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秋词》课件(共17张PPT)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秋词》课件(共17张PPT)

心中的秋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毛泽东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 刘禹锡秋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基础文学常识。2.有感情地吟诵、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2.使学生初步掌握赏析诗歌的步骤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奋发向上的精神,树立高远宏大的志向。 一、知人论世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进步的思想家。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世称刘宾客、刘尚书。刘禹锡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推崇备至。他的诗歌,传诵之作极多。有《刘梦得文集》。《秋词》作于诗人被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市)后。 秋  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秋日晴空万里,一只仙鹤冲开云层扶摇直上,便引发我的诗情飞向云霄。 分组探究问题1:诗的前两联用了什么手法?请具体分析。问题2:首联中的“自古”有何作用?问题3:为什么诗人直率坦言“我言秋日胜春朝”?问题4:对本诗进行整体赏析。 诗的前两联用了什么手法?请具体分析。对比手法。作者首先写了古代文人每当受挫,身陷逆境时,总是悲叹秋天的寂寞凄凉。也确实是这样,在文人的笔下,秋是悲的象征,是孤独、寂寞、惆怅的载体,但接下来,诗人却大胆而充满豪情地道出对“秋”的理解,对秋的追求:“我言秋日胜春朝。”在作者心中,它是美的季节,远胜过繁花似锦的春日,表现出诗人被贬后乐观积极的心态。 首联中的“自古”有何作用?自古,包含一切,为什么还这么说?是为了突出下文的“我”。表现作者的豪迈气概。 为什么诗人直率坦言“我言秋日胜春朝”?因为“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只鹤的奋发向上精神使诗人为之振奋,既是创作热情的激发,亦是宏远志向的展现。 对本诗进行整体赏析。一二句用对比的手法,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表现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诗人借“鹤”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排云而上,矫健凌厉,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反映作者高远豪迈的志向。 归纳提升这首秋词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向上的精神、豁达乐观的情怀以及高远豪迈的志向。 其它关于秋天的诗句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秋词(其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sŎu)人狂。 1.背诵刘禹锡《秋词(其一)》2.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200字的短文。 谢谢观看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