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嘉兴市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测试 高一化学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卷。‎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Cl 35.5 Fe 56 Cu 64 Ag 108‎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合理答案,每题2分,共50分)‎ ‎1.乙烷的分子式是 A. CH4 B. C2H6 C. C2H4 D. C2H2‎ ‎【答案】B ‎【解析】‎ ‎【详解】A. CH4是甲烷的分子式,故A错误;‎ B. C2H6是乙烷的分子式,故B正确;‎ C. C2H4是乙烯的分子式,故C错误;‎ D. C2H2是乙炔的分子式,故D错误。‎ ‎2.下列属于碱的是 A. NaOH B. CH3COOH C. NH3 D. H2O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是碱 ‎【详解】A. NaOH=Na++OH-‎ B. CH3COOH⇌CH3COO-+H+‎ ‎ C. NH3不会电离;‎ ‎ D. H2O⇌H++ OH-‎ 根据定义故A正确。‎ ‎3.下列仪器名称为“干燥管”的是 A. B. C. D. ‎ ‎【答案】A ‎【解析】‎ ‎【详解】A.是干燥管,正确;B.是圆底烧瓶;故错误;C是容量瓶,故错误;D是漏斗,故错误。‎ ‎4.下列物质中,不能由金属跟非金属单质直接化合而成的是 A. Fe3O4 B. Na2O2 C. Mg3N2 D. FeCl2‎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Fe3O4,故A不能选;‎ B.钠与氧气加热生成Na2O2,故B不能选;‎ C.镁在氮气中燃烧生成Mg3N2,故C不能选;‎ D.铁在氯气中反应只能生成FeCl3,故选D。‎ ‎5.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其中一瓶是稀H2SO4溶液,另一瓶是蔗糖溶液。鉴别时,下列选用的试纸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A. pH试纸 B. KCl溶液 C. BaCl2溶液 D. Na2CO3固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硫酸可使pH试纸变红色,蔗糖不能,可鉴别,A正确;‎ B.二者与氯化钾都不反应,不能鉴别,B错误;‎ C.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蔗糖不能,能鉴别,C正确;‎ D.碳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气体,蔗糖不能,可鉴别,D正确,‎ 答案选B。‎ ‎6.在反应C+2H2SO4(浓)CO2↑+2SO2↑+2H2O中,氧化产物 A. C B. H2SO4 C. CO2 D. SO2‎ ‎【答案】C ‎【解析】‎ 在反应C+2H2SO4(浓)CO2↑+2SO2↑+2H2O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成二氧化碳,所以氧化产物是CO2,C正确。本题选C。‎ ‎7.医院里医生给“病人”做心电图时,在仪器与皮肤接触部位擦的一种电解质溶液是 A. 氯化钠溶液 B. 医用酒精 C. 葡萄糖溶液 D. 碘酒 ‎【答案】A ‎【解析】‎ 氯化钠是电解质,溶于水可以导电;乙醇、葡萄糖为非电解质,所以医用酒精、葡萄糖和碘酒均不导电,做心电图时在仪器与皮肤接触部位擦的一种电解质溶液是氯化钠溶液,答案选A。正确答案为A。‎ ‎8.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 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 醛基的结构简式:—COH C. 氢气的比例模型: D. CO2的电子式:‎ ‎【答案】A ‎【解析】‎ ‎【详解】A. 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正确;‎ B. 醛基的结构简式:—CHO,故错误;‎ C. 氢气的球棍模型:,错误; ‎ D. CO2的电子式:氧原子应该满足8电子,故错误。‎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CH3COOH与HCOOCH3互为同分异构体 B. Cl与Cl互为同位素 C. CH2=CH2与CH2=CHCl互为同系物 D. O2与O3互为同素异形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C. CH2=CH2与CH2=CHCl互为同系物,错误,同系物组成元素必修相同,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故C错误。‎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可将氯气转化为液氯,储存于钢瓶中 B. 碳酸钡可用于医疗上作检查肠胃的内服药剂,即“钡餐”‎ C. 碘化银可用于人工降雨 D. 通常用热的纯碱溶液去除物品表面的油污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氯气转化为液氯,与钢瓶不反应,故可用钢瓶储存液氯,故不符合题意;‎ B. 碳酸钡不可用于医疗上作检查肠胃的内服药剂,因为 碳酸钡与胃酸反应引入钡离子,引起重金属离子中毒,故不能用作“钡餐”, “钡餐”是硫酸钡。故B错误,符合题意;‎ ‎ C. 碘化银固体颗粒,可以使水蒸气凝聚,故可用于人工降雨,故不符合题意;‎ ‎ D.油污在热的纯碱溶液中发生水解,生成易溶于水的物质,从而把油污除去,故不符合题意。‎ ‎ 故选B。‎ ‎11.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四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为Z B. 四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都是酸 C. XZ4、WY2中所含化学键类型相同 D. W、X形成的单质都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有图可知X,Y,W,Z分别是C,O,Si,Cl元素。‎ ‎【详解】A. 四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为W;故错误;‎ B.氧元素没有氧化物,故错误;‎ C. XZ4、WY2为CCl4,SiO2,都是共价键,化学键类型相同,故正确;‎ D. W形成的单质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X形成的单质不是半导体材料,故错误。‎ ‎12.下列方程式正确的是 A. 铁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6H+===2Fe3++3H2↑‎ B. 乙烯与Br2的CCl4溶液反应的方程式:CH2=CH2 +Br2→CH2=CHBr+ HBr C. 碳酸钠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Na2CO3===2Na++CO32-‎ D. 二氧化硅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的离子方程式:SiO2+2Na++2OH-===Na2SiO3+H2O ‎【答案】C ‎【解析】‎ ‎【详解】A. 铁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为:Fe+2H+===Fe2++H2↑,故错误;‎ B. 乙烯与Br2的CCl4溶液反应的方程式应为加成反应:CH2=CH2 +Br2→CH2Br-CH2Br,故B错误;‎ C.碳酸钠是可溶性盐,在水中完全电离,C正确 D. 二氧化硅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的离子方程式应为:SiO2++2OH-===SiO32-+H2O,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13.下列操作对应的现象不符合事实的是 A.将灼烧至黑色的铜丝插入无水乙醇,铜丝变成红色 B.烧杯中出现白色沉淀,并能较长时间保存 C.将胆矾晶体悬挂于盛有浓H2SO4的密闭试管中,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 D.通入SO2气体后,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变浅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铜做催化剂,故正确;‎ B.生成的Fe(OH)2‑是白色沉淀,但容易被氧气氧化变色,故错误;‎ C. 浓H2SO4有吸水性,将胆矾晶体的结晶水吸去,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故正确;‎ D. 高锰酸钾有氧化性,SO2有还原性,通入SO2气体后,高锰酸钾被还原,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变浅,故正确。‎ 故不符合事实的是B.‎ ‎14.下列关于常见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苯能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苯、硝基苯等,但是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B. 乙烯和乙烷的混合气体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分离 C. 石油裂解与裂化的原理相同、目的不同 D. 光照条件下,控制CH4和Cl2的比例为1∶1,能够制得纯净的CH3Cl和HCl ‎【答案】C ‎【解析】‎ ‎【详解】A.苯在氧气中燃烧,属于氧化反应,故A错误;‎ B. 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成二氧化碳,变成了二氧化碳和乙烷的混合气体,不符合除杂的原则,故B错误;‎ C. 石油的裂解和裂化的形式很像,都是1个烃分解成2个较小的烃分子.裂化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更多的10个碳原子左右的汽油.裂解的目的是为了得到碳原子数更少的烯烃,主要为了生产乙烯.可见裂解的程度比裂化更大,也成为裂解是深度裂化.由于都分解生成了新物质,所以都是化学变化.故C正确;‎ D. 光照条件下, CH4和Cl2发生取代反应,得到的是混合物,故D错误。‎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不是所有的糖类都能发生水解 B. 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氨基酸,氨基酸分子中一定含有氨基和羧基 C. 往皂化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热的饱和食盐水,上层析出固体物质 D. 用于纺织的棉花和蚕丝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A.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故A说法正确,不能选;‎ ‎ B. 蛋白质水解产物是氨基酸,氨基酸分子中一定含有氨基和羧基,故说法正确,不能选;‎ ‎ C. 皂化反应后的溶液加入热的饱和食盐水,发生盐析,析出固体,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 D. 蚕丝是蛋白质,不是纤维素,故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选D.‎ ‎16.为了研究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反应速率,某同学通过实验测定碳酸钙固体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CO2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绘制出下图所示的曲线甲。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在0-t1、t1-t2、t2-t3 中,t1-t2生成的CO2气体最多 B. 因反应放热,导致0-t1内的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C. 若用单位时间内CO2的体积变化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则t2-t3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为mL•s-1‎ D. 将碳酸钙固体研成粉末,则曲线甲将变成曲线乙 ‎【答案】D ‎【解析】‎ ‎【详解】A.有图可知t1-t2生成的CO2气体最多故正确;‎ B.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故正确; ‎ C.表达式正确;‎ D. 将碳酸钙固体研成粉末,接触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加快,而曲线乙的速率比曲线甲慢,故说法不正确,故选D。‎ ‎17.银锌电池是一种常见化学电源,其反应原理:Zn+Ag2O+H2O===Zn(OH)2+2Ag,其工作示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Zn电极是负极 B. 工作时K+移向Zn电极 C. Ag2O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D. Zn电极的电极反应式:Zn-2eˉ+2OHˉ===Zn(OH)2‎ ‎【答案】B ‎【解析】‎ ‎【分析】‎ 原电池分正负,负极氧化正还原,离子阳正阴向负,电子有负流向正。‎ ‎【详解】A.根据反应原理锌的化合价升高,是负极,故A正确;‎ ‎ B. K+是阳离子,工作时向正极移动,Zn是负极,故B错误;‎ ‎ C. Ag2O电极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C正确;‎ ‎ D. Zn电极的电极反应式:Zn-2eˉ+2OHˉ===Zn(OH)2,正确。‎ ‎ 故选B.‎ ‎【点睛】记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分正负,负极氧化正还原,电子有负流向正,离子阳正阴向负。‎ ‎18.常温下,0.1 mol·L-1 HA溶液中c(H+)=10-3mol·L-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HA是一种强酸 B. 相同浓度的HCl溶液与HA溶液,后者的导电能力更强 C. 在HA溶液中存在:c(H+)=c(A-)+c(OH-)‎ D. 中和同体积同浓度HCl和HA溶液,消耗同浓度的NaOH溶液的体积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常温下,0.1 mol·L-1 HA溶液中c(H+)=10-3mol·L-1,可知HA是一元弱酸。‎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A错误;‎ B. 相同浓度的HCl溶液与HA溶液,前者的导电能力更强;故B错误;‎ C.电荷守恒,在HA溶液中存在:c(H+)=c(A-)+c(OH-),C正确;‎ D. 中和同体积同浓度的HCl和HA溶液,都是一元酸,消耗同浓度的NaOH溶液的体积相同,故D错误。‎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gF2晶体中存在共价键和离子键 B. 某物质在熔融态能导电,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C. NH3和Cl2两种分子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 D. 氢氧化钠在熔融状态下离子键被削弱,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具有导电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A. MgF2晶体是离子晶体,存在离子键,故A错误;‎ B.金属晶体在熔融态能导电,不含有离子键,故B错误;‎ C. NH3分子中,氢原子的最外层不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故C错误;‎ D. 氢氧化钠在熔融状态下离子能自由移动,具有导电性,故D正确。‎ ‎20.煤的工业加工过程中,可利用CO和H2合成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甲醇,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 1 mol CH3OH所具有的能量为90.1 kJ·mol-1‎ C. CO(g)+2H2(g)CH3OH(l)ΔH=-90.1kJ·mol-1‎ D. 1 molCO(g)和2mol H2(g)断键所需能量小于1 molCH3OH(g)断键所需能量 ‎【答案】D ‎【解析】‎ A、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放热反应,选项A错误;B、1mol CO(g)和2mol H2(g)反应生成1mol CH3OH(g) 的热效为90.lkJ·mol-1,选项B错误;C、根据图中信息可知,CO(g)+2H2(g) CH3OH(g) △H=-90.1kJ·mol-1,选项C错误;D、1mol CO和2mol H2断键所需能量小于1mol CH3OH断键所需能量,所以反应放热,选项D正确。答案选D。‎ ‎2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4.48 L重水(D2O)中含有的中子数为2NA B. 工业上用Cl2与石灰乳反应制取漂白粉,每反应1molCl2则转移电子数为NA C. 在1 mol乙烷与乙烯的混合气体中,氢原子数为5NA D. 0.3mol·L-1的CuSO4溶液中含有SO的数目为0.3NA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标准状况下,重水是液体,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算其物质的量,故A错误;‎ B. Cl2与石灰乳反应,1mol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1:1,则转移电子数为NA,故B正确 C.乙烷的分子式是C2H5,乙烯的分子式是C2H4,所含氢原子数不相等,故C错误;‎ D. CuSO4溶液的体积未知,而n=cv,故不能得出SO的数目,故D错误。‎ ‎22.某温度时,反应X(g)4Y(g)+Z(g) ΔH=-Q kJ·mol-1在2 L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X和Z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2 min内,X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5 mol·L-1·min-1‎ B. 第t min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 第5 min后,X的生成速率与Z的生成速率相等且保持不变 D. 5 min内,反应放出的热量为1.6Q kJ ‎【答案】B ‎【解析】‎ ‎【详解】A. 2 min内,VX=C/t=0.5/2=0.25 mol·L-1·min-1,故正确;‎ B. 第t min时,X的物质的量的浓度再减少,Z的浓度再增加,反应正向进行,未达到平衡状态,故错误;‎ C. 第5 min后,X,Z的浓度宏观上不在改变,处于平衡状态,X和Z的系数相等,故X的生成速率与Z的生成速率相等且保持不变,正确;‎ D. 5 min内,消耗X的物质的量是(0.9-0.1)*2=1.6 mol,放出的热量是1.6Q kJ,故正确。说法不正确的是B。‎ ‎23.根据下图海水综合利用的工业流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MgCl2·6H2O受热生成Mg(OH)Cl和HCl气体等。)‎ A. 除去粗盐中杂质(Mg2+、SO42-、Ca2+),加入药品的顺序:NaOH溶液→Na2CO3溶液→BaCl2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B. 在过程②中将MgCl2·6H2O灼烧即可制得无水MgCl2‎ C. 从能量转换角度来看,氯碱工业中的电解饱和食盐水是一个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D. 从第③步到第⑤步的目的是为了得到高浓度的Br2‎ ‎【答案】D ‎【解析】‎ A、过程①中过量的钡离子无法除去,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加入顺序应互换,选项A错误;B、在过程②中将MgCl2·6H2O灼烧促进氯化镁水解,最终得到氧化镁和氯化氢,选项B错误;C、电解饱和食盐水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选项C错误;D、溴离子被氧化为溴单质后,被二氧化硫吸收成溴离子,加入氧化剂溴离子被氧化为溴单质,富集溴元素,从第③步到第⑤步的目的是为了浓缩,选项D正确。答案选D。‎ ‎24.向100 mL FeI2溶液中逐渐通入Cl2,其中n(I2)、n(Fe3+)随通入n(Cl2)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还原性强弱:Fe2+S>F (3). F2>O2>N2 (4). Na2S (5). Na2S2 (6). 能 (7). Cl2+H2S=S+2HCl (8). BC ‎【解析】‎ ‎【分析】‎ 有六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与主要化合价的关系图可知:A,B,C,D,E,F的元素符号分别为:N,O,F,Na,S,Cl。‎ ‎【详解】(1)元素F是Cl,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3周期ⅦA族;‎ ‎(2)同周期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同主族原子半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大,故元素C、D、E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Na>S>F ; (3)同周期随原子序数的增加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越强与氢气反应的剧烈程度越强,故顺序为F2>O2>N2;‎ ‎(4)钠的化合价是+1价,硫在化合物中的价态有-2,-1价,故形成的化合物为Na2S,Na2S2‎ ‎(5)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所以能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l2+H2S=S+2HCl;‎ ‎(6)A. 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B2的同时生成2nmolAB,是同一个方向,故错误;‎ ‎ B. 2 ν正(B2)=ν逆(AB2),可以得出ν正(B2)=ν逆(B2),故正确;‎ ‎ C.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说明NO2的浓度不变,处于平衡状态;‎ ‎ D.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不能作为平衡状态的依据,因为反应物生成物都是气体,气体质量不变,体积不变,故密度不变,故错误。‎ ‎28.已知烃A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24:5,D与含NaOH的Cu(OH)2悬浊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并得到砖红色沉淀,F为具有浓郁香味、不易溶于水的油状液体,且RCl+NaOHROH+NaCl,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 ‎(1)E中官能团的名称______。‎ ‎(2)C→B的反应类型_______。‎ ‎(3)D→E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H与NaOH溶液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 A.工业上通过石油裂解可实现A→B+C B.利用植物秸秆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水解反应可以直接得到有机物G C.可用Na2CO3溶液鉴别D、G D.完全燃烧等物质的量的C、D、E消耗O2的量依次减少 ‎【答案】 (1). 羧基 (2). 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 (3). 2CH3CHO+O22CH3COOH (4). CH3COOCH2CH3+NaOH→ CH3COONa+CH3CH2OH (5). BC ‎【解析】‎ ‎【分析】‎ 根据烃分子中碳、氢两种元素质量比为24:5,碳、氢两种元素个数比为2:5,最简式为C2H5,分子式为C4H10, 丁烷裂解得到乙烷(B)和乙烯(C),乙烷与氯气光照得到C2H5Cl(F),‎ ‎ C2H5Cl水解得C2H5OH(G),乙烯催化氧化得乙醛(D),乙醛氧化得乙酸(E),乙醇与乙酸反应得乙酸乙酯(H)。‎ ‎【详解】(1)E是乙酸,官能团的名称是羧基;‎ ‎ (2)乙烯到乙烷是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 ;‎ ‎ (3)D→E的化学方程式是2CH3CHO+O22CH3COOH;‎ ‎ (4)H与NaOH溶液反应的方程式CH3COOCH2CH3+NaOH→ CH3COONa+CH3CH2OH;‎ ‎ (5)利用植物秸秆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水解反应得到葡萄糖,不能直接得到乙醇,故B错误;‎ ‎ 乙醛和乙醇在Na2CO3溶液中现象一样,不能鉴别,故C错误;A,D正确,故选BC.‎ ‎29.为了探究某带结晶水的晶体X(仅含4种元素)的组成和性质,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其中甲、乙、丙均为常见物质。‎ 请回答:(1)X中除H、O以外的非金属元素是______。‎ ‎(2)固体乙与氨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也能得到单质丙,同时产生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3)X的化学式是_______。‎ ‎【答案】 (1). Cl(或氯) (2). 3CuO+2NH33Cu+N2+3H2O (3). CuCl2·2H2O ‎【解析】‎ ‎【分析】‎ 无色溶液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得到白色沉淀,可知含有Cl,黑色固体与氢气反应得到红色固体,可知有Cu,X有Cu,H,Cl,O四种元素组成。由于是盐,所以是CuCl2‎ ‎【详解】(1)有分析可知还有Cl非金属元素;‎ ‎ (2)固体乙是CuO,与氨气反应生成Cu,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是氮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uO+2NH33Cu+N2+3H2O;‎ ‎ (3)铜单质的质量是3.2g,n(Cu)=0.05mol,m(AgCl)=14.35g,得n(Cl)=0.01mol,n(CuCl2)=0.05mol,m(CuCl2)=0.05*135=6.75g,m(H2O)=8.55g-6.75g=1.8g,故n(H2O)=0.1mol.‎ ‎ n(CuCl2): n(H2O)=0.05mol:0.1mol=1:2,故X的化学式是CuCl2·2H2O。‎ ‎30.Ⅰ.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欲检验茶叶中铁元素,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请回答:‎ ‎(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 ‎(2)加入6mol·L-1的盐酸时为了加快铁元素的浸出速度,可采取的方法有____、_____。‎ ‎(3)通过血红色溶液不能说明茶叶中的铁元素一定是+3价的,原因是______。‎ Ⅱ.乙酸乙酯广泛用于药物、染料、香料等工业,甲乙两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装置来制备乙酸乙酯,已知:乙酸乙酯的沸点为77.1℃,CH3CH2OHCH2=CH2↑+H2O ‎(1)甲装置中右边导管未插入溶液中的目的是 ______。‎ ‎(2)实验结束后分离出乙酸乙酯的操作是 ____,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选择)。‎ A.烧杯 B.容量瓶 C.分液漏斗 D.蒸馏烧瓶 ‎(3)乙装置优于甲装置的理由____________(写两条)。‎ ‎【答案】 (1). 过滤 (2). 搅拌 (3). 适当加热 (4). 空气中的O2能将Fe2+氧化为Fe3+ (5). 防倒吸 (6). 分液 (7). AC (8). 加热受热均匀、便于控制温度;原料损失较少;不易发生副反应;干燥管下端插入液面下,可以防倒吸同时又可以减少乙酸乙酯的挥发等 ‎【解析】‎ ‎【详解】Ⅰ.(1)操作①得到固体和溶液,既是固液分离,所以是过滤;‎ ‎ (2)加入盐酸后为了提高浸出速率,依据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可采取的方法是搅拌,适当加热;‎ ‎ (3)由于茶叶灼烧,空气中的O2能将Fe2+氧化为Fe3+,故加入KSN溶液后变成血红色,不能说明茶叶中的铁元素一定是+3价的。‎ ‎ Ⅱ.(1)反应为可逆反应,挥发出来的有乙酸,乙醇,乙醇极易溶于水,乙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故导管未插入溶液中的目的是防倒吸;‎ ‎ (2)乙酸乙酯不溶于水,液体与液体分层,分离的操作是分液,分液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分液漏斗,故AC正确;‎ 三、计算题 ‎31.0.1mol某有机物与0.3molO2在密闭容器中混合点燃,待充分反应后,将气体产物依次通过浓硫酸、碱石灰和灼热CuO(所用试剂均足量),实验结果浓硫酸增重5.4g,碱石灰增重8.8g,灼热CuO减轻1.6g。求:‎ ‎(1)有机物中所含氢元素的物质的量为______。‎ ‎(2)通过计算确定有机物的分子式 _______。‎ ‎【答案】 (1). 0.6mol (2). C3H6O2‎ ‎【解析】‎ ‎【分析】‎ 气体产物依次通过浓硫酸、碱石灰和灼热CuO,浓硫酸增重5.4g,即m(H2O)=5.4gn(H2O)=0.3mol, 碱石灰增重8.8g,即m(CO2)=8.8g,n(CO2)=0.2mol, 灼热CuO减轻1.6g,得出n(CO)=0.1mol,依据原子守恒可以得出有机物n(C):n(H):n(O)=0.3:0.6:0.2=3:6:2‎ ‎【详解】(1)有分析可知有机物中所含氢元素的物质的量为0.6mol;‎ ‎ (2)有分析可知有机物的分子式C3H6O2。‎ ‎【点睛】依据原子守恒进行计算。‎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