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高中语文 第1课 窦娥冤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窦娥冤》解读与探究(上) 预习提示 本文作者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 伟大戏剧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合称“元曲四大家”。其作品有《窦娥冤》《救风尘》 《望江亭》《单刀会》等。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一部学术界公认的、特征鲜明的悲剧杰作。王国维《宋 元戏曲史》评论说:“其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则如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氏孤儿》。 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则赴汤蹈火者,仍出於主人翁之意志,则列於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 色也。” 《窦娥冤》主要剧情是:楚州寒儒窦天章因为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娥卖给蔡 婆家为童养媳。窦娥婚后不久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 被其胁迫。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见她不从,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将其父毒死。 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严刑逼讯,窦娥为救蔡婆,自认杀人,被判斩刑。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 为誓,死后将血溅白练、六月降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一一应验。三年后窦天 章任廉访使至楚州,见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剧本揭露了元代吏治的腐 败残酷,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歌颂了窦娥的善良心灵和反抗精神。 《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冤”是全剧的眼。其感天动地的具体内容,表现 在第三折里。感天,使三伏天天降大雪,接着是楚州三年大旱。动地,是杀头时血不落地,全 飞溅在白练之上。这是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一方面表达了人民的意愿,一方面也是对反抗的 歌颂。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构成了关汉卿剧作的一个重要特色。 学习本剧宜采用如下方法: (1)了解背景,把握剧情,梳理层次,通解文字。要了解一些杂剧的基本知识和语言特色; 要重视诵读,进入情境,进入角色。要着重品味曲词,深入体会其丰富的潜在意义。 (2)准确把握剧本的主题思想。剧本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的主题,但是不宜拔高;剧本张扬 了传统的封建道德观念,但是又不能因此抹杀它反封建的积极意义。赏读课文,要认真把握好 这个度,以真正理解《窦娥冤》的悲剧意义。 (3)鉴赏课文想象、夸张的艺术手法,特别是窦娥临刑前的三桩誓愿,着重了解这种艺 术手法对表现剧情和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可以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富有创造性的见解。 课文解读 楔子 课文第一部分,楔子,相当戏剧的序幕。这个楔子交代了蔡婆的身份和幼年窦娥的命运。 蔡婆,一个靠放高利贷谋生的寡妇,窦娥三岁丧母,七岁被父亲窦天章抵债被迫到蔡婆家做童 养媳。杂剧选择“卖女”作为序幕,从一开始便向读者和观众营造了一种悲剧的氛围,为后面 戏剧矛盾的产生和发展打下了基础,窦天章和窦娥的离别给人们留下了悬念,也为最后平反冤 案埋下伏笔。 (卜儿①蔡婆上,诗云)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不须长富贵,安乐是神仙。(①卜儿: 元杂剧的角色之一,饰演老年女子。)[在杂剧里,人物上场往往先念四句或两句诗,叫定场诗。 接着有一段独白,叙述人物的身世和行动的目的,叫做定场白。它们的作用在于介绍剧情,安 定观众情绪。蔡婆上场的这四句诗反映了在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广大下层民众渴盼社会安定的 强烈愿望。]老身①蔡婆婆是也,楚州②人氏,嫡亲③三口儿家属。(①老身:老妇人自称。②楚 州:州郡名,治所在山阳县,即今江苏淮安。③嫡亲:血统最亲近的人。嫡,dí。)不幸夫主 亡逝已过,止有一个孩儿,年长八岁,俺娘儿两个,过其日月,家中颇有些钱财。这里一个窦 秀才,从去年问我借了二十两银子,如今本利该银四十两。我数次索取,那秀才只说贫难,没 得还我。他有一个女儿,今年七岁,生得可喜,长得可爱,我有心看上他,与我家做个媳妇, 就准①了这四十两银子,岂不两得其便。(①准:折合,抵偿。)他说今日好日辰,亲送女儿 到我家来,老身且不索钱去,专在家中等候,这早晚窦秀才敢待①来也。(①敢待:大概,就 要。) (冲末①扮窦天章引正旦②扮端云上,诗云)读尽缥缃③万卷书,可怜贫杀马相如④,汉庭一 日承恩召,不说当垆说子虚⑤。(①冲末:元杂剧角色名,又称二末。末,剧中男角。②正旦: 元杂剧女主角名。③缥缃:代指书籍。缥,青白色的丝织品。缃,淡黄色的丝织品。古人习惯 用这两种丝织品包书或做书袋,后来用作书籍的代称。④马相如:即司马相如,西汉文学家。 他早年贫困。在临邛做客时,寡居的卓文君爱上了他,二人私奔成婚。后来在成都开个酒店, 卓文君当垆卖酒,司马相如洗涤酒器。不久汉武帝读到他的《子虚赋》,大为赞赏,拜他做官。 ⑤不说当垆说子虚:意思是不再做卖酒的勾当,而是去朝廷当了大官。当垆,坐在垆前卖酒。 垆,古代酒店前放酒巴瓮的土台子。子虚,即《子虚赋》。)[这是窦天章上场的定场诗。窦天 章在这里自比司马相如,饱学多识,满腹经纶。虽然现在一贫如洗,但企盼有一天能像司马相 如一样功成名就,到朝廷当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是封建科举制度,给广大读 书人带来的梦想,为第四折写窦天章“一举及第,官拜参知政事”、“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 替窦娥平反昭雪埋下伏笔。]小生姓窦名天章,祖贯长安京兆①人也。(①京兆:本指西汉国都 长安及其附近的地区,这里指京都。)幼习儒业,饱有文章;争奈①时运不通,功名未遂。(① 争奈:怎奈,无奈。)不幸浑家①亡化已过,撇下这个女孩儿,小字端云,从三岁上亡了他母 亲,如今孩儿七岁了也。(①浑家:妻。)小生一贫如洗,流落在这楚州居住。此间一个蔡婆 婆,他家广有钱财,小生因无盘缠,曾借了他二十两银子,到今本利该对还他四十两。他数次 问小生索取,教我把甚么还他,谁想蔡婆婆常常着人来说,要小生女孩儿做他儿媳妇。况如今 春榜动,选场开①,正待上朝取应②,又苦盘缠③缺少。(①春榜动,选场开:意思是说进士考 试要开始了。唐、宋考进士都在春季,因此后世称进士考试为春榜。选场,即考场。②上朝取 应:即进京考试。③盘缠:路费。)小生出于无奈,只得将女孩儿端云送与蔡婆婆做儿媳妇去。 (做叹科①,云)嗨!这个那里是做媳妇?分明是卖与他一般。(①科:又称介、科介,无杂 剧中演员动作术语。做叹科,即做出叹息的动作。)[窦天章说明将窦娥送与蔡婆做童养媳的原 因,揭露了元朝高利贷盘剥的社会现实。高利贷是封建剥削的特征之一,而元代则达到了最高 峰。元王朝在至元年间由政府设立“斡脱所”,作为官营高利贷的法定机关,帝王、后妃、贵 臣、军官及寺观僧道、豪强地主,都通过这个机关进行高利贷剥削。地方上的土财主则开解典 库(当铺)作为私营高利贷的处所。私人间的借贷也按照官府所订利率计算。例如借银一锭, 满一年,本息共二锭;满十年,本息共一千零二十四锭。这种利息叫“羊羔儿息”。满期,债 户无力偿还,牲畜、房屋、田地以及妻室儿女便当作抵押品被夺走;再不够,就连及子孙、宗 族和亲友。剧作一开始从高利贷入手,从一个侧面揭露了造成窦娥悲剧的社会原因。窦天章还 不起蔡婆的银子,才不得不把女儿送给蔡婆做童养媳,接着,赛卢医也因债务的追逼,起了坏 心,企图勒死蔡婆来摆脱高利贷的束缚,刚巧被泼皮张驴儿父子撞见,酿成后面逼婚、下毒、 打官司等情节。高利贷始终像一根无形的绳索,紧紧地捆绑在窦娥的身上。]就准了他那先借的 四十两银子,分外但得些少东西,勾①小生应举之费,便也过望了。(①勾:够。)说话之间, 早来到他家门首。婆婆在家么?(卜儿上,云)秀才请家里坐,老身等候多时也。(做相见科, 窦天章云)小生今日一径的将女孩儿送来与婆婆,怎敢说做媳妇,只与婆婆早晚使用。小生目 下就要上朝进取功名去,留下女孩儿在此,只望婆婆看觑①则个②。(①看觑:照料,照管。觑, qù。②则个:句尾语气词,一般表示祈求、希望的语气。“则个”是和“着、者、咱”相近的 语尾助词。着、者,音促,多带有命令的语气;咱、则个,音缓,多带有祈求希望的语气。) (卜儿云)这等,你是我亲家了。你本利少我四十两银子,兀的①是借钱的文书,还了你;再 送你十两银子做盘缠。(①兀的:代词,这。又写作“兀底、兀得”。“兀的”下加副词“不”, 犹言“怎的不”。)亲家,你休嫌轻少。(窦天章做谢科,云)多谢了婆婆,先少你许多银子 都不要我还了,今又送我盘缠,此恩异日必当重报。婆婆,女孩儿早晚呆痴,看小生薄面,看 觑女孩儿咱。(卜儿云)亲家,这不消你嘱咐,令爱①到我家,就做到亲女儿一般看承他,你 只管放心的去。(①令爱:对别人女儿的敬称。)(窦天章云)婆婆,端云孩儿该打呵,看小 生面则骂几句;当骂呵,则处分①几句。(①处分:数落,责备。)孩儿,你也不比在我跟前, 我是你亲爷,将就的你;你如今在这里,早晚若顽劣呵,你只讨那打骂吃。儿嚛,我也是出于 无奈。(做悲科)(唱) 【仙吕】【赏花时】我也只为无计营生四壁贫,因此上割舍得亲儿在两处分。从今日远践 洛阳①尘,又不知归期定准,则落的无语暗消魂。(①洛阳:东汉都城。这里代指京城。元朝 都城在大都,即现北京。)[窦天章因生活所逼,撇下女儿窦娥,内心极度悲痛,临行对蔡婆千 恳求,万拜托,对窦娥千叮咛,万嘱咐。这段唱曲抒发了他骨肉分离的伤悲之情。“无计营生 四壁贫”,点明骨肉分离的原因;“无语暗消魂”,描写极度悲伤的心情。] (下) (卜儿云)窦秀才留下他这女孩儿与我做媳妇儿,他一径上朝应举去了。(正旦做悲科, 云)爹爹,你直下的①撇了我孩儿去也!(①直下的:真的舍得。直,简直,竟然。下的,也 作下得,意即下得手、做得出。)(卜儿云)媳妇儿,你在我家,我是亲婆,你是亲媳妇,只 当自家骨肉一般。你不要啼哭,跟着老身前后执料①去来。(①执料:照料,料理。)(同下) 第一折 课文第二部分,第一折,蔡婆出外讨债,债主赛卢医为了赖账,企图勒死蔡婆,行凶之时, 张驴儿父子赶到,救了蔡婆性命。但当他们知道蔡婆和家中媳妇窦娥均是寡妇之后,便生歹念, 逼迫蔡婆同意他们父子分别做其婆媳夫婿,并且来到家中威胁窦娥立即成婚,遭遇窦娥坚决反 对,于是蔡婆劝张驴儿父子“养你爷儿两个在家,待我慢慢的劝化俺媳妇儿。待他有个回心转 意,再做区处”。这折戏又可分为四个场次。 (净①扮赛卢医上,诗云)行医有斟酌,下药依《本草》②;死的医不活,活的医死了。(① 净:元杂剧男角色名,俗称“花脸”“花面”。②《本草》:即《本草纲目》,我国古代最早 的一部药书,明代李时珍编。)自家姓卢,人道我一手好医,都叫做赛卢医。在这山阳县南门 开着生药局①。(①生药局:药材铺,也给人治病。)在城有个蔡婆婆,我问他借了十两银子, 本利该还他二十两,数次来讨这银子,我又无的还他。若不来便罢,若来呵,我自有个主意。 我且在这药铺中坐下,看有甚么人来。(卜儿上,云)老身蔡婆婆。我一向①搬在山阳县居住, 尽也静办②。(①一向:这里的意思是一段时间以来。②尽也静办:倒也清静。)自十三年前 窦天章秀才留下端云孩儿与我做儿媳妇,改了他小名,唤做窦娥。自成亲之后,不上二年,不 想我这孩儿害弱症①死了。(①弱症:肺病的别称。)媳妇儿守寡,又早三个年头,服孝①将除 了也。(①服孝:按照封建礼制,父母或丈夫死后必须守孝三年,服饰上要有所标志,故称服 孝。)我和媳妇儿说知,我往城外赛卢医家索钱去也。(做行科,云)蓦过隅头①,转过屋角, 早来到他家门首。(①蓦过隅头:转过墙角。蓦过,迈过、跨过。隅,墙角。)赛卢医在家么? (卢医云)婆婆,家里来。(卜儿云)我这两个银子长远了,你还了我罢。(卢医云)婆婆, 我家里无银子,你跟我庄上去取银子还你。(卜儿云)我跟你去。(做行科)(卢医云)来到 此处,东也无人,西也无人,这里不下手,等甚么?我随身带的有绳子。兀那①婆婆,谁唤你 哩?(①兀那:指示代词,那,那个。兀,词头助词,可指人、地或事。)(卜儿云)在那里? (做勒卜儿科。孛老①同副净张驴儿冲上,赛卢医慌走下。孛老救卜儿科)(张驴儿云)爹, 是个婆婆,争些②勒杀了。(①孛老:元杂剧老年男子的俗称。②争些:差一点儿。)(孛老 云)兀那婆婆,你是那里人氏?姓甚名谁?因甚着这个人将你勒死?(卜儿云)老身姓蔡,在 城人氏,止有个寡媳妇儿,相守过日。因为赛卢医少我二十两银子,今日与他取讨;谁想他赚 ①我到无人去处,要勒死我,赖这银子。(①赚:骗)若不是遇着老的和哥哥呵,那得老身性 命来!(张驴儿云)爹,你听的他说么?他家还有个媳妇哩。救了他性命,他少不得要谢我。 不若你要这婆子,我要他媳妇儿,何等两便?你和他说去。(孛老云)兀那婆婆,你无丈夫, 我无浑家,你肯与我做个老婆,意下如何?(卜儿云)是何言语!待我回家,多备些钱钞相谢。 (张驴儿云)你敢是不肯,故意将钱钞哄我?赛卢医的绳子还在,我仍旧勒死了你吧。(做拿 绳科)(卜儿云)哥哥,待我慢慢地寻思咱。(张驴儿云)你寻思些甚么?你随我老子,我便 要你媳妇儿。(卜儿背云①)(①背云:也叫背躬,剧中角色背着其他角色向观众说话,即现 在所说的旁白。)我不依他,他又勒杀我。罢、罢、罢,你爷儿两个,随我到家中去来。(同 下)[第一场次“净扮赛卢医上”至“随我到家中去来。(同下)”,这段说白,叙述蔡婆外出 讨债先遭赛卢医谋害,后被张驴儿父子逼婚的经过,揭露了在豺狼当道,恶霸横行,弱肉强食 的元代社会里,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劳动人民,特别是孤独无助的妇女任人宰割的悲惨命运。 这段说白语言通俗,明白如话,特别取材十分精当。从楔子到本折,一下子跳过了十三年。这 十三年,窦娥的生活虽然很苦,但没有重大事件,所以剧本仅在蔡婆上场时用几句话轻轻带过, 以迅速进入主要矛盾冲突,用笔十分精简。但这几句话对情节发展又关涉甚大。因为正是搬迁 了新居,窦娥改了名字,所以考中科举的窦天章才找不到她们的去处;因为窦娥婚后不久丈夫 亡化,年轻守寡而家无依靠,才有张驴儿企图霸占为妻,所以,蔡婆几句交代,是剧情发展必 不可少的铺垫。](正旦上,云)妾身姓窦,小字端云,祖居楚州人氏。我三岁上亡了母亲, 七岁上离了父亲。俺父亲将我嫁与蔡婆婆为儿媳妇,改名窦娥。至十七岁与夫成亲。不幸丈夫 亡化,可早三年光景,我今二十岁也。这南门外有个赛卢医,他少俺婆婆银子,本利该二十两, 数次索取不还,今日俺婆婆亲自索取去了。窦娥也,你这命好苦也呵!(唱) 【仙吕】【点绛唇】满腹闲愁,数年禁受①,天知否?(①禁受:忍受。禁,jīn。)天若 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窦娥是一位善良而多难的女性。她出生在书香之家,父亲“幼 习儒业,饱有文章”,但家境贫寒,窦娥三岁丧母,幼小的年纪过早地遭受失恃之痛和穷困之 苦。七岁时,父亲为了抵债,忍心将她出卖,而且远离她去京城应考,让她成了债主蔡婆婆的 童养媳,这加重了她幼小心灵的创伤。她在蔡家平淡地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岂料至17岁,婚 后不久,丈夫因病去世,二十岁的窦娥随即变为寡妇。世事多变、苦难接踵而来,“满腹闲愁, 数年禁受”,这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她的苦难人生和忧愁心境。但是,她的苦,她的愁,没有人 理解,没有人同情,因此,她只有询问“青天”:“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 “和天瘦”,连天也会消瘦,语出宋程垓词《临江仙》:“买酒浇愁愁不尽,江烟也共凄凉。 和天瘦了也何妨。只愁今夜雨,更做泪千行。”这是一首写尽愁苦的词,剧本借来抒发了窦娥 孤独无助的苦闷。] 【混江龙】则问那黄昏白昼,两般儿忘餐废寝几时休?大都来①昨宵梦里,和着这今日心 头。(①大都来:多半是。来,句中助词,无实在意义。)催人泪的是锦烂熳①花枝横绣闼②, 断人肠的是剔团圞③月色挂妆楼。(①烂熳:即烂漫。②绣闼:绣房,指妇女的居室。闼,寝 室左右的小屋。闼,tà。③剔团圞:太圆,滴溜溜地圆。剔,加强语气的副词,和现代口语中 的“忒”、“太”、“过甚”相近。团圞,即圆。圞,luán。)长则是急煎煎①按不住意中焦, 闷沉沉展不彻眉尖皱,越觉的情怀冗冗②,心绪悠悠。(①急煎煎:十分焦急的样子。②冗冗: 形容心情十分杂乱,烦忧。)[如果说前一曲是概括抒写窦娥心中的忧愁,那末这一曲则是对这 种愁的具体描写。前四句写窦娥日子难捱,一天不得一天过去,从早到晚,无心茶饭,都好像 在梦里。五六句写窦娥思念亡夫,无限哀伤,回到绣房,见锦绣花被伤心流泪,来到窗前,望 圆月当空,肝肠寸断。最后四句写窦娥不知道这愁苦的日子何时是个尽头。急煎煎,闷沉沉, 情怀冗冗,心绪悠悠,一连串的叠词,大大地强化了窦娥内心的愁苦。] (云)似这等忧愁,不知几时是了也呵!(唱) 【油葫芦】莫不是八字儿①该载着一世忧?(①八字儿:古人将人出生时的年、月、日、 时的天干地支八个字称为八字,认为八字好的命运就好,反之命就不好。)谁似我无尽头!须 知道人心不似水长流。我从三岁母亲身亡后,到七岁与父分离久。嫁的个同住人,他可又拔着 短筹①;撇的俺婆妇每②都把空房守,端的个③有谁问,有谁瞅④?(①短筹:这里的意思是短命。 筹,是古时计数和占卜用的工具,这里比喻寿数。②每:元代时的口语,用在人称代词后面表 示复数,相当于现在的“们”。③端的个:究竟、真的。④瞅:chǒu,看、望,理睬。) 【天下乐】莫不是前世①里烧香不到头,今也波生②招祸尤?(①前世:古人迷信,认为夫 妻不能白头到老是因为前世烧香祈愿时没有烧到头。②今也波生:即“今生”。也波,元曲中 句中衬字,无实在意义。)劝今人早将来世修。我将这婆伺养,我将这服孝守,我言词须应口 ①。(①言词须应口:即言行一致,说到做到。)[【油葫芦】【天下乐】 这两段唱曲写窦娥 对自己悲苦人生原因的探索和她对未来人生道路的抉择。“莫不是八字儿该载着一世忧?谁似 我无尽头!”“莫不是前世里烧香不到头,今也波生招祸尤?” 窦娥和当时千千万万受苦受 难的百姓一样,不可能找到苦难的根源,因此,只能运用封建礼教和宗教轮回的因果报应观念 进行解释,把一切都归结前世作孽太多。窦娥既然遵循封建礼教,笃信因果报应,因此,她就 抱定一个宗旨:“我将这婆伺养,我将这服孝守”,前者是尽所谓孝道,后者是尽所谓妇道, 窦娥决心默默忍受今世的苦难,坚守“节孝”的封建礼教以修来世之福,而且“言词须应口”, 心口一致,言行一致,说到做到。这两段唱曲在剧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首先它告诉人们,窦 娥是一个由封建礼教熏陶出来的完全符合封建道德规范的完美女性,她对生活理想的追求也完 全符合封建统治的要求,连这样的女性,在封建社会里尚且没有她的容身之所,这就激起观众 和读者质疑:这样的社会还有存在的价值和必要吗?其次,由于窦娥抱定了贞节的妇道观,所 以与张驴儿的对抗冲突就是必然的,与在这个问题上立场动摇的婆婆的矛盾也是不可避免的, 这种矛盾和冲突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第二场次“(正旦上,云)妾身姓窦”至“我言词 须应口”,写窦娥在家中等候婆婆归来,抒发她对悲苦身世的满腹忧愁,表白自己虽遭生活不 幸,却安于现状,只想恪守妇道,孝顺婆婆,苟安人世的心志。] (云)婆婆索钱去了,怎生①这早晚不见回来?(①怎生:怎么,如何。)(卜儿同孛老、 张驴儿上)(卜儿云)你爷儿两个且在门首,等我先进去。(张驴儿云)奶奶①,你先进去, 就说女婿在门首哩。(①奶奶:对老年妇女的尊称。)(卜儿见正旦科)(正旦云)奶奶回来 了。你吃饭么?(卜儿做哭科,云)孩儿也,你教我怎生说波①!(①波:句尾助词,相当于 现在的“呢”、“啊”。)(正旦唱) 【一半儿】为甚么泪漫漫不住点儿流?莫不是为索债与人家惹争斗?我这里连忙迎接慌问 候,他那里要说缘由。(卜儿云)羞人答答①的,教我怎生说波!(①羞人答答:即羞羞答答, 害羞,难为情。)(正旦唱)则见他一半儿徘徊一半儿丑①。(①一半儿徘徊一半儿丑:“一 半儿……一半儿……”是曲牌【一半儿】尾句的句式。徘徊:在这里是“犹豫”的意思。丑: 羞惭之意。)[婆婆吞吞吐吐,欲说还休,窦娥心中好生疑惑,于是“连忙迎接慌问候”,体现 她对婆婆的无比关爱和孝顺。] (云)婆婆,你为甚么烦恼啼哭那?(卜儿云)我问赛卢医讨银子去,他赚我到无人去处, 行起凶来,要勒死我。亏了一个张老并他儿子张驴儿,救得我性命。那张老就要我招他做丈夫, 因这等烦恼。(正旦云)婆婆,这个怕不中①么!(①不中:不行。)你再寻思咱:俺家里又 不是没有饭吃,没有衣穿,又不是少欠钱债,被人催逼不过;况你年纪高大,六十以外的人, 怎生又招丈夫那?(卜儿云)孩儿也,你说的岂不是!但是我的性命全亏他这爷儿两个救的。 我也曾说道:待我到家,多将①些钱物酬谢你救命之恩。(①将:拿。)不知他怎生知道我家 里有个媳妇儿,道我婆媳妇又没老公,他爷儿两个又没老婆,正是天缘天对。若不随顺他,依 旧要勒死我。那时节我就慌张了,莫说自己许了他,连你也许了他。儿也,这也是出于无奈。 (正旦云)婆婆,你听我说波。(唱) 【后庭花】遇凶神要择好是头①,拜家堂要将香火修。(①遇凶神要择好是头:有的版本 是:“避凶神要择好日头。”)梳着个霜雪般白 髻①,怎将这云霞般锦帕②兜?(① 髻: 古代妇女头上装饰用的假发盘成的髻。 ,dí。②锦帕:女子出嫁时头戴的丝绸头巾。)怪 不的“女大不中留①”。(①女大不中留:当时成语,意说女子年龄大了就要出嫁,不肯留在 家里。)你如今六旬左右,可不道到中年万事休!旧恩爱一笔勾,新夫妻两意投,枉教人笑破 口![窦娥在得知张驴儿父子逼婚,婆婆竟然答应之后,她不顾婆媳名分,一改“孝顺”的态度, 对婆婆的“失节”行为提出严肃批判。在封建社会,女子无奈改嫁一般是两个原因,一是贫穷, 二是年轻,需要找个男人作为依靠,但是对蔡婆来说,这两个理由都不存在,“俺家里又不是 没有饭吃,没有衣穿,又不是少欠钱债,被人催逼不过;况你年纪高大,六十以外的人,怎生 又招丈夫那?”因此,窦娥劝婆婆“这个怕不中么!”但是,蔡婆不听,于是窦娥用这个唱段, 对婆婆的行为进行了辛辣的嘲笑和讽刺。曲词的大意是,只有选择好日子才能避开凶神,只有 修好香火才能去拜家堂,这是说无论干什么事都要有适合的条件,你现在是白发苍苍的老太婆, 怎么能再把那新娘子“云霞般”的绣花盖头巾披上身?“女大不中留”说的年青女子,“人到 中年万事休”,中年妇女也不再提起婚嫁之事,何况你已是六十岁的老婆婆?如果把原夫妻恩 爱一笔勾销,再另投新欢,难道不怕人笑话?剧本用婆婆对封建礼教的动摇来反衬窦娥对封建 礼教的恪守,既表现了窦娥意志的坚定,也从更深的层次揭露了窦娥悲剧的意义。] (卜儿云)我的性命都是他爷儿两个救的,事到如今,也顾不得别人笑话了。(正旦唱) 【青哥儿】你虽然是得他、得他营救,须不是笋条、笋条①年幼,刬的②便巧画蛾眉③成配 偶?(①笋条、笋条:即竹的嫩芽,比喻年轻人。句中“笋条”二字和上句“得他”二字重复 使用,这是曲牌“【青哥儿】”头两句的定格。②刬的:平白无故的。刬,chǎi。③画蛾眉: 古代妇女常以黛色将眉画得细长弯曲,状似蚕蛾的触须,故称为蛾眉。汉代张敞曾经为妻子画 眉,传为佳话。后世遂以画眉暗喻夫妻恩爱。)想当初你夫主遗留,替你图谋,置下田畴①, 早晚羹粥,寒暑衣裘,满望你鳏寡孤独②,无捱无靠,母子每到白头。(①田畴:泛指田地。 种谷之地为田,种麻之地为畴。畴,chóu。②鳏寡孤独: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少而 无父曰孤,老而无子曰独,这里是偏义复词,指寡妇。鳏,ɡuān。)公公也,则落得干生受①。 (①干生受:白辛苦。干,白白的、枉自。生受,用在自己方面,是受苦,受罪的意思,对别 人而言,是难为、有劳的意思。)[窦娥这段唱曲是反驳蔡婆报恩的说法。唱段分两层意思,第 一层说,张驴儿父子虽然有恩于你,但你也不是年青女孩,犯不着与他做恩爱夫妻。第二层说, 你只图报张驴儿父子一时之恩,可是这样做却是忘了“你夫主”一辈子的大恩。“替你图谋” “满望你”,极写公公生前的周密策划,殷殷期盼。“干生受”,指责蔡婆薄情寡义,辜负了 公公一片苦心。] (卜儿云)孩儿也,他如今只待过门。喜事匆匆的,教我怎生回得他去?(正旦唱) 【寄生草】你道他匆匆喜,我替你倒细细愁:愁则愁兴阑删①咽不下交欢酒,愁则愁眼昏 腾扭不上同心扣②,愁则愁意朦胧睡不稳芙蓉褥。(①阑删:即“阑珊”,懈怠衰颓之意。② 同心扣:语出古民歌:“解不开同心扣,摘不脱倒须钩。” 同心扣,即同心结,用锦带打成 连环回文的扣结,极难打开,象征男女相爱永结同心。倒须钩,钩子上有许多倒刺如逆须,一 旦中钩,极难摘脱。)你待要笙歌引至画堂前①,我道这姻缘敢落在他人后②。(①笙歌引至画 堂前:当时成语,一般指举行婚礼。笙歌,指音乐。画堂,装饰得很华丽的客堂,泛指堂舍。 ②敢落在他人后:被别人在后头风言风语地讥笑。) [窦娥这段唱曲是反驳婆婆“喜事匆匆” 的说法,指出这不是“匆匆喜”而是“细细愁”。曲中先用三个“愁则愁”分别从“兴阑删” “眼昏腾”“意朦胧”来铺排“细细愁”,再用“你待要”“我道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感受形 成鲜明的对比,内容上层次分明,节奏上顿挫起伏,颇有民歌风味。][第三场次“(云)婆婆 索钱去了”至“我道这姻缘敢落在他人后”,从这里开始,戏剧冲突正式展开。窦娥原来打算 坚守贞节,安分守己过日子;但是,社会的黑暗势力不放过任何可以迫害她的机会。流氓张驴 儿父子突然闯入婆媳相依为命的生活圈子里,这个原来像一潭死水般的家庭于是掀起一场轩然 大波。蔡婆胆小怕事,劝窦娥同意张驴儿父子逼婚要求,窦娥对此严辞拒绝,于是孝顺婆婆的 窦娥与蔡婆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冲突,这一场冲突初步展示了窦娥坚守妇道不动摇的倔强不屈的 性格。] (卜儿云)孩儿也,再不要说我了。他爷儿两个都在门首等候,事以至此,不若连你也招 了女婿罢!(正旦云)婆婆,你要招你自招,我并然①不要女婿。(①并然:断然,绝对。) (卜儿云)那个是要女婿的?争奈他爷儿两个自家捱过门来,教我如何是好?(张驴儿云)我 们今日招过门去也。“帽儿光光,今日做个新郎;袖儿窄窄,今日做个娇客①。”好女婿,好 女婿,不枉了②,不枉了。(①“帽儿光光”句:是宋元时人们在婚礼上打趣新郎的话。娇客, 女婿。②不枉了:没有白作。)(同孛老入拜科)(正旦做不理科,云)兀那厮①,靠后!(① 厮:对男子的蔑称。)(唱) 【赚煞】我想这妇人每休信那男儿口。婆婆也,怕没的贞心儿自守,到今日招着个村老子 ①,领着个半死囚②。(①村老子:粗俗的老头子,骂人的话。村,粗野,粗俗。这是指张驴儿 父。②半死囚:也是骂人的话,意即无赖恶棍,好似半个死囚犯。这是指张驴儿。)(张驴儿 做嘴脸①科,云)(①做嘴脸:即作鬼脸,作怪样。)你看我爷儿两个这等身段,尽也选得女 婿过,你不要错过了好时辰,我和你早些儿拜堂罢。(正旦不礼科,唱)则被你坑杀人燕侣莺 俦①。(①坑杀人燕侣莺俦:意思是做了夫妻害死人。燕侣莺俦,指结为夫妻。俦,chóu,同辈, 伴侣。)婆婆也,你岂不知羞!俺公公撞府冲州①,②的铜斗家缘③百事有。(①撞府冲州: 指四处奔走经营,去过很多地方。②:zhènɡchuài,挣扎,拼命挣得。也写作“挣揣”。 ③铜斗家缘:指家境殷实富裕。铜斗儿,一种分量重、容量大的量器,元剧常用它来比喻大财 主的家产。家缘,家计、家产。)想着俺公公置就,怎忍教张驴儿情受①?(①情受:承受, 继承,多指财产、权利等。)(张驴儿做扯正旦拜科,正旦推跌科,唱)兀的不是俺没丈夫的妇 女下场头①! (①下场头:下场。头,句尾助词,无实在意义。)[ 这是窦娥一边规劝婆婆, 希望她回心转意,一边与张驴儿辩驳对打,唱词与宾白相互交错,以造成紧张气氛。曲中两次 呼告“婆婆也”,第一次是指责婆婆不仅“招着个村老子”,而且又“领着个半死囚”,不仅 是你自己“怕没的贞心儿自守”,丧失了“贞操”,而且也“坑杀人”,想拖我下水。第二次 是直指婆婆把“俺公公置就”的殷实家业,竟然叫张驴儿承受,为他人作嫁衣裳“不知羞”。 这时的窦娥把一切怨气都发泄在婆婆的身上,她认为灾难的起源在婆婆。但在第三折里,当贪 官桃杌要对婆婆用刑之时,窦娥却拿出生命来呵护了婆婆;在临死之前,她又完全宽恕了婆婆, 甚至劝婆婆不要烦恼啼哭,所以,这段情节既表现了窦娥对不守妇道的婆婆的怨恨,又为下面 表现窦娥的善良作了铺垫。](下) (卜儿云)你老人家不要恼躁。难道你有活命之恩,我岂不思量报你?只是我那媳妇儿气性 最不好惹的,既是他不肯招你儿子,教我怎好招你老人家?我如今拼的好酒好饭,养你爷儿两 个在家,待我慢慢的劝化俺媳妇儿。待他有个回心转意,再做区处①。(①区处:处理,处置。) (张驴儿云)这歪剌骨①!(①歪剌骨:贱骨头,对妇女侮辱谩骂之词,含有轻贱、不正经、 泼辣之意。歪剌,即歪,加刺字是为加重语气,意为歪得历害;骨是借以代人,带有轻贱的语 意。)便是黄花女儿,刚刚扯的一把,也不消这等使性,平空的推了我一交,我肯干罢!就当 面赌个誓与你:我今生今世不要他做老婆,我也不算好男子!(词①云)(①词:这里是指一 折戏完了时人物的下场词。)美妇人我见过万千向外①,不似这小妮子生得十分惫赖②。(①向 外:以上,以外。②惫赖:泼赖,凶狠泼辣。惫,bèi。)我救了你老性命死里重生,怎割舍 得不肯把肉身陪待?(同下)[第四场次“(卜儿云)孩儿也,再不要说我了”至本折戏末尾, 由于婆婆胆小懦弱,张驴儿父子闯进家门,逼迫窦娥立即拜堂成婚,窦娥大义凛然,威不可侮, 对张驴儿的逼婚进行了坚决抵抗,迫使张驴儿父子不得不接受蔡婆建议:“待他有个回心转意, 再做区处”。从这里开始,窦娥与张驴儿父子展开了正面的冲突,通过这个情节进一步表现了 窦娥坚守贞节、维护自己人格的决心,也表现了她对暴力不妥协不屈服的无所畏惧的性格和意 志。] 《窦娥冤》解读与探究(中) 第二折 课文第三部分,即第二折,是戏剧冲突的发展。流氓张驴儿想霸占窦娥,为窦娥所拒,于 是他想毒死蔡婆以威胁窦娥,不料误毒死了自己的父亲。张驴儿反以“药死公公”的罪名告官 来胁迫窦娥就范,但窦娥不从。贪官桃杌不察实情,对窦娥动用毒刑,窦娥临死不屈,桃杌欲 对蔡婆动刑,窦娥为救婆婆,只好认罪,被判死刑。 在这一折戏里,窦娥的思想性格有了变化发展:蔡婆害病,张父殷勤问候,张驴儿假意张 罗,而婆婆也与张父你推我让,“一个道你请吃,一个道婆先吃”,窦娥对张家父子的憎恶固 不待言,对婆婆的苟且也极为不满。接着,张父斃命,婆婆悲切哀哭,窦娥认为“我其实不关 亲,无半点恓惶泪”。想不到张驴儿反咬一口,逼她允婚,窦娥天真地认为太守“明如镜、清 似水”,可以明善恶、辨是非,于是毅然选择“官休”。等到无情的棍棒,打的她“一杖下, 一道血,一层皮”,窦娥对官府的期待终于崩溃,最后,为了使婆婆免受酷刑,她屈招了“药 死公公”的罪。这一折戏,反映了窦娥善良、刚烈的个性,也反映了她在与命运抗争中逐渐觉 醒,为第三折戏对天地鬼神、社会现实提出抗议,作了铺陈与准备。 这一折戏又可细分为五个场次。 (赛卢医上,诗云)小子太医①出身,也不知道医死多人。何尝怕人告发,关了一日店门? (①太医:原指宫廷御用的医生,后世用作对医生的尊称。)在城有个蔡家婆子,刚少的他二 十两花银,屡屡亲来索取,争些撚断脊筋①。(①撚断脊筋:伤筋断骨。这里形容讨债催逼得 紧迫。撚,niǎn,揉搓。)也是我一时智短,将他赚到荒村,撞见两个不识姓名男子,一声嚷 道:“浪荡乾坤①,怎敢行凶撒泼,擅自勒死平民!” (①浪荡乾坤:即浩荡乾坤,本指天 下太平,这里指光天化日之下。)吓得我丢了绳索,放开脚步飞奔。虽然一夜无事,终觉失精 落魂;方知人命关天关地,如何看做壁上灰尘?从今改过行业,要得灭罪修因①。(①灭罪修 因:消除今生的罪孽,修造来世的福缘。)将以前医死的性命,一个个都与他一卷超度①的经 文。(①超度:为死者念经祈祷,使他的灵魂脱离苦海,升入天堂,称为超度。)小子赛卢医 的便是。只为要赖蔡婆婆二十两银子,赚他到荒僻去处,正待勒死他,谁想遇见两个汉子,救 了他去。若是再来讨债时节,教我怎生见他?常言道的好:“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喜得我 是孤身,又无家小连累,不若收拾了细软行李,打个包儿,悄悄的躲到别处,另做营生,岂不 干净?(张驴儿上,云)自家张驴儿。可奈①那窦娥百般的不肯随顺我;如今那老婆子害病, 我讨服毒药与他吃了,药死那老婆子,这小妮子好歹做我的老婆。(①可奈:怎奈。)(做行 科,云)且住,城里人耳目广,口舌多,倘见我讨毒药,可不嚷出事来?我前日看见南门外有 个药铺,此处冷静,正好讨药。(做到科,叫云)太医哥哥,我来讨药的。(赛卢医云)你讨 甚么药?(张驴儿云)我讨服毒药。(赛卢医云)谁敢合①毒药与你?(①合:配制。)这厮 好大胆也。(张驴儿云)你真个不肯与我药么?(赛卢医云)我不与你,你就怎地我?(张驴 儿做拖卢云)好呀,前日谋死蔡婆婆的不是你来!你说我不认的你哩,我拖你见官去!(赛卢 医做慌科,云)大哥,你放我,有药有药。(做与药科,张驴儿云)既然有了药,且饶你罢。 正是:“得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下)(赛卢医云)可不晦气!刚刚讨药的这 人,就是救那婆子的。我今日与了他这服毒药去了,以后事发,越越要连累我。趁早儿关上药 铺,到涿州卖老鼠药去也。(下)[第一场次“(赛卢医上,诗云)”至“到涿州卖老鼠药去 也。(下)” ,这是一个过场戏,相当散文里的过渡段,通过张驴儿威逼赛卢医配制毒药一节, 引出张驴儿毒死父亲的情节。此一节文字简短,干净利落,虽似巧合,但通过二人交代,就不 显得生硬突兀,牵强附会;赛卢医逃涿州,又为第四折戏埋下一伏笔。](卜儿上,做病伏几 科)(孛老同张驴儿上,云)老汉自到蔡婆婆家来,本望做个接脚①,却被他媳妇坚执不从。 (①接脚:女婿的省称,指寡妇招赘的后夫。)那婆婆一向收留俺爷儿两个在家同住,只说“好 事不在忙”,等慢慢里劝转他媳妇;谁想那婆婆又害起病来。孩儿,你可曾算我两个的八字, 红鸾天喜①几时到命哩?(①红鸾天喜:指结婚的喜事。红鵉,古人认为红鵉星是主婚姻的, 命中遇到红鵉星就可成就婚姻之事。天喜,古人以日支与月建相合之日为吉日,称为天喜。) (张驴儿云)要看什么天喜到命!只赌本事,做得去,自去做。(孛老云)孩儿也,蔡婆婆害 病好几日了,我与你去问病波。(做见卜儿问科,云)婆婆,你今日病体如何?(卜儿云)我 身子十分不快哩。(孛老云)你可想些甚么吃?(卜儿云)我思量些羊肚儿汤吃。(孛老云) 孩儿,你对窦娥说,做些羊肚儿汤与婆婆吃。(张驴儿向古门①云)(①古门:戏剧术语,即 “古门道”,又作“鬼门”,指舞台通向后台的上场门和下场门。)窦娥,婆婆想羊肚儿汤吃, 快安排将来。(正旦持汤上,云)妾身窦娥是也。有俺婆婆不快,想羊肚汤吃,我亲自安排了 与婆婆吃去。婆婆也,我这寡妇人家,凡事也要避些嫌疑,怎好收留那张驴儿父子两个?非亲 非眷的,一家儿同住,岂不惹外人谈议?婆婆也,你莫要背地里许了他亲事,连我也累做不清 不洁的。我想这妇人心,好难保也呵。(唱) 【南吕】【一枝花】他则待一生鸳帐眠,那里肯半夜空房睡;他本是张郎妇,又做了李郎 妻。有一等妇女每相随,并不说家克计①,则打听些闲是非;说一会不明白打凤②的机关,使了 些调虚嚣③捞龙的见识。(①家克计:持家的方法。②打凤:与“捞龙”是一个成语,又写作 “打凤牢龙”、“打虎捞龙”。其意思有二:一是喻安排圈套使强有力的对手中计。关汉卿《单 刀会》第三折:“安排下打凤牢龙,准备着天罗地网,也不是待客筵席,则是个杀人、杀人的 战场。”二喻设法寻找合适的人选。朱凯《昊天塔》第一折:“也不须打凤捞龙,别选元戎。” 课文中的意思应是二;教材解释为一,有误。③调虚嚣:虚俘不实在,捕风捉影。)[此曲前四 句是第一层,承“背地里许了他亲事”而来,指责婆婆见异思迁,晚节不保。后五句是第二层, 承“岂不惹外人谈议”而来,写窦娥在婆婆把张驴儿父子领进家门后所承受的巨大的舆论压力。 意思是,街坊邻里、左邻右舍中有一班吃了饭没事干的妇女,聚在一起不谈正经家务事,专爱 “打听些闲是非”,捕风捉影地互相传播一些“打凤捞龙”,即男女间打情骂俏、偷鸡摸狗的 风流艳闻。] 【梁州第七】这一个似卓氏般当垆涤器①,这一个似孟光般举案齐眉②;说的来藏头盖脚多 伶俐!(①卓氏般当垆涤器:指卓文君和司马相如在临邛卖酒的典故。详细注解见前《楔子》。 ②孟光般举案齐眉:孟光,东汉梁鸿之妻,吃饭时孟光总是将食案高举过眉,表示对梁鸿的恭 敬。后世遂用“举案齐眉”形容夫妻和睦。)道着难晓,做出才知。旧恩忘却,新爱偏宜;坟 头上土脉犹湿,架儿上又换新衣。那里有奔丧处哭倒长城①?(①奔丧处哭倒长城:用孟姜女 故事。相传秦时修长城,孟姜女不远千里前去给丈夫送寒衣。谁知到达长城时丈夫已经死了, 连尸骨都寻不见。孟姜女悲痛大哭,竟使长城为之坍塌,丈夫的尸骨终于露了出来。)那里有 浣纱时甘投大水①?(①浣纱时甘投大水:相传春秋时,伍子胥父兄被楚王杀死,他只身一人逃 奔吴国。途中向一个浣洗棉纱的少女乞食,少女给了他食物。临走时,伍子胥叮嘱少女不要向 追兵泄漏他的行踪,少女为了表明自己保护他的决心而投江自杀。)那里有上山来便化顽石①? (①上山来便化顽石:民间传说,一个女子因为丈夫长久外出,思念甚切,日日登山远眺,盼 望丈夫归来,结果化成了石头。后人称为“望夫石”。)可悲,可耻?妇人家直恁的①无仁义。 (①直恁的:竟然那样的。恁,nèn。)多淫奔,少志气;亏杀前人在那里,更休说本性难移。 [此曲是窦娥用最激烈的言词,讥刺“妇人心难保”,批判婆婆的不仁不义。从意义上可分两层: 第一层斥责婆婆和张驴儿父打得火热,第一句讽刺张驴儿父大献殷勤,第二句讥笑蔡婆投李报 桃,接着说婆婆虽然在话语上躲躲闪闪、遮遮掩掩,但是在行动上已经态度鲜明:旧恩忘却, 新爱偏宜。第二层引用古代妇女节烈前贤的事例,指斥婆婆“多淫奔,少志气”,可悲可耻, 不仁不义。剧本连用三个“那里有……”,构成强烈的排比语气,一递声质问婆婆:你可悲啊, 你可耻啊,哪里还有前贤节烈的半点骨气和情义!][第二场次“(卜儿上,做病伏几科)”至 “更休说本性难移。”这一场戏写蔡婆生病,张驴儿父子趁机大献殷勤,嘱窦娥给婆婆做羊肚 儿汤。窦娥原本就埋怨婆婆不“避些嫌疑”,“我这寡妇人家”“收留张驴儿父子两个”,“惹 外人谈议”;现在见此情景,一边给婆婆做羊肚儿汤,一边更是在心里犯愁,生怕婆婆“背地 里许了他亲事,连我也累做不清不洁的”。剧本用蔡婆的不贞反衬窦娥的坚贞。] (云)婆婆,羊肚儿汤做成了,你吃些儿波。(张驴儿云)等我拿去。(做接尝科,云) 这里面少些盐醋,你去取来。(正旦下)(张驴儿放药科)(正旦上,云)这不是盐醋!(张 驴儿云)你倾下些。(正旦唱) 【隔尾】你说道少盐欠醋无滋味,加料添椒才脆美。但愿娘亲早痊济,饮羹汤一杯,胜甘 露灌体,得一个身子平安倒大来①喜。(①倒大来:非常,十分。来,语尾助词,无义。)[窦 娥虽然对婆婆晚节不保极为不满,但还是一心把汤做“脆美”,愿娘亲“身子平安倒大来喜”, 这一唱曲充分表现窦娥对婆婆的无限关切和热爱,进一步表现了她心地善良。] (孛老云)孩儿,羊肚汤有了不曾?(张驴儿云)汤有了,你拿过去。(孛老将汤云)婆 婆,你吃些汤儿。(卜儿云)有累你。(做呕科,云)我如今打呕,不要这汤吃了,你老人家 吃罢。(孛老云)这汤特地做来与你吃的,便不要吃,也吃一口儿。(卜儿云)我不吃了,你 老人家请吃。(孛老吃科)(正旦唱) 【贺新郎】一个道你请吃,一个道婆先吃,这言语听也难听,我可是气也不气?想他家与 咱家有甚的亲和戚?怎不记旧日夫妻情意,也曾有百纵千随①?(①百纵千随:千依百顺。) 婆婆也,你莫不为“黄金浮世宝,白发故人稀①”,因此上把旧恩情,全不比新知契②?(①黄 金浮世宝,白发故人稀:意思是黄金是世俗之人所宝贵的,从小相交到白头的朋友是少有的。 这是当时的成语,表示“难得”之意。在这里,窦娥是用来讥讽蔡婆为了贪图眼前欢娱轻视前 夫恩爱的意思。②新知契:新的知心人。)则待要百年同墓穴,那里肯千里送寒衣①。(①这 两句是讽刺婆婆言行不一。当年说得漂亮,不求同生,但愿同死,但到时候却没有实际行动。 千里送寒衣:用孟姜女为丈夫送衣的故事。详细注解见前。)[此曲开头写窦娥看到婆婆与张父 吃羊肚儿汤你推我让,“一个道你请吃,一个道婆先吃”,心里气愤不过,责备她忘记了“旧 日夫妻情意”。第二层揣测婆婆的动机,莫不是因为浮世之人把金钱看得重,你也贪恋荣华和 富贵?莫不是因为白头偕老的夫妻少,你认为从一而终不可能?因此就忘了“旧恩情”,拉了 “新知契”。以此讥刺婆婆行为的荒唐可笑。这首曲词充分表现了关汉卿的语言风格,就象家 人对话一般,保持了浓厚的生活气息。用词明快、生动有如口语,而无口语的生涩、粗糙;精 炼、遒劲有如诗词,而无诗词的典雅、难懂。中间还运用了一些熟语、成语,更增加了表现力。 再加长短句子穿插交错运用,使整段唱词抑扬顿挫,节奏铿锵,富有音韵回环悠扬之美。][第 三场次“(云)婆婆,羊肚儿汤做成了”至“那里肯千里送寒衣”,这一场戏写吃药。窦娥做 了羊肚儿汤给婆婆吃,满心希望婆婆吃了“早痊济”,但是婆婆却一再让给了张驴儿父亲,窦 娥对此非常气愤。剧本通过这场戏表现了窦娥对婆婆又爱又恨,又怜又怨的矛盾心情。张驴儿 放毒,婆婆让汤,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孛老云)我吃下这汤去,怎觉昏昏沉沉的起来?(做倒科)(卜儿慌科,云)你老人家 放精细①着,你挣扎着些儿。(①精细:这里指清醒的意思。)(做哭科,云)兀的不是死了 也!(正旦唱) 【斗虾蟆】空悲戚,没理会①,人生死,是轮回②。(①理会:领会,理解。②轮回:佛教 说法,认为人死后会投胎再生,生死相续,一直在天、人、阿修罗、地域、饿鬼、畜生等六道 中轮转。)感着这般病疾,值①着这般时势,可是风寒暑湿,或是饥饱劳役,各人症候自知。 (①值:遇到,逢。)人命关天关地,别人怎生替得?寿数非干今世。相守三朝五夕,说甚一 家一计①?(①一家一计:一家人,一条心。)又无羊酒缎匹①,又无花红财礼②;把手为活过 日,撒手如同休弃③。(①羊酒缎匹:是宋元时订婚的礼物。②花红财礼:结婚时男方给女方 家的钱和聘礼。③把手为活过日,撒手如同休弃:承上句而来,说这种不是明媒正娶的露水夫 妻,活着没有感情,死了也就算了。把手,携手,这里指活着。撒手,指死亡。)不是窦娥忤 逆①,生怕傍人论议。(①忤逆:对父母不孝顺。)不如听咱劝你,认个自家晦气,割舍的一 具棺材停置,几件布帛收拾,出了咱家门里,送入他家坟地。这不是你那从小儿年纪指脚的夫 妻①,我其实不关亲,无半点恓惶①泪。(①指脚的夫妻:指结发夫妻。①恓惶:烦恼不安的样 子。恓,xī。)休得要心如醉,意似痴,便这等嗟嗟怨怨,哭哭啼啼。[这是全剧最长的一支 曲子,对刻画窦娥的性格有着重要的意义。“空悲戚,没理会,……寿数非干今世。”这是第 一层意思,窦娥先说人的生死是因果轮回,悲戚忧伤没有用。接着分析张父猝死的原因,“可 是风寒暑湿,或是饥饱劳役”,不管哪一种,都属于正常死亡。最后说明“人命关天关地”, 与别人无关,年寿取决于前世积德,与今世无关。窦娥在这里讲出一番大道理,用来宽慰婆婆, 不要“空悲戚”。“相守三朝五夕……撒手如同休弃。”这是第二层意思,窦娥界定了蔡婆与 张父的关系,“又无羊酒缎匹,又无花红财礼”,不是结发夫妻,“把手为活过日”,只是露 水夫妻,“说甚一家一计”,不能把张驴儿父子当一家人看待。“不是窦娥忤逆,……送入他 家坟地。”这是第三层意思,窦娥替慌得六神无主的婆婆出主意,“割舍的一具棺材”,“送 入他家坟地”,好好地安葬完事。“这不是你那从小儿年纪指脚的夫妻,……便这等嗟嗟怨怨, 哭哭啼啼。”这是第四层意思,窦娥对“心如醉,意似痴”“嗟嗟怨怨,哭哭啼啼”的婆婆提 出了指责。总之,这段唱曲从多方面刻画了窦娥的形象:家中猝起变故,婆婆惊慌失措,乱做 一团,窦娥冷静沉着,从容处置;窦娥既坚持不承认张父与蔡婆的夫妻关系,坚守了她封建节 操的妇道,又敢干承认现实,合情合理地提出把张父好好安葬;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窦娥认为 张父完全是正常死亡,与别人无关,与今世无关,在窦娥的心目中,只存在一个如何安葬张父 的问题,她根本没有想到是张驴儿毒死了父亲,更没有想到张驴儿会反诬是她下的毒药,一场 大祸即将来临。剧本通过这支曲子,全面铺展了窦娥的刚烈沉着,单纯善良,为剧情的突转埋 下了伏笔。这支曲子语语明白如话,而言外有无穷之意。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评论:“此 一曲直是宾白,令人忘其为曲。元初所谓当行家,大率如此;至中叶以后,已罕觏矣。”] (张驴儿云)好也啰!你把我老子药死了,更待干罢!(卜儿云)孩儿,这事怎了也?(正 旦云)我有甚么药在那里?都是他要盐醋时,自家倾在汤儿里的。[唱] 【隔尾】这厮搬调①咱老母收留你,自药死亲爷待要唬吓谁?(①搬调:搬弄,挑拨。) (张驴儿云)我家的老子,倒说是我做儿子的药死了,人也不信。[做叫科,云]四邻八舍听 着:窦娥药杀我家老子哩。(卜儿云)罢么,你不要大惊小怪的,吓杀我也!(张驴儿云)你 可怕么?(卜儿云)可知怕哩。(张驴儿云)你要饶么?(卜儿云)可知①要饶哩。(①可知: 当然,的确,多用于答话,有“不言而喻”之意。)(张驴儿云)你教窦娥随顺了我,叫我三 声嫡嫡亲亲的丈夫,我便饶了他。(卜儿云)孩儿也,你随顺了他罢。(正旦云)婆婆,你怎 说这般言语!(唱)我一马难将两鞍鞴①。(①一马难将两鞍鞴:比喻一个妇女不能出嫁两次, 这是封建社会要妇女守节的说教。语出自成语“好马不鞴双鞍,烈女不嫁二夫”。鞴,bèi,将 马鞍安在牲口身上。)想男儿在日曾两年匹配,却教我改嫁别人,其实做不得。[这里写张驴 儿反诬窦娥毒死其父,并以此威胁窦娥允婚。剧本将宾白与唱曲交错来写,充分运用对比手法, 从多侧面表现窦娥性格。张驴儿突然质问;“你把我老子药死了,更待干罢”,蔡婆顿时失去 主张,窦娥立即机警地识破了张驴儿的阴谋:“都是他要盐醋时,自家倾在汤里的”。她对张 驴儿的威胁毫无畏惧:“这厮搬调咱老母收留你,自药死亲爷待要唬吓谁?”张驴儿摆出歪理: “我家的老子,倒说是我做儿子的药死了,人也不信”,婆婆惊慌得劝窦娥:“你随顺了他罢”, 窦娥虽然也知道这事儿有口难辩,但“我一马难将两鞍鞴”,所以她严辞谴责:“婆婆,你怎 地这般说话”。剧本通过窦娥与婆婆的对比,表现窦娥聪明机智,意志坚定,处变不惊。] (张驴儿云)窦娥,你药杀了俺老子,你要官休?要私休?(正旦云)怎生是官休?怎生 是私休?(张驴儿云)你要官休呵,拖你到官司,把你三推六问①!(①三推六问:反复审问。) 你这等瘦弱身子,当不过拷打,怕你不招认药死我老子的罪犯!你要私休呵,你早些与我做了 老婆,倒也便宜了你。(正旦云)我又不曾药死你老子,情愿和你见官去来。(张驴儿拖正旦、 卜儿下)[张驴儿拿出“官休还是私休”这最后一招进行威逼,光明正大的窦娥毅然选择了官休: “我又不曾药死你老子,情愿和你见官去来。”剧本通过窦娥与张驴儿的对比,表现窦娥不畏 强暴,不怕威胁,坚守节操的刚毅品德。窦娥对官府的盲目相信,又一次说明了她的单纯善良, 为悲剧的发展作了铺垫。][第四场次“(孛老云)我吃下这汤去”至“(张驴儿拖正旦、卜儿 下)”,这场戏写张驴儿父亲毒死之后,蔡婆慌得六神无主,窦娥却能冷静地替婆婆筹划,当 张驴儿反诬窦娥毒死了他父亲,以“官休”还是“私休”威逼她允婚时,婆婆唬得“吓死我也”, 向张驴儿求饶,劝窦娥“私休”,窦娥断然拒绝,毅然决定与张驴儿对簿公堂。这场戏是全剧 的重大转折,它将戏剧的冲突由窦娥与张驴儿父子的对抗转为了窦娥与官府的对抗。如果说, 剧本此前的主要内容是暴露当时社会流氓地痞恃强凌弱,趁火打劫的现实,歌颂窦娥不畏强暴, 坚守贞节的美德,那末剧本此后则转入另一条线索,以衙门的暗无天日,官吏的贪污昏聩,和 毒刑逼供——阶级压迫和黑暗统治为暴露的主要对象,矛盾冲突逐步推向高潮,人物的性格和 戏剧的主题都推进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净扮孤①引祗候②上,诗云)(①孤:元杂剧官员角 色名。②祗候:本是宋代武官名,后用来称呼地位较高的衙役,富贵人家的仆役头也有称祗候 的。祗,zhī。)我做官人胜别人,告状来的要金银;若是上司当刷卷①,在家推病不出门。(① 刷卷:指元代肃政廉访使清查复核下级官员处理过的刑狱案卷。)下官楚州太守桃杌①是也。 (①桃杌:可能是借用古代所谓四凶之一的梼杌来骂这个贪官。《左传》文公十八年:“颛顼 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诎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狠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 之梼杌。” 杌,wù。梼,táo。颛顼,zhuānxū。)今早升厅坐衙,左右,喝撺厢①。(①喝撺 厢:指封建时代官吏升堂审案时,站在两厢的衙役大声吆喝,以威慑告状受审之人。厢或作箱, 元代官府接受状词有撺箱。撺,cuān。)(祗候幺喝科)(张驴儿拖正旦、卜儿上,云)告状, 告状!(祗候云)拿过来。(做跪见,孤亦跪科,云)请起。(祗候云)相公,他是告状的, 怎生跪着他?(孤云)你不知道,但来告状的,就是我的衣食父母。(祗候幺喝科,孤云)那 个是原告?那个是被告?从实说来。(张驴儿云)小人是原告张驴儿,告这媳妇儿,唤做窦娥, 合毒药下在羊肚汤儿里,药死了俺的老子。这个唤做蔡婆婆,就是俺的后母。望大人与小人做 主咱!(孤云)是那一个下的毒药?(正旦云)不干小妇人事。(卜儿云)也不干老妇人事。 (张驴儿云)也不干我事。(孤云)都不是,敢是我下的毒药来?(正旦云)我婆婆也不是他 后母,他自姓张,我家姓蔡。我婆婆因为与赛卢医索钱,被他赚到郊外,勒死我婆婆,却得他 爷儿两个救了性命。因此我婆婆收留他爷儿两个在家,养膳①终身,报他的恩德。(①养膳: 供养。)谁知他两个倒起不良之心,冒认婆婆做了接脚,要逼勒小妇人作他媳妇。小妇人元① 是有丈夫的,服孝未满,坚执不从。(①元:同“原”。)适值我婆婆患病,着小妇人安排羊 肚汤儿吃。不知张驴儿那里讨得毒药在身,接过汤来,只说少些盐醋,支转①小妇人,暗地倾 下毒药。(①支转:支使离开。)也是天幸,我婆婆忽然呕吐,不要汤吃,让与他老子吃,才 吃的几口便死了,与小妇人并无干涉①。(①干涉:关系。)只望大人高抬明镜①,替小妇人做 主咱。(①高抬明镜:比喻官吏公正清明。)(唱) 【牧羊关】大人你明如镜,清似水,照妾身肝胆虚实。那羹本五味俱全,除了外①百事不 知。(①除了外:除此之外。)他推道尝滋味,吃下去便昏迷。不是妾讼庭上胡支对①,大人 也,却教我平白地说甚的?(①胡支对:搪塞。胡,胡乱,支对,应对。)[这个曲子写窦娥 才来到官府所抱的期望。窦娥如同一般民众一样,天真地认为太守“明如镜、清似水”,可以 明善恶、辨是非,照見她的“肝胆虚实”,能够还她一个清白无辜。这时的窦娥把官府看做为 民作主的靠山,当作与社会黑恶势力进行斗争的支柱,所以她敢于与张驴儿对簿公堂。剧本在 审案之前让窦娥唱出这个曲子,与下面桃杌的审案过程和审案结果形成巨大的反差,以此来反 衬官府的黑暗和凶残。] (张驴儿云)大人详情:他自姓蔡,我自姓张。他婆婆不招俺父亲接脚,他养我父子两个 在家做甚么?这媳妇儿年纪虽小,极是个赖骨顽皮,不怕打的。(孤云)人是贱虫,不打不招。 左右,与我选大棍子打着。(祗候打正旦,三次喷水科)(正旦唱) 【骂玉郎】这无情棍棒教我捱不的。婆婆也,须是你自做下,怨他谁?劝普天下前婚后嫁 婆娘每,都看取我这般傍州例①。(①傍州例:例子,榜样。)[这是窦娥受刑后又一次发出对 婆婆的怨恨。在窦娥心中婆婆再嫁是引狼入室,自取灭亡。最后两句,窦娥劝天下妇女吸取她 们的惨痛教训。] 【感皇恩】呀!是谁人唱叫扬疾①,不由我不魄散魂飞。(①唱叫扬疾:高声吆喝。)恰 消停①,才苏醒,又昏迷。(①消停:停止,停顿。)捱千般打拷,万种凌逼,一杖下,一道 血,一层皮。[这支曲子通过写窦娥受刑的感受来让读者想象官场的残暴。“是谁人唱叫扬疾, 不由我不魄散魂飞”,短短的一句唱词,写尽了衙门这个阎罗殿的阴森可怖。“恰消停,才苏 醒,又昏迷。”刽子手们打得窦娥昏死一遍又一遍。“捱千般打拷,万种凌逼”,他们用尽了 各种严酷刑罪,直打得窦娥“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这鲜血淋漓的场景,谁不会心惊肉 跳,谁不会义愤填膺?剧本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官吏的凶恶,却把他们豺狼般的凶残暴露无遗, 激起读者和观众对封建统治者的无比愤慨和仇恨。] 【采茶歌】打的我肉都飞,血淋漓,腹中冤枉有谁知!则我这小妇人毒药来从何处也?天 哪!怎么的覆盆不照太阳晖①!(①覆盆不照太阳晖:即“太阳晖不照覆盆”的倒装。将盆倒 扣着,阳光不能照进去。比喻封建官府的暗无天日,古代的冤案常称为“覆盆之冤”。)[这是 窦娥哭诉心中的怨屈。如果说窦娥开始是怀着对官府的美好幻想来打这场官司,那末到了现在, 吃了桃杌的无情棍棒之后,残酷的现实把她的幻想撕得粉碎,窦娥从期望官府主持正义的幻想 中醒悟过来,官府原来是暗无天日的地狱,贪婪残暴的官吏让她蒙受了“覆盆之冤”。] (孤云)你招也不招?(正旦云)委的①不是小妇人下毒药来。(①委的:真的,委实的。) (孤云)既然不是,你与我打那婆子。(正旦忙云)住住住,休打我婆婆。情愿我招了罢,是 我药死公公来。(孤云)既然招了,着他画了伏状①,将枷来枷上,下在死囚牢里去。(①画 了伏状:指犯人在招认罪状的供状后面签名或画押。供状,伏罪的状子。)到来日判个“斩” 字,押付市曹典刑①。(①市曹典刑:在闹市里执行死刑。封建社会统治阶级为了吓唬人民, 往往在闹市中处死犯人。 市曹:闹市。典刑:执法行刑。)(卜儿哭科,云)窦娥孩儿,这 都是我送了你性命,兀的不痛杀我也!(正旦唱) 【黄钟尾】我做了个衔冤负屈没头鬼,怎肯便放了你好色荒淫漏面贼①!(①漏面贼:形 容坏人已经坏到使人一望便知,脸上像是刻了字一样。漏面,疑即“镂面”。宋代在犯人脸上 刺字,称为镂面。窦娥在这里指的是张驴儿。)想人心不可欺,冤枉事天地知,争到头,竞到 底,到如今待怎的?情愿认药杀公公,与了招罪。婆婆也,我若是不死呵,如何救得你?[窦 娥在公堂上,被打得昏死多次,可是她不肯屈招,但是在桃杌要对婆婆动刑之时,不忍心婆婆 受苦,于是招认自己“药死公公”,被太守桃杌判了死刑。窦娥于是唱出了这支悲愤的曲子。 开头两句表现了窦娥对恶棍流氓张驴儿的刻骨仇恨:在生不能吃你的肉,死了也要剥你的皮! 好一个宁折勿弯、至死不屈的硬骨头!中间五句是窦娥回想自己与张驴儿斗争,“争到头,竞 到底”,自己拼尽了全力,最后却是这样一个结局,抒发了她无可奈何的哀怨。最后五句说明 她屈招认罪的原因,表现了她对婆婆的爱。剧作通过这个唱段表现了窦娥爱憎分明的立场。] (随祗候押下) (张驴儿做叩头科,云)谢青天老爷做主!明日杀了窦娥,才与小人的老子报的冤。(卜 儿哭科,云)明日市曹中杀窦娥孩儿也,兀的不痛杀我也!(孤云)张驴儿,蔡婆婆,都取保 状①,着随衙听候②。(①保状:保释回家的文书。②随衙听候:随时听候衙门的传讯。)左右, 打散堂鼓①,将马来,回私宅去也。(①打散堂鼓:官吏审讯完毕,击鼓退堂,称为打散堂鼓。) (同下)[第五场次“(净扮孤引祗候上,诗云)”至本折戏末尾,这场戏写太守桃杌审案,不 察详情,滥用酷刑,酿成千古奇冤。剧作深刻地揭露了官场的腐败黑暗:视人命如草芥,滥施 淫威,不能替百姓伸张正义,反而成为流氓恶棍的帮凶,置无辜百姓于死地。“我做官人胜别 人,告状来的要金银”,“但来告状的,就是我衣食父母”,因此,一见到告状的就下跪。这 里的一跪一起,一问一答是古代参军戏的遗迹,也即打诨,看起来滑稽可笑,实际上深刻地揭 露了官场的腐败:封建社会的地方官都说自己是父母官,是养活老百姓的,是替老百姓作主的, 因此要老百姓向他们下跪。这里反说告状的百姓才是地方官的父母,对官吏有养育之恩,因此 向告状的下跪。这种夸张的手法,讽刺的意义很深刻。“人是贱虫,不打不招。”深刻地揭露 封建官场的残忍,封建的官吏们只顾贪图钱财,百姓的性命在他们的眼里如虫豸一般,哪里愿 意耗神费力细察案情?多少冤案就是因为屈打成招!“既然不是,你与我打那婆子。”这是太 守桃杌审案的第二招,这一招更是奸诈无比、歹毒无比,她让窦娥陷入了二难选择的境地。如 果窦娥不打婆婆,就无以证明自己的清白、无辜,那么就可以据此断定她是药死公公的罪人, 判处死刑;如果窦娥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无辜而打婆婆,那就违背了封建的伦理纲常,就可 以治她“不孝”之罪,此乃“十恶不赦”之大罪,也应判死刑。太守这种阴险毒辣的手段,其 结果无论如何,窦娥都是死罪。桃杌的毒打不能使窦娥屈服,但是这一招却使窦娥抵挡不住, 善良的对婆婆十分孝顺的窦娥怎能忍心让婆婆熬受这样的毒刑!] 第三折 课文第四部分,即第三折。至第二折末尾,窦娥蒙冤的故事已经结束,她被判处死刑,就 差刽子手手起刀落,人头下地,好像没有什么戏可写了。但是,关汉卿却正是在这个地方,爆 出一场震撼人心的戏剧来。这一折是悲剧的高潮。窦娥负屈含冤,呼天抢地,临死前发出的三 桩誓愿,作者采用浪漫主义的手法,使剧作的思想艺术都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因为三桩无头 愿竟然感动了天地,果真显示了冤情:天地作证这是冤案。但是冤屈并没有因此得到洗刷,正 义并没有因此得到伸张;太守桃杌反而升官晋级,张驴儿依然逍遥法外。这不仅进一步揭露了 官吏们无心正法的罪恶本质,而且从深层次揭露了整个封建制度的腐败,又为第四折窦天章亲 自为女儿平反冤案、亲手惩罚真正的罪犯,留下了余地。本折戏又可细分为三个场次。 (外①扮监斩官上,云)下官②监斩官是也。(①外:即“外末”的省称,老年男子的角色。 ②下官:从前做官的人对自己的谦称。)今日处决犯人,着①做公的②把住巷口,休放往来人闲 走。(①着:命令。②做公的:公人,指衙门里的差役。)(净扮公人,鼓三通,锣三下科,刽 子磨旗①、提刀,押正旦带枷上,刽子云)(①磨旗:挥动旗子开路。磨,疑“麾”字之误,麾 即挥。)行动些①,行动些,监斩官去法场上多时了。(①行动些:催促之词,即走快些。) [这 段宾白和科介,虽然只有寥寥几句,但对营造氛围,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鼓 三通,锣三下科,刽子磨旗、提刀”,一下子就使读者置身于阴森可怖、杀气腾腾的刑场。“着 做公的把住巷口,休放往来人闲走”,这二句既显示法场的森严,又暗示法场外群众拥挤,使 后面窦娥唱的“等他四下里皆瞧见”有了着落,同时也表明下面的唱曲是窦娥在向群众诉冤。] (正旦唱)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 罗殿①,怎不将天地也生②埋怨。(①森罗殿:即迷信传说中的“阎王殿”,阴间阎王审案的公 堂。②生:甚、深。) [这是窦娥披枷戴锁出场唱的第一支曲子,曲词用“没来由”“不提防”, 反复突出这是无缘无故、从天而降的“动地惊天”的冤屈,因此她“将天地也生埋怨”。曲词 紧扣“屈”与“怨”两个字,将人物的情感推向高潮,将全剧的矛盾冲突推向高潮。如果说窦 娥在事件开始把怨气发泄在婆婆的身上,到了第二折衙门公堂上,窦娥把她的仇恨转过来发泄 在张驴儿的身上,那末到了第三折刑场上,她把怨恨进一步转向了象征封建统治的“天”,矛 头直指罪恶的封建制度,剧作的思想和主题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① 了盗跖②、颜渊③?(①糊突:同“糊涂”,这里是混淆的意思。②盗跖:春秋时奴隶起义的领袖, 历代封建统治者诬其为大盗。跖,zhí。③颜渊:孔子的学生,是古代贤人的典型。这里以此二 人分别作坏人和好人的代称。)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 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①贤愚枉做天!(① 错勘:错误地判断。)哎,只落得两泪涟涟。[此曲承【端正好】“将天地也生埋怨”而来,窦 娥在人间讨不到公道,于是只好向青天发出强烈的质问,以这一曲震人心魂的“天问”对当时 的黑暗社会做了深刻的揭露,对正义得不到伸张的现实提出了最强烈的控诉,表现了窦娥的反 抗精神。“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是说天地鬼神权力之大,百姓的性命全捏在 他们的手中。“天地也!”一声呼喊,你本应该分辨清浊、惩恶扬善,可为什么实际上却是黑 白不分,人妖颠倒,使好人“贫穷更命短”,使坏人“富贵又寿延”?在这里,窦娥已经远远 超出了她个人冤屈的范围,而是在替全天下广大受苦受难的百姓诉苦伸冤。曲词将现实世界的 极度黑暗和天地间应该存在的公理进行鲜明对比,激起人们对主宰万物的天地产生怀疑。“天 地也!作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这一句探索天地忠奸不辨的原因,一向标 谤惩恶扬善,为人间主持公道的天地,原来也是这般欺软怕硬、欺善怕恶!这就撕下天地貌似 公正的假面具,暴露了它助纣为虐、为虎作伥,残害善良、欺压弱小的反动本质。紧接下来, 悲愤之情达到极致,对天地发出强有力的指斥。“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 愚枉做天!”这已经不只是对天地的怀疑,而是向天地提出了严正的警告,发出愤怒的声讨。 这种对天地的大胆的指责批判,实际上是直接指向了最高封建统治。在古代以天为上的社会里, 现实世界的最高统治者皇帝被认为是承接天的命令,代替天来行使统治权。因此被称为“天子”。 窦娥的这一段唱词,把自己受冤屈的原因直接归结到了天的身上,矛头直指封建统治者所赖以 维系的精神支柱,反映了窦娥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表现了她强烈的反抗精神,具有很强的 民主精神。最后一句“哎,只落得两泪涟涟。”是愤怒控诉之后的转折,它反映了生活在专制 社会里受苦受难的人们,喊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最终还是无法改变自己命运,面对残酷的 现实,唯有悲愤而又无奈的叹息。这段唱曲之所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因为它把广大人 民群众千百年来积压在内心深处的反抗怒火,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表达了人们对社会不平等 的强烈愤慨,表达了普通老百姓要求维持社会公平,惩恶扬善的愿望。在句式上,几乎全用口 语,自然流畅,气势充沛,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因此,盛传不衰。][第一场次开头至“只 落得两泪涟涟”,窦娥被押赴刑场途中诉说苦难冤屈,指斥天地鬼神。] (刽子云)快行动些,误了时辰也。(正旦唱) 【倘秀才】则被这枷纽①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②。(①纽:通“扭”,这里是“拘 束”的意思。②前合后偃:跌跌撞撞,前倾后倒,站立不稳。偃,yǎn。)我窦娥向哥哥行①有句 言。(①哥哥行:哥哥那里。哥哥,对一般男子的客气称呼。行,宋元语言里指示方位的词,一 般用在人称或自称名词的后面。如“我行”“他行”等,这样用的“行”,意思大致相当于“这 边”“那边”,或者“这里”“那里”。行,hánɡ。)(刽子云)你有甚么话说?(正旦唱) 前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休推辞路远。[此曲前两句写窦娥被押赴刑场途中的情景, “枷纽的”,披枷戴锁,写出了窦娥肉体上痛苦;“人拥的”,不明真相的人们都把她当作“药 死公公”的杀人犯赶来看热闹,写出了窦娥精神上的痛苦。接着写窦娥向刽子手提出一个要求, 窦娥临死前心里究竟想什么?给观众和读者留下悬念。] (刽子云)你如今到法场上面,有甚么亲眷要见的,可教他过来,见你一面也好。(正旦唱) 【叨叨令】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刽子云)难道你爷娘家也 没的?(正旦云)止有个爹爹,十三年前上朝取应去了,至今杳无音信。(唱)早已是十年多 不睹爹爹面。(刽子云)你适才要我往后街里去,是什么主意?(正旦唱)怕则怕前街里被我 婆婆见。(刽子云)你的性命也顾不得,怕他见怎的?(正旦云)俺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 场餐刀①去呵,(①餐刀:挨刀被杀。)(唱)枉将他气杀也么哥①,枉将他气杀也么哥。(① 也么哥:语助词,无义,表示感叹的语气词,也写作“也波哥”、“也末哥”。【叨叨令】这 两句照例重迭,并在句尾加“也么哥”三字,这是曲子的定格。)告哥哥,临危好与人行方便。 [这段唱曲与宾白巧妙地穿插交错,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又用刽子手对窦娥的些小怜悯来 衬托出窦娥精神的感天动地。曲词第一层是窦娥感叹自己孤苦伶仃,第二层交代为什么请求不 走前街走后街,反映她对婆婆的无限关爱。] (卜儿哭上科,云)天哪,兀的不是我媳妇儿!(刽子云)婆子靠后。(正旦云)既是俺 婆婆来了,叫他来,待我嘱付他几句话咱。(刽子云)那婆子,近前来,你媳妇要嘱付你话哩。 (卜儿云)孩儿,痛杀我也。(正旦云)婆婆,那张驴儿把毒药放在羊肚儿汤里,实指望药死 了你,要霸占我为妻。不想婆婆让与他老子吃,倒把他老子药死了。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 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婆婆,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①,有瀽②不了的浆水饭,瀽半 碗儿与我吃,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③,则是④看你死的孩儿面上。(①冬时年节,月 一十五:冬至和过年,初一和十五。②瀽:jiǎn,这一句的“瀽”当是吃的意思,下一句的“瀽” 是泼、倒的意思,指祭祀时浇奠酒浆。③一陌儿:一叠。陌,mò,量词,用于祭祀所烧的纸钱, 相当于“叠”。④则是:只当是。)(唱) 【快活三】念窦娥葫芦提①当罪愆②,念窦娥身首不完全,念窦娥从前已往干家缘③,婆婆也, 你只看窦娥少爷无娘面。(①葫芦提:当时的口语,糊里糊涂,不明不白。②罪愆:罪过。愆, qiān。③干家缘:操持家务。家缘,家计,家业,这里指家务。)[这是窦娥哀求婆婆,在她死 后不忘祭奠的苦痛言辞。这段唱曲最是动人心魄,催人泪下。窦娥为婆婆献出了生命,临死时 却只要求婆婆“有瀽不了的浆水饭,瀽半碗儿与我吃,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为 婆婆付出的是如此之大,而有求于婆婆却是如此之小,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善良,而是感人至深 的舍己救人、杀身成仁的高贵精神。特别是窦娥在唱曲中陈述了提出这个要求的理由,更是让 人悲从中来,潸然泪下。曲词连用三个“念窦娥”,最后一句“看窦娥”,实际上也是“念窦 娥”的意思。“念”,在这里是“同情、可怜”,第一句请婆婆可怜她含冤受屈,第二句请婆 婆可怜她身首离异,第三句倒转回来,请婆婆可怜她曾经“干家缘”,第四句更推回去,请婆 婆可怜她从小亡母离父,孤苦伶仃,四个句子一一道出了窦娥的悲惨身世和遭遇,读着、听着 这样感人肺腑的曲子,谁个不肝肠寸断,凄楚呜咽!] 【鲍老儿】念窦娥伏侍婆婆这几年,遇时节将碗凉浆奠;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①些纸钱, 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②。(①烈:烧。②荐:祭,超度亡灵。)(卜儿哭科,云)孩儿放心, 这个老身都记得。天哪,兀的不痛杀我也。(正旦唱)婆婆也,再也不要啼啼哭哭,烦烦恼恼, 怨气冲天。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此曲分两层意思,前四句是 一层,承【快活三】,继续哀求婆婆可怜她,遇时节能给一点微薄的祭奠。剧本将此反复吟唱, 并且穿插婆婆的对白和科介,渲染了一种浓重的悲剧氛围。第二层是劝慰婆婆不要烦恼哭啼, 一方面进一步表现窦娥的善良,更重要的是,表现了窦娥思想感情的升华。窦娥曾经多次责怪 婆婆引狼入室,作茧自缚,在公堂上遭受毒打之时,也仍然指斥婆婆:“这无情棍棒教我捱不 的。婆婆也,须是你自做下,怨他谁?”而婆婆也深深懊悔,万分痛苦:“窦娥孩儿,这都是 我送了你性命,兀的不痛杀我也!”但是,现在,窦娥完全宽恕了婆婆,她劝婆婆不要啼哭, 不要烦恼,不要内疚,因为她已经明白,“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 冤屈的根源不在婆婆,而在自己倒霉的时运,遇上了这个黑暗的社会。这是窦娥思想认识上的 一个飞跃,正因为如此,所以窦娥在临死前把她的全部仇恨都集中发泄在罪恶的封建制度,凶 残歹毒的贪官污吏,进而发出了三桩誓愿。][第二场次“(刽子云)快行动些”至“负屈衔冤”, 写窦娥与婆婆刑场哭别。] (刽子做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时辰到了也。(正旦跪科)(刽子开枷科)(正旦云) 窦娥告监斩大人,有一事肯依窦娥,便死而无怨。(监斩官云)你有什么事?你说。(正旦云) 要一领净席,等我窦娥站立,又要丈二白练,挂在旗枪①上,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刀过处头 落,一腔热血休半点儿沾在地下,都飞在白练上者。(①旗枪:装有枪头的旗杆。此节用《搜 神记》孝妇周青事,详见下文“东海曾经孝妇冤” 注。)(监斩官云)这个就依你,打甚么 不紧①。(①打甚么不紧:即有什么要紧。)(刽子做取席科,站①科,又取白练挂旗上科)(① 站:这里指让窦娥站着。)(正旦唱) 【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①下这等无头愿②,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 不见得湛湛③青天。(①罚:这里是发的意思。②无头愿:拿头来相拼的誓愿。③湛湛:清明。) 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①,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①红尘洒:洒在地上。红尘,土地。) 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①,望帝啼鹃②。(①苌弘化碧:苌弘,chánɡhónɡ,传 说中是周朝大夫,受诬被杀,他的血被蜀人藏起来,三年后化成一块碧玉。《庄子·外物》: “苌弘死干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碧,青绿色的美玉。②望帝啼鹃:望帝是古代神话 中蜀王杜宇的称号,相传他因水灾被其相鳖灵逼迫,逊位后隐居山中。死后魂魄化为杜鹃鸟, 日夜悲啼,直到嘴出血。剧中引用这个曲故,其意是杜宇被迫让位的冤屈和窦娥相似。)[窦娥 临刑发出三桩誓愿,这是第一愿:血溅白练。曲词第一、二句说明她发誓的原因;三、四句表 明她相信“湛湛青天”会为她作证,她的誓愿一定能够立即兑现;五、六句说明誓愿的内容; 最后用两个典故形容她“冤情不浅”,她死得和苌弘一样凄惨,和望帝一样冤屈。] (刽子云)你还有甚的说话,此时不对监斩大人说,几时说那?(正旦再跪科,云)大人, 如今是三伏①天道,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窦娥尸首。(①三伏: 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 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监斩官云)这等三伏 天道,你便有冲天的怨气,也召①不得一片雪来,可不胡说!(①召:呼唤。)(正旦唱) 【二煞】你道是暑气暄①,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②?(①暄:炎热。②飞 霜六月因邹衍:战国名士邹衍对魏王十分忠诚,却被诬陷入狱。他仰天大哭,天也为之感动, 五月竟下起霜来。后人常用“六月飞雪”来表示冤狱。《太平御览》引《淮南子》:“邹衍事 燕惠王尽忠,左右谮之王,王系狱,仰天哭,夏五月,天为之下霜。”)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 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①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②,断送③出古陌荒阡④?(① 六出冰花:指雪花,因雪的结晶体有六角,所以说“六出”。②素车白马:送葬的白色车马。 ③断送:即送葬。④古陌荒阡:荒凉的野外。)[这是窦娥的第二桩誓愿:六月飞雪。“你道是 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在这里,窦娥首先引用“飞霜六月”的典 故,驳斥监斩官的观点,为自己誓愿的合理性、正义性找到依据。“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 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这里表明窦娥相信正义一定能战胜邪恶,她的冤 屈一定能够昭雪,她的誓愿一定会实现。最后,窦娥表示,只要“免着我尸骸现”,青天证明 了她的清白,让洁白的雪花覆盖了她的躯体,纵然没有人为她哭泣,为她送葬,不明真相的看 客甚至还骂她不仁不义、不忠不孝,那又有什么关系?这首曲词一反前面哀怨悲伤、凄苦惨痛 的情调,转而慷慨悲歌、高亢激昂,几个反问句式的运用,更有助于抒发正气凛然、大义凛然 的豪情。这段曲子,对正直善良的人们能够起到激励鼓舞的作用,对于桃杌、张驴儿这类邪恶 势力,具有很强的震慑力。] (正旦再跪科,云)大人,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从今以后,着这楚州亢旱①三年。(①亢 旱:大旱。亢,kànɡ,极。)(监斩官云)打嘴!那有这等说话!(正旦唱) 【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 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①。(①东海曾经孝妇冤:汉代传说,东海寡妇周青,对婆婆十分孝顺。 后来婆婆因故上吊而死,周青被冤判问斩。周青临刑前发誓,若是有罪,被杀后血往下流,若 是冤枉,则血逆流而上,染红长竿。行刑后,果然血染长竿。天为之感,使东海大旱三年,直 到周青的冤案昭雪后才下雨。事见《汉书•于定国传》,后来刘向《说苑》、干宝《搜神记》里 都有关于东海孝妇的故事。)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一煞】窦娥的第三桩誓愿:楚州亢旱三年。我国古代有所谓“天人感应”的说法,对于贪官 污吏,上天降灾以示惩罚,对于清明吏治,风调雨顺以示褒奖。《汉书•于定国传》说汉东海郡 有孝妇被郡守枉判死刑,该郡大旱三年。后冤狱昭雪,天立降大雨。窦娥据此设下的第三桩誓 愿,锋芒显然直指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昏官污吏,所以一出口,监斩官立即喝令“打嘴!” 但是,窦娥毫无畏惧,她愤怒地反驳,愤然地反抗,“皇天也肯从人愿”,她坚信自己的誓愿 一定会实现,“如今轮到你山阴县”,皇天在上,你这个贪官桃杌决不会幸免!“这都是官吏 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矛头进一步对准所有的贪脏枉法的官吏。窦娥的三桩誓愿, 从时间的延续上,一桩比一桩更久长;从空间范围上,一桩比一桩更扩大,从程度上一桩比一 桩更严重。三桩誓愿依次递进的过程,也是窦娥反抗精神依次上升的过程,是她斗争的矛头更 加明确的过程。行刑尚未开始,第二桩誓愿就已显示出预兆,更说明了窦娥的冤屈感天动地, 社会的黑暗已引起上天的震怒。三桩誓愿的实现是窦娥反抗的结果,也是悲剧高潮的结束。窦 娥死去了,但给人间留下了一个勤劳善良、坚强不屈、富于反抗精神的感人形象。也给人间留 下了一曲对黑暗社会以死抗争的回肠荡气的悲壮歌曲。] (刽子做磨旗科,云)怎么这一会儿天色阴了也?(内做风科,刽子云)好冷风也!(正 旦唱) 【煞尾】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三桩儿誓愿明题遍。(做哭科,云)婆婆也,直等待 雪飞六月,亢旱三年呵,(唱)那其间才把你个屈死的冤魂这窦娥显。 (刽子做开刀,正旦倒科)(监斩官惊云)呀,真个下雪了,有这等异事!(刽子云)我也道 平日杀人,满地都是鲜血,这个窦娥的血,都飞在那丈二白练上,并无半点落地,委实奇怪。 (监斩官云)这死罪必有冤枉。早两桩儿应验了,不知亢旱三年的说话准也不准,且看后来如 何。左右,也不必等待雪晴,便与我抬他尸首,还了那蔡婆婆去罢。(众应科,抬尸下)[第 三场次“(刽子做喝科,云)”至结尾,是窦娥发下三桩誓愿并应验的场面。窦娥临刑的三桩 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她对自己蒙冤受刑的强烈愤怒和坚决抗争。这既是本折的高潮,也是 全剧的高潮,主人公的反抗精神由此得到完美的体现,人物性格也得到充分的展示,一个善良 而又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妇女形象丰满、鲜明地立在我们面前。“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 姓有口难言。”剧作的这一主题思想,揭示了封建吏治压迫人民、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腐朽 黑暗本质。这具有概括性的语句,是主人公认识的结晶,也是剧本的点睛之笔,一语道破了形 成窦娥冤案的社会根源。作品表明,窦娥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 《窦娥冤》解读与探究(下) 特色鉴赏 1.想象、夸张的艺术手法。作品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了三桩誓愿显灵的 超现实情节,显示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 邪恶的愿望。这是本折也是全剧刻画主人公形象最着力的一笔,是作品艺术性的集中体现,使 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 气息,又充满奇异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2.本色的戏曲语言。历来评论家都以“本色”二字概括关汉卿戏曲语言的特色,即语言 通俗自然、朴实生动,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和个性,能为展开剧情和刻画人物性格服务。例如 第三折中,指斥天地的场面高亢激越,冤气冲天,紧张急促;诀别婆婆的场面如泣如诉,哀婉 凄惨,徐缓低回;三桩誓愿的场面感情如火,激荡如潮,慷慨激昂。这三个场面的描写,以质 朴无华而富于韵味的语言,深刻地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逐层深入地刻画了人物性格。戏中 曲词,都不事雕琢,感情真切,精练优美,浅显而见深邃。例如【快活三】【鲍老儿】二曲, 连用四个“念窦娥”,一写无辜获罪,二写身首异处,三写身世孤苦,四写婆媳情深,寥寥数 语,百感交集,哀伤不尽,令人凄怆,刻画出窦娥与婆婆死别的悲痛心情;【滚绣球】全曲以 及【一煞】中的“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突出地显示了人物的个性,语 言平实,具有很强的概括性;不少古白话词语,如“只合”(只应该)“怎生”(怎么)都表 述得十分生动。 问题探究 《窦娥冤》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探讨,现提出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剧中的窦娥是一个有着鲜明性格的戏剧形象。有人说,剧作塑造窦娥的形象 在于“对传统封建制度以及维护这个制度的思想、道德、习俗表示抗争”,窦娥的形象是反封 建的英雄形象,是对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的彻底否定。有人说,窦娥反对的、否定的只是封建 官吏中的贪官酷吏,并非整个的封建制度,窦娥的反抗精神是有时代局限的。你认为,对窦娥 的反抗精神应当怎样评价较为妥当? 第二个问题:《窦娥冤》是一出悲剧。鲁迅先生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那么,窦娥“有价值的东西”表现在哪里?剧作塑造这个悲剧,其意义是什么? 探究思路: 对这两个问题的探讨,既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作品的主题,又可以更好地理解悲剧的特 征。 第一个问题,窦娥有没有对封建制度的反抗精神,毫无疑问,这是有的。当窦娥为自己的 生存拼尽全力进行合理合法的抗争却被官府判为死刑之后,窦娥把斗争的矛头由张驴儿转向了 封建的官吏和封建的制度,特别是那曲《端正好》,矛头直指象征着封建最高统治者的天与地, 这种大胆的反叛精神,在我国古代的戏曲中是少有的。但是还不能因此说窦娥是反封建的英雄, 更不能说剧本塑造窦娥的形象是对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的彻底否定。第一、窦娥虽然在押赴刑 场之时指天斥地,控诉“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但是,在刑 场立下三桩誓愿,又把伸冤的希望寄托于天:“你道是天公不可欺,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 肯从人愿”,这说明在她心目中整个社会秩序还是合理的。“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 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她仍相信正义在天,公理在天, 她寄希望于头上的“湛湛青天”。这些都说明作者的思想摆脱不了时代的局限。第二、窦娥在 刑场的三桩誓原,头两桩是为了证明自己“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第三桩则是 为了惩罚贪官污吏:“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剧本 最后又通过清官窦天章为窦娥平反昭雪。将桃杌和窦天章前后两相对照,便很清楚地说明了作 者批判贪官,赞美清官的立场,并没有从深层次上展开对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的批判。第三, 最主要的是不能只看窦娥有没有反抗,而要看她为什么反抗。窦娥的人生信念是做一个孝妇义 女,按照封建礼教的规范和婆婆平静地度过一生。张驴儿父子的窜入,粉碎了她的美梦,她与 张驴儿父子的斗争,她在官场上的斗争,无非都是为了捍卫封建的伦理道德。所以,窦娥的反 抗不仅没有触及封建制度封建意识的根本之点,从本质上来说,还是为了维护固有的封建秩序 和封建道德。因此,这样的反抗,封建的统治者不仅能够容允,甚至还是鼓励的。 第二个问题:窦娥的价值首先在于她的善良、孝顺、本分,特别是她的坚守妇道节操。窦 娥三岁亡母,七岁失父,做了蔡家的童养媳,二十岁又不幸亡夫守寡,年纪轻轻,受尽苦难生 活的折磨。窦娥虽然无法明白造成她悲惨人生的原因,但是,她对于未来的人生抱定了一个宗 旨:“我将这婆伺养,我将这服孝守”,前者是尽所谓孝道,后者是尽所谓妇道,窦娥决心默 默忍受今世的苦难,坚守“节孝”的封建礼教,而且“言词须应口”,心口一致,言行一致, 说到做到。而窦娥所以这样做,又是因为她相信了“八字儿该载着一世忧”,“前世里烧香不 到头,今也波生招祸尤”?因此她“早将来世修”。这说明,窦娥是一个由封建礼教熏陶出来 的完全符合封建道德规范的完美女性,她对生活理想的追求也完全符合封建统治的要求。 窦娥的价值还在于,她不仅有着坚守封建节操的信念,而且为此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张驴 儿父子借口救了婆婆性命,欲强行霸占她婆媳为妻,婆婆懦弱屈从,而窦娥却执意不从,不仅 对婆婆进行了尖锐的批评,而且与张驴儿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最后张驴儿诬陷窦娥“毒死 公公”,并以此要胁窦娥屈从。窦娥毅然与张驴儿对簿公堂。是什么支持窦娥如此不屈不挠, 坚定不移呢?就是自古以来的那些“哭倒长城”“甘投大水”“便化顽石”的节烈前贤,就是 那个“好马不鞴双鞍,烈女不嫁二夫”封建的贞操观。所以,窦娥与张驴儿和蔡婆婆的矛盾冲 突,本质上就是一个要不要维护和坚守封建伦理道德的问题。 这个矛盾冲突最后推到了官场。摆在官场面前的,一个是流氓无赖,横行不法,一个是孝 妇义女,道德模范;一个是奸巧狡诈,栽赃诬陷,一个是光明磊落,辩明清白;一个是搅乱正 常秩序的社会渣滓,一个是恪守封建秩序的驯良顺民,那么,以维护封建秩序为天职的官府, 应当保护谁,打击谁,不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吗?但是,腐败的朝廷,堕落的贪官却是只认 钱不认理,因此颠倒黑白,混淆是非,酿成了窦娥的千古奇冤。 窦娥这一悲剧的意义是非常深刻的。它昭示人们,连窦娥这样一个由封建礼教熏陶出来的 不仅完全符合封建道德规范而且坚定地维护封建道德规范的完美女性,在封建社会里尚且没有 她的容身之所,连张驴儿这样的社会流氓无赖,尚且得到官府的庇护,为所欲为,横行无忌, 这就激起观众和读者的质疑:这样的社会还有存在的价值和必要吗? 训练提高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注音、释义全对的一组是( ) ①老身且不索钱去,专在家中等候,这早晚窦秀才敢待(也许、大概)来也。 ②幼习儒业,饱有文章;争奈(差一点儿)时运不通,功名未遂。 ③留下女孩儿在此,只望婆婆看觑则个(句尾助词,一般表示祈求、希望的语气)。 ④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咱们、自己)。 ⑤我窦娥向哥哥行(xínɡ,这里、那里)有句言。 ⑥莫不是前世里烧香不到头,今也波生(今生。也波,元曲中的句中衬字,无意义)招祸 尤? ⑦劝普天下前婚后嫁婆娘每,都看取我这般傍州例(榜样、例子)。 ⑧官吏每(每每、常常)无心正法。 ⑨枉将他气杀也么哥(语助词,无义,表示感叹的语气词,也写作“也波哥”、“也末哥”)。 ⑩天那,兀的(代词,这,与“兀那”意同)不痛杀我也!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①③⑥⑩ D.⑦⑧⑨⑩ 2.填空: ①关汉卿,( )末( )初大都人。与( )、白朴、( )齐名,并称为“元曲四 大家”。1956 年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代表作除《窦娥冤》外,还有《望江亭》(《 》) 《单刀会》等。 ②)元杂剧结构,一般为四折一楔子。( )是音乐组织单元,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 ( )篇幅短,位置不定,一般放在第一折前对故事做简单介绍,类似序幕,或放在折与折 之间类似过场戏,起衔接作用。 ③元杂剧角色,每本只一个主角。男女演员分别叫( )( ),男女主角分别叫( ) 和( )。此外还有表现豪富、无赖等形象的净,表现刁钻、滑稽人物的丑。卜儿表( ), 外是( )的省略,表( ),孤表( ),它们是剧中的配角。 ④元杂剧音乐,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只由主角独唱。( )即曲 调,表声音的高低;“曲牌”即曲谱,韵律要求严格。例如【正宫•端正好】,“正宫”是( ), “端正好”是( )。 ⑤元杂剧剧本,由( )( )( )三部分组成,( )是杂剧的主体,“宾白”含( )、 独白和( )。规定角色的动作表情,称( )。 3.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全有误的一项是( ) ①分外但得些少东西,勾小生应举之费,便也过望了。(格外) ②端云孩儿该打呵,看小生面则骂几句;当骂呵,则处分几句。(惩罚) ③空悲戚,没理会,人生死,是轮回。(领会、理解) ④你老人家放精细着,你挣扎着些儿。(精心仔细、小心) ⑤才吃的几口便死了,与小妇人并无干涉。(关系) ⑥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推荐) ⑦美妇人我见过万千向外,不似这小妮子生得十分惫赖。(也写作“惫懒”,涎皮赖脸的 意思) ⑧刽子磨旗、提刀,押正旦带枷上。(磨,系麾字之误。麾,通挥。) ⑨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纽,通扭。偃,后仰。) ⑩有瀽不了的浆水饭,瀽半碗儿与我吃。(前一个释“吃”,后一个释“泼”。) A.①③④⑦⑨ B.③⑤⑧⑨⑩ C.②④⑤⑨⑩ D.①②④⑥⑦ 4.分析下面语句的含义和其在剧中的作用,其中有误或不全面的几项是( ) ①怪不的“女大不中留”。你如今六旬左右,可不道到中年万事休! 分析:常言说“人到中年万事休”,六旬老太婆有哪个还谈婚嫁。没想到你还是要出嫁, 难怪人们说“女大不中留”啊!这是讽刺婆婆改嫁。 ②我做了个负冤含屈没头鬼,怎肯便放了你好色荒淫漏面贼。 分析:你这个漏面贼把我送上了断头台,我在生不能吃你的肉,死了也要剥你的皮。这句 话表现了窦娥对张驴儿的极端仇恨和她至死不屈的反抗精神。 ③前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怨,休推辞路远。 分析:刽子手催促“快行动些,误了时辰也。”可是窦娥偏偏提出要绕远道而行,而且把 它看得如此重要。这是为什么?剧本借此激起观众和读者的悬念。 ④可怜我孤身无亲戚,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早已十多年不见爹爹面。 分析:窦娥在临死前思念父亲,表现了她极度孤独的悲哀。 ⑤婆婆也,再也不要啼啼哭哭,烦烦恼恼,怨气冲天。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没运,不明 不白,负屈含冤。 分析:窦娥临刑前宽慰婆婆,说明了她对婆婆的无限关切,表现了她的善良。 ⑥如今轮到你山阴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分析:这个句子是全剧之眼,深刻揭示了剧本反对封建建制度、反对封建思想的主题,表 现了窦娥强烈的反抗精神。 5.下面是剧本第二折开头的一段宾白,请你细细品读,然后回答问题: (赛卢医上,诗云)小子太医出身,也不知道医死多人。何尝怕人告发,关了一日店门? 在城有个蔡家婆子,刚少的他二十两花银,屡屡亲来索取,争些①撚②断脊筋。也是我一时智 短,将他赚③到荒村,撞见两个不识姓名男子,一声嚷道:“浪荡④乾坤,怎敢行凶撒泼,擅 自勒死平民!”吓得我丢了绳索,放开脚步飞奔。虽然一夜无事,终觉失精落魂;方知人命关 天关地,如何看做壁上灰尘?从今改过行业,要得灭罪修因 4。将以前医死的性命,一个个都与 他一卷超度的经文。小子赛卢医的便是。只为要赖蔡婆婆二十两银子,赚他到荒僻去处,正待 勒死他,谁想遇见两个汉子,救了他去。若是再来讨债时节,教我怎生见他?常言道的好:“三 十六计,走⑤为上计。”喜得我是孤身,又无家小连累,不若收拾了细软行李,打个包儿,悄 悄的躲到别处,另做营生,岂不干净?(张驴儿上,云)自家张驴儿。可奈⑥那窦娥百般的不 肯随顺我;如今那老婆子害病,我讨服毒药与他吃了,药死那老婆子,这小妮子好歹⑦做我的 老婆。(做行科,云)且住,城里人耳目广,口舌多,倘见我讨毒药,可不嚷出事来?我前日 看见南门外有个药铺,此处冷静,正好讨药。(做到科,叫云)太医哥哥,我来讨药的。(赛 卢医云)你讨甚么药?(张驴儿云)我讨服毒药。(赛卢医云)谁敢合⑧毒药与你?这厮好大 胆也。(张驴儿云)你真个不肯与我药么?(赛卢医云)我不与你,你就怎地我?(张驴儿做 拖卢云)好呀,前日谋死蔡婆婆的不是你来!你说我不认的你哩,我拖你见官去!(赛卢医做 慌科,云)大哥,你放我,有药有药。(做与药科,张驴儿云)既然有了药,且饶你罢。正是: “得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下)(赛卢医云)可不晦气!刚刚讨药的这人,就 是救那婆子的。我今日与了他这服毒药去了,以后事发,越越要连累我。趁早儿关上药铺,到 涿州卖老鼠药去也。(下) (1)说明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 答:①争些: ②撚: ③赚: ④浪荡: ⑤走; ⑥可奈: ⑦好歹: ⑧合: (2)这段宾白从结构上看,在剧中起了什么作用? 答: (3)这段宾白通过描写赛卢医的思想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元朝怎样的社会现实? 答: 6.请赏析【滚绣球】一曲,回答问题: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①把清浊分辨,可怎生②糊突③了盗跖、 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 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1)解释曲中加点的词语: 答:①合: ②怎生: ③糊突: (2)分析曲词的深刻含义。 答: (3)说明曲词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 答: 7.请你从剧本中找出一些典型的语句,分析这些语句,说说窦娥的思想经历了一个怎样的 变化过程,由此说明窦娥的悲剧意义在哪里? 答: 8.《窦娥冤》和《孔雀东南飞》都运用了想象、夸张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试将两文进行 对比赏析,回答下面问题: (1)两文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它们各自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答: (2)从这两篇文章看出,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答: (3)这两篇作品都是悲剧,但是结尾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个特点是什么?它说明了 一个什么问题? 答: 9.读了《窦娥冤》,你一定会有许多感想,请你把它整理出来,写一篇六七百字的短文。 解析与答案 1.解析:这里列出的都是元曲中常见词语,掌握了有助于正确理解曲词的意义。②争奈: 怎奈、无奈。(争些:差一点儿)④“咱、着、者、则个”相近的语尾助词。者、着,音促, 多带有命令的语气;咱、则个,音缓,多带有祈求希望的语气。⑤行,hánɡ。⑧相当“们”。 答案:C。 2.解析:这是一道文学常识题,对课文涉及的古代重要的文学常识必须熟悉乃至记住。 答案:①金、元;郑光祖、马致远;《救风尘》。②折、楔子 ③末、旦;正末、正旦。 老年妇女;外末、老年男子;官场人物。④宫调;宫调、曲牌。⑤唱、白、科。唱;对白、背 白。科范(介)。 3.解析:这里列出的多是古今同形义词,此类词最易犯用今义释古义的错误,一定要结合 具体语境分析,切忌简单从事,望文生义。①本分以外。②数落、责备。④清醒。⑥同“奠”。 ⑦泼赖,凶狠泼辣(题中解释适用于《林黛玉进贾府》:“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 答案:D。 4.解析:对句子意义和作用的分析,准确是关键,既不能有错,又不能顾此失彼,这不仅 要有较高的语言分析能力,而且要有严密的思维能力。④在结构上,还有前后照应的作用,为 第四折窦天章平反冤案埋下伏笔。⑤更主要的是反映窦娥的思想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她由 责怪婆婆转到完全宽恕婆婆,进而劝慰婆婆,把全部的仇恨集中在贪官污吏、黑暗社会上。(详 见对【鲍老儿】的解读)⑥全剧之眼是在一个“冤”字,这个句子则是揭示了造成窦娥冤案的 原因,矛头是指向“无心正法”的贪官污吏,并没有指向整个的封建制度。 答案:④⑤⑥。 5. (1)解析:这里 8 个词语可分两类:争些、可奈、好歹、合,是元杂曲中常见的特殊词语; 撚、 赚、走、浪荡,要注意它们在文中的意义与一般意义的不同。 答案:①差点儿。②撚,通捻,揉搓。③骗。④本义“放浪游荡”,这里“浩荡”,引伸 太平安定。⑤跑。⑥本义是“好坏”,这里是“无论如何、不管怎样”的意思。⑦怎奈。⑧配 制。 (2)解析:本题旨在体会作品严谨的结构艺术。 答案:这段宾白类似于过场戏,在剧中起了过渡的作用,引出下面张驴儿毒死老子,进而 反诬窦娥药死公公。所以这段宾白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另外,赛卢医逃“到涿州卖老鼠药去也”, 为第四折窦天章破案埋下伏笔。 (3)解析:此题形式上只有一问,实际上包含了两问,首先要分析赛卢医的思想发生了怎 样的变化,然后才能据此分析反映了元朝怎样的社会现实,以体会作品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答案:“小子太医出身,也不知道医死多人。何尝怕人告发,关了一日店门?”说明赛卢 医乃天下第一庸医,一向视人命如草芥。但在勒死蔡婆未遂之后,突然有点良心发现,“方知 人命关天关地,如何看做壁上灰尘?”于是打算“改过行业,灭罪修因”,也就是想改恶从善, 修身做好人。但就在此时,张驴儿出现了,他经不住张驴儿的威胁,于是又卖出了毒药,继续 干出害人的勾当,最后只好一走了之。赛卢医的这段经历说明,在元朝这个豺狼当道、恶棍横 行的黑暗时代,不仅窦娥这样正直的人没有容身之所,即便赛卢医这样良心还未完全泯灭的坏 人,想要改恶从善、立地成佛,社会也是不能容允。 6.解析:此题旨在领会【滚绣球】一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关汉卿戏曲语言的特色, 以及古代戏曲多用口语,曲词富于抒情性和音韵美的语言特点。 答案:(1)①应该。②怎么。③混淆。 (2)在【滚绣球】一曲中,窦娥因蒙冤赴刑而发出对天地的怨恨。她悲愤地质问:“天地 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她痛陈现实,指斥天地的不公、命运的不平, 使“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这不公平的事实,摧毁了她对天地的敬畏 和幻想,使她得出结论:“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她大声呼告, 向天地质问:“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窦娥在绝望中愤而抗议, 揭露人间普遍的不合理,否定掌握人间的贫贱富贵、生死寿命的天地鬼神的公正性。这里的天 地是现实的象征,鬼神是人间统治者的象征。对天地鬼神的指斥,实际上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 控诉、抗议,对封建法制、封建秩序的控诉和抗议。 (3)这段曲词直抒胸臆,高亢激越,酣畅淋漓地表达了主人公的满腔怨恨,体现了古代戏 曲的曲词富于抒情性的特点。曲子运用呼告、对比以及对偶句、反问句、感叹句、词语反复等, 不仅使主人公的满腔怨恨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而且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具有强烈的表达效 果。 7.解析:这是一道综合分析题,难度大,但又是学了本文之后必须掌握的重点。先要从课 文找出那些最能反映窦娥思想变化的语句,再从这些具体语句出发分析窦娥的思想,然后从前 后照应中分析窦娥的思想有了怎样的变化,最后综合分析窦娥的悲剧意义。 答案:典型语句:①莫不是前世里烧香不到头,今也波生招祸尤?劝今人早将来世修。我 将这婆伺养,我将这服孝守,我言词须应口。②婆婆,你要招你自招,我并然不要女婿。③可 悲,可耻?妇人家直恁的无仁义。多淫奔,少志气;亏杀前人在那里,更休说本性难移。④我 一马难将两鞍鞴。想男儿在日曾两年匹配,却教我改嫁别人,其实做不得。⑤大人你明如镜, 清似水,照妾身肝胆虚实。⑥这无情棍棒教我捱不的。婆婆也,须是你自做下,怨他谁?⑦打 的我肉都飞,血淋漓,腹中冤枉有谁知!则我这小妇人毒药来从何处也?天哪!怎么的覆盆不 照太阳晖!⑧我做了个衔冤负屈没头鬼,怎肯便放了你好色荒淫漏面贼!⑨婆婆也,再也不要 啼啼哭哭,烦烦恼恼,怨气冲天。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⑩天地 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 贤愚枉做天! 思想变化:①窦娥面对苦难的人生,决心做一个坚守贞节、孝顺婆婆的完全符合封建建礼 教道德标准妇女。②③在婆婆对贞节动摇,打算招张驴儿父亲做接脚丈夫的情况下,窦娥坚守 贞节的决心不动摇。④张驴儿用“药死公公”的罪名威胁,婆婆因胆小害怕苦劝的情况下,窦 娥恪守“一夫而终”的封建理念,意志坚定不动摇。⑤说明窦娥对官府存在幻想,这是她敢于 与张驴儿“官休”的原因。⑥窦娥埋怨婆婆,她把原因归在婆婆身上。⑦在无情的棍棒下,窦 娥开始认识到官场的黑暗。⑧窦娥把全部仇恨发泄在张驴儿身上。⑨临刑前窦娥宽恕了婆婆, 她已经认识到罪恶的根源不在婆婆,而在自己“没时没运”。⑩窦娥认识到全部罪恶的根源在 助纣为虐的天,这时她不只是仇恨张驴儿,而是进一步把矛头指向了张驴儿的保护伞。 悲剧意义:从窦娥的思想变化过程看出,窦娥的人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信奉贞节—— 维护贞节——捍卫贞节——因贞节而毁。这就说明,是封建制度培育出了窦娥,却又是封建制 度毁了窦娥,这就是窦娥的悲剧。这个悲剧启示人们,这样的社会还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吗? 8.解析:这是一道比较鉴赏题,而比较阅读、比较鉴赏是常见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很 重要的能力。浪漫主义是文学作品中非常重要的艺术手法。这道题目的训练旨在更好地掌握比 较阅读的方法,理解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答案:(1)《窦娥冤》窦娥临刑发出三桩誓愿,她的冤屈和抗争感天动地。不仅表明窦 娥的冤屈的深重、反抗的强烈,而且显示她的愤怒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 反映了当时人民的反抗情绪和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理想。 《孔雀东南飞》写刘兰芝和焦仲卿殉情后合葬,墓上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 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他们的精魂化为鸳鸯,生时离散,死后 团聚,朝夕相伴,情意缠绵。这里所显现的情形和所蕴含的感情很美,委婉地表达了对二人忠 贞爱情的赞颂和对他们被迫害而死的无限同情,反映了人们追求婚姻自由和向往爱情幸福的美 好愿望。 (2)特点:两篇作品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反映的内容都是植根于现实生活的,但其中理想 化的情节在现实生活中则是不可能出现的。作品通过想像、夸张,以超现实的情节,让美好的 愿望在作品中得以实现,以寄寓作者的爱憎,反映人民的情绪和理想。 作用:两篇作品都运用了大胆的想象。这种想象可以使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 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奇异的浪漫色彩,具有 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3)窦娥的冤情最后得以昭雪,刘兰芝和焦仲卿死后魂化鸳鸯,朝夕相处,两篇作品的结 尾都有一个“欢乐的尾巴”,这也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喜爱“大团圆”结局的文化心理和审 美习惯,以及传统的文学作品奖善惩恶的教化功能。 9.解析:这是一篇读后感,首先是“读”,从读课文中引出自己的感想,然后结合生活 实际,分析并解决现实问题。下面题目可供参考:①从窦娥的悲剧看我国妇女的解放;②珍惜 时代给予我们的幸福;③不能带着镣铐跳舞——也说观念的解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