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资料】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 第1课时 教学课件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品资料】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 第1课时 教学课件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 第1课时 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学习目标01 新知导入02 助学资料03 预习思考04 初读课文05 精读课文06 跟踪检测07 1.了解本文作为议论文的特点,把握作者观点,理清文章思路。 (重点) 2.理解本文在写作上善于铺陈、类比、以及运用反语的特点,体会 其表达效果。(难点) 学习目标 法国作家雨果先生就《悲惨世界》能否发表的问题,给编辑去了 一封信,信的内容简洁至极,只有一个问号,编辑认为可以发表, 也回了一封信,大家猜猜,他回的是什么? 对,是感叹号! 看来雨果先生写信是很讲究简洁的,那么咱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他 的另一封信——《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看 看这封信又写了什么? 新知导入 雨果(1802~1885),法国十九世纪著名浪漫主义 文学家。生于军官家庭。1827年发表剧本《克伦 威尔》,其序言反对古典主义,成为十九世纪欧洲 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宣言书。《欧那尼》《国王寻 乐》等剧本表达了人民的不满。长篇小说《巴黎圣 母院》反对教会和专制。 作者简介 助学资料 1861~1869年完成长篇小说《悲惨世界》从人道 主义的观点描写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海上劳 工》歌颂了浪漫主义爱情在与大自然斗争和克服人 类弱点等方面的巨大精神力量。《笑面人》通过流 浪艺人的悲惨遭遇,描写人民生活之艰难。《九三 年》描写法国革命高潮一年的动人场景。 作者简介 助学资料 鸦片战争后,英法两国不满足在华的既得利益,制造 借口,联合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 年,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对圆明园进行了震惊中外的 洗劫和焚烧。洗劫、焚烧圆明园后,巴特勒上尉想利 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给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 捧场。雨果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于1861年11月25 日大义凛然地写下了《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 上尉的信》。 创作背景 助学资料 北京海淀区附近,清代名园之一。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 (1709年)。为环绕福海的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 周长约十余公里。凿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仿照国内 外名胜四十景,有建筑145处。其中除具有独创形式的 庭园建筑外,长春园中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 的建筑群。并利用长廊、墙垣、桥梁与自然景物相联系。 艺术价值甚高,被誉为“万园之园”。清咸丰十年 (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园中珍物,并纵火焚毁。 知识链接 助学资料 圆明园 赞誉(yù) 恍若(huǎng) 绸缎(chóu duàn) 惊骇(hài) 瞥见(piē) 剪影(jiǎn) 琉璃(liú lí) 掠夺(lüè) 赃物(zāng) 制裁(cái) 学习字词 预习思考 赃物:贪污受贿或盗窃得来的财物。 箱箧:箱子。 制裁:用强力管束并惩处,使不得胡作非为。 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不存在。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理解词义 预习思考 速 读 课 文 思考1:就英法联军远征 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 么立场和态度?表达了 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思考2:中国被掠夺,中 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 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 一个法国人这样说,表现 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思考问题 预习思考 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感受文章语言的风格,思 考这篇文章的思想感情。 1.划分文章层次。 2.画出认为重要的句子。 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 通过范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如何理解这种立场? 点拨指导:站在人类的立场,立场明确,态度坚定,对英法联军的罪恶 行径进行了强烈谴责和辛辣讽刺;对被侵略者和被掠夺者表示巨大同情, 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自主探究 初读课文 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个 法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点拨指导:正直、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站在 了全人类的角度上,体现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洁、公正的品格。 自主探究 初读课文 文章的开头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作者在信的开头并不是开门见山地说明自己的态度,而是先提出对方 错误的观点,具有极浓的讽刺意味。这样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继续 往下看,更能宣泄作者愤怒的感情。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作者极力赞美圆明园的美好秀丽有什么作用? 赞美圆明园的美好秀丽,突出圆明园的世界地位和无与伦比的 艺术价值,以“美”衬“丑”,突出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作者把圆明园与希腊巴特农神庙、埃及金字塔、罗马斗兽场、巴黎圣母 院相提并论有何作用? 把圆明园与巴特农神庙、金字塔、斗兽场、圣母院相提并论,突出圆 明园在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和价值,也反映了作者对圆明园这一世界 奇迹的无比热爱和对人类文明的热爱。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独句段作用分析法解答。这句话独立成段,起到突出强调的作 用。在内容上和前一段形成强烈的对比,达到一种震撼人心的效果。在 结构上起到过渡作用。这样一座神奇秀丽的园林建筑为什么消失了呢? 引起读者的阅读欲望,从而过渡到对奇迹消失的原因——英法联军火烧 圆明园的叙述上来。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答题技巧】回答段落的作用时,一般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 独句段的作用一般有: (1)起强调作用,点明主旨、表达观点、抒发感情等; (2)调整节奏,使语言更加简洁、明快、有力,以突出中心; (3)显示文脉,过渡、贯穿线索、前后呼应、记录人物对话等,使思路更 加明晰。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这两句话有什么表达效果?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这两句话运用反语讥讽英法两个强盗抢劫 了大量财富,干出了历史上罕见的破坏人类文明的罪恶行径,蕴含着 无比愤慨的情感。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作者在文中怎样回答对远征中国的意见?从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作者首先摆出巴特勒的谬论,然后凭借想象,描绘了富丽堂皇的圆明 园,再痛斥英法两个强盗对圆明园进行劫掠与毁灭以及法兰西将抢劫 的赃物拿来展出的恬不知耻的行为,最后希望有朝一日法国能归还从 圆明园掠夺的财物。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怒之情和对人类文明被毁灭 的痛惜之情。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1.下面划线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呵护(hē) 杀戮(lù) 纳粹(cuì) 颤巍巍(chàn) B.瞥见(piē) 给予(gěi) 珐琅(fà) 赤裸裸(luǒ) C.闪烁(shuò) 肃穆(mù) 鞠躬(jū) 眼花缭乱(liáo) D.箱箧(qiè) 憧憬(chōng) 瓦砾(lì) 片纸只字(zhī) B 跟踪检测 2.下面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肃穆 荒谬 地窑 赤裸裸 B.脏物 健忘 晨曦 荡然无存 C.匍匐 制裁 拂晓 丰功伟迹 D.瓦砾 惊骇 恳切 眼花缭乱 D 跟踪检测 3.理解下列语句的含义。 (1)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 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作者在这里运用反语的修辞方法,表达了极为愤怒的心情:自以为“文明”的 欧洲人却对中国的文明成就干了极野蛮的事。 跟踪检测 (2)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 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统治者所犯下的罪行决不能归咎于人民,真正的强盗是统治者,而人民是无 罪的。 跟踪检测 (3)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先生,以上 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作者再次指出英法联军自诩的远征中国的成就是彻头彻尾的无耻的偷窃,以 辛辣的讽刺点明主旨,收束全文。其中“赞誉”一词是反语,意思表达正好 相反,表达了作者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的辛辣讽刺。 跟踪检测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