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日照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日照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语文试题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等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的区域内,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共18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炫(xuàn)目 濒(pīn)临 人声鼎沸(fèi) 吹毛求疵(cī) ‎ B.栖(qī)息 澄(chénɡ)明 中流砥(dǐ)柱 戛(ɡā)然而止 C.感慨(kǎi) 绮(qǐ)丽 随声附和(hè) 锋芒毕露(lù)‎ D.刹(shà)那 皎(jiǎo)洁 销声匿(nì)迹 穷愁潦(liáo)倒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竣工 静谧 浮想联篇 金榜题名 B.涨满 偏袒 花团锦簇 立杆见影 ‎ C.取谛 羁绊 锲而不舍 越俎代庖 D.憔悴 寒暄 顾名思义 循规蹈矩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董卿在主持《朗读者》节目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令广大观众目不暇接。‎ B.《红海行动》有的镜头炫技过甚,削减了影片的力量,但瑕不掩瑜,它无疑为2018年的中国电影开了个好头。‎ C.外卖小哥雷海为在第三季《诗词大会》上战胜了北大硕士彭敏,夺得冠军,在场的人都 弹冠相庆,起立鼓掌。‎ D.5月27日,在汤姆斯杯决赛中,中国男子队同仇敌忾,3:1战胜日本队,时隔6年重返冠军领奖台。‎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不但唱出了古诗词厚重的文化情感,也注入了磅礴的现代风范。‎ B.“且慢,让我来看一看吧。”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C.我不知道媒体宣传它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确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呢,还是为了产生轰动效应呢?‎ D.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不留恋顶级教授头衔,花园洋房,私有诊所等名利,毅然回归报效祖国。‎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移动互联网进入4G时代,微信社交平台承担起了繁荣公共文化、满足民众文化需求。‎ B.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跨文化、体验式游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 C.上合青岛峰会不仅会为世界经济积蓄巨大的能量,而且会给中国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 D.为了切实改善同学们的语文素养,许多学校积极开展“阅读经典作品,建设书香校园”活动。‎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古人对年龄有不同的称呼,如“总角”指儿童把头发扎成像一对牛角般的小髻,代指童年;“弱冠”指男子20岁,表示已经成年。‎ C.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具有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意义相关等特征。对联通常用毛笔竖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D.我国传统节日众多,每一个节日有不同的风俗活动。例如,元宵节有张灯结彩、结伴观赏的习俗,清明节往往要登高望远、祭祖扫墓,端午节人们要吃粽子、划龙船。‎ ‎7.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有的是影射当时社会现实的,如《狼和小羊》;有的表现的是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和智慧,如《农夫和蛇》。‎ B.老舍的《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旧北京人力车夫祥子的辛酸故事。作品中的祥子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积攒了三年,终于买了一辆车,但这车很快就被孙侦探抢走了。‎ C.《名人传》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代表作,讲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高尔基的充满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D.《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如“香菱学诗”的故事,通过讲述香菱到潇湘馆拜访宝钗时请求学诗的情节,展示了香菱刻苦用心、聪明伶俐的性格特点。‎ ‎8.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班长主持诗歌朗诵会时说:“欢迎语文老师抛砖引玉,朗诵一首唐诗,给我们做示范。”‎ B.拜读您的大作后,我斗胆斧正了其中几处不大通畅的文字,请您不要介意。‎ C.拙著《语文教学艺术初探》刚刚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特赠老友,敬请惠存。‎ D.黄老师对我说:“你在写作上有天分,平时要多写,习作可以交给我雅正。”‎ ‎9.下列语序的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个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当然是都被工作占去了。”“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 ‎②俗话说,想做一件事,总会有理由,而不做一件事,也总是能找到借口。‎ ③“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都可以成为坚持阅读的动力,而放弃阅读有时也不过一个“忙”字。‎ ‎④有研究指出,一个人每天阅读一小时,三年之后就可以变成某一问题的专家。‎ ‎⑤可见,“忙”并不足以为不读书的借口。‎ ‎⑥因此,读书更需要水滴石穿,坚持不懈的韧劲与恒心。‎ A. ②③①④⑤⑥ B. ②③①⑤④⑥ ‎ C. ③④②①⑥⑤ D. ③①④②⑥⑤‎ 二、(共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2题。‎ ‎①‎ 邹鲁文化是以周代两个诸侯国鲁国和邹国为中心、以周代礼乐文化为主体、吸收融合了殷商文化和当地土著东 夷文化而发展起来的区域性文化。与周秦时期其他的区域性文化相比,邹鲁文化堪称一枝独秀,它不但孕育了儒墨两大显学,引领了百家争鸣的时代潮流,而且还具有成为中国主流文化的内在潜质。‎ ‎②到了孔、孟生活的时代,邹鲁文化更是繁荣发达,天下领先。孔子的“仁爱”和墨子的“兼爱”,是邹鲁文化沃土培育出来的两大爱的学说,与印度释迦牟尼的“慈悲”并称于世。孔子描绘的“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领先于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一百多年,比“理想国”更富有理想的神韵,两千多年来引导和激励着中国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向往。‎ ‎③孔子和墨子分别开创了儒家和墨家学派,揭开了诸子百家大争鸣的序幕。孔门和墨门弟子来自四面八方,邹鲁成为贤士出入之地。孔子晚年整理的经典成为数千年中华文化承上启下的枢纽,被称为“中华文化元典”。孔子弟子及后学陆续编纂和创作的“四书”与“五经”并行于世。他们不仅开创并引领了一个诸子百家独立思考、自由言说的时代,还把这个时代中国思想世界的中心舞台转移到了邹鲁一带。‎ ‎④孔子、颜子、曾子、子思子、孟子这五位圣人全部出自邹鲁,出自儒家,由此可知邹鲁文化的非同凡响。这五位圣人还有一项重要的贡献,那就是他们对尧舜以来优良家风的传承、弘扬并创新发展,形成了只有在邹鲁才得一见的圣人家风。邹鲁优良家风,远承尧舜首倡的以孝悌治家的风尚,至春秋时期,邹鲁一带的家风以好学、知礼为特点,成为当时远近各地“闻其风而悦之”的家风典范。‎ ‎⑤孔子的圣人家风由一则“庭训”的典故可见一斑。孔子的家教具有示范效应,孔子后人从这则家教案例中提炼概括出了诗礼家风,世代发扬传承,历两千五百余年而不衰。颜子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修德、好学、守礼是颜子为人的三大特点。颜子三十五世孙颜之推著《颜氏家训》,将修德、好学、守礼的精神纳入颜氏家训,使其世代相传,成为其家风的内核。曾子父子共同开创的曾氏家风,以孝悌、修身、耕读为其三大特征。孟母教子有方,留下了“三迁择邻”“断机教子”等传颂后世的故事。孟子所开创的孟氏家风,无疑深受母亲的影响。‎ ‎⑥孔子、颜子、曾子、孟子培育的圣人家风不以富与贵的家境为基础,不是高不可攀,而是来自于普通的家庭。像孔子、孟子这样幼年时孤儿寡母的单亲家庭,不管生活多么困苦,只要拥有良好的母教和家风,就有机会“下学而上达”,出类拔萃,成为优异人才。待到孔子、孟子成贤成圣,光大门楣,他们的家风就直接转换成了圣人家风。‎ ‎⑦两千多年来,圣人后裔不忘祖训,名门望族和寻常百姓也都向往圣人家风,以圣人家风为范本,培育自家家风,形成了无数的不同类型的优良家风,传承中华美德,培养优秀人才,改良社会风气,塑造礼义之邦。‎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年2月24日11版,作者王钧林)‎ ‎10.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邹鲁文化一枝独秀。‎ B.邹鲁文化是形成圣人家风的沃土。‎ C.儒、墨学派揭开了百家争鸣的序幕。‎ D.邹鲁文化及圣人家风影响深远。‎ ‎11.下列有关“圣人家风”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圣人家风受到邹鲁文化中儒家思想的非凡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B.圣人家风是由五位圣人传承、弘扬尧舜以来的优良家风,并创新发展形成的。‎ C.圣人家风远承尧舜首倡的以孝悌治家的风尚,在周秦时期即被各地奉为典范。‎ D.圣人家风在当下中国依然能够传承中华美德,培养优秀人才,改良社会风气。‎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①段结构上领起下文,内容上明确了邹鲁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B.第②段运用引用论证,论述了孔子的“大同”社会更有理想神韵。‎ C.第⑤段列举几位圣人的家风,论述了其好学、知礼、世代相传的特点。‎ D.第⑥段表明圣人家风来自于普通家庭,与家境是否富贵无关。‎ 三、(共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5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鸣佩环,心乐之 乐:快乐 B.影布石上 布:映照 C.斗折蛇行 蛇:像蛇爬行那样 D.悄怆幽邃 悄怆:忧伤的样子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以其境过清 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B.隶而从者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 C.不可知其源 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D.乃记之而去 马之千里者(《马说》)‎ ‎15.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文字从小丘到篁竹,从篁竹到水声,再从水声到小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 B.文章描写游鱼“皆若空游无所依”衬托出潭水的清澈透明,给人以鲜明的画面感。‎ C.作者写“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感受,意在突出小石潭景色幽静、冷寂的特点。‎ D.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山水的描绘之中,委婉地表达了被贬流放的忧伤怨愤之情。‎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四、默写(共10分)‎ ‎16.按要求默写诗文名句。(每小题1分)‎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二章》)‎ ‎(2) ,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3)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4)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出猎》)‎ ‎(5)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6)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 ‎(7)力尽不知热, 。(白居易《观刈麦》)‎ ‎(8)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9)杜甫《望岳》中“ , ”两句诗,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 ‎(10)无论处于怎样的成长环境,我们追求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都不能改变,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 , 。”‎ 五、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7~18题。‎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7.首联中“照”字生动传神,富有表现力,试作简要赏析。(2分)‎ ‎ ‎ ‎18.“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 ‎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0题。‎ 东坡还宅 建中靖国元年,东坡自儋北归,卜居阳羡。阳羡士大夫犹畏而不敢与之游。独士人邵民瞻从学于坡。坡亦喜其人,时时相与杖策过长桥,访山水为乐。‎ 邵为坡买一宅,坡倾囊仅能偿之。卜吉入新第。夜与邵步月,偶至一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坡徙倚听之,曰:“异哉,何其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坡,泣自若。坡问其故,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而吾子不肖,遂举以售诸人。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坡亦为之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则坡倾囊所得者也。坡因再三慰抚,徐谓之曰:“妪之旧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呼其子,命翌日迎母还旧第,竟不索其直。‎ 坡自是遂还毗陵,不复买宅,而借顾塘桥孙氏居暂憩焉。‎ ‎(选自《梁溪漫志》,有删改)‎ ‎【注】①儋北:地名,在海南省。②屋券:房契。③毗陵:地名,现常州一带。‎ ‎1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异哉,何其悲也!‎ ‎ ‎ ‎(2)而吾子不肖,遂举以售诸人。‎ ‎ ‎ ‎20.明白了老妇人哭泣的原因后,苏东坡是怎样做的?依据文意,简要概括。(4分)‎ ‎ ‎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1~24题。 ‎ 云端上的村庄 秦 岭 ‎①天,拎着村庄;村,踩着云端;云,罩着崖顶。‎ ‎②站在大渡河畔,我东张西望,唯见白云悠悠,不见一脊一瓦。我在想:那高高的云端之上,真的会是胜利村人的故乡吗?‎ ‎③当地文友问我:“你在找什么?”‎ ‎④“云端上的村庄。”‎ ‎⑤“其实,所谓‘云端上的村庄’,听着充满诗情画意,说穿了那是典型的‘悬崖村’,咱这一带有很多。至于胜利村旧址,如果不是特别好的天气,肉眼是看不到的。”‎ ‎⑥初闻“云端上的村庄”,应该与早先媒体曾经报道过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阿土勒尔村有关,记得当时我正在家中看电视,荧屏上惊现这样的画面:村子在云端若隐若现,峭壁上凌空垂挂着长长的藤梯,崖畔上镂刻着窄窄的石阶,几十名放学回家的小学生,像一长串贴在悬崖上的壁虎,手脚并用,一寸寸、一点点往上蹭,蹭,蹭……可这次到了大渡河金口大峡谷,我才知道当年的胜利村比阿土勒尔村有过之而无不及。云端里的胜利村,海拔高达一千六百米。当地人说:“人掉下去,就像从天上掉下去一样,不沾一根草。”‎ ‎⑦“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那一刻,我真正懂了李白。‎ ‎⑧“老鹰茶,茶老鹰,香飘万里留客人……”‎ ‎⑨风中,隐隐约约传来山歌声,如丝似缕,优美婉转,这应是从胜利村新址传来的吧。靠近村口,迎面矗立着一块高大的石碑,上刻“道林子峡谷第一村”‎ 八个大字。朋友曾提醒我,他二十年前和朋友不远千里下川西,曾攀爬过好几个“云端上的村庄”,从谷底到村庄,来回平均至少三天时间。很多乡民与世隔绝,见到他们这些不速之客,目光里充满了戒备和疑惑。‎ ‎⑩绕过大石碑,一条开阔整洁、弧度如虹的主街道扑面而来,两旁是几十幢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的川西特色风貌建筑群:民居、超市、宾馆、文体活动中心……白墙青瓦,廊檐飞翘,阁楼竞秀,古朴中洋溢着时尚,雄浑中饱含着风情。小巷时见小桥流水,门口多有桂树浓荫,院内常常鸡犬相闻。各种石砌、木搭的花圃、围墙,玲珑雅致,风格迥异。三三两两的村民有的在聊天,有的在下棋,有的主动和我打招呼,表情善良友好。‎ ‎⑪街道中央的文化广场上,三位美丽的彝家姑娘,身穿崭新、漂亮的彝家服饰,正在介绍这里的老鹰茶:“先生,喝杯老鹰茶吧。”‎ ‎⑫我问:“一杯多少钱?”‎ ‎⑬“咱自产的,不要钱,只要你们外边人常来做客就行。”‎ ‎⑭其中一个姑娘告诉我,她们几位并非云端上下来的移民,但她们所在的公司认准了胜利村得天独厚的旅游前景和发展商机,专门在这里开发老鹰茶。云端上的环境适宜种植老鹰茶。如今人下了云端,茶却上了云端,种植面积扩大,行销省内外。三位姑娘手拉手,唱起了《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路旁的花儿正在开,树上果儿等人摘,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⑮不用问,进村之前听到的山歌,一定是这三位姑娘唱的了。我尝了一口老鹰茶,果然别有风味。‎ ‎⑯蓦然回首,这才发现身后矗立着一个巨大的石雕,内容展示的是当年胜利村人背着背篼在云端上艰难攀登的画面。正面题有四个大字:云端移民。石雕背面,镂刻一行小字:这里的人们来自悬崖绝壁的云端之上。‎ ‎⑰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大爷正在给游客讲云端上的故事:“我们来自云端,来云端之前,湖广是我们的家乡……”‎ ‎⑱我再次把目光投向云端。‎ ‎(选自 《 人民日报 》2018年4月28日12 版,有删改)‎ ‎21.胜利村人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3分)‎ ‎ ‎ ‎22.根据提示,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天,拎着村庄;村,踩着云端;云,罩着崖顶。(从修辞角度)‎ ‎ ‎ ‎(2)几十名放学回家的小学生,像一长串贴在悬崖上的壁虎,手脚并用,一寸寸、一点点往上蹭,蹭,蹭……(从描写角度)‎ ‎ ‎ ‎23.第⑥段运用了哪种叙述方式?简要分析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 ‎ ‎24.文末“我再次把目光投向云端”语意丰富,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4分)‎ ‎ ‎ 六、写作(5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大凡笑着生活的人,他们都不曾因为苦而放弃,只因扛而成长。谁不希望自己活得轻松,没有压力,一切随性?但如果真的这样去做的话,最终会发现这个世界在和自己作对。如果有一天你真的觉得自己轻松了,那也不是因为生活越来越容易了,而是因为自己越来越坚强了。‎ 这段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共18分,每小题2分)‎ ‎1.C (A项中, “濒(pīn)临”应为“濒(bīn)临”。B项中,“戛(ɡā)然而止”应为“戛(jiá)然而止”。 D项中,“刹(shà)那”应为“刹(chà)那”。)‎ ‎2.D (A项中,“浮想联篇”应为“浮想联翩”。 B项中,“立杆见影”应为“立竿见影”。 C项中,“取谛”应为“取缔”。)‎ ‎3.B (A.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不合语境。 C. 弹冠相庆: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贬义词。 D.同仇敌忾:全体一致痛恨敌人。使用对象不当。)‎ ‎4.C (A项,引号应为书名号。 B项,“直起身来说道”后的冒号应为逗号。D项,第二个和第三个逗号应为顿号。)‎ ‎5.B (A项,“承担”后缺少宾语,应在“需求”后面添加“的重任”。 C项,递进关系不当。D项,搭配不当,“改善”应为“提高”。)‎ ‎6.D (“登高望远”是重阳节的习俗,不是清明节的习俗。)‎ ‎7.A (B项中,“孙侦探”应为“大兵”。 C项,“高尔基”应为“列夫·托尔斯泰”。 D项,“宝钗”应为“黛玉”。)‎ ‎8.C (A项中,“抛砖引玉”是谦辞,不能用于别人。B项中,“斧正”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D项中,“雅正”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 ‎9.B 二、(共6分,每小题2分)‎ ‎10.D ‎11.C (“周秦时期”应为“春秋时期”)‎ ‎12.B (“引用论证”应为“对比论证”)‎ 三、(共6分,每小题2分)‎ ‎13.A (乐:以……为乐)‎ ‎14.B (B项,“从”都是动词,跟从。 A项,前句“以”,介词,因为;后句的“以”,介词,拿,把。 C项,前句的“其”,代词,指小溪;后句的“其”,语气助词,一定。 D项,前句的“之”,代词,指小石潭的风景;后句的“之”,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可不译。)‎ ‎15.C (小石潭景色幽静、冷寂的特点,触发了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感受。)‎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四、默写(共10分)‎ ‎16.(1)思而不学则殆 (2)举杯邀明月 (3)风正一帆悬 (4)会挽雕弓如满月 (5)化作春泥更护花 (6)江山如此多娇 (7)但惜夏日长 (8)苔痕上阶绿 (9)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10)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共10分,每小题1分。未能答出、答错句或出现错别字、漏字、添字现象,该小题不得分。)‎ 五、阅读(共30分)‎ ‎17.“照”本意为照耀,这里是“传”的意思,形象地写出边塞军情传到长安,渲染了军情的紧急与气氛的紧张。(共2分。意思理解和作用各1分)。‎ ‎18.直抒胸臆(直接抒情),抒发了诗人投笔从戎、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共3分。抒情方式1分,情感2分。)‎ ‎19.(1)奇怪啊,这位老妇人为什么哭得这么悲伤呢?(共2分。关键词语两个,每个词语1分,漏译或易错不得分。“异”,奇怪,奇异;“何其”,她(老妇人)为什么。整句意思对即可。)‎ ‎(2)但是我儿子不孝,就把老宅卖给了别人。(共2分。前、后半句各1分。关键词语两个,每个词语1分,漏译或易错不得分。“不肖”,不孝顺(没有出息、品行不好、不成器);“举”,拿,把。整句意思对即可。)‎ ‎20.①询问老宅所在,告知被自己购买,再三劝慰;②承诺退换老宅,当面烧毁房契(屋券);③招呼老妇人的儿子,让他接母亲回老宅居住;④最终没有索要买老宅的钱。(共4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建中靖国年间,苏东坡从海南岛回到北方,打算定居在阳羡。当地的读书人,还有所顾忌不敢与他交往,只有邵民瞻跟从并向他学习。东坡也很喜欢这个人,时常和他一起拄着拐杖走过长桥,以游山访水为乐。‎ 邵民瞻替东坡买了一栋房子,东坡掏光所有积蓄,也只能勉强应付而已。占卜选取吉日入住新宅。一天夜晚,东坡和邵民瞻在月下散步,偶然间到了一处村落,听到有一位老妇人哭得很悲伤。东坡走近倾听,说:“奇怪啊,这位老妇人为什么哭得这么悲伤呢?难道有什么非常难以割舍的事令她这么伤心吗?我要问一问。”于是和邵民瞻推门进去,看见一位老太太。老太太看到东坡一行人,仍旧自顾哭个不停。东坡问老太太哭泣的原因。老太太说:“我家有一栋房子,已相传百年,保护并守住不敢有所变动,一直传到我。然而我儿子不成器,竟然把老宅变卖给别人,我今天搬到这里来,上百年的老房子一下子失去,怎么不伤心呢?这就是我痛哭的原因。”东坡也为她感到非常难过,问她的老房子在哪里,原来竟是东坡掏光所有积蓄买到的那一栋房子。苏东坡于是再三安慰老太太,慢慢对她说:“‎ 你的老房子是被我买来了,你不必太悲伤,现在我当场把这房子退还给你。”于是就叫人拿来房契,当着老太太的面烧了。招呼她儿子叫他第二天接母亲回老屋去,竟然始终没索要回买房的钱。‎ 苏东坡从此就回到毗陵,不再买房子,而是借顾塘桥孙家的居住处暂时居住。‎ ‎21.①不畏艰难;②善良友好,待人热情(民风淳朴);③生活安逸祥和,有情趣;④热爱故土,不忘本源(怀旧,不忘本)。(共3分。答出一个要点得1分,答出任意三个要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22.(1)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云端上的村庄高踞悬崖、若隐若现的特点,句式整齐,画面感强,引人遐想。(共3分。修辞1分,作用2分。酌情给分。)‎ ‎(2)运用动作(细节)描写,写小学生攀崖而上的艰难,突出石阶窄、道路险,表现云端上的村庄海拔很高、出入不便。(共3分。描写方法1分,作用2分。酌情给分。)‎ ‎23.运用插叙手法,表现村民居住地位置高、环境险,与下文胜利村搬迁后的村容村貌形成对比,突出变化之大;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共4分。叙述方式1分,作用3分。酌情给分。)‎ ‎24. ①对云端上的村庄人过去艰难生活的慨叹;②对胜利村人现代幸福生活及美好未来的期盼;③对悬崖上的村庄前辈生活的艰辛和历史的思考;④对国家移民(异地搬迁、精准扶贫)政策结硕果的喜悦。(共4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六、写作(50分)‎ ‎25.分项分等评分标准 项 目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① 内容20分 ‎20~18‎ ‎17~15‎ ‎14~12‎ ‎11~0‎ ‎② 表达25分 ‎25~22‎ ‎21~18‎ ‎17~14‎ ‎13~0‎ ‎③ 文面5分 ‎5‎ ‎4‎ ‎3‎ ‎2~0‎ 说明:①缺少题目,扣2分;②出现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完5分为止;③不足600字,每少50字扣1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