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19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市海淀区19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19___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 期末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 第Ⅰ部分 选择题(50分)‎ ‎(共50小题,每题1分)‎ ‎1. 2018年11月,中国健儿在短道速滑世界杯比赛中获得了3块金牌。下列速滑用品涉及的材料中,不属于高分子的是( )‎ A. 冰刀片—钢 B. 防切割手套—聚乙烯 C. 防护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D. 速滑服——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 ‎【答案】A ‎【解析】‎ ‎【详解】A.钢属于铁合金,不属于高分子,A符合题意;‎ B. 聚乙烯由乙烯通过加聚反应制得,属于高分子,B不符合题意;‎ C.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由甲基丙烯酸甲酯通过加聚反应制得,属于高分子,C不符合题意;‎ D. 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由对苯二胺与对苯二甲酰氯通过缩合聚合反应制得,属于高分子,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 ‎2.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溶液放在煤气灯外焰里灼烧,可观察到火焰的颜色为( )‎ A. 紫色 B. 黄色 C. 绿色 D. 红色 ‎【答案】B ‎【解析】‎ ‎【详解】焰色反应为元素的性质,钠元素的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用洁净的铂丝蘸取NaCl溶液放在煤气灯外焰里灼烧,可观察到火焰的颜色为黄色,故选B。‎ 答案选B。‎ ‎【点睛】焰色反应钾元素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铜元素为绿色,钙为红色。‎ ‎3. 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 37 -‎ A. KCl溶液 B. Fe(OH)3胶体 C. KOH溶液 D. Na2SO4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KCl溶液、KOH溶液、Na2SO4溶液都属于溶液,不具有胶体的性质,而Fe(OH)3胶体是胶体,胶体中的胶粒可以使光线发生散射作用而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即发生丁达尔效应,故选项B符合题意;合理选项是B。‎ ‎4.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 A. B. C. 溶液 D. 乙醇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条件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详解】A. 是化合物,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属于电解质,A正确; ‎ B. 属于单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B错误;‎ C. 溶液是混合物,电解质的前提是化合物,所以不属于电解质,C错误;‎ D. 乙醇在水溶液和熔融条件下都不能导电,是非电解质,D错误。‎ 答案选A。‎ ‎5. 下列分子中,具有正四面体结构的是( )‎ A. B. C. D. ‎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故A符合题意;‎ B.乙烯分子为平面结构,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位于同一平面,故B不符合题意;‎ C.乙炔分子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形,2个碳原子和2个氢原子位于同一直线上,故C不符合题意;‎ D.苯分子的空间构型为正六边形,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位于同一平面,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 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37 -‎ A. Al与盐酸的反应 B. Na与H2O的反应 C. NaOH与盐酸的反应 D. 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水反应,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和铝热反应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氢氧化钡与氯化铵的反应,少数分解置换以及某些复分解(如铵盐和强碱)等。‎ ‎【详解】A、 Al与盐酸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不选;‎ B、Na与H2O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是放热反应,故B不选;‎ C、 NaOH与盐酸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故C不选; ‎ D、 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故D选;‎ 故选D。‎ ‎7. 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其有效成分是乙酰水杨酸(C9H8O4)。乙酰水杨酸属于 A. 单质 B. 氧化物 C. 氢化物 D. 有机化合物 ‎【答案】D ‎【解析】‎ 单质中只含1种元素,乙酰水杨酸含有3种元素,不属于单质,故A错误;氧化物只含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乙酰水杨酸含有3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B错误;氢化物只含氢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乙酰水杨酸含有3种元素,不属于氢化物,故C错误;乙酰水杨酸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化合物,故D正确。‎ ‎8. 下列物质中,含离子键的是( )‎ A. H2O B. CO2 C. MgCl2 D. Cl2‎ ‎【答案】C ‎【解析】‎ ‎【详解】A.H2O是共价化合物,只含有极性共价键,故A不符合题意;‎ B.CO2是共价化合物,只含有极性共价键,故B不符合题意;‎ C.MgCl2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离子键,故C符合题意;‎ - 37 -‎ D.Cl2是单质,只含有非极性共价键,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9. 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H2SO4属于酸 B. KOH属于碱 C. NO属于氧化物 D. 石灰水属于纯净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A.硫酸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属于酸,故A正确;‎ B.氢氧化钾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属于碱,故B正确;‎ C.一氧化氮是由氮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故C正确;‎ D.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D。‎ ‎10. 下列物质中,既含有氨分子,又含有铵根离子的是 A. 氨气 B. 氨水 C. 硝酸 D. 硝酸钾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氨气是共价化合物,化合物中只存在氨分子,不存在铵根离子,故A错误;‎ B.氨水是氨气溶于水所得的混合物,氨水中存在氨分子、一水合氨分子、水分子、铵根离子、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既含有氨分子,又含有铵根离子,故B正确;‎ C.硝酸为共价化合物,化合物中只存在硝酸分子,不存在氨分子和铵根离子,故C错误;‎ D.硝酸钾是离子化合物,化合物中含有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不存在氨分子和铵根离子,故D错误;‎ 故选B。‎ ‎11. 变量控制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相同质量的碳酸钙与足量1 mol·L-1盐酸分别在下列条件下发生反应,化学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选项 碳酸钙的状态 实验温度/℃‎ A 粉末 ‎10‎ B 粉末 ‎30‎ - 37 -‎ C 块状 ‎10‎ D 块状 ‎30‎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相同质量的碳酸钙与足量1mol•L-1盐酸反应,反应物相同,接触面积越大,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所以开始阶段化学反应速率最大的是粉末状碳酸钙,温度为30℃,故选B。‎ ‎12. 下列关于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密度比水小 B. 具有氧化性 C. 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D. 可保存在煤油中 ‎【答案】B ‎【解析】‎ ‎【详解】A选项,钠的密度比水小,浮在水面上,故A正确;‎ B选项,钠化合价升高,具有强还原性,故B错误;‎ C选项,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故C正确;‎ D选项,钠的密度比煤油的密度大,因此保存在煤油中,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3. (的中文名“锕”)是一种医用放射性同位素,在治疗癌症方面有重大作用。下列关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质量数为225 B. 中子数为89 C. 核外电子数为136 D. 质子数为225‎ ‎【答案】A ‎【解析】‎ ‎【详解】的质量数为225,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都为89,中子数为(225—89)=136,故选A。‎ ‎14. 下列关于乙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37 -‎ A. 官能团为—OH B. 能与NaOH溶液反应 C. 能与Na反应 D. 能与CH3COOH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乙醇结构简式为CH3CH2OH或C2H5OH,官能团为—OH,故A正确;‎ B.乙醇是非电解质,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B错误;‎ C.乙醇含有羟基,能与Na反应放出氢气,故C正确;‎ D.在浓硫酸做催化剂作用下,乙酸与乙醇共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故D正确;‎ 故选B。‎ ‎15. 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 甲烷与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和氯化氢 B. 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 乙醇与氧气反应生成乙醛和水 D. 乙烯与溴反应生成1,二溴乙烷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氯甲烷和氯化氢,故A符合题意;‎ B.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在铜做催化剂作用下,乙醇与氧气共热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乙醛和水,故C不符合题意;‎ D.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 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B. C. D. ‎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为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故A错误;‎ B.氯气是双原子分子,电子式为,故B错误;‎ C.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故C正确;‎ D.氨气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故D错误;‎ 故选C。‎ - 37 -‎ ‎17. 下列行为不符合实验安全要求的是 A. 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 B.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注入浓硫酸中 C. 点燃氢气前,先进行验纯操作 D. 熄灭少量燃着的金属钠,用干燥沙土覆盖 ‎【答案】B ‎【解析】‎ ‎【详解】A.盖上灯帽可以隔绝氧气或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则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故A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会放出大量的热,为防止液体飞溅,应将浓硫酸注入水中,故B错误;‎ C.氢气为易燃气体,达到一定浓度会发生爆炸,则点燃氢气前,先进行验纯操作,故C正确;‎ D.钠与水反应可生成氢气,氢气为可燃气体,因此钠着火时不能用水灭火,可用干燥沙土覆盖,以达到隔绝空气的方法熄灭少量燃着的金属钠,故D正确; ‎ 答案选B。‎ ‎18. 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使品红溶液褪色 B. 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 C. 使某些颜料褪色 D. 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 ‎【答案】D ‎【解析】‎ ‎【详解】A. SO2使品红溶液褪色,是由于SO2的漂白性,属于化学变化,A错误;‎ B. 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是由于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属于化学变化,B错误;‎ C. 使某些颜料褪色,是由于的强氧化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属于化学变化,C错误;‎ D. 活性炭使墨水褪色利用的是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没有新物质产生,是物理变化,D正确;‎ 答案选D。‎ ‎19. 水饺是中华传统美食。下列制作水饺主要过程中,包含过滤操作的是 A.和面、饧面 B.剁馅、拌馅 C.擀皮、包饺子 D.煮熟、捞饺子 - 37 -‎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和面、饧面的过程主要包括搅拌和静置,不包含过滤操作;‎ B.剁馅、拌馅的过程主要包括粉碎和搅拌,不包含过滤操作;‎ C.擀皮、包饺子的过程主要包括碾压和包馅,不包含过滤操作;‎ D.煮熟、捞饺子的过程主要包括加热水煮和过滤,包含过滤操作。‎ 答案选D。‎ ‎20. 常温下,下列溶液可用铁质容器盛装的是 A. 稀硝酸 B. 稀硫酸 C. 浓硝酸 D. 浓盐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 能用铁质容器盛装的物质不能溶解铁。‎ ‎【详解】A. 稀硝酸可将铁溶解为硝酸盐溶液,因此不能用铁质容器盛装,A项错误;‎ B. 铁可以被稀硫酸溶解,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因此不能用铁质容器盛装,B项错误;‎ C. 浓硝酸能使铁钝化,化学反应只发生在铁表面,但不是将铁溶解,因此能用铁质容器盛装,C项正确;‎ D. 浓盐酸可以将铁溶解为氯化亚铁溶液,因此不能用铁质容器盛装,D项错误;‎ 答案选C。‎ ‎【点睛】解答本题时容易被忽略的是浓硝酸能使金属铁钝化,解答时要格外注意。‎ ‎21. 下列关于二氧化氮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无色气体 B. 有刺激性气味 - 37 -‎ C. 相同条件下密度比空气大 D. 能与水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 NO2为红棕色气体,A不正确; ‎ B. NO2有刺激性气味,B正确;‎ C. 相同条件下,NO2密度比空气的大,C正确; ‎ D. NO2能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D正确。‎ 选不正确的,故为A。‎ ‎22. 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当、、的浓度不再变化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和全部转化为 B. 该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 C. 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等于零 D. 、、的浓度一定相等 ‎【答案】B ‎【解析】‎ ‎【分析】‎ 当、、的浓度不再变化时,说明该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 ‎【详解】A.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所以和不可能全部转化为,A错误;‎ B. 当、、的浓度不再变化时,说明该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B正确;‎ C. 反应达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零,C错误;‎ D. 反应达化学平衡状态时,、、的浓度不再变化,但不一定相等,D错误;‎ 答案选B。‎ ‎23. 下列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A. Na B. Al C. S D. Cl ‎【答案】A ‎【解析】‎ ‎【详解】Na原子序数是11,Al原子序数是13,S原子序数是16,Cl原子序数是17,Na、‎ - 37 -‎ Al、S、Cl都是第三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序数越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越大,原子半径越小,所以原子半径最大的是Na,故选A。‎ ‎24. 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A B C D 铅蓄电池 硅太阳能电池 燃气灶 电烤箱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铅蓄电池放电时是原电池,可以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A正确;‎ B.硅太阳能电池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B错误;‎ C.燃气灶为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装置,故C错误;‎ D.电烤箱是电能转化为热能的装置,故D错误;‎ 故选A。‎ ‎25. 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处,可以找到 A. 合金 B. 半导体材料 C. 催化剂 D. 农药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左下方,可以用来做导体,可以用来做合金等,像镁和铝等,故A错误;‎ B. 在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交接区域的元素通常既具有金属性又具有非金属性,可以用来做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如硅等,故B正确;‎ C. 可以用于做催化剂的元素种类较多,一般为过渡金属元素,故C错误;‎ D. 非金属元素位于右上方,非金属可以制备有机溶剂,部分有机溶剂可以用来做农药,故D错误;‎ - 37 -‎ 故选:B。‎ ‎26. 下列方法能用来鉴别甲烷和乙烯的是 A. 观察颜色 B. 通入紫色石蕊溶液 C. 通入水中 D. 通入酸性KMnO4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甲烷和乙烯均为无色气体,所以观察颜色不能鉴别甲烷和乙烯,故A错误; B. 甲烷和乙烯均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不能区分开,故B错误;C. 甲烷和乙烯均不溶于水,不能用水鉴别,故C错误;D.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甲烷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通入酸性KMnO4溶液能鉴别,故D正确;答案:D。‎ ‎27. 下列方法中,不能用于区分乙酸溶液与乙醇溶液的是( )‎ A. 扇闻气味 B. 观察颜色 C. 滴加NaHCO3溶液 D. 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乙酸和乙醇具有挥发性,扇闻乙酸溶液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扇闻乙醇溶液能闻到特殊香味,气味不同,则扇闻气味能用于区分乙酸溶液与乙醇溶液,故A不符合题意;‎ B.乙酸溶液与乙醇溶液都是无色溶液,没有颜色区别,则观察颜色不能用于区分乙酸溶液与乙醇溶液,故B符合题意;‎ C.乙酸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乙醇不能反应,现象不同,则滴加NaHCO3溶液能用于区分乙酸溶液与乙醇溶液,故C不符合题意;‎ D.乙醇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为紫色,乙酸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变为红色,现象不同,则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能用于区分乙酸溶液与乙醇溶液,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8. 自然界中氮的循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37 -‎ A. 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B. 在雷电作用下N2与O2发生化学反应 C. 在氮的循环过程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D. 含氮无机物与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工业合成氨是将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属于人工固氮,A项正确;‎ B. 在雷电作用下N2与O2发生化学反应生成NO,B项正确;‎ C. N2与O2生成NO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在氮的循环过程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项错误;‎ D. 由氮的循环示意图可知,通过生物体可以将铵盐和蛋白质相互转化,实现了含氮无机物与舍氮有机物间的相互转化,D项正确;‎ 故答案为C。‎ ‎29. 吸进人体内的氧有2%转化为氧化性极强的活性氧,这些活性氧能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生命杀手”。中国科学家尝试用Na2SeO3清除人体内活性氧,Na2SeO3的作用是(  )‎ A. 还原剂 B. 氧化剂 C.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 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答案】A ‎【解析】‎ ‎【详解】已知活性氧具有强氧化性,在反应中化合价降低,Na2SeO3可以清除人体内的活性氧,故Na2SeO3在反应中起还原作用,在反应中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答案为A。‎ - 37 -‎ ‎30. 与离子所含电子总数和质子总数相同的粒子是( )‎ A. B. C. D. ‎ ‎【答案】B ‎【解析】‎ ‎【分析】‎ 离子所含电子总数为7+4×1-1=10,质子总数为7+4×1=11。‎ ‎【详解】A. 所含电子数为10,质子数为10,A不符合题意;‎ B. 所含电子数为11-1=10,质子总数为11,B符合题意;‎ C. 所含电子数为9+1=10,质子总数为9,C不符合题意;‎ D. 所含电子总数为19-1=18,质子总数为19,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31. 工业上常用电解法冶炼的金属是 A. Fe B. Al C. Cu D. Ag ‎【答案】B ‎【解析】‎ ‎【详解】A.金属铁是较活泼金属,工业上常用热还原法冶炼,故A不符合题意;‎ B.金属铝是活泼金属,工业上常用电解法冶炼,故B符合题意;‎ C.金属铜是中等活泼金属,工业上常用热还原法冶炼,故C不符合题意;‎ D.金属银是不活泼金属,工业上常用热分解法冶炼,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 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下列关于该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元素符号是S B. 属于短周期元素 C. 非金属性比氧的强 D. 最高正化合价是+6价 ‎【答案】C ‎【解析】‎ - 37 -‎ ‎【分析】‎ 由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可知,该元素为硫元素。‎ ‎【详解】A.硫元素的元素符号是S,故A正确;‎ B.硫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属于短周期元素,故B正确;‎ C.硫元素和氧元素位于同一主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则硫元素的非金属性比氧元素弱,故C错误;‎ D.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与主族序数相等,硫元素最外层有6个电子,则硫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是+6价,故D正确;‎ 故选C。‎ ‎33. 下列有关糖类、油脂、蛋白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灼烧蚕丝织物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B. 蔗糖可以水解生成葡萄糖与果糖 C. 将碘化钾溶液滴在土豆片上,可观察到蓝色 D. 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可以制肥皂 ‎【答案】C ‎【解析】‎ ‎【详解】A项、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蛋白质有烧焦羽毛气味,故A正确;‎ B项、蔗糖为二糖,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与果糖,故B正确;‎ C项、土豆中含有淀粉,碘单质遇淀粉溶液变蓝色,与碘化钾溶液无现象,故C错误;‎ D项、油脂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常用于制造肥皂,故D正确;‎ 故选C。‎ ‎34. 下列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 )‎ A. 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 B. 聚乙烯的链节:‎ C. 的电子式:‎ - 37 -‎ D. 由和形成化学键的过程:‎ ‎【答案】C ‎【解析】‎ ‎【详解】A. 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的质量数为17+20=37,该氯原子正确的表示方法为:,A正确;‎ B. 聚乙烯由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链节为,B正确;‎ C. 氮气属于共价分子,氮原子间形成3对电子对,电子式为:,C错误;‎ D. Mg和Cl形成化学键时,镁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镁离子,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氯离子,形成过程为:,D正确;‎ 答案选C。‎ ‎35. 下列物质是烃的衍生物的是( )‎ A. 甲烷 B. 乙烯 C. 乙醇 D. 苯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甲烷的分子式为CH4,仅含有C、H两种元素,属于烃,A不合题意;‎ B.乙烯的分子式为C2H4,属于烃,B不合题意;‎ C.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它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属于烃的衍生物,C符合题意;‎ D.苯的分子式为C6H6,属于烃,D不合题意;‎ 故选C。‎ ‎36. 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 酸性;H2SO4>H3PO4‎ B. 非金属性:Cl>Br C. 碱性:NaOH>Mg(OH)2‎ D. 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 - 37 -‎ S>P,则酸性:H2SO4>H3PO4,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A错误;‎ B.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则非金属性:Cl>Br,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B错误;‎ C.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Na>Mg,则碱性:NaOH>Mg(OH)2,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C错误;‎ D. 碳酸氢盐易分解,碳酸盐难分解,所以热稳定性:Na2CO3>NaHCO3,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37. 根据下表信息,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 元素代号 原子半径 ‎0.160‎ ‎0.143‎ ‎0.089‎ ‎0.104‎ ‎0.066‎ 主要化合价 ‎、‎ A. 氢化物的稳定性为 B. 与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C. 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的快慢为 D. 与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答案】B ‎【解析】‎ ‎【分析】‎ 短周期元素,由元素的化合价可知,T只有-2价,则T为O元素;R有、-2价,可知R为S元素;L和Q的主要化合价是+2价,原子半径L大于Q,则L是Mg,Q是Be;M的主要化合价是+3价,原子半径L>M>Q,则M是Al元素。‎ ‎【详解】A. 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则氢化物稳定性是H2O>H2S,A错误;‎ B. 与形成的化合物是Al2O3,Al2O3在熔融条件下能导电为离子化合物,B正确;‎ C. 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逐渐增强,则金属性Mg>Be,所以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为L>Q,C错误;‎ - 37 -‎ D. L2+的核外电子数为12-2=10,R2-的核外电子数为16+2=18,D错误;‎ 答案选B。‎ ‎38. 氢氧燃料电池已用于航天飞机,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关于该燃料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H2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 电子从a电极经外电路流向b电极 C. 供电时的总反应为:2H2 + O2 == 2H2O D. 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率可达100%‎ ‎【答案】D ‎【解析】‎ ‎【分析】‎ 氢氧燃料电池中,通入氢气的电极是负极,氢气在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通入氧气的电极是正极,氧气在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燃料电池总反应是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电子从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 ‎【详解】A项、氢氧燃料电池中,通入氢气的电极是负极,氢气在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A正确;‎ B项、原电池工作时,电子从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即由电极a通过导线流向电极b,故B正确;‎ C项、燃料电池的总反应是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则供电时的总反应为2H2+O2=2H2O,故C正确;‎ D项、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还会伴有热能等能量的释放,能量转化率不可能达到100%,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燃料电池,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储藏在电池内的新型发电装置,电池的产物是水,环保无污染,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 ‎39. 下列实验装置及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37 -‎ A.用Ca(OH)2和NH4Cl制取NH3‎ B.从碘水中提取碘单质 C.从食盐水中获取氯化钠 D.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Ca(OH)2和NH4Cl在加热条件下可生成NH3,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反应生成水,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故A正确;‎ B.碘易溶于有机溶剂,应用萃取的方法分离,故B错误;‎ C.水易挥发,可用蒸发的方法分离氯化钠,故C正确;‎ D.水易挥发,可用蒸馏的方法制备蒸馏水,故D正确.‎ 故选B。‎ ‎40. 不同条件下,用O2氧化一定浓度的FeCl2溶液过程中所测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或推测不合理的是 A. Fe2+的氧化率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大 B. 由②和③可知,pH越大,Fe2+氧化速率越快 - 37 -‎ C. 由①和③可知,温度越高,Fe2+氧化速率越快 D. 氧化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 + O2 + 4H+ == 4Fe3+ + 2H2O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酸性条件下,Fe2+和氧气、氢离子反应生成Fe3+和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O2+4H+=4Fe3++2H2O,由图象可知,当pH相同温度不同时,温度越高Fe2+的氧化率越大;当温度相同pH不同时,pH越大,Fe2+的氧化率越小。‎ ‎【详解】A项、由图象可知,Fe2+的氧化率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大,故A正确;‎ B项、由②和③可知,当温度相同pH不同时,pH越大,Fe2+的氧化速率越小,故B错误;‎ C项、由①和③可知,当pH相同温度不同时,温度越高Fe2+的氧化速率越大,故C正确;‎ D项、在酸性条件下,Fe2+和氧气、氢离子反应生成Fe3+和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O2+4H+=4Fe3++2H2O,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外界条件对Fe2+氧化率的影响,注意比较氧化速率时,要其它条件相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才能比较。‎ ‎41. 中国化学家研究出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能利用太阳光高效分解水,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总反应为:‎ B. 通过该催化反应,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 C. 反应Ⅰ中涉及到非极性键的断裂和极性键的形成 D. 反应Ⅱ为:‎ ‎【答案】C - 37 -‎ ‎【解析】‎ ‎【分析】‎ 根据原理图可知,反应Ⅰ是水反应生成氢气与过氧化氢,反应Ⅱ是过氧化氢转化为水与氧气。‎ ‎【详解】A. 根据原理图可知,水在新型复合光催化剂作用下最终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所以总反应为:,故A正确; ‎ B. 该过程是利用太阳光实现高效分解水,所以该反应中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故B正确;‎ C. 反应Ⅰ是水反应生成氢气与过氧化氢,涉及极性键的断裂和极性键、非极性键的形成,故C错误;‎ D. 反应Ⅱ是过氧化氢转化为水与氧气,反应过程可表示为:,故D正确。‎ 答案选C。‎ ‎42.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金属钠和水反应:Na + 2H2O == Na+ + 2OH- + H2↑‎ B. 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气体:SO2 + 2OH- == SO32- + H2O C. 实验室用硫酸铝溶液和氨水制备氢氧化铝:Al3+ + 3OH- == Al(OH)3↓‎ D. 用铜与稀硝酸反应制备一氧化氮:Cu + 4H+ + 2NO3- == Cu2+ + 2NO↑ + 2H2O ‎【答案】B ‎【解析】‎ ‎【详解】A项、金属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 + 2H2O = 2Na+ + 2OH- + H2↑,故A错误;‎ B项、氢氧化钠溶液与少量二氧化硫气体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 + 2OH- = SO32- + H2O,故B正确;‎ C项、硫酸铝溶液和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硫酸铵,一水合氨为弱碱,不能拆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 +3NH3·H2O=Al(OH)3↓+3NH4+,故C错误;‎ D项、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 + 8H+ + 2NO3- =3Cu2+ +2NO↑+4H2O,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明确反应的实质、注意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的应用是解题关键。‎ - 37 -‎ ‎43.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 g H2所含原子数目为2NA B. 1 mol/L NaOH溶液中Na+的数目为NA C. 常温常压下,11.2 L Cl2含有的分子数为0.5 NA D. 2.8 g铁粉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15 NA ‎【答案】A ‎【解析】‎ ‎【详解】A项、氢气为双原子分子,2g氢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分子中含有2mol氢原子,所含原子数目为2NA,故A正确;‎ B项、缺1 mol/L NaOH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故B错误;‎ C项、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则11.2L氯气的物质的量小于0.5mol,分子个数小于0.5NA个,故C错误;‎ D项、2.8g铁粉的物质的量为0.05mol,与足量盐酸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数目为0.1NA,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阿伏加德罗常数,注意掌握有关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伽德罗常数等之间的转化关系是解答关键。‎ ‎44. 丙烯酸(CH2 = CH—COOH )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备。‎ ‎2CH3CH = CH2 + 3O2催化剂,加热2CH2 = CH—COOH + 2H2O 下列关于丙烯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与乙酸互为同系物 B. 能与NaHCO3溶液反应 C. 能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D.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答案】A ‎【解析】‎ ‎【分析】‎ 丙烯酸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和羧基,属于不饱和一元羧酸,能表现烯烃和羧酸的性质。‎ ‎【详解】A项、丙烯酸属于不饱和一元羧酸,乙酸属于饱和一元羧酸,通式不同、类别不同,不互为同系物,故A错误;‎ B项、丙烯酸含有羧基,酸性强于碳酸,能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丙烯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故B正确;‎ - 37 -‎ C项、丙烯酸含有羧基,在浓硫酸作用下,与乙醇共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丙烯酸乙酯和水,故C正确;‎ D项、丙烯酸含有碳碳双键,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把握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 ‎45. 硫化氢的转化是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研究课题。将H2S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入FeCl3、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回收S,其转化如图所示(CuS不溶于水)。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过程①中,生成CuS的反应为H2S+Cu2+=CuS↓+2H+‎ B. 过程②中,Fe3+作氧化剂 C. 回收S的总反应为2H2S+O2=2H2O+2S↓‎ D. 过程③中,各元素化合价均未改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一共发生的有三个反应①H2S+Cu2+=CuS↓+2H+②CuS+2Fe3+=2Fe2++Cu2++S③4Fe2++4H++O2=4Fe3++2H2O,由此可以推出总反应2H2S+O2=2S↓+2H2O,再结合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基本概念解题。‎ ‎【详解】A.过程①中,生成CuS的反应为H2S+Cu2+=CuS↓+2H+,故A正确;‎ B.过程②中的反应为CuS+2Fe3+=2Fe2++Cu2++S,铁离子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故B正确;‎ C.①×2+②×2+③可以推出总反应2H2S+O2=2S↓+2H2O,故C正确;‎ D.过程③中的反应为4Fe2++4H++O2=4Fe3++2H2O,在转化过程中O、Fe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故D错误;‎ 故选D。‎ - 37 -‎ ‎46. 下列“实验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不相符的一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KI―淀粉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变成蓝色 氧化性:Cl2>I2‎ B 向蔗糖中滴加浓硫酸,蔗糖变黑 浓硫酸有吸水性 C 向某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该溶液中含有Fe3+‎ D 向某盐溶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该溶液中含有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气与KI反应生成碘,由操作和现象可知氧化性:Cl2>I2,故A正确;‎ B.浓硫酸使蔗糖脱水后,C与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现象与吸水性无关,故B错误;‎ C.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可知含铁离子,由操作和现象可知溶液中含有Fe3+,故C正确;‎ D.氨气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由操作和现象可知溶液中含有,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把握物质的性质、反应与现象、离子检验、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难点B,浓硫酸使蔗糖脱水后,C与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吸水性无关。‎ ‎47. 元素周期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图是扇形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对比中学常见元素周期表,思考扇形元素周期表的填充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37 -‎ A. ②、⑧、⑨对应简单离子半径依次减小 B. ④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与其氢化物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 C. 元素⑥和⑦的原子序数相差11‎ D. 该表中标注的元素全部是主族元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图片知,阿拉伯数字表示周期表的行数,大写数字表示周期表的列数,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知,①为H元素、②为Na元素、③为C元素、④为N元素、⑤为O元素、⑥为Mg元素、⑦为Al元素、⑧为S元素、⑨为Cl元素、⑩为Fe元素。‎ ‎【详解】A.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离子半径依次增大,则钠离子的离子半径最小,硫离子的离子半径最大,故A错误;‎ B.N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硝酸,氢化物为氨气,硝酸与氨气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硝酸铵,故B正确;‎ C.镁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2,铝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3,两者原子序数相差1,故C错误;‎ D.表中标注的元素中铁元素位于Ⅷ族,不是主族元素,属于过渡元素,故D错误;‎ 故选B。‎ ‎48. 实验室从海带中提取碘的部分流程如下: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37 -‎ A. 完成步骤①需要装置III B. 完成步骤③需要装置II C. 完成步骤⑤需要装置I D. 完成步骤②和④需要装置IV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题给流程可知,海带在坩埚中灼烧得到海带灰,海带灰加水溶解浸泡得到海带灰悬浊液,过滤,得到含I—的水溶液,向溶液中加入用稀硫酸酸化的过氧化氢溶液,双氧水将I—氧化生成I2,加入有机溶剂萃取分液得到含I2的有机溶液。‎ ‎【详解】A项、步骤①为海带灼烧,固体灼烧应在坩埚中进行,溶液在蒸发皿中加热,故A错误;‎ B项、步骤③为过滤海带灰悬浊液得到含I—的水溶液,装置II为过滤装置,故B正确;‎ C项、步骤⑤加入有机溶剂萃取分液得到含I2的有机溶液,装置I为萃取分液装置,故C正确;‎ D项、步骤②为海带灰加水溶解浸泡得到海带灰悬浊液,步骤④为向溶液中加入用稀硫酸酸化的过氧化氢溶液,双氧水将I—氧化生成I2,步骤②和④均用到烧杯和玻璃棒,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海带提取碘,注意结合题给流程的分析,依据物质性质分析判断实验的基本操作是解答关键。‎ ‎49. 科学家利用四种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W、X、Y、Z“组合”成一种超分子,具有高效的催化性能,其分子结构示意图如图。W、X、Z分别位于不同周期,Z的原子半径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大。(注:实线代表共价键,其他重复单元的W、X未标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37 -‎ A. Y单质的氧化性在同主族中最强 B. 离子半径:Z>Y C. Z与Y可组成多种离子化合物 D. 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X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图示可知W形成1个共价键,又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数最小的元素,说明W原子核外只有1个电子,则W是H元素,X形成4个共价键,则X是C元素,W、X、Z分别位于不同周期,Z的原子半径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大,则Z是Na元素,Y形成2个共价键,原子序数比C大,比Na小,说明Y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有6个电子,则Y是O元素,然后根据问题逐一分析解答。‎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W是H,X是C,Y是O,Z是Na元素。‎ A.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大,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就越弱,单质的氧化性就越弱。由于O是同一主族中原子序数最小的元素,故O2的氧化性在同主族中最强,A正确;‎ B.Y是O,Z是Na元素,O2-、Na+核外电子排布都是2、8,电子排布相同,离子的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就越小,所以离子半径:ZX,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点睛】本题考查了元素的位、构、性的关系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根据元素形成化合物的特点及原子序数关系等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注意掌握元素周期律内容及常见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侧重考查学生分析与应用能力。‎ ‎50. 确定某无色溶液中含某离子,下列结论正确是(  )‎ - 37 -‎ A. 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可确定有Cl﹣存在 B. 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可确定有SO42﹣存在 C. 加盐酸,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确定有大量CO32﹣存在 D. 通入Cl2后,溶液变为黄色,加入淀粉溶液后溶液变蓝,可确定有I﹣存在 ‎【答案】D ‎【解析】‎ A. 加 AgNO3 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无法排除碳酸根等离子的干扰,检验氯离子应该先加稀硝酸将溶液酸化,排除碳酸根等离子的干扰,A不正确; B. 检验硫酸根应先加稀盐酸将溶液酸化,以排除硅酸根、碳酸根、亚硫酸根等离子的干扰,B不正确; C. 加盐酸,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确定有大量CO32﹣存在,也可能是碳酸氢根等离子,C不正确;D. 通入 Cl2 后,溶液变为黄色,加入淀粉溶液后溶液变蓝,说明原溶液中没有碘,通入氯气后才生成碘,可确定有I﹣存在,D正确。本题选D。‎ 第II部分 非选择题(50分)‎ ‎51. 补齐物质及其用途的连线。‎ 物质 用途 A.乙烯 a.漂白剂 B.液氨 b.植物生长调节剂 C.次氯酸钠 c.工业制冷剂 D.葡萄糖 d.营养物质 ‎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详解】A.乙烯是植物激素,用于植物生长调节剂,连b;‎ - 37 -‎ B.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用于工业制冷剂,连c;‎ C.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可作为漂白剂,连a;‎ D.葡萄糖能被人体直接吸收,可作为营养物质,连d;‎ ‎52. 化工厂用浓氨水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漏气,利用的反应如下。‎ ‎(1)作氧化剂的物质是________,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2)若反应中每生成,则消耗的物质的量至少为________,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 ‎【答案】 (1). (2). 升高 (3). 6 (4). 12‎ ‎【解析】‎ ‎【分析】‎ 由题给方程式可知,反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部分氮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反应生成6mol氯化铵,消耗3mol氯气,转移6mol电子。‎ ‎【详解】(1)由题给方程式可知,反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氯气是反应的氧化剂,部分氮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故答案为:;升高;‎ ‎(2)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6mol氯化铵,消耗3mol氯气,转移6mol电子,则生成12mol氯化铵,消耗6mol氯气,转移12mol电子,故答案为:6;12。‎ ‎53. 有下列物质:①与;②与;③与;④与;⑤与。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是________。‎ ‎(3)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__。‎ ‎(4)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 ‎【答案】 (1). ① (2). ⑤ (3). ④ (4). ③‎ ‎【解析】‎ ‎【分析】‎ - 37 -‎ ‎①与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 ‎②与是氧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③与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 ‎④与都是烷烃,结构相似,相差2个CH2原子团,互为同系物;‎ ‎⑤与的分子式相同,结构相同,是同种物质。‎ ‎【详解】(1)质子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由分析可知,与互为同位素,故答案为:①;‎ ‎(2)由分析可知,与的分子式相同,结构相同,是同种物质,故答案为:⑤;‎ ‎(3)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由分析可知,与互为同系物,故答案为:④;‎ ‎(4)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由分析可知,与互为同分异构体,故答案为:③。‎ ‎54. 物质中的化学能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电能。‎ ‎(1)将锌片、铜片按照图所示装置连接,能证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现象是:铜片上有气泡产生、________。‎ ‎(2)稀硫酸在图所示装置中的作用是:传导离子、_________。将锌片放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3)下列反应通过原电池装置,可实现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是________(填序号)。‎ - 37 -‎ ‎①‎ ‎②‎ ‎③‎ ‎【答案】 (1). 电流表指针偏转 (2). 作正极反应物 (3). (4). ①②‎ ‎【解析】‎ ‎【分析】‎ 由题给示意图可知,该装置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电池,电池工作时,活泼金属锌做原电池的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锌离子,不活泼金属铜做正极,氢离子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 ‎【详解】(1)锌片溶解、铜片上有气泡产生、电流表指针偏转说明装置中有电流产生,证明该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答案为:电流表指针偏转;‎ ‎(2)稀硫酸在装置中做电解质溶液,电离出的硫酸根和氢离子向两极移动能够起到传导离子的作用,氢离子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起到了提供正极反应物的作用;将锌片放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锌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提供正极反应物;;‎ ‎(3)可实现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化学反应必须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①铜与银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置换出银的反应有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可实现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符合题意;‎ ‎②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合反应有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可实现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符合题意;‎ ‎③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反应没有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实现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不符合题意;‎ ‎①②符合题意,故答案为:①②。‎ ‎【点睛】可实现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化学反应必须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实现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是解答关键。‎ ‎55. 2019年是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元素周期表(律)在学习、研究和生产实践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 37 -‎ 周期族 ‎0‎ ‎1‎ ‎①‎ ‎2‎ ‎②‎ ‎③‎ ‎3‎ ‎④‎ ‎⑤‎ ‎⑥‎ ‎⑦‎ ‎⑧‎ ‎4‎ ‎(1)元素①~⑧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中国青年化学家姜雪峰被国际组织推选为“元素⑦代言人”,元素⑦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其氢化物的电子式是_______。‎ ‎(3)元素①和②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下图模型表示的分子中,不可能由①和②形成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 b. c. d.‎ ‎(4)比较元素⑦、⑧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说明你判断的理由:________。‎ ‎(5)主族元素砷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 ‎33 ‎ 砷 i.砷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 ii.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 37 -‎ a.砷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 b.推测砷有多种氧化物 c.③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砷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6)某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比较族元素的非金属性:。‎ 已知:常温下浓盐酸与高锰酸钾反应生成氯气。‎ 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烧瓶中产生黄绿色气体,蘸有溶液的棉球变为橙红色,湿润的淀粉试纸变蓝,据此现象能否说明非金属性:,并说明理由________。‎ ‎【答案】 (1). (2). (3). (4). c (5). (6). 非金属性 (7). (8). 第四周期族 (9). (10). 不能,因为氯气干扰了溴置换碘的反应 ‎【解析】‎ ‎【分析】‎ 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①为H元素、②为C元素、③为N元素、④为Na元素、⑤为Al元素、⑥为Si元素、⑦为S元素、⑧为Cl元素。‎ ‎【详解】(1)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依次减弱,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依次增强,则元素①~⑧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位于周期表左下角的Na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NaOH,故答案为:NaOH;‎ ‎(2)⑦为硫元素,核电荷数为16,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6个电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硫元素的氢化物为共价化合物硫化氢,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3)①为氢元素、②为碳元素,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烃,由题给模型可知,a - 37 -‎ 为乙烯、b为甲烷、c为氨、d为苯,氨分子不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个答案为:c;‎ ‎(4)⑦为S元素、⑧为Cl元素,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硫元素,则高氯酸的酸性强于硫酸,故答案为:;‎ ‎(5)ⅰ.由主族元素砷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原子有4个电子层,最外层有5个电子,则砷元素位于第四周期ⅤA族,故答案为:第四周期族;‎ ii.a.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最高正化合价,砷元素的最外层有5个电子,则最高化合价为+5,故错误;‎ b. 同主族元素性质相似,与同主族氮元素能形成多种氧化物的性质相似,砷也可以形成多种氧化物,故正确;‎ c.③为氮元素,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还原性越弱,氮的非金属性强于砷元素,则氮的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小于砷的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故正确;‎ a错误,故答案为:a;‎ ‎(6)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浓盐酸与高锰酸钾反应生成氯气,反应生成的氯气与溴化钾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单质溴,使蘸有溴化钾溶液的棉球变为橙红色,与碘化钾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单质碘,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在实验过程中氯气干扰了溴单质置换出碘单质的反应,则不能说明溴的非金属性强于碘,故答案为:不能,因为氯气干扰了溴置换碘的反应。‎ ‎【点睛】实验过程中,氯气干扰了溴置换碘的反应,没有发生溴与碘化钾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单质碘,不能说明溴的非金属性强于碘是分析和解答关键。‎ ‎56. 乙烯是重要有机化工原料。结合以下路线回答:‎ 已知:‎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_。‎ ‎(2)的官能团是________。‎ - 37 -‎ ‎(3)是一种高分子,可用于制作食品袋,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 ‎(4)是一种油状、有香味的物质,有以下两种制法。‎ 制法一:实验室用和反应制取,装置如图所示。‎ i.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_。‎ ii.分离出试管乙中油状液体用到的主要仪器是________。‎ 制法二:工业上用和直接加成反应获得。‎ ⅲ.与制法一相比,制法二的优点是_________。‎ ‎【答案】 (1). (2). 加成 (3). 羧基(或) (4). (5). (6). 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 (7). 分液漏斗 (8). 原子利用率高 ‎【解析】‎ ‎【分析】‎ 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1,2-二溴乙烷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共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乙二醇;在催化剂作用下,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则D乙醇;乙醇在铜作催化剂条件下加热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乙醛;乙醛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酸,则E为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乙酸与乙醇共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则G为乙酸乙酯;一定条件下,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则F为聚乙烯。‎ ‎【详解】(1)反应①为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加成反应;‎ ‎(2)E的结构简式为CH3COOH,官能团为羧基,故答案为:羧基(或—COOH);‎ - 37 -‎ ‎(3)由分析可知,F为聚乙烯,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 ‎(4)ⅰ.反应⑥为在浓硫酸作用下,乙酸与乙醇共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 ⅱ.试管乙中油状液体为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乙酸乙酯和饱和碳酸钠溶液,分离用到的仪器为分液漏斗,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ⅲ. 制法二为乙烯与乙酸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与制法一相比,制法二为加成反应,反应所得产物唯一,原子利用率高,故答案为:原子利用率高。‎ ‎【点睛】与制法一相比,制法二为加成反应,反应所得产物唯一,原子利用率高是解答关键。‎ ‎57. 某学生为了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进行以下实验。‎ ‎(1)向100 mL稀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锌粉,标准状况下测得数据累计值如下:‎ 时间/min ‎1‎ ‎2‎ ‎3‎ ‎4‎ ‎5‎ 氢气体积/mL ‎50‎ ‎120‎ ‎232‎ ‎290‎ ‎310‎ ‎①在0~1、1~2、 2~3、3-4、4~-5min各时间段中:‎ 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段是____ min,主要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反应速率最小的时间段是____ min,主要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②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但不减少产生氢气的量,可以在稀硫酸中加入_______(填序号)。‎ a Na2CO3溶液 b NaOH溶液 c 稀HNO3 d 蒸馏水 ‎(2)进行以下对比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I:‎ - 37 -‎ 实验II:另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5 mL5%H2O2溶液和5mL10%H2O2溶液,均未观察到有明显的气泡产生。‎ ‎①双氧水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②实验I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II未观察到预期现象,为了达到该实验的目的,可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 ‎【答案】 (1). 2-3 (2). 该反应中放热使温度升高而加快反应速率,此时温度的影响起主要因素 (3). 4-5 (4). 该反应中消耗H+使H+浓度减小而减慢反应速率,此时H+浓度的影响起主要因素 (5). d (6). 2H2O2 2H2O+O2 (7). 其他条件相同时,探究温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8). 将两只试管同时放入盛有相同温度热水的烧杯中,或向两只试管中同时滴入2滴1mol/L的FeCl3溶液,观察产生气泡的速率 ‎【解析】‎ ‎【分析】‎ ‎(1)结合表中数据,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判断;‎ ‎(2)②根据试管A、B实验操作的异同点判断实验I的目的。‎ ‎【详解】(1)①在0~1、1~2、2~3、3~4、4~5 min各时间段中,△V分别为50mL、(120-50)mL=70mL、(232-120)mL=112mL、(290-232)mL=58mL、(310-290)mL=20mL,所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2-3min、最慢的是4-5min; 在2-3min内反应放热,温度升高,速率加快,此时温度的影响起主要因素;在4-5min时,消耗H+使H+浓度减小而减慢反应速率,此时H+浓度的影响起主要因素;‎ ‎②a.加Na2CO3溶液,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导致和锌反应的氢离子总物质的量减少,氢气的生成量减少,不符合条件,故a错误;‎ b.加氢氧化钠溶液,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导致和锌反应的氢离子总物质的量减少,氢气的生成量减少,不符合条件,故b错误;‎ - 37 -‎ ‎ c.加稀HNO3溶液,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和锌反应不生成氢气,不符合条件,故c错误; ‎ d.加入水,氢离子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氢离子总物质的量不变,则不影响氢气的生成量,所以符合条件,故d正确,答案选d;‎ ‎ (2)①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H2O2 2H2O+O2;‎ ‎②分别在试管A、B中加入2 mL5% H2O2溶液,各滴入2滴1mol/L 的FeCl3溶液,待试管中均有适量气泡出现,说明过氧化氢分解能发生,试管A、B中均有适量气泡出现时,将试管A放入盛有5℃冷水的烧杯中,将试管B放入盛有40℃热水的烧杯中,两支试管不同点是试管A的温度比试管B的温度低,说明研究的是其他条件相同时,探究温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 ‎③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有浓度、温度、气体的压强、催化剂、固体的表面积等,为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现象明显,可从温度或催化剂的影响角度考虑,例如将两支试管同时放入盛有相同温度热水的烧杯中或向两支试管中同时滴入2滴1mol/L 的FeCl3溶液,观察产生气泡的速率。‎ - 37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