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散文 学案4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现代文阅读·散文 学案42

1 学案 42 鉴赏表达特色(一) ——题型与方法 学案目标 掌握表达特色的设题形式和解答技巧,重点掌握景物描写技巧。 1.(2009·江苏卷)(《上善若水》原文见“分析作品结构”学案)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 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07·江苏卷)(《麦天》原文见“分析作品结构”学案)“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 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这 句话描写关中麦收的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06·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一幅烟雨牛鹭图 汤世杰 一眼看见那幅大地上的水墨小品,我还真有些忘情:烟雨中一头灰黑的水牛孤零零地站 在路边,脚下是无边无际待耕的田野。黝黑的身影像一具活体雕塑,身后的木犁是另一件静 物,犁把翘翘直指云天,晶亮的犁铧斜插进泥土。耕作像是在不该停下的时候骤然停下—— 高黎贡山[注]西麓的雨来去无定,说下就下说停就停,农事却不能等待。阵雨初停自不必说, 稍小些就要抓紧犁田耙地。农人大约直到雨下得太大才去躲躲——不知是躲在某棵大树下眼 巴巴地等着雨停,还是蹲在自家老屋屋檐下抽着旱烟。只有那头老牛留在那里,忠实而又无 奈。人有时真是太粗心,为什么就让牛站在雨里的泥水之中?其实旁边就是一道弯弯的田埂, 只几步就能让它站到干一些的地方。现在它只能一动不动,一任烟雨把它淋得透湿,浑身的 短毛紧贴在身上,看上去倒比裸体更像裸体。雨顺着老牛的脊背直往下淌,头,角,嘴,穿 着牛绳的鼻子,无望的眼睛,牛轭,滚圆的肚子,都在滴水,耷拉着的尾巴竟像一根水管, 水流成线。 一群白鹭就在那时飞来,从荫绿模糊的背景划过,银白的身影如同闪电,在老牛四周上 下翻飞盘旋。一动不动的老牛连眼都不眨。白鹭越飞越低了,通红细长的脚爪伸出来,像飞 机降落前放下了起落架。老牛“哞”地叫了一声,给老朋友打着招呼:地我刚犁过,有的是 虫子!白鹭叽叽喳喳地齐声欢呼,盘旋俯冲终至落定,一如几页湿透的情书,撒在老牛的四 周。那只胆大些的竟在牛背落下,单腿而立,引颈而望,活像个临时风向标。然后它开始走 动,好似淑女迈着优雅的碎步,在牛背上从尾部踱到双角之间,然后再返回——或许它眼里 的牛背根本不是牛背,怎么走都是一条宽敞的步行街。 面对那个场景,时装设计师或能看到一场山野 T 台秀:高黎贡山西麓,牛和鹭的联袂 献演,是大与小的默契组合,既有静与动的古老元素,也有黑与白的时尚流行。诗人呢,说 不定会在便条簿上记下突来的灵感:持重与轻盈相辅相成的野趣,敦实与机巧搭配的哲理, 憨厚与灵慧共生的诗情。画家将一幅水墨在心头铺开,顺手拾起《老牛白鹭图》的几个细节: 细雨如烟,老牛如定,木犁如船,白鹭如歌,翻开的土垡如波如浪…… 我像什么都看到了,但又像什么都没看到——我在想着那个农人。在远处躲雨的农人一 2 直没有入画,但我相信他一直在场。眼前的一切都与他有关,他才是这个场景真正的主角。 21 世纪,风雨中的老牛木犁,暗示的是古老的农耕的伟大。大山下的土地是农人唯一的财 富,其实不也是整个人类的唯一财富?尽管这个场景太古老太原始,一无“现代”文明的气 息——没有拖拉机,没有化肥,没有杀虫剂,没有汽油味儿,没有订单农业,没有 CEO(首 席执行官),没有与污染一起抵达的富裕;有人在渴望它的改变,有人在期待它的延续—— 一切都在两难之中。我忘情地凝视着,仿佛怕它转眼终会消失,就像它所象征的那种生存方 式终将消失一样。拍一张照片吧,或者干脆就像我这样,用目光把它留在心中:那是少小离 家的游子思念中的家园,在遥远的梦中看上一眼,暗夜醒来,泪水也会悄然洇湿枕角——一 片自由自在充满闲趣却供养着我们的田野,怎么说都是从简朴的远古出走的现代人永远的牵 挂。 注 高黎贡山:在云南怒江西部的中缅边界附近。 文章开头两个自然段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特点?你更喜欢哪一段?请从修辞手法的运 用上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探讨 对作品表达特色(表现手法、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是江苏卷散文阅读的必考点。江苏 卷在这一考点上命题的主要特点有: ①命题角度有两种:一种是大处着眼,小处设题,即选择某一段或某几句要求分析其表 达特色,这是主要的命题角度。一种是小处着眼,大处设题,即要求分析全篇的表达特色。 ②答题要求多角度切入(如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分析”要求既有对表 现手法的辨识,又有对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具体解释。 ③考查的表现手法重在常见常用的方法技巧上。 一、 表达方式 知识梳理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五种。其中描写、抒情是重点。考查的内 容有: ①描写:重点是景物描写。 ②记叙人称:重点是第二人称的运用。有时考查整篇人称的运用,有时是局部人称的改 变。 ③整篇文章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对于这类题目,做时首先应确认指定句段或全篇的表 达方式,然后依据所用的表达方式的作用并结合文句作答。 二、表现手法 知识梳理 散文最常用的表现手法有: ①象征(托物言志),②对比,③虚实结合,④联想、想象,⑤衬托,⑥以小见大,⑦借 景抒情(情景交融)。 对上述七种表现手法,要找到对应的例文例段,仔细揣摩其特征,做到快速、准确地辨 认出。 答题时应掌握两点: ①确认篇章或文段所用的表现手法,②依据所用表现手法的作用并结合文句作答。 3 三、修辞手法 知识梳理 修辞手法是表达技巧鉴赏中的重点,常见常考的修辞手法共九种。一般说来,描绘类的 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 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 问。 修辞手法考查有这样三个特点:①综合考查,一句或一段综合运用了好几种修辞手法; ②确认手法和作用效果一块考,它很少单考“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一般都要求作用效果 分析;③一般为局部考查(句段),很少整篇考查。 做修辞题的重点与难点是结合语句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一般分析要将其本身作用与所 要表达的内容效果结合起来。 四、语言表达 知识梳理 语言赏析是平时语文教学中较为重要的内容。高考中一般不涉及这块,如若考查这块内 容,就会在题干中说明,如“请从语言表达角度”或“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角度加以赏析” 等,语言表达赏析的角度一般是从词语的选用(选用什么样的词语,如口语、叠字等)、词语 的锤炼(精心炼字)、句式的选用、修辞手法四个角度赏析。 景物描写 描写是最重要的一种表达方式,也是高考考查表达技巧考得最多的一种。描写不仅是一 种表达方式,它所运用的技巧也往往与“表现手法”相交错。因此,在复习表达技巧时一定 要突破“描写”这一重点。 1.知识梳理 (1)描写技巧 ①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与细描 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 ③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写 ④选取某某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描写 ⑤语言特点 (2)写景角度 ①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形、声、色角度) 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 ③写景顺序——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内外结合 (3)景物、环境描写作用 ①交代时间、季节、地点、气候及景物,提供人物活动的特定场所 ②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渲染气氛 ③揭示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 ④为下文作铺垫 ⑤推动情节发展 2.题型特点 4 (1)试题示例 ①文章某段描写了××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②××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③这句话描写了××的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④写出了××什么特征?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2)试题特点 ①所赏析的是一段景物。 ②题干一般出现“描写”字样。 3.答题特点 (1)步骤 ①概括景物描写特点,通常要注意文中的形容词。 ②景物描写的手法,景物描写运用了哪些特殊的手法,要注意从景物描写的角度考虑。 ③景物描写的作用,从内容、结构、艺术手法等方面考虑。 (2)答题模式 手法(技巧)+角度+作用 (3)注意 ①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与描写特点这两种方法不可混为一谈。 ②景物描写技巧一般都要求多角度切入。 4.演练体悟 (1)画线句子描写了树的多种姿态,请分析其表达特色。 至于画中的树,我常常把它们当做一个个人物。它们或是一大片肃然站在那里,庄重而 阴沉,气势逼人;或是七零八落,有姿有态,各不相同,带着各自不同的心情。有一次,我 从画面的森林中发现一棵婆娑而轻盈的小白桦树。它娇小,宁静,含蓄;那叶子稀少的树冠 是薄薄的衣衫。作画时我并没有着意地刻画它,但此时,它仿佛从森林中走出来了。我忽然 很想把一直藏在心里的一个少女写出来。 绘画如同文学一样,作品完成后往往与最初的想象全然不同。作品只是创作过程的结果。 而这个过程却充满快感,其乐无穷。这快感包括抒发、宣泄、发现、深化与升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文段写到了母亲在灯下纳鞋底的情景,请具体分析这一段描写的表达特色。 过去的女性精于女工,但只有与你最亲密的女性才会为你做鞋。她大多是母亲、妻子或 情人。常忆起儿时的冬夜,母亲在油灯下纳鞋底。她用顶针使劲地将针顶过厚鞋底,再用钳 子夹住那露出的针尖将它拔出来,随后用手拉着针眼后的白线不停地抽。抽一截刺啦一声响。 我在这断断续续的响声中渐渐睡去。次日一早,枕畔或许就卧着一双新鞋。鞋里装满了母爱 的温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文段中画线部分所描写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征?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且说我那天来到了行吟阁畔,东湖两岸,积雪茫茫,素裹红装,江山如画,四顾无人, 万籁俱寂,连几里外水鸟振翅的声音都听得到。我参观过屈原纪念馆之后,又在矗立湖滨的 屈原像前凭吊了一番。我仿佛看到了这位项上挂着花环、腰间佩着长剑,足下穿着芒鞋的古 代诗人,披发伫立,蹙额低吟:“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 善而可服?”我又仿佛看到穿着破旧的长袍、飘拂着长髯、背着双手的闻一多先生,昂首仰 天,血脉愤张,作狮子吼:“有一句话说出来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 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 5 的中国!’”后来这两个形象就合而为一,何者是屈原,何者为闻先生,我都分不清楚了。 (节选自 2006 年安徽卷《行吟阁遐想》) 1 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审题 这一考点的考题审题关键在于审清鉴赏角度和要求。 1.审清是“多角度”还是“单角度” 所谓“多角度”,就是题干没有给出明确的鉴赏角度,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鉴赏。题干 用语多是“写作特色”“艺术手法”“表达特色”等。 例如: (1)(2009·江苏卷,13)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 上有哪些特色。 答案 ①议论和抒情相结合。(表达方式角度) ②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表现手法角度一) ③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表现手法角度二) ④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表现手法角度三) (2)(2008·天津卷,20)赏析本文(《敦煌》)第五自然段画线的文字。 答案 采用比喻、排比等手法(修辞角度),将静态画面赋予动态美(以动写静,描写角度), 表现了对生命的张扬和对自由的渴望。 多角度可以有优先角度,优先角度是表现手法,其次是修辞手法,再次是表达方式。对 结构技巧和语言技巧的考查一般要有明确的要求;不作要求的,一般不予以考虑。 所谓“单角度”,就是题干中有明确的鉴赏切入角度。有明确的“表达方式”“修辞手 法”“语言表达”“描写”等词语。 例如: ①(2010·天津卷,18)描写这些植物时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鉴赏角度很明确:修辞手法。不能从其他角度切入。 ②(2010·全国卷Ⅰ,16)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鉴赏角度明确:人称使用,主要考虑第一、二、三人称。 如果题干上出现了“从表现手法”角度,则要先“狭”后“广”。因为“表现手法”这 个概念有广狭之分。狭义的专指“托物言志”“对比”等,广义的与“表现特色”“写作特 色”一样。 2.审清是整体还是局部 就是看要你鉴赏的是“全文”还是“局部”(某句某段)。整体鉴赏优先看“表现手 法”,局部鉴赏优先看“修辞手法”。当然,“优先”不是说不要考虑其他切入角度,而是 说“首先”“主要”。 6 3.审清是“主要”还是“多种” 题干中如出现“主要”“突出”等词语,表明答一个“手法”,只能选择最主要最突出 的一点作答;题干中如出现了“哪些”“多种”“多角度”等词,表明可以答多个“手法”, 不能只答“一个”。 4.审清是“明”还是“暗” 分析表现手法题大多数采用的是“明考”,即在题干中直接告诉你。像这样的题干用语, 如“赏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是怎么写...的”,这叫“暗考”,答题时要答出 表现手法来。 (二)答题 答题模式:三步答题 明确手法+具体解释+简述好处 第一步:确认该句(段、篇)所用的表现手法。这是最重要的一步。 第二步:结合内容具体解释。如“对比”,要说出“把……与……对比”。 第三步:简述好处。一定要把它自身的作用和它在文中的作用结合起来分析,如比喻、 拟人,自身作用是生动形象。答时可答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答案】 高考体悟 1.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 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解析 本题考查表达技巧,从大处着眼,显然是托物言志,古今对比。还可以从议论、 抒情等表达方式角度考虑。答题时不要只说概念术语,要结合内容分析说明,即说对比要说 明谁与谁对比,说托物言志要说明托何物言何志。 2.选取了麦天代表性事物,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运用比拟的修辞方法, 语言表达富有韵味。 解析 此题考查对表达技巧的把握能力。这句话是关于关中麦收的描写,写了收割机的 颜色、声音,还写了麦秸香,从不同感官写起。“突突突地吼个不停”则运用拟人手法,写 收割机不停地工作。 3.第 1 自然段侧重对牛作静态描写。第 2 自然段侧重对鹭作动态描写。 示例:喜欢第 1 自然段。第 1 自然段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传神地写出了老牛在雨中 的状态。 喜欢第 2 自然段。第 2 自然段运用了比喻、比拟的手法增加了画面的动感,营造了和谐 的氛围。 解析 第一问能断定为一动一静。第二问首先要判断用了哪些修辞,其次要分析修辞的 作用。而作用分析要从内容和情感两方面回答。 重点突破 4.(1)这段文字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出画中树的各种姿态,形象地表 明敏感又敏锐的心灵,能够使得创作者内心积淀的偶然性转换为艺术的必然性。(可从修辞 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思路等方面分析) (2)①多角度描写。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细致入微地描写了母亲纳鞋底的情景,表现出 母亲的勤劳、灵巧。 ②细节描写。通过母亲深夜纳鞋底的细节,表现了鞋承载着母亲深深的爱,字里行间渗 透着对母亲的敬仰、感激和缅怀之情。 ③“顶过”“夹住”“拔出”“拉”“抽”等动词使用准确、生动,极富感染力。 (3)①秀美、宁静。 ②以秀美的山河烘托两位爱国诗人的伟大形象,以宁静的环境衬托作者激荡的内心世 界。 7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