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5页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20/05/19/e36293e60d41685e0dc84c3e727a6528/img/1.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20/05/19/e36293e60d41685e0dc84c3e727a6528/img/2.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20/05/19/e36293e60d41685e0dc84c3e727a6528/img/3.jpg)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历史必修古代商业的发展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重点:中国古代商业产生发展的特点。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和萎缩的原因。 难点: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如何得到发展。 课前自主学习: 1.隋唐时期,商业发达的城市有黄河流域的和,长江流域的和,管理市场贸易的官员是。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唐政府在这里设有,专管对外贸易。 2.元代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繁华的商业大都会。是元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 3.唐代商品经济发达,为商业服务的和飞钱问世。 课堂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1.商周时期 (1)商朝人善于经商,他们使用的货币主要是海贝、骨贝、石贝、玉贝和铜贝等。 (2)商业由官府控制。 2.春秋战国时期 (1)诸侯争霸,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这一时期的范蠡被后世商人尊为祖师。 (2)商品交换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3.秦汉时期 (1)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发展比较艰难,商人经商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还不高。 (2)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促进了商业发展。 4.隋唐时期 (1)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商品流通。 (2)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获得发展。 (3)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邸店、飞钱相继出现。 5.宋元时期 (1)两宋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2)商品种类迅速增加,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3)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4)元代交通发达,有利于商业的繁荣。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6.明清时期 (1)虽然政府征收沉重的商税,施行种种压制政策,但城镇商业依然呈现繁荣景象。 (2)棉花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3)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作用越来越大。 (4)“商帮”出现,典型的是徽商、晋商。 【例1】隋唐时期商业繁荣的根本原因是 ( ) A.国家统一 B.政治清明 C.民族融合 D.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变式题1】假设一位唐代的商人到长安做生意,他的活动中不可能出现 ( ) A.在专门的“市”里卖瓷器 B.从各地的草市搜罗地方特产到长安贩卖 C.在居住区开绸缎店 D.他的商业活动受到专门机构的监督管理 知识点二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1.市的变迁 (1)宋以前,县治以上的城市,一般都在特定地方设市。官府严格管理,市与民居严格分开。 (2)宋朝时,城市中的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于城市中。“草市”更加普遍,市的经营活动打破限制。 2.城市的发展 (1)古代的许多大城市首先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其次才是商业中心。 (2)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等因素,也催生出一批新兴城市一一工商业繁荣。- 【例2】右图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其上部文字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从该“印记"中能够获取的准确的历史信息是 ( ) A.宋代开始生产钢针 B.宋代出现中国最早的商标、广告 C.宋代已有集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和批发贩卖为一体的经营方式 D.宋代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变式题2】临安、扬州、登州等城市的兴起,主要是由于 ( )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 B.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 C.“陶瓷之路”的发展兴盛 D.“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繁荣 知识点三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西汉时,开通了海陆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2.唐朝时,政府在广州设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3.两宋时,贸易范围扩大,海外贸易税收甚至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4.元朝时,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5.明清时期,郑和下西洋进行“贡赐贸易”,之后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那时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例3】唐朝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是 ( ) A.市舶使 B.总税务司 C.澎湖巡检司 D.理藩院 【变式题3】 自唐至清,长期作为重要对外贸易港口的城市是 ( ) A.扬州 B.泉州 C.明州 D.广州 巩固测试 1.司马迁说:“待农而食之,虞(指开发山林川泽自然资源)而出之,丁而成之,荫而通之。”(《史记·货殖列传》),并引《周书》的语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泽不辟矣。"以上材料表明司马迁的经济主张是 ( ) A.以农为本 B.重农轻商 C.对农工商业一视同仁 D.肯定人们的求利活动 2.宋代城市商业活动与以前朝代相比最大的进步在于 ( ) A.城市中设有商业交易的专门场所 B.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C.出现了适应市民阶层需要的文化活动 D.白银的广泛使用 3.战国后期,大商人吕不韦以自己的经济实力,帮助赢政之父秦异人争得王位,后来吕不韦做了秦国的相国。其实质是 ( ) A.吕不韦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B.战国时期的商业非常发达 C.商品经济的发展已渗人到政治领域 D.官商勾结的现象在当时已经出现 4.商税和海外贸易税收逐渐成为南宋政府的主要财源,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商品经济的繁荣 B.山农经济的衰落 C.财税政策的调整 D.弃农经商的盛行 5.明清时期商业繁荣的表现,不包括 ( ) A农副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 C.地域性商人团体纷纷涌现 D.城市中的坊市界限被打破 6.“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这一商业现象不可能出现于 (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7.假设一位唐代的商人到长安做生意,他的活动中不可能出现 ( ) A.从各地的草市搜罗地方特产到长安贩卖 B.在居住区开绸缎店 C.他的商业活动受到专门机构的监督管理 D.在专门的“市"里卖瓷器 8.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材料反映的信息不包括 ( ) A.长安城商业发展范围扩大 B.长安城内的夜市非常繁华 C.住宅区内出现了商业活动 D.唐政府设立了新的商业区 9.北宋初年,假如你到汴京游玩,下列情况不会出现的是( ) A.可在夜市逗留到三更半夜 B.饿了可在客舍附近购买食品充饥[] C.白天可到城郊购买瓷器 D.购买商品时使用纸币“交子” 10.明朝初年,以铜钱,纸币办法定货币,严禁民间使用金银,但终无济于事,“民间交易,唯用金银”。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政府政令不畅 B.金银产量增加 C.金银便于携带 D.商品流通发展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北宋到南宋初,为了对商人征税,各地在税务官下设立专栏,对商旅进行严格的盘查。高宗绍兴年间,长江沿岸的税务增加栏头,对商旅进行非法缴租——税务专栏人员下面还有许多打手,“设弓罗箭,如待寇至",商旅一到,他们就大打出手,在正常商税之外另有勒索。材料二 南宋之时,不少人已逐步改变了以前人们把工商业称为末业的看法,而认为“士农工商四者皆百姓之本业”,并说这是自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不可改变的事实。 材料三 北宋熙宁年间,岁入缗钱六千万,南宋熙丰年间为六千五百三十缗,略高于北宋。北宋庆历中,每年商税收入为一千九百七十缗,熙丰年间更多一些,约占缗钱的三分之一。 一《简明宋史》 请回答: (1)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2)材料二的观点说明了什么? (3)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古代工商业发展的认识。 ] 答案,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