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题突破:溶解度曲线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专题突破: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 例1 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t1℃时,A的饱和溶液65 g中含有溶剂50 g ‎ B.将t2℃,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 C.在t2℃,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 D.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 解析 t1℃时,A的溶解度为30g,即30gA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得到130g饱和溶液,因此65 g饱和溶液中含有50 g溶剂;从t2℃降温至t1℃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C的溶解度减小,因此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因此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因此.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其结晶。‎ 答案 C 点评 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例2 下图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在冬天气温为5℃时配制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在夏天气温为38℃时(水的蒸发忽略不计),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溶液变浑浊 B.溶液变为不饱和 C.溶液质量变小 D.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解析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5℃时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38℃时,溶解中有晶体析出(即变浑浊),仍为饱和溶液,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变小、溶液的质量变小、溶质质量分数也变小。‎ 答案 B 点评 对于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物质,升高温度,饱和溶液会变为不饱和溶液;对于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物质,升高温度,饱和溶液仍然为饱和溶液。‎ O ‎10‎ ‎20‎ ‎30‎ ‎/g 溶解度 t1‎ t2‎ 甲 乙 温度/℃‎ 例3 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 ‎(2)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任填一条) ;‎ ‎(3)分析t1℃时,将10g乙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欲使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 (任填一种方法)。‎ 解析 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30g。从图中获得的信息主要有,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t1℃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等。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10g,将10g乙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应是不饱和溶液;欲使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 方法主要有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 答案 (1)30g (2)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3)不饱和 加溶剂或升高温度 点评 该题综合考查了固体溶解度的及其表示方法,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学生对溶解度曲线图表的观察、分析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一方面要求概念清晰,理解透彻,另一方面把握函数图像的分析方法,抓住函数图像的变化趋势。‎ 跟踪练习: ‎ ‎1.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 B.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升高温度可使不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t℃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到20℃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2.如图表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 C.在t℃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当a中含少量b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 ‎ 3.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t1℃时,a的溶解度等于c的溶解度 B. 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C. a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时变为不饱和溶液 D.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4.右图是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在t2℃时,b的溶解度比a的溶解度大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C.在t1℃时,a、b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D.在t2℃时,将20 g a物质加到100 g水中,得到是饱和溶液 答案 1.B 2.C、D 3.C 4.C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