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第四次模拟考试试卷语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年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第四次模拟考试试卷语文

2017 年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第四次模拟考试试卷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宋词中,词人频频以水入词,传情达意,主要是因为水与词的特质相通。 词“以清切婉丽为宗”,水的运用使得这一盛行于秦楼楚馆的文体洗尽铅华,增添了一 分清婉、灵动和含蓄。“诗庄词媚”,词较于诗有更多儿女情长、爱恨相思的描写,文入词更 侧重内心对恋情的执着与迷惘,借助水这一意象,既突出恋人的柔情和恋情的纯洁,又显得 含蓄蕴藉、缠绵悱恻。 婉约词主言情,尚含蓄,涓涓细流恰可将那些要眇之情、凄迷之境娓娓道出,并将其表 现得欲露而不露。即使是豪放词,也宜表达得沉绵深挚。流水恰可进行一种缓冲,使之于豪 壮中更显沉咽缠绵、刚柔并济。 水具有流动性和传递性,视线随着流水放射出去,心中百感也随之生发、释放。范仲淹 的《苏幕遮》由天到地,由黄叶到秋水,接天连地的一江秋水,在带动词人视线移动的同时, 更将思乡之情、羁旅之倦吟唱出来。 水的绵绵不断常常带动着忧思情感的传递,水又是没有约束性的,象征着情感的一发不 可收。“离思迢迢远,一似长江水。去不断,来无际。”(欧阳修《千岁秋》)流水缠绵、源源 不绝,激发人绵绵不断的情思,离人的目光、伊人的相思,都可以顺着流水延续千里。流动 的水连接两地、贯通两心,分离的人可以以水传情,可以思接千里。 古代交通不便,横亘于前的江河湖海是词人与恋人、友人的阻隔,也是与家乡、亲人的 阻隔;同时,水也可以代指无法逾越的抽象意义上的阻碍或心灵隔阂,如故国、亡人、无法 企及的爱情、对往昔的追忆等。 山遥水远,音信难托,水的阻隔性令牵挂、思念无法传递,郁结于心,只有将这份怅惘 诉诸流水,“望极蓝桥,但暮云千里。几重山,几重水”(张先《碧牡丹》)。于是,常借助飞 翔的大 雁、水中的游鱼来逾越流水的阻碍,传递思念,“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晏殊《清平乐》)。 水的流逝还极易引起词人的忧伤与感怀。淡烟流水,轻寒漠漠,心思纤密之人生无端闲 愁;逝者如川,春秋代序,多愁善感之人感时伤怀,叹流年似水易逝,红颜如花易陨;滚滚 江水,淘尽英雄豪杰,淘尽兴衰荣枯,豪放悲悯之人思接千古,叹世易时移,生故国之思。 缪钺《论词》指出,词体的生发因其与自然之境界、人心之情感相应和,文章的体格、 意象的选择都折射出作者的修养和品格。宋代士人经常通过描写开阔澄净的水面、晴朗空明 的月色,来映衬自己的高洁人格、旷达胸襟和俊朗风神。在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 正是一句“表里俱澄澈”,道出了士大夫的气节一一高洁傲岸、冰清玉洁。与此同时,当文 人士子仕途偃蹇、报国无门时,静水流深也恰能抚慰他们失落受伤的心灵。 有宋一朝,一方面士大夫过着琴棋书画、诗酒花茶的风雅生活,另一方面,积贫积弱的 国情、险恶多变的仕途以及丈人柔弱敏感的情思,令他们有着无尽的慨叹,而水,恰以它的 特点触发、传递和排遣着这些情思,作为一种独特的媒介频频出现在词作中。宋词也因此成 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湿润的一卷。 (摘自《思与格:宋词水意象的情感解读》,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让盛行于秦楼楚馆的词得以洗尽铅华,增添了清婉、灵动和含蓄之韵,这得益于“水” 这一意象的运用。 B.文人词更侧重内心对恋情的执着与迷惘,借助“水”这一意象,既可突 出恋情的纯 洁,又显得含蓄蕴藉、缠绵悱恻。 C.“涓涓细流”可将要眇之情、凄迷之境娓娓道出,并将其表现得欲露而不露,这很符 合婉约词“尚含蓄”的特征。 D.水具有流动性和传递性,视线随着流水放射出去,心中百感也随之生发,范仲淹《苏 幕遮》中的情感正是因“水”而生。 解析:D 项,“情感正是因‘水’而生”表达不够全面,除“水”之外,还有“天、地、 黄叶”。 答案:D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水既可代指具体的与恋人、友人、亲人、家乡的阻隔,也可代指抽象意义上无法逾越 的心灵隔阂。 B.牵挂、思念难以传递,郁结于心,因此可以逾越流水阻碍的大雁、游鱼就成为词人常 用的传递思念的意象。 C.水的流逝极易引起词人的忧伤与感怀,虽说感怀的内容不尽相同,但都会给人以沉重 而悲戚的感受。 D.意象的选择,能体现作者的修养和品格,如从“表里俱澄澈”中就能让人感知到张孝 祥高洁傲岸的人格。 解析:C 项中“都会给人以沉重而悲戚的感受”,无中生有。 答案:C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出自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作 者借“水”这一意象将感情表达得沉绵深挚。 B.“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和“离思迢迢远,一似长江水”有异曲同工之 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情感的触动、生发、郁结于心。 C.流动的水可以连接两地,贯通两心,分离的人可以以水传情。如“日日思君不见君, 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D.“水”是宋词中的高频意象之一,“水”的特征暗合了词体清切要眇的特质和宋代士 人的高洁情操,也与宋词抒情的特点相通。 解析:B 项中“情感的触动、生发、郁结于心”,错误,应该是表现出“情感的一发不 可收”。 答案:B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严耕望: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 余英时 1973—1975 年,严耕望是哈佛燕京社的访问学人。那时他已在中古政治制度史的领域 内卓然成家。但在这期间,他仍然孜孜不倦地苦读。每天早晨在图书馆前面等着开门,下午 图书馆关门,他才离开。1979 年春,严耕望应聘到耶鲁大学历史系担任访问教授。和哈佛 时代一样,他天天早到晚退,伏案用劝。哈佛和耶鲁两度共学,我亲身体认到耕望是将全副 生命献给学问的人,真正达到了“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的境界。他自己曾明白说过, 他一生从不求多赚一分钱,也不想增加一分知名度,因此避开任何不必要的活动,以免浪费 宝贵的光阴。1979 年他在耶鲁的期间,正值大陆社会科学院代表团前来访问,我在家中接 待代表团,邀请耕望与会,但他婉辞了,因为他坚守其“避开任何不必要的活动”的原则。 这种“澹泊自甘、寂寞自守”的性格和他治学的勇猛精进、锲而不舍,恰好互为表里、刚柔 相济。 耕望的生命虽然彻底地与学问合一,但他既不是不晓事的书呆子,更无世人想象中那种 专家学者的傲僻。相反的,在日常生活中,他是一个最通情达理并且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的 人。无论是对他的家人、师友、学生或同事,他都抱着一份诚挚的情意:任何人曾对他有过 一点帮助,他都永志不忘。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要读他 那些大著作的序跋,便可以获得生 动的印证。在学问方面,他一向持严格的标准,决不稍有假借。然而他在摘发别人的失误时 却从无例外地隐去失误者的名字。他曾说,他一向以道家自处而以儒家待人,这是恰如其分 的自我解剖。他从不争浮名和权位,对于物质生活的要求也低到无可再低,宾四师说他的性 格“似为柔退”,这些确可以说是近于道家的,然而也未尝不与儒家相合。他平常表现在外 的是“柔逊”,但在大原则上却持之甚坚,内心自有不可逾越的尺度。 耕望的研究领域是制度史和历史地理。他的著作无一不从规模浩大、笼罩全面的研究中 产生 。以《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而言,表面上看来似为一种概括式的专史,但认真的读 者一定会发现,书中每一章每一节都有精密考证的创获。不过他所做的 是地毯式的全面考 证,而不像多数考证那样,只是蜻蜓点水式的。全面考证必须建立在两个先决条件之上:第 一、事前有周密的通盘计划,第二、从计划到执行需要长时期的持续努力。据我的大略估计, 《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的完成先后越二十年;《唐代交通图考》更是惊人,几乎是半个世 纪了。耕望的著作初看好像只是中国传统考证史学的延续,其实由于他一直注意现代社会科 学的新观点,他的论断已不是传统史学所能范围。他的《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秦汉卷》便 已参考了一部《各国地方政府》的中译本,《唐仆尚丞郎表》从传统一方面看固可说与清代 徐松《登科记考》同属一类而精密过之。 耕望论现代中国史学家,特别推崇陈垣、陈寅恪、吕思勉和宾四师为“四大家”。他于 四大家的优点则能兼收并揽:他的规模弘大承自宾四师,辨析入微取诸陈寅恪,平实稳健尤 似陈垣,有计划而持之以恒则接武吕思勉。他在史学上终能达到通博与专精相反相成的境界 绝不是幸致的。 苏东坡说:“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现代中国史学界没有人比耕望更能自用其才 的了。陆象山说:“今天下学者,惟有两途:一途朴实,一途议论。”耕望木讷寡言,终其身 与“议论”无缘,他走的是彻头彻尾的“朴实”的道路。 (选自《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敬悼严耕望学长》,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严耕望一直注意现代社会科学的新观点,他的论断已超出了传统史学所能达到的范围, 他的著作也不只是中国传统考证史学的延续。 B.严耕望终身致力于学问研究,他的每一项研究都经过精密、全面的论证,因此,他的 著作问世都要经过多年甚至半个世纪的努力。 C.严耕望做学问“一向持严格的标准,决不稍有假借”,这说明严耕望在做学问研究时, 自我要求很高,决不借助他人成果或资料。 D.本文弘扬严耕望做学问的朴实精神,反衬出当下学术界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社会现实以 及在学术上贪图终南捷径的学者的浅薄。 解析:C 项,“决不借助他人成果或资料”,“假借”是“宽容”的意思。 答案:C 5.如何理解严耕望“以道家自处而以儒家待人”?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解析: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注意从“以道家自 处”“以儒家待人”的含义的角度进行概括。 答案:①所谓“以道家自处”是指严耕望“不争”“寡欲”的生活态度:性格柔退谦逊, 不慕名利,甘于寂寞,对物质要求极低。②所谓“以儒家待人”是指他珍惜人情的忠恕心理: 对人真挚、重情意、记恩,待人宽厚。 6.请结合全文概括严耕望在史学研究上成就巨大的原因。 解析:可以从治学和本人的优秀的品质的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①淡泊名利、耐得住寂寞;②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治学中;③治学严谨,决不稍 有假借;④治学勇猛精进、锲而不舍;⑤做学问既能延续传统又能吸纳新观点;⑥兼收并揽 四大家的优点。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蒲公英的歌唱 教育局来信了。 老周拿着那个印着火红大字的牛皮纸信封,如拿着一颗不知道该怎么拆卸的炸弹。作为 一个外来民工子弟学校的校长,他从来没有遭遇到如此隆重的事情。此前,教育局要找他, 都是一个电话,内容大多是让他协助调查邻校的打架事件或卖花团伙招未成年人上街行骗等 事情。或者,就是严斥他那只有半个篮球场的校园体育设施不达标…… 他硬着头皮打开信封,以最坏的打算读完那份短短的信。信上说:六一儿童节将至,请 贵校组织节目,参加区上的文艺调演。 犹如大牢里的死刑犯,原以为接到的执行判决居然是无罪释放,差点没跳起来。他把信 反复读了几遍,确信不是自己眼花了,一颗兴奋的眼泪终于夺眶而出。 光高兴没用,当务之急,是得去找老师,弄出个好的节目,才不辜负上级。 他赶紧进城到艺术馆,想去请那里的老师们帮忙。老师们都很忙,一听说连三百元一小 时的课时费都交不起,而且还要坐两路公交再转火三轮才能到达他的学校,于是果断地拒绝 了。整整一天,他得到的结果都一样,不同的只是有人听他说完而有人只听他说了一半或更 少。 晚上,错过末班车的老周走在雨后的大街上,心情像他的影子一样绝望。就在他不知道 该向谁说说委曲的时候,从远处桥洞下传来一阵凄凉的吉它声,那声音如泣如诉,令他忍不 住走了过去,看见琴声起处,一个犀利哥样的长发男人蹲在桥墩旁,脚边乱七八糟地躺着一 堆酒瓶。 他小心地走过去,那人也只当他是一阵风,没有理会,继续弹着吉它并唱起歌,那歌是 老周从没听过的,讲的是一个失去女儿的父亲在大地上流浪却再也找不到那个可爱的小天使。 老周也是一个女儿的爸爸,特别能引起共鸣,听着听着,不觉已是泪流满面。 因着这几滴泪,他们接上话来,并一直聊了起来,到天明时,老周已大体明白对方是个 音乐家,因为女儿得了脑癌不治身亡而痛不欲生,四处漂泊地想挣脱痛苦,而且,老周还知 道并坚信,这是天可怜他,给他送来了排练节目的老师。 他扛着老天送来的老师回到学校,等了一整天,老师才醒,虽然说话依旧有些颠三倒四, 但大至能明白老周的请求,于是爽快地答应了。几天后,写出了一首歌曲,歌词大意是讲一 个不知道父母是谁的蒲公英在星空下寻找人生的答案,并且发出为什么只有美丽的鲜花才有 明天的感叹。但最终,蒲公英看到普照的阳光,并寻找到生命的意义,它落地生根,开枝散 叶,长成一株美丽的生命。 老周很喜欢这首歌,曲调很美,歌词的意境与学校孩子们的心境相契合,当然,最令他 喜欢的还是蒲公英的结局。 没有伴奏,音乐家为他们设计了无伴奏童声合唱。经过几天的排练,杂乱失控的声音, 便被天籁般流畅和谐的演唱所代替。仓库改造的学校,有史以来第一次传出了悠扬的歌声。 为了配得起这歌声,老周花血本为孩子们订制了一套城里孩子们穿的校服,浅蓝的裙子白色 的衬衣,把小家伙们包装得鲜亮整齐。为此,他推迟了给老师们发工资,但老师们并没像以 往那样不高兴,纷纷说,这事,值得支持。 演出那天,一个跑野的家长开着他的金杯车把孩子们送到演出的剧场门口,音乐家也破 天荒理了发,换了身干净的衣服,帅气地坐在副驾驶座上。看着二十几天的辛苦终于结出了 果实,老周脸红红的,眼亮亮的,微笑着,一语不发。 当老周走进剧场去签到时,负责签到的张科长很困惑地问:你们怎么来了? “我们收到通知来的。”老周既兴奋,又有些惴惴不安地递上通知。 科长把通知捻过来,像检验伪钞一般仔细看了一遍,然后一拍脑门说:“发错了,这是 谁干的?明明是通知你们限期关闭学校,怎么装成文艺调演通知了?这不是乱弹琴吗?”老 周像被太阳晒过的泡泡糖,软软地飘了回去。他不知道该怎么向孩子们解释这次不知是自己 还是别人犯的错误,他觉得这比让他结束办了多年但终于还是没修成正果的学校更让他难过。 远处飘来一阵蒲公英的吟唱,那是他的孩子们在做最后一次练习,周围路过的人们都感 叹:这歌真好听啊!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以“教育局来信了”开篇,看似突兀,实则颇具匠心:不仅交待了事件的起因, 还起到了吸引读者的效果。 B.借老周找老师碰壁的遭遇,作者批评了艺术馆老师的冷漠,也呼吁全社会关注弱势群 体,给弱势群体更多的支持。 C.因为音乐家的歌声里有对孩子的“爱”,所以老周坚信音乐家是“天可怜他,给他送 来了排练节目的老师”。 D.“一拍脑门”这一细节描写,形象地表现出科长在认真检查通知单发现自己工作的疏 忽与失误后的尴尬与歉疚。 E.小说有多处精彩的比喻,如“老周像被太阳晒过的泡泡糖,软软地飘了回去”“一个 犀利哥样的长发男人”等。 解析:B 项,“也呼吁全社会关注弱势群体,给弱势群体更多的支持”夸大其词;D 项, “表现出科长的尴尬与歉疚”,错误;E 项,“一个犀利哥样的长发男人”不是比喻。 答案:AC 8.小说标题有何意蕴?请简要概括。 解析:注意既要答出表层含义,又要答出深层含义。 答案:①指歌曲里的蒲公英的诉说歌唱;②民工子弟们的歌唱;③民工子弟们的歌声里 的倾诉(诉求、呼声)。 9.有人说小说的 结局设计得很成功,你同意吗?请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理由。 解析: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如:同意。然后从故事情节上、从写作技巧上、从艺术效 果上、从主题上进行分析。不同意,也要说明理由。 答案:同意。①从故事情节上看,小说的结尾“蒲公英的歌唱”照应了标题和开头,使 小说结构紧凑、脉络清晰,合情合理;②从写作技巧上看,不知情的孩子们和已定的结局形 成了巨大反差,具有悲剧美;③从艺术效果上看,小说以歌声结束,孩子们歌声越美越动听, 越是牵动读者的心,孩子们的命运值得关注,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④从主题 上看,小说以悲剧结局,旨在真实地反映出现实生活中民工子弟学校处境的艰难,唤起人们 的思考和关注,极具警醒意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顾越字允南,吴郡盐官人也。家传儒学,并专门教授。越幼明慧,有口辩,励精学业, 不舍昼夜。弱冠游学都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讨论无倦。至于微言玄旨,《九章》七 曜,音律图纬,咸尽其精微。 初为南平元襄王伟国右常侍,与文发俱入府,并见礼重。寻转行参军。大通中,诏飙勇 将军陈庆之送魏北海王璟还北主魏,庆之请越参其军事。时庆之所向克捷,直至洛阳。既而 璟遂肆骄纵,又上下离心,越料其必败,以疾得归。裁至彭城,庆之果见摧衄,越竟得先反, 时称其见机。及至,除安西湘东王府参军。及武帝撰制旨新义,选诸儒在所流通,遣越还吴, 敷扬讲说。 越遍该经艺,深明《毛诗》,徬通异义。特善《庄》、《老》,尤长论难,兼工缀文,闲尺 牍。武帝尝于重云殿自讲《老子》,仆射徐勉举越论义,越抗首而请,音响若钟,容止可观, 帝深赞美之。尤是擢为中军宣城王记室参军。 及侯景之乱,越与同志沈文阿等逃难东归,贼党数授以爵位,越誓不受命。承圣二年, 诏授宣惠晋安王府谘议参军,领国子博士。越以世路未平,无心仕进,因归乡,栖隐于武丘 山,与吴心沈炯、同郡张种、会稽孔奂等,每为文会。 及废帝即位,拜散骑常侍,兼中书舍人,黄门侍郎如故。领天保博士掌礼仪犹为帝师入 讲授甚见尊宠时宣帝辅政华皎举兵不从越因请假东还或谮之宣帝,言越将扇动蕃镇,遂免官。 太建元年,卒于家,年七十七。 (节选自《南史·列传第六十一》,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领天保博士/掌礼仪/犹为帝师/入讲授/甚见尊宠时宣帝/辅政华皎/举兵不从越/因请 假东还/ B.领天保博士/掌礼仪/犹为帝师/入讲授/甚见尊宠/时宣帝辅政/华皎举兵不从/越因请 假东还/ C.领天保博士/掌礼仪犹为帝/师入讲授/甚见尊宠时宣帝/辅政华皎/举兵不从/越因请 假东还/ D.领天保博士/掌礼仪犹为帝/师入讲授/甚见尊宠/时宣帝辅政/华皎举兵不从越/因请 假东还/ 解析:文言文断句首先要理解该段的大致意思,根据文意来断句,也可以利用一些标志 词来判断,会事半功倍。 答案:B 11.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A.弱冠,指二十岁。古人二十岁时举行冠礼,即带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 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B.参军,古代官职名,谓参谋军事。东汉末始有“参谋某军事”的名义,晋以后军府等 设置为官员,隋唐时兼为郡官。 C.毛诗,指西汉鲁国毛亨和赵国毛苌所辑注的《诗经》,《诗经》在汉代有齐、鲁、韩、 毛四家之学,独存毛诗,流传至今。 D.博士,古代学官名。始于战国,秦汉相承,西汉时为太常属官,汉文帝置一经博士, 汉武帝置五经博士,晋置国子博士,唐设太子博士等。 解析:A 项,“弱冠”指男子二十岁。 答案:A 12.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越自幼聪慧,励精学业。顾越自幼学习儒学,有辩才;到都城游学时,如有精通儒 学的饱学之士,他必定登门质疑问难,研讨谈论,毫无倦意。 B.顾越有预见性,见机行事。陈庆之护送元璟回北方主政魏国,顾越随同前往,不久看 到元璟骄横放纵,料定他必将失败,便以生病为由辞官还乡,回到家乡后陈庆之果真被摧败。 C.顾越擅长论难,娴熟文辞。顾越在重云殿论述《老子》义理时,声音响如洪钟,仪容 举止可观,皇帝大为赞赏,因此顾越被提拔为中军宣城王记室参军。 D.顾越忠君爱国,遭人诬陷。侯景之乱时,贼党几次授予顾越爵位,他坚决不肯接受; 他被人诬陷欲扇动蕃镇造反,被免除官职。 解析:B 项,“回到家乡后陈庆之果真被摧败”说法有误,文中内容为“裁至彭城,庆 之果见摧衄”。 答案:B 13.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及武帝撰制旨新义,选诸儒在所流通,遣越还吴,敷扬讲说。 越以世路未平,无心仕进,因归乡,栖隐于武丘山。 解析: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 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答案:等到武帝撰写制旨新义时,选择诸儒士到所在的地方流通,派遣顾越回到吴郡, 传播宣扬、讲述解说。 顾越因见世路不平,无心在仕途中进取,趁机回到故乡,在武丘山隐居。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石。 不谒承明庐,老作平原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③平原客: “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载 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⑤裂帛:指写家 信。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 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 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C.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 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 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 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 E.“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是“老迈、年岁已高”的意思,诗人通过写自己年迈, 表达了年事已高仍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之情。 解析:C 项中“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错误,应该是“悲” 和“喜”形成对比;E 项,“老”字是“总是”的意思,突出了诗人在外漂泊的时间长,表 现了诗人羁旅漂泊和怀才不遇的凄楚与痛苦。 答案:CE 15.杜甫《春望》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诗中的“书”指信,李诗尾联 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解析:可以从诗歌的意象的选取、诗歌的意境特征、情感差别、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 度、诗歌的格调等方面着眼分析。相同点是都借“家信”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不同点是杜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李诗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伤。 答案:同:二者都借“家信”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异:杜诗描写沦陷后长安的萧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 家人的美好情操;李诗主要是写诗人想入朝为官而愿望始终得不到实现,于是想写家信告诉 自己就要回家了,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伤。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词人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两 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赤壁赋》中苏轼运用想象的手法,表现凄凉婉转的歌声,使人闻其声,凄然落泪的句 子是“_______________”。 《蜀道难》中李白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水石相激、 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 解析: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识记和默写。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 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答案: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泣孤舟之嫠妇 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虽然离开母校多年,但一提起各位老师的名字,我就能回想起他们在讲台上讲课的样 子,他们对我耳提面命....的教导,我一刻也不能忘。 ②获得本届奥运会女排最有价值球员称号的朱婷,面对铺天盖地的鲜花和掌声,安之若... 素.,展示出了难得的冷静。 ③近年来高校频频曝光的学术造假现象暴露了中国为数不多的高层科研人员缺乏坐而.. 论道..的实干精神,喜欢走捷径、钻门路。 ④吴建民收放自如的发言风格给中外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批评了对方,还能让对方 给他鼓掌,其机敏与睿智可由此管窥蠡测....。 ⑤越发成熟的他,不屑于浪费时间向别人证明自己,而喜欢好整以暇....地在旁边观察事物 的发展,等待适合出击的机会。 ⑥“五一”期间,交警部门加大了对“在高速公路上违法占用应急车道”行为的查处力 度,长此以往....,占用现象一定能得到有效遏制。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和运用。①耳提面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他的耳朵 向他讲,形容严厉而又恳切的教导。②安之若素:表示对反常现象或不顺利的情况视若平常, 毫不在意。现也指对错误言论或事物不闻不问,听之任之。③坐而论道:论道:谈论道理、 学说、主张,坐着谈论各种事理,形容脱离实际空谈理论。④管窥蠡测:从竹管里看天,用 瓢测量海水。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⑤好整以暇:既严整有序又从容不 迫的样子,起初用于形容军队,后也可以用于个人。⑥长此以往:指长久这样下去,会有不 好的结果。 答案:A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立体化作战的望远镜集群,不但能提升我国在天文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创新能力,还能 广泛应用于导航、定位、航天、深空探测。 B.“滴滴”打车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出行,但出租车无论是否使 用打车软件,都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样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 C.家长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为孩子树立榜样,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才能避免 孩子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 D.生活剧《小别离》讲述了当三个平凡家庭里的孩子进入青春期时,人到中年的父母面 对孩子教育问题焦头烂额、矛盾不断的琐碎故事。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A 项,成分残缺,可在“深空探测”后加上“等众多领域”; B 项,搭配不当,“维护”与“要求”不搭配;C 项,不合逻辑,“避免”后跟“不”,可将“避 免”改为“使”。 答案:D 19.填入下列一段文字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孔子思想中浸透着道德的身影, ① ,孔子的幸福观里,个体一定要不断完善自身的 道德人格,加强道德修养, ② 具备道德才是获取幸福的前提条件。许多统治者认为用道 德原则治理国家的政事, ③ 能稳定自己的统治。亚里士多德受其老师苏格拉底的影响, ④ 肯定德行的重要性,认为唯有品质优良的人才能够做到公正、节制。常人 ⑤ 没有 通过行德来追求生活的幸福,⑥很难获得长久的幸福。 A.因而 只有 还 所以 因为 所以 B.所以 / 才 还 假如 就 C.因此 只有 就 也 如果 就 D.因为 只要 也 而且 不仅 而且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注意分析连接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 否相符。 答案:C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 真正的贵族精神,①________________。一是文化的教养。抵御物欲的诱惑,不以享乐 为人生目的,培育高贵的道德情操与文化精神。②________________。作为社会精英,要严 于自律,扶助弱势群体,担当起社会与国家的重任。③________________。有独立的意志, 在权利与金钱面前敢于说不,具有道德的自主性,能够超越时尚与潮流,不为政治强权与多 数人的意见所奴役。 解析: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①空注意后文“文化的教养、严于自律、独 立的意志”;②空注意后面的“担当”;③空注意后文“自主性”。 答案:①有三个重要支柱 ②二是责任的担当 ③三是自由的灵魂 21.仿照示例,另选两个字,分别写一段话。要求:拆字析字合情合理。 示例:迟——落伍者往往只是比别人晚“走”了一“尺”。 解析:仿写题讲究“形似”“意谐”。形似,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结构、修辞方式及 句式上相似。为此,要对例句的结构运用的修辞方法,句式进行分析,弄清例句的“骨架”, 外形,这样才能进行仿写。 答案:①舒——“舍”得给“予”他人,自己才能舒心。 ②加——做什么事,不能光用“口”讲,还要致“力”于行动。 ③愧——“心”中有“鬼”,所以才会惭愧。 22.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综合漫画内容及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本题属于漫画材料作文,表现的是家长的不恰当教育带来的后果。可以从家长、 孩子、学校教育和社会风气影响等角度去立意。 答案: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