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四《窦娥冤》ppt课件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必修四《窦娥冤》ppt课件

中 国 古 典 戏 剧 概 述 中国古典戏曲 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它与 古希腊悲喜剧 、 印度梵剧 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等四种基本形式。 元 代 杂 剧 元杂剧一本通常有 “四折一楔子” ,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少数作品也有五折或者六折,还有用两个楔子的。 一本杂剧 只限一个角色唱 ,其他配角一般都只能道白,不能唱,由男主角唱的叫做末本戏,由女主角主唱的叫旦本戏。 折: 故事情节发展的 自然段落 ,可以使一场(一个固定场景),也可以包含多个场次,也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另外又是 戏曲音乐的一个 组织的单元 ,每折由一个严格程式的套数组成。 ( 1 )结构:折、楔子和本 楔子: 只唱一两只曲子,篇幅比折短小,位置也不固定。一般放在戏曲开头,对人物、故事、进行简要介绍或交代,其作用相当于引子或者序幕。也有一些放在折与折之间,方便剧情的过渡,与后来的过场戏类似。 本: 通常一本就是一部戏,个别情节过长的戏可以写成多本。 角色行当 角色与行当同义,是中国戏曲根据剧中人物的性别、身份、年龄、品质与性情等因素综合概括出的各种性格类型。元杂剧的角色有 旦、末、净、杂四 类。旦是女角,除了正旦的女主角,还有 小旦、贴旦(可省作贴,一般为丫环)、搽(chá)旦(不正派的女人)等配角 ;末是男角,正末为男主角, 外末(正末之外的男角)、冲末(开场之末)等为男配角;净类似京剧的花脸,一般为性格刚猛的人物(可扮男,也可扮女) ,也包括丑角的反派人物。 元杂剧中原没有“丑”的行当,明刊版本中的丑是明人参照南戏增改的。杂是上述三类不能包括的杂角,例如, 卜儿(老年妇女)、徕儿(小男孩)、孤(官员)、洁(和尚)、驾(皇帝)、邦老(强盗)等。 杂剧剧本通常只在人物第一次出场时写明“旦扮×××”或“末扮×××”,以后则只标角色,不注人名。这是在阅读剧本时要预先了解的。 ( 3 )剧本的构成:剧本由 曲词、科范、宾白 三部分构成。 曲词 也叫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主要用来展示人物心理,抒发情感,有时也用来交代剧情,具有抒情兼叙事的双重功能。简而言之, 曲词由宫调、曲牌、韵文三部分组成。 科范 元杂剧的表演“唱念做打”俱全。科范就是做与打的做工表演,一般简称“科”,在南戏中则称做“介”,或通称“科介”。元杂剧中的科,除了动作表演,还有其他两种指义:一是规定某种特殊的情感表演,如 做忖科 , 即做沉思的样子;“做哭科”“做笑科”就是要求进行哭或笑的情感表演;二是指某种特写的舞台音响要求进行哭或笑的情表演;是指某种特写的舞台音响效果。如《汉宫秋》中的 内做雁叫科 、《窦娥冤》中的 内做风科 ,就是要求后台根据剧情制造出雁叫或刮风的音响效果。 宾白: “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 对白:人物对话; 独白:人物自叙; 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 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四大喜剧: 关汉卿的《拜月亭》; 白朴《墙头马上》; 王实甫的《西厢记》; 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四大悲剧: 关汉卿的《窦娥冤》; 马致远的《汉宫秋》; 白朴的《梧桐雨》; 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关汉卿 ,号 已斋叟 ,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杂剧的代表人物,与 郑光祖 、 白朴 、 马致远四人共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之首 。 关汉卿的代表作品即《窦娥冤》是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其他著名作品还有《望江亭》《单刀会》《救风尘》等。 关汉卿是我国戏剧创始人,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1838年《窦娥冤》就有英译本流传海外,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与达·芬奇等同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 《窦娥冤》 取材于元代的现实生活。这个时期政治黑暗,吏治腐败是史有记载的。如至元31年一个月仅京师一地就发现犯罪官吏300人;大德七年罢免赃污官吏1847人,审理冤狱5176件,加上没被发现以及发现而由于有权势未能处理的赃官和冤狱就更多了,将是一个骇人听闻的数字。 元代奸佞横行,年青寡妇 朱小兰 被诬告处斩。关汉卿以朱小兰冤情为素材写下《窦娥冤》。正义之举得到元大都名歌伎 朱帘秀 的支持,朱帘秀毅然出演《窦娥冤》,演出引起强烈反响,激怒皇帝宠臣 阿合马 ,阿合马强令修改剧本。关汉卿、朱帘秀明知不改戏文必招大祸,但宁死不屈,毅然拒绝。阿合马将关汉卿、朱帘秀押入死牢押入死牢 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会篆籀(zhuàn zhòu),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 他一生“不屑仕进”,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是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 。 他的戏曲作品题材广泛,大多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表现了 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反抗斗争,人物性格鲜明 , 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本色而精练 ,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窦娥冤》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 ——王国维 《东海孝妇》故事原文如下: 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 ( 拷打治罪 ) ,孝妇自诬服( 自己被迫招认了假罪名) 。具狱上府( 定案后报送上级官府) ,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 (详细的案卷) ,哭于府上 (在大堂上哭) ,因辞疾去。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后太守至 (新任太守) ,卜筮其故,于公曰:“孝妇不当死,前太守强断之,咎党在是乎?”于是太守杀牛自祭孝妇冢,因表其墓天立大雨,岁孰。郡中以此大敬重于公。 基础字词:字音 1. 盗跖  2. 错勘  3. 前合后偃  4. 哥哥行  5. 尸骸 6. 刽子手  7. 瀽  8. 罪愆  9. 湛湛  10. 苌弘  11. 亢旱  12. 暑气暄  13. 斫直  14 、古陌荒阡 15. 衔冤  16. 提防  17. 亲眷  18. 嗟怨  19. 甘霖 20. 杳无音信  21. 变徵  22. 埋怨  23. 羊肚汤   Zhí kān yǎn háng hái guì jiǎn qiān zhàn cháng kàng xuān zhuó mò qiān Xián dī juàn lín Yǎo zhǐ mán dǔ jiē 阅读课文,了解窦娥的冤屈,简述故事梗概 父子逼人成婚(窦娥不从) 蔡婆婆讨债赛卢医 恶人赖债害人命 张驴儿父子救蔡婆婆 张驴儿设计害蔡婆 张父食毒归天 张驴儿逼婚窦娥(窦娥不从) 张驴儿诬陷告官 昏官不察定罪于窦娥 窦娥刑场发誓 三桩誓愿皆应验 赏读课文 《窦娥冤》全剧共四折,开头有一个楔子,由蔡婆婆独白开始。四折的内容分别构成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课文节选的是楔子和前三折。 请大家结合课下注释细读课文并概括楔子和每一 折的故事情节 窦娥冤 楔子:苦命缘起 一折(开端 ): 拒绝改嫁 二折(发展 ): 张驴儿杀人,窦娥屈招 三折(高潮 ): 刚正辞严 忠贞有情 押赴刑场 —— 指天斥地 诀别婆婆 —— 淳朴善良 刑场三愿 —— 强烈反抗 讨论: 这样一个善良、孝顺、坚强的女子都遭遇了哪些不幸? 1 、三岁丧母 2 、父女分离 3 、丧夫打击 4 、流氓欺压 5 、贪官污吏的毒刑和判决 窦娥之 “ 冤 ” 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 、流氓张驴儿把自己的父亲毒死,却诬陷窦娥; 2 、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冤屈,却被判以死罪; 3 、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又怕连累婆婆,自己心甘情愿担当死罪; 窦娥 “ 冤 ” 从何来?造成窦娥悲剧命运的原因何在? 1 、高利贷的盘剥 3 、吏治的腐败 4 、元代社会的黑暗 窦天章借蔡婆婆高利贷 —— 卖女儿; 赛卢医因无力还债而滋生恶念 —— 谋杀蔡婆婆 —— 张驴儿父子 —— 才出狼窝又入虎口。 统治者给属于统治民族的游民提供了保护伞,使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之徒在光天化日之下敲诈勒索,为所欲为。张驴儿父子正是这种制度的受益者。 窦娥本以为官府会主持公道,没想到官府贪赃枉法、是非不分,听信无赖诬告,不分青红皂白,严刑逼供,屈打成招造成冤案,一经结案,立即处死。 高利贷、地痞流氓和贪官污吏一起造就了窦娥冤案。在那个是非不分,黑白不明,清浊不辨,善恶颠倒的时代善良的人被社会所吞噬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2 、流氓地痞的压迫 窦娥临刑前发下三桩誓愿,并且这三桩誓愿都实现了,(第四折交代楚州大旱三年),你怎样看待这样的超现实情节? 总之,作者不甘心善良美好、正义合理的东西被无辜蹂躏、他要使正义得到声张,冤屈得到昭雪,于是在描写现实生活的同时,充分发挥想象力,对前代流行的相关传说加以改造创新,创造了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的浪漫主义情节,更加强烈地表现了窦娥至死不屈的精神和民众希望正义得到声张的愿望,使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1 、表现窦娥反抗精神的需要; 4 、突出表现窦娥受到的冤屈,怨气冲天 2 、符合人们 “ 天理昭昭 ” 的心理 3 、能够寄托作者鲜明的爱恨; 5 、使作品即洋溢着浓郁的现实主义气息,又富于奇异的浪漫主义色彩; 窦娥为什么要斥责天地鬼神? 窦娥莫名其妙冤屈受刑,冤屈之大可以 “ 动地惊天 ” 。 在古代人的意识里,天被看作能够主宰世间万物,包括人的命运的神圣的主宰,是不容侵犯的。但对于窦娥如此深重的冤情,天地竟无动于衷,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窦娥开始怀疑天地鬼神,她猛烈地斥责天地鬼神不分清浊、混淆是非,致使恶人横行,良善衔冤。 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反映了她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 《祝福》:父权、夫权、族权、神权、封建统治 窦娥曾指天骂地,可是最后三桩誓愿还是靠天地实现, “ 斥天 ” 与 “ 靠天 ” 的矛盾说明了什么? 窦娥在诉冤的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交织在一起的,这正反映了作者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 另一方面,作者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方法,就像剧中的窦娥纵然冤屈通天,作者也只能让他指天斥地一番后通过三桩誓愿以证清白,饶是如此斯人已逝,谁又知道有多少像窦娥这样的女子被这个黑暗的社会所吞噬呢。 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天斥地的行为,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 从窦娥的冤屈中我们可以看到元代怎样的社会状况? 1 、反映了当时社会上恃强凌弱、黑白颠倒,善良的民众受欺负的现状; 3 、被欺压的妇女无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甚至连财产和生命也无法受到保障的残酷现实; 2 、反映了当时吏治的腐败,官吏昏庸,贪赃枉法,草菅人命; 鲁迅说:所谓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窦娥冤》活生生地展示了黑暗社会吞噬人的过程,人们的愤怒和怨恨成为时代情绪,使观众的情感得到涤荡,激起人民对黑暗社会的痛恨。 窦娥的悲剧为何能够感动天地? 窦娥善良、安分、清醒、刚强、有主见,个人道德的完美和社会黑暗现实之间的尖锐矛盾冲突,是这部剧有浓厚悲剧色彩的原因。 因此,作者通过窦娥冤屈上达于天,天地动容的情节安排,使矛盾更加尖锐,人物形象更加突出,情节更加生动,主题更加深刻,悲剧效果更加震撼人心。 反映了人民要求惩治邪恶的愿望,作者借天地之手,使窦娥冤屈得到昭雪,符合人民声张正义、惩治邪恶的美好愿望。 人物形象分析 蔡婆婆: 善良、胆小糊涂、懦弱、动摇 (面对张驴儿父子的强娶动摇不定,间接导致了窦娥的悲剧) 张驴儿 : 无赖、狠毒( 象征横行乡里的恶势力) 桃杌: 贪财凶暴、草菅人命( 象征司法不公、政治腐败) 在押赴刑场的路上,窦娥要求刽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这一细节刻画对塑造窦娥形象和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自己已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想到的还是如何不使年迈孤寂的婆婆伤心,这是何等的 善良啊!而剧作家越是刻画她的善良,也就越发显出其冤屈,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 因此,这一细节的描写不仅 使窦娥这个形象更丰满动人,也使剧作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更为有力和深刻。 阅读第3层,分析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说明她所希望的是什么? 第一个誓愿是血溅白练:她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 第二个誓愿是六月飞雪: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 第三个誓愿是亢旱三年;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申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 读剧本,看戏曲,一定要注意其矛盾冲突。问: 本折戏中,冲突双方是谁?能由此概括出本剧的主题吗? 从表面上看 ,冲突的双方是窦娥和桃杌太守、张驴儿等人。 其实, 从窦娥的曲词和宾白来看,受冤的不仅仅是窦娥一个人,而是整个生活在黑暗社会中的劳动人民 。 屈打成招、滥施刑罚、草菅人命、贪赃枉法的也不仅仅是桃杌等人,而是整个社会的腐败吏治。 由此,本剧的 主题 可这样概括:通过写窦娥被押赴刑场杀害的悲惨情景, 揭露了元代吏治的腐败、残酷,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歌颂了窦娥 的善良心灵和反抗精神。 艺术特色 1. 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 :想象、夸张的运用 2. 质朴自然,鲜明生动的人物语言,“文而不文,俗而不俗”的语言风格。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