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语文课件《孔乙己》 (2)_苏教版(2016)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八年级下语文课件《孔乙己》 (2)_苏教版(2016)

导 语 据鲁迅先生的朋友说,鲁迅先生对他的小说 中的人物,最喜欢的是孔乙己。 鲁迅先生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呢?他是以怎 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这个苦人儿的形象的呢 ?在认真读课文以后,就能得到回答。有人说, 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 主人公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 悲剧,那么,鲁迅写孔乙己悲惨的一生,是命运 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问题的悲剧呢? 我们学完课文以后,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 课件制作:青铜峡市四中 汤莹丽 目标导航 1、了解《孔乙己》及相关文学常识。 2、整体感知文意,探究孔乙己形象。 3、品读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等方 面的文段,剖析人物性格(重点)。 4、理解社会环境描写, 洞悉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 背景简介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 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 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 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 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 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 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 —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 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 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 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 制度。 戊戌变法前,全国每年有100多万读书人,参 加考选“秀才”,只有百分之一入选;三年一考 的“举人”,入选者只有千分之一;三年一考的 “进士”,入选者只有万分之一。许多读书人老 死科场,利欲熏心,精神畸形,成了科举的奴隶, 成了科举制度的受害者。 读书人“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 ,他们处理社会事物、谋划生计的能力是很缺乏 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又让他 们鄙视体力劳动,至于经商营业,更是不耻。所 以实际上,封建文化和科举制度所培养出的人是 一群无用的人。   科举制度   封建科举制度始于隋唐, 到了明、清形成了一套完整 的制度,它分童试、乡试、 会试、殿试四级考试。明朝 以后主要是八股文,以四书 五经中某个文句为题作文, 文章有固定的格式,严重束 缚知识分子的思想,对知识 分子的毒害很大。   图为科举考试场所南京江南贡院   今日绍兴的咸亨酒店  咸亨酒店   咸亨酒店在清朝 光绪年间,是一家普 通小酒店。自从小说 《孔乙己》问世以来, 咸亨酒店也随之闻名 于世了。现在的咸亨 酒店,是1981年为纪 念鲁迅一百周年诞辰 而重新修建的。改革 开放使咸亨酒店也成 了同外部世界联系的 纽带。 读准字音 附和( ) 不屑( ) 荤( )菜 咸亨( ) 羼( )水 拭( ) 蘸( ) 阔绰( ) 舀( )水 涨( )红 绽( )出 哄( )笑 间( )或 着( )了慌 打折( )腿 门槛( ) hè xiè hūn hēng chàn shì zhàn chuò zhàng hōng zháo kǎnshé jiàn zhàn yǎo 解释词语 不屑置辩: 颓唐: 分辩: 缠夹不清: 附和: 之乎者也: 认为不值得辩论或申辩。 屑,值得。 精神萎靡不振,情绪低落。 辩白,辩解。 搅扰、夹杂不清。 (言语、行动)追随别人 (多含贬义)。 用来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 含讽刺意味。 一、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1、诵读全文,找出反应下列内容的语句 § 1、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 2、孔乙己的地位: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 别人也便这么过。” § 3、孔乙己的结局: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 了。” (1)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特殊身份:“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唯 一的人” 站着喝酒→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 都和短衣帮一样低下 穿长衫→不愿与短衣帮为伍,硬摆读书人架 子 唯一→特殊性,他与上层人、下层人都有距 离 (2)孔乙己的地位。 地位: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 别人也便这么过。” 使人快活→无聊的人取笑的对象 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地位低下、境遇 凄凉 (3)孔乙己的结局。 结局: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 死了。” § 大约→猜测 § 的确→猜测结论 二、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 1、概括孔乙己的六个生活片段。 § 明确: § (1)众人取笑孔乙己脸上又添了新伤疤; § (2) 众人讥笑孔乙己考不中秀才; § (3)孔乙己为偷书作辩解; § (4)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 § (5)孔乙己给小孩子们分茴香豆; § (6)侧面交代孔乙己被打断腿。 2、分析孔乙己的形象 填写下列句子,探究孔乙己性格中的矛 盾表现。 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 )的人。 2、孔乙己是穷得将要讨饭但又( )的人。 3、孔乙己是以读书人自居但又 ( )的人。 4、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清白但又( )的人。 5、孔乙己是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 ) 的人。 6、孔乙己是热心教小伙计认字,给孩子分茴香豆但又 ( )的人。 7、孔乙己是个被人讥讽但又( )的人。 8、孔乙己是个使人快活但又( )的人。 穿长衫 好喝懒做 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 偶有偷窃 从不拖欠酒钱 屡遭冷遇 想和人交流 无人关心、可有可无 探究孔乙己矛盾表现的思想原因和 社会原因,深刻理解孔乙己形象。 1、孔乙己“站着喝酒”是因为: 2、孔乙己“穿长衫” 是因为: 3、孔乙己“竭力争辩维护清白”是因为: 4、孔乙己“偷窃”是因为: 5、孔乙己“穷得将要讨饭”是因为: 他经济拮据,买不起酒菜,进不了柜台内坐着喝。 他追求功名,不愿与“短衣帮”为伍。 他死爱面子,想清白做人。 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教育使他不会营生又好逸恶劳, 贫困无法自存不得已而为之。 受他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一生追求功名而不得;认为 “万般皆下品”,不愿劳动。 6、孔乙己“好喝懒做”是因为 7、孔乙己“从不拖欠酒帐”说明他 8、孔乙己“以读书为傲” 说明他 9、孔乙己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表 明他 10、孔乙己“热心教伙计‘茴’字写法”表明他 11、孔乙己“遭到冷遇”表明他 12、孔乙己“使人快活”表明他 13、孔乙己“无人关心”表明他 他受封建教育熏陶好逸恶劳。 质朴、忠厚。 受封建教育毒害,“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根深蒂固。 中封建科举的毒害很深。 空虚无聊迂腐。 地位卑下,连小孩都不愿理睬他。 地位卑下,已沦为笑料。 结局可悲。   孔乙己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 制度毒害而又自视清高、自命不 凡的读书人;他好逸恶劳、迂腐 麻木、自欺欺人,因而穷困潦倒、 饱受凌辱;同时他也是一个本性 善良的悲剧人物。 孔乙己的人物形象。 孔乙己的形象栩栩如生,那么作 者是怎么刻画“孔乙己”这个形 象的呢? 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细节、肖像、行为)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对比手法、衬托 不回答 睁大眼睛说 涨红了脸 额上青筋条条绽出 争辩道 不屑置辩 颓唐不安 写出了孔乙己的 虚荣和穷酸气 写活了孔乙己的 穷困潦倒 孔乙己已经完全 丧失了人的尊严 1:课文第一部分具体介绍了哪些内容? (1)酒店的格局 ——人物活动特定的空间 分析第一部分:社会环境——咸亨酒店 地点:咸亨酒店 时间:清朝末年“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 “短衣帮”  “穿长衫 的” “我”  短 长 站 坐 外 里 贫富悬殊 阶级对立 人物 是孔乙己悲惨遭遇的见证人,线索人物   以一个12岁的小伙计口吻写,使故事真实、 情节集中、内容简要、更添悲凉气氛。 《孔乙己》是一幕悲剧,然而全文没有一个 “悲”字出现,贯穿全文的一个字是什么? 作者这样安排线索用意何在? 课文几次写到笑,各有什么不同的含义? 孔乙己周围的人物 长衫主顾 掌柜 短衣帮 小伙计 孩子们 § 短衣帮 -------------------哄笑 § 掌柜 -------------------引人发笑 § 小伙计 -------------------附和着笑 § 小孩 -------------------无恶意的笑 为什么“笑” 孔乙己的哪些地方让人笑: 1、穿着可笑 2、说话可笑 3、争辩可笑 4、教我可笑 5、护豆可笑 6、行为可笑 自 命 清 高 迂 腐 虚 伪 爱 面 子 好 喝 懒 做 善 良 ——揭示麻木、冷漠的国民性, 希望引起疗救的注意,衬托孔乙己 的悲剧。 小结: 孔乙己在人们的心目中只是一个可笑的人物,一个 可以解闷取乐的工具,一幅幅画就是由这“笑”串连起 来的,然而这“笑”的背后却隐藏着弱小者的寂寞而痛 苦的灵魂,这不能不说又是一幅幅悲惨的图画。 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有哪些? (1)根本原因: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 (2)社会原因:贫富悬殊,阶级对立, 人际关系的冷漠势利。 (3)直接原因:因为偷窃而遭到丁举 人的毒打。 (4)自身原因:好喝懒做,鄙视劳动。 在孔乙己身上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这篇小说,通过对孔乙己后半生几个生活片 断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封建末期倍受科举制度 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控诉了封建制度的 罪恶,揭示了国民冷漠、麻木的精神状态。 范进和孔乙己都是受封建科举毒害的读书人,同处于穷困潦倒的 地位,对社会的摆布同样软弱无力,都迂腐至极,都不会“营生”, 都没有一个正常人应有的感性自我;所不同的是,范进终于叩开了 功名富贵的大门,而孔乙己直到临死“连半个秀才也捞不着”。— —但这只是对两个人物必要的浅层次的理解,他们的性格内涵究竟 有何差异,两文在写法上又有什么不同呢?          • 一、范进懦弱猥琐,甘受屈辱,一脸自卑 相;孔乙己虽穷困落魄,却自称什么“君 子固穷”,有一股自视甚高的傲气。 • 范进在遭胡屠户训斥后,还诺诺连声说 “岳父见教的是”,而孔乙己在酒客嘲笑 他有偷窃行为时,为什么硬撑着作“你怎 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窃书不能算偷” 的无力强辩?为何范进能“手里插个草标” 在大庭广众之下“东张西望”寻人卖鸡; 孔乙己尽管饿得“脸色青白”也不肯脱下 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 •    • 二、孔乙己浑身透出一股迂阔的腐儒之风; 而范进的心灵却熏染着世故圆滑的污浊之 气。 • 范进中举后,张乡绅忙来拜访。为什么范进明知 他无稽的攀附之词,还连称“却幸得老先生门 下”?而孔乙己当人们问他“你当真识字么”, 明明是戏弄之词,却“认真地显出不屑置辩的神 气”? •    • 三、范进是世故虚伪,说着言不由衷的话; 孔乙己被扭曲的灵魂中还留存些许善良的 因子。 • 孔乙己穷得将要讨饭,为何还把自己少得 可怜的一点茴香豆分给孩子们吃?范进在 胡屠户受银假作谦让时,明知从此再也不 会要他接济,为什么还说“若用完了,再 来向老爹讨着用”? •    小 结 • 两篇文章都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孔乙己和范进都是科举制度毒害的受害者 和牺牲品,孔乙己坐着用手爬进了“坟 墓”,而范进光着一只脚走进“天堂”。 范进的形象是丑,孔乙己的性格是悲,他 们虽结局不同,但殊途同归。 孔乙己巧遇范进 话说范进中举之后,搬入新宅,每日自有张乡绅照应,自是衣食无虞,早已 忘了当日在范家庄的窘态 这一日,范进正与周边县之举子于自家客厅大宴,忽有一小厮来报,说抓了 一窃书贼。范进大惊,心想:只闻有窃金贼、窃玉贼、窃国贼,怎的这里还有 个窃书贼,又恰好是偷我家?那金银本是张举人所赐,丢了也不怎么心疼;只这书 丢不得,那是自己吃饭的家伙,上面还凝结了自己半生的心血。于是离席出厅, 唤来小厮,细问其详。 小厮道:“这偷儿本是老爷您雇来抄书的。不料书未抄完,笔墨纸砚却连连 失窃。上好的易水砚丢了仨,墨锭也少了二十来条……管家问他,他还说什么 ‘读书人的事……’,屁话!管家火了,便命家丁捆了来,吊着打……他究竟 认了……想必这个人您也见过,大家都叫他孔乙己的……” 范进道:“莫不是鲁镇那厮?” 小厮道:“正是。” 范进自忖: 便说道:“此事本该报官。念他年迈,腿瘸,且饶了他。”又 说:“对了,给他几两银子,让他考个相公。顺便把我那白玉紫檀手杖也给了 他吧。想也可怜,读书人竟弄到如此地步!” 范进回席,众人问何事,范进如实叙述。座中有一举人,姓丁名上匡字下达 的道:“原来又是这厮!前些年才让我打折了腿的,怎的又干起这等没本钱的 生意来?” • 正说间,小厮来报:“孔乙己走了……没拿银子,说什么‘贫贱不能 移’,什么‘嗟来之食’。” • 众人会意,暗自点头。范进问道;“那手杖呢?” • 小厮道;“他拄着走了。” • 众人遂抚掌大笑,自是夸了范举人一番。 • 这一日喝得昏天黑地。又过了几日,恰逢春榜发动,范进约了几个 同案的举子赴京赶考。这一次他又走了好运,竟中了进士。也是他心 思活络,给那六部尚书都上进了些许银子,竟补了山东学道这么个肥 缺。把老娘,妻子都接来了。几年过去,倒也无事,在官场混得不错, 跟工部尚书有些交情每年都送些银子给他,反正自家铜钱都霉了,与 其置与家中,不如活套些。 • 不料天有不测风云,朝廷下令严查贿咯,范进被查出不明钱财十数 万两,抄了家,交到刑部。 • 刑部大堂上,范进戴着枷,押到堂上低头跪者,只见前面案后坐一 人,两脚穿着靴子,手里握着手杖,那手杖紫檀的木头,似曾相识。 • 范进猛一抬头,只见那人灰白头发,皱纹间有些伤痕。 • 造化弄人,那不是孔乙己吗?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