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历史必修2课时分层作业20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人教历史必修2课时分层作业20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课时分层作业(二十) (建议用时:45 分钟) 1.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的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 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强攻的办法”是指(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十月革命 A [由“强攻”“直接”等信息可知,题干材料描述的是“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2.20 世纪 20 年代初期,俄国农村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人们想拿鸡蛋等实 物换些盐、面包等物品,却不愿意要卢布。这是因为( ) A.农民交纳粮食税后的余粮归个人所有 B.自由贸易被取消 C.很多人感受到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已经改变 D.废除实物分配制的影响扩大到各个地区和行业 B [材料信息“20 世纪 20 年代初期”“不愿意要卢布”表明,这是“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中自由贸易被取消所产生的影响。] 3.有人认为(1921 年)苏俄发生的“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暴动,“是 对正义的胜利丧失了任何希望的劳动农民的暴动”。引发这场暴动的是 ( ) A.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方针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继续强化 C.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D.临时政府继续帝国主义战争 B [根据时间信息“1921 年”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实行余 粮收集制,严重损害农民的利益,在战争结束后,该政策没有及时得到调整,引 发农民对此政策的不满,出现暴动。] 4.列宁认为:“不推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而 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他们。”在这一思想指导下, 苏俄实行(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B [由“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可知,列宁是想在一定程度上通过 发展资本主义来恢复经济,这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选 B 项。] 5.1921 年,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根本上说是由 ( ) A.苏俄的社会性质所致 B.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所致 C.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所致 D.苏俄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 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超越了苏俄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试图直接 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但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 危机。新经济政策正适合当时的苏俄“社会经济落后尤其是商品经济不发达、小 农经济占优势”这一基本国情,它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使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 发展,故选 D 项。] 6.1933 年,苏联宣布“把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大农业的轨道的 历史任务已经完成”。该“历史任务”的完成主要是通过实施(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D [“把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大农业”是农业集体化的内容和 任务。] 7.“它在苏联的实行曾经创造过非凡的成就,曾是 20 世纪中叶大多数新诞 生的社会主义国家竞相效仿的社会发展模式。”这里的“它”是指(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凯恩斯主义 C [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被称为“斯 大林模式”,这一模式下苏联的国家工业化迅速实现,成为工业强国,第二次世 界大战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照搬这种模式,故选 C 项。] 8.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体制的主要特点是( )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B.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 C.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D.扩大国营企业的自主权 A [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体制的主要特点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故 A 项正 确。]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 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 材料二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 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材料三 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 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 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下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快, 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1)材料一中列宁为纠“错”而采取的措施是什么?该政策的主要特点是什 么? (2)“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这种模式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模式有哪些弊端。 [解析] 第(1)问,列宁时期纠正“直接用……国家的法令”的方法调整分配 的措施是新经济政策。第(2)问,“模式”是指“斯大林模式”。第(3)问,主要从 “斯大林模式”存在的问题角度来回答。 [答案] (1)措施:新经济政策。 特点: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2)“斯大林模式”。 (3)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太多,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重工业、轻工业和 农业比例失调;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经济发展粗放, 效益低,能源浪费严重。 10.该政策通常被认为是一项过渡性政策,并且不为布尔什维克政党中的激 进分子所热衷。他们视之为与资本主义的妥协甚至是对共产主义信条的一种背叛。 材料所指的“该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农业集体化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苏联工业化 C [根据关键信息“与资本主义的妥协”即可判断出该政策是新经济政策, 故选 C 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受到布尔什维克政党激进分子的热衷,认为它 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A 项与题意不符,排除;农业集体化政策、苏联 工业化皆属于长期性政策,不属于过渡性政策,排除 B、D 两项。] 11.有学者认为,苏联的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 的国家要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却是一 条有效的捷径。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计划经济体制( ) A.是斯大林的创举,应长期坚持 B.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的唯一途径 C.在一定时期适合苏联国情,有一定的合理性 D.阻碍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 C [由“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可知,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取得了较大的成 效,因而 C 项正确。] 12.1933 年,苏联宣布实行农产品义务交售制,规定集体农庄的首要义务是 每年向国家交售相当数量的农产品,其中粮食的交售额占到产量的 32%—43%, 而国家付给的价格却低于生产成本。这一规定说明( ) A.余粮收集制的实施破坏了农业发展 B.“一五”计划期间政府加大了农业投入 C.工业化建设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 D.农业集体化运动提高了粮食的产量 C [“粮食的交售额占到产量的 32%—43%,而国家付给的价格却低于生产 成本”说明政府的工业化建设严重牺牲了农民的利益,故选 C 项;1933 年已没有 “余粮收集制”,排除 A 项;题干信息没有体现国家对农业投入的加大,也没有 涉及粮食产量,排除 B、D 两项。] 13.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 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 ) A.总体上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C.较为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D.深刻批判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C [“斯大林模式”开创了在落后的以小农经济为特征的国家,通过牺牲农 业为代价,迅速实现工业化的经济模式,由此可见材料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 模式”,故选 C 项;此题涉及的是“斯大林模式”,与新经济政策无关,故排除 B 项;材料评价的重点是苏联工业化成就,并没有深刻地批判“斯大林模式”的弊 端,故排除 A、D 两项。] 14.世界历史上存在着不同的现代化途径。在苏联的现代化进程中,人们对 “斯大林模式”所起的作用颇有争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则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 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 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 ——《斯大林模式: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 材料二 这里就我所知的关于现代化含义的种种说法,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 四大类……(二)现代化实质上就是工业化,更确切地说,是经济落后国家实现工业 化的过程……可以说,今天所有在经济上处于欠发达或开发不足的国家都共同致 力于工业化的目标,把它作为根本改变国家面貌和国际地位的战略性措施。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1)材料一中苏联采用的“非常手段”是什么?“用行政办法”促使怎样的经 济体制形成?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型现代化途径”的“新”的 表现。 (2)运用相关史实,以“‘斯大林模式’与苏联现代化”为题,论述材料二的 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层次分明,行文流畅) [解析] 第(1)问,联系苏联农业集体化的特点等知识回答“非常手段”;根 据所学知识可知“用行政办法”促使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新型现代化 途径”的“新”还包括在社会主义工业化过程中优先发展重工业,追求经济发展 高速度等。第(2)问,分析材料二的核心思想,材料二认为,现代化实质上就是工 业化。分析该观点的合理性与不足,联系相关史实回答即可。 [答案] (1)“非常手段”:农业集体化;义务交售制。(任答其中一点即可) 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新”的表现:优先发展重工业;高速度。 (2)材料二的观点:现代化实质上就是工业化。 论据:“斯大林模式”是苏联现代化的新型途径;在短期内推动了苏联的现 代化,使苏联实现了工业化;为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论证:能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理由归纳完整;能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从辩 证的视角讨论问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