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6月模拟试卷含解析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6月模拟试卷含解析2

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2016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白醋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C.铁锈溶解在稀盐酸里 D.以粮食为原料酿酒 ‎2.下列图示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 A.‎ ‎ 倾倒液体 B.‎ ‎ 读取液体体积 C.‎ ‎ 检查气密性 D.‎ ‎ 稀释浓硫酸 ‎3.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葡萄汁(葡萄汁的pH为3.5﹣4.5)‎ B.维生素在人体内需要量很小,它不属于人体的营养素 C.饮用水要干净,因此长时间喝蒸馏水更有利于人体健康 D.合金、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都是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 ‎4.如表是某同学整理的实验报告,其中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内容 加入试剂或方法 A 鉴别铵态氮肥与钾肥 加熟石灰研磨 B 除去FeCl2中的CuCl2‎ 加入足量锌粉后过滤 C 区分硬水和软水 加入肥皂液 D 分离沙子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 溶解、过滤、蒸发和结晶 A.A B.B C.C D.D ‎5.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B.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能燃烧 C.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一切化学反应,故纸张燃烧后灰烬质量减少了也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碱的溶液pH>7,故pH>7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6.根据如图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所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 A.①②属于第三周期元素,③④属于第二周期元素 B.③④、②⑤的化学性质相似 C.①元素最高正价为+6价,负价为﹣2价 D.①②表示的是原子,而③④⑤表示的是阴离子 ‎7.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括号中为方法或试剂),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 A.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铁丝、硝酸铜溶液、银丝)‎ B.鉴别固体: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水)‎ C.检验酒精中含有的水分(无水硫酸铜粉末)‎ D.分离氧化钙中混有的碳酸钙粉末(加水溶解,过滤)‎ ‎8.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P点表示在t1℃时,乙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 D.将t2℃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冷却到t1℃时,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是:乙=丙>甲 ‎9.如表整理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性质与用途 B 食品保鲜的办法 氢气燃烧产物为水﹣﹣最理想的燃料 金刚石硬度大﹣﹣钻探机钻头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冶炼金属 填充氮气﹣﹣防止变质 放入生石灰﹣﹣防止受潮 放入细铁粉﹣﹣防止受潮和变质 C 生活常识 D 环保与物质的利用 取暖防中毒﹣﹣煤炉上放一壶水 防菜刀生锈﹣﹣喷水后悬挂起来 海鲜品保鲜﹣﹣甲醛水溶液浸泡 减少水污染﹣﹣使用无磷洗衣粉 减少汽车尾气污染﹣﹣使用乙醇汽油 减少酸雨的发生﹣﹣使用新型能源 A.A B.B C.C D.D ‎10.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Fe和Al,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含有Al3+、Ag+ B.滤液中一定含有Fe2+、Ag+‎ C.滤渣中一定含有Fe D.滤渣中一定含有Ag ‎ ‎ 二、解答题(共8小题,满分32分)‎ ‎11.从Ca、Na、C、H、O、N六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按要求用数字和符号填空.‎ ‎(1)三个铵根离子      ;(2)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单质是      ;‎ ‎(3)清洗炉具的洗洁剂中的碱      ;(4)可用作补钙剂的是      .‎ ‎12.随意丢弃废旧干电池会造成环境污染,而废旧干电池中的许多物质都是可以回收利用的.请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锌皮洗净后可用于制取氢气,则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取干电池内的填充物溶于水,      (填操作名称),得到一种溶液和黑色不溶物,灼烧黑色不溶物得MnO2.MnO2在实验室制取氧气中起的是      作用.‎ ‎13.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之一.‎ ‎(1)下列“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河水 B.自来水 C.蒸馏水 D.矿泉水 ‎(2)活性炭常用于净水,其作用是      和过滤水中的杂质.‎ ‎(3)实验室中电解水(如图所示),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是      ,该实验证明水是由      组成的.‎ ‎14.建知识网络是学习和研究化学常用的科学方法.‎ 如图是小强同学在复习“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时构建的知识网络,其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类别的化合物,“﹣”表示物质之间能够发生化学反应.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类别看,D物质属于      (填“氧化物、酸、碱、盐”);‎ ‎(2)若反应⑦常用于检验CO2,则反应⑦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反应④⑤⑥均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15.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气体和气体性质的验证,请回答:‎ ‎(1)仪器①的名称      .‎ ‎(2)图示装置中有明显错误的装置是      (填序号).‎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取的收集装置是      (填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是      .‎ ‎(4)某同学利用石灰石和盐酸通过装置B、F来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F中有 气泡冒出,澄清的石灰水未变浑浊,试分析其可能的原因      .‎ ‎16.同学们来到化学实验室,意外看到了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如图).由此,激发 了同学们的探究欲望.‎ ‎(1)同学们取该瓶中少量溶液滴加稀盐酸,看到冒气泡,说明药品已变质.‎ ‎【进行猜想】猜想一:NaOH 溶液部分变质;‎ 猜想二:      .‎ ‎[查阅资料】CaCl2 溶液、Ca(NO3)2溶液、BaCl2溶液、Ba(NO3)2溶液都显中性.‎ ‎【实验探究]小明设计如下实验来验证猜想一,请你参与完成下表:‎ 探究步骤 预计现象 探究目的 ‎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      ‎ ‎②:向实验①过滤后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      ‎ ‎      ‎ ‎【实验反思】‎ ‎(2)下列物质①.BaCl2溶液 ②.Ba(NO3)2③.Ba(OH)2溶液 ④.Ca(OH)2溶液 ⑤.Ca(NO3)2溶液,还能 替代小明实验中CaCl2溶液的是      (填序号).‎ ‎(3)小明第二次滴加的试剂除用指示剂外,还可以用      替代.‎ ‎17.2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是0.16g.现将1.38g K2CO3固体放入100g水中,并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钙,搅拌使其充分反应,恢复到原温度,过滤,得到质量为1.1g的固体.回答下列问题:‎ ‎(1)所得滤液中的溶质是      .‎ ‎(2)计算加入氢氧化钙的质量是多少?‎ ‎18.向一杯水中滴入几滴红墨水,几分钟后整杯水都变红了,这种现象称为      现象,这种现象表明组成物质的      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 ‎ ‎2016年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6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白醋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C.铁锈溶解在稀盐酸里 D.以粮食为原料酿酒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白醋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铁锈溶解在稀盐酸里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以粮食为原料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 ‎ ‎2.下列图示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 A.‎ ‎ 倾倒液体 B.‎ ‎ 读取液体体积 C.‎ ‎ 检查气密性 D.‎ ‎ 稀释浓硫酸 ‎【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测量容器-量筒;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分析】A.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分析判断;‎ B.根据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的方法分析判断;‎ C.根据检查气密性的方法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分析判断.‎ ‎【解答】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试管倾斜,瓶塞倒放,标签对手心,故A正确;‎ B.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B正确;‎ C.检查装置气密性时,用手握住试管,在导管口有气泡放出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C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器壁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故D不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重要的几项基本操作,掌握相应的操作规范,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础.‎ ‎ ‎ ‎3.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葡萄汁(葡萄汁的pH为3.5﹣4.5)‎ B.维生素在人体内需要量很小,它不属于人体的营养素 C.饮用水要干净,因此长时间喝蒸馏水更有利于人体健康 D.合金、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都是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分析】A、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酸性饮料;‎ B、维生素属于人体的营养元素.‎ C、蒸馏水中不含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 D、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属于合成材料.‎ ‎【解答】解:A、因为葡萄汁的pH都小于7,都显酸性,所以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葡萄汁,故说法正确;‎ B、维生素属于人体的营养元素,是必不可少的物质,故此选项错.‎ C、蒸馏水中不含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故长期喝对健康不利,故C错误;‎ D、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属于合成材料,合成纤维与橡胶属合成材料,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是一道对生活中一些问题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日常生活中一些现象原理的了解,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 ‎ ‎4.如表是某同学整理的实验报告,其中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内容 加入试剂或方法 A 鉴别铵态氮肥与钾肥 加熟石灰研磨 B 除去FeCl2中的CuCl2‎ 加入足量锌粉后过滤 C 区分硬水和软水 加入肥皂液 D 分离沙子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 溶解、过滤、蒸发和结晶 A.A B.B C.C D.D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混合物的分离方法;硬水与软水;盐的化学性质;铵态氮肥的检验.‎ ‎【分析】A、根据铵态氮肥和氢氧化钙反应能够产生氨气,氨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进行分析;‎ B、根据锌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铜进行分析;‎ C、根据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进行分析;‎ D、根据沙子不溶于水,氯化钠易溶于水进行分析.‎ ‎【解答】解:A、铵态氮肥和氢氧化钙反应能够产生氨气,氨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加熟石灰研磨时,能够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是氮肥,另一种是钾肥,故A正确;‎ B、锌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铜,因此加入足量锌粉后过滤,得到的是氯化锌溶液和铁、铜、锌等,因此不能用加入足量锌粉的方法除去FeCl2中的CuCl2,故B错误;‎ C、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因此可以用加入肥皂液的方法区分硬水和软水,故C正确;‎ D、沙子不溶于水,氯化钠易溶于水,通过溶解、过滤、蒸发和结晶的方法可以分离沙子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只有掌握了物质的性质,才能够对各种问题作出正确的解答.‎ ‎ ‎ ‎5.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B.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能燃烧 C.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一切化学反应,故纸张燃烧后灰烬质量减少了也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碱的溶液pH>7,故pH>7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分析】A、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解答;‎ B、根据燃烧的条件解答;‎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答;‎ D、根据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解答.‎ ‎【解答】解:A、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错误;‎ B、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需要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错误;‎ C、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一切化学反应,故纸张燃烧后灰烬质量减少了也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正确;‎ D、pH>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比如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碳酸钠属于盐才,我;‎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概念的推断,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 ‎ ‎6.根据如图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所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 A.①②属于第三周期元素,③④属于第二周期元素 B.③④、②⑤的化学性质相似 C.①元素最高正价为+6价,负价为﹣2价 D.①②表示的是原子,而③④⑤表示的是阴离子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A、根据同一周期的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解答;‎ C、根据①的最外层电子数分析;‎ D、根据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分析判断;‎ ‎【解答】解:A、同一周期的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①与②的电子层数都是3,属于第三周期元素,③是阳离子,③的原子电子层数是3,④属于第二周期元素 ‎.故错误;‎ B、③④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属于相对稳定结构、②中最外层电子数为2,易失电子,化学性质不稳定,⑤是氦元素,属于相对稳定结构,化学性质不相似 ‎,故错误;‎ C、①中最外层电子数为6,易得2个电子,形成阴离子,最高正价为+6价,负价为﹣2价,故正确;‎ D、在①②⑤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在③④中,核内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属于离子;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微粒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及有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的能力.了解粒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 ‎ ‎7.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括号中为方法或试剂),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 A.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铁丝、硝酸铜溶液、银丝)‎ B.鉴别固体: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水)‎ C.检验酒精中含有的水分(无水硫酸铜粉末)‎ D.分离氧化钙中混有的碳酸钙粉末(加水溶解,过滤)‎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酸、碱、盐的鉴别.‎ ‎【分析】A、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具体应用分析即可;‎ B、依据三者溶于水溶液温度的变化进行分析;‎ C、根据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进行分析;‎ D、依据氧化钙遇水可生成氢氧化钙进行分析.‎ ‎【解答】解:A、铁会与硝酸铜反应,说明铁比铜活泼,银不会与硝酸铜反应,说明铜比银活泼,所以可以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故A正确;‎ B、三种物质溶于水时的温度不同,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所以该方法可区分三者,故B正确;‎ C、在酒精中加入无水硫酸铜,若固体变成蓝色,说明酒精中含有水,否则不含水,故C正确;‎ D、因为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分离氧化钙中混有的碳酸钙粉末不能与加水的方式进行,可采用高温加热的方式进行分离,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是一道除杂、分离、鉴别题,掌握物质间的反应规律,保证除杂质时不能改变原来的主要物质,只能除掉杂质,且不能带入新的杂质.‎ ‎ ‎ ‎8.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P点表示在t1℃时,乙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 D.将t2℃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冷却到t1℃时,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是:乙=丙>甲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 B、P点表示在t1℃时,乙、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乙、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B正确;‎ C、t2℃时,甲、乙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溶质质量也不能确定,故C错误;‎ D、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丙物质在t2℃时的溶解度大于甲物质在t1℃时的溶解度,降低温度,甲、乙物质会析出晶体,丙物质不会析出晶体,所以将t2℃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冷却到t1℃时,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是:乙>丙>甲,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9.如表整理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性质与用途 B 食品保鲜的办法 氢气燃烧产物为水﹣﹣最理想的燃料 填充氮气﹣﹣防止变质 金刚石硬度大﹣﹣钻探机钻头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冶炼金属 放入生石灰﹣﹣防止受潮 放入细铁粉﹣﹣防止受潮和变质 C 生活常识 D 环保与物质的利用 取暖防中毒﹣﹣煤炉上放一壶水 防菜刀生锈﹣﹣喷水后悬挂起来 海鲜品保鲜﹣﹣甲醛水溶液浸泡 减少水污染﹣﹣使用无磷洗衣粉 减少汽车尾气污染﹣﹣使用乙醇汽油 减少酸雨的发生﹣﹣使用新型能源 A.A B.B C.C D.D ‎【考点】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食品干燥剂、保鲜剂和真空包装的成分探究;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分析】A.根据氢气燃烧生成水、无污染;金刚石硬度最大、一氧化炭具有还原性进行解答;‎ B.根据物质的性质以及食品保鲜的方法来分析;‎ C.根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铁生锈的条件,甲醛有毒进行解答;‎ D.根据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会减少水污染、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环境污染、化石燃料的燃烧能造成酸雨进行解答.‎ ‎【解答】解:A.、氢气燃烧生成水、无污染,是最理想的能源;金刚石硬度最大,能作钻头;一氧化炭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故A正确;‎ B.固态二氧化碳易升华吸热,可以冷藏保鲜;铁粉能吸收氧气和水蒸气,所以可用防受潮、防氧化;氮气性质稳定,充入氮气可防腐、防变形,故正确;‎ C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所以放一壶不能防止中毒;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所以不能喷水;甲醛有毒,所以不能用于海鲜的保鲜,故C错误;‎ D.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会减少水污染,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环境污染,化石燃料的燃烧能造成酸雨,故使用新型能源能减少酸雨的发生,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灭火方法、检验物质的方法、微粒的特征等方面的知识,解答时应该特别注意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方面的问题.‎ ‎ ‎ ‎10.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Fe和Al,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含有Al3+、Ag+ B.滤液中一定含有Fe2+、Ag+‎ C.滤渣中一定含有Fe D.滤渣中一定含有Ag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要排在前面的金属就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由于金属的活动性Al>Fe>Ag;用不同的金属置换同种盐溶液,盐中金属先被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前的金属置换出来.另外,若有一种金属和多种混合盐溶液反应,最先反应的是最不活泼的那个金属的盐溶液.可以据此分析该题.‎ ‎【解答】解: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金属的活动性Al>Fe>Ag,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Fe和Al的混合粉末,铝首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铝反应完成时,铁与硝酸银反应.由于溶液显浅绿色,说明了铝全部反应,铁也参加了反应.由此可知: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Al(NO3)3,可能含有AgNO3.故A、B错误.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Fe.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主要考查了对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和金属与盐反应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二、解答题(共8小题,满分32分)‎ ‎11.从Ca、Na、C、H、O、N六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按要求用数字和符号填空.‎ ‎(1)三个铵根离子 3NH4+ ;(2)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单质是 O3 ;‎ ‎(3)清洗炉具的洗洁剂中的碱 NaOH ;(4)可用作补钙剂的是 CaCO3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分析】(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臭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单质.‎ ‎(3)清洗炉具的洗洁剂中的碱是氢氧化钠,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4)碳酸钙可用作补钙剂,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解答】解:(1)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三个铵根离子可表示为:3NH4+.‎ ‎(2)臭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单质,其化学式为:O3.‎ ‎(3)清洗炉具的洗洁剂中的碱是氢氧化钠,其化学式为:NaOH.‎ ‎(4)碳酸钙可用作补钙剂,其化学式为:CaCO3.‎ 故答案为:(1)3NH4+;(2)O3;(3)NaOH;(4)CaCO3.‎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12.随意丢弃废旧干电池会造成环境污染,而废旧干电池中的许多物质都是可以回收利用的.请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锌皮洗净后可用于制取氢气,则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H2SO4=ZnSO4+H2↑ .‎ ‎(2)取干电池内的填充物溶于水, 过滤 (填操作名称),得到一种溶液和黑色不溶物,灼烧黑色不溶物得MnO2.MnO2在实验室制取氧气中起的是 催化 作用.‎ ‎【考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析】(1)根据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进行分析;‎ ‎(2)根据过滤是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方法,二氧化锰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作用中是催化剂的作用进行分析.‎ ‎【解答】解:(1)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2)过滤是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方法,二氧化锰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作用中是催化剂的作用.‎ 故答案为:(1)Zn+H2SO4=ZnSO4+H2↑;‎ ‎(2)过滤,催化.‎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有关物质的分类和提纯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 ‎ ‎13.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之一.‎ ‎(1)下列“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C (填字母序号).‎ A.河水 B.自来水 C.蒸馏水 D.矿泉水 ‎(2)活性炭常用于净水,其作用是 吸附 和过滤水中的杂质.‎ ‎(3)实验室中电解水(如图所示),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是 氧气 ,该实验证明水是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的.‎ ‎【考点】电解水实验;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分析】(1)根据各种“水”的组成分析类别;‎ ‎(2)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分析回答;‎ ‎(3)根据电解水试验的现象和结论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1)在河水、自来水、矿泉水中常含有可或不可溶性的杂质,属于混合物;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常用于净水,其作用是吸附和过滤水中的杂质.‎ ‎(3)实验室中电解水时,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是氧气,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故答为:(1)C;(2)吸附;(3)氧气;氢元素和氧元素.‎ ‎【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水的组成净化水的知识即可分析解答.‎ ‎ ‎ ‎14.建知识网络是学习和研究化学常用的科学方法.‎ 如图是小强同学在复习“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时构建的知识网络,其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类别的化合物,“﹣”表示物质之间能够发生化学反应.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类别看,D物质属于 盐 (填“氧化物、酸、碱、盐”);‎ ‎(2)若反应⑦常用于检验CO2,则反应⑦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 ‎(3)反应④⑤⑥均属于 复分解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1)根据金属、盐的性质及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分析D的类别;‎ ‎(2)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进行分析;‎ ‎(3)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 ‎【解答】解:(1)由于盐的化学性质是盐与金属反应、盐与酸反应、盐与碱反应、盐与盐反应.由题目给出的信息可知:A物质属于氧化物,B物质属于酸,因为金属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盐溶液反应,则C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则C为碱,则D为盐;‎ ‎(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3)由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可以可看出,④⑤⑥之间发生的反应,属于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了新的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1)盐;‎ ‎(2)Ca(OH)2+CO2=CaCO3↓+H2O;‎ ‎(3)复分解.‎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 ‎ ‎15.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气体和气体性质的验证,请回答:‎ ‎(1)仪器①的名称 酒精灯 .‎ ‎(2)图示装置中有明显错误的装置是 A (填序号).‎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取的收集装置是 C或E (填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是 2KMnO4K2MnO4+MnO2+O2↑ .‎ ‎(4)某同学利用石灰石和盐酸通过装置B、F来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F中有 气泡冒出,澄清的石灰水未变浑浊,试分析其可能的原因 盐酸浓度过大 .‎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熟记仪器的名称;‎ ‎(2)根据仪器装置连接时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3)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以及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和不易溶于水选择收集装置;‎ ‎(4)从盐酸具有挥发性的角度来分析.‎ ‎【解答】解:(1)仪器①是酒精灯;故填:酒精灯;‎ ‎(2)装置A中伸入试管内的导管过长,不利于气体的排出,导管刚好露出橡皮塞即可;故填:A;‎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而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用C或E作为收集装置;反应的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故填:C或E;2KMnO4K2MnO4+MnO2+O2↑;‎ ‎(4)若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可能是盐酸浓度过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与氢氧化钙发生了反应.故填:盐酸浓度过大.‎ ‎【点评】本题考查气体的收集装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盐酸的性质等知识点,需要同学们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灵活作答.‎ ‎ ‎ ‎16.同学们来到化学实验室,意外看到了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如图).由此,激发 了同学们的探究欲望.‎ ‎(1)同学们取该瓶中少量溶液滴加稀盐酸,看到冒气泡,说明药品已变质.‎ ‎【进行猜想】猜想一:NaOH 溶液部分变质;‎ 猜想二: NaOH溶液全部变质 .‎ ‎[查阅资料】CaCl2 溶液、Ca(NO3)2溶液、BaCl2溶液、Ba(NO3)2溶液都显中性.‎ ‎【实验探究]小明设计如下实验来验证猜想一,请你参与完成下表:‎ 探究步骤 预计现象 探究目的 ‎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 除尽溶液中的CO32﹣ ‎ ‎②:向实验①过滤后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 试液变红 ‎ ‎ 证明溶液中尚存NaOH ‎ ‎【实验反思】‎ ‎(2)下列物质①.BaCl2溶液 ②.Ba(NO3)2③.Ba(OH)2溶液 ④.Ca(OH)2溶液 ⑤.Ca(NO3)2溶液,还能 替代小明实验中CaCl2溶液的是 ①②⑤ (填序号).‎ ‎(3)小明第二次滴加的试剂除用指示剂外,还可以用 CuSO4溶液 替代.‎ ‎【考点】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氢氧化钠在保存期间可能吸收空气二氧化碳而变质为碳酸钠回答;根据碳酸钠的性质及碳酸钠的碱性及反应的产物分析;当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同时存在,证明含有氢氧化钠,需要除去碳酸钠,据此解答.‎ ‎【解答】解:【进行猜想】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可能是全部变质,故填:NaOH 溶液全部变质;‎ ‎【实验探究】当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同时存在,证明含有氢氧化钠,需要除去碳酸钠,故加入氯化钙溶液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然后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故填:‎ 探究步骤 预计现象 探究目的 ‎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CaCl2试剂 出现白色沉淀 除尽溶液中的CO32﹣‎ ‎②:向实验①过滤后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试液变红 证明溶液中尚存NaOH ‎【实验反思】(1)由于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钡溶液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故不能代替氯化钙溶液,故填:①②③;‎ ‎ (2)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现象明显,故可以代替酚酞试液,故填:CuSO4溶液.‎ 答案:‎ 猜想二:NaOH 溶液全部变质;‎ 探究步骤 预计现象 探究目的 除尽溶液中的CO32﹣‎ 试液变红 证明溶液中尚存NaOH ‎[实验反思](1)①②⑤;(2)CuSO4溶液.‎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碳酸钠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只有先把碳酸钠除掉才能再加入酚酞试液,验证是否含有氢氧化钠.‎ ‎ ‎ ‎17.2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是0.16g.现将1.38g K2CO3固体放入100g水中,并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钙,搅拌使其充分反应,恢复到原温度,过滤,得到质量为1.1g的固体.回答下列问题:‎ ‎(1)所得滤液中的溶质是 KOH、Ca(OH)2 .‎ ‎(2)计算加入氢氧化钙的质量是多少?‎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碳酸钾与氢氧化钙的反应进行有关的计算,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设1.38g碳酸钾能生成沉淀的质量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钙的质量为y K2CO3+Ca(OH)2═CaCO3↓+2KOH ‎138 74 100‎ ‎1.38g y x x=1g 而实际得到了1.1g固体,说明加入的氢氧化钙的量有剩余(剩余的质量为1.1g﹣1g=0.1g,这0.1g氢氧化钙是0.16g溶于水之后还剩下0.1g氢氧化钙),碳酸钾全部参加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钾,故溶质为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钙;‎ y=0.74g 因此加入的氢氧化钙的质量为:0.74g+0.1g+0.16g=1g;‎ 答案:‎ ‎(1)KOH、Ca(OH)2‎ ‎(2)加入氢氧化钙的质量是1g.‎ ‎【点评】本题考查了溶解度及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溶解度的有关概念进行,注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的变化.‎ ‎ ‎ ‎18.向一杯水中滴入几滴红墨水,几分钟后整杯水都变红了,这种现象称为 扩散 现象,这种现象表明组成物质的 分子 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分析】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也是分子运动的结果.‎ ‎【解答】解:把几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清水中,过一会儿,整杯水都变红了,这种现象叫做扩散现象,这种现象说明了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故答案为:扩散;分子.‎ ‎【点评】由于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的变化来体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