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兰察布集宁二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内蒙古乌兰察布集宁二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集宁二中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三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22题,共150分,共8页。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卡。 ‎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和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3.答题时请用黑色的签字笔作答。 ‎ ‎4.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 ‎5.请保持答题卡的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   阅读题 ‎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美学”作为一个学术意义上的学科,是在西方现代学术分野的思潮当中确定位置的。一般而言,20世纪之前的西方哲学所关注的重点是“真”“善”“美”,与“美”相对应的哲学分支即是美学。20世纪初,由日本人翻译的“美学”开始进入中国知识界的视野,以王国维为代表的有深厚古学造诣又有着开阔眼界的学者对此投入了热情的关注,并积极地加以引介。中国美学自此开始了一个植根于中国的文化土壤,并在欧风美雨当中成长的过程。然而,中国美学从奠定到发展的过程呈现出了独特的面貌:始于美学领域的讨论,往往“越界”而至于文学的、历史的、日常生活的乃至社会的、政治的领域。在今天看来,这不一定是学术上“不成熟”的表现,而恰恰反映了中国传统美学、美育思想的独特之处。‎ ‎②中国美学的弥散性格反映出中国思想的固有特点。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把这句话勉强地比附于真、善、美的关系,可以说是审美活动涵摄了认识活动与道德活动。但实际上,在中国传统思想当中,真、善、美三者并不能截然分开,而是统归于“道”。‎ ‎③‎ 中国美学的讨论重点并不是“美”,而是对于“道”的深广的体验。中国古人要在与身心高度相关的“艺”中领会思想之乐、道德之乐,要把艺术创作的过程、欣赏自然景色的过程,乃至日常的普通事物和行为都转化为“道”的开显场所。“乐道”“孔颜之乐”是中国哲学最重要的话题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正是出于这个理由,中国的哲学、艺术与美学不能明确地划分界限——在中国哲学的活泼处、中国艺术的深邃处,即是中国美学最富有价值、最具有特色的所在。中国美学的广泛性、综合性还特别体现在注重审美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中国老百姓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营造一种美的氛围。中国古代很多有名的诗句,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王维)、“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都是描绘日常生活的诗意的氛围。这种诗意的氛围,往往沁入人的心灵的最深处。我们从明代文震亨的《长物志》、清代李渔的《闲情偶寄》和今人王世襄的《锦灰堆》这些著作中,可以看到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情趣。中国传统美育是联结美学思想与现实问题的重要纽带,也是一个广大的、尚待今天的学者充分重视的领域。‎ ‎(选自叶朗《中国美学的弥散性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日本人翻译的“美学”得到我国知识界的高度关注,并被王国维引人中国。‎ B.中国美学一方面植根于中国文化的土壤,同时又受欧美美学的影响而成长起来。‎ C.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道”包涵了“真”“善”“美”,它们三者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D.中国美学注重审美与生活的联系,审美情趣往往体现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论述了中国美学形成的源头和呈现具有弥散性格的独特面貌,点明话题。‎ B.第二段重点阐述了中国美学具有弥散性格的具体表现,引用孔子的话作为论据。‎ C.第三段承接第一段“越界”内容,从广泛性与综合性角度论述弥散性格的体现。‎ D.第三段的诗句论证了审美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充满美的氛围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美学涉及很多的领域,甚至走进百姓日常,这种“越界”是不成熟的表现。‎ B.因为中国美学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这就使得中国美学具有弥散的性格。‎ C.中国人可以在艺术创作、欣赏自然的过程中,甚至在日常生活中去领悟“道”。‎ D.今天的学者很重视中国传统美育在联结美学思想与现实问题中所起的纽带作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把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原则之一。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我们应该通过振兴乡村,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这表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绝不允许出现一边是繁荣的城市、一边是萧条的乡村的两极分化景象,只有坚持走城乡融合发展道路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正确方向。‎ 所谓城乡融合发展,就是彻底打破传统的城乡二元机制,实现城市与乡村的一体化联动,一方面运用城市资源要素、产业辐射等带动农村发展,引导公共与社会资源优先向农村投入、聚集;另一方面对标城市补齐农村短板,在诸如生态环境、宜居程度等领域激活农村的独特吸引力。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解决好“三农”问题所提出的新思维、新路径、新方略,能够有效解决制约乡村发展的问题。‎ ‎(摘编自林志鹏《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的方向》,《红旗文稿》2018年10月20日)‎ 材料二:‎ 材料三:‎ 乡村的巨变,既源于党领导农民坚持不懈的奋斗,也源于外部环境变化的推动,是内因与外因、主观与客观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当前,中国之乡村,从内地到沿海,从城郊到农区,从山区到平原,都在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农业生产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农村社会从封闭向开放转变,城乡关系从割裂向融合转化,每年有超过1000万农村居民市民化、1000万农村人口脱贫,农村即将消除贫困,全面实现小康。可以说,中国乡村正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 ‎(摘编自韩长赋《从江村看中国乡村的变迁与振兴》,《经济日报> 2018年6月5日)‎ 材料四:长岩村是贵州省惠水县的贫困山村。2013年,长岩村前任村支书李德云凭借自己长期在外打拼的经验,清楚知道,村里的持续发展要靠自身的“造血”功能,才能摆脱只靠官方“输血”的困境。‎ 寻找特色产业或许是打通自身“造血“功能的最佳良方。李德云介绍,通过村干部的“取经”以及贵州省茶业专家的实地考察,长岩村高海拔、多云雾、寡日照等之前地理气候“劣势”成为发展茶产业的“优势”,人少地多的长岩村大举进军茶产业。通过发展茶产业,长岩村两年来有三分之一的劳动力返回了,现在每天在茶场上班的村民有100人左右,多的时候有200多人。‎ 目前,长岩村的茶产业已发展有万亩规模,同时成立了贵州惠水咕噜苗乡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先后引进贵州黔色国香茶业发展有限公司和贵州云顶茶叶有限公司,以“公司十合作社十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结合“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发展模式,带动了当地贫困户增收脱贫的同时,也为长岩村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摘编自刘鹏《中国乡村变迁观察:生机再现,村民化身“上班族”>,“中国新闻网”2017年5月23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党中央高度重视乡村发展,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及其要求,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更进一步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基本原则。‎ B.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十八大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增长喜人,其中农村居民虽然人均可支配收入不高,但是年均实际增长率却超过了城镇居民。‎ C.当前,广大农民完全依靠个人的努力奋斗走上了消除贫困、全面小康的路,他们所从事的农业生产从传统向现代转型,有的则已成为城市居民。‎ D.茶产业不仅为长岩村带来了经济收入,还给其带来了人气,两年来村里有三分之一外出打工的劳动力返回,现在每天在茶场上班的村民也不少。‎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指出了振兴乡村的发展方向,表明了党中央实现中国梦和振兴乡村的坚定决心。‎ B.要避免城乡两极分化,应该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城乡二元机制,既要让城市带动农村发展,也要让农村对标城市,激活农村的独特吸引力。‎ C.当前,中国乡村正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这种千年未有的变化遍及中国各地乡村,它是农民与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 D.高海拔、多云雾、寡日照等本是长岩村贫困的主因,现在这一“劣势”已成当地发展茶产业的“优势”,茶产业则为当地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6.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绣 枕 凌叔华 大小姐正在低头绣一个靠垫,此时天气闷热,小巴狗只有躺在桌底伸出舌头喘气的份儿。‎ 张妈站在背后打扇子,脸上一道一道的汗渍,她不住地用手巾擦,可总擦不干。她瞧着她主人的汗虽然没有她那样多,可是脸热得酱红,白细夏布褂汗湿了一背脊。她忍不住说道:“大小姐,歇会儿,凉快凉快吧。老爷虽说明天得送这靠垫去,可是没规定早上或晚上呢。”“他说了明儿早上十二点以前,必得送去才好,不能不赶了。你站过来扇扇。”小姐答完仍旧低头做活。‎ 张妈走到左边,一面打着扇子,一面不住眼地看着绣的东西,叹口气道:“这样一个水葱儿似的小姐,还会这一手活计!这鸟绣得真爱死人!”大小姐嘴边轻轻地显露一弧笑涡,但刹那便止。‎ 张妈话兴不断,接着说:“哼,这一对靠枕儿送到白总长那里,大家看了,别提有多少人来说亲呢。门也得挤破了。……听说白总长的二少爷二十多岁还没找着合适亲事。唔,我懂得老爷的意思了,上回算命的告诉太太今年你有红鸾星照命主……”“张妈,少胡扯吧。”大小姐停针打住说,她的脸上微微红晕起来。‎ 光阴一晃便是两年,大小姐还在深闺做针线活,张妈的女儿小妞儿已经长成和她妈一样粗细。现在她妈告假回家的当儿,她居然能做替工。夏天夜上,她与大小姐捶腿时,有一搭没一搭地说闲话:“大小姐,前天干妈送我一对枕头顶儿,顶好看啦,一边是一只翠鸟,一边是一只凤凰。”“怎么还有绣半只鸟的吗?”大小姐似乎取笑她说。“说起我这对枕头顶儿,话长呐。头一天,人家送给她们老爷,就放在客厅的椅子上,当晚便被吃醉了的客人吐脏了一大片;另一个给打牌的人 ‎,挤掉在地上,便有人拿来当作脚踏垫子用,好好的缎地子,满是泥脚印。少爷看见就叫王二嫂捡了去。干妈后来就和王二嫂要了来给我,那晚上,我拿回家来足足看了好一会子,真爱死人咧,只那凤凰尾巴就用了四十多样线。那翠鸟的眼睛望着池子里的小鱼儿真要绣活了,那眼睛真个发亮,不知用什么线绣的。”大小姐听到这里忽然心中一动,小妞儿还往下说:“真可惜,这样好看的东西毁了……”‎ 大小姐回想她在前年的伏天曾绣过一对很精细的靠垫——上头也有翠鸟与凤凰的。那时白天太热,拿不得针,常常留到晚上绣,完了工,还害了十多天眼病。她想看看这鸟比她的怎样,吩咐小妞儿把那对枕顶儿立刻拿了来。小妞儿把枕顶片儿拿来说:“大小姐你看看这样好的黑青云霞缎的地子都脏了。这鸟听说从前都是凸出来的,现在已经踏凹了。您看——这鸟的冠子,这鸟的红嘴,颜色到现在还很鲜亮。王二嫂说那翠鸟的眼球子,从前还有两颗真珠子镶在里头。这荷花不行了,都成了灰色,荷叶太大,做枕顶儿用不着……”‎ 大小姐只管对着这两块绣花片子出神,小妞儿末了说的话,一句都听不清了。她只回忆起她做那鸟冠子曾拆了又绣,足足三次,一次是汗污了嫩黄的线,绣完才发现;一次是配错了石绿的线,晚上认错了色;末一次记不清了。那荷花瓣上的嫩粉色的线她洗完手都不敢拿,还得用爽身粉擦了手,再绣。……荷叶太大块,更难绣,用一样绿色太板滞,足足配了十二色绿线……做完那对靠垫以后,送给了白家,不少亲戚朋友对她的父母进了许多谀词。她的闺中女伴,取笑了许多话,她听到常常自己红着脸微笑。还有,她夜里也曾梦到她从来未经历过的娇羞傲气,穿戴着此生未有过的衣饰,许多小姑娘追她看,很羡慕她,许多女伴面上显出嫉妒颜色。那种是幻境,不久她也懂得。所以她永远不愿再想起它来撩乱心思。今天却不由得一一想起来。‎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写到天气炎热,而大小姐“脸热得酱红,白细夏布褂汗湿了一背脊”低头做活,这就写出了大小姐绣靠垫的用心,且为下文埋下伏笔。‎ B.张妈是小说中的一个次要人物,通过张妈对大小姐做活的观察进一步写出了天气的炎热,且张妈的“话兴不断”目的是突显小市民的哕嗦。‎ C.“怎么还有绣半只鸟的吗?”这是大小姐似乎取笑小妞儿说的话,又激起了大小姐的兴趣,自然地引出枕头顶儿的来历,显示了作者构思的巧妙。‎ D.小说紧紧围绕“绣枕”这一核心事件,既写出了大小姐绣枕的缘由,又交代了绣枕的归宿,其间还穿插大小姐的心事,这些体现了作者的匠心独运。‎ ‎8.小说中的大小姐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分析。(6分)‎ ‎ ‎ ‎9.小说为何以“今天却不由得一一想起来”结尾?请简要分析。(6分)‎ ‎ ‎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陈禅字纪山,巴郡安汉人也。仕郡功曹,举善黜恶,为邦内所畏。察孝廉,州辟治中从事。‎ 时刺史为人所上受纳臧赂,禅当传考,无它所赍,但持丧敛之具而已。及至,笞掠无算,五毒毕加,禅神意自若,辞对无变,事遂散释。车骑将军邓骘闻其名而辟焉,举茂才。时汉中蛮夷反畔,以禅为汉中太守。夷贼素闻其声,即时降服。迁左冯翊,入拜谏议大夫。永宁元年,西南夷掸国王献乐及幻人,能吐火,自支解,易牛马头。明年元会,作之于庭,安帝与群臣共观,大奇之。禅独离席举手大言日:“昔齐、鲁为夹谷之会,齐作侏儒之乐,仲尼诛之。又日:‘放郑声,远佞人。’帝王之庭,不宜设夷狄之技。”尚书陈忠劾奏禅日:“古者合欢之乐舞于堂,四夷之乐陈于门,故《诗》云‘以《雅》以《南》,《株》《任》《朱离》’。今掸国越流沙,逾县度,万里贡献,非郑、卫之声,佞人之比,而禅廷讪朝政,请劾禅下狱。”有诏勿收,左转为玄菟候城障尉,诏敢不之官上妻子从者名禅既行朝廷多讼之会北匈奴入辽东追拜禅辽东太守胡惮其威强退还数百里禅不加兵,但使吏卒往晓慰之,单于随使还郡。禅于学行礼,为说道义以感化之。单于怀服,遗以胡中珍货而去。‎ 及邓骘诛废,禅以故吏免。复为车骑将军阎显长史。顺帝即位,迁司隶校尉。明年,卒于官。子澄,有清名,官至汉中太守。‎ ‎(节选自《后汉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诏敢不之官/上妻子从者名/禅既行朝廷/多讼之/会北匈奴入/辽东追拜禅/辽东太守胡/惮其威强/退还数百里/‎ B.诏/敢不之官/上妻子/从者名/禅既行朝廷多讼之/会北匈奴入辽东/追拜禅辽东太守/胡惮其威强退/还数百里/‎ C.诏敢不之官/上妻子/从者名禅/既行/朝廷多讼之/会北匈奴入/辽东追拜禅/辽东太守胡/惮其威强/退还数百里/‎ D.诏/敢不之官/上妻子从者名/禅既行/朝廷多讼之/会北匈奴入辽东/追拜禅辽东太守/胡惮其威强/退还数百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功曹,古代官名,亦称功曹史,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主要负责考察记录官员业绩,也属于较低级别的官吏。‎ B.左冯翊:行政区划名,汉时与京兆尹、右扶风并称三辅,也指官职,职权相当于丞相。‎ C.汉中,古地名,指位于今陕西省南部和湖北省西北部,汉水流贯的区域。有“汉家发祥地”的美誉。‎ D.玄菟,是汉武帝灭卫氏朝鲜之后,在其地设立的一个郡,与乐浪郡、临屯郡和真番郡合称“汉四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禅祖籍是巴郡安汉,他最早是做本地郡里的功曹吏,重视善恶的奖惩,郡里人都很敬畏他,他被下面人举荐,做州里的治中从事。‎ B.陈禅特别有名声,后来他做了汉中太守到汉中时蛮夷反叛,因为蛮夷一向都听闻过他的名声,竟然因此而立即归顺降服。‎ C.陈禅勇于劝谏皇帝,他引述齐、鲁夹谷之会时孔子据礼仪规矩斩杀有辱诸侯的侏儒故事,提出放弃奢靡的郑国音乐、远离奸佞之人的观点加以讽谏。‎ D.陈禅善于感化他人。在他担任辽东太守后,对于胡人,他先派吏卒去晓谕慰劳,并教单于行礼,被陈禅用道义感化的单于送胡地珍宝来馈赠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至,笞掠无算,五毒毕加,禅神意自若,辞对无变,事遂散释。(5分)‎ ‎(2)明年元会,作之于庭,安帝与群臣共观,大奇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汾阴行①(节选)‎ 李 峤 路逢故老长叹息,世事回环不可测。‎ 昔时青楼对歌舞,今日黄埃聚荆棘。‎ 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 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 ‎【注】①本诗吟咏的是汉武帝祭祀汾阴后土的史事。‎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老”指的是老人,首句借“故老”引出感叹,这比诗人直接“长叹”更有感染力。‎ B.诗人在五六句中直抒胸臆,表达了对于山河破碎,民生凋敝的悲伤和盛衰无常的慨叹。‎ C.这首诗结尾两句与李白《越中览古》中“只今惟有鹧鸪飞”均采用了以景结情的写法。‎ D.诗作语言浅易,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取得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15.诗的颔联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逍遥游>中,庄子关于天空接连发出疑问:天色深蓝,“ ? ?”‎ ‎(2)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面对别人的赞扬仍能保持理智,认为他的妻子赞扬他是因为“ ”,而客人赞扬他则是因为“ ”。‎ ‎(3)《赤壁赋》中,苏轼描写曹操沿江东下时战船相连,旌旗招展的两句是“ , ”。‎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金庸武侠小说影响力深远,其文学价值也不断得到学术界的认可,但是对这位当代作家质疑与批评的声音始终不曾消失。在批评者看来,金庸的武侠小说乃典型的通俗文学。这种观念____,却经不起推敲。中国古代的四大经典名著除《红楼梦》外,其他几部小说都是当时的通俗小说,但这并不构成对于这些通俗小说经典性的否定。以是否属于通俗小说来评判金庸武侠小说,无异于____。‎ 至于批评金庸的小说具有农耕文明时代的一种审美趣味,因而认为其作品的精神价值、故事缺乏现代性则更是莫名惊诧。作为独立的审美个体,作家基于自身审美趣味、思想立场创作出各具特色的文学作品本是应有的创作自由。倘若依据作家审美趣味趋于传统、崇尚农耕文明,以此判断作家思想守旧、观念落后、对于现代文明隔膜,显然是 ‎ ____的揣测。且不说作家有选择自己独特创作题材与审美偏好的自由,( ),也丝毫不影响其质地的优秀。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对于同时代人往往评价谨慎。____的思维习惯,使得中国文学研究界在评价在世的、同时代的作家时不免较为保守,甚至极为苛刻。‎ ‎17.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冠冕堂皇 缘木求鱼 一厢情愿 盖棺定论 B.冠冕堂皇 南辕北辙 自作多情 盖棺事已 C.义正辞严 缘木求鱼 自作多情 盖棺定论 D.义正辞严 南辕北辙 一厢情愿 盖棺事已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至于批评金庸的小说具有农耕文明时代的一种审美趣味,因而认为其作品的精神价值、故事缺乏现代性则令人更是莫名惊诧。‎ B.至于批评金庸的小说具有一种农耕文明时代的审美趣味,因而认为其作品的精神价值、故事缺乏现代性则更是莫名惊诧。‎ C.至于批评金庸的小说具有农耕文明时代的一种审美趣味,因而认为其作品的精神价值、故事缺乏现代性则更是令人莫名惊诧。‎ D.至于批评金庸的小说具有一种农耕文明时代的审美趣味,因而认为其作品的精神价值、故事缺乏现代性则更是令人莫名惊诧。‎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无论是表现传统农耕文明趣味的作品 B.即使这作品是表现传统农耕文明趣味 C.即便是创作表现传统农耕文明趣味的作品 D.即便拿传统农耕文明的趣味来表现 ‎20.下面是某人给高中老师写的一封感谢信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毕业之后,我对恩师垂念万分,苦于工作忙,无暇拜访。忆当年,您的课精彩纷呈,同学们赏识有加。以前,我写作水平不高,您拜读了我的作文且留下鼓励评语,让我信心倍增。‎ 从此,您批改的每一篇作文我都惠存。之后,我的作文水平大有提高。昔日之景,如在昨天;他日得空,定当光临恩师贵舍,当面致谢!‎ ‎21.请根据下面的例句,运用所给的话题再仿写两个句子,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内容恰切。(6分)‎ 例句:思乡诗是舟中枕上的一钩冷月,清冷而哀怨,鸿雁、残星、孤灯,愁绪满怀。‎ 边塞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送别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 从书信沟通到微信交流,交流方式在改变,不变的是真挚情意的表达。 ‎ ‎《诗经》《论语》等国学著作从图书馆走进家庭书橱,阅读场景在改变,不变的是对先贤哲思的追求。 ‎ 从“出国热”到“归国潮”,逐梦方向在改变,不变的是个人价值的实现。 ‎ 社会在发展,生活在改善。透过时代的变化,我们看到其背后有着不变的底色。面对这些时代的变与不变,你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有何思考和联想?请选好一个方面写一篇文章。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 ‎(1)A。‎ ‎(2)B。‎ ‎(3)C。‎ 解析:(1)A.“被王国维引入”错,以偏概全,根据原文第一段是“以王国维为代表的有深厚古学造又有着开阔眼界的学者对此投入了热情的关注,并积极地加以引介”。‎ ‎(2)B.“具体表现”错,从第二段最后一句话可以看出,是“阐述中国美学具有弥散性格的原因”。‎ ‎(3)A.“是不成熟的表现”错,原文第一段是“不一定是学术上不成熟的表现”,歪曲原意;B.强加因果,第二段“中国美学的弥散性格反映出中国思想的固有特点”“审美活动涵摄了认识活动与道德活动”,应“中国美学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是“中国美学具有弥散的性格”的具体表现;D.“今天的学者很重视”错,原文最后段是“尚待今天的学者充分重视”,未然变已然。‎ ‎(4)C ‎(5)D ‎(6)①政府层面,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即走城乡融合发展道路。农村方面,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打通自身“造血”功能。③城市方面,运用城市资源要素等带 动农村安展。‎ 解析:(4)C.“广大农民完全依靠个人努力奋斗走在消除贫困、全面小康的路上”错误。从材料三可知,乡村巨变,即农民的脱贫奔小康“既源于党领导农民坚持不懈的奋斗,也源于外部环境变化的推动”,而不只是“完全依靠个人的努力奋斗”。‎ ‎(5)D.“高海拔、多云雾、寡日照等本是长岩村贫困的主因”错误。材料四说的是“长岩村 高海拔、多云雾、寡日照等之前地理气候劣势’成为发展茶产业的‘优势”,并没有说高海拔、多云雾、寡日照等是长岩村贫困的主要原因。‎ ‎(6)结合“我们应该通过振兴乡村,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这表明,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绝不允许出现一边是繁荣的城市、一边是萧条的乡村的两极分化景象,只有坚持走城乡融合发展道路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正确方向““长岩村前任村支书李德云凭借自己长期在外打拼的经验,清楚知道,村里的持续发展要靠自身的‘造血’功能,才能摆脱只靠官方‘输血’的困境”“所谓城乡融合发展,就是彻底打破传统的城乡二元机制,实现城市与乡村的一体化联动,一方面运用城市资源要素、产业辐射等带动农村发展,引导公 共与社会资源优先向农村投入、聚集;另一方面对标城市补齐农村短板,在诸如生态环境、宜居程度等领域激活农村的独特吸引力”等句子可以具体把握。‎ ‎(7)B ‎(8)①心灵手巧。虽然夏季炎热,但仍绣出了令人称艳的靠垫。②含蓄稳重。虽有着青春的怀想,但基本能做到不露于形,将之藏于心底。③冷静理智。虽内心痛苦,但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身份,懂得自己的一厢情愿不过是幻境。‎ ‎(9)①情节自然发展的结果。大小姐看到自己用心绣的靠垫被人丢弃,不由得想起往事,这属于情节正常推进的结果。有助于突出人物形象。这个靠垫寄托着大小姐的青春梦,如今遭到不堪的处理,但她只是想想而已,这就进一步突出了大小姐的形象。以此结尾,易激起读者的怜惜之心,言有尽意无穷。‎ 解析:(7)B.“目的是突显小市民的唠嚎”错误,张妈所说的话,其实交代了大小姐赶着绣靠垫的缘由,也交代了大小姐的心思。‎ ‎(8)“张妈站在背后打扇子,脸上一道一道的汗渍,她不住地用手巾擦,可总擦不干。她瞧着她主人的汗虽然没有她那样多,可.....小姐答完仍旧低头做活“突出大小姐心灵手巧。“大小姐回想她在前年的伏天曾绣过一对很精细的靠垫--上头也有翠鸟与凤凰的。那时白天太热,拿不得针,常常留到晚上绣,完了工,还害了十多天眼病“突出大小姐含蓄稳重。“大小姐只管对着这两块绣花片子出神,....送给了白家,不少亲戚朋友对她的父母进了许多诀词。她的闺中女伴,取笑了许多话,她听到常常自己红着脸微笑“突出大小姐冷静理智。‎ ‎(9)“今天却不由得一一想起来”小说通过这种自然的方式收尾,突出大小姐看到自己用心绣 的靠垫被人家丢弃,不由得想起这些往事,这是小说正常的情节,突出的是一种具体的发展过程,小说将这种特点以结尾的方式进行呈现能够很好地展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大小姐绣出的这个靠垫寄托着大小姐的人生梦想,这是一种令人感慨的事情,突出的一种美好的愿景,极其鲜明地凸显出大小姐的人物性格。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看,用这样的一种方式收尾,激发起读者的一种怜之心,使文章的表达,达到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没好效果。‎ ‎(10)D ‎(11)B ‎(12)A ‎(13)①(陈禅)到了后,所受拷打不算,五种毒刑全部用上,陈禅神色自如,口供不变,案情便消解罢休了。‎ ‎②第二年元旦,皇帝朝会群臣,(摔国艺人)在庭中表演,安帝与群臣共同观赏,对此觉得非常奇怪。‎ ‎(10)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官”“妻子”“名”“禅”“朝廷”之”“匈奴人”“辽东”辽东太守”“胡”“百里”等,然后依据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从文字来看,陈禅是被皇帝惩戒,“诏”是专用词,断开读,便于区分具体诏书内容。排除AC项。根据句意,“妻子从者 名”都是“上”的宾语,不应断开,排除B项。‎ 译文:记命说:“必须到位,并上交妻子、孩子及随从者的名单。”陈禅出发后,朝廷中有很多 人为他争辩。恰逢北匈奴进犯辽东,追拜陈禅为辽东太守。胡人怕他的威猛强悍,退回去数百里;‎ 故选:D。‎ ‎(11)B.“左冯蝴.....职权相当于左丞相”错误。秦以内史掌治京师,汉武帝时分置左右内 史。汉武帝太初元年将左内史更名为左冯翊,治所在长安(今西安市东北),相当于郡守;‎ ‎(12)A.“他被下面的人举荐”错误,据原文看,陈禅被举荐做州里的治中从事是因为“察孝 廉”,这是由上级考察任命的;‎ ‎(13)①答掠:所受拷打;辞对:口供;散释:消解罢休;及至:补出省略主语;‎ 译文:(陈禅)到了后,所受拷打不算,五种毒刑全部用上,陈禅神色自如,口供不变,案情便消解罢休了。‎ ‎②明年:第二年;元会:元旦;奇:意动用法,觉得.....奇怪;作之于庭:倒装句式,状语后置;‎ 译文:第二年元旦,皇帝朝会群臣,(摔国艺人)在庭中表演,安帝与群臣共同观赏,对此觉得非常奇怪:‎ 译文:‎ 陈禅字纪山,是巴郡安汉人。做郡里的功曹,举善罚恶,被邦内人敬畏。察举孝廉,州 里征召他做治中从事。‎ 当时刺史被人检举受纳赃赂,陈禅应当被逮捕考查,但他没有什么所携带的,只是一些 丧验之具罢了。(陈禅)到了后,所受拷打不算,五种毒刑也全部用上,陈禅神色自如,口供不变,案情便消解罢休了。车骑将军邓听到他的名声就征召他,举荐为茂才。当时汉中蛮夷反叛,让陈禅做汉中太守。夷贼向来听说过他的名声,立即投降臣服。陈禅后升为左冯翊,入朝拜为谅议大夫。永宁元年,西南夷摔国王献乐及幻人,能够吐火,自己肢解身体,为牛马换头。第二年元旦,皇帝朝会群臣,(摔国艺人)在庭中表演,安帝与群臣共同观赏,对此觉得非常奇怪。陈禅独自离席举手大声说:“从前齐、鲁两国为夹谷之会,齐国作诛儒之乐,孔子斩了诛儒。又说:‘放弃与雅乐相背的音乐,远离奸小人。’帝王的庭中,不适合设置夷狄的杂技。”尚书陈忠弹陈禅说:“古时合欢之乐在堂上舞,四夷之乐陈列在门前,所以《诗经》说:‘以《雅》以《南》《林》《任》《朱离》。’今挣国经过流沙河,越过县度山,万里前来贡献,不是郑卫之声、人可比,可陈禅在朝廷讽朝政,请允许弹陈禅下狱。”皇帝下诏,不逮捕他,降职为玄苑候城障尉,诏命说:“必须到位,并上交妻子、孩子及随从者的名单。”陈禅出发后,朝廷中有很多人为他争辩。恰逢北匈奴进犯辽东,追拜陈禅为辽东太守。胡人怕他的威猛强悍,退回去数百里。陈禅不派出军队,只派吏卒前去晓喻慰劳他们,单于随使者回到郡里。陈禅在礼仪教化方面,讲说道义以感化他们。单于心服,送一些胡地珍宝后离去。‎ 后来邓骂被杀,陈禅因为是邓故吏而被免官。后又做了车骑将军阎显的长史。顺帝即位,陈禅升为司隶校尉。第二年,在任上去世。儿子陈澄,有清廉名声,官做到汉中太守。‎ ‎(14)B;‎ ‎(15)①汉武帝时青楼歌舞的热闹景象与今日黄土荆棘的荒凉情形构成对比,表达了盛衰无 常的感慨;②承上启下,既具体阐述了“世事回环不可测”,又自然引出荣华富贵稍纵即逝的感叹,有助于揭示诗歌的主旨。‎ ‎(14)B.“对于山河破碎,民生调敞的悲伤”错误,曲解文意,诗作表达的是兴亡盛衰之感。‎ ‎(15)诗歌的第三句写出“昔日汉武帝时青楼歌舞的热闹景象,”第四句写出了“今日黄土荆棘的荒凉情形”,“昔日”和“今日”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出盛衰无常的感慨。从结构上看,三、四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昔日”和“今夕”的对比,解释了上句“世事回环不可测”,表达出世事不可预测,又引出了“富贵荣华能几时”,表达出荣华富贵稍纵即逝。揭示出了诗歌的主旨。‎ ‎(16) (1)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重点字:邪)‎ ‎(2)私我也 欲有求于我也。‎ ‎(3)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重点字:旌)‎ ‎(17)A ‎(18)D ‎(19)C 解析:(17)冠冕堂皇:形容外表庄严体面的样子(含贬义)。义正辞严:理由正当充足,措词 严正有力(含褒义)。第一处表示批判,应用贬义词“冠冕堂皇”。缘木求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抵触。第二处从前面的语义来看,不存在行动与目的关系,只是方法不对,所以用“缘木求鱼”。一厢情愿:指只是单方面的愿望,没有考虑对方是否同意或客观条件是否具备。自作多情:自以为或自己想象自己是人家的意中人。第三处显然不能用“自作多情”,对象不符。盖棺定论:指一个人的是非功过到死后才能做出结论。盖棺事已:指终身坚持或追求某种事业。第四处据词意与语境,应该用“盖棺定论”。‎ ‎(18)B.“认为其作品的精神价值、故事缺乏现代性”与“莫名惊é”搭配不当;C.多项定语 排列不当,“一种”与“农耕文明时代”对换;A.两处皆错。‎ ‎(19)A.“无论”表示条件关系,与句意不符;B.叙述对象不一致,前面的叙述对象是“作家”,选项变成了“作品”;D.与后句不连贯。‎ ‎(20)①“垂念”应改为“思念”;②“赏识”应改为“喜爱”;‎ ‎③“拜读”应改为“阅读”;④“惠存”应改为“保存”;‎ ‎⑤“光临”应改为“前往”。‎ 解析:‎ ‎①“垂念”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应改为“思念”;‎ ‎②“赏识”多半用于前辈对后代、领导对下属、大师对学生。不可反用。应改为“喜爱”;‎ ‎③“拜读”是谦辞,不能用于老师,应改为“阅读”;‎ ‎④“惠存”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应应改为“保存”;‎ ‎⑤“光临”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应应改为“前往”。‎ ‎(21)示例一:‎ 边塞诗是大漠马背上的一支羌笛,苍凉而悲壮,孤烟、北风、驿道、征铎,慷慨盈腔。‎ 送别诗是长亭杯中的一样清酒,绵长而苦涩,杨柳、残日、春水、芳草,凄苦半生。‎ 示例二:‎ 边塞诗是关外成边的一面戎旗,雄浑而凄美,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慷慨溢胸。‎ 送别诗是亭里桥头的一树绿柳,柔婉而细腻,寒蝉、骤雨、暮霧、兰舟,思念盈心。‎ ‎(22)‎ 阅读场景在变,先贤哲思永存《诗经》 《论语》等国学著作从图书馆走进家庭书橱,阅读场景在变,不变的是对先贤哲思的追求。‎ 先哲前贤,之所以能独领风骚千百年,原因就在于其在纷繁万千变化之中,寻求不变之理。譬如孔圣,面对礼崩乐坏、社会失序的巨变,乃于思变中求理,寻求解决之道。不过,孔圣的仁义之道不是无源之水,更非闭门造车、无中生有,而是传承先贤周公礼乐的哲思。先贤的不懈探求、持续的代际传承,便是中华文化流传五千年的根本原因。而先贤,也因此而得以人生不朽。‎ 对于《诗经》《论语》这些国学著作,不管是在图书馆读,还是在家里读,我们对先贤哲思的追求不变。读先贤的书,我们都需思考:先贤哲思的内涵是什么?“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国历史上先贤数量之众,真是名副其实的百花齐放、春光满园。孔孟之道,致君尧舜,教化社会,己欲立而立人,乃其人世大道;墨子之道,尚简节用,鄙弃华美之形,口腹之欲,兴百姓之利,乃其大爱之道;老庄之道,以自然为道,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追求无为而治,乃其自然大道。这些先贤虽然主张各异,然而拨开形式变化之迷雾,便会发现其内蕴的不变之理,那就是悲恼世人的胸怀、经世致用的价值追求。不管是在图书馆读,还是在家里读,读的目的都一样:学习先贤,探讨人生的意义所在。‎ 先贤的悲阀哲思,是后人的一种价值判断。人生意义何在?就在于兴民之利,除民之害。《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先贤对人生社会的哲思,对人生价值的设定,也就成了中国人一生的理想和追求。通过个人努力厚德载物、兼济天下,是先贤哲思的终极目标。虽然有所谓“穷则独善其身”,但这不正是人生价值不得实现的无奈和落寞吗?试想一个士子,若能出将入相、苟利国家,谁会漂泊江湖、吟风弄月呢?东坡如是,辛弃疾如是,其余诸人莫不如是。‎ 即使阅读的大场景有变,我们都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不可改变对先贤哲思的追求。不知从何时起,风气渐变,让先贤之哲思境遇颇为尴尬。关注物质的人多了,追求精神的人少了;关注自我的人多了,关心社会的人少了;丑化英雄的人多了,赞美崇尚的人少了。读读《诗经》,便被视为附庸风雅;翻翻《论语》,便被贴上虚伪的标签。怨天尤人、感慨系之固无不可,然而这不也正是吾辈大有作为之时吗?任世风嚣然,我自然不动。去吧,带着悲的情怀去改造社会,人生即不朽!‎ 国学著作已经从图书馆走进了家庭,这真是天大的幸事!因为,开卷即有益!因为,对先贤哲思的追求不变!场景虽变,幸好,哲思永传!追慕先贤,传承不朽!‎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