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1(无答案) 新人教版新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1(无答案) 新人教版新版

‎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1(无答案)‎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48分,每小题2分)‎ ‎1. 武王灭商后,封纣王儿子为诸侯,又封黄帝、神农、尧、舜、禹的后代为诸侯,让他们延续濒于灭绝的祖先祭祀。这种“兴灭国继绝世”的政治行为备受古人推崇。这反映了 A.古代人对血缘延续的重视 B.分封制有利于巩固政权 C.古代人对政治文明的追求 D.武王政治统治艺术高 ‎2. 商周时期,士是贵族的最低阶层,有一定数量的“食田”,能文能武,生活无忧。春秋战国之际,士发生分化,或成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或变为主持仪式的赞礼人,或发展为新兴地主。士阶层的分化 A. 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 B.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 ‎ C.有利于推动社会变革 D.是宗法制瓦解的产物 ‎3. 中国古代典籍《易经》中有这样一段话:“农功既毕,始牵牛车,载其所有,求其所无,远行买卖,用其所得珍异,孝养其父母”。此材料最能够反映出 ‎ A.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   B.邻近地区社会分工落后 C.古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D.专业商人已经出现 ‎4. 春秋时期,秦穆公久闻百里奚贤名,以五张羊皮将他赎回,解除其奴隶身份,并拜为上大夫。百里奚辅佐穆公内修国政、外图霸业,使秦异军突起。由此可见当时秦国 A 等级观念逐渐消亡 B.贵族政治出现松动 C.践行儒家用人之道 D.军功爵制遭到破坏 ‎5. 春秋战国时期,提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的思想家是 ‎ A.墨子 B.孟子 C. 商鞅 D.荀子 ‎6. 2000万人口的秦朝,可以调动40万劳动力去修长城,70万人去修秦始皇陵,70万人去修阿房宫,50万人去戍五岭……这是西周天子难以办到的事。其根本原因在于秦朝与西周的 ‎ - 6 -‎ A.生产工具的差异 B.政治制度的差异 C.人口的迅速增加 D.统治者能力的差异 ‎7. 《后汉书》中出现了许多诸如“家世州郡”、“家世衣冠”、“世仕州郡”、“世吏两千石”、“家世两千石”的话语,这在关于西汉历史的史料中是很少出现的。东汉时期的这一现象反映了 ‎ A.中央和地方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B.门阀士族的政治作用显著提高 ‎ C.豪强势力推动了国家政权发展 D.血缘宗族力量制约了专制皇权 ‎8. 读东汉时期我国西南地区铁器分布表。由此可以推知  ‎ 省份 地点 铁器物种类 四川 绵阳 斧、锸、锛 四川 荥经 铁锄、曲炳刀、削刀 重庆 巫山 铁犁铧、长钎形器、铁削 重庆 涪陵 铁斧、铁锯、刻刀 重庆 云阳 铁削、铁锄 A. 西南农业己逐步实现精耕细作 B. 铁器成为西南主要生产工具 ‎ C. 铁器在逐步向西南地区推广 D. 西南冶铁技术水平大大提高 ‎9. 据《汉书》载,海昏侯刘贺不学无术、不尊礼仪、掠取女子,终被霍光所废。近年对刘贺墓考古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绘有孔子图像、载其传记的矩形铜镜。有人据此判断,刘贺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素养的宗室贵胄,《汉书》中对刘贺的记载不足为信。据此可知 A.出土文物最接近于真实的历史 B.文献记载具有主观性不足为信 C.史料实证需要科学严谨的态度 D.历史叙述相互印证可还原真相 ‎10. 班固在《汉书• 艺文志》中说杂家“兼儒墨,合名法,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杂家的这一特点反映出战国时期 A.儒墨学说成为主流思想 B.各学派思想的分歧消失 C.百家争鸣局面基本结束 D.诸子百家思想趋向融合 ‎11. 《汉书•武帝纪》记载,汉武帝元狩五年,在丞相府内设置丞相司直,“掌佐丞相举不法”。其直接目的是 ‎ A.考察选拔官员 B.提升内朝地位 C.分割丞相权力 ‎ - 6 -‎ D.监察百官行为 ‎12. 两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政权仿效内地官方史学活动,接受汉族文化的历史观念,进而将自己的祖先衔接于中国古史体系,自称黄帝、大禹等圣王之后裔。这有助于 A.提升民族认同 B.化解民族矛盾 C. 继承华夏传统 D. 促进民族融合 ‎13. 《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 ‎ 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 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 ‎ 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 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14. 唐代女服空前繁荣,主要特征表现为风华美丽、雍容大度的款式:不拘一格、个性突出的穿着,崇尚阳刚、盛行胡风的时尚;而宋代女服一反唐代时期的绚丽和开,出现内敛、拘谨而又不乏一种淡雅精致的风格。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专制权利的失控 B. 程朱理学逐渐盛行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民主思想的出现 ‎15. 韩愈说:广州“蛮胡贾人,舶交海中……外国之货日至,珠、香、象、犀、玳瑁奇物溢于中国,不可胜用。”形成这种繁华景象的原因是唐朝 A.开辟海上丝绸之路 B.普遍使用指南针 C.城乡畅销海外货物 D.对外政策开明 ‎16. 律学是中国古代对法律注释讲解的学问。唐朝律学的学习内容是律令格式和儒家经典,宋代的学习内容除当朝律令、断案外还有儒家经术。这表明唐宋律学 A.体现了三教合流的特点 B.延续了以礼入法的传统 C.凸显律学哲理化的趋势 D.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 ‎17. 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 ‎18. 《唐会要》记载,李素立归家守孝,按规定应免除官职,但唐高祖李渊特赦有司“夺情”(即免于守制),授予七品清要官。主管部门拟授雍州司录参军,李渊认为“此官要而不清”。又拟授秘书郎,李渊说,“此官清而不要”。后改授侍御史,李渊才满意。据此,以下对“清要官”解释正确的是 ‎ A.古代官员归家守孝时的官名 B.兼有参军和秘书职能的官员 ‎ C.品级不高但职位显要的官员 D.为官清廉被授予要职的官员 ‎19. 在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期间,程颐曾想干预其对唐太宗的“评价”,要求给予“篡名”,并从忠臣不事二主的角度要求否定魏征,但是干预没有成功。这反映了 - 6 -‎ A.史学从经学中独立出来 B.历史记录具有主观性 C.司马光的著述真实可信 D. 理学无法影响史书的编撰 ‎20. 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 A.文官任知州 B.设三司使 C.设枢密院 D.施行将兵法 ‎21. 朱熹在《朱子家训》中提出:“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诗书不可不读,礼仪不可不知。”朱熹意在 A.适应皇权的需要           B.倡导重德修身 C.宣传“存天理,灭人欲”       D.维护纲常名教 ‎22. 苏轼在《石炭并引》中说:“彭城(按:在今山西境内)旧无石炭,元丰元年(1078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以北,以冶铁作兵……”,你认为上述关于北宋用煤冶铁的记载 ‎ A.可信,最有力的依据是当地发现了北宋的相关遗址 ‎ B.可信,最有力的依据是有北宋有相关的文献记载 ‎ C.不可信,最有力的依据是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 ‎ D.不可信,最有力的依据是彭城附迈没有煤炭资源 ‎23. 据史载,自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下诏“州县以下皆立孔庙”开始,先后出现上千座孔庙。宋代孔庙礼仪进一步升格,宋真宗谥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后又改为“至圣文宣王”,使孔庙完全脱离家庙而正式融入国家祭祀的官庙系统,对孔子的纪念亦由弟子的自发活动升格为国家仪式。这表明 A.儒家思想逐渐发展完善 B.宋代理学提升了儒学地位 C.儒学独尊地位开始强化 D.儒学的正统地位不断加强 ‎24. 元代的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钱粮、兵甲无不领之”,其主要管理权如军权则由蒙古人等少数民族上层担任,“虽德望汉人,抑而不与”。由此可见行省 A.执掌地方大权,形成割据之势 B.权在蒙古贵族,导致蒙汉分裂 C.代表了朝廷意志行事,有利于中央集权 D.体现了蒙汉各族的联合,以达长治久安 二、非选择题 (共52分。第25题19分,第26题18分,第27题15分)‎ ‎25.(本题共19分) ‎ - 6 -‎ 材料  贾谊(前200-前168),汉初著名政论家、文学家。21岁时; 贾谊师从于荀子学生张苍,习《左氏传》,作《劝学》、《道德说》、《六术》、《春秋左氏传训故》。22岁时,文帝召以为博士; 在朝大约两年。贾谊作《过秦论》,批评秦始皇“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先王之道而立私爱”,提出实行“先王之道”。24岁发落到长沙诸侯王国任太傅,期间写了《鹏鸟赋》,认为“万物变化,固无休息”、“迟迟有命,焉识其时”,“达人达观,物无不可”,抒发对前程的失望、无奈和自我安慰。文帝七年,贾谊重新得到赏识,被任命为梁怀王太傅,期间作《宗首》《藩伤》、《权重》《制不定》、《一逼》等篇。指出诸侯僭制、君臣无差的危险性,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作《解县》、《威不信》《匈奴》、《势卑》等篇,提出以德怀服匈奴,恢复与匈奴的君臣关系;作《等齐》、《服疑》《俗激》、《时变》、《孽产子》等篇,对当时的社会风俗进行分析和批评。 一一摘自唐雄山《贾谊礼治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贾谊的政治理念,并分析其成因。(12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贾谊对儒学发展的作用。(7分)‎ ‎ 26. (本题共18分)‎ 材料一 太后(武则天)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 --司马光《资治通鉴》 ‎ ‎“古来无道之君,好杀者有石虎、苻生、齐明帝、北齐文宣帝、金海陵炀王,其英主好杀者,有明太祖,然皆未有如唐武后之忍者也!”“真千古未有之忍人也哉!” --赵翼《廿二史札记• 武后之忍》 ‎ 材料二 武则天进号“天后”,上书建言:“劝农桑,薄赋徭 禁浮巧;省功费、力役 ” 魏晋以来,士族靠门第世代把持高位.武则天修《姓氏录》,以帝、后族及三公等高官为第一姓,“各以品位高下叙之,凡九等 当时军功入五品者,皆升谱限(列入上等士流),缙绅(指世家大族)耻焉.” --《新唐书》 ‎ - 6 -‎ 则天以女主临朝,大臣未附,委政狱吏,剪除宗技 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 --《旧唐书》 ‎ ‎(1)据材料一,指出司马光、赵翼对武则天的不同态度及其评价角度。(8分)‎ ‎(2)据材料二,分析武则天得以掌握政权近半个世纪的原因。(10分)‎ ‎27. (本题共15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 宋代的封驳制度以权力制约思想为指导,以封还君主诏令、驳正公文违误失当为手段,以提升决策的正当性、正确性为目的,不断改革封驳的内容和形式,对皇权和相权的恶性膨胀施以必要的限制……封驳机构同是上下公文运行的总枢,主管上下公文的点检、审读和发放,这样就会拥有广泛的信息来源,上通朝廷的政令,下晓地方基层的实际情况。在广占信息的情况下,强化诏命的监督审查,如果发现问题,能够及时纠正,以防决策失误带来不良影响。‎ ‎——摘编自孟宪玉《宋代封驳制度权力制约精神的当代价值》‎ 根据材料 ,指出宋代封驳制度的权力制约性,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制约性的意义。(15分)‎ - 6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