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十三第30讲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学案
第30讲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考试标准 考试内容 考核要求 考情播报 考查频度 必考 加试 1.宋明理学 (1)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2)儒学复兴运动和理学出现的背景 (3)宋明时期理学的发展 b b c (2015·10月,6)考查王阳明思想主张 (2016·10月,6)考查王阳明思想主张 4次2考 2.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1)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 (2)顾炎武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代表作 (3)王夫之的主要思想主张 (4)明清时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等主张的思想价值 c b b c (2017·4月,6)考查明末清初进步思想的意义 4次1考 考点一 宋明理学 [梳理·基础知识] 一、(加试)儒学复兴运动和理学出现的背景(b+) 1.东汉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 2.魏晋时期道教和佛教广泛传播,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 3.唐代中后期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李翱提出要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4.北宋士大夫们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理学就是在这场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 二、(加试)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c+) 1.理学的概念: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又称新儒学。 2. 14 成熟:南宋朱熹,全面总结了北宋以来的理学成就,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3.发展:南宋的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明代的王阳明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b) 1.北宋程颢、程颐及其思想主张 (1)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2)理学的最高范畴是“天理”。 (3)天理的核心和修养的最高境界是“仁”。 2.南宋朱熹及其思想主张 (1)理气论:理比气更根本,理先于气;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不能离开气。 (2)修养论: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即所谓“慎思明辨,格物致知”;“仁”是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社会政治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 (4)影响 ①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集注为《四书》,成为理学的经典。 ②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史论要点] 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糅合了佛、道思想形成的新儒学体系,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对过去倡导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加以表达,用“理”代替了过去的“天”,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 3.陆九渊与王守仁的思想主张 代表 主张 影响 陆九渊 (南宋) (1)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意思是本心即天理 (2)主张“发明本心”,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准则 (3)剥落和扫除“物欲”和“意见” 是心学的开创者,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思想体系 王守仁 (明) (1)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 (2)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3)强调知行合一 建立系统的心学理论,心学的集大成者 意义 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14 [微点拨] “致良知”王守仁的思想核心,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人天生具有良知,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这就强调了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突破·核心要点] 要点一 (加试)儒学复兴运动与理学出现的背景 史料一 万物森罗,不离两仪所有;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 ——陶弘景《茅山长沙馆碑》 史料二 (明)丁云鹏绘《三教图》 [读史用史] 史料一中“三教”指儒、佛、道三教;史料二图中的三人从右至左分别是老子、释迦牟尼、孔子。史料反映了魏晋时期出现了三教合一的历史趋势。结合所学,概述这一趋势和理学形成有何联系? 提示:①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冲击,推动唐宋儒学复兴运动兴起;②两宋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统治者要求调整统治思想,以适应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和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需要,促使宋代理学形成。 要点二 (加试)从理学到心学的发展 史料一 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穷其理,然后足以致知。 ——朱熹 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 ——王阳明 史料二 14 [读史用史] (1)史料一体现朱熹与王阳明穷理的途径分别是什么?如何理解其“殊途同归”? 提示:“格物致知”和内心反省;实质都是用儒家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遏制人的自然欲望,以维护专制统治。 (2)观察史料二图示,结合所学,简述“致良知”的提出对儒学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提示:“致良知”是王守仁的思想核心,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人天生具有良知,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这就强调了自我的主动作用,标志着重建儒学信仰的理论任务完成,理学的成熟。 [精练·选考题组] 【例1】 史料考查宋明理学代表人物及主张 (2016·浙江10月选考)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认为,“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他所主张的是( )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心外无物 D.知行合一 解析 根据材料“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可知这是主张知行合一。 答案 D 练1 史料考查明代心学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2015·浙江10月选考)“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语出一位著名思想家。他生活在( ) A.北宋 B.南宋 C.明代 D.清代 解析 “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主张。王阳明并非生活在北宋,故A项错误;王阳明并非生活在南宋,故B项错误;王阳明生活在明代,为了遏止伪善流行,他特别强调“知行合一”,故C项正确;王阳明并非生活在清代,故D项错误。 答案 C 练2 考查宋代心学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14 (2017·衢州质检)中国古代某思想家基于“心即理”的认识,提出为学的关键在于通过内心的体认、省察去“剥落心蔽”,“发明本心”。这一人物生活在( ) A.北宋 B.南宋 C.明代 D.清代 解析 南宋陆九渊主张通过内心的体认,发明本心,即“心即理”,故B项正确。 答案 B 练3 史论认知考查朱熹理学 (改编)英国著名史学家李约瑟曾说:“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下列理学理论成果,最能佐证其观点的是( ) A.二程的“天理说” B.朱熹的“格物致知” C.陆九渊的“本心体悟” D.王阳明的“致良知” 解析 朱熹提出“格物致知”,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由近及远,由粗到精,与科学探究的方法相似,与材料中“本质上是科学性”的相等,故B项正确。 答案 B 【例2】 (加试)考查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2017·杭州高三期末)宋代的一位儒家学者曾引用老子的话来证说自己的主张:“老子曰:‘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意思是说,道本来很简单、容易,人们偏偏要把它弄得很复杂、晦涩。”对这则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材料反映出该学者赞同道家“逍遥无为”的主张 B.材料能反映理学的发展过程借鉴了道家的思想 C.该学者引述老子的话是肯定“格物致知”的观点 D.该学者理解的“大道”涵义等同于儒学的“天理” 解析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是儒、释、道三教长期争论和融合的果实,也是春秋战国和汉代这一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思想体系的完善过程;根据题干材料可知理学借鉴了道家的思想,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练4 (加试)史论考查宋明时期儒学发展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 ) A.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14 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C.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D.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解析 题干提供的信息是“理学”的创新,这里应该理解为理学融合了儒家思想以外的思想;A项是西汉时期董仲舒的新儒学,排除;C项理学的作用也是儒家思想的共同作用,排除;D项并未说明理学的创新,故排除。 答案 B 考点二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梳理·基础知识] 一、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c) 1.著作:《明夷待访录》。 2.思想主张 (1)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最精彩),提出君臣平等思想。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2)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是明末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的反映)。 3.影响 (1)其主张是明朝末年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的具体反映。 (2)其思想为近代中国反专制主义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二、顾炎武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代表作(b) 1.代表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 2.思想主张 (1)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的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2)提倡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3)指出“亡国”与“亡天下”区别,认为保卫整个国家民族,天下所有人都有责任(梁启超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地位: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是清初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者。 三、王夫之的主要思想主张(b) 1.著作:《船山遗书》。 2.主要思想主张 (1)政治上:主旨是“循天下之公 14 ”。抨击“孤秦”“陋宋”,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当做私产的做法。 (2)哲学上: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强调“天地之化日新”。 3.地位:其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四、明清时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等主张的思想价值(c+) 1.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想的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 (2)反对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3)提倡经世致用。 (4)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 2.思想价值 (1)明清时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等主张,具有鲜明的反专制启蒙色彩,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2)尽管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在政治、文化上的统治地位,仍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但促使我国传统文化(儒学)重新焕发生机。 [突破·核心要点] 要点一 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及影响 史料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 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读史用史] 据史料,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14 提示:儒家思想理路:以民为本(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保留君主制。新见: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臣分治);君臣平等。 要点二 (加试)明清启蒙思想的思想价值 史料一 《明夷待访录》(书影) [识图解史] 黄宗羲创作《明夷待访录》,其思想为近代反对封建君主专制主义思想提供了有力武器。结合所学,指出得出此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提示:《明夷待访录》是一部具有启蒙性质的批判君主专制、呼唤民主政体的名著,对清末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产生了启蒙作用。 史料二 清初之儒,皆讲“致用”,所谓“经世之务”是也。(黄)宗羲以史学为根柢,故言之尤辩。其最有影响于近代思想者,则《明夷待访录》也。……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 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尔后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读史用史] 史料二肯定了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影响,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明清之际的进步主张的思想价值。 提示: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和民主思想启蒙的历史进步性。 [精练·选考题组] 【例1】 综合考查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思想主张的历史地位 (2017·浙江4月选考)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工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上述思想( ) A.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 B.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 C.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 D.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 14 解析 材料体现批判君主专制,具有民生启蒙思想性质,A项正确。 答案 A 练1 考查明清进步思想特点及代表作品 (2017·名校协作体联考)明清以来,一些文人学者认识到空疏的理学是于事无补之学,转而研求农政、刑名、河工、漕运、币制、战守、舆地等学。下列著作不能体现这一治学风格的是( ) A.《四书集注》 B.《日知录》 C.《天下郡国利病书》 D.《海国图志》 解析 《四书集注》是儒家理学名著,为朱熹的代表作之一,与材料“研求农政、刑名、河工、漕运、币制、战守、舆地等学”不符,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 A 练2 史料考查黄宗羲思想主张的认识 (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二联考)清代学者黄宗羲曾指出:“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黄宗羲的意思是( ) A.倡导工商皆本 B.治贫须先启蒙 C.革除奢侈之风 D.轻赋方能致富 解析 材料表明民不富的原因是人民要改变观念,也就是要对他们进行启蒙,故B项正确。 答案 B 【例2】 (加试)考查明清进步主张的思想价值 (2017·绍兴3月模拟)有人批评当时某种学风:“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这段论述所体现的价值导向是( ) A.经世致用,注重事功 B.考据训诂,追求本真 C.知礼识仁,正心修身 D.提倡西学,尊重人性 解析 材料主旨体现反对“清谈”,主张“实学”的主张,故选A项。 答案 A 练3 (加试)史料考查黄宗羲思想价值 《民本的极限——黄宗羲政治思想新论》的作者张帅伟认为,黄宗羲是传统社会一心一意专事“补天”的“抱道君子”,而不是传统政治体系的所谓“掘墓人”。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14 ①黄宗羲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 ②黄宗羲的政治哲学仍然是服务于传统王权的儒家政治哲学 ③黄宗羲并不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④黄宗羲的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作用有限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黄宗羲对传统儒学进行批判继承,①②正确;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③错误;西方启蒙思想和后来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等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④正确。本题选D。 答案 D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5·浙江9月选考调研)有学者对理学的某一观点评论说:“一个人也许能够天马行空、细致入微地漫谈孝道,但是,只有他具体的行动,才能真正展现他对于这一思想理解的深度。”这一观点是( ) A.“心即理也” B.“知行合一” C.“格物致知” D.“孔颜之乐” 解析 材料强调思想和行动的统一。故选B项。 答案 B 2.(2016·9月绍兴适应性考试)钱穆先生在评价朱熹时说:“在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两人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莫大声光,留下莫大影响。”下列属于朱熹主张的有( ) ①“格物致知” ②“心即理也” ③“正君心” ④“立纲纪”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陆九渊主张“心即理也”,排除含②的选项。 答案 C 3.(2017·萧山区命题比赛)学者何国松在《中国文化简史》中写到“经过 的构建,一个庞大的以人的伦常秩序为本体的儒学体系得以建立。佛道两教关于个体修炼与宇宙论、认识论的思想精粹被广为摄取入内。”其中,在“ ”应填入( ) A.孔子 B.荀子 C.朱熹 D.陆九渊 答案 C 14 4.有学者认为: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即要求人“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这说明程朱理学( ) A.重在经世致用 B.蔑视君主权威 C.追求普遍真理 D.实质虚伪教条 解析 要求人“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可知具有经世致用的主旨。 答案 A 5.(2017·衢丽湖舟四地联考)“他的宇宙观是理和气,为学重于穷理以致知,及身践其实,而以持敬与道问学为要。……是当时独到之见解。”这里的“他”指的是( ) A.朱熹 B.陆九渊 C.王阳明 D.黄宗羲 解析 朱熹提出理气观,主张格物致知。故选A项。 答案 A 6.(2017·嘉兴3月测试)《明史》曾这样描述过心学的风靡:“嘉(靖)隆(庆)而后,笃信程朱,不迁异说者,无复几人矣。”这一情形的出现和心学的某一特点有关,它是( ) A.直达本心 B.格物致知 C.慎思明辨 D.否定帝权 解析 心学强调“心即理也”,“发明本心”,故A项正确。 答案 A 7.(2017·浙江“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联考)孔子曾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的这一思想主张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最为接近( ) A.董仲舒的“三纲五常”主张 B.朱熹的“格物致知”思想 C.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 D.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 解析 “致良知”通过发明本心即自省来达到善的境界,故D项正确。 答案 D 8.(2016·9月嘉兴教学测试)朱熹主张“天地之间,理一而已”,并强调“物格致知”,可与圣人比肩。王守仁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下列对上述两位思想家主张的解读中,正确的是( ) 14 A.朱熹和王守仁对古代圣人的态度相左 B.王守仁的心学是对朱熹理学体系的补充 C.朱熹和王守仁都把儒家学说提升到“天理”高度 D.朱熹重“物格”,王守仁重“求心”,都忽视“知行合一” 解析 王守仁认为天理就是本心,朱熹认为理是世界的根本,提出“存天理,灭人欲”,C项正确。 答案 C 9.(2017·温州九校高三期末联考)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 A.“制天命而用之”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民贵君轻” D.“循天下之公” 答案 D 10.(2017·浙江超级全能生3月联考)在谈论清初风气时,梁启超说:“清初之儒,皆讲‘致用’”;《清史稿》载“炎武之学,大抵主于敛华就实”;陈独秀也说:“夫利用厚生,崇实际而薄虚玄,本吾国初民之俗”。这表明清初( ) A.满清政府抑制了新的经济因素出现 B.儒学正统地位的丧失导致逐利盛行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影响了学术风气 D.思想界提倡“经世致用”的务实学风 解析 根据材料中“致用”“敛华就实”“夫利用厚生,崇实际而薄虚玄”可判断出清初思想界提倡“经世致用”。 答案 D 11.(2017·杭州高三期末)“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此话应出自( ) A.朱熹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解析 材料主要强调学校教育(或人民大众)有判断是非的权利,这是黄宗羲的思想,故B项正确。 答案 B 12.(2016·湖州高一期末) 14 明末清初,我国思想领域出现了一个挑战正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否定帝权的活跃局面。以下对这一时期思想家的主张及评价正确的是( ) ①李贽的“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挑战了正统理学 ②黄宗羲主张建立“天下之法”的目的是为了限制君权 ③顾炎武“众治”主张实质是反对“私天下”的君主专制 ④王夫之的“循天下之公”标志中国古代哲学发展到顶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王夫之的哲学思辨标志中国古代哲学发展到顶峰。排除含④的选项。故选B项。 答案 B 13.(2017·温州十校高三联考)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批评专制”。上述观点表明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 A.从明亡中反省君主专制 B.认识到改朝换代的必要性 C.主张民主反对君主专制 D.反对排斥夷狄的落后思想 解析 从“怀种族之奇耻”,可知反映的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由于清军入关,明朝覆灭,才开始“究兴亡之要因”、“批评专制”,故A项正确。 答案 A 14.(加试题)(2016·浙江绿色评价联盟高二联考)学者魏斐德在研究中国某一时期思想史时指出:“他们通过割断超越的宇宙中的等级与现世政治体制之间的联系,使帝国的统治失去了神圣的光彩,并将经典中主张的那种古代的‘封建’重新调整,以此代替传统的统治四方的中央权威。”这里的“某一时期”和“他们”最有可能是指( ) A.先秦的儒学家 B.明清之际的思想家 C.晚清的维新派 D.民初的新文化运动者 解析 “将经典中主张的那种古代的‘封建’重新调整”信息,结合所学明清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使传统儒学焕发生机的知识,可知他们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故选B项。 答案 B 15.(加试题)葛荣晋在《宋明理学与近代新学之间的桥梁——明清实学》中指出:“实学思潮是从宋明理学中分化出来的一股新的社会进步思潮,是儒学发展到明清之际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文中的“实学思潮”( ) ①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 ②深入批判了封建制度 ③提出了“经世致用” 14 主张 ④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实学思潮”是指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他们批判的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②错误。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6.(2017·温州2月测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初)大儒召唤士人摆脱宋明学派加诸他们身上的束缚,直接从古代经典中探求真谛,并且鼓吹经世致用和端正学风有其自身现实的目标,即造就一种将有利于推翻满清统治的健康学术氛围。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宗羲以史学为根柢,故言之尤辩。其最有影响于近代思想者,则《明夷待访录》也。……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真极大胆之创论也。……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1921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清初大儒提倡的学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黄宗羲“大胆之创论”的最精彩处,简述梁启超对黄宗羲“此等论调”的认识。 答案 (1)学风:摆脱宋明理学的束缚,从古代经典中探求真谛,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2)最精彩处:敢于批判君主专制。梁启超认为黄宗羲的思想在明末清初极具批判性与创造力;他的思想在20世纪初的中国虽很普通和浅显,但为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14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