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6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市西城区第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北京市第十五中学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2019.11 一、基础知识、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每小题3分,共21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 岑(cén)寂 尺牍(dú) 咬文嚼字(jiáo) 下乘(shèng)之作 B. 回溯(sù) 降服(xiáng) 虚与委蛇(yí) 得鱼忘筌(quán) C. 陶冶 (yǐ) 讥诮(qiào) 海市蜃(shèn)楼 锱(zī)铢必较 D. 怂恿(sǒng) 辖制(xiá) 瘦削(xiāo) 削足适履(xuē)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该题每一个选项中加点的字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本题考查形声字的读音,与所学的教材贴近。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A项,下乘(chèng)之作; C项,陶冶 (yě); D项,瘦削(xuē)。 故选B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储(zhǔ)粟 轻飏(yáng) 流憩(qì) 舸(kē)舰迷津 B. 熟稔(rěn) 盘桓(huán) 懿(yì)范 云销雨霁(jì) C. 帝阍(hūn) 叨(dāo)陪 蜩(tiáo) 决(xuè)起而飞 D. 逋(bū)慢 榆枋(fáng) 洗(xiǎn)马 终鲜(xiān)兄弟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该题每一个选项中加点的字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本题考查形声字的读音,与所学的教材贴近。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A项,储(chǔ)粟,舸(gě)舰迷津; C项,叨(tāo)陪; D项,榆枋(fāng),终鲜(xiǎn)兄弟。 故选B 3.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A. 付梓 徘徊 命途多舛 空中楼阁 B. 窈窕 干涸 晨光熹微 材高八斗 C. 踟蹰 混沌 碎琼乱玉 鱼舟唱晚 D. 天阱 促狭 砖石漫地 学富五车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B项,材高八斗----才高八斗; C项,鱼舟唱晚-----渔舟唱晚; D项,天阱-----天井,砖石漫地-----砖石墁地。 故选A 4.请选出下列加点字中注音正确的一项 在各种传说中,这个场景往往被描述为:在某一天的凌晨或者深夜,阅读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时,屠呦呦被灵感击中——那本古方上说:“青蒿一握 ,以水两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然而,真实的实验却是繁复而冗杂的。 A. 蒿(gāo) B. 渍(zì) C. 绞(jiāo) D. 冗(yǒng) 【答案】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该题每一个选项中加点的字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本题考查形声字的读音,与所学的教材贴近。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A项,蒿(hāo); B项,绞(jiǎo); D项,冗(rǒng)。 故选B 5.填入下列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茶峒河是酉水的一条支流,河水明澈如镜。________。当地的顽皮伢仔喜欢在这里撒尿,笑咧咧地夸口:“哈,老子一泡尿浇遍三省!”________。还是“拉拉渡”,不用篙或桨,不过牵船的蔑缆换成了拇脚趾粗的钢索了。摆渡的还是个老人,________,也许是有的,一时半会儿不知跑到哪儿玩耍去了。 ①茶峒,以沈从文的著名小说《边城》以此为背景而闻名。 ②《边城》中描写的那个渡口还在,据说渡口恰是三省的交界点 ③渡口还在老地方,不过尖头的渡船变成方头的了 ④当地人说,当年翠翠和她的爷爷就住在这儿的一间木屋里 ⑤只是不见翠翠和黄狗 A. ②③⑤ B. ①③④ C. ①③⑤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用语的简明、连贯、衔接能力,语言运用要求简明、连贯、得体,能用最经济的语言材料来传递最大的信息,即用语要简明;同时要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连贯和衔接,观察文本的上下文,提高语言运用的连贯与衔接能力。一般用排除法解答此类题目较为简单。本题中,选择②放在首句,很关键,因为要承接上一句,所以,还需要联系下文,排除法需选择,至于⑤,则完全需要考虑关联词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是继老子之后的最为重要的道家代表人物,世人把他与老子并称“老庄”。 B. 陶渊明,名潜,字渊明,诗歌作品有《归园田居》、《将进酒》等。 C. 王勃,字子安,初唐文学家。少有才名,被举为神童,不到二十岁就出仕。《滕王阁序》是王勃在滕王阁的一次宴会上即席写作的。两个月后,他渡海溺水,不幸英年早逝。 D.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湖南凤凰人,苗族。主要作品有《湘西散记》、《长河》、《边城》等。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项,“陶渊明……《将进酒》”是错误的,《将进酒》是李白的作品。 故选B 7.下列关于《平凡的世界》一书中的人物及其事迹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青春激流打起的第一个浪头在内心渐渐平伏了。孙少平甚至感到了一种解脱的喜悦。他似乎觉得自己的精神比原来还要充实一些”,这里的“第一个浪头”指少平和郝红梅的故事。 B. 孙少平在外打工时,有一处写他在枕头边发现了一张二指宽的小纸条,上面写着“不要见怪,不要见外。田。”这里的“田”指的是田晓霞。 C. 金波,是孙少平的朋友,他爱上美丽的藏族姑娘,最终决定抛弃一切,前往青海追寻当年的美好爱情,并终于与藏族姑娘结成连理。 D. 王满银,是孙兰花的丈夫,不安于现状,喜欢走南闯北,很少承担丈夫与父亲的责任,后来幡然醒悟,回归家庭。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名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平凡的世界》一书中的人物及其事迹描述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根据示例和《平凡的世界》中人物的特点和相关的事例进行辨析。 C项,“并终于与藏族姑娘结成连理”是错误的,当金波最终决定要到青海去追寻当年的爱情的时候,却发现时过境迁,昔日的那个养马场早已经不见了踪影,他再也找不到那个能唱《在那遥远的地方》的藏族女孩了。 故选C 二、文言文阅读(共37分) 课内部分:(每小题3分,共21分)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乃瞻衡(通“横”)宇 策扶老(指拐杖)以流憩 B. 逮(及,至)奉圣朝 谁悲失路(比喻不得志)之人 C. 夙遭闵凶(不幸)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阻塞)者 D. 彩(色彩)彻区明 是以区区(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不能废远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D项彩,指日光。这是考核课本中实词的题目,高考文言翻译的大量要点都出自课本中的重点词,对课本中的重点词语一定要加强记忆。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9.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A.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B.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C.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汤之问棘也是已 D.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此小大之辩也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这是文言实词中的通假字现象设题,平时要注意积累课内外常见的通假字,然后根据字音和字义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进行分析。 A项,云销雨霁,彩彻区明,翻译为正值雨过天晴,虹消云散,阳光朗煦,“销”通“消”,解释为消散;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翻译为但祖母刘氏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蓐”通“褥”,解释为床褥。 B项,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翻译为我因命运不好,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闵”通“悯”,解释为不幸;零丁孤苦,至于成立,翻译为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零丁”通“伶仃”,解释为孤单的样子。 C项,汤之问棘也是已,翻译为商汤和棘也有过前面所讲的谈话,“已”通“矣”,为句末语气词。 D项,适莽苍者,三餐而反,翻译为到近郊去的人,晚餐前就可以返回,“反”通“返”,解释为返回;此小大之辩也,翻译为这是大和小的分别,“辩”通“辨”,解释为区别。 故选C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引壶觞以自酌 控蛮荆而引瓯越 B. 请息交以绝游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C. 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D. 门虽设而常关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词字意和用法。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A里的“引”分别译为“拿着”“连接”B里的“以”分别译为“来”“用”C里的“矜”分别译为“怜悯”“顾惜”D里的“虽”都译为“虽然”。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B.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C. 问征夫以前路 D.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这是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现象设题,然后把加点词的现代意思代入句中,看能否讲得通。 A项,“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翻译为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生物”古今意义都为有生命的物体。 B项,“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翻译为迎接远客,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逢迎”,解释为迎接,今义为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C 项,“问征夫以前路”,翻译为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征夫”,解释为行人,今义为被征用的人。 D项,“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翻译为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告诉”,解释为申诉,今义为向别人陈述。 故选A 12.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访风景于崇阿 A. 奚以知其然也 B. 农人告余以春及 C.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D.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然后根据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进行辨析。文言特殊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以及省略句。“访风景于崇阿”,翻译为“在崇山峻岭中访求风景”,正常语序为“于崇阿访风景”,句式为介词结构后置。 A项,“奚以知其然也”,翻译为凭什么知道它是这样,正常句式为“以奚知其然也”,句式为宾语前置。 B项,“农人告余以春及”,翻译为农民把春天将要到来的消息告诉我,正常句式为“农人以春及告余”,句式为介词结构后置。 C项,“童子何知,躬逢胜饯”,翻译为我一个小孩子知道什么,竟有幸亲身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宴会,正常句式为“童子知何,躬逢胜饯”,句式为宾语前置。 D项,“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翻译为背负着青天,而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挡它了,正常句式为“背负青天而莫夭阏之者”,句式为宾语前置。 故选B 1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A. 乐琴书以消忧 B.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C. 目吴会于云间 D.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例句为名词作动词,往南飞。A.以…为乐,意动用法 B.名词作状语,像星星一样D.使动用法,使…听到。C和例句一样是名词作动词,“看”。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在文言文中,名词做状语有以下情况:一、方位名词作状语,一般翻译为“向+方位名词,例如:(1)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赤壁》) “南指”“向南指”。题目中的A项“日”、“西”属于这一类。二、称谓名词作状语,译为“当作+称谓名词,例如:(2)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 “隶使”“当作奴隶使唤”。三、一般名词作状语,译为“用+一般名词,例如:(3)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活板》)“火令药熔”,“用火让药熔化”。(4)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促织》)“力叮不释”,“用力叮着不放”。(5)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隧入”“用打洞的办法进入”。 (6)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促织》) “笼归”“用笼子装着拿回家”。 四、人或动物名词作状语,表比喻,译为“像+名词+一样”例如题中B项,名词作状语,像星星一样。考生平时要注意总结积累。 14.对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②但以刘日薄西山 ③谨拜表以闻 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⑤以八千岁为春 ⑥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⑦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⑧耕植不足以自给 ⑨诸侯以惠爱为德 ⑩倚南窗以寄傲 A. ①②/③⑥/④⑦⑩/⑤⑨/⑧ B. ①④/②③/⑤⑦⑩/⑥⑧/⑨ C. ①④/②⑥/③⑦⑩/⑤⑨/⑧ D. ①⑥/②④/③⑦⑩/⑤⑧/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①④以,副词,凭借;②⑥因为;连词;③⑦⑩来,连词;⑤⑨介词,把;⑧表目的连词,用来。所以选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课外部分:(选择每小题3分,简答题4分,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翱至零口北,有畜鸡二十二者,七雄,十五雌,且啄且饮,而又狎乎人。翱甚乐之,遂掬粟投于地而呼之。有一雄鸡,人截其冠,貌若营群,望我而先来,见粟而长鸣,如命其众鸡。众鸡闻而曹奔于粟,既来而皆恶截冠雄鸡,而击之,而曳之,而逐出之。已而竞还啄其粟。日之暮,二十一群栖于楹之梁。截冠鸡又来,如慕侣,将登于梁且栖焉。而仰望焉,而旋望焉,而小鸣焉,而大鸣焉,而延颈喔咿,其声甚悲焉,而遂去焉。去于庭中,直上有木三十余尺,鼓翅哀鸣,飞而栖其树颠。 翱异之曰:“鸡,禽于家者也,备五德者也。其一曰见食命侣,义也,截冠雄鸡是也,彼众鸡得非幸其所呼而来耶?又奚为既来而共恶所呼者而迫之耶?岂不食其利背其惠耶?岂不畏丧其见食命侣之一德耶?且何众栖而不使偶其群耶?”或告曰:“截冠雄鸡,客鸡也,予里东鄙夫曰陈氏之鸡焉,死其雌,而陈氏寓之于我群焉。勇且善斗,家之六雄鸡勿敢独校焉,是以曹恶之而不与同其食及栖焉。夫虽善斗且勇,亦不胜其众而常孤游焉。然见食未尝先啄,而必长鸣命侣焉。彼众鸡虽赖其召,既至,反逐之,昔日亦犹是焉。截冠雄鸡虽不见答,然而其迹未曾变移焉。” 翱既闻之,惘然感而遂伤曰:“禽鸟,微物也,其中亦有独禀精气,义而介焉者。客鸡义勇超于群,群皆妒焉,尚不与俦焉,况在人乎哉?况在朋友乎哉?况在亲戚乎哉?况在乡党乎哉?况在朝廷乎哉?由是观天地间鬼神、禽兽、万物变动情状,其可以逃乎?” 吾心既伤之,遂志之,将用警予,且可以作鉴于世之人。 (取材于李翱《李文公集》) 15.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貌若营群 营:迷惑 B. 而延颈喔咿 延:伸长 C. 义而介焉者 介:独特 D. 尚不与俦焉 俦:做伴 16.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而又狎乎人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 既来而皆恶截冠雄鸡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 其孰能讥之乎 其一曰见食命侣 D. 客鸡义勇超于群 师不必贤于弟子 17.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已而竞还啄其粟——赶走(它)之后争着回来啄食那些粟米 B. 岂不食其利背其惠耶——难道不受它的好处就可以背叛它的情义吗 C. 家之六雄鸡勿敢独校焉——家里的六只公鸡没有敢单独(和它)较量的 D. 昔日亦犹是焉——以前也是这样的 18.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截冠雄鸡因外形独特而招人喜爱,受到群鸡的妒忌,不愿与它同食。 B. 截冠雄鸡虽然勇猛好斗,但势单力孤斗不过群鸡,总是被群鸡孤立。 C. 虽然被群鸡孤立,但截冠雄鸡在见到食物后还是招呼同伴一起享用。 D. 作者由截冠雄鸡的遭遇联想到人世间一些类似的事情不禁发出感叹。 19. 作者认为这篇文章“可以作鉴于世之人”,意思是“可以给世人提供借鉴”。你认为世人可以从中借鉴到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答案】15. A 16. D 17. B 18. A 19. 世人应该明白,不要嫉妒才能超过自己的人;遭人嫉妒的人要坚持自己的操守。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注重平时课内外的积累,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A项,貌若营群,翻译为(它)样子象统领群鸡的,营,解释为统领; B项,而延颈喔咿,翻译为再伸着脖子发出喔噫的声音,延,解释为延伸、伸长; C项,义而介焉者,翻译为讲义并且独特的,介,解释为独特; D项,尚不与俦焉,翻译为还不和它结成伙伴,俦,解释为做伴,结成伙伴。 故选A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解释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掌握常见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然后要注意平时的课内外积累,分析时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 A项,而又狎乎人,翻译为且又很亲近人,“乎”相当于“于”,介词,引出动作对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翻译为为什么心神不定,还想去什么地方,乎,为语气词,表句中停顿。 B 项,既来而皆恶截冠雄鸡,翻译为来到以后,却都讨厌被切了鸡冠的公鸡,而,为连词,表示转折的关系;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翻译为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而,为连词,表示递进的关系。 C项,其孰能讥之乎,翻译为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其,为语气助词,表反问的语气;其一曰见食命侣,翻译为其中的一条是见到食物呼唤伙伴,其,为代词,其中。 D项,客鸡义勇超于群,翻译为外来的鸡有义并且比大家勇猛,于,为介词,解释为比;师不必贤于弟子,翻译为老师不一定比弟子贤能,于,为介词,解释为比。 故选D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B项,“就可以”是错误的,“食其利”和“背其惠”二者表示转折关系,所以要翻译为难道不是受了它的好处却背叛它的情义吗?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注意围绕题干要求进行筛选,然后对所筛选的信息进行概括。 B项,“勇猛好斗”是错误的,文中说到“夫虽善斗且勇,亦不胜其众而常孤游焉”,是说截冠雄鸡勇猛善斗,而不是好斗。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本题虽然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但作答时要立足文本,依据原文的内容作答,然后联系实际,要言之成理。首先,分析本篇中心思想;由原文倒数第二段“客鸡义勇超于群,群皆妒焉,尚不与俦焉,况在人手哉?况在朋友乎哉?况在亲戚乎哉?况在乡党乎哉?况在朝廷乎哉?”可知,作者借群鸡尚有妒忌之心来提醒人们无论是人还是物都有妒忌之心,应加以警惕。其次,围绕中心思想阐述启示。 【点睛】 理解文章的内容,是做文言文题的基础。要读懂原文,注意重要字词的翻译、理解。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同时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另外,像比较生僻的文章,翻译起来比较拗口,我们可以借助下面的题干去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由点及面,慢慢读懂文言文段。 参考答案: 我来到零口(地名)的北部,见有人养了二十二只鸡,七只公鸡,十五只母鸡,有的啄食有的饮水,且又很亲近人。我很喜欢它们,于是掏出粟米来丢到地上并唤它们。有一只公鸡,被人切断了鸡冠,(它)样子象这群鸡的首领,先望着我走来,看见粟米便长声鸣叫,就象呼唤所有的鸡(来)。所有的鸡听到声音成群跑到有粟米的地方,来到以后,却都讨厌被切了鸡冠的公鸡并攻击它,啄踢驱赶它离开,(赶走它)后就争着回来啄食粟米。天将要黑了,二十一只鸡一起栖息在堂前的木柱子上。切了鸡冠的公鸡也来到这里,就象依恋伴侣一样,准备登上木柱子休息。它仰头望着它们,它转着圈看它们,并且小声啼叫,然后大声啼叫,再伸着脖子发出喔噫的声音,它的声音很是悲哀,后来就离开了。(它)来到庭院之中,院中有高三十余尺的大树,(它)张开翅膀悲伤地鸣叫着,飞上树顶栖息。 我觉得奇怪:“鸡,是被人在家里所豢养的,(却)具备五德。首先是:见到食物呼唤伙伴,这是义,切了鸡冠的公鸡它是这样的,那些鸡难道不是得益于它的呼唤而过来的吗?又为什么来了却厌恶它并驱赶它呢?这岂不是得它的利益而背叛它的情义吗?这不是抹杀它见食物呼唤伙伴的美德吗?还大家栖息在一起却不准它来做伴呢?”有的人告诉我说:“切了鸡冠的公鸡,是做客(外来)的鸡,我东边的邻里村夫姓陈的家的鸡,它的母鸡死了,姓陈的(将它)放到我这群鸡里来一起养。(它)勇敢并且善斗,家里的六只公鸡没有敢单独和它较量的,因此全都讨厌它并不和它一起吃食、一起栖息。它虽然善斗并且勇敢,也无法战胜它们大家,所以常常独处的。但是见到食物没有先吃就长声鸣叫呼唤它们。它们大家虽然由于是它召唤来的,等到了,反而驱逐它,过去也是这样的。切了鸡冠的公鸡虽然没有得到礼遇,但是它的行为没有改变过。” 我听了以后,惘然感叹并且伤感地认为:“家禽鸟类是小动物啊,它们当中也有禀赋优良的美德的,讲义气并且独特的。外来的鸡有义并且勇敢超过大家,大家都嫉妒并且还不和它结成伙伴,更何况是人呢?何况是朋友呢?何况是内亲外戚呢?何况是同乡呢?何况是同事呢?由此观察天地之间的鬼神、禽兽等万物的演变情况和状态,哪个可以逃出这种情形呢?” 我心里为它伤感之后,就为它写传记,将用来警示我自己,也可以作为世人的借鉴。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 野望 (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20. 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 A. 第一、二句中的“白雪”与“清江” B. 第三、四句中的“诸弟”与“一身” C. 第五、六句中的“供多病”与“答圣朝” D. 第七、八句中的“时极目”与“日萧条” 21. 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项是 A. 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 B. 第三、四句“海内”“天涯”切合“野望”二字。 C. 第五、六句中的“迟暮”“涓埃”切合“望”字。 D. 第七句中的“出郊”“极目”切合“野望”二字。 22. 全诗表现了作者哪些情感?是怎样表现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答案】20. D 21. D 22. 全诗表现了作者感伤时局,怀念诸弟,孤独隐忧的思想情感。首联写作者野望所见的“西山”和“清江”凄清景色,融情于景。中间两联写作者由所望之景触发的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暮年“多病”,“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的惭愧。尾联写出杜甫深为民不堪命而对世事产生“日”转“萧条”的隐忧。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识记古诗词中的对仗知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要明确对仗的含义,古诗词中的对仗,耍考虑到词性、平仄等因素,然后要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 A 项,“白雪”与“清江”,词性相对,颜色“白”对“清”,名词“雪”对“江”。 B 项,“诸弟”对“一身”, “诸”“一”都是数字相对。 C 项,“供多病”与“答圣朝”动宾结构相对。 D 项中,“极目”与“萧条”词性不相对。 因比选D 项。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以及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掌握常用的表达技巧,首先明确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结合诗句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表手法的。最后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题干要求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指向明确,从题目“野望”思考起。 A项,“西山”“南浦”切合题目中的“望”而非“野”字。 B项,“海内”“天涯”是诗人远望后想象,而不是切合“野望”二字。 C项,“迟暮”“涓埃”也是作者的感慨语,而非“野望”的内容。 D项,“出郊”切合“野”,“极目”切合“望”,所以都与“野望”二字切合。 故选D项。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题干要求明确,首先是全诗的情感,然后结合诗句解答。情感上应从诗句中表现情感的词语中概括。从“诸弟隔”“涕泪”“供多病”“答圣朝”“不堪人事”等词语中可以看出全诗表现了作者感伤时局、怀念诸弟、孤独隐忧的思想情感。结合诗句就是要求学生结合全诗的每一联思考。首联写作者野望所见的“西山”和“清江”凄清景色,融情于景。中间两联写作者由所望之景触发的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暮年“多病”,“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的惭愧。尾联写出杜甫深为民不堪命而对世事产生“日”转“萧条”的隐忧。 【点睛】参考译文: 野望 西山白雪皑皑重兵三城戍守,南郊外的万里桥,跨过泱泱的锦江。 因海内战争不息几个兄弟音讯阻隔,我流落天涯潸然泪下身心遥。 惟将迟暮的年光,交与多病的身躯;至今无点滴功德,报答贤明的圣皇。 我骑马来到郊外时放眼远眺,无法忍受人世间之事日渐萧条。 四、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23.默写 (1)策扶老以流憩,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泉涓涓而始流。 (3)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 (4)闾阎扑地,_______;舸舰弥津,_________ (5)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6)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_____________。 (7)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 (8)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答案】 (1). 时矫首而遐观 (2). 木欣欣以向荣 (3). 烟光凝而暮山紫 (4). 钟鸣鼎食之家 (5). 青雀黄龙之舳 (6). 落霞与孤鹜齐飞 (7). 其翼若垂天之云 (8).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9). 过蒙拔擢 (10). 宠命优渥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矫”、“遐”、“暮”、“舳”、“鹜”、“抟”、“拔擢”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五、散文阅读(22分) 阅读下而的作品,完成各题。 说起梅花 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给我取名“梅”字。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不少,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我最喜欢曹雪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画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虽知道这名字校美,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不能释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以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 记得第一次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翻译成英语是plum,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plum。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 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那人就说“是玫瑰花”。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画成画挂在墙上,写进诗里。那人想了想说:“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 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何况一种花草。 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 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我讶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大多花草有艳花者无果实,有美实者无艳花,难得梅两者俱美,梅的美不仅是果实,这老美只知道吃。 第三个问的是意大利人,是搞音乐的,我想这人是有艺术感受力的,反正他没见过梅花,就信口开河起来。我说梅花是中国最美的花,有几千年的栽培史。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凌寒飘香,不屈不饶,自强不息,铁骨冰心。中国人倾心于梅的很多,清朝曾有一位叫陈介眉官员,听说孤山的梅花开了,立即弃官丢印从京城千里迢迢骑马狂奔至杭州,“何物关心归思急,孤山开遍早梅花”。还有一个叫林和靖的,有一天独自赏梅花时,一下子被梅花的神姿吸引了,从此入孤山种梅花,一辈子没有下山,以梅花为妻。那人睁大了眼睛问:“真的吗?”“真的。”我说,他有一首写梅花的七律,在所有写梅花的诗中独占鳌头,无人能比。“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脱口而出。如果你读了这诗,看了这梅,你一定能作出美的乐曲,中国有名曲《梅花三弄》,你可以写出“梅花四弄”。 从此,那人每次见我,必问梅消息,一天被逼无奈,就从网上找出梅花的照片与绘画作品,其中有一幅《墨梅》。那人端详半天,说,很像桃花吗,枯瘦的桃花,还有黑色的,很稀有的颜色。我不再想解释那是墨梅,也不想再说梅花的美就在于疏、瘦、清、斜。 显然这位艺术家也误解了梅花。我怎么告诉他在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树梅花迎雪吐艳时,那种惊心动魄。怎么才能告诉他,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感。怎样才能告诉他,当你为情所困,辗转反侧时,突然一股梅香袭来,幽幽而来,又悄然而去,那种神魂颜倒。梅花的美是摄人魂魄的,如果赏梅在淡云,晓日,薄寒,细雨,或小桥,清溪,明窗,疏篱,再加上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这时候你很难再做凡人,梅花是人间尤物,人间与仙境的使者。 有一次和一个西方人闲聊,不知怎么就谈到他自己国家的国花,他异常兴奋,竟说得泪花点点。我也不由自主又谈起梅花,他说他的,我说我的,他说的我不太懂,我相信我说的他也不懂,有一点是相通的,对一种花的深入灵魂的热爱。 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中国人心里千回百转的梅魂,在与世界相遇的过程中焕发出独异的魅力,成为民族精神的写照。 (取材于苏菲的同名散文) 24. 下列词语中的“说”,与“说起梅花”的“说”,意思最接近的—项是() A. 游说 B. 说和 C. 话说 D. 学说 25. 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 与雅致的“苏菲”相比,“梅”是不大动听的中文名字,因此令作者耿耿于怀。 B. 文中那位意大利人对梅花有很好的艺术感受力,作者期待他写出“梅花四弄”。 C. 本文明写对梅的热爱,在无意识中也表现了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隔膜与误解。 D. 在旅居海外的作者看来,梅花不仅渗人了自己的生活,也象征了民族的精神。 26. 下列对作品中有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墨梅”是用水墨画的梅花,在黑白浓淡之间呈现出疏、瘦、清、斜之美。 B. 由林和靖“众芳摇落独暄妍”一诗诗体推断,该诗写作年代是在魏晋时期。 C. 倒数第3段中称“梅花是人间尤物”,“尤物”在这里指特别美好的事物。 D. “梅”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都是历代中国画家酷爱的创作题材。 27. 本文写了作者与外国人之间围绕着梅花展开的几个故事,在谋篇与立意方面匠心独具。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 28. 本文倒数第3段描写了哪些赏梅的情境?作者借此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品质与格调? 29. 本文结尾写道:“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请紧扣“书香”与“诗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C (2)D (3)B (4)从作者的名字翻译切入,以外国人对梅花的好奇、不解与误解为主线来谋篇布局,对梅花的内涵的阐释由表及里,逐步深入与丰富,凸显梅花独特的美感和魅力,构思巧妙而自然。阐发了梅花所凝聚的名族精神,表现了外国人与中国文化的隔膜,流露出对交流和理解的渴望。 (5)要点一:万木萧瑟,大雪压境 凌霜傲雪的风骨 要点二:千年老梅,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 顽强不屈的生命力 要点三:淡云晓日,薄寒细雨;小桥清溪,明窗疏篱;诗酒横琴,林间吹笛 超凡脱俗的品质 (6)“书香”“诗心”传达了历代文人几千年的书写绘画、题咏吟诵中赋予了梅花的精神之美和诗性之美,这句话深刻揭示了梅花所凝聚的深厚文化内涵。 【解析】 【2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明确重要词语的本义,再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这个词语的语境义。本题“说起梅花“的”说“意思为提及、提到。A项,“游说”中“说”的意思是用话劝别人;B项,“说合”中“说”的意思是从中介绍,说和;C项,“话说”中“说”的意思是提及、提到;D项,“学说”中的“说”意思是言论、主张。故此题答案为C项。 【2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通读全文,理清文章结构,分析文章内容,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找出答案。A项,“‘梅’是不大动听的中文名字”分析不正确。从文中来看,作者虽然觉得这个名字极美,但又觉得梅这个名字太俗,闷声闷气,难以启齿,所以才给自己起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B项,“意大利人对梅花有很好的艺术感受力”分析不正确。作者只是说这个意大利人有艺术感染力,并没有说对梅花有很好的艺术感染力,文中也并没有体现出“期待”。C项,“无意识中”分析不正确,从文中来看作者并不是“无意识”地表现,而是有意识地反映。D项,文章中处处提及梅花,并且梅花也象征民族精神。分析正确。故此题答案为D项。 【26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仔细阅读所给选项,依据平时的积累,做出正确判断。本题中,B项,“该诗写作年代是在魏晋年代”不正确。林和靖是北宋时期的诗人,并且“众芳摇落独喧艳,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从体裁上来说是七律,所以是近体诗,近体诗是在唐以后才出现的,所以不是魏晋时期所作。故此题答案为B项。 【27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的是分析作品结构和主题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通读全文,理清文章写作思路,然后分析结构特点,概括主题。本题答题时需要先答出三个文段的内容,从文本可以看出,这三个文段主要写了作者对“梅”的内涵的阐释,以及三个外国人的不同表现;然后分析文段之间的关系,指出三个段落之间是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关系;最后总结出文章的主旨即可。 【28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能力,也考查鉴赏作品形象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审清题干,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信息区间,提取关键词语,最后按着相关的标准简单的进行分类整理,得出答案。注意做到条理清晰,不重复。文章倒数第三段既写了“万木萧瑟”“大雪压境”时的梅花,又写了“淡云,晓日,薄寒,细雨,或小桥,清溪,明窗,疏篱,再加上诗酒横琴,林间吹笛”时的梅花 。前一种情境之下,梅花是“迎雪吐艳”“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令人惊心动魄;后一种情境之下的梅花是“人间尤物”,“人间与仙境的使者”。考生把这些信息逐条归纳可得出答案。 【29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将所给句子放置于原文,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来分析。本题所考查的句子在文章结尾处,有揭示主旨的作用,需要结合上文来思考。文中多次写到中国历史上文章书画及诗词中对梅花的记载与赞美,也正是这些记载与赞美使梅花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所以作者说“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因此“书香”“诗心”传达出的是历代文人赋予梅花的精神之美和诗性之美,这句话起到了揭示了文章的主旨的作用,展现出梅花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点睛】第1 小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常见的命题形式为: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词语的深刻含意;从文中看,某词语指的是什么意思;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一般的解题思路是:对内涵比较丰富的词语要注意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答题步骤:上下勾连;对使用特殊表现手法的词语,就要抓住它使用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答题步骤:还原手法(把握修辞——由表及里)+作用+情感。 六、作文(50分)(二选一) 30.写作 (1)“ 安”字含有“安定”、“安全”、“安宁”、“安逸”以及“安于……”等意思。 请以“说‘安’”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自选角度,不少于700字。 (2)请以“距离”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可写实,可想象,有叙述,有描写,不少于700字。 【答案】(1) 说“安” --安心者安天下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修、齐、治、平,所求无非一个“安”字。我认为:安身、安家、安国、安天下,必先安心。 志者,必先安心。志,心也。确定心之所向,才能势如破竹,冲破一切阻碍,成就一番事业。诸葛亮忠义垂千古,世人皆知。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把“孔明”这个名字照得亮堂堂的。孔明将心安在了匡复汉室上,虽然最终“出师未捷身先死”,可后人永远将他铭记在心。元帅岳飞将心安在了收复大宋河山上,一首《满江红》,歌出了“精忠报国”的慷慨气概,使他成为国人心中永远的英雄。志者,安心,心如磐石。 治者,必先安心。冰心诗道:“心若冰清,天塌不惊”。治国之人,必先做到天塌不惊。心安得稳,国安得就稳。勾践卧薪尝胆、终雪国耻的故事,证明了治者须安心。不记得从哪本书上看过这么一句话:“不可忘,不可念。”用在这里正合适,所谓国仇不可忘,天塌亦不惊;家耻不可念,心应若冰清。治者,安心,心若冰清。 智者,必先安心。或许曾经疑惑,或许曾经迷茫,将心放平,你便是智者。宠辱不惊,任庭前花开花乱;去留无心,看天上云卷云舒--这便是将心放平。一朝不得志便抑郁而终的人,也许可以成为诗人,也许可以成为艺术家,但不懂得笑看风云,不懂得安心的人,即便是学富五车,即便是才华横溢,也决不是智者。智,是一份潇洒、一份幽默、一份认真、一份玩笑、一份勇敢,再加上五份安心。智者,安心,心比镜湖。 挚者,必先安心。佛戒贪、嗔、妄念,也许这才是安心的最高境界。人生的“真意”,不在名利,不在权势,而在一颗安宁妥贴的“心”。与人争名逐利,不如“守拙归园田”的恬淡轻松;与人比权量力,不如“随意春芳歇”的豁达明朗。要做“真正的人”,活出“真正的我”,须安妥一颗“真正的心”。挚者,安心,心似苍穹。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必先安心。将心安如磐石的人是“志者”,将心置若冰清的人为“治者”,将心比作镜湖的人乃“智者”,将心看似苍穹的人成“挚者”。心安,则身安、家安、国安,之后天下乃安。 (2) 距离 桂花雨,锁清秋,也锁住了我的心。 窗外是淅沥的桂花雨,伴随着滴答的雨声。昨天公园里还有熙熙攘攘的人群,而今天却一个人也没有,只留下寂寞的长椅品尝着公园的空旷。 永远也忘不了那一晚,死一般的安静,只有时不时传来的妈妈和几个姨妈的抽泣声。房间被灯和蜡烛照得通亮,而我们每个人的脸确是黯沉的,只有眼角下的两行泪痕依然闪烁。妈妈倚着椅子,整个人好像已经失去了支撑身体的力气。爸爸在角落里抽着烟,烟雾飘着散开。屋子里的烟特别浓,可能是烧纸钱的缘故。我靠在墙上,而我对面的墙上挂着外公的照片。我想,十几年前这个屋子里也有过同样的安静吧。只是当时我还小,已经记不清了。 对面的墙边,外婆静静地躺着。她永远离开了我们,我们之间的距离已难以跨越。 我的心很乱。外婆的笑脸,外婆可爱的举动,一一出现在我的眼前。时光回到以前,我的耳边响起了外婆的话:“来吃桂花糕了。”桂花糕是外婆的拿手绝活,它的气味沁香怡人,弥漫在整个屋子。我咬下一口,全身都能感受到那种甜味,身子轻盈地想要飘起来…… 舌尖感到温温的,是眼泪的味道,而今再也没有甜甜的桂花糕,再也看不到外婆慈爱的笑容。外婆已经去了另一个叫做天堂的世界,那个世界与我们隔着很远很远的距离。 照片中外婆的笑脸,虽然布满了道道皱纹,但我却依然能够感受到她的可爱与童趣。外婆与我之间有着生与死的距离。即使这样,我对外婆的敬意也无法抹去。其实爱是可以跨越距离的障碍的,纵使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也无法阻挡爱的延续。爱无边界。 桂花雨落下,我的心也突然间敞开了,在这样一个秋天没有桂花糕,没有外婆,可我依然能回味出那份香甜——爱的味道。就像,外婆在身边一样。 【解析】 【详解】(1)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篇命题作文,以“说‘安’”为题,说“安”是当前社会上的热点话题,这样的作文命题富有时代感,而且考生有话可说,能够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能给考生更多的思维空间,考生可以根据自己身边的生活中的信息、社会和世界的整体追求和平社会的大环境来写。也体现了新教材改革中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的转变,立意更加新颖,开拓了思维。“安”是个多义词,《新华字典》“安”字有7个义项,《现代汉语词典》“安”字有12个义项。题干中已提示“安”字含有安定、安全、安宁、安逸以及安于……等意思。考生可以“自行选定角度”来写。从“安”字外延上引申,可写的内容很多。比如,成语有“安居乐业”“安之若素”“安分守己”,讲的是一种待人接物安常处顺的态度;常用词语“安定”“安康”“安宁”“安全”“安静”“安稳”,讲的是一种正常宁静的秩序和良好的环境;“安详”“安闲”“安适”“安逸”“安乐”多用来形容平和舒适的心境与生活;而“安顿”“安抚”“安排”“安设”都有妥善处理、使之“安定”的意思。由此说来,考生可从社会安定、国泰民安的角度谈“安”对民族生存、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也可从个人或集体发展的角度谈居安思危、随遇而安的必要性。谈社会的安定、人身的安全、生活的安宁等等这些内容,都是符合题意的。把握了这些内容后,要使文章吸引读者,重要的是要精心地遣词造句,灵活地组织句式和段落,生动地运用修辞方法,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使之文采飞扬,有较强的感染力。 立意: 1、 要安常处顺,才能和谐安定 2、 心安,才能天下安 3、 心安者,成万事 素材积累: 1、安宁,就要有闲适的心情。如此,才可感受人生的充实有味。 王维有闲适的心情,我相信他感受了人生的充实有味。不然,他怎会有“丽君多采摸,此物最相思”的真诚劝告?不然,他怎会有“偶然值林史,读笑无还期”的率性而为?不然他怎会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细微体察? 是啊,正是闲适的心情,使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闲适,给了他安宁,于是,他的人生如诗,亦如画。 2、安于现状,是对国家前途的不负责任。清军入美后,自认为天朝上国,物卓人丰,无须同外国互通有无。于是,清廷闭关锁国,将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和思想一并挡在冷冷高墙之外。统治者们耽于九州一统的格周,安于封建体系的森严,终于造成科技、军事的落后,修败于西方、东方殖民者的坚船利之下天的大打破了这份所调的安字,一纸纸权辱国的条约,成为这个不可一世的末代王朝耻辱的写照。 安于现状,永远得不正的“安”。而真正心交神宁的人,正是些不安于现执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开拓进取的勇士。 4、 那个在不安中求“安”宋朝啊,悲凄的宋朝有易安居士携所有家当追随朝廷,而最后也只得叹一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只是那执政者不是“人杰”,更不会,也不愿做“鬼雄”,他只愿在风雨飘摇中“一晌贪欢”,莫“辜负了窗前月明”就好。 层次分析: 第一段:由引用名言引出人生所有的理想、追求都是为了安心的观点。 第二段:论述有志者,心如磐石的分论点。 第三段:论述大智者,心比镜湖的分论点。 第四段:论述诚挚者,心似苍穹的分论点。 第五段:总结全文,进一步论述心安则天下安的观点。 (2)审题: 本题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典型的命题作文,要求以“距离”为题。距离可以分为“有形的距离”和“无形的距离”。有形的“距离”指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相隔。事实上“有形的距离”因为太直白太具体,所以很难在这个立意上写出优秀的作文来。“无形的距离”比喻在认识、感情方面的差距。学生在作文时要侧重于以“距离”的比喻义来构思。比如由距离联想到亲疏远近,由距离引发和谐相处,可以抓住相亲相近的人与人的关系,做到以情动人。而且要注意本文的文体特征,要求写成记叙文。写作前应认真审准题,在此基础上,要运用发散性思维,把平时的积累都调动起来,联系身边实际,学会多角度立体的思考。 立意: 1、要拉近心与心的距离 2、和烦恼保持距离 3、与梦想的距离 素材: 1、常常会仰望天空,不知道天堂与人间的距离究竟有多远。可当那一幕幕往事浮现在眼前时,我突然明白:原来,爱从未远离。 我的童年是在爷爷奶奶身边度过的。我是孙辈中最小的,也是爷爷最疼爱的。记忆中的爷爷高高的,胖胖的,脸上时时露出温暖的笑容。那时,我总会给爷爷唱几句新学的儿歌,爷爷也常带我去镇上玩,买回我喜欢的气球、糖果和冰棒。屋里屋外,经常回荡着我们的欢声笑语,我和爷爷之间没有半点“距离”。 2 、他们说我“抓周”时抓了一本书,所以我是个北大的料儿,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别管别的事儿,我成了一颗大概只会做选择题的大白菜。放假了,他们说,今天休息,做八套题,考完试了,他们说,别放松,加把力气。他们嘱咐我,别看没用的书,别和老师顶撞,别和同学过于亲密,不许早恋,一定要上北大。九八世界杯和你没关系,唐朝乐队又是什么东西。我有一天生了气:我不干了,我还不如一只吃虫的鸡!他们惊讶了:好呀你!和我们有了距离!这不都为了你!告诉你,别跟我说代沟!读点书有什么了不起!我被说的没了气,这就叫距离。 哦,距离,活了十八年,竟栽到了它的手里。你呢?是否和我有距离?或许,我就是第二个你。 3、“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是咫尺的距离;“寄蜉游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是天涯的距离。余秋雨先生说人生应平衡于山水之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想人生也应平衡于咫尺天涯的距离之间,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纷繁的世上潇洒走一回。 层次分析: 第一段:开头以景设置悬念。 第二段:进一步设置情境,来渲染悲凄的氛围。 第三段:开始叙事,写到父母和姨妈们的悲伤 第四段:千呼万唤的引出外婆去世,我们和外婆的距离已难以跨越。 第四段:对美好往事的怀念 第五段:再次点题,说到我们和外婆的距离。 第六段:紧扣“距离”,情感自然升华,写到我和外婆之间虽然有了生和死的距离,但无法阻挡爱的延续。 第七段:最后写到虽然没有了桂花糕,没有外婆,但我依然能回味出爱的味道,就像外婆在身边一样。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