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指导地理沉着——冲破高考暗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指导地理沉着——冲破高考暗门

高考指导:地理沉着——冲破“高考暗门”‎ ‎1.完整思路答题 地理选择题目都是一个情境有二、三个小问题,这就要求考生在审题时,把主题干和分题干都要读清楚。考生可以先用最短的时间把分题干的内容读下来,再去读主题干,这样就能有目的性的从主题干中获取答题的信息,从而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要注意答题思路的完整。很多考生不是拿不到分,而是拿不全分。答题时,考生应提取试卷提供的所有有价值的信息,与自己的知识结构、知识能力结合起来,调用自己所掌握的相关知识去解题,把答案答完整。所以,答题时考生们先不要盲目地着急落笔,可以先思考一两分钟,以确定答题思路。比如问到某个区域农业发展优势的时候,考生先要思考农业区位选择,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大方面: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河流、土壤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头脑中形成了这样一个连贯的、完整的思路之后,再根据需要来确定答案,就很容易做到少丢分,甚至不丢分。‎ 考试中遇到问题时,要沉着。“沉着”往往能降低“难”的程度,轻视却会忙中出错。解答时要反复审题,回归教材,折射原理。也可以换个角度思考,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对题中提供的材料进行理解、分析。‎ ‎2.复习关注热点 在最后的地理复习中,同学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准确把握《考试大纲》,明确各个考点命题的范围和能力层次要求,做到复习有的放矢,心中有数。‎ 切记回归课本,强化基础知识,注重能力培养,后期复习要把书读薄 关注热点问题,建立知识整体结构,寻找学科间内容的切入点: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社会热点问题始终是高考的重要内容,以这些重要内容为背景材料,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阐述,是对考生进行综合能力测试常见的重要题型,同学们必须认真备战。而且,考察的内容不见得是热点问题本身,也可能是通过热点问题考察相关区域的地理知识。‎ 经过高三的复习,大家的地理技能都有所提高,在最后这段时间,只要抓住重点,有序复习,还能进步。以下几点具体建议,供同学们参考。‎ ‎3.强化知识联系 ‎(1)图像联系。把地理教材中的图像,按照某些联系结合起来复习,效果会很好。比如气候类型图、洋流分布图和自然带分布图的结合;美国的气候类型图和农业带图的结合;中国三大阶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和中国的自然分区图的结合;大陆东、西岸的气候、洋流、风向对比等,有利于整体把握地理分布知识。‎ ‎(2)时间联系。把握时间变化,是地理最后综合复习的又一线索。例如: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气温较高———各气压带分风带位置北移———东亚、南亚盛行夏季风;再如把平时练习当中有关季节的描述加以整理,像地球公转速度比较慢、尼罗河水位大涨代表北半球的夏季等等,以此类推,专门总结,集中记忆。‎ ‎(3)高初中联系。高、初中知识侧重不同,把高初中知识联系起来,就能在最后阶段变零散为系统,对问题的分析也会更透彻。比如高初中教材当中的大气降水可以归纳为:①水汽的来源,从哪个海洋,什么风?②上升运动促进降水的形成,自然界中有哪些气流上升的方式?③降水的表示方法———空间上用等降水量线,时间上用降水柱状图,怎么运用这些图?④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可联系气候类型,例热带雨林气候代表赤道地区多雨;⑤夏季风的进退与我国雨带的推移;⑥暴雨和酸雨是气象灾害和大气污染事件。‎ ‎4.抓住主干原理 地理学科的基本原理主要有:经纬线的利用、地图上方向、时间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大小和昼夜长短的变化、等值线判读、大气环流、天气与气候、洋流、地域分异规律、板块构造学说、区位选择和可持续发展等,这些原理是一大块内容,必须拿出相对较多的时间,结合高考题和模拟考试的失误,深入理解,熟练掌握,如果做不到灵活运用,那至少也要牢记于心。‎ ‎5.记忆区域地理 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中国国土整治,需要记忆。但这些知识比较庞杂,必须加以归纳,避免类似知识的多次重复。比较典型例子就是中国地理,初中讲了四大区域,高中选修第二册又详细谈了各区的国土整治,将其结合在一起,内容就精练多了。以北方地区为例,主要回答四个问题:①东北土地资源优势及其开发与保护②森林宝库与森林资源的利用与保护③华北平原的春旱、夏涝、盐碱、风沙与农业低产区的治理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对于这部分内容,不要过多纠缠,可在老师的指导下或利用复习材料,利用纲要,突击记忆。‎ ‎6.明确地理位置 认清位置、抓住区域轮廓是最后复习中的重要一环。“考试大纲”中明确要求掌握世界的十三个地区、八个国家和我国的四个区域的位置、形状以及区域内的重要地点,在此基础上分析区域特征和国土整治方向。就这个问题,推荐两个方法:第一,用典型经纬线、赤道、回归线等,去找重要的地点,训练自己的方位感。第二,把位置与气候类型分布、六大板块分布、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流、主要工业区域和农业区域联系起来看,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 ‎    7.从五个例题看有效复习   一、以“简单问题”为原型,解剖认知结构 ‎  建构模式是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的基本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巧妙设计一些“简单问题”,如熟知的常识问题、承前启后的基础知识等,通过解决这些“简单问题”,解剖认知结构,促成自主“建模”。‎ ‎  例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  原型:当太阳直射赤道时,北纬1°正午太阳高度是89°。‎ ‎  推论依据:因为两地纬度相差1°。‎ ‎  解剖思维过程:提取信息(信息1——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或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为90°,信息2——北纬1°正午太阳高度是多少)→分析问题(根据 “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的已有知识,得知北纬1°正午太阳高度比赤道低,而赤道与北纬1°相差1°)→结论(北纬1°正午太阳高度为 90°-1°,为89°)。‎ ‎  推论:某地正午太阳高度=90°-某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之差,计算公式为:H= 90°- |α±β|。‎ ‎  二、以相关学科原理为原型,促成理性思考 ‎  利用已储备的相关学科知识,启发理性思考,利于把握地理规律的本质,提升对地理原理运用的迁移能力。‎ ‎  例2.地球表面上两点间最短距离判断 ‎  原型:立体几何知识——球面上两点间的距离以大圆劣弧最短。‎ ‎  判断:地球表面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是球面距离。‎ ‎  解决问题:分别判断同一经线上、赤道上、南北半球同一纬线两点之间最短距离走向应如何选择?‎ ‎  推论:依据“示意图”可以分别得出。‎ ‎  三、以生活常识为原型,寻求内在规律 ‎  当地理问题与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最能激发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并激活思考与创造的灵感。在复习中可借助熟悉的事物作为“原型”,与教材联系起来去启发思考地理规律和成因。‎ ‎  例3.根据日出(日落)地方时推断一天中的白昼长度 ‎  原型:一天中正午地方时为12点,上午与下午时间长短一样。‎ ‎  推论:一天的白昼长短=(12-日出地方时)×2 或(日落地方时-12)×2。‎ ‎  四、以比较问题为原型,探究问题实质 ‎  地理知识中有很多表面形式相似的内容,同学们往往容易混淆,要消除这类错误可通过比较问题为原型进行对比,探究问题实质。‎ ‎  例4.果汁加工工业与普通饮料工业布局指向分析 ‎  原型:原料保鲜要求很高,不适合长距离运输的工业布局需要指向原料产地;原料使用量小(或部分原料分布广泛,容易获取),产品运输成本高的工业布局需要指向市场。‎ ‎  比较:果汁加工工业与普通饮料工业主要生产原料的分布(集中分布还是普遍分布)和原料特征(是否有比较高的保鲜要求,运输是否方便)有何差异?‎ ‎  果汁加工工业——原料分布集中,保鲜要求很高,不适合长距离运输;普通饮料工业——原料主要是水(普遍分布);各类饮料添加剂使用量小,适合长距离运输。‎ ‎  推论:果汁加工工业适宜布局在原料产地附近,为原料指向型工业;普通饮料工业适宜靠近市场布局,为市场指向型工业。‎ ‎  五、以普遍规律为原型,把握解题方向 ‎  地理环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两大部分组成,其发生、发展有着客观规律,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因此在复习时要注意具有宏观视野,把握普遍规律(有的规律尽管目前可能无法完全认知和理解,但需要记住),尤其是人文地理学习中的一些问题更是如此。‎ ‎  例5.东京城市化过程目前处于高级阶段还是衰落阶段 ‎  原型: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然结果;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处于成熟阶段),城市发展与环境关系相对协调。‎ ‎  推论:东京属于发达国家城市,城市化水平高,与环境关系较为协调,故处于高级阶段。‎ ‎  说明:此题目属于浙江省2009年文综高考选择题第8题,属于典型的简单题,但部分同学却判断为“衰落阶段”。究其原因有:(1)湘教版教材中介绍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的三个阶段分别是早、中期阶段和成熟阶段(没有明确提出过“高级阶段”);(2)部分学生被“发达国家城市中心区‘衰落’”、“城市病”等局部问题所干扰。故而在“高级”与“衰落”两者间犹豫不定,出现错选的情况。这是典型的“死记硬背”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在高考复习中同学们一定要努力形成宏观思维,这样才能把握正确的解题方向。‎ ‎  8.不同知识点的复习策略 ‎  对于不同部分知识内容,复习策略应有所不同。(1)自然地理:① 理解自然界物质运动的基本原理;②运用整体性观念,把握自然地理要素间的内在联系;③强化知识应用,学会方法总结。(2)人文地理:①全面梳理和整合考点,把握主干知识内容;②设置系统全面的复习专题,训练地理知识应用能力;③构建地理问题知识模型,把握地理要素的内在联系;④构建地理问题论述框架,学习地理信息的提取、判断和反思能力,训练地理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3)区域地理:①正确判断区域空间位置;②结合自然地理要素分析区域特征;③用联系、综合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认识和评价区域问题;④构建区域地理背景框架,形成重点区域的素材库。‎ ‎9.注意纠错能力 ‎    易错点1 对地图三要素理解不清    ‎ ‎ 易错分析: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1)忽视图中的指向标,仍然按照“上北下南”的方法判断方向;(2)对比例尺理解错误,不清楚比例尺的缩放状况。     同学们在复习中要关注以下相关知识:     一、如何在地图上确定方向     1.在一幅地图上判断方向,首先要看是否有经纬网或指向标,如果有经纬网,则根据经纬线的走向判断(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如果有指向标,则根据指向标的箭头方向来判断(一般箭头指向北方);在没有经纬网和指向标的情况下,按照一般规律来判断(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在有经纬网或者指向标的情况下,由于其方向与普通情况不一致,同学们极易判断错误,判断时可转换试卷或者书本的角度,使其与我们习惯的方向一致(即面对地图,上侧为北方),然后进行判断。     3.以上情况为平面上方向的判断(俯视)。在宇宙空间中(仰视),如地球公转示意图中,只有东西方向,且方向根据地球公转的情况来判断(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仰视星空或星图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或"上南下北,左西右东".     二、比例尺复习点睛     1.比例尺的缩放     地图比例尺缩放的计算中常出现“放大(缩小)”、“放大到(缩小到)”和“放大了(缩小了)”等问题。比例尺“放大到”原先的几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几;“放大”几倍或“放大了”几倍是比原比例尺多了几倍。例如:“放大到”2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2;“放大”或“放大了”2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3。同样,原比例尺“缩小”或“缩小了”1/5,则原比例尺乘以4/5;“缩小到”1/5就是原比例尺乘以1/5。     2. 图幅的缩放     图幅的缩放是面积的缩放,而比例尺的缩放是长度的缩放。例如,比例尺放大到原图比例尺的2倍,则图幅面积放大到原图面积的4倍。     3.实地范围和纸张大小已定,绘制地图时要求确定比例尺的大小     其方法是先用纸张的长度除以实地长度,得出长度比例尺,然后用纸张的宽度除以实地宽度,求出宽度比例尺,然后比较长度比例尺和宽度比例尺的大小,只能选用较小者或比较小者更小一些的比例尺,而绝不能采用大于较小者的比例尺。例如:用长和宽各‎1米的纸张绘制中国地图,可根据纸张长度和中国东西距离(约5200千米)求出长度比例尺为1∶5 200 000,根据纸张宽度和我国南北距离(约5 500千米)求出宽度比例尺为1∶5 500 000。然后可以得出在这张纸上绘制的中国地图比例尺不得大于1∶5 500 000。     4.比例尺的大小与坡度大小、风力大小的关系     (1)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     (2)等压距和等压线疏密程度相同时: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风力越小。 (3)等高(压)线疏密、比例尺、图幅相同时:等高距(等压距)越大,坡度越大(风力越大);等高距(等压距)越小,坡度越小(风力越小)。     5.比例尺的大小是指其比值的大小,即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同样的图幅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其内容就越简略;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同样图幅表示的实际范围就越小,其内容就越详细。     易错点2 等值线弯曲状况判断不准     易错分析:学生易对影响不同等值线弯曲的因素没有理解和掌握,且不能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来分析问题而出错。在复习中药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 ‎ 1.等值线的弯曲凸起部分一般都符合“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高低变化规律。如果记忆不牢或者怕记忆不准确,可采用下面两个方法来确定:     (1)“画十字法"‎ ‎    在等值线图上弯曲最大处的两侧作各等值线的垂线(画十字),方向是从高值指向低值。若箭头向中心辐合,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比,为低值区;若箭头向外围辐散,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比,为高值区。     (2)切线法     在等值线弯曲最大处作某条等值线的切线,比较切点与切线上其他点的数值大小。若切点数值小于其他点的数值,则为低值区;若切点数值大于其他点的数值,则为高值区。     二、等值线的特征     1.同线等值:即不管是什么类型的等值线,在同一条线上,其地理特征的数值相等。如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相等;同一条等震线上,烈度相等。     2.等值线应为闭合曲线:任何一种等值线,都应是闭合的曲线,虽然在图中可能看到不闭合,这是因为受图幅大小的限制,如果图幅非常大的话,它一定是闭合的。     3.等值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由于一条等值线上的值是固定的,因此同一个点只可能在某一条等值线上,但等高线在陡岸处可能重合。     4.等值线密集的地方,表示该地理要素在单位距离内的变化幅度较大,反之则较小。如果是等高线,则坡度较大;如果是等压线,则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如果是等降水量线,则降水的变化幅度较大。     易错点3 经纬网的特点不能灵活运用     易错分析:容易出错的地方:(1)对经纬线的长度变化特点判断不清,容易受视觉的误导,误以为相邻两条经线在不同纬度间隔的距离相等。(2)不能正确比较比例尺的大小。(3)方向判断错误。图中经纬线均为曲线,极易使同学们形成视觉误差。(4)对有关地球运动部分的时间计算和太阳高度等内容判断错误。     解答有关经纬网判读的试题应注意以下内容:     一、经纬网地图上的长度     1.所有的经线都是等长的半圆,理论上讲为赤道长度的一半。而纬线的长度则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长,南北纬60度的纬线圈为赤道长度的一半。     2.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的地点间隔的实际距离是111千米(也有的教辅上是110千米,做题过程中同学们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简单的进行计算,下同)。同一纬线上,经度相差1°的地点间隔的实际距离是111千米×cosθ(θ为该纬线的度数)。     3.根据上述内容可以推断出,相邻纬线之间的长度间隔相等;相邻经线之间的长度间隔不相等,在赤道处最大,在极点处为0(这点在圆柱投影图中尤为重要)。     二、根据经纬网或者经纬度判断方向     1.在有经纬网或者经纬度的情况下,南北方向可以直接根据纬度判断,较为简单。难点是东西方向的判断,地球自转的方向无论南北半球都是自西向东,两点间判断方向要取最短距离,即两点间的劣弧段。也可按照经纬度来判断,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度,把两地经度相加,如果两地经度和小于180°,则东经的地点在东边,西经的地点在西边;如果两地经度和大于180°,则东经的地点在西边,西经的地点在东边;如果两地经度和等于180°,则两地互为东西方向,即说两地任意一地点在东边,另一地点在西边均可。     2.在以极地为中心的俯视图中,应该按照地球自转方向来确定东西方向(注意按照劣弧的方向来判断);而就南北方向来说,不能直接按照两地的纬度去判断,应该注意沿线运动中,其南北方向有一个转折点(即从极点做该线的垂线,垂足丙为转折点),从经过转折点的前后分别找出其运动的南北方向。    ‎ ‎ 三、球面上两点间最短距离的判断     球面上任意两点的最短距离是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     我们常见的大圆主要有三类:经线圈、晨昏圈和0°纬线圈即赤道。如果所讨论的点位于这三个圈上,则其最短航线可以确定,按照两点间的劣弧判断即可。     1.若两地经度差等于180°,过这两点的大圆便是经线圈,过两极点为最短航程,具体又分为三种情况:     (1)同位于北半球,最短航线方向一定是先向北,过极点后再向南;     (2)同位于南半球,最短航线方向一定是先向南,过极点后再向北;     (3)两地位于不同半球,这时需要讨论,确定过哪个极点的为劣弧,再进行分析。     2.两地经度差不等于180°,则过两点的大圆不是经线圈,而与经线圈斜交,最短航程不经过两极点,而是向两极方向靠拢,可分为两种情况:     (1)甲地位于乙地的东方,从甲地到乙地的最短航线方向为:同在北半球,先向西北再向西南;同在南半球,先向西南,再向西北;位于不同半球时需要讨论,方法同上。     (2)甲地位于乙地的西方,从甲地到乙地的最短航线方向为:同在北半球,先向东北再向东南;同在南半球,先向东南,再向东北;位于不同半球时需要讨论,方法同上。     易错4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不准     易错分析: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一是不会根据等高线判断地形;二是不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判断相对高度;三是不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应用;四是习惯性地认为站在高的地方一定能够看到低的地方。     复习时要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常见规律及综合运用     1.数值计算和数值规律     (1)同线等值,邻线可等值也可相差一定值。等高距全图一致。     (2)两点间的数值差,有如下三种情况:①两点都在等值线上,则两点数值确定,数值直接相减;②如果一点在线上,一点不在,则在线上的点数值确定,不在线上的点数值不确定,为一范围,则求出的数值差也是一范围;③如两点都不在线上,则数值都为一范围,则求出的数据差也为一范围,且两个范围相减时,其中一个范围的大值减另一个范围的小值,前者的小值减后者的大值。     注:若有等值线重合如等高线的陡崖处,计算数值差与此方法相同,也可由此得出以下公式:     ①陡崖顶部的绝对高度(H)计算公式为:M≤H<(M+d),M为陡崖处会集的等高线最大值,d为图中的等高距。     ②陡崖底部的绝对高度(h)计算公式为:(m-d)     m为陡崖处会集的等高线最小值,d为图中的等高距。h≤m,m为陡崖处会集的等高线最小值,d为图中的等高距。m为陡崖处会集的等高线最小值,d为图中的等高距。③陡崖的相对高度(ΔH)计算公式为:(x-1)d≤ΔH<(x+1)d,x为陡崖处会集的等高线条数,d为图中的等高距。     2.综合应用     (1)与气候结合     ①地势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6℃‎。‎ ‎    ②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③阳坡热量条件好,阴坡相反。‎ ‎    ④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污染空气的滞留。     (2)与河流水文结合     ①‎ 由山谷的分布,判断河流的位置及流向;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     ②水库坝址宜选在峡谷地段(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水库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小盆地,这些地区不仅库容大,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     (3)与运输线路结合     ①铁路、公路应建在坡度平缓的地区,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要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充分考虑路线的长短、坡度、少过河建桥;避免通过高寒区、沙漠区、沼泽区、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     ②引水线路的选择应尽量让水自流。     ③输油管道的选择,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     (4)与“点”的区位结合     ①工厂区位的确定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对环境有污染的厂矿,要选择河流下游,常年主导风向的下方;结合地质、地形条件,工厂宜选在地基坚实、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势平坦开阔的地方;从经济效益考虑,要尽量接近原料、燃料、水源等资源产地;若是电子、半导体、感光器材厂等需要建在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地方。     ②港口的建设应选择在避风深水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③气象站应建在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方。     ④疗养院应建在坡度较缓、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的地方。     (5)与农业生产结合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如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业。     二、可视问题     高考中经常出现判断等高线地形图中两点是否可视的问题,在做这类题目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观察两点之间是否有山脊、山峰的阻挡,可用地形剖面图加以证明,如果两点分别位于山顶和山脚,还要注意凸凹坡的问题。     在形态上,凹坡是下部坡度缓,上部坡度陡;凸坡则下陡上缓。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凹坡等高线外疏里密;而凸坡则外密里疏。     同学们可以这样来记忆:     凸坡:等高线里疏外密,所以上缓下陡,看不见山脚。     凹坡:等高线里密外疏,所以上陡下缓,能看见山脚。     易错5 时间计算能力差     易错分析:学生易出错的地方:(1)在图中找不到地方时或者区时的有关信息;(2)运用地方时计算公式时出错。     学生在复习时要关注以下内容:     一、地方时计算     1.掌握常见的有关地方时的信息。某地白天的正中间时刻、某地一日内太阳高度最大、某地一日中物影最短、某地太阳位于最南或最北(极夜区除外)、某地物影位于最北或最南(极夜区除外)、位于平分昼半球的经线上等信息均表明该地所在地方时为12:00;赤道上日出地的地方时为6:00,日落地的地方时为18:00。     2.有关地方时的知识点。     (1)地方时的概念:同纬度地区,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     (2)求地方时的依据: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 ‎ (3)地方时的计算:所求地点的地方时=已知地点的地方时±两地的经度差×4分钟/1°。     【注】①加、减原则:“东加西减”,即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东边的用加,在已知地点西边的用减(注意这里的东西方向是人为规定的,以180°经线为分界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越靠近180°经线的地方越在东边)。②两地经度差计算: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已知地点与所求地点都在东经度(或西经度)时,用较大的度数减去较小的度数,其差值即为两地的经度差;若已知地点与所求地点一个在东经度,一个在西经度,则将两地的经度数相加,其和即是两地的经度差。     3.很多同学在进行地方时计算时出错的原因都是对公式掌握不够熟练,或容易出现思维混乱的现象。建议这些同学在进行计算时把计算公式写出来,按照计算公式将已知条件代入,一步一步地计算,千万不要只动脑不动手,否则计算能力差的同学极易出错。     二、区时计算中要注意的细节问题     在进行区时计算时,很多情况下不是因为学生不会做而是因为学生在做题时不注意细节,没有看清题意而出现错误,所以在做该类题目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细节:     1.已知经度求该地所在的时区——经度数除以15,小数部分“四舍五入”     例:新加坡(104°E)——104÷15≈6.9,属于东7区。     2.在区时计算上我们一般说时间值大的在“东”,即:同是东经度经度值越大,时间值越大;同是西经度经度值越小,时间值越大。     3.注意世界上一些重要地区的时区,如北京(东8区),伦敦(0时区),纽约(西5区),洛杉矶(西8区)。     4.注意给出的地点位于东时区还是西时区。     5.看清楚题目要求的地点是在所给地点的东方还是西方。     6.根据东西方向,判断计算时是用加法还是用减法。     7.看清楚题目给出的时间是24小时制还是12小时制,如不要把下午3点当作3点来计算。     8.看清楚题目要求的是地方时还是区时,是求哪个时区的区时。     9.为了避免错误,计算时最好按行书写,便于对照。     三、新旧一天的问题和日界线     1.新旧一天或者日界线的问题,是地理学科的一大难点。常见的题目有两类:一是给出日界线,要求根据两条日界线的特点找到其他信息;二是给出其他信息,要求找出日界线的位置,然后进行其他解答如描述新旧一天所占的范围或者比例。解答第一类题,同学们应掌握日界线的一般规律,确定日界线的类型(人为日界线还是自然日界线),根据不同日界线的特点找到有用信息。解答第二类题,同学们要明确两条日界线的位置,180°经线的位置需要根据题目中有关经度的信息来判断,0时经线的位置需要根据题目中有关时间的信息来判断。建议同学们一定要画图解答,特别要把方向、日期标注在相应位置上。     2.地球上的日期界线有两条,一条是国际日界线(人为日界线),即180°经线,该日界线的位置不变,但是时间在变化;一条是0时经线(自然日界线),它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但时间不变,且当太阳直射0时经线时,两条日界线重合,全球为一个日期。除此之外,地球上有两个日期。     3.新的一天的范围是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向东至180°经线,旧的一天的范围是180°经线向西至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     易错点6 不能正确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特点及其应用     易错分析:学生容易错三个方面:(1)不能准确计算正午太阳高度,常因把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里各字母的含义弄混而出错;(2)不能对正午太阳高度进行实际应用,不理解正午太阳高度与热水器吸热面之间的角度关系;(3)不理解图示所隐含其他有用信息。     ‎ 解决以上问题要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一、太阳高度及其应用     1.一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也就是该地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当地地方时12:00、太阳位于一天中最南或者最北(极夜地区除外)、物影最短时的太阳高度都是当地该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2.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为H=90°-|φ-δ|,其中H表示当地正午太阳高度;φ为当地纬度,取正值;δ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另外,为避免计算绝对值出错或混淆各字母的取值范围,同学们可将此公式简化为H=90°-Δφ,其中Δφ表示该地与直射点的纬度差。     3.正午太阳高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正午太阳高度与建筑物的采光问题:其基本原理是前一幢楼在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时不挡住后一幢楼一楼的阳光。如北半球纬度为φ的某地,楼高为h,在充分考虑土地利用面积和良好采光的情况下,两幢楼之间的合适距离是L≥hcot[90°-(φ+23°26′)]。     (2)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能热水器的最佳角度调节:其基本原理是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但始终要使太阳光线与太阳能热水器吸热面保持垂直,以取得最好的吸热效果,即太阳能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最佳夹角应该是直射点与当地纬度的差值。     (3)正午太阳高度与物影的关系:从方向上来说,影子的方向与太阳所在的方向相反;从长度上来说,物影的长度与正午太阳高度呈负相关(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     二、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的扩展     子夜和正午时,该地与太阳直射点均位于同一经线圈上,因而其子夜太阳高度可以借鉴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来计算(注意纬度间隔的计算)。即处于极昼区的点,其正午太阳高度加子夜太阳高度等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2倍。     根据此原理我们还可以推导出如下结论:     ①发生极昼的极点太阳高度一天不变,且等于直射点的纬度;     ②若某一纬线圈上正好出现极昼,则该纬线圈的纬度与直射点纬度互余,其上各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直射点纬度的2倍;     ③处于极昼区的某一点,其正午太阳高度与午夜太阳高度之和等于直射点纬度的2倍; ④就南北方向而言,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角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 ⑤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则赤道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就相差多少度;     ⑥如果太阳直射赤道以外的其他纬线,此纬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     易错7 光照图判读时不能找到关键信息     易错分析:做题时学生容易读不懂光照图的含义,不能将局部图转化为全图,无从下手;且在涉及陌生的图时易因找不到有关时间、经度等信息而无法做题。     学生在复习时要掌握光照图的判读技巧及隐含规律     1.确定南北极     (1)侧视图中,通常是上北下南。     (2)从地球自转方向上看,逆时针为北极,顺时针为南极(北逆南顺)。     (3)从经度数排列上看,地球自转方向与东经度数由小到大的排列方向相同(或与西经度数由大到小的排列方向相同)。     2.确定东西经和东西方向     (1)以0°经线为基准线,按地球自转方向,由西经度进入东经度,即左西经,右东经。    ‎ ‎ (2)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度数依次增大为东经度,减小为西经度。     (3)同经度,东经度数大的在东方,西经度数大的在西方。     (4)异经度,则用两地东西经度之和的大小来辨别东西方向:a.若两地经度和小于180°,则东经度的地点在东方,西经度的地点在西方;b.若两地经度和大于180°,则西经度的地点在东方,东经度的地点在西方;c.若两地经度之和等于180°,两地互为东西方向。‎ ‎    (5)判断地球运动方向的常用方法是右手螺旋法则,即虚握右拳,大拇指指向北极方向,则四指表示地球运动方向(自西向东)。     3.确定晨昏线     晨昏线又称晨昏圈,为地球上的大圆,其圆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1)在日照图上,顺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     (2)据昼夜半球判断:位于昼半球西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位于昼半球东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     (3)晨昏圈始终平分地球(一半是昼半球,一半是夜半球)。     (4)晨昏圈是不断运动的。     (5)晨昏线夹在两条纬线之间并和这两条纬线相切,两个切点的地方时分别是0时和12时。     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直射点始终在黄道面上。     (1)确定直射点纬度:在日照图中,晨昏圈一定与某纬线相切,切点的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在数值上是互余的。据此可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2)确定直射点经度:在日照图上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即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经度。     5.确定某地地方时     (1)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即任何时刻赤道与晨线的交点都是6时,与昏线的交点都是18时。     (2)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与其正相对的另一经线地方时为0时,即正相对的两条经线地方时相差12时。     (3)经度相差15°,时刻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时刻相差4分钟(东加西减,东早西晚)。     (4)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     (5)区时与地方时一致的地方在各时区的中央经线上(中央经线度数=15°×时区数)。     (6)过日界线时日期发生变化,即日界线两侧时刻相同,日期不同。     6.确定季节     (1)据晨昏线判断: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并通过南北极点,为二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则为二至日。     (2)据直射纬线判断:直射赤道,为二分日;直射回归线,则为二至日。     (3)南北半球,日期相同,季节相反。     7.确定昼夜长短     (1)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南或北),哪个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直射点向哪个半球(南或北)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2)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昼夜平分;晨昏线与经线平面交角最大(23°26′),昼夜差别最大(此时为二至日)。     (3)根据同一纬线圈中昼弧和夜弧的相应长度确定昼夜长短:          昼长=昼弧所跨经度数/15°‎ ‎ 夜长=夜弧所跨经度数/15°     (4)已知日出时间为A时,昼长=2(12-A),夜长=‎2A;          已知日落时间为B时,昼长=2(B-12),夜长=2(24-B);          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夜长=24-昼长。     (5)同一纬度的不同地区,昼夜长短相同。     (6)南北相对、纬度值相等〖JP3〗的两纬线,其昼长之和为24小时,夜长之和为24小时,昼夜相对值相等(南半球某纬线的夜长等于北半球同纬度的昼长)。     8.确定太阳出没时刻(日出、日落时刻)     某地日出时刻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时刻,日落时刻为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时刻。     (1)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晨昏线平分所有纬线并与它们垂直。全球各地日出日落时刻相同,即6时日出,18时日落。     (2)赤道上各地全年都是6时日出,18时日落。     (3)南北极圈以内在极昼、极夜期的地区,太阳总是在地平线以上或者地平线以下,因而无日出、日落现象。     (4)晨线上的各地同时日出,昏线上的各地同时日落。     (5)据昼夜长短推算日出时间A和日落时间B:          A=12-昼长/2=夜长/2;B=12+昼长/2=24-夜长/2。     (6)同一纬度的地区,日出、日落时刻相同。     9.确定正午太阳高度     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为90°,由直射点向南、向北正午太阳高度逐渐降低。     (1)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永远为0°。直射点的太阳高度为90°,昼半球的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的太阳高度小于0°。     (2)纬度相同,则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3)正午太阳高度的范围为0°~90°。     (4)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减去该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差值(H=90°-|θ±δ|,θ为当地纬度,δ为太阳直射点纬度,θ、δ同半球取“-”,异半球取“+”)。     (5)正午太阳高度与地理纬度相等点的计算: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相等点为直射点的纬度与90°之和的一半;另一半球相等点的纬度为直射点的纬度与90°之差的一半。     (6)同一经线上,两点间的正午太阳高度差等于两点间的纬度差。     10.确定今日与昨日在地球上所占的比例     (1)当0°经线为0:00时(0时经线和0°经线重合),180°经线上为12:00,全球两个日期正好各占一半。     (2)当0°经线为12:00时,180°经线为0:00或24:00(0时经线和180°重合),全球只有一个日期。     (3)当0时经线在东经时,新的一天占全球的一小半,旧的一天占一大半。     (4)当0时经线在西经时,新的一天占全球的一大半,旧的一天占一小半。      链接:‎ 新高考地理备考43:基础能力60例纠错典例之5… ‎ 新高考地理备考42:基础能力60例纠错典例之4… ‎ 新高考地理备考41:基础能力60例纠错典例3自… ‎ 新高考地理备考40:基础能力60例纠错典例之2… ‎ 新高考地理备考39:基础能力60例纠错典例之1…      10.梳理繁杂关注家乡 ‎   在最后阶段的地理复习,关键是有针对性和效益性。建议考生:‎ ‎  一、梳理知识,把繁多的内容念懂、念精 ‎  最后阶段要抓主干知识。如:自然地理部分偏重概念、原理、规律的运用;人文地理部分偏重观点、方法的运用;区域地理部分偏重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运用地理原理说明解决区域问题。‎ ‎  二、抓住地图,用图落实地理事物的分布与特征 ‎  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及特征是高考必然涉及的内容,尤其最后两道综合大题,往往以某区域为背景,考察空间判定和一系列自然、人文特征。同时地理事物繁多的内容向来也是复习难点,而地图形象、一目了然,便于掌握。因此要从地图入手,把地理分布、地理规律都落实在地图上,如:复习中国地理,可看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气温、降水量)、水系图、资源图、农作物分布图、工业分布图、人口民族图、城市商业图、交通图、自然保护区图等。此外,要熟悉其他各种考试图型,如地理景观图、剖面图、示意图、漫画图、数据图、结构图、等值线图等。‎ ‎  三、重温原理,用知识结构理清答题思路 ‎  高考试题就是围绕各种地理原理考核其内涵、运用。要对地图、地球运动、气候、区位因素等重要的自然、人文地理原理进行重温,并建立起知识结构,学会用地理的思维方式去分析、说明和解决问题。‎ 四、多方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典型例题】读沿我国某经线的剖面图,回答问题。  ‎ ‎ ⑴判断图中①、②、③曲线中,表示一月气温曲线的是___,七月气温曲线的是__。理由是________。⑵另一条曲线是降水量线,从其变化过程可看出:该地降水的一般规律是___、____。⑶图中箭头可能表示____气流的运动方向。判断依据为____。‎ ‎  答案:⑴③  ①  地势高处数值小,①曲线比③曲线数值小。  ⑵山地降水较多 山地南部多于北部   ⑶夏季风 气流运动方向由南向北;迎风坡多雨。‎ ‎  五、关注热点,了解家乡 ‎  掌握热点地区的自然地理事物分布、自然环境特征、经济活动特征等也是目前阶段复习的重点之一。特别是家乡陕西的自然环境、黄土高原、大秦岭、太白山、渭河和嘉陵江源头,近年人文活动的发展变化、文化习俗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