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第一轮考点知识复习36
第2讲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一、自然环境 1.范围:__________、吉林、________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基本特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3.地貌:呈半环状,外侧是________,中间是________和山地丘陵,内侧是________。 4.气候:温带____________________季风气候区。自南向北跨________带、________带、寒温带,热量分布南北差异较大;降水量分布差异也较大,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5.植被:以寒温带__________和针阔混交林为主,并分布有冻土和________。 温馨提示 东北地区的位置和气候特征的内在联系 二、土地资源及其开发 1.土地资源优势 (1)土壤肥沃:黑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东部和北部、________平原西部;黑钙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________部。 (2)土地资源丰富:________平原是全国人均耕地量最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适合机械化作业。 (3)宜农荒地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省、__________自治区,在吉林省、辽宁省也有少量分布。 2.土地开发 (1)开发:荒地大量开垦扩大了商品____、油料和________基地→“北大荒”变“__________”。 (2)保护:对陆地生态系统进行保护,不再开垦________________的荒地,对已开垦的荒地逐步还林、还草、还湿地。 误区警示 影响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最大的不足是纬度较高,热量不足,一年只能满足一熟作物的生长。但这里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广大,而且土壤肥沃,农业机械化程度高,所以人均产粮多,粮食的商品率高,达60%以上,占全国商品粮总量的1/4多,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虽然东北的农业生产条件不如南方地区,但仍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三、农业生产和布局 1.全国重要的农林基地 (1)农业 农业结构比较完整,________业占主导地位。 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最大的________生产基地。 (2)林业 全国重要的林业基地,黑龙江省是全国最大的木材调出省份。 分布: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三大林区。 2.农业布局:明显的地域性 特别提醒 东北大米品质优良的自然原因 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因此品质好,再加上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几乎不需要施用农药,天然具有绿色大米的优势。 四、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存在问题 整治措施 黑土开发 ________层变薄、土壤__________下降 ①少耕深松、耕松结合、深松蓄水 ②加强________培肥,增施有机肥 林业发展 森林资源减少、覆盖率降低 ①以________为主,发展速生丰产林; ②合理采伐,以________量定采伐量; ③加强________________建设,保护生态环境 湿地保护 湿地系统破坏、湿地面积减少 ①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________湿地; ②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________; ③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________的湿地 考点一 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 典例导入 1.读“某地区河流封冻日数等值线图”,回答(1)~(3)题。 (1)图中M线的数值最可能是 ( ) A.120 B.140 C.160 D.180 (2)图中甲河流的水文特征,不正确的是 ( ) A.径流量较大 B.结冰期较长 C.含沙量较小 D.夏、秋季出现汛期 (3)乙地成为著名商品粮基地的主要原因是 ( ) A.光照充足,雨量丰富 B.人均耕地面积大,粮食商品率高 C.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D.土壤肥沃,单产高 疑难剖析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条件分析 考点二 土地资源优势及农业布局 典例导入 2.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耕地占全国16.8%,水资源占全国4.01%,读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2)题。 (1)有关东北三省农业灌溉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 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自1996年以来呈快速增长态势 ②农田灌溉用水量都呈增长态势 ③灌溉用水量自1998年以来呈减少趋势 ④有效灌溉面积与灌溉用水量同步增长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2)有关东北三省水土资源利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 ①水土资源丰富 ②耕地资源丰富,水资源相对短缺 ③水资源呈东多西少的特点 ④耕地资源集中在东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疑难剖析 我国某些区域特色农业的形成条件 形成条件 区域 特色农业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珠江 三角 洲 出口创 汇农业 水热充足,自然条件优越 邻近港、澳、台地区,市场广阔;港口、铁路、航空等交通便利;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 南疆 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 光照充足,土地资源广阔,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可供灌溉 当地种植长绒棉的历史悠久;市场对长绒棉的需求量大 海南岛 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丰富,能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生长 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需求量大 昆明 花卉种植业 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适合发展多种花卉品种 国内城市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 考点三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典例导入 3.读“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图”,回答(1)~(2)题。 (1)为实现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后东北西部草原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 ) A.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B.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做好生态建设和增加农民收入工作 C.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可减缓退耕、 退牧工作的实施 D.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 (2)关于此耦合发展模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可以有效地保护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 B.发挥内部不同区域的优势,各自独立,发展专业化生产 C.反映出了西部草原区与中部产粮区之间的一种竞争关系 D.这种发展模式不利于各自优势的充分发挥 疑难剖析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对策及发展方向 农业区域 存在问题 农业发展方向 农业发展重点 平原区 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严重,土地沙化 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发展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西部草 原区 草场 退化 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山区 林地面积缩小,森林质量下降;重采伐、轻抚育 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 林木、人参、养鹿、林蛙、食用菌、中草药材、水果及山野菜等特色经济作物,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和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世界典型农业区域图的分析 分布示意图 区位条件 主要经验 可借鉴地区 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区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质优良;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交通便利(距海港近) 培育良种牲畜;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开辟水源;种植饲料 内蒙古、新疆、青海和西藏等草原牧区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区 优越的自然条件;交通运输便利;市场广阔;先进的科技;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 高度发达的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庞大的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系统 东北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区 亚热带气候,光热充足;有河流及地下水提供水源;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水源不足需调水 建立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事活动;根据市场需求发展农业生产 黄淮海平原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分析模式 ①在哪里?(区域定位)→②有什么?(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分析)→③怎么样?(区域农业布局特点及存在的问题)→④怎么办?(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措施) 1.区域农业发展条件评价:既要分析优势条件,又要找出制约因素。优势条件或制约因素一般包括从位置、自然条件(地形、气候等)、资源、交通、产业基础、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可确定区域产业发展方向。 2.区域农业特点及其形成因素:区域农业特点的描述一般包括农业地位、农业类型、主要农产品、农业分布区、耕作制度、农业经营方式、农业现代化水平等方面。 3.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及措施:针对限制性因素或人地关系矛盾,找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遵循“人地协调、因地制宜、趋利避害”的原则提出措施建议,其分析模式可表达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措施=因地制宜,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加快交通建设,加强区际联系+注意生态保护,实现良性循环。 例题 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12.0℃,7月平均气温24.6℃。 说明图示区域西北部与东南部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和类型的差异。 思维过程 答案 西北部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较肥沃,雨热同期,灌溉条件好,有利于发展种植业;东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起伏较大,土层较薄,不宜发展种植业,有利于发展林业和果业。 考查点一 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及农业发展条 件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宜农荒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该地区农业生产的突出优势资源是 ( ) A.热量充足 B.土壤肥沃 C.降水丰沛 D.物种丰富 2.该地区降水分布规律是 ( ) A.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B.由东向西减少 C.由北向南减少 D.由西向东减少 3.该地区国土整治的重点是 ( ) A.保护湿地 B.保持水土 C.建成我国重工业基地 D.建成我国重要的农林基地 考查点二 东北地区的农业布局及可持续发展 “振兴东北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开始”,今后黑龙江垦区: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之后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想。据此回答4~6题。 4.下列粮食作物属于黑龙江垦区的有 ( ) A.冬小麦和高粱 B.春小麦和玉米 C.水稻和甜菜 D.谷子和大豆 5.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有 ( ) A.红壤土层浅薄,肥力低下 B.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盐碱化 C.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 D.过度开垦,土地荒漠化十分严重 6.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粮、牧、企”结构中的“企”是指新建立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 B.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的过程主要依靠加大科技投入 C.“北大仓”要走向“北大商”必须依靠扩大耕地面积 D.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7.据新华社2011年8月12日报道:下图中甲地大片湿地被偷开垦成为耕地,转租暴利惊人。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粮食价格的上涨,使土地收益增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甲地区形成沼泽的主要原因。 (2)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乙处平原作为商品粮基地有哪些优势条件? (3)甲处湿地开垦后,可能对环境产生哪些影响?请提出对湿地合理开发的可行性建议。 课时规范训练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 我国某地形区面积为10.89×104 km2,1月份均温为-16.4℃,7月均温为21.9℃。下表示意该地形区1954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构成情况,读表完成1~3题。 年份 耕地 林地 草地 城乡工 矿用地 沼泽地 和滩地 其他 1954 15.91% 38.18% 9.13% 0.43% 32.74% 3.61% 2005 51.17% 31.63% 3.86% 1.94% 8.81% 2.59% 1. 该地形区是 ( ) A.太湖平原 B.山东丘陵 C.三江平原 D.黄土高原 2.1954年,该地形区沼泽广布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 )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②气温低,蒸发量少 ③冻土广布 ④开发历史较短,人烟稀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关于该地形区耕地面积变化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城市化水平较低 B.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 C.国家对粮食的大量需求 D.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发展种植业 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完成4~6题。 4.对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影响最小的因素 ( ) A.地形 B.距海远近 C.季风风向 D.纬度位置 5.甲地降水较丰富,与之关联的资源有 ( ) ①铁矿 ②水能 ③石油 ④森林 ⑤煤炭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②④ 6.东北地区平原广大,一首诗歌曾提到“……这里的土地肥到家,插上根筷子会发芽,栽上捆柴禾也开花……”足见其土壤肥沃。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是( ) A.黑土土层变薄,肥力下降 B.光热资源不足,耕地利用率低 C.不合理灌溉,土壤盐碱化 D.过度开垦,土地荒漠化 当地面或物体表面温度在0℃以下时,空气中的水汽会在其表面凝结成白色结晶,称为霜。一般把入秋后最早出现的一次霜叫初霜,而入春后最末出现的一次霜叫终霜。一年中,终霜后至初霜前的这段时期叫无霜期。下面是“甲、乙两地区无霜期等值线图”(单位:日)。读图回答7~8题。 7.乙地区比甲地区无霜期长的原因是乙地 ( ) A.纬度比甲地低 B.地势起伏比甲地大 C.海拔比甲地低 D.气候的海洋性比甲地强 8.关于两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和作物熟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地区:冬小麦,一年两熟 B.乙地区:春小麦,一年两熟 C.甲地区:春小麦,一年一熟 D.乙地区:冬小麦,一年一熟 读“2007年我国十大粮食输入和输出省区图”,回答9~11题。 9.黑龙江、吉林两省粮食输出量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 ) A.光热充足,复种指数高 B.耕地后备资源充足 C.人少地多,商品率高 D.交通便利,机械化水平高 10.江浙地区号称“鱼米之乡”,浙江省却成为第二粮食调入大省,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山区较多,土地贫瘠,单产低 B.自然灾害频发,影响粮食生产 C.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大量耕地 D.人口增长迅速,粮食供给不足 11.根据图示信息判断,目前我国粮食流通的基本格局是 ( ) A.南粮北运 B.北粮南运 C.东粮西运 D.各地自给 云南西双版纳农垦区和新疆石河子农垦区是我国两个著名的农垦区,前者以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种植为主,后者以小麦、棉花、瓜果生产为主。回答12~13题。 12.关于两垦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西双版纳垦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属于水稻种植业 B.市场是决定西双版纳种植热带经济作物的主要因素 C.水资源不足是石河子垦区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 D.石河子垦区为保护生态环境今后应实行全面退耕 13.在西双版纳和石河子两垦区农业发展中,最易引发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 A.土壤污染、泥石流 B.森林减少、旱灾 C.洪涝灾害、沙尘暴 D.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 二、综合题(共48分) 14.读我国东北地区某区域图及“北水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回答问题。(20分) (1)据图1中信息判断①②③三地适宜的农业土地利用类型。 (2)结合调水地区自然、人文特征的差异说明“北水南调”的可行性。 (3)图中④地区沼泽广布,现在“北大荒”已变“北大仓”,但不少专家指出这种变化的“遗患无穷”。 请你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就此阐述自己的观点。 15.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 材料一 解放前,我国有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北大荒”变粮仓,“西大荒”变棉仓、粮仓,“南大荒”变成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 材料二 我国“三大荒地”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 “北大荒”某农场土地利用结构图 (1)从地形类型看,南方荒地属于________,北方荒地属于________。从农业发展限制性条件看,北大荒地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西大荒地主要是____________。 (2)简述“南大荒”发展橡胶生产、“西大荒”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 (3)简要说明目前“北大荒”粮食生产的特点和有利条件。 (4)我国东北黑土区现有大型侵蚀沟25万多条,每年仅因侵蚀沟吞噬耕地而损失的粮食高达40多亿千克。试结合材料三分析“北大荒”黑土侵蚀的原因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复习讲义 基础知识 一、1.黑龙江 辽宁 3.河流 山脉 平原 4.湿润半湿润 暖温 中温 5.针叶林 沼泽 二、1.(1)三江 中西 (2)东北 (3)黑龙江 内蒙古 2.(1)粮 糖料 北大仓 (2)三江平原 三、1.(1)耕作 甜菜 四、黑土 肥力 黑土 营林 蓄积 自然保护区 天然 退田 退化 典例导入 1.(1)C (2)D (3)B 2.(1)D (2)B 3.(1)B (2)A 对点练习 1.B 2.A 3.D 4.B 5.C 6.D 7.(1)降水较多,蒸发较弱,气候湿润;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流多,水量大;冻土广布,地表水不易下渗;植被覆盖较高,水分条件好。 (2)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机械化(专业化、现代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3)影响:气候变干、径流减少、生物多样性遭破坏、污染加剧等。 建议:保护性开发,如发展生态旅游,水产养殖等。 课时规范训练 1.C 2.A 3.A 4.D 5.D 6.A 7.D 8.C 9.C 10.C 11.B 12.C 13.D 14.(1)①林地 ②耕地 ③草地。 (2)辽河流域内降水量不大,蒸发较强;辽河中下游地区人口较稠密,重工业较多,需水量大;嫩江(松花江)水量充沛;输水干线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工程量小。 (3)荒地(湿地)面积缩小,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水旱灾害增加;今后商品粮基地建设应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要有计划退耕还湿、还林,恢复植被。 15.(1)丘陵 平原 热量条件不足 水源条件不足 (2)南大荒: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西大荒: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光照强,温差大。 (3)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有利条件: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平原面积广大;黑土肥沃,有利于作物生长;地广人稀,利于机械化耕作;国家政策扶持。 (4)原因:人类过度开垦和不合理的耕作, 使黑土失去植被的保护。措施:①植树种草,增加植被,侵蚀严重地方退耕还林、退牧还草;②平整土地,完善排水系统,打坝淤地;③调整农业结构,因地制宜走产业优化发展的道路,发展农、林、牧、加工等综合性农业经济。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