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2019)必修下册配套练习:16 阿房宫赋 六国论 Word版含解析
- 1 - 第八单元 16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练案[18] 基础巩固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句中“亡”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亡”字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D ) 例: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A.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B.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C.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D.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解析】 A 项,灭亡;B 项,逃亡的人;C 项,逃走;例句及 D 项,损失。 2.下列加点的“而”字,不表转折关系的一项是( B ) A.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骊山北构而.西折 C.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D.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解析】 B 项,连词,表承接。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B ) 例句: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A.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B.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C.骊山北.构而西折 D.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解析】 例句与 B 项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A 项,名词作状语;C 项,名词作状语;D 项,名词作动词。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D )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②而气候..不齐 ③师不必..贤于弟子 ④可怜..焦土 ⑤思厥先祖父.. ⑥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A.③④ B.①③ C.②⑤ D.①⑥ 【解析】 ①颠覆:推翻,摧毁,灭亡。 ⑥胜负,胜利和失败;存亡,存续和灭亡。这 些词的古今意义都是相同的。②古义:天气冷暖、雨雪阴晴。今义: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③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不必要。④古义:可惜。今义:使人怜悯。⑤祖父:古义, - 2 - 泛指祖辈和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 5.下列各句的句式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 ) A.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B.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解析】 B、C、D 三项均为被动句,A 项是状语后置句。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 是“__覆压三百余里__,__隔离天日__”。 (2)《阿房宫赋》中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 又形象的语句是“__明星荧荧,__开妆镜也__”。 (3)苏洵在《六国论》中设身处地为六国出谋划策,指出要好好对待贤才的句子是“__以 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__,__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__”。 7.阅读下面宣传抗疫防疫的图片,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摘编自《文汇报》) (1)为图 1 或图 2 拟标题。不得照抄图片中的原文,不超过 10 个字。 选择图( ),标题:________ (2)分别简要评价图 1、图 2 的创意。 图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__(1)示例:图 1 凝聚力量,抗击疫情 图 2 新门神 (2)图 1:由多个小心形组成大心形,带着外形像船头的口罩,用“万众一心”“同舟共济” 点明主题,简洁凝练,号召有力。 图 2:用传统民俗的门神年画,名字替换为“霍去病”“辛弃疾”,表达人们去病、弃疾 的愿望。翻新传统,巧妙贴切。 【解析】 ⑴要求给漫画拟标题。比如图 1,根据文字部分“万众一心”“同舟共济”以 - 3 - 及“大心”“口罩”可以看出主题是抗击疫情的,由无数“小心”组合成“大心”意思是凝 聚力量。据此拟题即可。而图 2 是由“霍去病”和“辛弃疾”组成的“门神”,直接从这个 主体拟题为“新门神”即可。⑵要求评价漫画的创意。图 1 构成要素有“小心”“大心”“船 型口罩”以及文字“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创意点在于用“无数小心构成大心”表示 “万众一心”;用“船型口罩”表示“同舟共济”抗击疫情。整体构思简洁形象,号召力强。 图 2 构思最巧妙的地方是用传统的“门神”的方式表达对健康的守护;利用“霍去病”和“辛 弃疾”名字中的“去病”“弃疾”表达抗击疫情的心愿。利用传统又翻出新意,巧妙贴切。 8.下面的材料从两个方面对阿房宫做了介绍,请筛选信息,保留各方面的主要内容,压 缩成一段文字,不超过 60 个字。 再看司马迁笔下关于阿房宫的记载。他所渲染的是秦始皇建造朝宫的豪华设施和宏大气 概,从而衬托出秦始皇不恤民力的屠夫形象,来达到证明正是因为秦始皇的过度役民,才导 致国家解体这一结论的目的。阿房宫的规模如此,《汉书·楚元王列传》所说秦始皇陵高度的尺 寸也是如此。但从另一方面讲,司马迁和班固的史学品格向来为人们敬重,他们的记载应当 不是凭空杜撰出来的,最有可能的情况是他们根据国家档案中秦朝的相关设计文献而不是实 际状况记述的。 答:__司马迁极力渲染阿房宫的豪华奢侈是为得出秦始皇不恤民力导致亡国的结论,他 与班固可能都是根据相关文献而非实际状况记述。__ 【解析】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做此类题可从分析文段结构入手,从文段中关键 句子切入。 二、拓展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武王至殷郊,系堕。五人御于前,莫肯之为,曰:“吾所以事君者,非系也。”武王勉 而自为系。孔子闻之曰:“此五人者之所以为王者佐也,不肖主之所弗安也。”故天子有不 胜细民者,天下有不胜千乘者。 秦缪公...见戎由余,说而欲留之,由余不肯。缪公以告蹇叔。蹇叔曰:“君以告内史廖。” 内史廖对曰:“戎人不达于五音与五味,君不若遗之。”缪公以女乐二八人与良宰遗之。戎 王喜,迷惑大乱,饮酒昼夜不休。由余骤谏而不听,因怒而归缪公也。蹇叔非不能为内史廖 之所为也,其义不行也。缪公能令人臣时立其正义,故雪殽.之耻..,而西至河雍也。 秦缪公相百里奚。晋使叔虎、齐使东郭蹇如秦,公孙枝请见之。公曰:“请见客,子之 事欤?”对曰:“非也。”“相国..使子乎?”对曰:“不也。”公曰:“然则子事非子之事 也。秦国僻陋戎夷,事服其任,人事其事,犹惧为诸侯笑,今子为非子之事!退!将论而罪。” 公孙枝出,自敷于百里氏。百里奚请之。公曰:“此所闻于相国欤?枝无罪,奚请?有罪, 奚请焉?”百里奚归,辞公孙枝。公孙枝徙,自敷于街。百里奚令吏行其罪。定分官,此古 人之所以为法也。今缪公乡之矣。其霸西戎..,岂不宜哉? - 4 - 晋文公将伐邺,赵衰言所以胜邺之术。文公用之,果胜。还,将行赏。衰曰:“君将赏 其本乎赏其末乎赏其末则骑乘者存赏其本则臣闻之子虎。”文公召子虎曰:“衰言所以胜邺, 邺既胜,将赏之,曰‘盖闻之于子虎,请赏子虎’。”子虎曰:“言之易,行之难,臣言之 者也。”公曰: “子无辞。”子虎不敢固辞,乃受矣。凡行赏欲其博也,博则多助。今虎非 亲言者也,而赏犹及之,此疏者之所以尽能竭智者也。晋文公亡久矣,归而因大乱之余,犹 能以霸,甚由此欤。 (节选自吕不韦《不苟论》)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D ) A.君将赏/其本乎赏/其末乎赏/其末则骑/乘者存赏/其本则臣/闻之子虎 B.君将赏/其本乎赏/其末乎赏/其末/则骑乘者存赏/其本/则臣闻之子虎 C.君将赏其本乎/赏其末乎/赏其末则/骑乘者存/赏其本则/臣闻之子虎 D.君将赏其本乎/赏其末乎/赏其末/则骑乘者存/赏其本/则臣闻之子虎 【解析】 本题,“君将赏其本乎”,“乎”句末语气词,断句标志,后面断开,排除 A、 B;“则骑乘者存”,“则”表示转折,一般放在句中或句首,通常不会在句末,排除 C。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秦缪公,谥号“私”,春秋时秦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等 为谋臣,颇有作为。 B.殽之耻,指晋、秦争霸过程中,晋军曾在殽地被秦伏击而溃败一事;晋秦两国关系因 此由友好转为敌对。 C.相国,战国时除楚国外各国先后设相,称相国、相邦,为百官之长;秦代以后成为辅 佐皇帝的最高官职。 D.西戎,此称谓最早来自周代,为古代西北戎族总称;中原人称四方各部落分别为东夷、 西戎、南蛮、北狄。 【解析】 B 项,“殽之耻,指晋、秦争霸过程中,晋军曾在殽地被秦伏击而溃败一事” 说法错误。“殽之耻”指秦军在殽之战中被晋军打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周武王身边五个大臣没有一个替他系带子,说明贤明的君主不随意责求臣民,而忠诚 的辅臣也不必去苟且迎合。 B.秦缪公之所以能够开疆拓土、称霸西戎,与他让臣下遵守道义、不做职分之外的事情 以及依法施政有密切关系。 C.百里奚向秦缪公求情失败后,劝公孙枝尽快逃离,公孙枝却转而到闹市中诉苦,百里 奚迫不得已对其论罪行罚。 D.臣贤君明是成就霸业之本,赵衰面对赏赐不抢功邀功,体现了臣贤;晋文公不吝奖赏, 有功辄赏,则彰显了君明。 - 5 - 【解析】 C 项,“百里奚向秦缪公求情失败后,劝公孙枝尽快逃离,公孙枝却转而到闹 市中诉苦,百里奚迫不得已对其论罪行罚”说法错误。“劝公孙枝尽快逃离”“迫不得已” 错,原文“百里奚归,辞公孙枝。公孙枝徙,自敷于街。百里奚令吏行其罪”,意思是百里 奚回来,回绝了公孙枝。公孙枝转而又到闹市中去陈诉,百里奚就命令官吏对公孙枝论罪行 罚。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戎人不达于五音与五味,君不若遗之。”缪公以女乐二八人与良宰遗之。 译文:__“戎人不通晓音乐和美食,您不如把这些东西赠送他们。”秦缪公就把女乐十 六名和高明的厨师送给了戎人。__ (2)晋文公亡久矣,归而因大乱之余,犹能以霸,其由此欤。 译文:__晋文公流亡(或:逃亡)在外很久了,归国后继承了大乱之后的残破局面,仍然能 够凭借这种条件称霸,恐怕就是由于这个原因吧。__ 【解析】 (1)“达”,通晓;“遗”,赠送;“二八人”,十六人;“宰”,厨师。(2)“亡”, 流亡,逃亡;“因”,沿袭,继承;“霸”,称霸;“其”,表疑问语气,恐怕。 13.由余归缪公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答:__①秦缪公非常赏识由余,曾极力挽留欲为己所用;②戎王接受秦缪公馈赠女乐和 良厨后,花天酒地,不理朝政,不值得辅佐;③由余屡次劝谏,戎王不听,由余心灰意冷, 愤然离去。__ 【解析】 本题,题干要求分析“由余归缪公的原因”,分析原因题要注意从内因和外 因两个方面分析。结合“秦缪公见戎由余,说而欲留之”分析可知,秦缪公非常赏识由余, 曾极力挽留欲为己所用;结合“戎王喜,迷惑大乱,饮酒昼夜不休”分析可知,戎王接受秦 缪公馈赠女乐和良厨后,花天酒地,不理朝政,不值得辅佐;结合“由余骤谏而不听,因怒 而归缪公也”分析可知,由余屡次劝谏,戎王不听,由余心灰意冷,愤然离去。 【参考译文】 武王到殷商郊外,袜带掉了下来。当时有五个辅佐大臣在身边,但没有谁肯去替他系上 袜带,说:“我们是用来辅佐国君的,并不是帮他系袜带的。”武王费力地把带子系上。孔 子听到这件事后说:“这五个人成为君王的辅佐的原因就在这里,这也是不肖君主所不安 的。”所以天子有时不能战胜小民,拥有天下者有时不能战胜只有千辆兵车的诸侯国。 秦穆公见到戎国的由余,很赏识他,想把他留下。由余不答应。穆公把自己的意图告诉 了蹇叔。蹇叔说:“您去把它告诉内史廖。”内史廖听了,回答说:“戎人不懂得音乐和美 味,您不如把这些东西送给他们。”穆公就把两队女乐和高明的厨师送给了戎人。戎王十分 高兴,神魂颠倒,任意胡为,饮酒昼夜不止。由余多次劝谏不听,一怒之下归附了秦穆公。 蹇叔并不是不能做内史廖做的事,而是他所遵守的道义不允许这样做。秦穆公能让臣下时时 坚持自己应遵守的道义,所以能洗刷殽之战的耻辱,把疆土向西开拓到雍州。 - 6 - 秦穆公任百里奚为相国。这时,晋派叔虎,齐派东郭蹇出使秦国,公孙枝请求会见他们。 穆公说:“请求会见客人,这是你职分内的事吗?”公孙枝回答说:“不是。”穆公又说: “是相国委派你了吗?”回答说:“没有。”秦穆公说:“这样看来,你是要做不该你做的 事。秦国偏僻荒远,处于戎夷之地,即使是事事都有专职,人人备守其责,仍然怕被诸侯耻 笑,而现在你竟然要做不该你做的事!下去吧!我要对你的罪过审理惩治!”公孙枝出朝, 到百里奚那里陈述事情的原委。百里奚替他向穆公求情。穆公说:“这样的事是相国该过问 的吗?公孙枝没有罪的话,有什么必要求情?要是有罪的话,求情又有什么用?”百里奚回 来,回绝了公孙枝。公孙枝转而又到闹市中去陈诉。百里奚就命令官吏对公孙枝论罪行罚。 确定官员的名分职守,这是古人实行法治的方法。现在秦穆公已朝这个方向努力了。他称霸 西戎,岂不是情理之中的吗? 晋文公将要伐邺,赵衰向文公建议伐邺的方法。文公采纳了他的建议,果然取得了胜利。 伐邺回来,文公准备赏赐他。赵衰说:“您是要赏赐根本呢,还是要赏赐末节呢?如果赏赐 末节,那么有参战的将士在;如果赏赐根本,那么我的建议是从郁子虎那里听来的。”文公 召见郁子虎,说:“赵衰进言用来战胜邺的方法,现在邺已被战胜,我要赏赐他,他说:‘我 是从子虎那里听来的,请赏赐子虎。”郁子虎说:“事情谈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而我只不 过是个谈了几句话的人。”文公说:“你就不要推辞了。”子虎不敢坚决推辞,这才接受了 赏赐。凡是行赏,赏赐的范围应该越大越好,范围大,得到的帮助就多。如今子虎并不是直 接进言的人,而仍然赏赐到他,这是疏远的人为君主竭尽才智的原因。晋文公在外流亡很久, 回国后继承的又是大乱以后的残破局面,但仍能凭这种条件成就霸业,恐怕就是这个原因吧! 阅读提升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张茂昭本名升云,德宗时赐今名,字丰明。少沈毅,颇通书传。孝忠时,累擢检校工部 尚书。孝忠卒,帝拜邕王谅为义武军节度大使,以茂昭为留后,封延德郡王。后二年,为节. 度使..。弟昇璘薄王武俊为人,座上嫚骂,武俊怒,袭义丰、安喜、无极,掠万馀人,茂昭婴 城,遣人厚谢,乃止。久之,入朝,为帝从容言河朔..事,帝竦听,曰:“恨见卿晚!”召宴 麟德殿,赐良马、甲第、器币优具,诏其子克礼尚晋康郡主。帝方倚之经置北方,会崩,故 茂昭每入临,辄哀不自胜。 顺宗立,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复遣之镇,赐女乐二人,固辞,车至第门,茂昭引诏使 辞曰:“天子女乐,非臣下所宜见。昔汾阳、咸宁、西平、北平皆有大功,故当是赐。今下 臣述职以朝,奈何滥赏?后日有立功之臣,陛下何以加之?复赐安仁里第亦让不受宪宗元和 二年请朝五奏乃听愿留不许加兼太子太保。” 既还,王承宗叛,诏河东、河中、振武、义武合军为恒州北道招讨,茂昭治廪厩,列亭 候,平易道路,以待西军。承宗以骑二万逾木刀沟与王师薄战,茂昭躬擐甲为前锋,令其子 克让、从子克俭与诸军分左右翼绕贼,大败之,承宗几危。会有诏班师,加检校太尉,兼太 - 7 - 子太傅。 乃请举宗还朝,表数上,帝乃许。北镇遣客间说,皆不纳。诏左庶子任迪简为行军司马, 乘驿往代。茂昭奉两州符节..、管钥、图籍归之。先敕妻子上道,戒曰;“吾使尔曹出易,庶 后世不为污俗所染。”未半道,迎拜兼中书令,充河中晋绛慈隰节度使。至京师,双日开延 英,对五刻罢。又表迁坟墓于京兆,许之。明年,疽发于首卒,年五十,册赠太师,谥.曰献 武。帝思其忠,擢诸子皆要职,岁给绢二千匹。 (节选自《新唐书·张茂昭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 A.复赐安仁里/第亦让不受/宪宗元和二年/请朝/五奏乃听/愿留/不许/加兼太子太保 B.复赐安仁里第/亦让不受/宪宗元和二年/请朝/五奏乃听/愿留/不许/加兼太子太保 C.复赐安仁里第/亦让不受/宪宗元和二年/请朝五奏/乃听/愿留/不许/加兼太子太保 D.复赐安仁里/第亦让不受/宪宗元和二年/请朝五奏/乃听/愿留/不许/加兼太子太保 【解析】 根据对原文文句的理解和把握,“复赐安仁里第”又赐给安仁里宅第,“第” 是宅第的意思,不能与前面断开,所以可以排除 A、D 两项。根据对原文文句的把握和理解, “请朝”,张茂昭请求朝见,后面接的是状语“五次上奏才被允许”,前后要断开,所以可 以排除 C。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 B.河朔,泛指黄河以西的广大地区,汉武帝曾建立城池实施管理,名为朔方。 C.符节,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 D.谥,是对死去的帝王、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他地位很高的人给予的称号,或褒或 贬或同情,始于西周。 【解析】 选项 B,河朔,“黄河以西的广大地区”说法有误,是泛指“黄河以北的广大 地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张茂昭沉稳刚毅,有礼有节。他的弟弟得罪了王武俊,招致王武俊发兵攻击,张茂昭 环城固守,并派人用重礼谢罪,王武俊才停止进攻。 B.茂昭忠于朝廷,深受器重。唐德宗授任他检校工部尚书并升任为节度使;唐顺宗赐予 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派他去节镇,赏赐女乐二人。 C.张茂昭驰骋疆场,身先士卒。在与王承宗的作战中,张茂昭亲自披甲作为前锋,命令 儿子张克让、侄子张克俭与诸军分左右翼包围贼兵,大败贼兵。 D.张茂昭镇守节镇,平叛有方。王承宗反叛,张茂昭修治粮仓马厩,建立驿亭候馆,平 整道路,准备就绪后,张茂昭率军越过木刀沟,大败王承宗。 【解析】 选项 D,“张茂昭率军越过木刀沟,大败王承宗”说法有误,原文是“承宗以 - 8 - 骑二万逾木刀沟与王师薄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方倚之经置北方,会崩,故茂昭每入临,辄哀不自胜。 译文:__皇帝正要依靠他统管北方,适逢皇帝去世,因此张茂昭每次入朝,总是哀痛不 能自禁。__ (2)先敕妻子上道,戒曰:“吾使尔曹出易,庶后世不为污俗所染。” 译文:__张茂昭先让妻子、儿女上路,告诫说:“我让你们离开容易,希望后代不被污 俗熏染。”__ 【解析】 (1)“倚”,依靠;“经置”统管;“会”适逢。 (2)“敕”,让;“尔曹”你们;“为……所”被动句式。 5.原文最后说“帝思其忠”,请从文中找出能够证明张茂昭“忠”的事例。 答:__(1)张茂昭担任节度使时,以和平的方式平定灾祸,免于纷争,保有朝廷利益。 (2)皇帝去世,张茂昭每次入朝,总是哀痛不能自禁,作为地方节度使,甚至朝廷忌惮, 多次请求朝见,请求留在京城,让自己整个家族还朝,将祖坟迁到京兆,打消朝廷顾虑。__ 【解析】 文章出处为《新唐书》,而张茂昭的身份,即义武军节度大使。联系历史背景, 唐朝藩镇割据,节度使安禄山叛乱,朝廷自然忌惮这一类地方大员。由此看来,张茂昭在文 中略显奇特的举动自然是基于“忠”,打消顾虑,保有团结与和平。 【参考译文】 张茂昭本名升云,德宗时赐给今名,字丰明。年轻时沉着刚毅,很精通书传。张孝忠在 世时,几次升迁担任检校工部尚书。张孝忠去世后,皇帝授任邕王李谅为义武军节度大使, 以张茂昭为留后,封为延德郡王。两年以后,任节度使。他的弟弟张昇璘鄙视王武俊的为人, 在座上谩骂,王武俊大怒,袭击义丰、安喜、无极,掳掠一万多人,张茂昭环城固守,派人 用重礼谢罪,王武俊才停止。过了很久,张茂昭入朝,向皇帝从容谈论河朔的事情,皇帝听 到很震动,说:“只恨见卿太晚了!”在麟德殿设宴召见他,赐他良马、上等宅第、优美的 器用珍币,诏令他的儿子张克礼娶晋康郡主为妻。皇帝正要依靠他统管北方,适逢皇帝去世, 因此张茂昭每次入朝,总是哀痛不能自禁。 顺宗即位,张茂昭升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派遣他去节镇,赐给他女乐二人,他坚决 推辞,送女乐的车到了家门口,张茂昭对诏使推辞说:“天子的女乐,不是臣下所应见的。 过去汾阳王、咸宁王、西平王、北平王都立有大功,所以应当接受这样的赏赐。如今臣下在 朝廷供职,怎么能滥用赏赐呢?以后有立功之臣,陛下用什么奖赏他们?”又赐给安仁里宅 第,他也辞让不接受。宪宗元和二年,张茂昭请求朝见,五次上奏才被允许。请求留在京城, 皇帝不允许,加兼太子太保。 张茂昭回到节镇后,王承宗反叛,皇帝下诏河东、河中、振武、义武合并军力为恒州北 道招讨,张茂昭修治粮仓马厩,建立驿亭候馆,平整道路,以等待西军。王承宗派骑兵两万 - 9 - 越过木刀沟逼近官军交战,张茂昭披上甲胄作为前锋,命令儿子张克让、侄子张克俭与诸军 分左右翼包围贼兵,大败贼兵,王承宗几乎覆灭。正值有诏令班师,张茂昭加任检校太尉, 兼太子太傅。 张茂昭于是请求让自己整个家族还朝,表章几次递上,皇帝才允许。北方军镇派人私下 游说,他都不听从。下诏左庶子任迪简为行军司马,从驿道乘马前往替代张茂昭。张茂昭奉 上两州符节、钥匙、图书簿籍交给他。张茂昭先让妻子、儿女上路,告诫说:“我让你们离 开容易,希望后代不被污俗熏染。”走到半路,朝廷派人迎接他授任兼中书令,充任河中晋 绛慈隰节度使。到了京城,(皇帝破例)双日开延英殿,接见张茂昭五刻才停止。张茂昭又上表 请求将祖坟迁到京兆,得到允许。第二年,他头上患疮疽去世,终年五十岁,册命追赠太师, 谥号叫献武。皇帝思念他的忠诚,将他的儿子们都提拔担任重要职务,每年赠给绢两千匹。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吾尝谓医之在天下,其资生民之用,盖与谷帛等,窃怪世之工其道者何少也。自三代..以 来,以医名世者多矣,其为论说方术大备矣。又尝怪夫世之医者,皆忽而不学。使孝子慈孙 不能无恨于疾苦之际者以此也,可不悲哉!予少多病,世之医往往与之游,率按前人成说而 用之,未有能原其所以说者也。而世医不以术易衣食者鲜矣,何暇及此哉!宜工之者寡,而 古学之废也。意必有聪明微妙之君子,悯兹学之不振,悼生人之疾疠,独治其道,修其术, 而莫或知之者焉。 绍圣丁丑....,予得罪谪官齐安,而得蕲水庞君焉。其于医,殆所谓聪明微妙者也。君讳安 时,字安常,蕲州蕲水人。儿时读书,尝问医于父,父授以《脉诀》,君曰:“是不足为也。” 独取黄帝、扁鹊之脉书治之。未久,已能通其说,时出新意,辩诘不可屈,父大惊,君时未. 冠.也。已而病聋,君曰:“天使我隐于医欤!”乃益读《灵枢》《太素》诸秘书,凡经传百家 之涉其道者,靡不贯通。时时为人治病,率十愈八九。有舆疾自千里踵门求治者,君为辟第 舍居之,亲视膳粥、药物,既愈而后遣之,如是常数十百人不绝也。其不可为者,必实告之, 亦不复为治。活人无数,病家持金帛来谢,不尽取也。 戊寅之春,予见君于蕲水山中。视其貌伟然,听其议博而不繁,妙而易晓。告予曰:“世 所谓医书,予皆见之,惟扁鹊之言深矣,盖所谓《难经》者也。予欲以其术告后世,故著《难 经解》数万言。观草木之性与五脏之宜秩其职任官其寒热班其奇偶以疗百疾著《主对集》一 卷。古今异宜,方术脱遗,备伤寒之变,补仲景..《.伤寒论...》.。药有后出,古所未知,今不能辨, 尝试有功,不可遗也,作《本草补遗》一卷。”吁!其备矣。予问以华佗之事,君曰:“术 若是,非人所能为也,其史之妄乎!” 是冬而君痼疾作。明年春而剧。门人请自视脉,君笑曰:“予察之审矣,胃气已绝,死 矣。”因尽屏药饵,忽焉韵语数句,授其婿,盖超然达者语也。后数日,与客坐语而卒,年 五十八,时二月初六也。 (张耒《庞安常墓志铭》) - 10 -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A.观草木之性与五脏之宜/秩其职任/官其寒热/班其奇偶/以疗百疾/著《主对集》一卷 B.观草木之性与五脏/之宜秩其职任/官其寒热/班其奇偶/以疗百疾/著《主对集》一卷 C.观草木之性与五脏之宜/秩其职任/官其寒热/班其奇偶以疗百疾/著《主对集》一卷 D.观草木之性与五脏/之宜秩其职任/官其寒热/班其奇偶以疗百疾/著《主对集》一卷 【解析】 “草木之性”“五脏之宜”,两个词语结构相同,共同作“观”的宾语,因 此在“宜”后要断开,排除 B、D 项;“秩其职任”“官其寒热”“班其奇偶”三个句子结构 相同,句式对称,因此三个句子都是独立的,因此“任”“热”“偶”处都要断开,排除 C 项。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 三代,是对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最早见于《论语·卫灵公》:“斯 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B. 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皇帝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绍 圣丁丑”是综合使用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 C. 未冠,指未成年。古代男子十五岁时举行加冠仪式,表示成人。《礼记·冠义》:“已 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 D. 仲景《伤寒论》,即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 感病的总称,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2003 年非典期间,该书和张仲景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 点。 【解析】 C 项,“古代男子十五岁时举行加冠仪式,表示成人”说法错误,应是二十岁 举行加冠仪式。 8.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作者在第一段表达了对当时部分从医者的不满,但也相信有“治其道,修其术”的 良医存在。 B. 庞安时医术高明,有仁爱之心,为求医者提供居所,调理饮食,事必躬亲,不取分 文。 C. 庞安时对古代医学理论常有自己的见解,对名医扁鹊的医书、华佗的事迹有客观评 价。 D. 文章结尾处写庞安时痼疾加剧,却能够淡然处之,表现了他超然达观的人生态度。 【解析】 B 项,“不取分文”错误,原文是“病家持金帛来谢,不尽取也”,理解为: 一些患者拿着财物来感谢,他并不都收取。 9.翻译下列语句。 (1)予少多病,世之医往往与之游,率按前人成说而用之,未有能原其所以说者也。 译文:__我小时候身体孱弱多病,因此经常与当世的一些医生交往,(当世的医生)大都沿 - 11 - 袭前人通行(现成)的说法来治病,(他们)没有能去推究前人成书立说的原因的。__ (2)予问以华佗之事,君曰:“术若是,非人所能为也,其史之妄乎!” 译文:__我曾问他有关华佗的事,他说:“医术如果真的像书中所写的这样,不是人所 能达到(做到的)的,大概史书的记载并不真实吧!”__ 【解析】 (1)“游”,交往;“率”,大都;“原”,推究;“所以”,……的原因。 全句译为:我小时候身体孱弱多病,因此经常与当世的一些医生交往,(当世的医生)大都沿袭 前人通行(现成)的说法来治病,(他们)没有能去推究前人成书立说的原因的。(2) “若是”,如 果像这样; “能为”,能做到的;“其”,大概;“妄”,虚假。 10.张耒认为当时的医者存在哪些问题? 答:__(1)忽视对三代的医学著作的学习。(2)只因袭前人的学说,不做探究。(3)大都把医 术作为谋生的手段。 【解析】 首先,张耒表述,我私下里奇怪现在擅长医道的人怎么那么少啊,接着分析 问题所在。只要把文章第一段 “自三代以来,以医名世者多矣,其为论说方术大备矣。又尝 怪夫世之医者,皆忽而不学。使孝子慈孙不能无恨于疾苦之际者以此也,可不悲哉!予少多 病,世之医往往与之游,率按前人成说而用之,未有能原其所以说者也。而世医不以术易衣 食者鲜矣,何暇及此哉!”的内容读懂就可以概括出答案。如“尝怪夫世之医者,皆忽而不 学”意思是奇怪于现在的医生都轻忽那些医书而不研习。“率按前人成说而用之,未有能原 其所以说者也”意思是大都沿袭前人通行的说法来治病,(他们)没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更不能去 推究前人成书立说的原因。“而世医不以术易衣食者鲜矣,何暇及此哉”意思是况且世上的 医生不拿医术作为谋生手段,来换取衣食的人已经很少了,又哪里有精力顾及这些呢。概括 起来即:(1)忽视对三代的医学著作的学习。(2)只因袭前人的学说,不做探究。(3)大都把医术 作为谋生的手段。 【参考译文】 我曾经说过,世间的医生对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来说,他们的作用大概是和谷物布帛一 样的,我私下里奇怪现在擅长医道的人怎么那么少啊。从夏商周以来,凭借医术而闻名于世 的人很多,他们论说医术的著作也很完备了。我又奇怪于现在的医生都轻忽那些医书而不研 习。因此,致使众多孝子慈孙在亲人遭受疾病痛苦,需要救治的时候,留下了许多遗憾,这 难道不令人悲痛吗!我小时候身体孱弱多病,因此经常与当世的一些医生交游,(当世的医生) 大都沿袭前人通行的说法来治病,(他们)没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更不能去推究前人成书立说的原 因。况且世上的医生不拿医术作为谋生手段,来换取衣食的人已经很少了,又哪里有精力顾 及这些呢。自然擅长医道和医术的人越来越少,而古代的医学传统也荒废了。(但是)我想世间 一定会有明察事理、精微深奥、才能出众的医者,悲悯医学的凋敝,为老百姓长期遭受病痛 感到极度的哀伤,独自专心研究治病的本领,钻研精进医疗技术,只是目前没有什么人知道 他们罢了。 - 12 - 绍圣丁丑,我获罪被贬谪到齐安,后来认识了蕲水的庞安时。他在医学方面,大概就是 我所说的明察事理、精微深奥的人。庞君名安时,字安常,蕲州蕲水人。庞安时小时候读书, 曾向父亲求问医学,父亲将《脉诀》给他,庞安时说:“《脉诀》内容浅显,不值得学。” 然后,他只选取了黄帝和扁鹊的脉书潜心研究。不久,他便能通晓书中的全部内容,并且时 常有自己新的见解,(别人)与他辩驳诘难也不能使他改变。他的父亲大为惊奇,当时庞安时还 未成年。不久,庞安时因患病而耳聋,他感叹道:“这是(上天)让我退隐为医(潜心研习医术) 啊!”于是他更加刻苦地研究《灵枢》《太素》等珍贵的医书,经传百家之言凡是涉及医学内 容的,无不融会贯通。庞安时常常为人治病,一般十有八九都能痊愈。有抱病乘车从千里之 外上门来求治的人,庞安时为他们腾出房间,让他们居住,并且亲自察看患者的食物、药品, 等病人痊愈后才让他们回家,这样的情况常常是数十上百人不断。那些无法救治的病人,他 一定如实告诉他们病情,也不再为(他们)治疗。庞安时治好了无数的病人,一些患者拿着财物 来感谢,他并不都收取。 戊寅之春,我在蕲水的深山之中见到了庞安时。我看他形貌出众,听他言谈,(其言论) 既渊博丰富又切要简明,既精深微妙又通俗易懂。(庞安时)告诉我:“世上的医书,我基本上 都看过,只有扁鹊的医术写的最深奥,就是那本《难经》。我想把《难经》里记载的医术解说 给后人,所以著《难经解》共数万言。我仔细观察植物(药物)的性能,及其与人体脏器间的匹 配关系,整编排列药物功用的次序,评定药物的寒热性气,分辨药物的阴阳属性,用它们来 治疗各种疾病,并著《主对集》一卷。(对于)古今观点不同有争议的,医术有所缺漏的,(为 了)使得伤寒的不同症状表现能记录得更加详细,我对张仲景的《伤寒论》进行了补充。有些 药物是后世才出现,古人没有记载,现在的人又不能辨别的。我经过尝试,确认了这些药材 的功效,认为医书中不应该遗漏,为此写了《本草补遗》一卷。”啊,实在是太完备了!我 曾问他有关华佗的事,他说:“医术如果真的像书中所写的这样,不是人所能达到的,大概 史书的记载并不真实吧!” 这年冬天,庞安时顽疾发作。到了第二年的春天,病情加剧。他的学生请他给自己诊脉, 他笑着说:“我已仔细地研究了,我的胃气已绝,该死了。”于是他完全不再服用任何药物。 有一天他忽然说了几句韵语给他的女婿,都是些超脱旷达的人常说的话。过了几天,他在与 客人坐着谈话时安然辞世,时年五十八岁,时间是二月初六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