋友们,请记住:一定要充满自信,因为人生需要自信,自信让人成功。正所谓,有自信,有春天,无所畏。‎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道命题作文,要求从下面两个作文题任选其一,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①要求以“一年好景君须记”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从题目来看,“一年”——或者是特定的某年,或者是最近的某一年……“好景”——自然美景、生活美景、事业美景、商业美景、情感美景、艺术美景……“君须记”——考生眼中的、笔下的“一年好景”,“君”千万要给“记住”了,万万不可忽略。“君”是谁?——容易有意无意忽视“一年好景”的普通读者,或者与考生关系密切的亲朋好友或者某种特定的人物。把以上要点连起来,就不难把握命题者的考查意图:让考生引导“君”去留意、感受并牢牢记住“一年”中的“好景”。‎ 参考立意:‎ ‎1.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2.点燃自信,鼓足干劲;‎ ‎3.善待他人,和谐社会;‎ ‎4.品味美好,获得幸福……‎ 可用素材:‎ ‎1.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美。家里面井然有序,窗明几净,各种家什摆放错落有致,这是一种整洁的美;端庄秀丽,静谧可人,这是一种沉静的美;落落大方,清新自然,这是一种自信的美;平和洒脱,超然物外,这是一种闲适的美;粗犷豪放,不拘小节,这是一种大气的美。‎ ‎2.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天地自然之灵气铸就成了一种浑然天成的美,美得清秀而丰盈,是集自然之大成的一种超脱的境界。“小荷才露尖尖角”般的灵秀,使人摆脱俗气,过目难忘。这些叫人忘俗的天然之美,可能谁都会见过,只是大多忘记了欣赏,没有真正感到那种透视的美。‎ ‎3.美的感觉存在于心中,很多时候无法用文字表述出来,很多美好的思绪在脑海中一闪即过,无法捕捉。美不是空谈,而是要去体验、去感受、去欣赏。倘若说欣赏自然之美需要睿智和一双善于发现真谛的眼睛,那么欣赏人间真情,则需要有细腻的情感。‎ ‎4.在高速发达的现代社会,大多因生计而疲于奔波,身边的零散琐碎的事情往往被忽略了,渐渐地把日子过得淡然无味,一头雾水,不知道生活到底为了什么?“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的天空下荫蔽?”,作家冰心的细腻由此可见一斑,这应该是她最真挚情感的表白。细腻的情感燃烧时,身边的细微的美肯定会熠熠生彩、璀璨夺目的。此时的生活还会索然无味吗?‎ ‎5.常常感动于亲情的温暖,感动于朋友间情谊的真挚,可当有人溺水时,岸上的人或许大声呼救,或许焦急万分,但无论如何最感人的还是纵身跳下去救人的那个人,这是一种真诚无畏的美。人在落魄时,萎靡不振,孤独无助,那个能助你排忧解难的人,恰似明月的青辉毫不吝啬地倾洒入你的心田,登时那种诚挚而热心的美会感动你一生。具有先天缺陷的人,常常感动生活的苦涩,上苍的不公正,那个能助你抚慰心灵创伤、改变你命运的人总是叫人敬佩,这种无私而拯救心灵的美会让你永志不忘。‎ ‎6.欣赏美其实很简单,如果你对内在世界的美丽漠不关心,那你无论如何也看不见外在世界的美丽。摈弃掉偏见和固执,一种前所未有的美就呈现在你眼前了,因为美就在你的心中。找到心中的美,生活中处处都能找到美。‎ ‎7.美的极致便是安详。人如果能抛弃偏执,丢下无谓的烦忧,哪怕一片树叶,一朵小花,都能发现它的美,只要用心,生活中的美和喜悦便会不请自来。‎ ‎8.用一种欣赏美的眼光去看看阳光和雨露,恬淡而愉悦,用一种欣赏美的眼光去看看花草树木,清新而爽快,用一种欣赏美的眼光去看看大海,寥廓而深远…… ‎ ‎9.生活中的美充斥在各个角落,要的是你学会发现,学会欣赏。练就一种修养,一种品位去适时捕捉和欣赏生活中的美,为心灵开一扇窗,让智慧的光芒和生活中眩目多彩的美呈现在你眼前。‎ 行文思路:‎ 构思时,可以采用第二人称写法,以满腔的热情和赤诚的爱心,艺术性地引导“君”去找寻、发现、感受并牢记刻骨铭心的“一年好景”,进而为“君”的身心健康、家庭幸福、事业发展提供帮助。具体行文时,可以设计一个特定的场景、营造浓郁的情感氛围;要注意化大为小,针对特定对象去找寻相应的“好景”;要注意把握分寸,切勿居高临下;要循循善诱、娓娓道来。‎ ‎②要求以“有春天,无所畏”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从题目来看,“有春天”和“无所畏”构成了因果关系。对“春天”的理解和阐释是关键,春天象征一切重新开始,并且有朝气蓬勃的意味;春天,象征着一切都有生机,有希望;春天象征着万物复生,一切事物又要重新开始。同样自己也要开始新一年的拼搏和生活;春天象征对未来的希望与期盼。据此理解立意即可。‎ 参考立意:‎ ‎1.心怀希望,无所畏惧 ‎2. 自信昂扬,无所畏惧 ‎3.换一个活法,从新出发 ‎4.满怀期待,开启新的旅程 可用素材:‎ ‎1. 春天到了,他一鼓作气,以渺小的身躯冲破大地,长成幼苗,一颗颗充满活力而又富有生机的小幼苗,紧接着探出了头,它一出世就覆盖着大地,有着美化全世界的雄心和梦想,即使它很弱小。于是它每天都在很努力地发芽,在嘲笑和谩骂中拼搏,从一棵一丛到一片,在执着与坚持中实现着这个梦,而我们为什么不能像这样的一棵小草一样,带着自己的梦想前进,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呢?其实,在很小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一个不切实际的梦,但渐渐的很多人都被困难和现实打败了,而那些始终在为自己梦想付出的人早已站在时代的顶峰。‎ ‎2. 成功不仅需要拼搏,还要有像铁一般的毅力。因为成功与失败就在一念之间,在这追梦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是坚持还是放弃,一念之间,这一念可决定着我们的未来,所以我们要排除万难,像春天破土而出的小草一样不抛弃不放弃。‎ ‎3.在“冬天”来临的那一刻,我们把坚强、执着与拼搏汇成了一颗梦想的种子埋在地下,满怀信心的等待着“春天”破土而出,不论何时它都没有放弃过,直到最后还在坚持。人生也是一样,心中要有信念,并且要为这个信念一直坚持下去,不管遇到任何困难,让我们像小草一样心存希望,执着坚强。‎ ‎4. 春天是希望的季节,是勃发的季节,是成功的季节。我们不妨敞开自己的胸怀去感受,去接纳春的气息,品味顽强的精神,品味谦虚的精神,品味永不言弃的精神!‎ ‎5. 回望来时路,点点滴滴涌心头,不悔曾走过,唯余感恩于心中,祝福你我,一切从新出发。‎ ‎6. 倘若一时受挫或失败,你可以允许自己焦虑、烦闷,时间到了,便收拾情绪,从新出发。‎ ‎7. 世间多少事,过尽千帆,人生是个不断自我疗愈、重拾勇气。从新出发的过程。旅步世间,遍尝世味,方能悟得淡泊之本真。‎ 行文思路:‎ 议论文的思路和结构有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并列式等结构方式。本文可用并列式结构,首先提出中心论点:有春天,无所畏。其次,提出分论点,进行并列式阐述。可列举一些事例,加强论证力度。最后,总括全文,再次点题。结构上,做到首尾呼应。‎ ‎【点睛】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命题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它包含事件,人物,场面等要素。命题作文没有审题障碍,可写的内容也很多,只要是来源于生活的自己的体味与思索都可以写下来。平时要注意多观察生活,把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写下来,以作为自己的写作素材。‎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