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8单元 第26课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部编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8单元 第26课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部编版

‎26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在鲁迅逝世9周年后写的纪念文章。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以倒叙的写法,回忆了“我”耳闻目睹与鲁迅先生相关的五件平凡的生活往事,生动地展现了鲁迅先生高尚的人格。‎ 课文可以根据文中的空行划分为六个部分。先写伯父去世后,“我” 看到他深受很多人的爱戴。接着,转入对伯父生前的回忆,分别叙述了五件事:①伯父借谈《水浒传》启发教育 “我” 认真读书;②伯父在笑谈“碰壁”中抨击旧社会;③伯父除夕夜放花筒时显露慈祥的真性情;④伯父热情地救护和帮助黄包车车夫;⑤伯父关心女佣阿三。最后总结伯父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呼应开头,点明主题。作者通过自己和他人的回忆,来表现伯父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我”对伯父无比真切的爱戴和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中,紧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与“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在本篇课文的教学中们可以放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借助相关资料”预习课文,如搜集鲁迅先生逝世前后的文字、视频资料了解写作背景,阅读他人写的怀念鲁迅先生的文章等等。鼓励学生以“推荐好书”“鲁迅主题手抄报”等形式,介绍相关的鲁迅文学作品,借助丰富的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教学时可以根据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明确两个阅读任务,“想想课文写了几件关于鲁迅先生的事情,给每件事加个小标题”“课文中的鲁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让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快速默读课文,关联课文写的五件事情,通过给五件事情添加小标题,引导学生由阅读关注表达,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一件件事情,从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方面描写一个人,从表达出自己的情感的。‎ ‎1.能认识并掌握本课中注音的生难字词。 ‎ ‎2.用较快的速读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想想文中写了几件事,给每件事加上小标题,品悟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3.学习通过具体的事情来描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4.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感受 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给文段加上小标题,品读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2.学习通过具体的事情来描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感受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1.字词教学 学生自主识字为主。在默读课文时,提出识字要求:借助字典和拼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特别重视文中标注拼音的字词,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的方式来理解词语的意思。生字教学时,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殡、镊、硼”都是形声字,可以左形右声的特点进行归类识记,教学多音字“正”时,可以借助句子来理解记忆。‎ 词语理解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的方法。其中,“吊唁”可以结合图示法进行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恍然大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理解;“饱经风霜”可以通过练习上下文,感受文中车夫生活的艰辛。‎ ‎2.阅读教学 在快速默读课文的同时,要结合下列问题进行思考:文中写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你能给每件事情加上一个小标题吗?你认为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文中的鲁迅先生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从文中的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到?‎ 学生在自主思考中披文入情,学习阅读理解的方法,品味文字的魅力,从而更好的理解文本的情感。“通过具体的事情来描写一个人,表达自己的情感”是本单元需要重点学习的内容,学生在此基础上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感受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比人想得多的人格魅力。‎ ‎3.表达运用 学习通过具体的事情来描写一个人,表达自己的情感。课文通过回忆鲁迅先生的五件小事,让学生体会到鲁迅先生的风趣幽默、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感受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爱戴和怀念之情。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将这种方法灵活运用在自己平时的写作中,让学生从学过向学会过渡。 ‎ ‎1.查阅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搜集相关文章和资料。‎ ‎2.初读课文,借助资料理解“吊唁、囫囵吞枣”等词语。‎ ‎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鲁迅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课时 板块一 课件导入,感染情感 ‎1.课件出示人们送别鲁迅先生的图片,播放悲伤的纯音乐。‎ ‎2.谈话:1936年10月19日,一颗文人的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一时间,成千上万的人纷纷前来见他最后一面,送他最后一程。这个人就是鲁迅先生。他以笔作为武器,战斗了一生。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3.过渡:鲁迅先生在作者的眼中是一位怎样的伯父?又是怎样的一位先生,能够受人如此爱戴?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近鲁迅先生。‎ 板块二 初读感知,文句怀情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借助资料理解不懂的词语,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在默读课文的同时思考:课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情?试着给每件事情加个小标题。‎ ‎①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遇到难懂的词语可以暂时跳过。‎ ‎②圈画标注不理解的字词,借助资料来理解课文内容。‎ ‎2.课件出示本课中注音或是难懂的词语,指名读,交流识记方法,对易读错的词语进行警示。‎ 吊唁 囫囵吞枣 张冠李戴 恍然大悟 饱经风霜 ‎3.齐读词语,强化记忆。学生交流理解词语的意思,教师随机点拨理解词语的方法。‎ ‎“吊唁”可以出示祭奠的图片加以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恍然大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理解;“饱经风霜”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想象饱经风霜的样子,感受文中车夫生活的艰辛。‎ ‎4.默读课文,圈画出文中难以理解的词语。‎ 吊唁(diào yàn):祭奠死者并慰问其家属。‎ 囫囵吞枣(hú lún tūn zǎo):把枣儿整个儿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张冠李戴(zhāng guān lǐ dài):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恍然大悟(huǎng rán dà wù):顿时醒悟过来。‎ 饱经风霜(bǎo jīng fēng shuāng):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5.默读课文,理清故事,撰写小标题。思考:鲁迅先生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小标题:沉重悼念、趣谈《水浒传》、笑谈“碰壁”、燃放烟火、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先生印象: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6.过渡: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个品质如花朵一般灿烂地绽放着。让我们一起进入课文,看看这朵美丽的花朵是如何绽放的。‎ 板块三 品析内涵,体悟品质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该段落,注意读出“沉痛悼念”的情感。思考:“我”为什么感到惊异?‎ ‎(2)学生讨论:①“惊异”是什么意思?②“我”为了什么事情感到惊异?③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我”的伯父受到许多人的爱戴?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④伯父为什么会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①“惊异”是“惊奇,诧异”的意思。‎ ‎②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我”不理解,所以感到惊异。‎ ‎③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 ‎④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是因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过渡:作者当时的年龄还很小,不明白当时是怎么回事。让我们跟着作者回忆的脚步,去看看我们的答案是否正确。‎ ‎2.学习作者回忆的五件事。‎ ‎(1)学生自主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句子,批注一下自己的感受。‎ ‎(2)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 ‎(3)第一件事:趣谈《水浒传》‎ 句段1: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从这个句子可以看出伯父的慈爱和风趣幽默,他没有直接拆穿“我”的囫囵吞枣地不用心读书,反而说是他的记性不好。从而让“我”以后读书再也不马虎了。‎ ‎(4)第二件事:笑谈“碰壁”‎ 句段2:“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①朗读这个句子,说说这个句子体现了鲁迅先生说话时怎样的风格?‎ ‎②鲁迅先生用这样幽默的语言告诉了我们“四周黑洞洞”的,还经常会“碰壁”,这是什么意思?‎ 幽默风趣。(板书:幽默风趣)‎ ‎“四周黑洞洞的”指当时社会环境的黑暗;“碰壁”指的是革命者受到了恶势力的抨击和迫害。一如既往的讽刺性语言,让我们不禁感叹当时社会的黑暗。‎ ‎(5)第三件事:燃放花筒 句段3:火花在我们眼前飞舞,艳丽的色彩映照在伯父的脸上。我突然注意到他脸上的表情,那么慈祥,那么愉快,眉毛,眼睛,还有额上一条条的皱纹,都现出他心底的欢笑来。‎ 阅读文段,思考:鲁迅先生在燃放花筒时的表情,说明了什么?‎ 先生看到焰火下的明亮,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谐,所以眼中带着笑意,脸上充满了笑容。‎ ‎(6)第四件事:救助车夫 句段4: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 ‎①阅读“救助车夫”的相关片段,找出描写鲁迅先生表情的相关语句?这和“燃放花筒”时的表情是不一样的,从中可以看出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②文段中为什么要连用两个“清清楚楚”?‎ ‎③鲁迅先生在为车夫包扎时,连用了几个动词,找出来体会体会。‎ 变得那么严肃。燃放花筒时是充满笑容的,可是在看到黑暗的社会对下层劳动人民造成的伤害时,又是充满憎恨的。从中可以看出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 连用两个“清清楚楚”,是因为作者对伯父的神情记忆特别深刻,同时也写出了作者对伯父鲁迅先生深深的怀念之情。‎ ‎“扶、蹲、半跪、拿、夹出、洗、敷、扎”,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关切、怜爱和同情,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先生的爱憎分明。‎ ‎(7)第五件事:关心女佣 句段5:“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儿。”‎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是一位怎样的人?‎ 自己生病不在乎,但是一位女佣生病他却多加关心,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关心他人,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句段6: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教师引读,学生反复朗读这个段落。加强学生对这个段落的理解,让学生的情感层层递进,读懂鲁迅先生的品质,读出众人对鲁迅先生的爱戴,读出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深深怀念。‎ 教师引读:天色阴暗的昏沉,鲁迅先生亲自为受伤的车夫上药,并掏出自己的钱帮助车夫渡过难关。‎ 学生朗读: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教师引读:月色渐浓的深夜,鲁迅先生依然拖着病体写文章,不顾自己接连不断的咳嗽,却关心着家里的女佣。‎ 学生朗读: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教师引读:四周黑洞洞的社会,鲁迅先生毅然弃医从文,不在乎自己的功名利禄,一心只为拯救穷苦人们。‎ 学生朗读: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3.理清文章结构关系。‎ 过渡:正是因为鲁迅先生风趣幽默,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所以在她离世之时,才会有这么多的人前来吊唁,失声痛哭。所以文章第1自然段是后文的结果。那么文章前后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生答:因果关系)‎ 板块四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 ‎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内容,并利用图示结构指导学生背诵。‎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小结:读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们体会到了先生的那种“为自己想得少,为比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大家在课后可以读一读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 完成《教材1+1·优化创新精练》对应训练。‎ ‎1.注重情感渲染,引起学生共鸣。《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在鲁迅先生去世九年之后,回忆、怀念鲁迅先生而写下的文章,体现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表达了作者对伯父深深地怀念。在教学的过程中配合音乐和图片来创设浓浓的悼念情境,使学生在刚开始上课时就对鲁迅先生和文章产生浓厚的兴趣。‎ ‎2.概括故事标题,提高自学能力。在小标题的拟定中,引导学生读通课文,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在教学中不要照本宣科,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思考内容,板书时要以学生概括的小标题为板书内容。‎ ‎3.以联想促使领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勾画词句,体会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尤其是体会鲁迅先生所折射出的人物精神。在层层深入的朗读中,感悟词语,在感悟中激发思维,在思考中想象画面,在想象中得到情感的深华。利用学生的想象进行移情朗读训练,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文字的美丽,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