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吕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www.ks5u.com 高一历史试卷 第I卷 客观题(选择题 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新政府赢得了公认的大力支持,因为它解散了沙皇的警察,撤销了所有对言论、出版和集会自由的限制,废除了歧视种族或宗教团体的法律,但是在结束战争和土地改革方面,新政府却无法满足民众的要求。”这个“新政府”是( ) A.沙皇政府 B.彼得堡苏维埃 C.临时政府 D.苏维埃政府 2.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为此,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 A.成立共产党情报局 B.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C.成立华约组织 D.支持民主德国成立 3.此表为墨西哥对美国出口额统计表(部分),出现表中所示贸易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出口额 占出口总额的比重 2006年 1 581亿美元 78.3% 2008年 1 830亿美元 80.2% 2013年 2 202亿美元 82.7% A.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B.墨西哥的出口规模在扩大 C.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D.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发展 4.列宁指出:“(十月革命)是沙皇制度的后果,是俄国资产阶级的软弱,而不是我们的意志,也不是因为我们要这样做,而是形势要求这样做。”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沙皇专制直接导致革命发生 B.资产阶级放弃革命的领导权 C.革命的爆发具有历史必然性 D.无产阶级尚未做好革命准备 5.通货膨胀主要表现为一定时间内,某经济体中的物价水平持续增长,货币持续贬值。下表是1960~1987年的美英法三国年平均通货膨胀率。对该表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 A.“混合经济”的实施使得60年代三国通货膨胀率较低 B.福利支出大幅减少造成70年代三国通货膨胀率较高 C.“新经济”的出现带来80年代初三国通货膨胀率下降 D.减少政府干预导致80年代中期三国通货膨胀率下降 6.对下列当今经济区域集团的评述,正确的是( ) 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之间存在文化和历史差异 B.欧洲联盟成员国之间的合作仅限于政治和军事领域 C.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一个由发达国家组成的区域集团 D.经济区域集团化完全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推进 7.苏联问题专家郑异凡指出:“‘粮食征收制’一般译作‘余粮征集制’,不过俄文本身并无‘余粮’的意思,而是指征收(摊派)粮食。所谓余粮实际上由国家和军队的需要确定,国家先确定所需要粮食数量,然后分配给各省、县和村。”据此作者认为( ) A.“余粮”指农民口粮之外的多余粮食 B.政府“征收”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C.政府“征收”措施在苏俄一直延续 D.政府“征收”考虑了农民的基本生活 8.有人认为,如果说1929年美国的金融风暴是场“高烧”的话,接下来的大萧条则是严重的“慢性病”。这形象的说明了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 A.波及范围广 B.破坏性特别大 C.持续时间长 D.引发政治危机 9.《布尔什维克和世界大战》一书中写道:“这个(资本家)政府给予人民的是军事管制而不是自由,它作为协约资本的人质,一次又一次地把工人、士兵们驱向战争,甚至从来不试图开始和平谈判。”针对此状况,列宁( ) A.提出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 C.主张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强调两个政权的并存不可避免 10.某一国际组织对成员的资格要求是:必须是一个能够管理其本身的对外事务,并且愿意而且能够履行该组织协定条款所规定的成员义务的国家。按照这些义务,成员国在实施其汇率政策和有关经济与金融政策时必须以协定条款为依据,并提供所要求的经济和金融信息;成员国还必须支付认缴款。该国际组织 ( ) A.对生产领域投资使成员国经济复兴与发展B.有权对成员国的贸易政策和法规进行监督 C.可向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D.需对发生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紧急资金援助 11.一位俄共领导人抱怨说,经济政策中已没有留下什么“社会主义因素”。列宁解释说,政策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去建立……通往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用非共产党员的手来建设共产主义”。该政策( ) A.保证了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 B.利用经济危机推动工业化建设 C.开创了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D.促进了农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 12.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这表明日本的企图( ) A.不愿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B.谋求成为政治大国 C.与美欧进行军事抗衡 D.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格局 13.据中新社布鲁塞尔2017年2月22日电,世贸组织宣布《贸易便利化协定》正式生效,要求各成员提高跨境贸易的透明度,减少货物进出口的程序,促进中小企业参与到全球价值链之中。据此可知,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 ) A.巩固区域集团化 B.消除国际竞争 C.推动贸易自由化 D.促进国际合作 14.下列关于赫鲁晓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赫鲁晓夫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改革初期农业形势有所好转 ②赫鲁晓夫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 ③1985年戈尔巴乔夫执政后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同步进行,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④戈尔巴乔夫的“过”主要体现在政治改革中没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改革加速了苏联解体的进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如图是某学生对历史教材内容的直观展示,据此理解其反映的主题是( ) A.“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 B.美苏“冷战”完全抑制了多极化的发展 C.不结盟运动支持欧共体、日本崛起 D.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6.李可夫在1917年讲道:“社会主义变革太阳将从何处升起?我想,根据现有条件,根据居民的生活水平,开始社会主义变革不是我们的事情,我们没有力量和客观条件来做到这一点……我们面临着伟大的革命任务,但我们不能超出资产阶级的利益的范围来完成这项任务。”该讲话时的俄国( ) A.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 B.四月提纲提出用暴力夺取政权 C.一战失利引发七月流血 D.十月革命推翻临时政府 17. 1964年,美国总统约翰逊提出“伟大社会”施政纲领。国会据此通过了包括“向贫困宣战”“保障民权”及医疗卫生等方面的立法四百多项,将战后美国的社会改革推到了新的高峰。通过这一努力美国 ( ) A. 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 步入了“知识经济”时代 C. 发展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 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18.有些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材料最能直接反映苏联( ) A.小农经济仍长期占优势 B.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C.以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 D.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19.关于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苏联官方的说法是:晚上在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起义成功的士兵用炮轰击冬宫,发生了激烈的武装冲突。苏联解体之后研究资料表明:当晚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正在大修,没有装弹也没有人员。据此推测( ) A.两者描述存在矛盾,无法得知真相 B.前者记录为官方资料,可信度更高 C.后者研究更加客观,可信度更高 D.多方史料互证才会更接近历史本真 20.以下数据摘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的《1928年和1940年苏联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项目 1928年 1940年 增幅(%) 钢(万吨) 430 1830 326 煤炭(万吨) 3550 16600 368 棉织物(亿米) 26.78 39.54 48 谷物(万吨) 7300 9550 31 对该表反映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农业集体化运动解决了粮食供应问题 B.五年计划有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C.新工业化模式成为经济发展重要途径 D.以指导性计划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升 21.《剑桥美国史》:“在冷战的背景下,复杂的问题得以简单化,美国的主要威胁来自里根所称的‘邪恶帝国’苏联。1991年苏联的解体摧毁了这个框架,开启了通往乔治·布什乐观地称为‘新世界秩序’的道路,而这条道路也许不可避免地注定是一条混乱之路。” 这段话旨在强调( ) A.冷战客观上缓和了国际局势 B.美苏对抗导致世界秩序稳定 C.新旧秩序转换中的局势动荡 D.美国主导新世界秩序的重建 22.在不结盟运动兴起时,美国和其他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不结盟运动进行威胁利诱,苏联鼓吹自己是不结盟运动的“天然盟友”。这表明不结盟运动( ) A.冲击着美苏霸权主义 B.得到了美苏两国支持 C.加剧了美苏间的斗争 D.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 23.美国学者艾伦·布林克利在《美国史》一书中说到:“在一个万物奇缺,许多家庭遭受营养不良和无食果腹的社会,政府很难解释为什么要消除产品剩余,毁掉牲畜和庄稼的做法在许多年都无法让人理解。”对于农业调整的做法,最为合理的解释是( ) A.稳定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B.稳定市场,刺激产品出口 C.减耕减产,降低产品价格 D.防止投机,保障农民权益 24.“多样性的联合,将会更好地解决彼此间的共同问题,也会使我们更有效率地为整个欧洲的安全繁荣而努力工作。”下列集中体现了 “多样性的联合”的国际组织是 A B C D 25.赫鲁晓夫继承了一份可怕的遗产。“越来越贫困的、实际上半崩溃的农村、技术上落后的工业、最尖锐的住房短缺、居民生活的低水平。”为此,他的农业改革措施是( ) A.用经济管理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 B.组织个体农民,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C.收购代农产品义务交售制 D.建立家庭农场,承认市场的调节作用 26.富兰克林·罗斯福在首次总统就职演说中说:“我们只要明智而勇敢地承担起来,这项任务并不是不能解决的。部分地可以由政府直接招雇,像战时紧急状况那样,同时通过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的工程,从而促进和改组我们自然资源的利用。”致力于实现“这项任务” 的新政措施是( ) A.保护劳工权利,缓和阶级矛盾 B.防止盲目竞争,恢复工业生产 C.实行以工代赈,解决就业问题 D.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环境 27.《剑桥美国史》:“克林顿指出,对于这个步入后冷战时代、迈向新世纪的国家而言,这几乎是一场春之祭。美国不再与世界相脱离,而是通过之前几十年的技术发展,重新站在了世界的中心。”这一时期的美国( ) A.经济滞胀没有缓解 B.政府干预强度加 C.经济复苏局面呈现 D.知识经济发展迅速 28.1971年,英国失业率正在上升,失业人数超过100万,这个数字人民很难接受。新当选的保守党政府立即着手解决失业问题,但是又出现了更大程度上的通货膨胀。为解决上述问题,英国政府( ) A.进一步扩大福利国家规模 B.调整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 C.加强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 D.开创“新经济”发展模式 29.关贸总协定的缔约各方只是使用临时适用议定书和其他加入议定书,对于它在先天如此不足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就,世人几乎均有惊奇之感。关贸总协定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就应是因为( ) A.基本消除了世界各国的贸易壁垒 B.拥有强制解决争端的法制化框架 C.倡导的贸易宗旨得到缔约方认可 D.基本解决世界贸易中的各类争端 30.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最初是以铁丝网和砖石为材料的边防围墙,后期加固为由瞭望塔、混凝土墙以及反车辆壕沟组成的边防设施,以阻止东西柏林之间人员的自由往来。柏林墙的修筑( ) A.标志着德国一分为二 B.促成了北约的建立 C.目的是遏制共产主义 D.是美苏冷战的结果 31.下面是苏联部分年份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增加播种面积,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B.组织个体农民,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C.推广玉米种植,加强集体农庄的管理 D.建立家庭农场,承认市场的调节作用 32.1961年不结盟运动第一次首脑会议宣言倡导,反对任何形式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要求签订国际性的裁军条约,消除经济不平衡,废除国际贸易中心的不等价交换,撤除一切设在别国领土上的军事基地和消除核战争的威胁,只有根本消除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才能实现持久和平。宣言表明不结盟运动( ) A.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 B.以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为行动纲领 C.联合全球治理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D.谋求实现各国政治民主化与自由化 33.某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1948年的上海,有人利用美元和黄金之间的价格波动牟取利润。有学者指出其存在史实错误,理由是当时( ) A.中国正面临内战全面爆发 B.上海已经沦陷为“孤岛” C.处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框架下 D.中国加入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34.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始于1926年,到1940年,也就是14年中,苏联完成了两个半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平均每年增长率是19.2%,第二个五年计划中平均每年增长率是17%,到1940年,苏联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其国民生产总量仅次于美国,经济产值在世界总量中的比例从4%跃升到19%。上述成就的取得主要是因为( ) A.新经济政策促进经济的迅速恢复 B.资本主义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创建 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速度惊人 35.李光耀说:“一旦慈善变成了‘权利’,靠施舍过日子的人没了羞辱感,大家把原本设计的‘安全网’变成了舒舒服服的‘靠垫’,鼓励了懒人,那么这个国家也就完了。”他批评的是 ( ) A.新经济 B.计划经济 C.过度的福利政策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6.“我非常理解您以及美国人民对于您所称为进攻性武器所感到的忧虑,这的确是一种可怕的武器。您和我都了解,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武器。为了尽快地消除这一危及和平事业的冲突,为了给渴望和平的各国人民以保证,苏联政府除了此前已下达的在武器的建筑工地停止施工的命令外,现又下达新命令拆除您所称为进攻性的武器,并将它们包装运回苏联。” 对于赫鲁晓夫的这封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该信书写于20世纪60年代末 ②“进攻性武器”当中包含核武器 ③信中的“命令”使当时该地区避免了战争 ④这一事件以苏联的妥协而告终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37.以下是苏俄(联)20世纪20年代经济发展状况表。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年份 发展状况 1922—1923 工业品价格猛涨,引发市场混乱,触发销售危机 1924—1926 农民暴动;食品价格上涨,导致工人不满 1927—1928 农产品收购危机 A.余粮收集制的扩大导致农民不满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显得步履维艰 C.农业集体化的确立引发农民暴动 D.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使工农受损 38.《华沙条约》序言称“由于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从而加深新战争的危险,爱好和平的欧洲国家必须采取必要步骤以保障自己的安全和维护欧洲和平。”据此分析,华约成立的主要意图是( ) A.对抗美国的冷战政策 B.防止军国主义的复辟 C.维护世界的长久和平 D.推动两极格局的形成 39.“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对全球化的边陲国家的宰制与剥削,几乎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而且尤有过之。富者、穷者变多,中产阶级很少的M型社会来临。”下列说法与上述材料的主旨一致的是( ) A.经济全球化就是进行殖民侵略 B.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中无所作为 C.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利益的失衡 D.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的唯一受益者 40.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该学者对“苏联制度”的评价( ) A.强调了工业化对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影响 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C.揭示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 D.较客观地分析了苏联工业化模式 第II卷 主观题(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大题3小题,共40分)问题。 41.(14分)20世纪的美国,经过一系列改良逐渐完成了政府职能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胡佛反危机措施的核心,是以维护自由放任原则为前提,倡导地方和民间团体推行“自愿联合政策”。为此,他批准了“邻居互助计划”,通过法令倡导轮流工作法。前者要求就业者或半就业者帮助四邻中的生活困难者,后者强迫公务员每年实行为时1个月的无薪给休假,以扩大就业面。 ——王斯德《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我们现在的任务不是探测或开发自然资源,或者去生产更多的商品,而是更冷静、更平稳地管理好已有的资源和工厂,为我们的剩余产品重新开辟海外市场,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按照消费状况调整生产,更公平地分配产品和财富,使现存的经济组织服务于人民。——罗斯福 材料三 美国《1981年综合预算调整法》部分削减内容及金额(单位:十亿美元) 1982财年 1983财年 1984财年 1.医疗保险、社会保险 3.5 4.8 5.9 2.医疗补助、住房补贴 1 1.2 1.7 3.其他项目 21.8 29.7 35.3 (资料来源:韩世楠《里根的新联邦主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胡佛政府应对危机的手段,分析“自愿联合政策”的实质。(3分) (2)材料二表明罗斯福认为美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政府“按照消费状况调整生产”的主要措施。(5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里根政府的政策调整及其经济背景。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20世纪美国政府职能转变中汲取的智慧。(6分) 42.(12分)统一强大的欧洲一直是欧洲人的梦想,英国的态度却复杂多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戴高乐曾说,为使复兴的欧洲大陆能有一个符合我们时代条件的平衡,我们觉得应该在欧洲实现某些集团,当然,各国的主权不应受到损害。法国方面认为,主要在经济上和我们一起实现一种最广泛的西方集团会带来许多好处…… ——皮埃尔.热尔贝著,丁一凡等译:《欧洲统一的历史与现实》 材料二 英国人一直有一种很奇怪的想法,即认为英国不属于欧洲,英国与“欧洲”之间没关系。这固然是一种岛国心态的反映,但更重要的是英国有一个帝国,它始终站在帝国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而帝国利益与欧洲的利益又往往是冲突的。后来的事态发展迫使英国把注意力转向欧洲,英国在60年代经济境况十分不好。二战后英帝国迅速瓦解,英联邦又不能取代帝国的作用。二战后世界格局迫使英国重视欧洲,两极化将英国与欧洲拴在一起。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三 英国的离开本身就是对欧盟行为体角色能力的削弱,而由此引发的消极影响也会打击其他成员国对欧盟制度体系以及欧洲一体化发展的信心;从长远来看,无论英国最终是否离开欧盟,英国脱欧这一事件都迫使欧盟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制度结构,重新考量欧盟机构与成员国政府之间的权责分配,同时正视眼前的多重危机并尽快做出调整。从这一点来看,英国脱欧也为欧盟接下来的制度改革提供了机遇,为未来欧洲一体化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 ——巩潇泫、贺之杲《英国脱欧对欧盟行为体角色的影响分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戴高乐关于欧洲复兴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相关国家为实现“最广泛的西方集团”而采取的重大措施。(4分) (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对欧洲一体化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5分) (3)据材料三,分析英国脱欧对欧盟产生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英国对欧洲一体化态度变化的根本因素。(3分) 43.(14分)20世纪20年代起的约七十年里,苏联的建设道路影响深远,发人深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动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 苏维埃的国家工业化方法,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方法根本不同。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都是从轻工业开始。——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实行工业化。……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 ——《斯大林选集》(下卷) 材料三 计划就是法律。 ——沃兹涅辛斯基(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 苏联工业总产量位次变化表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总产量 5 3 2 2 1 ——据《俄国及苏联国民经济建设文件汇编材料》 材料四 目前这种困难的经济和生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今天我们在收割那几十年的苦果,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 ——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 材料五 2000年,俄罗斯社会和民族问题独立研究所做的民意调查结果如下: 14.6%受访者:20世纪俄罗斯的成就超过其他任何世纪; 13.2%受访者:这是俄罗斯最不成功和最困难的一百年; 2/3受访者:既取得了伟大成就,也遭受了空前损失。 ——据吴恩远《“关于苏联解体教训”一些流行观点的检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列宁“用冲动的办法”的是哪一经济政策?“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这一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举措是什么?与“用冲动的办法相比”,“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这一政策有什么特点?(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斯大林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苏联能“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的原因?(4分)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式的经济有哪些弊端?(3分) (4)材料五中,哪个观点比较客观?它符合怎样的评价方法?(3分) 高一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20 CBDCD ABCBD DBCCD ACCDC 21——40 CAAAC CDBCD AACCC CBACD 二、 材料解析题 41.(1)手段:地方政府具体干预;民间互助合作。(2分) 实质:反对联邦政府直接干预,仍是自由放任政策。(1分) (2)问题:产品剩余,消费不足;社会分配不均。(2分) 措施: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调整企业生产;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3分) (3)调整:减少政府公共开支,缩小“福利国家”规模。(2分) 背景:经济“滞胀”现象严重,国家财政不堪重负。(2分) 智慧:政府要适时、适当干预经济;政府解决人民福利要兼顾公平和效率。(2分) 42. (1)主张:在不损害各国主权的前提下,进行欧洲经济联合。(2分) 措施: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建立欧洲共同体。(任意2点得2分) (2)变化:由排斥到参与。(2分)原因:英国经济境况不好(或改善经济状况的需要)、帝国瓦解、两极格局影响。(3分) (3)影响:消极:阻碍了欧洲一体化进程,破坏了欧洲一体化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积极:推动了欧盟的制度改革,为未来欧洲一体化提供发展方向。(2分)因素:国家利益。(1分) 43.(1)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分)措施与作用: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1分) 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分) (2)可以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2分)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2分) (3)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计划指令压制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从农民那里拿走东西过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3分) (4)“既取得了伟大成就,也遭受了空前损失”最为客观。(2分)全面、一分为二地看问题。(1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