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十所名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毕业班尖子生第二次考试(12月)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十所名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毕业班尖子生第二次考试(12月)语文试题

河南省十所名校 2021 届高中毕业班尖子生第二次考试 语 文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科幻艺术,特别是在电影这种视觉性艺术中,那些和人类别无二致的机器人,与人类上 演着奴役与反奴役的故事,我们不得不担忧机器人主宰的未来世界——到底人工智能将使人 类获得更好的生命体验,还是使人类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呢? 当艺术作品让我们超前地面对人 工智能发展的终极形式——拥有“人工生命”的人形机器人的时候,我们人类是自惭形秽还 是依然能坚定地站立在世界上呢? 对人工智能的讨论,始终绕不过的依然是“人”的问题。 人工智能的发展,让我们从身体和精神方面再审视自身的主体性。面对科学发展,人们 不由发问:一个依靠心脏起搏器维生的人还是纯粹的“人”吗? 随着 AlPha Go 的胜利,“人 类最后的智慧堡垒”围棋项目也被人工智能攻陷。而“微软小冰”所创作的诗集《阳光失去 了玻璃窗》则告诉我们,人工智能开始介入审美这种高级的感性精神活动领域。人工智能的 多维突破,“人”自身主体性渐趋被颠覆,也让我们更为确信科幻作品中拥有感觉、情感和 欲望的人工生命的即将出现。可想而知,一旦这样的机器人出现,他们完全可以创造出与人 类一样的精神文明。 面对具有人工生命的人形机器人,人类已经很难再将其贬低为类人的低等存在。它们的 存在从根基上否定了人之为人的独特性,当人连自身都无法确定的时候,他理所当然地失去 了作为世界主体的统治地位。因此,人工智能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主体地位逐渐失去的过 程,它矫正了人类与世界之间失衡的主客体关系,尝试揭示出人的真正存在应该是开放的、 包容的、超越的、充满无限可能的,人活于世,就是对陈规的突破与扬弃。人类必须承认自 己的有限性,从人文角度思考问题,看到当下科幻艺术作品中出现的科学技术进步与精神文 明的停滞之间存在的错位,关注当下人类的精神文化,在世界中找到自己恰如其分的位置。 通过与大数据的合作,人工智能似乎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它摒弃差异,制造共识, 让我们只看到想看到的东西,导致人类主体性的弱化甚至消失。对此,美学艺术表现出救赎 人类的可能。审美是“人之为人”的重要标杆,“感性”“精神性”和“人”作为艺术中三位 一体的核心品质,显示的是自我开拓的欲望,使得人类日益崩塌的主体性获得重建。科幻艺 术建构出人工智能取代人类的世界,它引发了人类的焦虑,也激发了人类重新创造、斗争的 欲望,这不正是艺术对现实作用的能量吗? 所谓“人工智能威胁论”也是对人类日益失落的 能动主体性的召唤。 纵观各种对于人类与机器人关系讨论的哲学作品,其实并不见多少颓丧的结论,反而都 希望创造一种更好的人类,更好的世界。这并不是说对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文焦虑是杞人忧天, 而是焦虑本身也存在一个曲线,适当的焦虑可以激发人应对危机的能力,发挥最大的潜能。 面对人工智能的冲击,我们正在积极应对的波峰上。 (摘编自周盈之《人工智能视域下审美主体性反思》)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人工智能的发展引起了人们对机器人主宰未来世界的担忧,及对“人”概念认识的 变化。 B.当具有人工生命的人形机器人出现的时候,人类可能连自身都无法确定了。 C.人类与世界的正常关系因人工智能的发展被破坏,人类需重新划定自己在世界中的 站位。 D.人工智能执行严格程序,这一过程中人类主动接受共识,这是人类让渡主体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从科幻艺术演绎的机器人故事谈起,提出问题并奠定了全文论证基调。 B.文章主体部分从不同角度论证了人工智能发展对“人”的影响,较为全面。 C.文章第二段使用例证法,论证了人工智能颠覆“人”在世界中的主体地位的可能性。 D.文章论证“人工智能威胁论”对人类应对危机的有利影响,体现了作者的思辨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微软小冰”的诗歌创作,表明了人工智能在向审美这一感性精神活动领域进击。 B.从人文角度思考人在世界中主体地位的问题,需要摒弃当下精神文化而对未来有前 瞻性认识。 C.人工智能的发展深化了人类对自身的理解,而审美正是“人之为人”的一个重要标 杆。 D.人类面对人工智能冲击产生的焦虑和迟疑,也是对人类过分膨胀自我的一种矫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数字经济的发展以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具有很强的渗透效应和规模效应,能有效驱 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网络化共享、集约化整合、协作化开发 和高效化利用。抓住数字经济的发展新机遇,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实践证明,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为实体经济、传统产业赋能,可以提高生 产效率,是实现我国产业升级、发展方式转变的新路径,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摘编自《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红旗文稿》2020 年 9 月 27 日) 材料二: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决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竞争能力。从数字经济的发展来看,利用新技 术可以使企业原有的生产边界得到改善,进而实现效率和产出的增长。材料行业龙头博威合 金携手阿里云,运用阿里数据中台的精准计算,打造数字化的研发生态圈,缩短研发周期, 近年来完成新材料创新项目 50 多项,目前这些新材料已经应用于 5G 通讯、半导体、轨道交 通、航空航天等 30 多个领域。 企业数字化转型依赖基础设施建设。未来国家要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上给予引导和支 持,同时要为数字经济提供更多的应用场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例如,企业通过 5G 技术 能够实现底层数据的采集和传输,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来提升相应的算法,最后通过工业互联 网技术实现在工业领域的集成应用。未来,企业不一定要追求某一方面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的 先进性,更应该关注技术与基础设施应用场景的融合。 (摘编自于泳《中国 500 强企业亮出高“研值”》,《经济日报》2020 年 9 月 29 日) 材料三: 撬动内需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关键。 这就需要推动消费领域新变革,充分利用数字经济,拉动国内消费。一方面,数字经济时代, 产品可被场景代替,数字引领教育、医疗、智能生活等,开启了新的消费市场。另一方面, 也对支撑国内大循环的供应链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即便对于最有经验的消费者,若 缺乏足够的信息,他们都可能因信息不足而盲从消费。而且,信息能力越强大,消费者对产 品质量的变化就越敏感。所以,面对这样的消费群体,各市场主体只有在创新和竞争中奋勇 拼搏,不断满足个性化需求,才能增加交易量。 立足“新基建”增强信息能力,对于畅通国内大循环至关重要。“新基建”不但有利于 扩大有效需求和扩大有效供给,而且在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也可以发挥积极作用。鼓励线 上线下融合等新消费模式发展,促进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的普及应用,大力发展“互 联网+社会服务”消费模式。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物联网、车联网等应用场景开发推 动着生产生活方式大变革,行业被产业生态覆盖,整个经济体系进入到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 之中。(摘编自徐浩然《找准畅通国内大循环的着力点》等,《经济日报》2020 年 8 月 18 日) 4.下列对数字经济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销售等方面,能更好地发挥生产诸要素 价值,给消费者带来便利,促使传统经济环境和经济活动发生巨大变化。 B.在数字化转型时代,企业数字化技术能力的提升,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竞争能力, 博威合金联手阿里云应用数字化技术即是成功例子。 C.如果没有强大的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和生产就难以实现,国内大循环也很难畅通起来。 D.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数据成为重要的资产,产品会被产业生态替代,行业可被场 景覆盖,只有把握了时代特点,企业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可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使我国经济 发展展现新面貌,对世界经济产生一定影响。 B.未来,企业数字化转型不再需要关注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在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的同时要将技术融入基础设施应用场景中去。 C.畅通国内大循环必须立足“新基建”,增强信息能力,这样有利于调结构、惠民生, 扩大有效需求和扩大有效供给。 D.形成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必须要有消费模式的发展创新,建立“互联网+”消费生态 体系,促进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的普及应用。 6.未来应如何进一步发挥数字经济的作用?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万里长城万里长 徐怀中 据研究报告,我们国家每年新增“植物人”病例十万个,太可怕了! 虽不属于军事医学, 人民解放军第九军医大学还是特地组建了一个研究中心,主攻颅脑创伤神经功能损害修复及 临床治疗。累计已经有近五十名“植物人”得到成功救治,恢复了正常人生活。 最新治愈的是 81 床,当年鄂豫皖苏区时期的一名小司号员。小号兵是得天独厚,凭借 一把黄铜军号,顺理成章步入了云端之上的音乐殿堂。他有一个独特之处,拔号音可以拔到 最细微最细微的地步。一茬又一茬号兵集训下来,从没有谁能吹得出如此柔和如此弱化的号 音。多年以后,他已经成为一位优秀的高级军事指挥员,而在人们心目中,他的丰功伟业可 忽略不计,只是传颂着他一把军号的妙音绝唱。 81 床昏迷将近二十年,竟然还能苏醒过来,重要的一条,是家属照料特别给力。这不亚 于药物治疗。照说事情很简单,无非是还原患者昏迷前的身边环境,唤回他的记忆。但是时 间太久太久,也有个别亲属承受不了。81 床家属恰恰相反,从不把在病房陪住当作多么沉重 的负担。这等于给她一个机会,让她尽心尽力,以满负荷工作量来服侍病人。 “植物人”处于不可逆昏迷,但脑干对外界刺激也还可以产生一些本能的反射。她每天 给老头子洗头洗澡。洗完了脚,忘不了张口咬咬丈夫的大脚趾,以刺激他的神经。医生讲不 妨垫上毛巾,更卫生些。她说,不是直接用自己牙齿不好把握,轻了不起作用,重了怕病人 会痛。 最重要的一种方式,莫过于听觉刺激。特别是运用歌声,疗效上佳。81 床家属是部队大 院里小有名气的业余歌手,无论是美声,还是民歌唱法、通俗歌曲,张口就来。她最喜欢为 丈夫演唱的一首歌,是当年鄂豫皖苏区普遍流传的《调兵歌》: 姐在房中闷沉沉,忽听门外要调兵,不知调哪营调哪营! 南军北军都不调,单调黄麻赤卫军,打仗有本领有本领…… 主治医生指导她说,不能逮住一首歌唱,重复太多。她会两百多首歌,一首一首排着顺 序唱下来,算是一个周期,不带重复的。虽是在病房里,只能是低声吟唱,她还是经常口干 唇焦。医生说可以适当调剂一下,唱不动了,就对患者讲些他平时喜欢谈论的话题。 今天,81 床家属决定换一首不常唱的歌,给老头子增添一点新鲜感。她一边给首长剪指 甲,一边唱起了传统民歌《孟姜女哭长城》,一边扭头看看他。天哪! 老头子的眼皮在微微 闪动。她怕是自己看走眼了,屏住了呼吸凝视患者。只见他深陷的双眼慢慢慢慢地张开,忽 然像是咣当一下,两扇窗户被推开来。 红四方面军小号兵,以他昏花浑浊的目光,上下左右扫视这个老年妇女陌生的面孔。女 人见他干裂的嘴唇反复地轻轻抖动,却未能发出声音。老妻终于“听”懂了,丈夫是在竭尽 全力呼唤着她的名字,与他同生共死形影不离的这个农家女的乳名! 女人哇的一声扑在丈夫胸脯上痛哭不止,好一场号啕大哭,又不时发出狂欢的笑声,听 上去好怕人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有了今天。不知为什么,大嫂忽地产生了一种莫 名的恐惧感,她担心冷不丁一下,老头子再一次跌下万丈深渊。医护人员也正在午休,她急 着要喊医生来,用力按住了紧急呼救的电钮。 听到电铃哇哇地响个不停,医护人员跑步赶来,一个个像是被施了魔咒,愣怔在那里动 不了。他们好久弄不明白,以为出现了怎样的严重意外。原来是喜从天降,“九医大”神经 医学研究中心又增添了一名“植物人”治愈病例。大家彼此击掌相庆,病区一片欢腾。 神经医学研究中心的专业人员,谁都想第一个赶来探访 81 床,获得第一手资料。一概 被院领导挡驾了。 老太太凭借她近水楼台之利,第一个向患者发出提问:“你最先听到的,是我的歌儿, 还是我跟你说的什么话?” “好像是唱歌。” “哪一首歌儿?” 老人向夫人点点头:“正月里来是新春!” “正月里来是新春”,这是《孟姜女哭长城》的第一句歌词。女歌唱家颇有些失落感。 她的演唱曲目数三十首、五十首出去,也还未见得能数到这一首老歌。在丈夫床前演唱不知 多少歌曲,这一首从来没有排上。纯属偶然,不知怎么忽然想起了,就心不在焉地为老爷子 哼唱了一遍。偏偏就是这一下,创造了二十年植物状态下被唤醒的一个医学新纪录。而担任 这次历史性重大演唱任务的,正是 81 床首长的老妻,并不是随便什么人所能取代的。她闭 起眼睛,安安静静地站立在那里很久很久,享受着她最大的自我满足感。随即情不自禁以手 指敲击着节奏,轻声吟唱起了《孟姜女哭长城》。 红四方面军老司号兵在静听妻子吟唱,禁不住也跟了上来。一对夕阳情侣在联袂献演, 愈唱愈是情深意切,愈唱愈是醉意洋洋。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多处介绍有关“植物人”的药物治疗和日常护理知识,使文章别有滋味,也使 81 床家属最终唤醒“植物人”丈夫显得合情合理,增强了故事真实感。 B.小说特别介绍了《调兵歌》,再现当年鄂豫皖苏区的革命风貌,可让读者想象到当时 战士们的生活、战斗经历,体现了作品张力十足的特点。 C.小说写老人醒来呼唤着妻子的名字——与他同生共死的这个农家女的乳名,可见司 号兵虽然沉睡了近二十年,但关于妻子仍旧记忆深刻。 D.小说文字细腻,情节别致,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等多种方法来塑造 红四方面军老司号兵这一形象。 8.小说描写了植物人红军司号兵被唤醒后,妻子的情感变化过程,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 (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唤醒植物人红军司号兵的不是战歌和流行乐,而是传统民歌《孟姜女哭长城》,请简 要说明小说这样安排有什么效果。(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永平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将兵 别击伊吾,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固以为能,遣使西域..。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 敬甚备,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 况已著邪。”超乃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往奔虏营。会天大风,超乃顺风纵火。超手格杀三 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明日,超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 一国震怖。超晓告抚慰,遂纳子为质。是时,于窴王广德雄张南道,而匈奴遣使监护其国。 超至于窴。广德礼意甚疏,且其俗信巫。巫言:“汉使有騧马,急求取以祠我。”广德乃遣使 就超请马。超密知其状报许之令巫自来取马巫至超即斩其首以送广德因辞让之广德大惶恐即 攻杀匈奴使者而降超超重赐其王以下因镇抚焉建初六年秋,超遂发龟兹、鄯善等八国兵合七 万人,及吏士贾客千四百人讨焉耆。兵到尉犁界,焉耆王广遣其左将北鞬支奉牛酒迎超。或 谓超可便杀之。超曰:“今未入其国而杀之,岂得到其城下哉。”于是赐而遣之。七月晦,到 焉耆,乃期大会诸国王,焉耆王广、尉犁王汎等相率诣超。斩之。超留焉耆半岁,慰抚之。 西域五十余国悉皆纳质内属焉。明年,下诏曰:“超逾葱领,迄县度,莫不宾从。改立其王, 而绥其人。同异俗之心,而致天诛,蠲宿耻,以报将士之仇。封超为定远侯.,邑.千户。”超 在西域三十一岁。十四年八月至洛阳,九月卒,年七十一。初,超被征,以戊己校尉任尚为 都护。与超交代。超曰:“塞外吏士,本非孝子顺孙,而蛮夷怀鸟兽之心。宜荡佚简易,宽 小过,总大纲而已。”超去后,尚曰:“我以班君当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尚至数年,而 西域反乱,如超所戒。 (节选自《后汉书·班超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超密知其状报/许之/令巫自来取马/巫至/超即斩其首以送广德/因辞让之/广 德大惶恐/即攻杀匈奴/使者而降超/超重赐其王以下/因镇抚焉/ B.超密知其状/报许之/令巫自来取马/巫至/超即斩其首以送广德/因辞让之/广 德大惶恐/即攻杀匈奴使者而降超/超重赐其王以下/因镇抚焉/ C.超密知其状/报许之/令巫自来取马/巫至/超即斩其首以送广德/因辞让之/广 德大惶恐/即攻杀匈奴/使者而降超/超重赐其王以下/因镇抚焉/ D.超密知其状报/许之/令巫自来取马/巫至/超即斩其首以送广德/因辞让之/广 德大惶恐/即攻杀匈奴使者而降超/超重赐其王以下/因镇抚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西域,汉以来,对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的总称。在丝绸之路影响下,特指今新疆 大部及中亚部分地区。 B.侯,古代五等爵位第二级。爵无行政职能,主要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 经济权利。 C.“邑”和“秩”都属于古代帝王对有功臣子进行的土地(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赏赐。 D.都护,意为总监护,西汉时置“西域都护”,为驻守西域的最高长官,控制西域各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班超经蒲类海一战,展露才干。他担任代司马,率兵与匈奴在蒲类海交战,斩杀了 许多敌人后凯旋,窦固认为他很能干,派他出使西域。 B.班超面对形势变化,果敢行动。他带领三十六名官吏士兵,火烧匈奴使者营地,斩 杀虏使,产生震慑,广德派儿子作为人质,与汉朝通好。 C.班超处理西域事宜,纵横捭阉。他调发龟兹、鄯善等国军队及吏士商客讨伐焉耆, 放走北鞬支,诱杀焉耆王、尉犁王等,之后西域五十多国臣属于朝廷。 D.班超善抓根本问题,传授经验。他对塞外吏士有着清楚的认识,告诫任尚要检查政 务得法,宽容小的过失,把握大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立其王,而绥其人。同异俗之心,而致天诛,蠲宿耻,以报将士之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 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①。 往日崎岖还记否? 路长人困蹇驴②嘶。 【注】①据苏辙原诗自注:“昔与子瞻应举,过宿县中寺舍,题老僧奉闲之壁。”②蹇驴: 跛脚的驴。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歌从人生这一大问题着眼,但不空洞,有发人深省、引人入胜的效果。 B.前两联使用设问、比喻等手法,形象生动,给人一气贯通之感。 C.颈联写到了死去的老僧和坏壁上的旧题,意在表达作者对他们的怀念。 D.前四句理趣十足,意境恣逸,后四句于朴素的叙事中,抒发了诗人的感慨。 15.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谈谈这首诗给你怎样的启示。(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是从治理国家的层面来阐述道理,分析了国家灭亡的两个内外因素。 (2)《赤壁赋》中,苏轼从绝对运动的角度辩证看待世界,表明万事万物都处于发展变 化之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琵琶行》中,白居易善用形象写声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鸟声写 乐声的婉转流畅,“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泉水写乐声的压抑滞涩。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数字人文是可以与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引发的传播革命___________的一场彻底的学术 生产方式变革。其最核心的特征是用数字技术解决传统人文学研究中遇到的、传统手段无法 解决的问题。譬如文学研究方面,令研究者发愁的一个问题就是海量文学作品并没有进入研 究视野,进而对文学创作的总体情况缺乏___________的准确把握。要想把握当下创作的潮 流和趋势,数字人文给出的办法是“远读”,与贴近作品、以准确把握某一文本为目标的“细 读”相对,远读将镜头拉得更远、视角更广,___________作品的范围更大,通过忽略无关 的细节信息,利用数字技术从宏观上更加客观准确地描摹出文学创作的概貌。此外,( )。 明初重要诗人杨基的出生年月一直存在争议。有研究者根据他《梁园饮酒歌》一诗中“我生 之辰木入斗,乌啼东井命壁守。壁为文府斗为岁,许我文章播人口”,将杨基出生地苏州天 平山的 GPS 坐标、时区导入软件,加载黄道坐标后计算出他的生日在 1331 年 12 月 4 日至次 年 1 月 25 日之间,为文学史研究提供了更为可靠的证据___________。河北大学研究人员借 助声门仪、呼吸带、眼动仪等设备记录保存传统戏曲保定老调,可以精确记录表演者的声带 振动频率、幅度、节奏和呼吸信号以及眼神表达和视线焦点。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有可 能找到戏曲表演“韵味”形成的密码。这只是数字人文应用前景的冰山一角。未来的人文学 研究将搭上数字化时代的快车,相关成果也将更好地为社会大众服务。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相提并论 居高临下 考查 撑持 B.相提并论 高屋建瓴 考察 支撑 C.等量齐观 高屋建瓴 考查 支撑 D.等量齐观 居高临下 考察 撑持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数字人文为人文学研究中的疑难问题提供的全新的解决思路,实现了科技和人文的 跨界破壁 B.数字人文可为人文学研究中的疑难问题提供全新的解决思路,从而实现科技和人文 的跨界破壁 C.实现科技和人文的跨界破壁,也需要数字人文为人文学研究中的疑难问题提供全新 的解决思路 D.人文学研究中的疑难问题需要数字人文提供全新的解决思路,以实现科技和人文的 跨界破壁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韵味”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安百姓,和天下,这是和谐世界的需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看似简单的道理, 似乎人人可为,却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 B.我们学习弘扬“红船精神”,就要不断汲取改革创新的力量,坚持守正创新,推进国 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C.也许人们可以说,我们的宇宙在大挤压处终结,而任何发生在“之后”的事件都是 另一个相分离的宇宙的部分。 D.网络发言具有距离感,一些所谓的公知利用这个特点巧弄簧舌,蛊惑人心,破坏团 结,还有比这更“公正正直”的吗? 20.下面文段有六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6 分) ①“天秤”系统项目组已依托交通运输部有关实验室,②举行了远程超载识别和协 同管控云平台的研发和部署。③据数据显示,④通过实际在北京、山东、河南、安徽等 地的验证,⑤当车辆超载超过 30%以上时,⑥系统可在 10 分钟内准确识别车辆超载情 况。⑦结合电子地图,“天秤”还可实现对限重公路、急转弯等的交通安全分级分类预 警,⑧有助于实现驾驶人实时预警、运营企业远程监控和监管部门精准执法三方协同治 理。⑨这一系统是由以北京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等单位为成员,⑩联合攻关 取得了重大突破,○11 下一步将利用快速大规模识别的优势在更多场景推广应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下面文段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5 分) 爬上五米多高的旋梯,走进粮仓,大片散放小麦映入眼帘。麦子里放置有细线和感 知器,一幢 3700 吨仓容的平房仓内,均匀布置了 240 个这样的感知器,它们就像一根 根敏锐的触角,实时感知粮食的各种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材料一:自 2019 年 4 月至今,人社部联合多部门发布的新职业已有 38 个。有报告显示, 预计未来 5 年,新职业人才需求规模庞大,预计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近 150 万、物联网 安装调试员近 500 万……对于今天的求职者来说,越来越多的新职业进入就业视野,丰 富了选择空间,拓展了人生舞台。 材料二:9 月 7 日,“2020 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在北京启动。首场直播中,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深情呼吁更多年轻人投身农业。袁隆平表示,青年农民是国家 的希望,现代农业研究需要更多的知识青年。袁隆平还表示,他“最担忧”的是“年轻 人不搞农业”。 材料三:湖南耒阳留守女生钟芳蓉 2020 年高考取得了湖南省文科第四名的好成绩。她 选择了被称为“冷门”的北大考古专业,因为她喜欢历史,并被“敦煌女儿”樊锦诗的 故事深深打动。同年考进北大考古专业的董思奇说:“我喜欢历史,也喜欢逛博物馆。” 她期待这种“既在书斋又在田野”的生活,“愿意去过一种物质上普通的生活”。 职业选择关乎个人发展,也关乎社会进步、民族未来。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 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 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