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物态变化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物态变化

‎201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物态变化 一.选择题 ‎1. (2019湖南邵阳,第3题)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该物质( )‎ A.是晶体,熔点是 0℃ B.液态的比热容比固态的比热容小 C.在 4min 时,没有出现液态 D.在 2min 至 6min 过程中内能不变 ‎【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该物质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因而是晶体,其熔点为0℃,故A正确;质量和温度变化量相同时,该物质液态时需要加热的时间比固态时的长,可知液态时的比热容比固态的比热容大,故B错误;在4min时,正处于熔化阶段,是固液共存状态,故C错误;在2min至6min过程中,物质温度不变,但继续吸热熔化,内能增大,故D错误。‎ ‎2. (2019湖南邵阳,第7题)下列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中,属于凝华的是 ( )‎ ‎【答案】C ‎【解析】雾和露都是液化形成的,故A和B均错误;霜是凝华形成的,故C正确;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故D错误。‎ ‎3. (2019江苏连云港,第5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成是因为钨的沸点高 B.水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C.盛夏,剥开包装纸后的冰棒会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D.深秋的早晨地面上经常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液化现象 ‎【答案】B ‎【解析】灯丝用钨制成,是因为钨的熔点高,故A错误;水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熔点0℃不变,故B正确;冰棒冒“白气”是液化现象,故C错误;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气温急剧下降时直接凝华形成的,故D错误。‎ ‎4. (2019安徽,第11题)冬季,在家里洗澡时会发现浴室墙壁上的镜子很快模糊起来,洗澡结束一段时间后,镜子又变得清晰。这个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的液化,镜面上水滴的汽化 B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附近空气中的凝华,冰晶的熔化和水滴的汽化.‎ C.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的凝华,镜面上冰晶的升华 D.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的凝华,镜面上冰晶的熔化和水滴的汽化 ‎【答案】A 解析:在浴室洗澡时,浴室间内热水会蒸发形成大量的水蒸气,浴室墙壁上的镜子较凉会有大量的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滴而变得模糊。‎ ‎5. (2019四川绵阳,第16题)二氧化碳气体被压缩、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俗称干冰。干冰被抛到空中,会迅速变为气体,促使其周围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实现人工降雨。下列关于上述描述中包含的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是凝华 B.水蒸气凝结成水,是凝固 C.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放出热量 D.水蒸气凝结成小冰晶,吸收热量 ‎【答案】A ‎【解析】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从气态变成固态,是凝华;水蒸气凝结成水,是液化;干冰变成二氧化碳,由固态变成气态,是升华,需要吸收热量;水蒸气凝结成小冰晶,从气态变成固态,是凝华,放出热量。‎ ‎6. (2019山东滨州,第4题)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关于水的三态变化分析错误的是(  )‎ 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 C.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 D.雪花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 ‎【答案】C ‎【解析】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从液态成为气态的水蒸气上升到空中,是汽化现象,故A正确;高空中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小水珠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故B正确;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故C错误;雪花是固态熔化成液态的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故D正确.故选C.‎ ‎7. (2019山东滨州,第5题)如图所示,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的沸腾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B.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却需要不断吸收热量 C.水的温度必须达到100℃时,水才会沸腾 D.水沸腾时出现大量的“白气”是水蒸气 ‎【答案】B ‎【解析】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故A错误;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需要不断吸收热量,故B正确;水沸腾的条件是到达沸点,持续吸热,故C错误;水沸腾时出现大量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B.‎ ‎8. (2019山东德州,第4题)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所示),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与“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吃冰棒解热 B.在中暑病人额头上擦酒精 C.烧开水时冒“白气” D.衣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答案】B ‎【解析】由整个装置的结构特点可知,它是借助了蒸发致冷来使给食物降温的.装置放在通风处,这样即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也增大了水的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加快水的蒸发,使饭菜温度降低,防止饭菜变质.‎ A、吃冰棒解热,是利用熔化吸热知识,故A不合题意;‎ B、在中暑病人额头上擦酒精,是利用液化吸热,降低病人体温,故B符合题意;‎ C、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不符合题意;‎ D、樟脑丸逐渐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蒸汽的升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2019山东济宁,第3题)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吸热的是(  )‎ A.秋天房顶上结霜 B.铁水被浇铸成工件 C.冰棒冒出“白气” D.湿衣服晾晒后变干 ‎【答案】D ‎【解析】秋天房顶上结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冰晶,此过程需要放热.故A不符合题意;铁水浇筑成工件,由液态凝固成为固态,此过程需要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冰棍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此过程需要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湿衣服晾晒后变干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的汽化过程,此过程需要吸热,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2019四川自贡,第2题)深科时节,自贡的气温不是很低,但我国北方却是滴水成冰的寒冷。对于滴水成冰这一过程,有关物态变化和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态变化是凝固,放出热量   B、 物态变化是汽化,吸收热量 C、物态变化是熔化,吸收热量  D、 物态变化是液化,放出热量 ‎【答案】A 解析:水变成冰是液态变成固态,物态变化时凝固,凝固过程放出热量,故只有选项A正确。‎ ‎11. (2019山东泰安,第12题)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   )‎ A.初春,湖面的冰层变薄 B.盛夏,湿衣服很快晾干 C.深秋,草叶上出现露珠 D.严冬,室内玻璃窗上形成冰花 ‎【答案】C ‎【解析】A选项,冰层变薄是熔化,故A错;B选项,湿衣服变干是汽化,故B错;C选项,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C正确;D选项,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D错。‎ ‎12. (2019山东泰安,第20题)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像中能反应晶体凝固特点的是( )‎ ‎【答案】D ‎【解析】A选项是晶体熔化图像,B选项是非晶体凝固图像,C选项是非晶体熔化图像,D选项是晶体凝固图像。故选D。‎ ‎13. (2019重庆A卷,第3题)“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螣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答案】D ‎[解析]:“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也是凝华现象,“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均错,“螣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D对。‎ ‎14. (2019江苏盐城,第9题)可燃冰是海洋深处甲烷与水形成的固体,下图表示不同深度、不同温度下甲烷与水存在状态情况,已知深度每增加10m,海水的压强增加1atm(1 atm为1标准大气压)。下列情形中,甲烷与水能形成可燃冰的是( )‎ A. 压强为50 atm,温度为10℃‎ B. 压强为100atm,温度为0℃‎ A. 压强为200atm,温度为20℃‎ B. 压强为300atm,温度为30℃‎ ‎【答案】B ‎【解析】由题意可知,每增加10m海水的压强增加1atm,A压强为50atm时,水的深度为500m,当水深为500m,温度为10℃时,由图像可知,该点在曲线的右侧,甲烷和水的存在状态是甲烷气体和水,A 错误;B压强为100atm时,水的深度为1000m,当水深为1000m,温度为0℃时,由图像可知,该点在曲线的左侧,甲烷和水的存在状态是可燃冰,B正确;压强为200atm时,水的深度为2019m,当水深为2019m,温度为20℃时,由图像可知,该点在曲线的右侧,甲烷和水的存在状态是甲烷气体和水,C错误;压强为300atm时,水的深度为3000m,当水深为3000m,温度为30℃时,由图像可知,该点在曲线的右侧,甲烷和水的存在状态是甲烷气体和水,D 错误,故选B ‎15. (2019山东烟台,第14题)如图是一款新型水杯,在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固态物质,实现了“快速降温”和“快速升温”的功能,使用时,将水杯上下晃动几分钟,可以将100℃的开水降温至55℃左右的温水,也可以将冷水升温到55℃左右的温水,这款水杯被广泛成称为“55°杯”.“55°杯”的工作原理是(  )‎ A.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热水;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 B.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冷水;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 C.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 D.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 ‎【答案】A ‎【解析】选A。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开水倒入杯中,此时海波晶体被熔化,此过程海波会吸收热量,当水的温度下降到55℃以下时,此时海波会凝固,会放出热量,在此过程中水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故选A.‎ ‎16. (2019江苏扬州,第2题)测量是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下列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D ‎【答案】D ‎【解析】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垂直,故A错误;电流表不能直接接在电源两极,会造成短路,烧坏电源和电流表,故B错误;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在测量之前,要进行校零,故C错误;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垂直,故D正确。‎ ‎17. (2019江苏扬州,第4题)天气炎热,小明在吃冷饮时观察到一些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将冷饮从冰箱里拿出时.感觉到“粘”手是凝固造成的 B.包装盒外面的霜,是液化造成的 C.打开冷饮包装纸,看到有“白气”生成是升华造成的 D.吃冷饮时感到凉爽,主要是凝华造成的 ‎【答案】A ‎[解析】选A。本题考查物态变化。将冷饮从冰箱里拿出时,感觉到“粘”手,是手上的汗液遇冷凝固形成的,是凝固现象,故A正确;霜是凝华形成的,故B错误;“白气”是液化形成的,故C错误;吃冷饮时感到凉爽,主要是熔化造成的,故D错误。‎ ‎18. (2019湖南长沙,第17题)小天在使用电冰箱时,发现了许多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他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拉开冷冻室的门,有时能看见“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B. 湿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有时感觉到手被冰棒粘住了,这是汽化现象 C. 放入冷冻室的矿泉水结了冰,这是凝华现象 D.从冷冻室中取出一瓶冰冻的汽水,过一段时间后瓶的外壁出现了小水珠,小水珠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答案】A ‎【解析】选A。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知识。拉开冷冻室的门,看见“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静液化成小水滴,故A正确;感觉到手被冰棒粘住了,是凝固现象,故B错误;水结冰是凝固现象,故C错误;瓶的外壁出现水水珠,是液化现象,故D错误。‎ ‎19. (2019天津,第2题)北方的冬季会出现“树挂”和霜,形成这类现象的主要物态变化( )‎ A. 凝固 B. 液化 C. 升华 D.凝华 ‎【答案】D ‎【解析】北方的冬季,室外气温零摄氏度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凝华形成“树挂”和霜 1. ‎20. (2019江苏南京,第4题)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 B. 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 A. 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 B. 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 ‎【答案】C ‎【解析】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从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温度降低液化形成的小水滴,离壶嘴越远,水蒸气液化越多,“白气”越浓。故选C。‎ ‎21. (2019江苏苏州,第2题)以下生活现象中属于汽化的是 A.用电吹风吹干头发 B.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白雾 C.冬天,冰冻的衣服能晾干 D.夏天,打开冰柜门会看到冒“白气”‎ ‎【答案】A ‎【解析】选A.湿头发变干,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 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的白雾是液化现象,冰冻的衣服冻干是升华现象,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气”是液化现象。故A对。‎ ‎22. (2019四川成都B卷,第3题)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17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 B 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60℃‎ C 甲物质在4-6min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 D乙物质在6-10min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 ‎【答案】C ‎【解析】甲物质的开始状态未知,所以80℃可能是甲的熔点,也可能是沸点,故A错误;乙物质的开始状态未知,所以60℃可能是乙的熔点,也可能是沸点,故B错误;甲物质在4-6min内,温度升高,一定持续吸收热量,故C正确;乙物质的开始状态未知,在6-10min内可能是固液共存态,也可能液气共存态,故D错误。‎ ‎23. (2019山东潍坊,第2题)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清晨,人们有时会看到路边的草或树叶上结有露珠,这些都是( )‎ A. 汽化现象 B.液化现象 C.升华现象 D.凝华现象 ‎【答案】B ‎【解析】冬天呼出的“白气”是口中呼出的热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发生液化形成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草或树叶发生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故正确为B。‎ ‎24. (2019山西,第3题)夏天,小明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几个冰块,放入盛有常温矿泉水的杯中,过一会儿,他用吸管搅动冰块,发现这几个冰块“粘到一起了”,如图所示,其主要成因是( )‎ A. 水的比热容较大 B.水的凝固 C.水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水的汽化 ‎【答案】B ‎【解析】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冰块温度低于0℃,放到水中后,水放热降温,冰吸热升温;当冰块附近的水的温度降到0℃时,冰的温度还低于0℃;冰块继续吸热,冰块附近0℃的水继续放热,凝固成冰。所以冰块会“粘“到一起。故B正确。‎ ‎25. (2019甘肃兰州,第1题)对于水银体温计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其分度值为0.01℃‎ B. 它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C. 读书时可以离开人体 D. 可以不采取任何措施进行连续测量 ‎【答案】C ‎【解析】选C.A、体温计分度值是0.1℃,故A错误;B、体温计利用了水银热胀冷缩的特点,故B选项错误;C、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进行读数,故C正确;D、体温计在使用前要用力甩几下,将水银甩回玻璃泡中,才能再次使用,所以D项错误。故选C ‎26. (2019湖南岳阳,第5题)如图所示,由冰的熔化曲线可知 A.冰是非晶体。 ‎ B.冰的熔点为0℃。‎ C.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5min。 ‎ 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升高 ‎【答案】B ‎【解析】A.冰是非晶体。错误,冰是晶体。 ‎ B.冰的熔点为0℃。正确。‎ C.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5min。错误,冰熔化过程是指2-5min,过程是3min 。 ‎ 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升高。错误,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故选B ‎27. (2019山东聊城,第3题)小如图,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答案】C ‎【解析】A、露是水蒸汽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需要发出热量,与题意不符;B、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与题意不符;C、冰变成水属于熔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与题意相符;D、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与题意不符;‎ 故选C。‎ ‎28. (2019山东临沂,第10题)沂蒙革命老区四季分明,非常适合人类居住,下列热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答案】A ‎【解析】选A .本题考查物态变化及对应的吸放热情况.A:冰雪熔化吸热B:液化放热;C:霜是凝华放热;D:雪是凝华放热;故选A。‎ ‎29. (2019湖北鄂州,第14题)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 )‎ ‎ A.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500kg B.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 ‎ C.家用轿车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为0.1kW D.初中物理课本的长为27dm ‎【答案】B ‎【解析】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50kg,A错误;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左右,B正确;家用轿车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为75kW左右,C错误;初中物理课本的长为27cm左右,D错误。‎ ‎30. (2019湖北鄂州,第18题)如图甲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 A.该物质是非晶体 ‎ ‎ B.第15min该物质处于液态 ‎ C.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逐渐增加 ‎ D.图乙中,冰水混合物的内能会逐渐增加 ‎【答案】C ‎【解析】晶体有固定熔点,故该物质为晶体,A错误;第15min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B错误;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高于该物质的熔化温度,冰水混合物将热量传递给该物质后会发生凝固现象,冰的质量增加,C正确;发生热传递后,冰水混合物的内能减少,D错误。‎ ‎31.(2019浙江舟山,第15题)观察自然现象,通过实验研究揭示其原理,并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这是科学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各项的现象、原理与应用之间不对应的是( )‎ 选项 A B C D 现象 高山上,普通的锅难以将饭煮熟 刮风时,窗帘向外飘 晾在通风处的衣服干得快 煮熟的汤圆浮在 水面上 探究原理 ‎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 气压与流速的关系 影响蒸发快慢的 因素 ‎ 物体的浮沉条件 应用 高压锅 飞机 吸尘器 轮船 ‎【答案】C 【解析】根据气压越低,沸点越低的原理,高山上煮饭难以烧熟,高压锅的原理是通过增大压强,从而增大沸点,故A正确;刮风时,窗帘向外飘是因为刮风一侧气体流速快,压强小,房间气压大于外面,将窗帘吹起,飞机机翼也是利用这个原理,故B正确;通风处的衣服干得快是利用气体流速快,蒸发速度加快的原理,吸尘器利用的是气压,故C错误;煮熟的汤圆体积大,排开水的体积增大,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因此上浮,与轮船的原理相同,故D正确。‎ ‎32.(2019湖南郴州,第3题)下列估算符合实际的是( )‎ A.一只新铅笔的长度约1cm B. 人的正常体温约37℃‎ C.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kg D.一个鸡蛋的重力约10 N ‎【答案】B ‎【解析】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18cm,A错误;人的正常体温约37℃,B正确;一个中学生的体重约50kg,C错误;1个鸡蛋的质量约50g,其重力G=mg=0.05kg×10N/kg=0.5N,D错误.‎ ‎33. (2019内蒙古呼和浩特,第1题)诗词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诗词还包含着神奇的物理原理.《汉•乐府•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诗中,关于露的形成;《魏•曹丕•燕歌行》“秋风瑟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诗中,关于霜的形成.下列判断中正确的(  )‎ A.前者是汽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 B.前者是凝华吸热,后者是升华吸热 C.前者是液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 D.前者是液化吸热,后者是凝固放热 ‎【答案】C ‎【解析】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 露和霜的形成都是放热过程.‎ ‎34. (2019浙江湖州,第6‎ 题)电水壶是常用小家电.下列有关电水壶烧水的观察和思考,正确的是(  )‎ A.加热过程中,水的内能通过热传递改变 B.加热过程中,水的热量不断增加 C.沸腾时,所冒的“白气”是水汽化产生的水蒸气 D.沸腾时,继续吸热水温不断上升 ‎【答案】A ‎【解析】如图所示,电热水壶加热过程中,水的内能通过热传递改变,故A正确;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故B错误;白气是一些小液滴,即是沸腾时,温度比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故C错误;液体沸腾的特点是吸热,但温度不变,故D错误。‎ ‎35. (2019四川宜宾,第4题)下面关于冰箱的一些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冰箱冷冻室内的霜是水凝固而成的 B.冰箱内壁上的很多小水珠是放进去的蔬菜溅上去的 C.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出现的白雾是空气液化而成的 D.冰箱的制冷剂应该在冰箱冷冻室汽化,在冰箱冷凝器液化 ‎【答案】D ‎【解析】霜是冰箱内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故A错误;冰箱内壁上的很多小水珠是冰箱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B错误;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出现的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不是空气液化;故C错误;冰箱的工作过程是:制冷剂在冰箱冷冻室汽化,汽化过程吸热,起到制冷作用;又在冰箱冷凝器中液化,放热,即将冰箱内的热量搬运到冰箱外;故D正确;‎ ‎36. (2019湖北黄冈,第2题)下列物态变化实例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 蜻蜓身体上的露珠B.北方冬天窗玻璃上 C.游泳后刚上岸感觉特别冷 D.气温持续0℃以上 ‎ 的冰花 冰雕逐渐变小 ‎【答案】A ‎【解析】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气温下降时放热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故A符合题意;冰花是凝华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游泳后刚上岸感觉特别冷,是蒸发吸热,属于汽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冰雕变小是升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37. (2019北京,第3题)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A.给湿头发吹热风 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D.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 ‎【答案】C ‎【解析】A.用电吹风吹给湿头发吹热风,既可以升高液体的温度,也可以增大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故蒸发会加快,不符合题意;B.放在阳光下晒衣服,可以升高液体的温度,故蒸发会加快,不符合题意;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可以减小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可以减慢蒸发,符合题意;D.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可以增大液体表面积,故蒸发会加快,不符合题意.‎ ‎38. (2019北京,第5题)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 A.初春,积雪消融 B.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 ‎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 ‎【答案】B ‎【解析】A.积雪消融,是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错误;B.草叶上的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附着在草叶上形成的,属于液化,正确;C.霜是由水蒸气骤然遇冷凝华形成的,错误;D.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是衣服上的冰升华而形成了水蒸气,错误.‎ ‎39. (2019北京,第21题)在探究石蜡和海波的熔化规律时,小琴根据实验目的,进行了认真规范的实验,获得 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A.石蜡是非晶体 B.海波熔化时的温度是 48℃ ‎ C.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需要吸热 D.42℃时,海波的状态是固态 ‎【答案】ABD ‎【解析】A.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石蜡熔化时的温度一直在升高,所以石蜡属于非晶体,正确;‎ B.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海波在熔化时保持温度不变,其熔化时的温度为48℃,正确;‎ C.晶体在熔化时需要不断的吸热,错误;‎ D.由表中的数据可知,42℃还没有到达海波熔化时的温度,所以海波的状态是固态,正确.‎ ‎40. (2019福建1,第15题)2019年10月,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成为首位获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青蒿素受热易失去活性,为了从溶液中提取青蒿素,她创造性地选用乙醚代替水或酒精,这是因为乙醚具有 A.较小的密度 B.较小的比热容 C.较低的熔点 D.较低的沸点 ‎【答案】D ‎41. (2019山东菏泽,第11题)关于物态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B.擦在皮肤上的水变干,是升华现象 C.冬天室外飘起的雪花,是凝固现象 D.秋天早晨室外花草上的露珠,是液化现象 ‎【答案】D ‎【解析】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棒凝结成小水滴,形成“白气”,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A选项说法不正确;擦在皮肤上的水变干,有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B选项说法不正确;在冬季,有时上升气流较弱,云中的水蒸气受冷直接在小冰晶上凝华形成雪花,飘落到地面面形成了雪,C选项说法不正确;花草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D选项说法正确;‎ ‎42. (2019江苏泰州,第22题)夏天,从冰箱中取出一瓶饮料,一会儿瓶外壁“出汗”了,该现象属于( )‎ A.熔化 B.液化 ‎ C.汽化 D.凝华 ‎【答案】B ‎【解析】 “出汗”是由于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从冰箱中取出的冷的饮料瓶放热液化而成。故选B。‎ ‎43. (2019山东威海,第2题)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 A.初 春 ,河 面上冰化成水 B.夏 末 ,草 叶上形成“露珠”‎ C.深 秋 ,枫 叶上形成“霜” D.严 冬 ,树 枝上形成“雾凇”‎ ‎【答案】A ‎【解析】A选项,冰化成水,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属于熔化,故A符合题意;B选项,草叶上形成的“露珠”,由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属于液化,故B不符合题意;C选项,枫叶上形成的“霜”由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属于凝华,故C不符合题意;D选项,树枝上形成的雾淞,由水蒸气凝华面成,属于凝华,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44. (2019江苏淮安,第7题)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水污染日益加剧,因此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图所示为小明设计的太阳能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先熔化,后凝固 B.先汽化,后液化 C.先升华,后凝华 D.先汽化,后凝固 ‎【答案】B ‎【解析】污水先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再液化成小水滴,达到净化效果,故B正确,ACD错误。‎ ‎45. (2019江苏无锡, 第6题)关于水沸腾时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只在表面发生剧烈汽化 B.水只在内部发生剧烈汽化 C.持续加热,水温不断上升 D,持续加热.水温保持不变 ‎【答案】D ‎【解析】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A、B错误;液体在沸腾的过程中需要继续吸热,但温度却保持不变。故C错误,D正确。‎ ‎46. (2019湖北荆州,第15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天刚从游泳池里上来感觉冷是由于水蒸发放热 B. 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 C.汽车加油时应熄火是因为汽油在常温下易升华成汽油蒸气,汽油蒸气遇明火容易爆炸 D. 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答案】D ‎【解析】A.夏天刚从游泳池里上来感觉冷是由于水蒸发吸热,A不正确;B.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高,B不正确;C.汽车加油时应熄火是因为汽油在常温下易汽化成汽油蒸气,汽油蒸气遇明火容易爆炸,C不正确;D.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D正确.‎ ‎47. (2019甘肃天水,第2题)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湿衣服晾干是蒸发现象 B.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 C.露珠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答案】C ‎【解析】A、湿衣服晾干,是衣服中的水变为水蒸气,属于汽化中的蒸发,故A正确;‎ B、冰化成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故B正确;‎ C、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水珠,故C错误;‎ D、霜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故D正确.‎ ‎48. (2019湖北黄石,第3题)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冬天户外用温度计测量铁块和木块的温度,铁块的温度比木块低 B.夏天打开冰棒包装纸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的小水珠 C.冬天我们呼出的“白气”与夏天冰棒冒出的“白气”形成原因不一样 D.秋天早晨的“大雾“,是夜间从地面冒出的“白气”‎ ‎【答案】B ‎【解析】A、冬天在户外的木块和铁块处于相同环境,所以温度相同.故A错误;‎ B、夏天,打开冰棍的包装纸,看见冰棍旁出现“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棒液化成的小水滴,故B正确.‎ C、冬天我们呼出的“白气”与夏天冰棒冒出的“白气”形成原因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故C错误;‎ D、秋天早晨的“大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故D错误.‎ ‎49. (2019湖北宜昌,第2题)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包含很多物态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雪山上的冰雪在温度升高时逐渐消融﹣﹣液化 B.海洋里的水经太阳晒变成水蒸气﹣﹣升华 C.水蒸汽在高空中遇冷空气形成﹣﹣液化 D.水蒸汽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形成雪﹣﹣凝固 ‎【答案】C ‎【解析】A、雪山上的冰雪在温度升高时逐渐消融是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错误;‎ B、海洋里的水经太阳晒变成水蒸气是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故B错误;‎ C、水蒸汽在高空中遇冷空气形成小水珠是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故C正确;‎ D、水蒸汽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形成雪是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50. (2019山东东营,第3题)对以下自然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春日清晨,草叶上形成露珠是升华现象 B.夏天傍晚,院子里洒水利用液化吸热降温 C.晚秋时节,瓦片上出现白霜是凝固现象 D.深冬时节,树枝上出现雾凇是凝华现象 ‎【答案】D ‎51. (2019山东东营 ‎,第7题)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态酒精是非晶体 B.在-117℃时,酒精处于液态 C.酒精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 D.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答案】D ‎52. (2019青海,第4题)下列现象与所属的物态变化连接正确的是 ‎ A.冬天,人们口中呼出的“白气”——汽化 ‎ B.饮料杯中的冰块体积逐渐变小——液化 ‎ C.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凝固 ‎ D.用久了的灯泡灯丝变细——升华 ‎【答案】D ‎53. (2019海南,第7题)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判断正确的是 A. 开始计时,晶体开始熔化 B. 第 25min 后,晶体开始熔化 C. 温度达到 80℃时,晶体开始熔化 D. 温度达到 50℃时,晶体开始熔化 ‎【答案】C ‎54.(2019黑龙江哈尔滨,第18题)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 ‎ A.松花江里冰雪消融的过程 B.太阳岛湿地中荷叶上露珠的形成 ‎ C.植物园内清晨轻盈的雾的形成 D.冰雪大世界中雪的形成 ‎【答案】A ‎【解析】冰雪消融是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A正确;露珠和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B、C错误;雪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D错误。‎ ‎55.(2019湖南衡阳,第4题)下面描述的自然现象,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答案】C ‎【解析】雾凇是由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是需要放热的;云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液化是需要放热的;冰雪消融是固态冰受热熔化成水的过程,熔化需要吸热;草间 露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液态小水滴,液化需要放热;故答案选C。‎ ‎56. ‎ ‎(2019湖南衡阳,第19题)如图为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图像(加热装置的功率不变),从图中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A.该物质为晶体,熔点为0℃‎ B.熔化过程持续了4min C.该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比在CD段小 D.该物质在B、C段两点时温度、内能都相同 ‎【答案】AC ‎【解析】A由图像可知,BC段持续加热,温度保持不变,所示是晶体,0℃温度保持不变,开始熔化,所以熔点是0℃;B熔化过程是BC段,持续了3min;C相同时间,AB段、CD段吸收热量相同AB段温度变化比较快,所以AB段比热容较小;D从B—C持续吸热,温度虽然不变,但吸热会使内能增加,影响内能的因素不只是温度还跟物体状态等有关系;故选AC ‎57. (2019贵州六盘水,第3题)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春天的早晨,玉舍公园里弥漫在山间的白雾 B.夏天的早晨,明湖湿地公园里小草上形成的露珠 C.秋天的早晨,乌蒙大草原牧草叶子上形成的霜 D.冬天的午后,妥乐村银杏树上慢慢消融的冰凌 ‎【答案】D ‎【解析】春天的早晨,玉舍公园里弥漫在山间的白雾,雾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而液化要放热.故A错误;夏天的早晨,明湖湿地公园里小草上形成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液化放热,故B错误;秋天的早晨,乌蒙大草原牧草叶子上形成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故C错误;冬天的午后,妥乐村银杏树上慢慢消融的冰凌是冰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熔化吸热,故D正确.‎ ‎58. (2019湖北咸宁,第12题)为保护河流和湖泊宝贵的水资源,我国专门建立地方“河长”负责制进行管理。在一些严重缺水的地域,人们会收集露水使用,图1中物态变化与露水的形成相同的是 ‎【答案】C ‎59. (2019江苏宿迁,第7题)夏天从冰柜中取出冰棒,可以看到冰棒周围有“白气”产生,在冰棒包装袋外侧有一层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气”是水蒸气 B.“白气”的形成需要放热 C.白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白霜的形成需要吸热 ‎【答案】B ‎【解析】A“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棒时,温度降低,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水滴,A错误;‎ B发生液化现象时需要放出热量,B正确;‎ C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棒,温度急剧降低发生凝华形成的小冰晶,C错误;‎ D发生凝华现象时需要放出热量,D错误。‎ ‎60. (2019贵州铜仁,第11题)下列自然现象中的物态变化与霜的形成相同的是( )‎ ‎ A.寒冷的冬天,湖面结冰了 ‎ B.夏天的清晨,小草上出现的露珠 ‎ C.春天,冰雪消融 ‎ D.在我国北方的冬天,玻璃窗上有时会出现冰花 ‎【答案】D ‎61. (2019湖南湘潭,第5题)下列自然现象的形成属于凝华的是( )‎ A.雨 B.露 C.霜 D.雾 ‎【答案】C ‎【解析】A.雨形成主要是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变成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A不合题意;‎ B.露是液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故B不合题意;‎ C.霜是固态的,是由水蒸气遇冷直接凝结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C符合题意;‎ D.雾是液态的,是由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故D不合题意。‎ ‎62. (2019河南,第10题)下列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 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较冷,是由于水蒸发时吸热 B. 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由于水蒸气发生了凝华 C. 夏天,常用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 D. 冬天,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固放热 ‎【答案】C ‎【解析】游泳后,身体表面水分蒸发,从人体吸热,感觉冷,故A正确。室内温度相对较高水蒸气遇冷,在玻璃上凝华并放热,故B正确。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常温下极易升华,而升华吸热,故C错误。冬天在菜窖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放热使菜窖内的温度不至于过低,冻坏蔬菜,故D正确。‎ ‎63. (2019黑龙江龙东,第3题)以下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北方冬季外面冰冻的衣物也能晾干,属于凝固现象 A. 浴室的镜子变模糊,属于液化现象 B. 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属于升华现象 C. 烧坏的日光灯管两端变黑,属于汽化现象 ‎【答案】B ‎【解析】‎ A. 北方冬季外面冰冻的衣物也能晾干,是水由冰直接升华成了水蒸气了,错误;‎ B.浴室内的镜子变模糊是由于浴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子液化成了小水滴,正确;‎ C. 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是由于人身上的水蒸发从身体上吸热的原因,属于汽化现象;‎ D. 烧坏的日光灯管两端变黑,是由于灯管内的物体发生了升华的现象,错误。‎ ‎64. (2019黑龙江齐齐哈尔,第12题)如图所示,关于冰的熔化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装置应按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 B.冰融化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C.图中A、B两点温度相同,所以内能相同 D.持续加热,当烧杯里的水沸腾时,试管里的水也能沸腾 ‎【答案】AB ‎【解析】为了安全,该实验装置应按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A正确;由熔化图像可知冰等温熔化,B正确;晶体熔化过程中会继续吸热,B对应的内能大于A对应的内能,C错误;沸腾要继续吸热,试管里的水与烧杯里的水温度相同,试管里的水不能从外界吸收热量,不能沸腾,D错误。‎ ‎65. (2019湖北孝感,第3题)如下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 A. 冰雪消融 B.开水冒“白气” C.草叶上形成“霜” D.干手器将手烘干 ‎【答案】B ‎【解析】A是熔化白气是水蒸气液化的小水珠,选B。C 是凝华D 是汽化 ‎66. (2019吉林,第2题)下列做法能够减慢蒸发的是( )‎ A. 把积水向周围扫开 B. 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处 C. 把蔬菜装入保鲜袋 D. 把粮食晒在阳光下 ‎【答案】C ‎【解析】把积水向周围扫开增加了液体面积,会加快蒸发,A错误;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处增加了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蒸发加快,C错误;把蔬菜装入保鲜膜,隔绝空气,可以减慢蒸发,C正确;把粮食晒在阳光下,温度增加,蒸发加快,D错误。‎ ‎67. (2019吉林,第4题)下列表述符合实际的是( )‎ A. 人体的正常温度约是37℃‎ B.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是200g C.家庭电路的电压是380V D.手电筒中的电流约是2A ‎【答案】A ‎【解析】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7℃左右,A正确;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B错误;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C错误;手电筒的电流约为0.3A,D错误。‎ ‎68. (2019江苏徐州,第1题)生长在沙漠中的仙人掌的叶子为针状,有助于减少水分的( )‎ A.蒸发 B.升华 C.液化 D.沸腾 ‎【答案】A ‎ ‎【解析】仙人掌的叶子长成针状,是为了减少液体的表面积,减少水的蒸发。故A正确。‎ ‎69. (2019江苏镇江,第3题)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 A. 露珠的形成 B.壶口冒“白气” C.冰雪消融 D.湿手烘干 ‎【答案】C ‎70. (2019湖北随州,第20题)在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A.刚出冷库的冻肉比原来重 B.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 C.秋天的下半夜,草尖上、花瓣上出现露珠 D.冬天,打开家里浴室的热水阀门,旁边的镜面很快“模糊不清”了 ‎【答案】A ‎【解析】刚出冷库的冻肉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肉的表面凝华形成一层薄薄的冰晶,冻肉比原来重,A正确;放在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了,属于升华现象,B错误;秋天的下半夜,草尖上、花瓣上出现露珠,属于液化现象,C错误;冬天,打开家里浴室的热水阀门,傍边的镜面很快“模糊不清”了,属于液化现象,D错误。‎ ‎71. (2019内蒙古赤峰,第1题)下列估测中,最接近真实情况的是 A.笔从课桌上落到地面的时间约为5s B.初中生的平均体重约为50N C.赤峰地区夏季气温最高可达到35℃以上 D.家庭节能灯的工作电流约为1A ‎【答案】C ‎【解析】A笔从课桌上落到地面的时间约为0.5s,A不符合实际;‎ B初中生的平均质量50kg,重力G=mg=50kg×10N/kg=500N,B不符合实际;‎ C赤峰地区夏季气温最高可达35℃,C符合实际;‎ D家庭节能灯的工作电流约0.1A,D不符合实际。‎ ‎72. (2019内蒙古赤峰,第2题)如图1所示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 ‎ 图1‎ ‎【答案】B ‎【解析】A冰雪消融是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属于熔化,A不符合题意 B“白气”是气态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变成液态的小液滴,属于液化,B符合题意;‎ C将手烘干是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属于汽化,C不符合题意;‎ D“冰花”是气态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属于凝华,D不符合题意。‎ ‎73. (2019青海西宁,第6题)课本中想想做做的小实验——纸锅烧水,把盛有水的纸锅放在火焰上烧,水烧开了纸锅仍不会燃烧,这是因为 A.纸的比热容大于水的比热容,所以纸锅不会燃烧 B.火焰的温度较低,低于纸的着火点 C.水烧开后温度保持不变且低于纸的着火点 D.纸不吸收热量,所以纸锅不会燃烧 ‎【答案】C ‎【解析】纸的着火点高于水的沸点,加热时水沸腾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使纸的温度低于它的着火点而不会燃烧,C正确。‎ ‎74. (2019四川广元,第4题)小丽端午节在家里帮助妈妈打扫卫生,她取下白炽灯擦干净灰尘,但发现白炽灯玻璃泡的下面比新灯泡变黑了一些。她通过上网查阅,发现这是灯丝物体变化形成的。你认为下列关于灯丝发生物态变化过程的四个说法,正确的是( )‎ A.先升华,后凝华 B.先升华,后凝固 C.先汽化,后液化 D.先熔化,后凝固 ‎【答案】A ‎【解析】用久了的灯泡内壁变黑是由于钨丝在高温时外层缓慢先升华变成钨蒸气,当灯泡不工作时钨蒸气遇冷再凝华附着在灯内壁,A正确。‎ ‎75. (2019广东深圳,第16题)深圳的夏天天气炎热,为了防止食物腐烂变质,人们各有招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运输食品的车厢内放入干冰,利用了干冰的汽化吸热给食品降温 B. 把食材放在生鲜柜台的冰块上,利用冰块的熔化吸热给食品保鲜 C. 在放置食物的容器上盖上湿毛巾,利用水的升华吸热给食物保鲜 D. 把食物放入冰箱内储藏,利用冷凝剂液化吸热,使冰箱内部温度减低 ‎【答案】B ‎76. (2019辽宁沈阳,第3题)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会蒙上一层小水珠,是汽化现象 B.衣柜里的樟脑片逐渐变小,是由于樟脑片熔化了 C.北方冬天美丽的雾凇是空气升华形成的 D.夏天往饮料里加的冰块是凝固形成的 ‎【答案】D ‎77. (2019陕西,第7题)“智能纤维”是一种新型材料,能对外界环境和内部状态的变化做出响应。其中,相变纤维能够通过吸热、放热来实现对温度的调节;凝胶纤维能够对温度做出反应能够导电以及消除静电;记忆纤维能够在特定环境下回复原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变纤维制成的衣服可以调节体温是通过作用来实现的 B.用凝胶纤维有可能制成显示体温的衣服 C.电子纤维是一种绝缘体 D.记忆纤维发生形变后无法恢复原状 ‎【答案】B ‎【解析】:A错误;由题目所提供的相变纤维能够通过吸热、放热(热传递)来实现对温度的调节,而不是通过做功的方式B正确;凝胶纤维能对温度做出反应,所以有可能制成显示体温的衣服 C错误;电子纤维能导电以及消除静电是导体而不是绝缘体 D错误;记忆纤维能在特定环境下恢复原状 ‎78. (2019湖北十堰,第21题)十堰是一座环境优美的城市,武当山的“翠绿雾海”、丹江口清晨河面上的“轻烟缥缈”、房县温泉上的“白雾”,这些景观中雾的形成是空气中水蒸气发生了( )‎ A.熔化 B.汽化 C.液化 D.凝华 ‎【答案】C ‎79. (2019广西贵港,第4题 ‎)缺水已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因此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海水淡化是解决缺水问题的方法之一.现在所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蒸馏法,即先将海水中的水汽化而把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水.关于以上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先升华后凝华,先吸热后放热 B.先汽化后凝固,先放热后吸热 C.先汽化后液化,先吸热后放热 D.先汽化后液化,先放热后吸热 ‎【答案】C.‎ ‎【解析】将海水中的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属于汽化现象,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水是气态变成液态,属于液化现象.其中汽化吸收热量,液化放出热量.‎ 故选C.‎ ‎80. (2019贵州黔西南州,第4题)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 A.清晨的雾消失了——汽化 B.冬天地面草丛中出现的霜——凝固 C.钦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液化 D.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升华 ‎【答案】A ‎【解析】清晨的雾消失了,是液态的水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A符合题意;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B不符合题意;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固态的冰变成了液态的水,属于熔化现象,C不符合题意;皮肤上液态的酒精变成了气态的酒精,属于汽化现象,D不符合题意。‎ ‎81.(2019福建省2,第13题).在沙漠中,可以利用图6所示的方法应急取水,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 A.熔化 凝华 B.凝固 汽化 C.汽化 液化 D.熔化 液化 ‎【答案】C ‎【解析】地面上的水汽化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塑料薄膜液化变成水滴,C正确. ‎ ‎82. (2019四川凉山州,第12题) 西昌的春天,空气很干燥,许多家庭都在使用像下图一样的超声波香薰加湿器。加湿器通过超声波产生“白气”,并有效地扩散香味,让人在宽敞的房间充分享受香味的同时也增加了空气的湿度,点亮加湿器的小灯泡还能作为台灯照明。下面对超声波香薰加湿器工作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阐述正确的是( )‎ A.产生的“白气”是水蒸气 B.“白气”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加湿器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D.闻到香味是分子间存在斥力 ‎【答案】B ‎83. (2019四川眉山,第34题)眉山市瓦屋山是著名的风景区,远远望去,云雾缭绕,显得神秘而美丽。关于云雾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山中冒出的烟 B.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 C. 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 D.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水珠 ‎【答案】B ‎【解析】雾是液态,烟是固态,故A错;B正确;水蒸气是气态,人眼看不到,故C错误;水蒸气从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故D错误 ‎84. (2019内蒙古包头,第2题)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放置于衣柜中的樟脑球逐渐变小,是汽化现象 B. 烧开水时,锅中水面上冒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C. 深秋,地面上出现的霜,是凝固现象 D. 严冬,结了冰的衣服也能变干,是升华现象 ‎【答案】D ‎85. (2019吉林长春,第1题)长春市的冬季,有时路旁树枝上会出现霜,从而形成雾凇景观,这一现象属于( )‎ A.汽化 B.升华 C.凝固 D.凝华 ‎【答案】D ‎86. (2019辽宁大连,第2题)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早春河面上冰层消融 B.初夏海面上雾气弥漫 C.深秋的草木上结了霜 D.寒冬的树上出现雾凇 ‎【答案】A ‎87. (2019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2题)大美新疆,四季分明,下列描述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草叶上的露珠 C.秋天,枝头挂满白霜 D.冬天,冰雕逐渐变小 ‎【答案】B ‎88. (2019内蒙古通辽,第4题)图中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是62℃‎ C.第10 min时物质处于液态 D.该物质液态时比热容比固态时大 ‎【答案】D ‎【解析】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故A错误;由题图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48℃,故B错误;第10 min时,该物质正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故C错误;由图可知,该物质在0~5 min处于液态,15~20 min处于固态,两种状态下,该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处于固态时温度变化比处于液态时温度变化小,由可知,该物质液态时比热容比固态时大,故D正确。‎ ‎89. (2019宁夏,第22题)下列几个实例中描述正确的是( )‎ A. 夏天,给饮料里加冰块降温,是利用了冰块熔化发出热量的特点 B. 给发烧的病人身上擦酒精降温,是利用了酒精蒸发有致冷作用的特点 C. 冬天,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作介质,是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小的属性 D. 高压锅更容易把食物煮熟,是利用了液体沸点水气压增大而降低的规律 ‎【答案】B ‎【解析】北方冬季早晨树枝上出现“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ABC错误,D正确。‎ ‎90.(2019四川甘孜州,第5题)海波由固态加热变成液态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2所示,分析图像提供的信息,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海波的沸点是25 ℃‎ B. 海波的熔点是48 ℃‎ C. 海波是晶体 D. 第6 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 ‎【答案】B ‎91.(2019四川甘孜州,第9题)天气较冷时,汽车在行使过程中,车窗玻璃会变得“模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 )‎ A. 凝固 B. 升华 C. 汽化 A. 液化 ‎【答案】D ‎92. (2019云南,第2题)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现象的是哪一组(  )‎ ‎①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 ‎②盛夏,旷野里雾的形成 ‎③深秋,路边的小草上结了一层霜 ‎④严冬,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解析】①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故A不符合题意;‎ ‎②盛夏,旷野里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珠,是液化过程,液化放热,故B符合题意;‎ ‎③深秋,路边的小草上结了一层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故C符合题意;‎ ‎④严冬,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是物质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是升华过程,升华吸热,故D不符合题意.‎ 综合分析②③符合题意.‎ ‎93. (2019云南昆明,第1题)对下列物理量数值的估计,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同学们使用的一本九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100g B.通常情况下骑行自行车的速度约为1m/s C.让人感觉舒适而温暖的室内温度是25℃‎ D.一盏家用节能灯正常工作的电流约为2A ‎【答案】C ‎【解析】同学们使用的一本九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200g,A错误;通常情况下骑行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B错误;让人感觉舒适的而温暖的室内温度是25℃,C正确;一盏家用灯正常工作的电流约为0.2A,D错误。‎ ‎94. (2019云南昆明,第2题)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在地球上的循环。对以下自然现象所发生的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熔化 B.夏季的清晨,河面上飘起淡淡的白雾——汽化 C.深秋时节,树叶、瓦片上出现白霜——凝固 D.寒冷的冬天,树枝上雾凇的形成——升华 ‎【答案】A ‎【解析】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现象,A正确;夏季的清晨,河面上飘起淡淡的白雾是液化现象,B错误;深秋时节,树叶、瓦片上出现白霜是凝华现象,C错误;寒冷的冬天,树枝上雾凇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错误。‎ 二、填空简答题 ‎1. (2019湖南邵阳,第19题)人们在高温的天气里大汗淋漓,这是人体一种自我保护的生理现象。因为体表汗液蒸发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体温不致升得太高。‎ ‎【答案】吸收 ‎【解析】本题考查蒸发吸热。液体蒸发会吸收热量,有致冷作用。‎ 答案:吸收 ‎2. (2019安徽,第3题)当晶体被加热时,其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分子间的束缚随之减弱,以致有的分子能较自由地“游动”,呈流动性,其宏观表现就是晶体的 (选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熔化 解析:固体分子受热后运动加剧,分子动能也增大,可以达到自由的“游动”呈流动性,具有了液态的性质,即晶体受热后由固态变化成了液态,属于熔化。‎ ‎3. (2019山东泰安,第24题)如图所示为常用体温计,其读数为 ℃。‎ ‎【答案】37.8‎ ‎【解析】温度计读数要注意:①看清所示的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②看清温度计的分度值。由图知:体温计上1℃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0.1℃,即此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此时的温度为37.8℃.‎ ‎4. (2019江苏盐城,第13题)小明做“探究物质的熔化特点”实验时,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图像,该物质是 (晶体/非晶体)。图线中CD段物质处于 态,此过程中物质________(吸收/不吸收)热量。‎ ‎【答案】晶体 液 吸收 ‎【解析】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在BC段处于熔化过程,则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已经全部熔化为液态,吸收热量,温度上升.‎ ‎5.‎ ‎ (2019四川内江,第17题)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形成小水珠的物态交化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该过程中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答案】液化 放热 ‎【解析】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的温度低,空气中水蒸汽放热液化成小水珠附在瓶子表面。‎ ‎6. (2019湖南长沙,第30题)如图是小天探究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该晶体的熔点是_________℃,它在熔化过程中需要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答案】80 吸收 ‎【解析】:由图可知,该晶体在80℃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即其熔点为80℃;它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7. (2019湖南长沙,第37题)阅读短文,然后回答文后问题 手工制茶,指尖上的传承 ‎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在长沙以北有一条贯穿了了9个乡镇的“百里茶廊”,2019年清明节,小天在几位“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的带领下,到“百里茶廊”的某茶厂体验手工制茶,小天把手工制茶的部分工序记录如下:‎ ‎ 萎凋:将采摘回来的茶叶摊晾于无直射阳光的通风干燥处,鲜叶水分降到65%左右。‎ ‎ 杀青:将萎凋以后的茶叶放入电炒锅内,把电炒锅调至高温挡,用手快速翻炒。去除青草味,蒸发一部分水分。‎ ‎ 摇青:把茶叶置于摇青器具中,通过摇动,茶叶与茶叶摩擦,造成叶细胞损伤,促进茶叶 ‎ 氧化,诱发香气,形成茶所特有的清香。‎ ‎ 揉捻:手工揉捻,让茶叶细胞壁破碎,并揉成卷曲的样子,使其成线成条,从而使茶汁在 ‎ 冲泡时易溶于茶汤,提高浸出率。‎ ‎ 烘焙:把揉捻成条的茶叶放入电炒锅内用手翻炒,蒸发叶内多余水分,定型,产香。‎ ‎ 复焙:打开电炒锅的低温档用手慢速翻炒,再次蒸发叶内多余的水分。‎ (1) 平整的茶叶被揉捻卷曲成线说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 (2) 在制茶的过程中可以闻到茶叶的清香,说明分子在做_________运动;‎ (3) 从文中找出加快茶叶水分蒸发的工序,并指出其加快蒸发的方法。‎ ‎ 工序:__________________;加快蒸发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形状 (2)无规则 (3)把电炒锅调至高温档 升高温度 ‎【答案】(1)形状 (2)无规则 (3)萎凋 增大蒸发面积;尽快加快空气流动速度 ‎【解析】(1)力的作用效果一个是使物体发生形变,一个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被揉捻卷曲成线是形状发生改变;‎ ‎(2)闻到茶的清香,是茶叶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摊开是增大蒸发面积;通风是尽快加快空气流动速度都可以加快蒸发。‎ ‎8. (2019四川成都,第18题)冰箱内壁的霜是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凝华过程要 热量,市面上销售的“无霜”冰箱是通过加热系统短时升温,将霜 (填一种物态变化的名称)成水后马上恢复制冷因此“无霜”。 ‎ ‎【答案】放出 熔化 ‎9.(2019江苏无锡, 第14题)我国首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 c919 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起飞.飞机装有 无锡某企业生产的 3D 打印钛合金零件,3D 打印技术之就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会粉末__________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然后成型。‎ ‎【答案】吸收 熔化 ‎10. (2019江苏常州,第23题)科学家计划利用空间站的激光为太空垃圾减速,使之坠入大气层烧毁。地球轨道上有一废弃卫星,速度为,合_______m/s,如图所示,用大功率激光短暂照射该卫星的________(A/B)面,其表面金属直接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气体向外喷射而出,因为____________导致卫星减速。‎ ‎【答案】 B 升华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且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析】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图中卫星正在向右运动,想让卫星减速需要一个向左的推力,故照射B面使金属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向右喷射,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会对卫星形成一个向左的推力从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1. (2019甘肃白银,第12题)冬天的早晨,小梅发现家里的玻璃窗上有很多美丽的“冰花”,这是因为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______形成的,此过程中_____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答案】凝华 放出 ‎【解析】冰花是室内较温暖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玻璃,发生了凝华现象,从而形成固态的冰花,此过程放出热量。‎ ‎12. (2019甘肃白银,第20题)(4分)盛夏的晚上,房间很热,小强打开电风扇,感到风吹到身上凉快。根据以上情景结合所学物理知识分析并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风吹到身上感到凉快的原因;‎ ‎(2)电风扇内的电动机工作的原理。‎ ‎【答案】(1)电风扇转动时,加快了室内空气的流动,使人体表面汗液的蒸发加快,从而加快吸收人体更多的热量。‎ (2) 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答出要点即可)‎ ‎13. (2019山东临沂,第23题)下图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过程用时________min;熔化过程中,物质的内能________。‎ ‎【答案】晶体 4 增大 (或增加或变大等)‎ ‎【解析】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的温度为熔点,熔化过程中吸热内能增大。‎ ‎14. (2019湖北黄冈,第13题)(2)如图乙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判断该物质是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在第6min时处于_______(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答案】晶体 固液共存 ‎【解析】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因而是晶体;第6min时该物质正在熔化,处于固液共存态。‎ ‎15. (2019湖北武汉,第21题)今年举行的武汉马拉松吸引了两万多名国内外选手参赛。下图为选手们通过建成通车60周年的武汉长江大桥时的情景,半程马拉松的距离约21km,排名第一的选手用时月70min,这名选手跑完半程马拉松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m/s。赛前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有效减轻了赛事当天的降雨量。人工降雨的方式之一是将干冰投撒到云层中,干冰_________时从周围吸引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_成小水滴或_________成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 ‎【答案】5 升华 液化 凝华 ‎【解析】根据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可计算出选手跑完半程马拉松的平均速度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直接变成气态,故属于发生了升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故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液化,而变成小冰晶是凝华。‎ ‎16. (2019广东,第13题)将装有水的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如题13图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沸腾,而试管中的水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原因是 ,同时还观察到烧杯口周围出现大量的“白气”,这是因为烧杯中的水蒸气在杯口周围遇冷 而成(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不会;到达沸点后,无法继续吸热;液化。‎ ‎【解析】加热至烧杯中的水沸腾后,烧杯中的水的温度始终保持在100℃‎ ‎,试管中的水的温度达到100℃后,由于两者不再存在温度差,所以试管中的水无法继续向烧杯中的水吸热,因而试管中的水温度虽达到沸点,但缺少继续吸热的条件,故不会沸腾;“白气”实质是水珠,属于液体,烧杯口的水蒸气遇冷放热,从而由气态变成液态,符合这个特点的显然是液化了。‎ ‎17. (2019广东,第16题)(2)实验室里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 的规律制成的,如题16-2图所示,液体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操作正确的是 图。‎ ‎【答案】液体的热胀冷缩;丁。‎ ‎【解析】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使用液体温度计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被测液体中,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部,可见操作正确的是丁图。‎ ‎18.(2019福建,第25题)小婕家的浴室里有一面除雾镜,如图15所示。镜面背后有连接镍铬金属薄片的电路,接通电源一会儿后,就可以消除附着在镜面上的“白气”,使镜子保持清晰明亮。请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分别解释镜面上“白气”的形成过程与消除过程。‎ ‎【答案】洗浴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镜面时,放出热量,发生液化现象,在镜面形成小液滴,即“白气”。接通电源后,电流通过镜面背后的镍铬金属薄片,产生热效应(电能转化为内能),镜面的小液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加快蒸发,使镜子保持清晰明亮。‎ ‎19. (2019贵州安顺,第6题)气锅鸡是常见的一道菜,其做法是:将盛有小鸡块和佐料的气锅(如图2)放在盛有清水的汤锅之上。再放到火上蒸。为了保持鸡肉原汁原味,主要是蒸气通过气锅中间的气嘴将鸡蒸熟。汤汁是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蒸熟后,闻到鸡肉的浓香味,这是一种② 现象.。‎ ‎【答案】液化 扩散 ‎【解析】蒸气通过气锅中间的气嘴将鸡蒸熟;汤汁是蒸气放热后液化而形成的;‎ 蒸熟后,闻到鸡肉的浓香味,这是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是扩散现象。‎ ‎20. (2019湖北襄阳,第8题)通过晶莹剔透的露珠,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小草的叶脉,这是利用了   (填“放大镜”、“幻灯机”或“照相机”)的原理.露珠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   (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的结果.‎ ‎【答案】放大镜;液化.‎ ‎【解析】露珠中间厚,边缘薄,形成一个水凸透镜,叶脉在水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和放大镜的原理是相同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21. (2019海南,第16题)六月初,琼岛连日持续高温,局部最高气温达到 42.1℃,此温度 (选填“高于”或“低于”)人的正常体温。在地面上洒水降温,是利用水 吸热。‎ ‎【答案】高于 汽化(或蒸发)‎ ‎22. (2019河北,第13题))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                    白炽灯泡 白炽灯泡的灯丝是由金属钨制作的,其灯丝发光时温度可达2019°C左右.为防止灯丝在高温下氧化,在制作灯泡时要抽真空,在制作大功率灯泡时,还要把灯泡内充入稀有气体氦等,主要是为了防止灯丝在高温下升华.‎ 白炽灯泡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效率较低,因此逐渐被节能灯和LED灯所替代.‎ ‎(1)由于钨的   较高,所以用钨制作灯丝;‎ ‎(2)灯泡内充入稀有气体氦等,主要是为了   ;‎ ‎(3)白炽灯泡逐渐退出市场,是由于   .‎ ‎【答案】(1)熔点;(2)灯丝在高温下升华;(3)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效率较低.‎ ‎【解析】(1)由题意知灯丝发光时温度可达2019°C左右,由于钨的熔点较高,所以用钨制作灯丝;‎ ‎(2)由题意知:把灯泡内充入稀有气体氦等,主要是为了防止灯丝在高温下升华.‎ ‎(3)白炽灯泡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效率较低,因此逐渐被节能灯和LED灯所替代.‎ ‎23. (2019吉林,第10题)图5是一款利用高温水蒸气熨烫衣服的便携式挂烫机。通电时挂烫机将电能转化为____能;熨烫衣服时喷气口冒出的“白气”是由水蒸气____形成的。‎ ‎【答案】内(或热) 液化 ‎【解析】挂烫机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的用电器,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24. (2019吉林,第19题)台式电脑的机箱外壳上开有许多小孔,并且机箱内装有微型风扇。请解释这样做的道理。‎ ‎【答案】加快通风散热(或防止电脑运行时产生大量的热,温度过高造成安全隐患)‎ ‎【解析】电脑工作时要消耗电能,一部分电能转化为内能,即电路板的温度会升高,故装有微型电扇和很多小孔都是为了更好的散热。‎ ‎25. (2019吉林,第23题)图16是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水的初温是_____℃;加热至水沸腾用了_____min,在沸腾过程中水吸收热量,_____保持不变。‎ ‎【答案】90 7.5 温度 ‎【解析】分析图像可知水的初温是87℃,加热至水沸腾用了8min,在沸腾过程中水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6. (2019江苏镇江,第17题)如图所示,针筒中充满了气态乙醚,当向下压活塞时,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是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此过程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气态乙醚发生这种物态变化的另一种方法是______温度。‎ ‎【答案】液化 放出 降低 ‎27.(2019内蒙古赤峰,第16题)(2)如图12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温度计的单位是摄氏度)。‎ ‎【答案】-9‎ ‎【解析】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柱在0℃以下,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9℃;‎ 28. ‎(2019青海西宁,第23题)洗完手后没有毛巾,人们通常会用力甩动手,使手尽快变干,请你结合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 ‎【答案】快速甩手可以利用惯性甩掉手上的水珠,还可以加快手表面空气的流动,加速手表面水的蒸发。‎ ‎29. (2019四川广元,第20题)小敏研究某固体物质的熔化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丙开始记录温度计示数和时间,作出了如图12所示的图像。根据图像信息可知:该物质的凝固点是 ℃,凝固过程用了 min.‎ ‎【答案】50 8‎ ‎【解析】晶体凝固时,不断放热,温度不变,故该物质的凝固点是50℃,用的时间12min-4min=8min。‎ ‎30. (2019陕西,第24题)小丽将一瓶矿泉水放入冰箱冷冻室里,结冰后取出发现瓶子底部凸出,如图所示,这是因为冰的密度 水的密度的缘故。水结冰属于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在此过程中水的内能 。‎ ‎【答案】小于 凝固 减小 (或变小)‎ ‎【解析】: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是常识(或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密度减小);凝固是物质有液态变为固态;温度降低物体内能减小 ‎31. (2019陕西,第30题)如图3所示,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测温度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 ‎【答案】热胀冷缩 ‎【解析】液体的热胀冷缩能显现刻度的变化 (4)填写“反射角与入射角”填写“入射角与反射角”‎ ‎32. (2019湖北十堰,第36题)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 ‎【答案】-13‎ ‎33. (2019四川甘孜州,第16题)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原理制成的,图8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 ‎【答案】热胀冷缩 8‎ ‎34. (2019云南昆明,第18题)(1)图6中,体温计的示数是 ℃。‎ ‎【答案】39.1‎ 四、实验探究题 ‎1. (2019山东德州,第21题)如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该物质的沸点为217.9℃).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该物质的熔点是   ℃.‎ ‎(2)该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   在CD段的比热容.(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加热20min后继续加热,被研究物质的温度却不再升高,这是因为   .‎ ‎【答案】(1)80;(2)小于;(3)此时液体已经到达沸点,开始沸腾.‎ ‎【解析】‎ ‎(1)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80℃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并且熔点为80℃.‎ ‎(2)由图象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该物质在AB段的升温比CD段快,由Q=cm△t可知,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小于CD比热容.‎ ‎(3)液体沸腾的特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因此加热20min后,被研究物质的温度不再升高,这是因为此时液体已经到达沸点,开始沸腾.‎ ‎2. (2019山东枣庄,第21题)小明和小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用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温度计时,有量程分别为“﹣2℃~102℃”和“﹣20℃~102℃”的温度计,应选择量程为   的温度计,这样选择的原因是   .‎ ‎(2)在测量过程中,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的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华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他们进行了多次实验得出了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盐水浓度(%)‎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6‎ 凝固点(℃)‎ ‎0‎ ‎﹣2‎ ‎﹣4‎ ‎﹣6‎ ‎﹣8‎ ‎﹣11‎ ‎﹣15‎ ‎﹣18‎ ‎﹣17‎ ‎﹣1.8‎ ‎﹣0.4‎ ‎0‎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   .‎ ‎(3)你认为给冷藏盒中的药品降温最好选用   .(选填“冰”或“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 ‎(4)实验后,他们联想到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原因是   .‎ ‎【答案】(1)﹣20℃~102℃;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低于﹣2℃;(2)先降低后升高;(3)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4)积雪上洒盐水是掺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使积雪熔化.‎ ‎【解析】(1)要使用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主要考虑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时,便于测出盐水的凝固点;‎ ‎(2)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看出,盐水的浓度一直在变大,而盐水的凝固点是先降低后又升高;‎ ‎(3)药品要求在0℃以下存放,要求所选物质的熔点在0℃以下,冰的熔点是0℃,盐冰的熔点低于0℃,所以冷藏盒中应使用盐水冰块;‎ ‎(4)寒冷的冬季,向积雪撒盐,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积雪上洒盐水是掺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使积雪熔化.‎ ‎3. (2019重庆B卷,第16题)小杨同学在“探究海波熔化和凝固特点”的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2甲所示,为   ℃;小宇画出了“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海波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海波在第10min时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并存”).‎ ‎【答案】36;晶体;液态。‎ ‎【解析】‎ 由甲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其示数为36℃;由乙图可知,海波在熔化和凝固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为晶体;海波在第10min时还没有凝固,为液态.‎ ‎4. (2019重庆A卷,第15题)(2)小明利用图13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在凝固过程在温度的变化规律”。将盛有适量水的试管放入装有含盐冰的烧杯中,温度计测试管中水的温度。小明发现水凝固过程中温度 (选填“保持不变”、“逐渐升高”或“逐渐降低”);烧杯内含盐冰的温度必须低于试管内水凝固时的温度,这说明水在凝固过程中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答案】保持不变;放热。‎ ‎【解析】根据实验可知:水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烧杯内含盐冰的温度低于试管内水凝固时的温度,这说明水在凝固过程中需要放热。‎ ‎5. (2019广东广州,第14题)以下是关于相对湿度的资料 ‎①若1m3的空气能容纳水蒸气为8g,而实际容纳了4g,则相对湿度为50%。‎ ‎②相对湿度越大,水蒸发得越慢。‎ 如图14,其中一温度计液泡由浸透水的布料覆盖(湿球温度计),另一温度计的液泡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干球温度计),利用两温度计的示数及下表可得当时的相对湿度。‎ (1) 图14干球温度计示数为16℃,湿球温度计示数为_________℃,从表中推算出此时相对湿度是_______%。‎ (1) 根据表归纳“当湿球温度计与干球温度计示数差为3℃时,相对湿度与干球温度计测得的温度的关系。”‎ (2) 简单解释为什么广州相对湿度大于90%的日子,湿衣服很难晾干?‎ ‎【答案】(1)14 80‎ (2) 当湿球温度计与干球温度计示数差为3℃时,干球温度计测得的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大。‎ (3) 湿衣服晾干是因为衣服上的水蒸发,根据相对湿度越大,水蒸发得越慢,所以广州相对湿度大于90%的日子,水分蒸发很慢,湿衣服很难晾干。‎ ‎【解析】(1)图中温度计分度值是1℃,温度计内液面与0上14℃刻度线向平,故温度计示数为14℃,已知此时干球温度计示数为16℃,因此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差是16℃-14℃=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当干球温度计示数是16℃,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差是2℃时,相对湿度是80%;(2)当湿球温度计与干球温度计示数差为3℃时,对应表中数据的最右边一列,由上到下相对湿度分别是69、71、72、74,与之对应的干球温度计示数依次是14、16、18、20,因此相对湿度与干球温度计测得的温度的关系是:干球温度计测得的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大;(3)把湿衣服晾干是指湿衣服内的水分完全蒸发掉,根据题目②中的信息,相对湿度越大,水蒸发的越慢,湿衣服也就很难晾干。‎ ‎6. (2019四川南充,第22题)小南同学用同一酒精灯加热,完成了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实验后,根据记录的数据,得到如图所示的图象.请你分析:‎ ‎(1)测得水的沸点为   ℃,此时的大气压可能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2)BC段表示物质处于    状态.‎ ‎(3)AB段和CD段的倾斜程度不同,表明了冰和水的    不同.‎ ‎【答案】(1)98;小于;(2)固液共存;(3)比热容.‎ ‎【解析】(1)由图可知,DE段,水的温度保持不变,这是水的沸腾过程,此过程中,水吸热温度保持98℃不变,即水的沸点为98℃,低于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因为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2)由图象可以看出,BC段表示冰的熔化的过程,冰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 ‎(3)由图象可以看出,AB段与CD段的倾斜程度不同,可知升高相同的温度,冰比水用的时间短,吸热少,由Q=cm△t可知,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时,冰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 ‎7. (2019山东烟台,第24题)如图是小红做“观察碘升华”的实验装置.‎ 她的操作是:在烧杯中放少量的碘,烧杯口放一只装有冷水的烧瓶,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 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沸点(℃)‎ 物质 水 酒精 煤油 碘 铜 铁 金 熔点(凝固点)‎ ‎0‎ ‎﹣117‎ ‎﹣30‎ ‎113.6‎ ‎1083‎ ‎1535‎ ‎1064‎ 沸点 ‎100‎ ‎78.5‎ ‎150‎ ‎184.25‎ ‎2360‎ ‎2750‎ ‎2500‎ ‎(1)结合你的探究经历,描述小红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2)交流评估时,小明查阅了部分物质的熔点、沸点(见表),他发现碘的熔点是113.6℃,碘的沸点是184.25℃,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约400℃,他认为小红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红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你针对小明的质疑,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写出实验方案并扼要说明.‎ ‎【答案】(1)用酒精灯对烧杯直接加热过程中,在烧杯中会看到紫红色的碘蒸气;‎ ‎(2)采用的方法是将碘颗粒放在烧瓶中,将烧瓶浸没在正在加热的热水中观察碘状态的变化.烧杯中水的温度最高为100℃,碘达不到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碘一直处于固态,出现的碘蒸气只能是固态直接变成的,能更好地说明碘的升华.‎ ‎8. (2019江西,第25题)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 如图23所示,是某小组安装的实验装置,合理的安装顺序是 (填序号)‎ ‎①烧杯和水 ②酒精灯 ③铁杆A和温度计(含纸盖) ④铁拳B和石棉网 (2) 下表是小燕记录的实验数据:‎ 实验过程中,她发现在第3 min时,水中的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 (选填“变大”或变小)。‎ (3) 请将图24中的坐标系补充完整,并根据上表数据绘出水温与时间的关系图像。‎ (4) 由数据及图像可知,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 。‎ (5) 通过学习,小燕终于明白了妈妈用炉火炖汤时,在汤沸腾后总是的 (选填“保持大火”或“调为小火”)道理。‎ ‎【答案】(1)②④①③ (2)变小 (3)如图所示 (4) 保持不变 (5)调为小火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在组装实验装置时,应由下而上,合理的安装顺序是②④①③ ;(2)沸腾前水中的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变小;(3)横轴为时间,纵轴为温度,根据数据先描点再连线,如图;(4)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5)在汤沸腾后总是调为小火。‎ ‎9.(2019江苏南京,第21题)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冰熔化特点”实验。‎ (1) 将装有适量碎冰的试管置于烧杯内的温水中,在碎冰中插入温度计,图中温度计示数为 ℃。‎ (2) 小明设计了一个记录实验过程的表格,表格中(a)(b)两处应填的内容是:(a) ;(b) 。‎ (3) 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冰的熔化图像,从吸热和温度变化的角度分析,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具有的相同特点是: 。‎ ‎【答案】(1)-6 (2)时间/min 状态 (3)吸热,温度不变 ‎【解析】本题考查晶体熔化和沸腾的规律。‎ ‎(1)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管内液面在0刻度线一下第6刻度处,故读数为-6℃;(2)在“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中,记录不同时刻冰的温度,并观察冰的状态,因此设计的记录过程的表格应该有时间、温度和冰的状态;(3)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因此,共同特点是:吸热、温度不变。‎ ‎10. (2019山西,第16题)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 当水温上升到90℃时,小明每隔0.5 min 记录一次温度,然后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从图像中可知水的沸点是 ℃。停止加热,小明发现水不能继续沸腾,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 。‎ (2) 结合甲乙两图,请你对本实验提出一条改进建议: ,改进后的好处是: ‎ ‎(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1)96 吸热 (2)减少水的质量(给烧杯加盖)‎ 缩短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节约燃料)(开放性试题,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1)由图可知,当水的温度到了96℃后就不再升高,说明此时水是沸腾的;停止加热,小明发现水不能继续沸腾,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 ‎(2)由图象中可知,水从90℃升高到96℃的时间有点长,实验中可以通过减小水的质量、给烧杯加盖来缩短加热时间。‎ ‎11. (2019甘肃兰州,第31题)在探究海波熔化过程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讨论了以下问题:‎ (1) 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和______,加热时需要不断观察海波的______变化。‎ (1) 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保证海波______,为此需要采取水浴法加热。‎ (2) 实验结束后,他们绘制了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海波的熔点是______℃,海波熔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答案】(1)计时器 物态 (2)均匀及缓慢吸热 ‎(3)48 海波在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解析】(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和秒表,加热时需要不断观察海波的温度变化。(2)本实验的关键是保证海波直接对试管中的海波进行加热时受热均匀;‎ ‎(3)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48℃不变.所以熔点为48℃.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是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12. (2019山东聊城,第23题)(4分)布探究“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 ‎(1)安装实验器利时,应按照_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_,水的沸点为_______℃,出现这一结果的原闲可能是该处大气压_______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1)自下而上 (2)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97 小于 ‎【解析】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酒精灯要用外焰加热,所以实验器材应该自下而上的安装;实验中要用温度计测温度,用秒表测时间;水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13. (2019湖南郴州,第25题)小明用图甲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水在沸腾时温度的特点是: 。‎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 ℃,低于100℃。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 能是当地大气压强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3)图_ (填“乙”或‘丙”)能反映水沸腾前产生气泡的情形。‎ ‎【答案】(1)温度不变(类似说法均可)(2)98;低于(3)乙 ‎【解析】(1)由实验数据可得,水在沸腾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2)水沸腾时的温度为98℃,即水的沸点为98℃,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大气压减小时,水的沸点也随之减小,所以原因是当地大气压强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3)水沸腾前水汽化变成水蒸气形成气泡,气泡在水中上升过程向温度较低的水传递能量,放出热量,水蒸气液化,所以气泡体积越来越小,图乙是水沸腾前产生气泡的情形.‎ ‎14. (2019内蒙古呼和浩特,第12‎ 题)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温度计,如图甲所示,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水平部分有一小段液柱.‎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   (选填“液体热胀冷缩”或“气体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当周围的温度降低时,液柱将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3)图乙是某患者测量体温时,体温计的示数图,此时患者的体温为   ℃.‎ ‎【答案】(1)气体热胀冷缩;(2)左;(3)39.‎ ‎【解析】(1)这是个气体温度计,所以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 ‎(2)温度升高时,瓶内气体就要膨胀,所以会把液柱向左推;‎ ‎(3)读图可知,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分度值是0.1℃,此时体温计示数是:39℃.‎ ‎15. (2019贵州遵义,第32题)小明所在的小组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当水刚好沸腾,小明便撤掉酒精灯停止加热.正当他们整理器材时,却发现其他组的同学在水沸腾后仍在观察和记录,小明立即明白了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 的特点.‎ ‎(2)小明继续实验,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温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他们得的水的沸点是 0C.‎ ‎【答案】(1)保持不变 (2)98‎ ‎【解析】(1)液体沸腾过程水变成水蒸气需要吸热,吸收的热量用于增加分子的势能,分子动能不变,因而温度保持不变。 (2)液体沸腾过程中虽然吸热,但温度却保持不变。图像中对应不变的温度就是水的沸点。‎ ‎16. (2019江苏淮安,第24题)俗语说“响水不开,开水不响”.开水真的不响吗?小明对此进行了研究,他用圆底玻璃茶壶进行烧水试验,用温度计、数字声级计(测量声音强弱的仪器)分别测量壶内水的温度和壶旁声音的强弱,观察与测量结果记录表中:‎ 如图所示,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分析表格中的信息,可知温度为 ℃时,响度最大,在此温度之前,响度变大的原因可能是 ;对“开水不响”这句话新的理解是 .‎ ‎【答案】99 95 小气泡破裂越来越快造成的 开水并非不响,只是响度比不开时弱一点 ‎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水的沸腾实验。由图可知,温度计的示数为99℃;由表格数据可知,温度为95‎ ‎℃时,声强为55.2dB,此时响度最大;在此温度之前,响度变大的原因可能是:气泡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上升到水面后破裂;对“开水不响”这句话的理解是:开水并非不响,只是相对于最响的时候,声音略小一些而已。‎ ‎17. (2019湖北荆州,第30题)用稳定的热源(即单位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给一种物质均匀加热,且加热过程中,物质的质量不变,得到它的熔化图象如图所示。则:‎ ‎(1)这种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熔化过程用了 min。‎ ‎(2)该物质第 5min 末的内能 第 6min 末的内能(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3)该物质在固态时的比热容与液态时的比热容之比是 .‎ ‎【答案】(1)晶体 6 (2) 小于 (3)1:4‎ ‎【解析】(1)由图像可知,BC段对应的温度不变,BC段为熔化过程,所以该物质是晶体;(2)由图像可知:晶体的熔化时间为2—8min,物质在第5min末、_第6min末都在熔化过程,虽然温度不变,但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所以该物质第5min末的内能小于第6min末的内能;(3)由图像可知,AB段表示固体吸热,CD段表示液体吸热过程,CD段吸收的热恋时AB段吸收热量的2倍,CD段升高的温度△tcd=80℃-60℃=20℃,AB段升高的温度△tAB=60℃-20℃=40℃,根据公式Q=cm△t得:物质在固态时的比热容与液态时的比热容之比是.‎ ‎18. (2019湖北黄石,第18题)小欢和小亮两位同学相互协作完成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探究水被加热至沸腾过程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1)规范组装器材,如图甲所示,应    (选填“自上至下”或“自下至上”)固定各个仪器.‎ ‎(2)器材安装好后,为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小亮同学在烧杯中倒入一些热水,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计读数为   ℃.‎ ‎(3)点燃洒精灯,待水温升至90℃时,小亮同学每隔lmin读出一次温度计示数,小欢同学及时记录在以下表格内,如此持续8min后停止了读数.‎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t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请根据表格中数据,在图丙的坐标系中画出水在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实验(二):测量某品牌牛奶的密度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此时发现天平指针偏向分度盘左边刻度,小欢同学应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 调动,才可以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 ‎(2)他们进一步实施的操作步骤如下:‎ A.测出空烧杯质量m1,‎ B.将该品牌牛奶倒一部分在烧杯中,测出牛奶和烧杯总质量m2‎ C.将烧杯中的牛奶再倒入量筒中,测出牛奶体积为V 他们测得牛奶的质量m=   (用m1、m2表示);‎ 据此求得该品牌牛奶的密度ρ=   (用m1、m2、V表示).‎ ‎(3)经过分析,两位同学很快发现上述实验操作步骤有不足之处,所测得该品牌牛奶密度数据比包装盒上公布的密度数据    (选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实验一:(1)自下至上;(2)68;(3)如图 实验二:(1)右;(2)m2﹣m1;;(3)偏小.‎ ‎【解析】实验一:(1)在使用酒精灯时,需要用其外焰加热,所以要先根据酒精灯确定铁圈得位置.又因为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所以要根据温度计的长度确定横杆的位置,因此按照“由下至上”安装实验装置.‎ ‎(2)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此时是零上,读作68℃.‎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点连线,如图所示:‎ 实验二:(1)指针偏左,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测出空烧杯质量m1,将该品牌牛奶倒一部分在烧杯中,测出牛奶和烧杯总质量m2;则牛奶的质量为:m=m2﹣m1;‎ 牛奶的密度为:ρ=;‎ ‎(3)将烧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测量体积的时候,烧杯壁上一定沾有部分牛奶,从而导致所测体积偏小.由公式ρ=知,在质量m一定时,体积V偏小,密度ρ偏大.‎ ‎19. (2019湖北襄阳,第22题)如图所示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将装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并搅拌,而不是用酒精等直接加热,目的是使试管内的海波   .‎ ‎(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 ‎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温度/℃‎ ‎ 40‎ ‎ 42‎ ‎ 44‎ ‎ 46‎ ‎ 48‎ ‎ 48‎ ‎ 48‎ ‎ 48‎ ‎ 49‎ ‎ 50‎ ‎51‎ 海波在第6分钟时处于   状态.‎ ‎【答案】(1)自下而上;(2)均匀受热;(3)固液共存.‎ ‎【解析】(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按照从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萘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3)由表格知,第6min时,物体处于熔化过程中,所以为固液共存。‎ ‎20. (2019青海,第27题)某小组同学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 ‎(1)选用了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它是根据液体的 ___ 原理制成的。某时刻 ‎ 温度计的示数如图13乙所示为_ ___ ℃。‎ ‎(2)继续加热,当水温上升到80℃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 ‎ 后停止读数,根据记录的数据描绘出如图丙所示的“温度一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水 ‎ 的沸点是 ___ ℃,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_ ___ 。‎ ‎【答案】(1)热胀冷缩;76。(2)92;不变。‎ ‎21. (2019湖南益阳,第18题)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图乙、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乙可知,萘的熔点约是_______℃;‎ ‎(2)乙图中CD段物质处于_________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3)分析图乙可知,萘在AB段状态的比热容 (填“大于”、“等于”、“小于”)萘在CD段状态的比热容;‎ ‎(4)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萘熔化时恒温过程不明显(如图丙)。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写出一种即可)‎ ‎【答案】(1)80 (2)液态 (3)小于 ‎ ‎(4)萘的量过少;温度计插入得太深;萘中含有杂质(写出一种即可)。‎ ‎22. (2019黑龙江绥化,第26题)图甲为某同学“研究水沸腾”的实验装置,图乙是他探究“冰融化”和“水沸腾”后,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像。‎ 时间/min ‎...‎ ‎12‎ ‎13‎ ‎14‎ ‎15‎ ‎16‎ ‎17‎ ‎18‎ ‎...‎ 温度/℃‎ ‎...‎ ‎96‎ ‎97‎ ‎98‎ ‎98‎ ‎95‎ ‎98‎ ‎98‎ ‎...‎ (1) 除了图中所示的器材,还需要 。‎ (2) 上表是本试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小明检查了实验数据,他认为表格中的95 ℃是错误的数据,他判断的理论依据是 。改正数据后,小明根据实验数据判定该水的沸点没有达到100 ℃,可能是因为当地的大气压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标准大气压。‎ (3) 在图像中,BC段表示的是冰的 过程。‎ ‎【答案】(1)停表(或钟表) (2)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且温度保持不变 小于 ‎(3)熔化 ‎【解析】(1)实验中需要有测量时间的仪器:停表;‎ ‎(2)由于水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所以95℃是错误的数据;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大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所以可能的原因是当地的大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 ‎(3)BC段吸热但温度在0℃不变,所以为熔化过程。‎ ‎23. (2019湖北荆门,第16题)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 ‎(1)由表格中数据可知,本次实验应选用测温物质为_____的温度计;‎ ‎(2)水沸腾时,烧杯上方会出现大量“白气”,“白气”和_____(从“冰”、“霜”“露”、“雪”自然现象中选填)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相同的物态变化;‎ ‎(3)若要将烧杯中100g的水加热升温50℃,则至少要消耗______g酒精。已知实验中酒精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有50%被水吸收,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酒精的热值为3.0×107J/kg。‎ ‎【答案】(1)水银 (2)露 (3)1.4‎ ‎【解析】(1)据表格数据可知,酒精的沸点78℃,小于水的沸点100℃,所以不用选用酒精,应选用沸点大于水的沸点的水银作为测温物质;‎ ‎(2)“白气”是烧杯中的水蒸气遇到空气时温度降低,液化形成的小液滴;冰是水凝固形成的,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露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雪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所以“白气”和露的形成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相同;‎ ‎(3)水升温50℃吸收热量:,‎ 消耗酒精:‎ ‎24. (2019江苏宿迁,第14题)如图甲所示,是小宇设计的“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 ‎(1)水的沸点是 ▲ ℃. ‎ ‎(2)实验时大气压 ▲ (填 “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3)为了缩短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请提出一条可行的措施 ▲ .‎ ‎【答案】(1)98 (2)小于 (3)烧杯上加盖子(减小水量、增加水的初温或增大酒精灯火焰也正确)‎ ‎【解析】(1)据图乙可知,水的温度在98℃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所以水的沸点是98℃;‎ ‎(2)水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大气压越低,水的沸点越低,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所以实验时大气压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3)为了缩短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可以在烧杯上加盖子,或减小水的质量,或增加水的初温,或增大酒精灯火焰。‎ ‎25.(2019青海西宁,第24题)在做“研究水的沸腾”分组实验时,各实验小组使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兰兰同学所在的小组由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水的沸腾图象如图9中A所示;梅梅同学所在实验小组由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水的沸腾图象如图9中B所示。两个实验小组从同一时刻开始对水加热,从图像可知,兰兰同学所在的实验小组的水________(选填“先”或“后”)沸腾,造成沸腾有先后的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从图像还能看出,两个实验小组测得水的的________点不同,这与兰兰小组同学用纸板盖严烧杯口使烧杯内气压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有关。‎ ‎【答案】先 水的质量不同(或酒精灯的火焰大小不同) 沸 增大 ‎【解析】由图像可知,A先沸腾,即兰兰组的水先沸腾;A的温度变化快,说明A的质量较少,所以造成沸腾有先后的原因之一;A、B沸腾的温度不同,可能是纸板盖的严,使烧杯内的压强增大,水的沸点升高。‎ ‎26.(2019辽宁沈阳,第21题)小明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13所示。‎ ‎(1)①实验中小明发现,水在沸腾过程中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②实验结束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并解除容器底 B.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C.使用中间有孔的硬纸板可以减少热量的损失,缩短试验时间 D.如果测得水的沸点不是100℃,一定是操作中出现了失误 ‎(2)小明想继续探究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是否存在差异。他的实验设想是:选取________相同、初温相同的水和食用油,放在相同的烧杯里,用相同的热源加热相同的时间(水和食用油均未沸腾),它们吸收的热量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通过比较它们升高的温度来判断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 ‎【答案】(1)①吸收 ②BC (2)质量 相同 ‎【解析】解:(1)①沸腾是汽化现象的一种,需要吸收热量;‎ ②温度计在使用时,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但不能接触容器底,A错误;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B正确;使用中间有孔的硬纸板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缩短实验时间,C正确;沸点不同可能是由于当地的气压影响,D错误;‎ ‎(2)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放热能力,需要被加热的物质质量相同;‎ 因为是通过比较升高的温度来判断,所以吸收的热量保证相同。‎ ‎27. (2019吉林长春,第20题)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两组同学在相同的环境中,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试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如图乙所示的a、b两个图像,有图像可知:‎ ‎ (1)水的沸点为 ℃,在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 。‎ ‎(2)两组同学的实验中,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相同,则他们所用水的质量大小关系为ma mb。‎ ‎【答案】98 不变 >‎ ‎【解析】(1)由图可知:从t分钟开始,水尽管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就是水的沸点,对应的温度大小为98℃,所以水的沸点为98℃,在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变;‎ ‎(2)两组同学的实验中,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相同,吸收相同的热量,△t甲小于△t乙 由Q吸=cm△t可知,m甲大于m乙。‎ ‎28. (2019内蒙古鄂尔多斯,第18题)小芳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小芳同学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了有关数据,如下表:‎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沸腾前水温变化快慢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2) 图乙中,____(选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情景,气泡里的主要成分是____(选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 氧气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3) 加热时,烧杯上方会出现“白气”,下列现象与“白气”形成过程不同的是____。(选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 深秋的清晨河面上出现的“白气”‎ B. 雨过天晴后形成的大雾 C. 湿衣服晾晒时形成的水蒸气 D. 煮饭时形成的“雾气”‎ ‎【答案】(1)温度升高越来越慢 (2) a B (3)C ‎【解析】(2)水沸腾时水内部的水蒸气大量逸出,气泡从杯底上升到液面的过程中越来越大,故a是水沸腾时的现象。(3)烧杯上方出现的“白气”是烧杯中逸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的结果,湿衣服晾晒时形成的水蒸气是汽化现象,与其他现象均不同。‎ ‎3. (2019云南,第24题)小华在电视节目里看到,在气温低于0℃的寒冷冬季,为保障交通安全,交警在积雪的路面上撒盐,路面的冰雪就会融化;在煤撒盐的道路上,汽车反复碾压也会使积雪融熔化,她对上述积雪熔化的原因作出如下猜想:‎ A.加盐可能使冰雪在低于0℃时熔化 B.汽车碾压增大了压强,冰雪就可能在低于0℃时熔化 C.汽车碾压使冰层变薄了,冰雪就可能在低于0℃时熔化 为验证她的猜想,同学们用冰块模拟冰雪进行了如下探究:‎ ‎(1)在气温较低时,将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观察到有些冰块已经熔化,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温度计示数低于0℃,证明猜想A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同时观察到罐底出现了白霜,这是发生 了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2)如图所示,在气温低于0℃的室外用窄长凳支起甲、乙、丙三块冰块,甲和乙的厚度相等并大于丙的厚度,把完全相同的三根细钢丝分别挂在冰块上,钢丝下分别挂上体积相同的实心铁块和泡沫块,过一段时间后,甲、丙上的钢丝都陷入到冰块中相同的深度,乙上的钢丝未明显陷入冰块.通过比甲甲、乙中钢丝陷入冰块的情况可知:甲汇总钢丝下的冰受到的压强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使冰发生了熔化,此时冰的熔点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0℃,说明猜想B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比较甲和丙则可说明猜想   是错误的.‎ ‎(3)探究结束后,他们查阅相关资料,知道了晶体的熔点均 受压强的影响,当冰熔化成水时密度   ,体积   (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才会出现(2)中的现象.‎ ‎【答案】(1)正确;凝华;(2)增大;低于;正确;C;(3)增大;减小.‎ ‎【解析】(1)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即低于0℃;故证明猜想A是正确的;‎ 易拉罐中液体温度很低,所以易拉罐本身温度也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易拉罐,由气态直接凝华成为固态的白霜,同时会放出热量.‎ ‎(2)甲、乙、丙三块冰块,甲和乙的厚度相等并大于丙的厚度,把完全相同的三根细钢丝分别挂在冰块上,钢丝下分别挂上体积相同的实心铁块和泡沫块,‎ 由于铁的密度大于泡沫的密度,所以体积相同的实心铁块和泡沫块,实心铁块的质量大于泡沫块,则其重力也大于泡沫块,对冰块的压力也大,‎ 因此通过比甲、乙中钢丝陷入冰块的情况可知:甲和丙钢丝下的冰受到的压强增大,当冰受到压力变大时,熔点都会降低;从而说明猜想B是正确的;‎ 甲的厚度大于丙的厚度,比较甲和丙,可知冰层变薄熔点降低,故说明C、汽车碾压使冰层变薄了,冰雪就可能在低于0℃时熔化是正确的;‎ ‎(3)根据公式ρ=可知,质量不变,密度变大时,体积变小,所以冰熔化成水后,质量不变,但水的密度变大,所以体积变小.‎ ‎4. (2019辽宁大连,第30题)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组装下列实验器材时,其合理的先、后顺序是(填序号) 。‎ ‎①温度计 ②石棉网 ③装水的烧杯 ④酒精灯 ‎(2)温度计放置在水中的要求是 。‎ ‎(3)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观察到第2分钟水开始沸腾。‎ 请在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 ‎(4)分析图象,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 ‎【答案】(1)(2)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3)略 (4)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解析】(1)组装实验器材时,应从下往上,所以顺序为④②③①;‎ ‎(2)温度计放置在水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3)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4)由图像可知,沸腾前吸热温度升高,且升高速度由快减慢,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2019全国各地中考物理分类汇编-物态变化 ‎1.(2019.泰安中考)冬天戴眼镜的人进入温暖的室内时,镜片会变得“模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室内的水蒸气发生了 A.凝固 B.凝华 C.汽化 D.液化 ‎【解析】选D。本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镜片变“模糊”是室内的水蒸气预冷液化形成的故选D ‎2. (2019·淄博中考)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B.夏天会看到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解析】选C.本题物态变化的判断。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变干,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A错误;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棒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C正确;初冬的早晨地面上出现白色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3.(2019▪淮安中考)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其中BC段表示的可能是(  ) ‎ A.晶体的熔化过程 B.晶体的凝固过程 ‎ C.非晶体的熔化过程 D.非晶体的凝固过程 解析:选B。 本题考查物态变化图像。由图可知,BC段物质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因而可能是晶体的凝固过程,故B正确;熔化过程是吸收热量的,故A错误;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和凝固温度,故C和D均错误。‎ ‎4. (2019▪重庆中考A卷).如图1所示的热现象通过凝华形成的是 ‎【解析】选B。本题考查物态变化过程的辨识。厨房蒸笼旁的“白汽”是通过液化形成的,A不符合题意;冬天清晨树叶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温度下降时,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通过凝华形成的,B符合题意;夏天清晨小草上的“露珠”,是通过液化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是通过熔化形成的,D不符合题意。‎ ‎5. (2019·滨州中考)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绘制成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冰是晶体 B.冰的熔点是00C C.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15分钟 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熔化图像的分析。(1)由乙图知,从第5分钟到15分钟,冰的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冰是晶体,且熔点为0℃,故A、B正确;‎ ‎(2)由图知,冰从第5min开始熔化,到第15min完全熔化完,熔化过程经历了10min.故C错误;‎ ‎(3)由图知,冰在熔化过程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D正确.‎ 故选C.‎ ‎6. (2019·内江中考)蒸馒头的师傅在用手从蒸笼里拿刚蒸熟的馒头时,为了避免手被烫伤,要先用手蘸一下凉水,他这样做的主要道理是 A.利用凉水是热的不良导体,把手和热馒头分开 B.利用凉水温度低,能快速降低蒸笼内水蒸气的温度 C利用凉水蒸发要吸热,能降低水的温度 D.利用凉水先对手进行冷却,同时又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避免手被烫伤 ‎【解析】选D。手拿刚出笼的馒头时,若先在手上沾些冷水,利用凉水先对手进行冷却,冷水遇到热的馒头,冷水会汽化,汽化吸收手上的热,使手的温度降低,同时又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升温较慢,避免手被烫伤,故D正确。‎ ‎7. (2019•台州中考) 安装在浴室内的某种防雾镜,内部有电热丝加热,使镜面的温度比室温略高,从而防止水蒸气在镜面( )‎ A. 汽化 B. 液化 C. 熔化 D. 凝固 ‎【解析】选B.镜面的温度比室温略高,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不会在镜面液化,即选择B。‎ ‎8. (2019·遂宁中考)夏季的清晨,站在涪江边会看到江面上飘着淡淡的白雾,如图所示,这些“白雾”的形成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 ‎ A.液化 B.汽化 ‎ C.升华 D.凝华 解析:选A。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现象的辨析。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故A正确,其它错误。‎ ‎9. (2019▪连云港中考)下列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霜的形成是一种升华现象 B.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C.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消失是汽化现象 D.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解析:选D。 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知识。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A错误;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故B错误;樟脑丸逐渐消失是升华现象,故C错误;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正确。‎ ‎10. (2019·聊城中考)下列四种生活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 A.湿衣服晾干了 ‎ B.加冰块使饮料温度降低 C.放在衣柜中的樟脑片变小了 D.夏天从冰箱内取出瓶装饮料后,瓶外壁常附着一层小水珠 ‎【解析】选D。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的有关知识。湿衣服晾干了是汽化现象(蒸发);加冰块使饮料温度降低是冰块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樟脑片变小是发生了升华现象;冰箱中刚取出的饮料瓶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饮料瓶外壁上液化成水珠。‎ ‎11. (2019·张掖中考)五莲山是著名的风景区,远远望去,云雾療绕,显得神秘而美丽.关于云雾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是从山中冒出的烟 B.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水珠 C.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 D.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解析】选D.雨后的山上总有很多的水蒸气,但是水蒸气和空气一样是看不见的.山顶的温度较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雾.故选D.‎ ‎12. (2019·张掖中考)学完光学后,小明对知识做了如下梳理,其中连线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析】选A.A、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制成的,故A正确;B、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可用于夜视仪等;紫外线具有化学效应,可用来消毒、杀菌,故B错误;C、老花眼是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来矫正;近视眼是利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来矫正,故C错误;D、平面镜能成虚像,不能成实像;凸透镜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凹透镜可以成虚像,故D错误.故选A.‎ ‎13. (2019·自贡中考).以下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中,放热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积水干涸 C.秋天,草木上出现了霜 D.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解析】选C.A、春天,冰雪消融,属于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不符合题意;B、夏天,积水干涸,属于汽化过程中的蒸发,需要吸收热量.不符合题意;‎ C、秋天,草木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需要放出热量.符合题意;D、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属于升华过程,需要吸收热量.不符合题意.故选C.‎ ‎14. (2019·自贡中考)小明丽同学对冰加热,他将冰熔化成水直至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水沸腾时温度不变,说明沸腾过程不需要吸热 B.冰熔化时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冰的升温比水快,说明冰的比热容比水小 D.图中DE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 ‎【解析】选C ‎.A、水沸腾时温度不变,但需要不停吸热,如果停止加热,沸腾也马上停止.故A错误;B、图中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即该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故B错误;C、由于冰和水的质量相同,又是同一个酒精灯加热,水升温比冰慢,说明水的比热容比冰大;故C正确;D、据图可知,DE为水沸腾过程,故D错误;故选C.‎ ‎15. (2019·安徽中考)液体和空气接.離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表面层,如图所示。 由于液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表面层中就存在一些具有较大能量的分子,它们可以克服分子问相互作用的 _______力,脱 离液体跑到空气中去 。 其宏观表现就是液体的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 ‎ 解析:本题考查了分子动理论与物态变化。分子间存在相互作有的引力和斥力,分子运动要离开物体时要克服分子间的引力。宏观上看物体离开液体的现象是汽化(或蒸发)的现象。此时物质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分子间的间隔也变大了。‎ 答案:引 汽化(蒸发)‎ ‎16. (2019·济宁中考)清晨,草叶上常挂有晶莹的露珠,这是由于夜间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 液化 形成的,在阳光照射下这些露珠又会慢慢消失,是由于露珠发生了 汽化 的缘故.(均选填物态变化名称)‎ ‎【解析】露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液化形成的露珠在阳光下消失,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了汽化现象.‎ 答案:液化;汽化. ‎ ‎17. (2019▪淮安中考)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装有水的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烧瓶中水量减少,这是由于水 汽化 造成的,而瓶口上方的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是由于水蒸气发生 液化 形成的,该变化过程需要 放 热(前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 ‎ ‎12.解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中的汽化和液化。用酒精灯对烧瓶加热,烧瓶中的水温度升高,汽化加快,变成水蒸气逸出烧瓶,因而烧瓶中水量减少;瓶口上方的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是由于水蒸气遇到冷的金属盘,温度降低,液化形成的,液化是一个放热的过程。‎ 答案:汽化;液化;放 ‎18. (2019•成都)盛夏时节天气炎热,小莉从冰箱里拿出根冰棒吃了起来,顿时感觉凉爽了.冰棍在熔化过程中要      热量;哥哥从冰箱中取出瓶矿泉水,不久后发现,原本干燥的瓶壁上有了许多水珠,这是发生了      现象(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 解析:①冰棍在嘴里会熔化,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所以会感觉凉爽;‎ ‎②从冰箱中取出的矿泉水,温度比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饮料瓶就会液化为小水珠,附着在饮料瓶表面.‎ 答案:吸收;液化.‎ ‎19. (2019·‎ 遂宁中考)如图是小宇家的电子式电能表。有一天他洗澡,关闭了家里其它用电器,只让家里标有“2019W”的电热淋浴器正常工作,发现电能表指示灯闪烁了600imp时,淋浴器内满箱水温从23℃升高到43℃,则消耗的电能是 KW·h,通电时间是 mini;如果水吸收的这些热由完全燃烧0.02lm3的天然气提供(q天燃气=4.O×103J/m3 C水=4.2×1o3J/(kg·℃)不计热量的损失) ‎ 水箱内水的质量是 kg,水箱内水内能的改变是通过 方式实现的;在用电吹风吹干头发时,发现吹热风比吹冷风更容易让头变干,这是由于 。 ‎ 解析:本题结合电能表考查电热、内能的改变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消耗的电能是W=×1kwh=0.2kwh,‎ (2) P=2019W=2kw,t==‎ (3) Q放=m气q=0.021m3×4×107J/m3=8.4×105J Q吸=Q放 ,m==‎ (4) 热传递 (5) 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答案:0.2、10、20、热传递、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20. (2019·枣庄中考)小李同学看到在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只有60℃,当温度达到   ℃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   (选填“会”或“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   ℃,只有当   时,继续加热,液体温度才会升高. ‎ ‎【解析】由于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醋的沸点是60℃,所以锅中的液体温度达到60℃时液体就沸腾了;液体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所以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60℃;只有当醋全部汽化后,再继续加热,油温度才会升高. ‎ 答案:60;不会;60;醋全部汽化.‎ ‎21. (2019·衢州中考)人们都说: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的热水烫伤严重得多“。小柯认为这是因为100℃的水蒸气和100℃的热水温度虽然一样,但100℃的水蒸气变成100℃的热水时,还要放出热量,对此,小柯设计了以下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 ‎【实验过程】(实验中的热损失及热胀冷缩对实验的影响忽略不计)‎ ‎①将一定量温度为t1的冷水装入一个双层玻璃真空保温杯中,液面如图甲所示位置,标记为A.②向杯中插入导管,将100℃的水蒸气通人保温杯的冷水中(水蒸气全部被圾收),发现杯中水面明显上升。‎ ‎③一段时间后,停止通人水蒸气,移出导管后,杯中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标记为B ‎,再测出此时杯中水的温度为t2,比较发现t2高于tl.的结果. ‎ ‎(2)t2高于tl的原因是 液化放热 . ‎ ‎(3)小江认为因未设置对照,小柯的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他的观点,请你在的帮助小柯设计后续实验方案(要求简要叙述实验过程和证明小柯观点的应有实验结果): 再取一个相同的保温杯,在保温杯中倒入与第一个保温杯中质量相同,温度为t1的冷水,然后再倒入100℃的开水直至与第一个保温杯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此保温杯中水温t并与t2比较,t2高于t,得出水蒸气液化放热. . ‎ ‎【解析】(1)将水蒸气通入装有冷水的双层玻璃真空保温杯中,水蒸气受冷就会液化,形成水,所以杯中通入的水蒸气后水面会上升; ‎ ‎(2)水蒸气在双层玻璃真空保温杯中遇冷由气态变为液态,发生液化,水蒸气液化要放出热量;水蒸气液化时放出的热量被杯中的水吸收,水的温度升高,所以t2高于tl;‎ ‎(3)为了证明液化放热,应另取一个相同的双层玻璃真空保温杯,在保温杯中倒入与第一个保温杯中质量相同,温度为t1的冷水,然后再倒入100℃的开水直至与第一个保温杯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此保温杯中水温t并与t2比较,t2高于t,得出水蒸气液化放热. ‎ 答案:(1)液化;(2)液化放热;(3)再取一个相同的保温杯,在保温杯中倒入与第一个保温杯中质量相同,温度为t1的冷水,然后再倒入100℃的开水直至与第一个保温杯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此保温杯中水温t并与t2比较,t2高于t,得出水蒸气液化放热。‎ ‎22. (2019·淄博中考)小云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 ‎(1)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自下而上 的顺序(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实验室现有水银温度计(﹣20℃﹣120℃)、酒精温度计(﹣80℃﹣60℃)、体温计、寒暑表等不同种类的温度计,本实验应选用的温度计是 水银温度计 ;‎ ‎(2)实验中,小云观察到水灾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甲、乙所示.表示沸腾前气泡上升情况的是图 甲 ;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是 小水滴 (选填“小冰晶”、“小水滴”或“水蒸气”);‎ ‎(3)实验完毕,小云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原因是 石棉网的余温仍高于水的沸点 .‎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水沸腾的实验。‎ ‎(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先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所以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 体温计的量程在35℃~42℃,家用寒暑表的量程是﹣20℃~60℃,水银温度计的量程为﹣10℃~110℃,酒精温度计的量程为﹣80℃~50℃;而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所以应选择水银温度计;‎ ‎(2)甲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情况;乙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气泡体积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情况;‎ 烧杯中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3)刚撤掉酒精灯时,铁圈、石棉网的温度还高于水的温度,所以可以继续吸热,不马上停止沸腾.‎ 答案:(1)自下而上;水银温度计;(2)甲;小水滴;(3)石棉网的余温仍高于水的沸点.‎ ‎23. (2019▪重庆中考A卷)小杜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选用了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它是根据液体 的原理制成的。图15甲所示是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为 ℃;继续加热,当水温上升到8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4min后停止读数,根据记录的数据画出了图15乙所示的“温度—时间”图像,根据图像可知此次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 ‎【解析】本题考查液体温度计的原理、读数及液体沸腾图像。实验室里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由图可知,温度计的示数为78℃;由图像可知,此次实验中水的沸点是96℃。‎ 答案:热胀冷缩 78 96‎ ‎2019全国各地中考物理分类汇编-物态变化 ‎1.(2019·郴州中考)‎ ‎ 福城郴州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资兴的“迷漫小东江”、宜章莽山的“翠屏雾海”、汝城热水温泉上的“白雾”,这些景观中雾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 ‎ A.液化 B.熔化 C.汽化 D.凝固 ‎ ‎【解析】选A。这些景观中的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液滴,属于液化现象,故A正确。‎ ‎2.(2019·东营中考)2019年5月8日,河北、北京、内蒙古等地局部地区出现罕见的五月飘雪景象。有关雪的形成,正确的是 A.凝同现象且吸热 B.凝同现象且放热 C.凝华现象且放热 D.凝华现象且吸热 ‎【解析】选C。本题考查物态变化及其特点。雪是云层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凝华是放热过程。故选C。‎ ‎3.(2019·黄石中考)下列热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A.初春,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雾;‎ B.初冬,田野里出现了霜;‎ C.家中,冰箱里冰盒中的水凝结成冰块;‎ D.房里,敞口瓶中的花露水蒸发 ‎【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物态变化的认识。雾是液化现象,要放热,霜是凝华现象,也要放热,水结成冰是凝固现象,也是放热过程,花露水蒸发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4.(2019·盐城中考)如图所示,在两个相同试管甲和乙中分别装入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然后将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直接通入试管甲的水中,水蒸气在甲中几乎全部液化,待甲中的水面上升一段高度后,停止通入水蒸气,测出此时甲中水的温度为t,以下能验证水蒸气液化放热的操作是 A.测出乙中的水温并与t比较 B.测出烧瓶中的水温并与t比较 C.将烧瓶内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t比较 D.将另一杯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t比较 ‎【解析】选C。本题考查的是对液化放热的理解。当水蒸气进入试管甲中时,先发生液化,即水蒸气由气态变成开水,放出热量,使水温升高,后又发生热传递,水温进一步升高,要证明水蒸气液化放热,须在乙中加入同样的开水,使之水面和甲中的水面相平,这样再比较甲、乙中水的温度,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故选C。‎ ‎5.(2019·齐齐哈尔中考)下列各种现象,需要放出热量的是 ( )‎ A.北方冬天户外冰冻的衣服变干 ‎ B.春天冰雪消融 ‎ C.用电吹风将湿头发吹干 ‎ D.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霜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物态变化的识别。A选项中属于升华吸热现象,故A错误;B选项属于熔化吸热现象,故B错误;C选项属于汽化吸热现象,故C错误;D选项属于凝华放热先,故D正确。‎ ‎6.(2019·上海中考)1、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A、00C  B、100C  C、400C  D、1000C ‎【解析】选A。本题考查对冰水混合物温度的认识。摄氏温度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100℃.‎ ‎7.(2019·鄂州中考)物理课上,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先让学生观察盛有干冰(固态CO2)的容器外壁出现一层白霜的现象,接着学生用镊子夹取一块干冰放入装有常温水的烧杯中,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水立刻剧烈“沸腾”起来,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白霜是凝固现象 B.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 ‎ C.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 D.白雾是水蒸气 ‎【解析】选C。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区分。白霜的形成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A项错误;气泡内是干冰遇到水后吸热迅速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不是水蒸气,B项错误、C项正确;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D项错误;故选C。‎ ‎8.(2019·襄阳中考)夏天,人在电风扇下吹风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 A.电风扇吹来的是冷风 ‎ B.电风扇吹风可降低室内温度 C.电风扇吹风可加速人体汗水的蒸发,吸收了皮肤的热量 D.以上说法都正确 ‎【解析】选C。本题考查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电风扇吹来的风加快了汗液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蒸发,加快从皮肤表面吸收热量,导致人身体表面的温度降低,所以风扇下吹风感觉凉爽,但并不能降低室温,所以C正确,ACD是错误的。‎ ‎9.(2019·安顺中考)2019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大旱。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1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其原因是( )‎ 图1‎ 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解析】选A. 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主要是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从而达到减慢蒸发的效果。‎ ‎10.(2019·常德中考) 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  B. 冰变成水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  C. 冬天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  D.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需要放热 ‎【解析】选B 。本题考查物态变化及其特点.‎ 雾是液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是放热的,故A错误;冰是固态的,冰变成水后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物体熔化是吸热的,故B正确;冬天人呼出的高温气体遇到外面的冷空气液化成小水珠,就形成了人们看到的“白气”,液化是放热的,故C错误;樟脑球变小,是升华过程,是吸热的,故D正确.故选B.‎ ‎11. (2019·广东中考) 如题3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可能是海波凝固时温度变化曲线 ‎ ‎ B.可能是松香熔化时温度变化曲线 ‎ ‎ C.可能是萘熔化时温度变化曲线 ‎ D.可能是沥青熔化时温度变化曲线 ‎ ‎【解析】选C 。本题考查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由图知:温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升高,所以是熔化过程;‎ 关于“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因为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所 以无论是晶体的熔化图像还是凝固图像,都有一段温度不变的过程;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过程都要吸热、凝固都要放热,熔化图形中的温度都呈上升趋势,凝固图像中的温度都呈下降趋势.在温度变化过程中,有一条平行于横轴(时间)的线段,说明在此段时间内温度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此时间的温度值即为该物体的熔点,而只有晶体才有熔点;在海波、松香、萘和沥青中,萘和海波是晶体,所以C 正确;故选C ‎12.(2019·黄冈中考)下列做法利用物态变化放热的是( )‎ A.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常放些干冰 B.北方的冬天,常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 C.夏天,为了凉快,常在地面上洒水 D.夏天,为了喝到冰凉的饮料,常在饮料中加冰块 ‎【解析】选B。干冰的升华、水的蒸发、冰块的熔化都是放热过程。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水凝固时要放热,B正确。‎ ‎13.(2019·厦门中考)‎ ‎【解析】选D。本题考查体温计的使用。体温计使用若没有甩,若测量的体温比原体温计的示数低,体温计的示数不变,显示原来的示数;若测量的体温比原体温计的示数高,则示数升高,显示新的示数。题图中体温计的示数是38.5℃,故体温计的示数不能小于38.5℃。故选D。‎ ‎14.(2019·雅安中考)以下热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 ‎ A.往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酒精蒸发时放热 ‎ B.98℃的水也可沸腾―――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降低 ‎ C.寒冷的北方室外多选用酒精温度计测温―――酒精的凝固点低 ‎ D.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外壁出现了小水滴―――水蒸气凝华 解析:选C。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有关知识。酒精蒸发吸热故A错,水的沸点随着气压的升高而升高故B错,易拉罐外的小水滴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故D错。‎ ‎15.(2019·河南中考)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 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凝华现象 C.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D.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解析】选D.本题考查物态变化 文艺汇演时的白气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降低了周围环境的温度,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A选项错误;冰棒周围的白气和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BC选项错误;.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是壶嘴喷出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D选项正确。‎ ‎16.(2019·孝感中考)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在高山上烧水时,水温不到90℃水就沸腾了,是因为水的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 B.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夏天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D.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一定升高 解析:选D.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液体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所以在高山上烧水时,水温不到90℃水就沸腾了.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冰晶;雪糕周围冒的“白气”,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选D.‎ ‎17.(2019·乌鲁木齐中考)北方的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的水蒸气变为“白气”的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凝华 B.液化 C.汽化 D.熔化 ‎【解析】选B。水蒸气变为“白气”是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故选B。‎ ‎18.(2019·深圳中考)对以下各图解释正确的是( )‎ ‎ A.寒暑表测得某地的气温是11℃‎ ‎ B.海波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 ‎ C.刚剥开包装纸的雪糕会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 D.游泳后从水里出来感觉冷,因为身上的水蒸发吸热 ‎ ‎ 【解析:选D.寒暑表的正确读数是“ -9°C”,故A错误;B.是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故B错误; C.刚剥开包装纸的雪糕会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故C错误;D 游泳后从水里出来感觉冷,是因为身上的水蒸发吸收了热量,故D正确.‎ ‎19.(2019·汕尾中考)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 规律制成的,如图6 甲所示的体温计的示数是 ℃;‎ ‎【解析】本题考查体温计的使用。体温计是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的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对应的读数为37.7℃。‎ 答案:热胀冷缩 37.7‎ ‎20.(2019·齐齐哈尔中考)某同学对冰加热,他将冰熔化成水直至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请结合图像写出两个相关物理知识点:‎ a ;‎ b 。‎ 解析:学会观察图像,从熔点、沸点、从过程的特点、从状态回答都可。‎ 答案:水的沸点100℃;冰的熔点0℃;冰是晶体;实验当地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冰的熔化时间是6min;冰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AB段为固态、BC段为固液共存状态等。‎ ‎21.(2019·淮安中考)日光灯用久了两端会发黑,是因为管内钨丝中的钨先_________,后_________(选填“升华”、“凝华”、“汽化”或者“液化”)而形成的,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3410℃,则它的凝固点为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日光灯用久了两端会发黑,是因为管内钨丝中的钨先升华后凝华而形成的;同一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答案:升华 凝华 3410℃‎ ‎22.无论是盛夏还是寒冬,在装有空调的汽车玻璃窗上常常附有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气 形成的。夏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 (选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冬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 (选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 解析:本题考查液化及液化现象。夏天,空调车内温度低于外部温度,外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侧;冬天,空调车内温度高于外部,车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侧。‎ 答案:液化 外侧 内侧 ‎23.(2019·扬州中考)下列各种自然现象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雪 B.露 C.霜 D.冰 ‎【解析】选A。本题考查物态变化过程的判断。雪、霜都是水蒸气直接凝结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露是水蒸气变成的小液滴,属于液化现象;冰是由水变成的固体,属于凝固过程。‎ ‎24.(2019·漳州中考)‎ 解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太阳光被分解成各种颜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答案:液化 色散.‎ ‎25.(2019·河南中考)信阳“毛尖”深受人们喜爱,在制茶过程中,通过加热能使新鲜茶叶中的水分快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这便是制茶工序中的“杀青”。用高温开水能很快泡出茶香、茶色,这是因为温度越高, 越剧烈。‎ ‎【解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及内能。 新鲜茶叶含有大量水分,水分受热发生的是汽化现象;温度是影响分子热运动的因素,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快,即扩散的更快。‎ 答案:汽化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26.(2019·河北中考)32.探究水沸腾时对温度变化的特点。‎ ‎(1)图14所示实验中的错误之处是 。‎ 烧杯上加盖的目的是 。‎ 时间/min ‎…‎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温度/℃‎ ‎…‎ ‎92‎ ‎93‎ ‎94‎ ‎95‎ ‎96‎ ‎97‎ ‎98‎ ‎98‎ ‎98‎ ‎98‎ ‎98‎ ‎(2)改正错误后,继续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烧杯内水面上方气压 标准大气压。‎ ‎(3)水沸腾后,烧杯上方出现大量“白气”,和它的形成过程相同的是 (选填序号)。‎ ‎①冰 ②霜 ③雾 ④雪 ‎【解析】本题探究沸腾的特点。在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液泡要充分跟被测物体接触,在测量液体温度时,液泡不能跟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接触;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变化而变化,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就越高;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是100℃,由表中数据可知,此实验中水的沸点是98℃,因此烧杯内水面上的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白气”是小水滴,是烧杯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雾也是液化形成的。‎ 答案:(1)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烧杯底部 缩短加热时间(或减小热量损失)(2)小于 (3)③‎ ‎27.(2019·遵义中考)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本次实验不能使用 ① 温度计。(选填“水银”、“煤油”或“酒精”)。(水银的沸点为357℃、煤油的沸点为150℃、酒精的沸点为78℃)‎ ‎(2)水沸腾后,温度计液柱隐定时的示数如图所示,则该地水的沸点为 ① ℃。‎ ‎【解析】本题考查水的沸腾实验的探究。(1)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故使用的温度计内液体的沸点应高于100摄氏度。酒精的沸点为78摄氏度,故本实验不能用酒精温度计。(2)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2℃,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96℃。‎ 答案:(1)酒精;(2)96; ‎ ‎28.(2019·汕尾中考)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8 甲所示。‎ ‎(l)图8 甲中A 、B 、C 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 ;图8 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 (选填“左”或“右”)图;‎ ‎(2)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8 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 ℃ ,说明此时的大气压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l 标准大气压;‎ ‎(3)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 ,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解析】本题考查水的沸腾实验。(1)温度计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保持向平,故A、C错误,B正确;由图乙知,左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是沸腾时的图象,右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是沸腾前的图象;(2)由实验数据知,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水沸腾时的温度是99℃,所以水的沸点是99℃。由于沸点小于100℃,所以此时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3)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4)水沸腾时,烧杯口上方有大量的“白气”产生,这主要是因为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答案:(1)B 左 (2)99 小于 (3)停止加热 (4)液化 ‎29.(2019·盐城中考)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甲图是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读数为 ℃‎ ‎(2)实验时,当水中有大量的气泡产生,且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 ,直至水面破裂,水开始沸腾。‎ ‎(3)当水温上升到 80℃时.每隔0.5min记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至沸腾一段时间,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根据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 ℃。沸腾前,水温变化快慢的特点是 ‎ ‎, 形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 。‎ ‎(4)小明、小华与小红在同一小组做实验,小明与小华分工合作,小明计时,小华读出温度并记录数据,而小红独自计时,读取温度并记录数据。他们同时按下秒表且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小红每次读数都比小华迟6s。在同一坐标标系中,将小红和小华所测数据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以发现,小红的图像在小华的 (左/右)边。‎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的掌握。(1)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由图可知,示数为89.5℃;(2)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水泡体积逐渐变大;(3)由图可知,温度升高到99℃后温度保持不变,故沸点为99℃;水温变化快慢的特点是先快后慢,形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温度升高,加快了汽化;与环境的温差变大;(4) 小红每次读数都比小华迟6s,此时水温将比小明、小华测的数据偏大,即小红的图像在小华的左边。‎ 答案:(1)89.5 (2)变大 (3)99 先快后慢 温度升高,加快了汽化;与环境的温差变大 (4)左 ‎30.(2019·襄阳中考)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其他小组测得的水的沸点都是100℃,唯有创新组误将盐水倒入烧杯加热,当盐水温度升到88℃时,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1)创新组烧杯中的盐水沸腾时,其沸点为 ℃。‎ ‎(2)老师认为创新组的实验很有意义,还可以继续深入研究。请提出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88‎ ‎91‎ ‎94‎ ‎97‎ ‎100‎ ‎103‎ ‎103‎ ‎103‎ ‎103‎ ‎【解析】(1)由记录的数据可见,盐水的温度升高到103℃后,就不再变化了,因此此时盐水的沸点是103℃,并且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保持这个温度不变; (2)实验时可提出这样的问题:水的沸点与含盐量的多少有什么关系. 答案 :(1)103;(2)水的沸点与含盐量的多少有什么关系.‎ ‎31.(2019·广东中考)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如题18-1图所示。‎ ‎ ⑴此实验加热过程是通过 方式来增大烧杯中水的内能。(选填“做功”或“热传递”)‎ ‎ ⑵下表是加热过程中不同时刻水的温度记录,其中有一个记录错误的实验数据,请指出该错误的数据是 ,这样判断的理论依据是 。‎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5‎ ‎98‎ ‎98‎ ⑶改正数据后可判定此时水沸腾的温度为 ℃,没有有达到100℃的主要原因是当地的大气压 。‎ ⑷请根据表格的正确数据在题18-2图中画出水加热直至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解析】本题考查水的沸腾现象以及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1)实验中的加热过程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来增大烧杯中水的内能的;‎ ‎(2)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由表格中数据知,水从第4min 开始沸腾,沸腾过程中的温度是98℃,而第6 分钟的温度为95℃,所以是此数据记录错误;‎ ‎(3)由于一切液体的沸点都随气压的增大而增大,此时水的沸点是98℃,低于100℃,所以当时气压低于1 标准大气压;‎ ‎(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当第4 分钟时,继续加热水温不再升高,说明此时水已沸腾,因此水的沸点是98℃;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答案:(1)热传递;(2)95;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3)98;小于1 标准大气压;(4)如图所示:‎ ‎32.(2019·黄冈中考)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 ‎(1)该实验器材装配的合理顺序是(填序号)______(①烧杯;②酒精灯;③温度计;④铁圈及石棉网)。‎ ‎(2)图乙中读数的错误之处是:视线没有与温度计液柱的液面___。‎ ‎(3)图丙是正确实验后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温度____(填“不变”或“升高”)。‎ ‎【解析】⑴此类实验器材的装配顺序是“从下到上、从左到右”,所以最先放在铁架台上的是酒精灯,由酒精灯的高度来确定铁圈的高度,铁圈固定后再放石棉网,剩余器材以次类推;⑵读温度计的示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的液柱液面相平,否则读数会偏大或偏小;⑶由图像可知,第7分钟以后,水的温度保持99℃不变,这个温度就是沸点。‎ 答案(1)②④①③ (2)相平 (3)不变 ‎33.(2019·烟台中考)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示数是怎样变化的?‎ ‎(2)实验过程中发现,从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的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加热时间,请你提出两条建议。‎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水的沸腾特点。(1)水在沸腾前吸热温度升高,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2)液体从加热到沸腾需要的时间的长短与很多因素有关:水量的多少、水温的高低、火力的大小、用酒精灯的外焰还是内焰加热等等,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 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减小水的质量;提高水的初温。‎ 答案:(1)先升高,后不变 (2)减小水的质量、提高水的初温等 ‎34.(2019·益阳中考)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加热一定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 ℃;‎ ‎(2)当观察到 时,说明水已沸腾;‎ ‎(3)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再升高,但酒精灯要持续加热,这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 ;‎ ‎(4)图乙中能正确表示实验过程中水温度变化的图象是 (填 “A”“B”“C”或“D”)。‎ ‎【解析】:(1)每一个大格代表10℃,每一个小格代表1℃,示数是89℃.‎ ‎(2)水在沸腾时,水温都达到沸点,水在各个部位同时汽化,因此大量气泡会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得到补充,加之越往水面液体的压强越小,因此气泡会越变越大;‎ ‎(3)液体沸腾时要继续吸收热量,因此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再升高,但酒精灯要持续加热;‎ ‎(4)液体沸腾的特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如图A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升高到沸点以后,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图A所示的是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B是晶体熔化图象,C图是晶体凝固图象,D图表示吸收热量,温度一直升高,故BCD都不符合题意 ‎【答案】:(1)89(2)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3)继续吸收热量 (4)A ‎35.(2019·乌鲁木齐中考)“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如图。‎ ‎(1)水烧“开”了在物理学中叫做沸腾,水沸腾时,我们可以观察到有 (填“大量”或“小量”)气泡产生。在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但酒精灯要持续加热,所以说水在沸腾的过程中要不断 。实验表明一切液体在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 。‎ ‎(2)水沸腾以后堵住纸板上的小孔c,温度计的示数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析】本题考查水沸腾的实验。(1)水沸腾时,在液体表面和内部进行剧烈的汽化现象,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水沸腾时要继续加热,水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2)堵住小孔C后,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温度计的示数变大。‎ 答案:(1)大量;吸热;沸点。(2)变大。‎ ‎36.(2019·宜昌中考)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的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成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 ‎ ⑴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⑵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 请你根据上述小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_________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_________形成的.‎ ‎【答案】(1)升华 (2)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 (3)干冰吸热升华; 水蒸气遇冷液化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