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0 发布 |
- 37.5 KB |
- 3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分项汇编:专题16-抒情性文本阅读(含解析)
专题16 抒情性文本阅读 一、(16届江苏省江阴市暨阳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果园快乐的时光(14分) 白兰华 ①外婆家有个菜园,而他更愿意称之为果园。园内有一株高大的漳州柑子树,绿阴如盖,斜斜地遮住了土屋后门的一小块空地。放学回家,他就在树荫下做作业,温习功课。几只麻雀停在屋檐边,啄着盖房用的麦草,寻找残存的几颗麦粒。玩腻了,又蹦跳着飞落地面,叽叽喳喳叫几声,觉得没趣,又陆陆续续飞上树梢,在枝叶间嬉戏。他静静地观望着麻雀的表演,时光仿佛凝固了一般,几丝夕阳的光线投下来,他的心里生长起一片海,无边无际,一叶小舟就在波平浪静的水面轻轻摇曳。 ②果园里还有三株橘树,一棵李子树,一棵柿树,它们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日复一日地成长,经历开花结果的繁衍,默默奉献着一切。经常变化的是地面种的蔬菜。外婆很会持家,忙里忙外的,空闲时间就伺候自己的菜园子。茄子、辣椒成行,豇豆、冬瓜、丝瓜、南瓜等藤蔓植物爬满架子。他常帮外婆打杂,最惬意的事情就是捉虫子。手里拿双筷子,将茎叶间的毛毛虫一条一条的夹进玻璃瓶,拿去喂鸡仔。外婆说吃了活食的母鸡生蛋勤,蛋的个头大。他就在下午放学做完作业后到菜园转悠捉虫子。他发现藤藤菜叶上常有一种胖乎乎的、颜色与菜叶颜色接近的虫子,握在手心里肉唧唧的,爬在肌肤上痒痒的,想笑。外婆说是猪儿虫,吃菜叶挺厉害的,看见菜叶缺边少角的,没准就是它干的坏事儿。将猪儿虫扔到母鸡脚下,母鸡“咯咯咯”地惊叫着躲开,雄健威武的公鸡要在母鸡面前显摆显摆,扑过来用尖尖的喙啄一下虫子滚圆的身体,还是不敢下口。虫子被折腾得死去活来,他的心像被鸡啄了一下,有些生疼。 ③秋天外婆便种青菜,一笼一笼的,茎叶繁茂,油绿肥实。收割后,把青菜搬到水井边,用一桶桶清水洗涤。洗菜的活儿很细,得将菜叶褶皱里的尘土粪渣淘洗干净。外婆的手在凉水里泡久了就泛白。他端来小凳依偎在外婆身边,将菜叶一片片扳下,浸没水中。青翠的颜色弥散,绿意晕染,一片波光。他和外婆把洗净的青菜挂在竹竿上晾晒,一杆一杆的在房前屋后散放清香。青菜一部分入泡菜坛子做酸菜,一部分腌制成盐菜。腌制后的菜叶变成柔顺的一缕,颜色转为深绿,暴晒几个太阳就变得油亮亮的。他常取几根盐菜到学校和伙伴分享,菜茎柔韧,伙伴们咬得龇牙咧嘴。勤劳的外婆把盐菜切细,储藏在坛子里,要吃就抓把出来拌上熟油辣子葱花儿,很下饭,他很爰吃。 ④令时光无比芬芳的还是要数春末夏初,果园里繁花盛开,芳香馥郁,整个院落溢满温馨。李子树橘树枝头一片雪白,蜂蝶绕枝,一派繁忙。一场春雨落下,地面铺上一层寂寞的花瓣,水珠在上面滴溜溜滚动。花期最长、香味最浓的是漳州柑子花儿,一朵朵晶莹洁白,缀成一簇一簇的,在青枝绿叶间闪烁。每个晨昏,那香味儿飘得很远,将空气沉醉。 ⑤转眼间,收获的忙碌随之而来。田野里,秋阳下,打谷机轰隆隆,拌桶声铿锵有力,膀大腰圆的汉子吆喝着把一担担金黄的稻谷挑往晒坝,堆起一座座小山。外婆家的果园充满果味的甘甜。橘子绿中带黄,沉甸甸压弯枝头。漳州柑子圆溜溜的似孩子胖胖的脸蛋,笑盈盈地张望着。外婆给他和小姨留了几个柑子,把其余的部分背到集市上去卖,能换回好几个月的油盐钱。 ⑥外婆家的果园一年四季都充满希望,充满生活的甜蜜,留给他解馋的几个柑子,要温暖他过完整个冬天! (摘自《优美散文》) 第 35 页 共 35 页 16、请你细读全文,分条概括他在果园感受到的快乐。(3分) 17、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4分) 漳州柑子圆溜溜的似孩子胖胖的脸蛋,笑盈盈地张望着 18、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外婆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19、最后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作答。(3分) 答: 【答案】 16、(3分)(1)看麻雀嬉戏 (2)捉虫子喂鸡 (3)和外婆一起制作盐菜 (4)果园繁花盛开时的温馨 (5)果实收获的甘甜 (6)外婆的慈爱 17、 (4分)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柑子圆而饱满的形状和惹人喜爱的情态,表现了他的喜悦之情。(修辞2分,形状和情态1分,喜悦之情1分。) 18、(4分)勤劳:空闲时间就伺候菜园,茄子、辣椒成行,豇豆、冬瓜、丝瓜、南瓜等藤蔓植物爬满架子;外婆遍种青菜,一笼一笼的,茎叶繁茂,油绿肥实。 慈爱:留柑子给他。 能干(富有生活智慧):做出的菜味道美;把果园经营得很好。 (性格特点2分,答到2个性格特点即可,分析具体得2分。) 19、 (3分)内容上:点明了外婆的爱使他感到温暖、果园给予了他快乐的主旨,抒发了他对果园的喜爱之情。结构上:总结全文。(内容的作用2分,结构的作用1分。) 【解析】 16、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中重要词语表达效果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时,首先要判断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然后写出该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再结合具体句子分析词语表现了什么/表达了某种感情/突出了什么/强调了什么。语文中主要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借代、比拟等,而每一种修辞手法又各有其作用,在平时的学习中要进行分类整理,写作时可以恰当运用,以增加文章的文采。本题中“漳州柑子圆溜溜的似孩子胖胖的脸蛋”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笑盈盈地张望着”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述语言:生动形象的写出了…… 第 35 页 共 35 页 的情态,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根据这一套路,结合文章内容就可答出此题。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18、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是常出题型,分析时可以按照情节的展开逐层分析人物表现,从而概括性格。如文章对外婆描写之处“外婆很会持家,忙里忙外的,空闲时间就伺候自己的菜园子。茄子、辣椒成行,豇豆、冬瓜、丝瓜、南瓜等藤蔓植物爬满架子”“ 秋天外婆遍种青菜,一笼一笼的,茎叶繁茂,油绿肥实”“ 勤劳的外婆把盐菜切细,储藏在坛子里”可看出外婆的“勤劳”。从“外婆给他和小姨留了几个柑子,把其余的部分背到集市上去卖,能换回好几个月的油盐钱”可分析出外婆的“慈爱”。 从“他常取几根盐菜到学校和伙伴分享,菜茎柔韧,伙伴们咬得龇牙咧嘴。勤劳的外婆把盐菜切细,储藏在坛子里,要吃就抓把出来拌上熟油辣子葱花儿,很下饭,他很爰吃”可知外婆很能干,做出的菜很好吃。从“外婆家的果园充满果味的甘甜。橘子绿中带黄,沉甸甸压弯枝头。漳州柑子圆溜溜的似孩子胖胖的脸蛋,笑盈盈地张望着”可知外婆能干,善于经营。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9、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文章结尾作用的题型。解题思路:一般应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去分析。这道题已经给了答题的角度,因此就考虑:1、内容上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中心的关系上分析考虑。2、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为下文作铺垫、照应、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结合答题的思路结题此题即可。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二、(16届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牛铃叮当 李清明 ①水乡多水牛。 ②从我记事开始,一直到成年走出水乡,多以水牛为伴。不但假期要整天放牧水牛,即使上学了每天也带上镰刀和竹筐,放学的路上割上满满一筐青草,回去喂养水牛。 ③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我们水乡,可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牛。洞庭湖多年淤积的湖洲上围垦成水乡一个个院落。湖汊内港、沟渠水塘星罗棋布,到处长满茂盛的芦苇、青草和野蒿,这些都是水牛们上好的饲料。水牛生命力强,容易饲养。春、夏、秋三季均以自然生长的草蒿为食;到了万物枯萎的冬日,每天也只需一捆干草便能果腹。 ④漫长的农耕时代,水牛一直被视为农家的命根子。从牛犊学会走路的那天起,它的脖子上便被精心挂上一串铜制的铃铛。农忙季节,水牛可用于犁田、耙田;农闲时分,水牛能帮助拉磨、碾压菜籽、稻谷,以便得到食油、大米。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村里就购买了东方红牌拖拉机,还配备了犁、耙等成套的耕田机械。没承想几吨重的“铁牛”开进农田却经常陷进淤泥中,有时淹得只看见顶部的烟囱,最后还得用十头八头水牛合力,才能“拖拉”出来。 ⑤水牛天生就能游泳,还是长距离泅渡的高手。水浅处水牛游得很慢,一边游还一边不忘啃食水中的荷叶、蒿草和野生水稻;一旦游到水深处,它便变得特别快捷,一边用力划动四肢,一边高高抬起头角, 第 35 页 共 35 页 “嗯呀——嗯呀”十分得意地叫唤不停。夏天,水牛成了我和一班好伙伴的“游泳老师”。跟着水牛学游泳,我们先是用柳条鞭子将水牛赶至河里,双手死死地拽住牛尾巴,待水牛飞速抢渡时,再使劲用双脚拍击水面。不消两日,我们便掌握了“牛刨”“蛙泳”等全套的游泳本领。 ⑥与水牛朝夕相处,我们也摸透了它温和、驯良的习性。只要你往牛头前一站,哪怕它正在吞食草料,也会赶紧把头一低,让你攀住牛角,爬到它背上。待你坐好,水牛还不忘摆动头角,“嗯呀——嗯呀”撒娇般地叫唤几声,牛铃也会“叮当——叮当”地响个不停。骑在牛背上的我们,头上扎着柳条帽,腰间别着把弹弓,右手高高扬起柳条鞭子,活像一个个舞剑骑马、披挂出征的大将军。 ⑦别看水牛平日温驯,一旦打起架来却异常勇猛,尤以处于发情期的公牛为甚。当攻击开始时,公牛们双眼通红,抵足弓背,头缩至前腿中间,亮出尖尖的双角,冲撞挑击。一时间,牛铃骤响,沙飞石跳,响声震天。这时,只有将干草燃成的火把投掷到牛头角力处,方能将它们分开。 ⑧终于,水牛老了。连田也耕不动的水牛,静静蹲在牛栏中,等待自己大限的到来。因为害怕掉膘,乡亲们往往会提前宰杀水牛。被牛绳绑囚在树下的水牛,看到屠夫磨刀霍霍,都会掉下一颗颗好大好大的眼泪,似有深深的不舍和无限的悲戚。想起水牛这一辈子所求最少,干的却是最苦最脏最累的活,站在一旁的我们不禁泪眼模糊。 ⑨现今的水乡,早已不用水牛精耕细作,而是直接向稻田抛撒谷种,等天收粮,靠天吃饭。放眼望去,湖洲上唯有水草疯长,久而久之便成了放养水牛的天然牧场。春天里,不再耕田的水牛被赶至牧场,脖子上换上了刻有记号的新铃铛,直到冬天才各自牵回。一起牵回的还有傍着公牛母牛的新生牛犊。牛犊的认领沿用的是乡里的老规矩:将各家的大牛小牛赶至一处,看哪头牛犊跟谁家的大牛走,哪头牛犊就是谁家的。 ⑩如今,利益的驱动让这样的老规矩开始面临挑战。由牛犊引发的纠纷,每有耳闻。曾有相邻的两家因争六条小牛而互不相让,直至对簿公堂,一家甚至提出要用船装着大牛小牛去省城做“亲子鉴定”。自然,鉴定最后平息了纠纷,但花去的鉴定费、差旅费和诉讼费加起来远远超过几头小牛的价值,这一时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最多的黑色幽默。 (11)打那以后,水乡的水牛们大都由放养改成了圈养。岁月流逝,牧童牛笛仿佛一夜之间成了绝响。没了广阔湖洲茵茵绿草的映衬,少了骀荡和风的吹拂……牛铃依旧叮当,但总觉得少了往昔的悦耳与悠扬。 16、请赏析第⑤段中的画线句。(3分) 水浅处水牛游得很慢,一边游还一边不忘啃食水中的荷叶、蒿草和野生水稻;一旦游到水深处,它便变得特别快捷,一边用力划动四肢,一边高高抬起头角,“嗯呀——嗯呀”十分得意地叫唤不停。 17、第⑩段中作者为什么把牛犊引发的纠纷称作“黑色幽默”?(3分) 18、文中多次写到“牛铃”,有什么作用?(3分) 19、联系全文,回答第(11)段划线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2分) 牛铃依旧叮当,但总觉得少了往昔的悦耳与悠扬。 【答案】 16、(3分)通过动作(“划动”“抬起”等)描写或神态(“得意地叫唤” 第 35 页 共 35 页 )描写(1分)或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水牛在水浅处、水深处的不同游泳姿态,形象地刻画了水牛善于游泳的习性和生命的灵性(1分),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1分)。 17、(3分)①利益的争夺与得不偿失的结果形成反差(1分),产生讽刺性的喜剧效果(1分)。②追逐利益的现实与古老的乡村传统相冲突,折射出时代变迁带来的无奈。(1分)(答对意思即可。) 18、(3分)①呼应题目,点明文旨。②作为线索,使全文结构更加紧凑。③形成背景旋律,增添了感染力。④构成象征,承载了农耕时代的情感与记忆。(答对一点得一分,答对三点就得全分) 19、(2分)表达了对淳朴、诗意乡村的眷恋或怀念,以及对田园牧歌图景消逝的怅惘。 【解析】 16、 试题分析:赏析句子,我们要从修辞、描写、表现手法、感情等方面去着手。第五段划线句子,我们可以从描写角度去赏析。此句通过动作(“划动”“抬起”等)描写和神态(“得意地叫唤”)描写,以及在水浅处、水深处不同游泳姿态的对照描写,形象地刻画了水牛善于游泳的习性和生命的灵性。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7、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8、 文中多次写到“牛铃”,包括题目也提到“牛铃”,可见它的作用有①呼应题目,点明文旨。②作为线索,使 全文结构更加紧凑。③形成背景旋律,增添了感染力。④构成象征,承载了农耕时代的情感与记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9、 分析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我们要根据题目、开头、结尾、中心句等去分析。根据全文的阅读,第(11)段划线句“牛铃依旧叮当,但总觉得少了往昔的悦耳与悠扬。”很明显表达了对淳朴、诗意乡村的眷恋,以及对田园牧歌图景消逝的怅惘。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三、(16届安徽省舒城晓天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7分) 雨中片段 ①放学后,女儿没有地方可去。又担心我接不着她,便跑到我必经的路口去会我。 ②天气有些阴冷,下着小雨,女儿光着脑袋,一动不动地站在雨中等着我的出现。我看到她时,她已由一只活泼的小鸟变成了落汤鸡。 第 35 页 共 35 页 ③本想责怪她为什么不躲到一边避避雨,但看到她那个样子,我什么也说不出来。女儿毕竟只有七岁,我能想得出那一刻她内心的焦急,一是担心我接不着她,二是怕街头来来往往的人群档住视线,望不着我。现在又有几人能执着地站在一场雨中,一动不动地等他要等的人?何况女儿看到我的时候,不仅没有埋怨这恼人的雨,反而喜出望外地扑向我,一个劲地喊着:“妈妈,我终于看到你了!”女儿这个样子,使我想到自己多年未淋过一场雨,甚至也多年没有见过一个人被雨淋到淋漓尽致的情景了。 ④雨,曾经给了我许多美好的回忆。 ⑤儿时的雨,来不及想象,来不及躲避,说来就来了。放学时,我们经常护抱着书包拼命往家赶,夹着嘻嘻哈哈的追闹声,全然没觉得一场雨会给人的心情带来忧愁。回到家,母亲一个劲地拉长她的衣角在我头上擦了又擦,既不怨天也不责怪我们,眼里只有自责与心疼,因为那时家里根本就没有一把像样的伞。当母亲触摸到我的脑袋时,我顿感心里暖暖的,恨不得很多淋几次这样的雨。我们姊妹很多,那个年代能在母亲面前撒娇,好像是非常奢侈的事。 ⑥暴雨已经结束了,在地里干活的父母已被雨交个透视。库管卷得老高,雨中的父亲一边往家跑,一边“哦哈嘿,哦哈嘿”很有节奏地喊着。那个时候,他们也都还是年轻,年轻得使我们记不起那些年月里生活有多艰难,只记得他们每次从雨中赶回来时,陡然间家里溢满了温馨。一家人都在,哥哥姐姐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只管玩耍,因为有父母在呢!母亲会闲下来,低着头安心纳她的鞋底或缝缝补补;父亲会摆弄他心爱的二胡笛子什么的,奏出的旋律传出远远地,跟随茫茫的雨雾婉转起伏,隐约迷离,仿佛整个村子在舞蹈,变得婉约、优雅起来。 ⑦还有些雨,不大不小,反正知道它要来了,左邻右舍都手忙脚乱地一起来帮忙。谁家晒在外面的稻谷麦粒,谁家的棉被衣物,那时一定要赶在雨前抢收完毕的。一阵紧张的忙乱之后,大雨就来了。粮食、衣物丁点儿也未被淋,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那一刻,有简单、满足、胜利、幸福的笑容写在脸上。 ⑧乡村的一场及时雨后,会有泥土、绿叶散发出清新的味道。能看到天边拱出美丽的彩虹,能听到欢快的鸟儿一阵清亮的歌唱。干涸已久的田渠、沟壑、池塘顿时灌满了琼浆。乡村人最愿意看到的是种子突然冒出了牙尖尖儿。本是蔫了下去的秧苗与一场雨相遇后,一根根一簇簇有棱有角地鲜活起来了。 ⑨那个时候的雨好像会和很多人,很多事,很多感情牵连在一起的。 ⑩时过多年,我在慢慢老去,对雨的感受愈发地迟钝了,甚至时常根本不愿意看到一场雨的到来。每天都要看天气预报,提前添衣带伞,仿佛雨来的时候,是它独自的行为,与我的情感一丁点儿关系都没有。 ⑾、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还有勇气,像七岁的女儿一样站在大街上去淋一场属于自己心中的雨? 母亲 8、本文⑤—⑧段作者回忆了儿时下雨的四个美好片段。根据你的理解,仿照示例,在空白方框里填写相应的小标题。(4分) 9、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好在哪里?(6分) (1)我们姊妹很多,那个年代能在母亲面前撒娇,好像是非常奢侈的事。 第 35 页 共 35 页 (2)本是蔫了下去的秧苗与一场雨相遇后,一根根一簇簇有棱有角地鲜活起来了。 10、结合语境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父亲会摆弄他心爱的二胡笛子什么的,奏出的旋律传出远远地,跟随茫茫的雨雾婉转起伏,隐约迷离,仿佛整个村子在舞蹈,变得婉约、优雅起来。 11、根据你的理解,从行文结构、表现手法、文章主题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谈谈“雨”在文中的作用。(4分) 【答案】 8、⑤母亲怜爱之美 —— ⑥家庭温馨之美——⑦邻居互助之美 ——⑧乡野生机之美 9、(1)答: “奢侈”通过强调“撒娇”的难得,写出了作者淋雨后得打母亲疼爱的激动心情,表达了作者美好童年和深沉母爱的无比眷恋。 (2)答: “鲜活”化静为动,写出了雨后秧苗重获生机的盎然景象,表达了乡间“久旱逢甘雨”的喜悦心情。 10、答: 句子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村子”的“舞蹈”,侧面反映出父亲二胡笛子声音的优美,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无限思念之情。 11、答: 示例:雨作为行文的线索贯穿全文,作者通过描写雨前和回忆中几个下雨的片段,写出了亲情的温馨,邻居的友善,表达了自己对快乐童年的向往,对亲人故乡的怀念。(意思对即可) 【解析】 8、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 试题分析: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对于修辞,不仅能判断,而且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1)“我们姊妹很多,那个年代能在母亲面前撒娇,好像是非常奢侈的事。”句中的修辞很明显,“奢侈”指向母亲撒娇的不易, 把现在女儿的撒娇与自己的过去相比,既表现了女儿幼小的天真于内心对雨的真情和勇气,也表现了我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2)“本是蔫了下去的秧苗与一场雨相遇后,一根根一簇簇有棱有角地鲜活起来了”句中的拟人很明显,结合语境可知,赋予秧苗人的性格,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雨对秧苗的影响之大。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0、 试题分析:“奏出的旋律传出远远地,跟随茫茫的雨雾婉转起伏,隐约迷离,仿佛整个村子在舞蹈” 第 35 页 共 35 页 句中的修辞很明显,把父亲拉出的二胡笛子声赋予人的性格在村子里舞蹈,既表现了父亲对二胡笛子的热爱及父亲二胡笛声的优美,也表现了作者对父亲的无限思念。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1、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四、(16届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阅读下面 的文章 ,完成后面小题。(18 分) 老 屋 周克武 (1)这一辈子,不管自己身居何处,在我的潜意识里,只有走进乡下的那栋老屋才叫回家。 (2)我家的老屋,只是傍山而建的一栋普通农舍,土墙青瓦,杉木门窗。靠西头的几间,至今还盖着稻草,山风吹过,弥散着一股亲切的草屑味,淡淡的。可是岁月的磨蚀无情,如今老屋的鱼鳞瓦沟里长满青苔,黄泥墙壁粉尘脱落,两扇略显笨重的大门也是油漆斑驳,绽开一条条深深浅浅的裂缝,好似老人额头遍布的鱼尾纹。 (3)老屋真的"老"了。落日衔山时分,我站在村口远远望去,它像在酣睡,许是太累,睡得那样安详、静谧。 (4)我默默走近老屋。夕阳下,风如佛手,柔柔地摩挲路边的草木,没有声响;鸟儿慵倦地栖落在树上,伸出尖尖小嘴巴梳理自己的羽毛,没有鸣唱。也许它们此刻一如我的心情 ——轻轻抚摸深褐色的大门,却不敢推开,怕惊扰了老屋,惊碎了它的梦。 (5)梦里有我的童年。也是在这样的傍晚,太阳渐渐沉落,屋檐下飘落起母亲长一声短一声催我回家的呼唤。我,还有鸡们、鸭们、牛羊们,朝同一个方向 —— 炊烟轻笼的老屋,踏碎了一路残阳。我难以自控地抬眼望望,屋顶的炊烟仿佛还在,柴火饭的香味仿佛还在,飘飘拂拂,又落到了我的鼻尖上。此刻,我真想再像孩提时那样,一路飞跑进屋,猴急火急拈起一块香喷喷的白米锅巴塞进嘴里,再听一声母亲骂我"馋嘴猫"…… (6)老屋是心的归宿。当我终于抬脚跨进门槛的一刹那,一种久违的感觉涌动全身:真的到家了。 (7)老屋是父亲耗尽心血的杰作。我小时候,常听父亲说起,他和一家人是在赤日炎炎的酷暑下挥锄破土 的情景 , 他们 头顶满天繁星赶运木料、砖块、沙石,直至北风呼啸的严冬圆垛上梁、【A】 像春燕衔泥般,几经周折,终于盖起了这个属于自己的窝。 【B】 那时候,每当亲友上门,父亲总会喜形于色地拍拍门窗,或者指指屋上的椽皮、横梁,夸他这房子坚固耐用 。一个秋日,村里来了位摄影师,平日不爱照相的父亲,突然换上他仅有的一件中山装,拉着一家人在老屋前照了张相 , 还一再叮嘱我记住,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第 35 页 共 35 页 (8)几十年岁月蹉跎,转眼间物是人非。奶奶和父亲去了另外一个世界,母亲也随我住进了城里。夜深了,我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堂屋里,孤灯只影,满屋的冷清。 (9)窗外的上弦月,瘦瘦的。也许是我与它相隔太久,彼此之间已经陌生,它刚刚露出半张脸,一转身,又躲进了薄薄的云层。我突然想起,儿时老屋的月亮似乎不是这样。那时,我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着我的脸。 我至今记得奶奶一直坐在床沿,边给我打扇边哼童谣:月光光,夜光光,伴随我家乖乖郎……我迷迷糊糊入睡了,奶奶的歌声还在继续,像温婉的明月,落在我的枕上,我的梦里 。今晚,我可用记忆的碎片还原全部细节,却再无法听到奶奶的歌声。只有墙角那张静卧的雕花床仿佛与我达成心灵上的某种默契,无可辩驳地见证这里曾经氤氲的天伦之乐。 (10)而这一夜,我久久无法入睡。 (11)第二天一早起来,太阳刚刚露头,温煦的阳光投射在老屋的房顶,染成一片熟悉的金黄。我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每走一步,仿佛都可弯腰拾起儿时的一段记忆。门槛上,父亲抚膝而坐,眉飞色舞讲三国;杂屋里,母亲筛糠剁菜喂猪仔;后山竹林中,与儿时伙伴追追闹闹捉迷藏;屋前小道上,高举火把,紧跟大人去看电影……在我眼里,老屋是一本贮满情与爱的大书,翻开任何一页,都会找到生命之源的温暖。 (12)吃过早饭,我站在老屋门口与亲友们闲聊。邻家小侄劝我拆除老屋,盖幢时尚气派的 “ 小二层 ” 。 (13)我摇摇头:不拆!他哪里知道,没了老屋,我的灵魂只能浪迹天涯。 12、本文记叙了作者回访老屋的经过。请摘录文中语句,把作者的行踪补充完整。(3分) 站在村口远远望去→( )→( )→默默地坐在堂屋里→( )→站在老屋门口 13、 细读第(2)段,说说对老屋的描写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 (3分) 14、 文中描写细腻感人。 请 从第(7)段描写父亲的【A】【B】两个画线句中选择一句加以品析。(4分) 15、第(9)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耐人寻味。怎样理解“奶奶的歌声,落在我的枕上,我的梦里”?(3分) 16、你对结尾处作者不拆老屋的决定如何评价? 请 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5分) 【答案】 12、 (3分)( 1)默默走近老屋 (2)抬脚跨进门槛 (3)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 13、(3分) 既蕴含着作者回到老屋时涌起的亲切感,又蕴含着作者对老屋老去的惋惜之情。 14、(4分) 示例一:A,“春燕衔泥”这个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父亲建造新房时的不辞劳苦,满怀憧憬,读来真切感人。 示例二:B,“拍拍”、“指指”,运用叠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父亲造好房子后的喜悦、自豪。 15、(3分) 既指在我入睡后奶奶依然我唱着童谣,又指奶奶的童谣和奶奶的爱意深深地烙在我童年的记忆中。 第 35 页 共 35 页 16、(5分) 示例一:我觉得作者这肃决定是对的。因为老屋虽老,却保藏着他童年的记忆、温暖的亲情,回到老屋,他的心灵就有了归宿;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需要好的居住条件,更需要有精神的家园,比如人们搬迁或远行时,总是对故园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所以作者的决定是可以理解的。 示例二:我觉得作者这样决定是不妥的。虽然老屋里保藏着他童年的记忆、温暖的亲情,使他的灵魂有了归宿,但是一味沉迷于过去,往往会牵绊住人生前进的步伐;时代在发展,拆除老屋,重建时尚的新居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所以老屋还是应该拆的。 示例三:我觉得作者这样决定有他的道理,也有他的不妥之处。道理在于:老屋里保藏着他童年的记忆、温暖的亲情,回到老屋,他的心灵就有了归宿。不妥之处:人不能总停留在过去,拆除老屋,重建新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 【解析】 12、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题干要求在第二段中,可以分析出作者对老屋有一种亲切感,同时还有一种失落。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4、 试题分析: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 试题分析: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浮于语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一般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作答时,一般能表述正确的含义即可得分。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五、(16届四川省安岳县永清责任区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第 35 页 共 35 页 黄蜂筑巢(11分) 到了霜降的时候,黄蜂陆续坠落阳台了。一只又一只,总是不断地出现。却又不会大批地同时死亡,有时候扫地,扫帚前面就蠕动着一两只。 秋日的阳光温厚无力地照耀着,像摊开四肢时缓缓输送的血脉。秋的日子将尽,前面似有一堵无力逾越的无形的墙,在秋风的驿马来往传送急件的时候,挡住了那些没有办好移民文件的小生命。 黄蜂的家族里。大部分没有办好移往冬天的手续。在阳台上,我听见一个细嗡嗡的声音说:生活着多么好啊。但是我们,只有一死了。 我听见了这声音,不忍把这只蜂扫进尘土和枯叶里,便用扫帚挑起它,轻轻放到窗台上,它像一个打秋千的小孩一样紧紧抓住扫帚尖,然后落在一片宁静的秋天里。 A秋天的阳光罩住这个小小生命。仿佛舞台的灯光罩住一个即将谢幕的芭蕾舞演员。它的翅膀像裙子般垂落,透明地遮住它的小身躯,身躯在阳光下异样地鲜明美丽。 B那样的金黄上印着那样的黑纹,仿佛是出自名家之手的套色版面,那金黄应该是晚熟的金皇后玉米颗粒的黄,浸透了阳光的纯金之色,而那黑纹斑,却是无月之夜的浓黑。这两者套印在它的身上,就是夜与昼、生命与死亡,温柔和峻厉,无限与短暂。 它蠕动,欲飞,颤抖,然后停住。仿佛它已经明了生命的期限似的,开始整顿自己。用毛茸茸的两只小手收拾整理自己的触须,像吕布拨弄两根长长的花翎那样,认真而又骄傲。那是两根多么漂亮的触翎啊,它捋着它,一遍又一遍,如同一个清洁的爱美的人儿。 小家伙! 你原来是如此自爱呢! 可是我们原来是怎么认识你的呢?我原来还以为你是个四处寻衅的亡命之徒呢!你的屁股后面总是挂着一支毒箭,随时准备刺向仇敌,我以为你是好斗的。黄蜂尾上针么,我至今记得童年捅鸟蜂窝时,几只毛茸茸的小爪子紧紧抠住鼻子上的毛孔,然后狠狠一刺,……至今鼻子还大着。 黄蜂就是马蜂,春天时竟在阳台的墙缝里筑了巢,嗡嗡营营,不时地有起飞和返航,小小阳台一下成了热闹的空军基地,给一家人造成威胁。如果要想毁掉这个基地和里面的众多“歼击机”也很容易,晚上用一团泥巴糊住墙缝,就全数“闷”死在里面了。但是……何苦呢,毕竟是一些没有攻击过人的小生命,即便是黄蜂,也不忍去荼毒无辜。“到了秋天它们自己就完了。”我说。 从春天到夏天,它们天天从我们的头顶、脸前飞来掠去,人无伤害之心,蜂子也决不主动攻击,连误会也没发生。相安无事之下,我忽然发现了这些小家伙是非常有灵性,非常善解人意的,它们仿佛看得见你的心里没有存着歹意。 后来,我越看越觉出它们的可爱、团结、忙碌,甚至把观察它们的活动当做了我每天的乐趣。金色蜂群仿佛是阳光锋芒变幻孵化而出的生命,连同那嗡嗡的声音也像是夏日阳光的声音呢……这些一粒一粒的、飞翔的小光芒啊! 再后来,就是寒露、霜降了。 第 35 页 共 35 页 它们挣扎在季节的墙边,坠落在时限的海关前,无限珍惜,异常温柔。它们当中没有一个使用过上天配发给自己的箭。我听见这些陆续坠落阳台的小生命说:生活着多好啊,但是我们,只有一死了。 明日立冬。明年请务必再来聚会呵,小家伙! (选自《周涛散文》) 10、文中两次较详细地写黄蜂走向死亡时的“举动”,表达了作者不同的情感。阅读文章,填写表格。(4分) 黄蜂的“举动” 作者的情感 第一次 第二次 11、文章写黄蜂“筑了巢”的生活突出了黄蜂哪些性格特点?此间,作者对黄蜂的认识发生了哪些变化?(3分) 12、把黄蜂的生命历程与人类联系起来看,你认为作者告诉了我们什么?(至少写两点)(2分)[ 13、文章A.B两处画线语句写得很精彩,请任选一处作简要赏析。(2分) 【答案】 10、 黄蜂的“举动” 作者的情感 第一次 抓住扫帚尖 怜惜(不忍、同情) 第二次 整理触须(整顿自己、整理自己) 怜爱(赞叹、赞赏) 11、特点:勤劳。无伤人之心(不主动攻击) 变化:原以为黄蜂好斗(是亡命之徒) 忽然发现它有灵性,善解人意,后觉得它可爱 12、答到两点即可 答案示例:(1)面对死亡要乐观、坦然(2)对生活要热爱 (3)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4)人类应该向动物学习 (5)人类应该有一个正确的生死观 13、示例:A处:(1)语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垂死的黄蜂比作即将谢幕的芭蕾舞演员,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黄蜂临死前优雅的形态,表现了黄蜂面对死亡的坦然、平静。 (2)语段抓住秋日阳光鲜明美丽的特点,写出了黄蜂临死前环境的优美,突出了黄蜂的优雅与凄美。B处:语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黄蜂身上黄黑相间的色彩比作套色版画。纯金之黄与无月之黑融合在一起,色彩鲜明,突出了黄蜂外形之美。 【解析】 10、 考点:概括作品抒发的感情。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1、 第 35 页 共 35 页 试题分析:这是根据故事内容来总结事物的特征。本考点主要考查我们对文章中描写对象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要求语言简洁。此处能总结出黄蜂勤劳、善解人意即可。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2、 试题分析:这是对文章中心主题的考查。这是一种主观性较强题目。学生能谈出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学生理解原文的内容、思想和情感,阐述自己感受,概括出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并能陈述理由。这里学生能答出两点,合理即可。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3、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六、(16届四川省安岳县永清责任区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4分) 爬上窗台的绿色 ①窗台在二楼,那晌午里散着泥土糙香、夜晚嚼着寒露沁凉的绿色就顺着我家的门铃线义无返顾地爬了上来。不知不觉间,一线的绿色和点缀其间的串串白花便搭在了小院上空,并在窗台前探头探脑,使劲摇曳着深秋的阳光,映照出一户庭院的温馨与恬静。 ②望着这线积极蓬勃的生命,真让人心情爽快并急于俯向贴面的绿色。也许,这正是绿色爬上窗台的唯一心愿吧。 ③确切地说,这束绿色来自一株黄瓜和一株莓豆。早在夏天它们就兄弟样并肩挽手攀援于小院南侧,在这个无风无雨的夏季艰辛地生长着,暑气和干旱丝毫没有抵消它们坚强向上的意志,它们的信念,永远是忠诚于脚下这片临时堆砌的菜园和我那朝夕呵护的妻子。除了寒冬,已经没有什么能让这群绿色在小院中消失,尤其在秋天,远离了燥夏的绿色反而越加显现出遮掩不住的郁葱,在院落、窗台无声地抖动着朗朗秋波。 第 35 页 共 35 页 ④这时爬上窗台的绿色犹如举向天空的思想和灵感,带着大地和秋天独有的体温,干脆利落地扑向你,让人觉得这绿色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在这里等着你,让你怦然心动,让你热血奔涌。 ⑤仰望天空,仰望这线执著的绿色,总令我心旷神怡,思绪万端,无以言说的沟通感拓展着我也分解着我。它与我们一样,也向往自由,追逐光明,真心热爱脚下的一方水土和苦乐生活呀。有谁能说自然是冷漠的、无情的?江水奔流不息,倾诉的是自己澎湃的波涛;树木傲雪参天,挺拔的是自己无边的苍翠; , 。而我只相信在宇宙规律的作用下,世间万物都有生命有情感有思维,你无法评说谁更伟大谁更渺小谁更补益于对方。就像今晚,秋空如洗,夜凉如水,银河横波,一盘银月垂至天幕中央,说不出是欲升欲沉还是欲远欲近,最主要的是我无法忽略窗台前的这线绿色,它笼在迷人的夜色里,梯次排开的豆荚和瓜纽如同披上了一身轻纱,轮廓分明地在秋风下回忆曾经汗流浃背的下的夏天的火热,算计着丰硕的收成,说不定一声秋虫的低吟浅唱就成全了豆荚们瓜纽们酝酿了整夏的爱情,刚刚坠入甜蜜的小生命于是急不可待地探出绿色的小手敲打窗子,要把一肚子的幸福与快乐说给你听。 ⑥若是在晌午呢,秋天的阳光并不火辣,只是响脆脆地跌在这线绿色上,那些叶呀花呀瓜呀豆呀的心情和爱情虽被一夜寒露湿透,却能在顷刻间还你会飞的欢笑与娇媚。就在不远处,建筑工地上不知歇息的轰鸣,也因了这绿色的宁静抚慰而富有节奏感。绿色,就这样以生的迫切、力量、和宁静,同时给了我们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动愉悦。 ⑦终于爬上窗台了,为实现这个简洁纯真的心愿,黄瓜和莓豆共同托举着绿色,克服了来自韭菜、芹菜、油菜等园内其它蔬菜的嫉妒嘲讽,选择惟一向上的道路来到我的窗前,让绿阴、生机、果实、清新悄然挤进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它相信有爱的地方就应该有绿色,有家的地方就该布满生机。这时候,绿色的内心便会感到不虚此行,并以芬芳的花蕾和沉实的种子重新构思着盎然的激情。 14、根据文意的理解,第②段和第⑦段划线的两句中“惟一心愿”和“简洁纯真的心愿”分别指什么?(2分) (1)惟一心愿: (2)简洁纯真的心愿: 15、细读第⑤段,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4分) (1)请结合对文意的理解,仿造横线前面句子的形式,再写一个句子。 江水奔流不息,倾诉的是自己澎湃的波涛;树木傲雪参天,挺拔的是自己无边的苍翠; , ; (2)作者写“江水”、“树木”等是为了说明什么?请用文中相关的语句回答。 16、文章赞美的绿色来自黄瓜和莓豆,在最后一段有写到“韭菜、芹菜、油菜”,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分) 17、绿色给人以愉悦,绿色给人以想象,绿色给人以启迪。请联系本文回答问题。 (1)从全文看,“爬上窗台的绿色”中”的“绿色”具有哪些方面的精神品质?(2分) (2)“绿色”本义指一种色彩,近年来衍生出许多新的含义。如“绿色通道”中的“绿色”主要指安全、畅通而不受任何阻碍。请你再举一例说说它的另一种内涵。(2分) 18、这篇散文语言生动,描写细腻,多处运用拟人、比喻来丰富“绿色”的内涵,来结识“绿色” 第 35 页 共 35 页 的精神,请选择你最喜欢的语句,作一点赏析。(2分) 【答案】 14、(1)“唯一心愿”是指“望着这线积极蓬勃的生命,真让人心情爽快并急于俯向贴面的绿色”,概括起来说就是:“(绿色)用自己积极蓬勃的生命,让人心情爽快。” (2) “(绿色)爬上窗台。” 15、(1)示例:山岭巍峨起伏,显示的是自己坚强的体魄。草原纵横千里,袒露的是自己宽广的胸怀。人类拦江筑坝,展现的是自己豪迈的气魄。 (2)以此说明自然不是冷漠无情的。或说明“世间万物都有生命有情感有思维”。 16、反衬(衬托)了(来自黄瓜和莓豆的)绿的积极向上的精神。 17、(1) 答到三点即可得满分)①积极蓬勃(的生命力) ②坚强向上(的意志) ③奉献(爱) ④执着追求(向往自由、追逐光明) ⑤生的迫切、力量和宁静 (2)示例:“绿色食品”中的“绿色”指的是营养、安全、无污染;“绿色奥运”中”绿色”指的是具有环保意识、体现环保理念;“绿色心情”中的“绿色” 指的是健康、积极、乐观。 18、所选句子必须运用到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方法,赏析时能够分析其作用。 【解析】 14、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 试题分析:(1)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正确即可。力求做到形神兼备,语意流畅。(2)学生感知文本,学会在文章中找出照应的内容,又要学会概括内容的能力。 考点1: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考点2: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6、 试题分析:了解衬托中反衬修辞手法的特点,并明确其修辞手法在选文中的表达作用。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做具体分析。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7、 第 35 页 共 35 页 试题分析:(1)学生能分析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求考生在分析归纳原文有关内容的基础上,以推理的方式,分析和概括在某一叙述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的主张和看法。能结合文章做具体分析,意思表述合理即可。(2)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内容设计合理,表述正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18、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七、(16届湖北省利川市文斗乡长顺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问题(12分) 母亲的病友名单 朱成玉 母亲在肿瘤医院住院期间,认识了一些老姐妹,慢慢地,她们建立了一种相依为命的情感。回家那天,眼神不好的母亲,让我把她们相互留的电话号码工工整整地抄下来。长长的一排,算上母亲自己,一共12个危在旦夕的生命。 从此,家里的电话忙得不可开交,几乎每天都有母亲的病友打来电话,她们互相询问病情,嘘寒问暖,相互鼓励,俨然成了天底下最知心的莫逆之交。母亲每天都会守着电话,害怕错过每一个病友的问候。 我们特地为母亲买了个手机,让她可以随时随地接听病友的电话。我把那11个人的号码挨个儿存进了母亲手机的通讯录里,仿佛存进去一笔巨额财产。 那是一群在死亡线上挣扎着的人,她们共同筑起了一道生命的墙。不仅是母亲,她们每个人都有一本通讯录,那是她们要从死神手里抢回来的生命名单,每个人都是另一个人要拯救的对象。 起初,母亲是悲观的,治疗上不太配合,我们用尽了各种办法使她振作,可都无济于事…… 后来,我们发现只要母亲和那些病友通过电话之后,就变得开朗了许多,心情舒畅。我们为母亲的手机多备了几块电池,保证母亲的手机一天24小时开着。 杨姨是12个人中最乐观的一个,其实也是病情最严重的一个。她的癌细胞已扩散到了全身。但每次母亲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打电话过去,杨姨都会兴高采烈地给母亲讲一些她的“奋斗”经历。通过电话后,母亲都会开心好一阵子,因为生命又有了新的希望。 又一个阴雨天,母亲疼得厉害,心情变得很坏。我们赶紧替她拨通了杨姨的手机,杨姨爽朗的声音很快传了过来:“喂,老姐妹好啊。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昨天去医院复查,医生说我的癌细胞控制住了,活个十年八年的不成问题。我现在忙着打太极呢,不和你说了,改天再聊吧!”杨姨的话像连珠炮一样,没等母亲问什么,那边就挂断了。虽然母亲没说什么话,但知道自己的病友又一次胜利了,心里顿时敞亮了很多,感觉身体也不那么疼了。 直到有一天,母亲打电话给杨姨,这次换成一个年轻入接电话:“ 第 35 页 共 35 页 我妈去世已经半年了,她临终前几天让我们替她在手机里录制了几段录音。告诉我们不能关机,免得你们打不进来 电话。”说到这些,年轻人有些哽咽,“阿姨,我不能再瞒您了,这半年来,你们听到的,都是我妈妈的电话录音……” 挂了电话,母亲的手开始抖了起来。她拿过那本通讯录,用笔轻轻地把杨姨的名字圈了起来。那一堵生命的墙,忽然就裂开了一个缺口。我听到母亲喃喃地说着:“他杨姨啊,你先走了,等些日子,我去陪你。” 我们的心跟着凉了。母亲一直依赖的希望没有了,她的心会不会就此沉进谷底呢? 结果完全相反,母亲的做法让我们所有人都感到惊讶。一辈子没跳过舞的母亲,让我们替她报名参加秧歌队!穿着大红大绿的母亲,样子很滑稽,扭起的秧歌也很生硬,但不管在晨曦里,还是夕阳下,我看到的母亲都是最美丽的。我知道,母亲不仅仅是为她自己活着,也为她的亲人们活着,更为那些病友名单上的病友们活着,就像杨姨一样。 近来,躺在病床上的母亲虚弱得很,额头上沁着大颗的汗珠。有一天,母亲的手机响了,她颤巍巍地接过手机,看了看那个电话号码,马上示意我们静下来,然后清了清嗓子,用比平常高了八度的声音对着电话欢快地喊道:“喂,老姐姐,你好吗?我好着呢,刚刚扭完秧歌,你看把我累的,气喘吁吁啦……” 我们含着眼泪听着母亲撒谎。我们知道,杨姨走了之后,母亲终于成了那堵生命的墙上,那一块最坚强的砖。(摘自《青年文摘))20L0年8月下,有改动) 14、从全文看,母亲随着病情的发展变化,心情不一样,请根据方框中的提示,在横线上分别补出体现母亲心情的一个词语。 起初: 悲观 后来: 近来: 15、揣摩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句在文中的表达作用。(4分) (1)她颤巍巍地接过手机,……“喂,老姐姐,你好吗?” (2)我把那11个人的号码挨个儿存进了母亲手机的通讯录里,仿佛存进去一笔巨额财产。 16、常言道:做人要诚实。文中杨姨和母亲面对病友,都说了假话,对此,你赞同她们的做法吗?请说明理由。(3分) 17、结合文意,说说母亲为什么值得崇敬,再从你的角度谈谈对困难的认识。(3分) 【答案】 14、后来:开朗(或舒畅),近来:乐观(或豁达,若答“坚强”等不得分) (2分) 15、(1)“颤巍巍”反映了母亲的病情严重(1分),依然接听病友的电话,表现了她的高尚品(1分) (2)运用比喻,(1分)把“通讯录”比喻成“巨额财产”,表明通讯录的重要性,是赖以生存的坚强动力,有了彼此的问候、鼓励,生命就有了新的希望,这是无价之宝。(修辞1分,共2分,意同即可) 16、要点:赞同;围绕谎言目的作答,如“善意的谎言,给病友鼓励,让病友看到希望”等,言之成理即可;若答不赞同,理由充分给满分,否则不给分。(言之有理即可) 17、示例:因为母亲乐观坚强,生命危在旦夕时,却以关爱和鼓励传递着生命的快乐,让短暂的时光更有价值,所以值得崇敬(1分,意近即可)。我作为一个健康(或健全 第 35 页 共 35 页 )的人,也许平时遇到一点点挫折就畏缩不前,如今想来真惭愧,今后,我一定耍乐观地面对一切困难,相信: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把更多的爱和快乐带给别人。3分,意近即可) 【解析】 14、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5、 试题分析:分析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一定要本着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一定要结合语境。修辞+含义理解。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开放题。要点:赞同;围绕谎言目的作答,如“善意的谎言,给病友鼓励,让病友看到希望”等,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17、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八、(16届山东省禹城市第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夜 晚 韩少功 ①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 ②城里人能够看到什么月亮?即使偶尔看到远远天空上一丸灰白,但暗淡于无数路灯之中,磨损于各种噪音之中,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水泥高楼之间,不过像死鱼眼睛一只,丢弃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 ③由此可知,城里人不得不使用公历,即记录太阳之历;乡下人不得不使用阴历,即记录月亮之历。哪怕是最新潮的农村青年,骑上了摩托用上了手机,脱口而出还是冬月初一腊月十五之类的记时之法,同他们抓泥捧土的父辈差不多。原因不在于别的什么——他们即使全部生活都现代化了,只要他们还身在乡村,月光就还是他们生活的重要一部分。禾苗上飘摇的月光,溪流上跳动的月光,树林剪影里随着你前行而同步轻移的月光,还有月光牵动着的虫鸣和蛙鸣,无时不在他们心头烙下时间感觉。 ④相比之下,城里人是没有月光的人,因此几乎没有真正的夜晚,已经把夜晚做成了黑暗的白天,只有无眠白天与有眠白天的交替,工作白天和睡觉白天的交替。我就 第 35 页 共 35 页 是在三十多年的漫长白天之后来到了一个真正的夜晚,月亮从树阴里筛下满地光斑,闪闪烁烁,飘忽不定;听月光在树林里叮叮当当地飘落,在草坡上和湖面上哗啦哗啦地拥挤。我熬过了漫长而严重的缺月症,因此把家里的凉台设计得特别大,像一只巨大的托盘,把一片片月光贪婪地收揽和积蓄,然后供我有一下没一下地扑打着蒲扇,躺在竹床上随光浪浮游。就像我有一本书里说过的,我伸出双手,看见每一道静脉里月光的流动。 ⑤盛夏之夜,只要太阳一落山,山里的暑气就消退,辽阔水面上和茂密山林里送来的一阵阵阴凉,有时能逼得人们添衣加袜,甚至要把毯子裹在身上取暖。童年里的北斗星就在这时候出现,妈妈或奶奶讲述的牛郎星织女星也在这时候出现,银河系星繁如云星密如雾,无限深广的宇宙和无穷天体的奥秘哗啦啦垮塌下来,把我黑古隆冬地一口完全吞下,天幕上闪烁不定的遥远彼岸在步步逼近。我是躺在一个凉台上吗?也许我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太空人在失重地翻腾和漂浮?也许我是一个无知无识的婴儿在荒漠里孤单地 迷路?也许我是站在永恒之界和绝对之境的入口,正在接受上帝的召见和盘问?……这是一个必须绝对诚实全盘招供的时刻。我突然明白了,所谓城市,无非是逃避上帝的地方,是没有上帝召见和盘问的地方。 ⑥山谷里有一声长叫,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 20、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中“徽章”指 (2)“我就是在30多年的漫长白天之后来到一个真正的夜晚”中“真正的夜晚”指 21. 文章第②段为什么从城里人看到的月亮写起?(4分) 22、请对第④划横线句进行赏析。【提示:可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任选一个角度。】(4分) 赏析: 23. 请说说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4分) 24、文章第⑤段划浪线的句子是作者韩少功对月亮的感悟,链接材料中谢大光也描写了自己听泉的感受。试比较二者的异同。(6分) 【链接】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 、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 (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答案】 20、(1)乡村区别于城市的显要标志; (2)指有月光的能够给人带来美好享受的乡村夜晚。 21、①引出下文对乡村月亮的描写(或者“为下文写乡村月亮”作铺垫);②与下文写乡村月亮形成对比。 22、示例①(从词语运用的角度):句中运用了“筛”、“飘落”、“拥挤”等动词(或运用了拟声词“叮叮当当”“ 哗啦哗啦”)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的动态美,表现了作者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漫长白天之后终于来到了一个真正的夜晚的欣喜之情。 示例②(从修辞的角度):作者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答到“通感”也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的情态,表现了作者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漫长白天之后终于来到了一个真正的夜晚的欣喜之情。 示例③ 第 35 页 共 35 页 :示例(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在这句话中,作者用化静为动的手法,写出月光是动态的,它们时而丁丁当当地飘落,时而哗啦哗啦地拥挤,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的情态,表现了作者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漫长白天之后终于来到了一个真正的夜晚的欣喜之情。 23、①从内容上看,用“一只鸟被月光惊飞”暗写了月光的皎洁、明亮。②从写法上看,以声衬静(或以动衬静),衬托出乡村月夜的宁静。③从表达效果上看,最后一段以景物描写结束全文,再次点题,含蓄深沉,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较大的想象空间,富有诗意。(每点1分,语言流畅1分)【注意:“从内容上看”“从写法上看”“从表达效果上看”都是为了评讲方便才示例的,可以不写。】 24、相同点:两文作者都在对自然的感悟中获得了心灵的净化。 不同点:本文作者韩少功联想到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永远显得极其渺小、孤单、无知,表达了人 类应该谦逊地对待自然,敬畏自然的思想情感。(2分)《鼎湖山听泉》的作者谢大光从泉声中感悟到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意对即可) 【解析】 20、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1、 试题分析:中考中记叙文经常出现分析文章某一段在内容或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有:点明文章中心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而结构上通常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等作用。这里引出下文对乡村月亮的描写,与下文写乡村月亮形成对比。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22、 试题分析: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3、 试题分析:中考中记叙文经常出现分析文章某一段在内容或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有:点明文章中心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而结构上通常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等作用。此处从内容上看,用“一只鸟被月光惊飞”暗写了月光的皎洁、明亮。从写法上看,以声衬静(或以动衬静),衬托出乡村月夜的宁静。从表达效果上看,最后一段以景物描写结束全文,再次点题,含蓄深沉,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较大的想象空间,富有诗意。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24、 第 35 页 共 35 页 试题分析:学生能谈出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学生理解原文的内容、思想和情感,阐述自己感受,概括出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并能陈述理由。学生谈法合理即可。 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九、(16届广东省湛江二中港城中学2016届九年级10月月考)故乡的沉沦(17分) ①曾看到过一幅照片:一个农民在故乡新建成的楼房前呆坐,他的肤色是久在风雨暴晒下才有的酱色。我心中涌起莫名的风雨飘絮的黍离之情,只觉得无边的乡村在沉沦,或者说在一点点坍塌。 ②乡土的中国,故乡的中国,真的转换这么快?一夜之间,土地里不再种出庄稼,而是种出了成片的高楼。“农民上楼”,就如镰刀割下了谷子,这不是一次收割的事件,而是一个精神的事件。有人说这世界消失的方式不是一声巨响,而是一声呜咽。谷穗碰到镰刀是呜咽,大树遭遇斧头是呜咽,而故乡田园风光的消逝更是呜咽。 ③有一个成语叫背井离乡,“背”是背离,这是孩子都能理解的。但我宁愿理解“背”为背负,一个背负着故乡井水的人是有底气的,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故乡井水的滋润,有故乡做依靠。记得,在一次文人雅集的酒桌上,友人问我,你的眼睛为何这样亮?我说那是故乡的水井!又问,你的头上隐隐像有什么东西,那是什么呢?也许,是我醉酒的缘故,我回答:那是故乡的屋檐。友人愣住了,不知如何应答,他有点黯然,然后醉了。他说,我没有故乡的屋檐。然后就伏在桌子上呜呜大哭起来。 ④故乡是一个人的血地。台湾把故乡叫做原乡,作家钟离和说“原乡人的血,只有回到原乡,他的血才能停止沸腾”,真是透到了骨髓,彻骨彻肤。 ⑤故乡是一种容器,故乡是收藏我们童年哭声的地方,一石一砖,一草一叶,井栏树冠,那都是我们的见证,那里勾留了我们的年轮,涂抹了黄昏时我们读书的影子,还有那塞满草的窗子。当我们夜晚背诵课文的时候,常仰着脖颈望着星空,像是背诵着夜。现在那里的夜还是那样纯净么?没有一丝阴翳,没有污染,没有毁容? ⑥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曾记得一个台湾老兵的故事。他把装着故乡泥土的玻璃瓶子弄丢了,他的魂魄也随之丢失了。老兵住院,什么样的医术也疗救不了他这种思乡之痛。他的事传播开来,人们同情他,一个研究生翻找资料,在实验室里为老兵配制了他家乡的土。土里特别多放了一点盐分,用以配出老兵家人在这土地上流过的汗水。但细心的老兵呢?看出了黄土是用色素染成的!他说,故乡的土,是不可以配制的,那些童年的声音留在土里的,那些炊烟留在土里的,那些牛羊的哞叫留在土里的,这些怎能够配制出来?老兵最后说,这一瓶配出的黄土里面缺一样最要紧的东西:当初,母亲把土摊在白纸上,戴好老花镜看过、拣过,弄得干干净净,两滴眼泪落在土里,这一大瓶配置的土里却没有! ⑦老兵带着那瓶故乡的泥土走过七个省,最后越过台湾海峡。 ⑧我不知道这个老兵最后的归宿,但我揪心的是即便他的灵魂得以还乡,在那被毁容整容后的故乡,他能找得到魂牵梦绕的归路么?他能找得到在路口大树下苦苦遥望的母亲么? ⑨我老家的村口也曾有几株明代的柿子树,经历了400年的沧桑啊!几年前被连根移走了。我回老家为母亲上坟,看到移走古树后留下的大大的树坑,如枯干的泪眼,无助无望 第 35 页 共 35 页 。我童年留恋的柿子树,那曾荫庇过多少代家乡子孙的老树啊! ⑩没有故乡的人,没有根基,没有身世。 ⑾“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是千年前的陶潜在时空外呼唤如今疲惫的心灵么? ⑿其实对沉沦的故乡来讲,连荒芜也不配,只是一片钢筋水泥的狰狞。 ⒀我看不见灵魂的归路,我只隐约听见灵魂的呜咽! 15、文中台湾老兵说“故乡的土,是不可以配制”,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4分) 16、赏析文中第②段加点的词和第⑨段画线的句子(4分) (1)一夜之间,土地里不再种出庄稼,而是种出了成片的高楼。 (2)我回老家为母亲上坟,看到移走古树后留下的大大的树坑,如枯干的泪眼,无助无望。 17、本文以“故乡的沉沦”为题,有什么作用?(4分) 18、文中说:“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和感悟。(5分) 【答案】 15、 (4分)故乡的土承载着老兵对故乡深刻的记忆、深切的怀念和与亲人的真挚情感,所以是无可替代的。这句话表达了老兵与故土血脉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或:故乡的土是他心灵的归宿)。 16、(1)(2分)“种出”的本应是庄稼,这里讲“种出”高楼,更加能够生动传神地表达出作者对故乡沉沦的深切忧虑。 (2)(2分)①比喻,把树坑比作枯干的泪眼;拟人,赋予了树坑人的无可奈何的情感。②形象生动表现出树木被砍伐后的惨象,表达了作者对故乡风貌被破坏的强烈悲愤之情,有很强的感染力。 17、 (4分)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脉络清晰。突出了对中国广大农村的田园风貌(或:乡土特色)正在被毁坏的悲愤之情,引人深思。(意思对即可,只写作用而没有联系文章的分析要适当扣分) 18、 (5分)“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在本文中指的是一个人不能没有精神支柱或“心灵的归宿”等(2分),能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意思对即可。(3分) 【解析】 15、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 试题分析:(1)赏析词语表达作用的一种考查形式,学生先说出词语的含义和效果,再进行分析表达效果,具体解答方法是:词的意思或内容。结合语境谈表达效果。(2)这里是从修辞角度来对语言进行赏析,学生应了解常用修辞的特点及作用如: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学生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第 35 页 共 35 页 17、 试题分析:赏析文题的妙处一般要从内容、主题、结构几方面进行鉴别欣赏,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章的标题进行赏析,一般从标题的使用手法来考查,有时也从文章内容和主题角度,要求学生对文章标题进行理解,这时要求学生能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深刻认识文章中心主题。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8、 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十、(16届江苏省江阴市周庄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5分) 核桃压枝低 王建领 ① 又是一年丰收季,又见核桃压枝低。 ② 这几天,只要你来到商洛,步入农村,往往不等你开口,就会有村夫农妇,或老叟稚童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欣慰地夸耀:“今年核桃结得繁。” ③ 放眼望去,整个商山洛水间,那一株株、一片片、一凹凹、一坡坡的核桃树,在秋日金色阳光下,自在地摇曳。信步走入林间,一位饱经风霜、满脸慈祥的大爷,正用木杆支撑似要被一颗颗、一簇簇核桃压折的树枝;一个满脸稚气,但活泼阳光的男童,不知从哪窜来,径直爬上核桃树,兴奋地表演起摘果、去皮、取仁的杂耍来。大爷一脸幸福看着孙辈,也不喝斥,任由孩子在树上与我们捉迷藏。我问道:“大爷,你这核桃林今年收成怎样?”大爷干着手中的活,也不看我,如数家珍地说开来:“我房前、地里、山上共有二十株核桃,算两亩吧,今年少说也能收一千斤。”“能收多少钱?”“前几天有人来买,一出口一斤十块钱,我嫌采青糟蹋东西,没卖。到中秋节后成熟期再卖,少说也能卖一万三千元。”“你家几口人?”我继续问道。“我两口,我小儿子三口,一年的零花钱,家中大的开支补贴就看这核桃呢。核桃丰收了,心里就踏实了。”与大爷一样,商洛大约有80%的农民拥有核桃树,核桃收入占到农民纯收入的15%,人均近500元。我不由得感叹:这核桃可真是商洛农民的摇钱树啊! ④ 早就听说秦岭无闲草,商山有仙果,这仙果就是核桃。之所以称核桃为仙果,是因为核桃果仁的形状如缩小了的人脑,一分为二的果仁,是典型的两叶肺的外观,一分为四的果仁,是肾的轮廓。难怪人们常说多吃核桃,强身益脑。 ⑤ 当年刚到商洛工作,但见秦岭深处,层林叠翠,绿浪一波接着一波推向远山;小溪欢歌,清泉一股连着一股汇成激流,水色山魂呈美景,秦风楚韵溢华章。当家乡人问我对商洛的第一印象时,我脱口而出:“山清水秀,经济落后。”孰料这话当即受到商洛同仁的挞伐:“仓颉造字、商鞅封地、四皓隐居、闯王屯兵,商洛历史文化厚重,地上地下资源丰富,后来居上待有时。” 第 35 页 共 35 页 ⑥ 是呀,商洛位置独特,是唯一的被秦岭全覆盖的地区,而秦岭又地处长江黄河分水岭、南北自然分界线,是我国乃至世界少有的动植物基因库,商洛自然会得秦岭之灵韵底气,以其无尽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资源享誉全国。 ⑦ 如今,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领之下,商洛的各种资源得以开发利用,特别是经济类作物,核桃、板栗、柿子等全国有名。可以说,商洛的核桃独步华夏。桃树那笔直的树干,庞大的树冠,浓密的树阴,姣美的树形,给人一种挺拔伟岸之感;浓绿的阔叶给人一种厚重之感,枝间繁密的果子给人一种幸福喜悦之感。它的身上有我们取之不尽的木西,蕴含着无穷的魅力。作为生态林木,它从不挑地形,不争地劲,在商洛的房前屋后,山坡沟旁,枝繁叶茂地尽情生长,固土护绿,有的是担当;作为经济林木,它五年成木挂果,年复一年为人们提供长寿果,且与低秆作物和睦相处,农民务林种地两不误,生财聚宝,有的是奉献;作为用材林木,它木质坚韧,纹理美观,质地顺平,为上乘木材,家居日用,有的是用场;作为欣赏林木,它上得了野岭,进得了园林,经济效益极佳,有的是市场。 ⑧ 离开商洛时,我深深地感到:丰收季节,商洛呈现给人的除了无尽的核桃压枝的景致,还有在累累的硕果间,大人们忙碌的旁影和孩予们嬉闹的场面。那荡漾在人们脸上的笑容和那压低枝头的核桃构成了一幅安逸、和谐、福的农家丰收图。我相信这幅图景会在人们的描绘中更关。 (选文有改动) 15、 结合全文内容,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16、 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商洛的情感发展经历了哪些变化?(3 分) 17、 赏析第⑤段画横线的句子,说说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3分) 18、 结合全文,说说文章突出了商洛核桃树的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答案】 15、(4分)内容上,连用两个“又”字,说明商洛的核桃多是这样繁密,总能给农民带来丰收的喜悦;结构上,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起下文对商洛核桃及经济发展的抒写(答出2点即可得2分)。 评分标准:答对一点,“内容”“结构”作用各2分,共4 分。 16、(3分)刚到商洛工作时,看到了山水之美、感慨其经济落后;如今来到商洛,看到繁密的核桃时,感叹核桃给商洛农民带来了好收成;离开商洛时,展望和憧憬商洛的美好未来。 评分标准:每答对一点,得1分。共3分。 第 35 页 共 35 页 17、(3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绿浪”比喻层层翠绿的林木随风摇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林木之多、色彩之浓;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林木”“小溪”,以人的情态,生动地写出了林木依山、小溪欢跃的动态之美;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尽显秦岭山水美景及文化内涵。 评分标准:每答出一种修辞手法并能结合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得1分。共3分。 18、(5分)外形美:挺拔伟岸,树多果繁;实用美:经济效益佳,果实营养价值高;品性美:勇于担当,乐于奉献。作用:这样写,既表现了核桃树本身独有的特点,突显了核桃树的美好品性;又借核桃树反映了商洛人勤劳、质朴、勇担当、乐奉献的精神品质。 评分标准:第一问,3分,答出一点得1分;第二问,2分,答出一层,得1分,答出两层,得2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15、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 试题分析: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了解散文的组材线索,根据故事情节的变化来感知文本内容,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过程,能做到故事情节和人物的情感变化相一致,学生表述合理即可。 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 试题分析:这里是从修辞角度来对语言进行赏析,学生应了解常用修辞的特点及作用如: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对偶:语句整齐、意韵铿锵;学生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8、 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十一、(16届山东省庆云县第五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7—21题。(12分) 家乡情感 我临窗而坐,旁边坐着一位年轻的少尉。他腋下夹着一个浅灰色的公文包,神色庄重。自从踏上列车,他就一直坐在我的旁边,不多言语。 第 35 页 共 35 页 列车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行驶,这会儿,已从南国秀丽的山川进入了一片丘陵地带。窗外古朴的山山峦峦,在秋阳的铺盖下,呈现出一派醒目的土黄。 突然那少尉说话了:“同志,请你跟我换换座位好吗?列车马上就要经过我的家乡了,我想好好看看!” 我一听,忙说:“行。”便同他调换了座位。少尉对家乡的情感打动了我的心。因为我也有过同家乡的离别,不过那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现在早把那种感受淡忘了。这会儿,经他这么一点,思乡之情忽而浓浓的。 “路过家乡不停停?”我问他。 他说:“不行啊,任务太紧。” “看样子,你很久没回过家乡了吧?”我又问。 他点点头,说:“三年了。”流露出满腔的思乡情。然后又说:“本来部队这几天要安排我探家的,我把电报都打回家了,可突然来了任务……”他说着把脸扭向窗外,将身子伏在面前的小几上,深情地注视着窗外的世界。窗外一片起起伏伏、重重叠叠的黄色山峦,在眼前一段一段地闪过。我想他的家乡就要到了。 不一会儿,他扭过头来,满脸振奋的样子:“你看到那道山峦了吗?最高处的那道?” 我点点头。我看到的是一道非常普通而贫瘠的黄色山峦,山脊上寥寥地生长着一些类似荆条的植物,远远望去,在秋阳里显得寂寥、苍凉和淳朴。 “那就是我的家乡!”他又说,“我们的村子就在那道山的后边,从这儿看不到,不过可以看到山脊上我们村子的那棵老柿树。”他的表情欣喜、自豪极了。 我被他的情绪感染了,指着窗外的一段山峦说:“这儿离你们村子很近了吧?” “很近了,很近了。”他又指着窗外的黄土山,“我小时候割草总跑到这儿来,这山上的草肥极了,不一会儿就能割上一大篮子。”他兴致勃勃。 我望着窗外绵延的黄色山峦,心想他村子的那棵老柿树就要出现了。这么快的列车,很可能在十秒钟之内就会把它闪过去。于是,我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那道山脊。此刻我非常想看一看那棵老柿树。因为这道长长的山脊上,几乎没有什么高大的树,远远望去光秃秃的。如果有棵高大的树,我想这山脊一定会显得非常生动。 此刻,少尉一直沉默无语,凝望着窗外。窗外最高的那道山峦,在不断的延伸中,出现了一棵孤独的老柿树。那柿树下站着一位老人,隐约还能看到她拄着拐杖和那花白的头发。她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在秋阳里宛如雕塑一般。 “就这棵老柿树吗?”我望着窗外,头也没扭地问那少尉。 少尉没有说话。这时候,我发现他哭了。 “同志,你怎么哭了?”我不知道怎么安慰他。 他忙抹掉眼眶中的泪水,说:“你看到那棵老柿树下站着的那位老人了吗……那是我的母亲!” 17、、用四字词语填空,概括少尉心理的变化过程。(2分) 第 35 页 共 35 页 神色庄重—____________—欣喜自豪—______________—沉默无语—热泪盈眶 18、小说以 为线索,这样安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 19、小说写了少尉家乡哪些景物?用简洁的文字加以概括,并说明这些描写在文中的作用。(3分) 20、有人说本文标题比较直白,请从下列格式中任选其一,为本文另拟题目。(2分)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远山 (2)远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文中的少尉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试结合原文简单分析。(2分) 【答案】 17、(2分)满脸振奋 兴致勃勃(各1分) 18、(2分)“我”的见闻(1分)使故事更具可信性(1分) 19、(4分)黄色山峦 类似荆条的植物 孤独的老柿子树 。 这些景物说明了土地的贫瘠与荒凉,更加表现出少尉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20、(2分)示例:牵挂的远山 远山的呼唤 21、形象:服从命令,热爱家乡,牵挂老人。分析:服从命令:本来上级已经批准回家探亲,但是突然来了命令,要接受新的任务,因此放弃探家的机会。 热爱家乡:对家乡的一草一木饱含深情,调换座位,为了更好地看一看家乡,并如数家珍般地给人介绍家乡的情况。 牵挂老人:看到母亲树下的身影,流下热泪。(不结合原文酌情扣分) 【解析】 1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思路的分析概括能力。一般情况下,文章的写作思路,我们可以从题目、文章的开头与结尾、中心的过渡段落、关键语句等方面去着手分析。他的家乡就要到了,他表现出满脸振奋,说道家乡的景致,他兴致勃勃,做这类的题文中有原词的尽量用原词回答。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层次。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8、 第 35 页 共 35 页 考点:分析文章的抒情线索。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9、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景物描写的作用。第一问根据相关段落加以概括整理即可。第二问景物描写的作用有: 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三、展示人物性格。四、推动情节的发展等,要结合语境加以分析。 考点: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0、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题目我文章主要内容的浓缩。文章写得是一个少尉坐车路过家乡,为了看看家乡和我调焕位置的故事,因此可以看出少尉对家乡的牵挂之类的题目。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1、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十二、(16届江苏省泗阳县新阳中学、桃州中学2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8题(11分) 田野上的白发 刘益善 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 第 35 页 共 35 页 ,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回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送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⑩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15、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2分) 16、从某一种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的画线句子(3分) 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17、“白发”是全文线索,突出了母亲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 18、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文中母亲的优秀品质。(3分) 【答案】 15、(1)母亲深夜敲盆赶鼠(2)母亲跪在田中插秧。(各1分,共2分。) 16、运用比喻(对偶、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母亲的勤劳和无私奉献。(任答对一个修辞得1分,作用2分,共3分) 17、突出了母亲的辛劳,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怀念。(答对母亲的辛劳得1分,作者的情感答对1点得1分,答对2点及2点以上得2分,共3分。) 18、吃苦耐劳、坚强、乐观。(答对1点得1分,共3分) 第 35 页 共 35 页 【解析】 15、 试题分析:概括文章的内容,一定要围绕具体描写的事件来概括,比如本题,学生应围绕“作者心痛”这一主题情感来概括,当然,在概括时,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一般运用“谁做了什么事”这一形式进行概括。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6、 试题分析:这里是从修辞角度来对语言进行赏析,学生应了解常用修辞的特点及作用如: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学生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7、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8、 试题分析:本考点主要考查我们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要求语言简洁。学会抓住人物的各种刻画手法来分析。学会从故事情节中来分析,学会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最后还要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此处围绕“吃苦耐劳、坚强、乐观、慈祥”等来进行总结。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十三、(16届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学校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限时训练)记叙文阅读(10分) 黑发底下 (1)父亲如书,我是他的再版。 (2)年轻时,我们都顶着一头坚硬的黑发,它仿佛含有铁质,根根向上挺立如戟。抬手轻轻地拍打,会发出稠密结实的“嘭嘭”声,像电流穿透掌心击中身体。在我们个体生命的海拔上,它高高在上乌黑茂盛,像油亮油亮的煤一样不说话,我们在它底下日复一日地生活着。 (3)小时候,我们一家在黔南山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一到星期天天麻麻亮,父亲就独自一人趟着露水,一根扁担挑起两只箩筐,走上弯弯山道,到几十里外的深山里去挑煤来烧。傍晚踏着夕阳挑了满满两箩筐煤回家,正赶上吃晚饭,一只杏儿大的杯子已经善解人意地倒上酒立在了他面前。他端起酒,贴近唇边轻抿一下,放下了,又端起吸了一口,滋溜有声。直到饭吃完了,酒喝尽了,脸变红了,仿佛浑身的困乏与疲累也被一阵风消解走了。母亲就在这时瞥见了他黑发中躲来躲去的几根白发,惊呼道:“哟,你都有白头发了。”说着她拨开发丝,小心翼翼地拔下,摊到父亲掌中。 (4)那白发寥寥几根,躺在父亲掌心,枕着纵横的掌纹,银光闪亮,像是会发光的羽毛。 第 35 页 共 35 页 (5)天难得地飘起了雪,越飘越大。冬夜沉静如石,落入幽深漆黑的古井中,漫长而冷清。逼仄的厨房里,头顶一豆灯光,炭炉傍墙站立,烧壶沉默不语。父亲注视着我和弟弟,就像牧人盯着两只瑟瑟的羊羔羔,问道:“你俩谁给我拔白头发?一根一分钱。”正在打瞌睡的我们顿时来精神了,抢着拔。 (6)父亲的白发不多,稀稀疏疏地像微薄的雪花撒入广袤的黑土地,倏忽拧身捉迷藏似的躲了起来,在灯下实在不易察寻得到。每拔到一根我们都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溅起一片响亮的欢呼。一晚上下来,收获并不多。 (7)然而,明明头天晚上拔光了,可过了一夜,父亲的白发又蹿出了一些,似乎拔的速度总也撵不上蹿的速度。一到晚上,无所事事的我们还是乐意拔,我们只是觉得自己长大了,父亲坐着我们站着,我们与父亲一样高了。一个个冷寂无聊的冬夜很快蹑手蹑脚地溜走了,我和弟弟同时分享着一个心照不宣而自鸣得意的秘密。 (8)等我们都上学了,父亲不再叫我们拔了。生活的困窘和难以排遣的忧愁日渐沉重地压迫着他,他的白发越生越多,几乎占了“半壁河山”,一眼望去触目惊心。我想他除了怕耽误我们的功课外,可能连他自己都泄气了,听任那些白发喧嚣地恣肆疯长。 (9)后来,父亲被癌魔缠身,惊心动魄的手术后,千篇一律地吃药、打针,不厌其烦地化疗、放疗,头发快掉光了,露出了空荡荡的头皮,一根不剩地失去了无比珍爱的头发,他不得不戴上了帽子。不知为什么,我竟觉得掉了头发的父亲是丢了羽毛的孔雀或凤凰,在人群中间有些落寞。 (10)有一天我忽然提起儿时拔白头发的事,父亲一愣,马上孩子似的笑了,瘦削的脸颊上猛地腾起了两片火烧云,沉浸在对往事的愉悦回忆中。良久,才慢悠悠地说:“那时你俩真淘气,老是拔了黑发糊弄我。” (11)秘密像包袱被父亲轻描淡写地抖开了,我有些无地自容。在岁月面前,一天天变老的父亲曾束手无策,试图借助剔除白发来抗拒生命的一次次落雪,赶在大雪封山以前挽留住某些悄悄远行的记忆,这很像一个农夫靠铲掉稗草来保护庄稼的成长。可我们顽皮的行为却在加快岁月流逝的脚步,我们以帮凶和同谋的身份与父亲鲜明对立。 (12)今天这个日子,在父亲积雪一样飞速消融的生命海拔上,我多么想为他种下一头黑发,让他重新骄傲地穿过人群,像煤被阳光点燃。 (13)但岁月如箭,一经射出,拒绝回头。 (选自《光明日报》2015年2月27日第15版,简默作,有删改) 18、文章以父亲的头发为线索展开叙述,仿照示例,在括号中依序填写相应内容。(3分) 瞥见白发—— —— ——掉光头发—— 19、 第9段划横线的句子中“丢”字用得很传神,请简要品析。(3分) 我竟觉得掉了头发的父亲是丢了羽毛的孔雀或凤凰,在人群中间有些落寞。 20、说说文章标题“黑发底下”的含义。(4分) 第 35 页 共 35 页 【答案】 16. 抢拔白发 疯长白发(停止拔发) 想种白发(渴望种发) 3分 17. “丢”原指丢失、失去,在这里指父亲被病魔折磨,失去了头发。(1分)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生命流逝,无奈不舍(无法控制、无法把握)的感情;同时也表明,在作者眼中,父亲即使掉光了头发,也是坚强的,伟大的。(意思接近即可)(2分) 18. ①黑发底下是父亲呵护孩子的温馨和承担家庭责任的艰辛。 ②黑发底下是白发,是脱落,是对生命流逝的无奈,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对父亲生命终将逝去的悲痛。4分 【解析】 18、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仔细阅读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表达效果。“丢”字是本意指丢失,失去,在这里指的是父亲因为生病而失去头发,表达自己对父亲生病的惋惜与无法控制。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题目含义的理解把握。题目是文章中心的浓缩,因此理解题目含义要从表面和深层含义(中心)两方面来理解。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十四、(16届江苏省泰兴市黄桥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独立作业)阅读阅读谢大光的《落花枝头》一文,完成18—21题。(20分) ①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寐,清晨推窗望去,雨却停了。天顶上,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房檐;空中还飘浮着若有若无的雨丝;天地间弥漫着一层湿漉漉、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院子中,一些绿树被染得浓荫如墨。朦胧的墨绿中,清晰地闪着点点火红的花朵,宛如一阕厚重、平和的弦乐声中,跳出一管清脆、欢跃的笛音,给这雨后空朗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生气。 ②咦,已是春花红褪的初夏,什么花开得这般热烈? ③循着被雨水润白的碎石小路走去,我猛地记起了杨万里的《初夏即事》:“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 第 35 页 共 35 页 近前一看,果然是石榴花。这是四株石榴树,分列在窄窄的甬道两侧,枝丫交错,搭起了一座花红叶绿的天然门楼。树只有一人高,花却开得十分繁茂。低头钻进树丛,真像是上元之夜徜徉于灯市之中,前后左右,俯仰四顾,都是火苗一般燃烧着的石榴花。 ④早就听说石榴树是边开花边结果,花与子并生枝头,十分壮观。如今看去,果真如此。这满树密密层层的花果,真像是一个姊妹比肩的大家庭。有的亭亭玉立,含苞待放;有的翩然怒放,喷红流彩;有的花瓣已落,子实新萌;也有花萼圆鼓鼓地胀起,果实已初具规模,挺在枝头随风摇曳。 ⑤啊,这些正在开放的花朵、正在成熟的果实,多像一群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孩子。可是,一阵微风吹过,我感到点点水珠洒落下来。这是花儿果儿们的泪水吗?水珠洒落地上,地上是一片落花的世界。是了,花果洒泪是在向落花依依惜别,是在感激花落的深情。落花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那么坦然,那么安宁,火红的花瓣在雨水中浸得发胀,将黑黑的泥土染成一片绯色。我第一次注意到落花景象是这般壮丽,一种内在的美好情操震颤着我的心。昨天,它也许还在枝头上为花蕊挡风遮雨,那艳丽的容貌、芬芳的呼吸,引来蜂蝶,传送花粉,孕育新生。今天,新的生命开始生长了,为了让果实得到更多的阳光和养料,它毫不留恋枝头的繁华,毫不夸耀自己的功绩,在斜风细雨中翩然飘落。躺在地上,它还翘望枝头,看到萌生的果实代替了它原来的位置,依然显示着生命的美好。它放心了,落而无憾。它放心了,却没有忘记自己的归宿,将自己和朴实的大地融为一体,又在准备滋养明年的花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的心和落花可谓相通。人常说:开花结果。殊不知,花落了,果实才能成熟。据说有一种火石榴树,开起花来复瓣繁英,十分好看,却是从来不结果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落花正是新生的标志,实在值得大书特书。 ⑥然而,千百年来,关于落花的诗却多是伤感的,哀婉的。黑暗的时代,狂暴的风雨常令未果之花备受挫磨而夭谢,于是,流水落花春去也、乱红飞过秋千去就成了千古名句。它们的作者,或是伤春怨女,红颜薄命,或是落魄文人,怀才不遇,只好将花喻己,抒解愁肠。君不见,《红楼梦》中埋香冢飞燕泣残红,黛玉小姐的一首葬花词,哭痴了多少人的心。对于摧残人才、践踏新生的社会,这是一个曲折的控诉和抗争。 ⑦细微的簌簌声打断了我的遐想,又是几片飞红飘落下来。“落花辞树虽无语,别倩黄鹂告诉春”,多情的落花在委托黄鹂向春天嘱咐什么呢?请明年再向枝头上看吧,那满树的繁花硕果就是答案。 (选自《课外美文》,有改动) 18、文章开头对江南梅雨的描写有什么作用?从两个角度回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章③④两段,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石榴花果满枝的景象,而文章的标题却是“落花枝头”,请从内容上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根据要求解答下列两小题。(6分) (1) 说说你对第⑥段“未果之花”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35 页 共 35 页 (2)同是落花,今天作者的感受是“壮丽”,而旧时文人怨女的感受却是“伤感、哀惋”,这两个时代的人为什么会有这不同的感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甲】【乙】两个片段同写石榴,请从写法和情感的角度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6分) 【甲】这满树密密层层的花果,真像是一个姊妹比肩的大家庭。有的亭亭玉立,含苞待放;有的翩然怒放,喷红流彩;有的花瓣已落,子实新萌;也有花萼圆鼓鼓地胀起,果实已初具规模,挺在枝头随风摇曳。 【乙】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的花。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丽,那不是夏季的心脏吗?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8、(1)为写“水珠洒落”、“花果洒泪”作铺垫。 (2)以天气的阴沉反衬(衬托)石榴花的火红 19、既突出石榴花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石榴的喜爱赞美之情,也是侧面写落花,因为正是有了落花的无私奉献,才会有如此花果满枝的盛景,从而巧妙地表达了主题。 20、 (1)文中指红颜薄命的伤春怨女,怀才不遇的落魄文人。 (2)因为今天的“落花”是为求得新生,为新的生命出现而主动离开树枝,而旧时的“落花”是风雨的摧残,是“未果之花备受挫磨而天谢”。(只答“时代的不同”不给分) 21、 相同点:①都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石榴花开放的美丽、鲜艳、热烈; ②都表达了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不同点:①甲段还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乙段还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②甲段还暗含了对石榴花落花的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乙段突出了作者对石榴花敢于同骄阳抗争,毫不示弱的精神的赞美之情。 【解析】 18、 考点: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9、 第 35 页 共 35 页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句子作用的理解能力。仔细阅读课文,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石榴花果满枝的景象,是为了表达了作者对石榴的喜爱赞美之情,同时,因为正是有了落花的无私奉献,才会有如此花果满枝的盛景,这是侧面描写,从而巧妙地表达了主题。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2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项是对文中词语的理解能力。仔细阅读文章结合作者对时代差异的理解来分析,“未果之花”是对“红颜薄命的伤春怨女,怀才不遇的落魄文人”的特定称谓,而对“落花”的理解要根据时代的不同来理解其不同的感情寄托。 考点: 2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记叙文比较阅读的能力。比较阅读就是指把内容或形式相近的或相对的两篇文章或一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着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将其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第 35 页 共 35 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