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高考必刷卷(新课标卷)02 数学(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 高考必刷卷(新课标卷)02 数学(解析版)

2020 年高考必刷卷(新课标卷)02 数学(理)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2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将试卷 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 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 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 i 是虚数单位,如果复数 的实部与虚部互为相反数,那么实数 a 的值为( ) A. B.- C.3 D.-3 【答案】C 【解析】 因为 ,由实部与虚部是互为相反数得 ,解 得 ,故选 C. 考点:复数的概念与运算. 2.已知集合 2{ | 2 0}, { | lg( 1)}A x x x x y x      ,则 A B  A. (0, ) B.(1,2) C. (2, ) D. ( ,0) 【答案】A 【解析】 { 0 2}A x x   , { 1}B x x  , { 0}A B x x   ,选 A. 3.已知 0.3log 6a  , 2log 6b  ,则() A. 2 2b a ab b a    B. 2 2b a b a ab    C. 2 2b a b a ab    D. 2 2ab b a b a    【答案】B 【解析】 【分析】 首先得到 0a  , 0b  即 0ab  ,根据对数的运算法则可得 1 2 1a b   ,即 2 1b a ab   ,进而可得 2b a ab  ,通过作差比较可得 2 2b a b a   ,综合可得结果. 【详解】 因为 0.3log 6 0a   , 2log 6 0b   ,所以 0ab  , 因为 6 6 6 1 2 log 0.3 2 log 2 log 1.2a b      6log 6 1  ,即 2 1b a ab   , 又 0ab  ,所以 2b a ab  ,又 ( 2 ) ( 2 ) 4 0b a b a a      , 所以 2 2b a b a   ,所以 2 2b a b a ab    ,故选 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比较大小,判断出 ab 的符号以及根据对数的运算的性质得到 2 1b a ab   是解题的关键,属于中档题. 4.下列四个命题中错误的是( ) A.回归直线过样本点的中心 ,x y B.两个随机变量的线性相关性越强,则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就越接近于 1 C.在回归直线方程 ˆ 0.2 0.8y x  k ,当解释变量 x 每增加 1 个单位时,预报变量 ˆy 平均增加 0.2 个单位 D.若    1 22,0 , 2,0F F , 1 2 4PF PF a a    ,(常数 0a  ),则点 P 的轨迹是椭圆 【答案】D 【解析】 A. 回归直线过样本点的中心 ,x y ,正确;B. 两个随机变量的线性相关性越强,则相关系数 的绝对值就越接近于 1,正确;C. 在回归直线方程 ˆ 0.2 0.8y x  中,当解释变量 x 每增加 1 个单位时,预报变量 ˆy 平均增加 0.2 个单位,正确;D. 若 1 2 1 2 4( 2,0), (2,0), ( 0)F F PF PF a aa      ,则点 P 的轨迹是椭圆,因为当 2a  时, 1 2PF PF  4, P 的轨迹是线段 1 2F F ,故错误,所以选 D. 5.函数     2 1 ( ) 1 x x e f x x e    的部分图象大致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函数  f x 的奇偶性和在 0x  时函数值的特点,对选项进行排除,由此得出正确选项. 【详解】 因为     2 1 ( ) 1 x x e f x x e    是偶函数,所以排除 A,C,当 0x  时, ( ) 0f x  恒成立,所以排除 D.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考查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以及推理论证能力. 6.若 m n、 表示空间中两条不重合的直线, 、 表示空间中两个不重合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正 确的是( ) A.若 // ,m n n  ,则 / /m  B.若 , , / /m n     ,则 //m n C.若 , ,m n m n    ,则  D.若 , ,m n      ,则 m n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利用空间位置关系的判断及性质定理进行判断或举反例判断. 【详解】 对于 A,若 n ⊂ 平面α,显然结论错误,故 A 错误; 对于 B,若 m ⊂ α,n ⊂ β,α∥β,则 m∥n 或 m,n 异面,故 B 错误; 对于 C,若 m⊥n,m⊥α,n⊥β,则α⊥β,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进行判定,故 C 正确; 对于 D,若α⊥β,m ⊂ α,n ⊂ β,则 m,n 位置关系不能确定,故 D 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性质与判断,属于中档题. 7.《莱茵德纸草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数学著作之一,书中有一道这样的题目:把 120 个面包分给 5 个人,使每人所得成等差数列,且使较多的三份之和的 1 3 是较少的两份之和,则最少的一份面包 个数为( ) A.46 B.12 C.11 D.2 【答案】B 【解析】 【分析】 将问题转化为等差数列的问题,通过  3 4 5 1 2 1 3 a a a a a    和 5 120S  ,求解出 1a 即可. 【详解】 设每个人所得面包数,自少而多分别为: 1 2 3 4 5, , , ,a a a a a 且成等差数列 由题意可知:  3 4 5 1 2 1 3 a a a a a    , 5 120S  设公差为 d ,可知:  1 1 1 1 3 9 23 5 45 1202 a d a d a d        1 12 6 a d    所以最少的一份面包数为12 本题正确选项: B 【点睛】 本题考查利用等差数列求解基本项的问题,关键在于将文字描述的内容转化为等差数列中的关系式, 利用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求解出基本项. 8.已知函数 ( ) sin( )( 0, )2f x x        的最小正周期为 4 ,且 ( ) 13f   ,则 ( )f x 的一个 对称中心坐标是 A. 2( ,0)3  B. ( ,0)3  C. 2( ,0)3  D. 5( ,0)3 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由 的最小正周期为 ,得 .因为 ( ) 13f   ,所以 1 2 ( )2 3 2 k k Z       ,由 ,得 ,故 . 令 1 ( )2 3x k k Z    ,得 22 ( )3x k k Z   ,故 ( )f x 的对称中心为 , 当 时, ( )f x 的对称中心为 ,故选 A. 考点: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9.在 ABC 中,D 为 BC 中点,O 为 AD 中点,过 O 作一直线分别交 AB、AC 于 M、N 两点,若 ,AM xAB AN yAC     ( 0xy  ),则 1 1 x y   ( ) A.3 B.2 C.4 D. 1 4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向量的线性运算,得 1 1 1 1( ) , ( )4 4 4 4MO x AB AC ON AB y AC            ,利用共线向量的 条件得出 1 1 1( )( ) 04 4 16x y    ,化简即可得到 1 1 x y  的值,即可求解. 【详解】 在 ABC 中, D 为 BC 的中点,O 为 AD 的中点, 若 ,AM xAB AN yAC     , 所以 1 1( )4 4MO AO AM x AB AC         , 1 1( ) ( )4 4ON AN AO y AB AC AB y AC              , 因为 / /MO ON   ,所以 1 1 1( )( ) 04 4 16x y    , 即 1 ( ) 04 x y xy   ,整理得 1 1 4x y   ,故选 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向量的线性运算性质,以及向量的共线定理和三角形的重心的性质的应用,其中解 答中熟记向量的线性运算,以及向量的共线定理的应用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推理与运算能力, 属于基础题. 10. ABC 的三个内角 A,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若 ABC 的面积为 S,且 2 22S (a b) c   , a 3  ,则 tanC 等于 ( ) A. 3 4 B. 4 3 C. 3 4  D. 4 3  【答案】D 【解析】  2 2 2 2 22 2 2 cos 2S b c a b c a bc bc A bc         ,而 1 sin2S bc A ,所以 sin 2cos 2A A  ,又根据 2 2sin cos 1A A  ,即  2 2 22cos 2 cos 1 5cos 8cos 3 0A A A A       ,解得 cos 1A   (舍)或 3cos 5A   , 4sin 5A  ,解得 4tan 3A   ,故选 D. 11.在《九章算术》中,将底面为矩形且有一条侧棱与底面垂直的四棱锥称之为阳马.如图,若四 棱锥 P﹣ABCD 为阳马,侧棱 PA⊥底面 ABCD,PA=AB=AD,E 为棱 PA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 AB 与 CE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A. 2 2 B. 5 3 C. 5 2 D. 3 2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及求法,得到 ECD 为所求,连接 ED ,由 CDE 为直角三角形,即可 求解. 【详解】 在四棱锥 P ABCD 中, / /AB CD ,可得 ECD 即为异面直线 AB 与CE 所成角, 连接 ED ,则 CDE 为直角三角形, 不妨设 2AB a ,则 5 , 3DE a EC a  ,所以 5sin 3 DEECD EC    ,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作法及求法,其中把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推理与运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12.设奇函数  f x 的定义域为 ,2 2      ,且  f x 的图像是连续不间断, ,02x       ,有    cos sin 0f x x f x x   ,若   2 cos3f m f m     ,则 m 的取值范围是( ) A. ,2 3      B. 0, 3      C. ,2 3       D. ,3 2       【答案】D 【解析】 【分析】 设 g(x)  f x cosx  ,通过研究导函数及函数  f x 的奇偶性,可判断 g(x)在 x∈ ,2 2      上为奇 函数且单调递减,利用性质解得不等式即可. 【详解】 令     cos f xg x x  ,则       2 cos sin cos f x x f x xg x x   . 因为 ,02x       ,有    cos sin 0f x x f x x   , ∴当 ,02x      时,   0g x  ,则     cos f xg x x  在 ,02     上单调递减. 又  f x 是定义域在 ,2 2      上的奇函数,∴          cos cos f x f xg x g xx x       , 则     cosx f xg x  也是 ,2 2      上的奇函数并且单调递减. 又   2 cos3f m f m     等价于   3 cos cos 3 ff m m        , 即   3g m g      ,∴ 3m  , 又 2 2m    , ∴ 3 2m   .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运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及应用,考查了函数奇偶性的应用,考查了构造法的技巧, 属于中档题.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3.两个非零向量 ,a b   满足 2a b a b a       ,则向量b  与 a b  的夹角为____. 【答案】 4  【解析】 【分析】 利用向量的模的平方等于向量的平方,求得两个向量的关系,再利用向量的数量积和向量的夹角公 式,即可求解. 【详解】 由题意,两个非零向量 ,a b   满足 a b a b     ,可得 2 2 a b a b     即 2 2 2 2 2 2a a b b a a b b       r r r r r r r r ,解得 0a b   , 又由 2a b a   ,可得 2 2( 2 )a b a   , 即 2 2 2 2 2a a b b a        ,解得 2 2 b a  ,即 b a  , 所以 22 2 ( )b a b a b b b a              , 2 2 2 ( ) 2a b a a bb a          , 由向量的夹角公式,可得 2 )( 2cos , 22 abb b a ba b a b a a             , 又由 , [0, ]a bb   ,所以 , 4bb a    , 即向量 b  与 a b  的夹角为 4  . 故答案为: 4 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以及向量的模和向量的夹角的求解,其中解答中熟记向量的 运算公式,准确运算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推理与运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14.如图所示,程序框图(算法流程图)的输出结果为_________.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次循环 t t t ,第二次循环: t t t ,第三次循环: t t t , 结束循环,输出 t 考点:循环结构流程图 【名师点睛】算法与流程图的考查,侧重于对流程图循环结构的考查.先明晰算法及流程图的相关概 念,包括选择结构、循环结构、伪代码,其次要重视循环起点条件、循环次数、循环终止条件,更 要通过循环规律,明确流程图研究的数学问题,是求和还是求项. 15.如图,已知抛物线 2 2 ( 0)y px p  与双曲线 2 2 2 2 1x y a b   (a>0,b>0)有相同的焦点 F,双曲线 的焦距为 2c,点 A 是两曲线的一个交点,若直线 AF 的斜率为 3 ,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_______. 【答案】 7 2 3  . 【解析】 【分析】 设双曲线的另外一个焦点为 1F ,先求出 AF=4c,再利用余弦定理求出 1 2 7AF c ,根据双曲线的定 义得到 2 2 7 4a c c  即得离心率的值. 【详解】 如图所示,设双曲线的另外一个焦点为 1F ,由于 AF 的斜率为 3 ,所以 60BAF   且 AF=AB,所以 △ ABF 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 1 30F BF   ,所以 1 2 3 4BF c BF c , , 所以 2 2 2 0 1| | 16 4 2 4 2 cos120 28AF c c c c       , 所以 1 2 7AF c ,由双曲线的定义可知 2 2 7 4a c c  , 所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7 2 3  . 【点睛】 (1)本题主要考查抛物线和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考查解三角形,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 水平和分析推理转化能力.(2) 圆锥曲线的离心率常见的有两种方法:公式法和方程法.公式法就是先 根据已知条件求出 a 和 c ,或者 ,a b 的关系,再代入离心率的公式 ce a  化简求解.方程法就是把已知 的等式化简可以得到一个关于 a 和 c 的方程,再把该方程化为关于离心率 e 的一次或二次方程,直接 计算出离心率. 16.已知 ( ) ln ( 0)f x x a x a   对于区间[1,3] 内的任意两个相异实数 1 2,x x ,恒有 1 2 1 2 1 1( ) ( )f x f x x x    成立,则实数 a 的取值的集合是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先判断出  f x 单调性,令 1 21 3x x   ,去掉绝对值,然后构造新函数   1( )h x f x x   ,将问题 转化为  h x 在 1,3 内单调递减,即   0h x  在 1,3 上恒成立,参变分离,得到 a 的取值范围. 【详解】 函数   lnf x x a x  ,其定义域为 0x  , 所以   1 0af x x    恒成立, 故函数在定义域上为增函数. 令 1 21 3x x   ,则    1 2f x f x , 2 1 1 1 x x  所以由    1 2 1 2 1 1f x f x x x    可得    2 1 1 2 1 1f x f x x x    , 即    2 1 2 1 1 1f x f xx x    , 设   1( )h x f x x   ,则    2 1h x h x 则问题等价于函数   1( )h x f x x   在 1,3 内单调递减, 于是   2 2 1 0x axh x x    在 1,3 上恒成立, 即 2 1 0x ax   在 1,3 上恒成立, 则 2 min 1 8 3 xa x       , 即 8 3a   .又 0a  所以这样的实数 a 不存在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函数导数与单调性,考查构造函数法和分离常数法求解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其中解答 中涉及到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以及单调性的应用、函数的奇偶性及其应用、不等关系的求解 等知识点的综合考查,着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以及转化思想的应用.属于中档 题.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第 17-21 题为必做题,每个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22/23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60 分 17.已知数列 na 的前 n 项和为 nS , 10, 1na a  ,且满足 2 1 12 2n n n n n n nS a a a S a S    . (1)求数列 na 的通项 na ; (2)求数列 nna 的前 n 项和为 nT . 【答案】(1)    2 1, 1 2 , 2n n na n     ;(2)   11 2 1n nT n    【解析】 分析:(1)先化简已知,再用项和公式求出数列 na 的通项 na .(2)利用错位相减法求数列  nna 的前 n 项和为 nT . 详解:(1) 2 1 12 2n n n n n n nS a a a S a S    ,   12 0n n n nS a S a     , 10, 0n n na S a     ,即 1n nS a  ; 当 1n  时, 2 1a  ,当 2n  时, 1n nS a  1 1 1 2n n n n n n na S S a a a a         , 1 21, 1,a a  不满足上式,所以数列 na 是从第二项起的等比数列,其公比为 2; 所以    2 1, 1 2 , 2n n na n     . (2)当 1n  时, 1 1T  , 当 2n  时, 0 1 21 2 2 3 2 2n nT n         , 1 2 12 1 2 2 2 3 2 2n nT n          , 1 1 2 2 1 11 21 2 2 2 2 21 2 n n n n nT n n                11 2 1n nT n     点睛:(1)本题主要考查数列通项的求法和错位相减法求和,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 能力和计算能力.(2)已知 ( ) ( )n n nS f a S f n 或 的关系,可以利用项和公式 1 1 ( 1) ( 2)n n n S na S S n     ,求数列的通项.注意结果是能并则并,不并则分.所以本题中    2 1, 1 2 , 2n n na n     ,不能合在一起. 18.如图,四边形 ABCD 是矩形, 3 3, 3, 2 ,AB BC DE EC PE    平面 , 6ABCD PE  . (1)证明:平面 PAC  平面 PBE ; (2)求二面角 A PB C  的余弦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5 5  .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题意结合题意可证得 AC  平面 PBE ,结合面面垂直的判断定理可得平面 PAC 平 面 PBE ; (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结合半平面的法向量可得二面角 A PB C  的余弦值为 5 5  . 试题解析: (1)证明;设 BE 交 AC 于 F , 因为四边形 ABCD 是矩形, 3 3, 3, 2AB BC DE EC   , 所以 3, CE BCCE BC AB   , 又 2ABC BCD     ,所以 ,ABC BCE BEC ACB      , 因为 2BEC ACE ACB ACE         , 所以 AC BE ,又 PE  平面 ABCD . 所以 AC PE ,而 PE BE E  ,所以平面 PAC  平面 PBE ; (2)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由题意可得        3, 2 3,0 , 3, 3,0 , 0, 3,0 , 0,0, 6A B C P , 则     60,3 3,0 , 3, 3, 6 , ,0,13AB BP CB              , 设平面 APB 的法向量  1 1 1 1, ,n x y z ,则 1 1 1 1 3 3 0 3 3 6 0 y x y z       , 取 1 1 1 6 , 0, 13x y z   ,即 1 6 ,0,13n        设平面 BPC 的法向量  2 2 2 2, ,n x y z  ,则 2 2 2 2 3 0 3 3 6 0 x x y z     , 取 2 1 10, 2, 1x y z   ,即  1 0, 2,1n  设平面 APB 与平面 BPC 所成的二面角为 , 则 1 2 1 2 1 2 5cos cos , 5 n nn n n n           由图可知二面角为钝角,所以 5cos 5    . 19.已知一条曲线 C 在 y 轴右边,C 上每一点到点 F(1,0)的距离减去它到 y 轴距离的差都是 1 (1)求曲线 C 的方程. (2)是否存在正数 m,对于过点 M(m,0)且与曲线 C 有两个交点 A,B 的任一直线,都有 ? 若存在,求出 m 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 2 4 ( 0)y x x  (2) (3 2 2,3 2 2)  【解析】 【详解】 解:(Ⅰ)设 P(x,y)是曲线 C 上任意一点,那么点 P(x,y)满足: 2 2( 1) 1( 0)x y x x     化简得 2 4 ( 0)y x x  . (Ⅱ)设过点 M(m,0)(m>0)的直线 l 与曲线 C 的交点为 A 1 2( , )x y ,B 2 2( , )x y . 设 l 的方程为 x=ty+m,由 2{ 4 x ty m y x    得 2 4 4 0y ty m   , △ =16( 2t +m)>0, 于是 1 2 1 2 4{ 4 y y t y y m     ① 又 1 1 2 2( 1, ), ( 1, )FA x y FB x y     . · 0FA FB   1 2 1 2( 1)( 1)x x y y    = +1+ 1 2y y <0② 又 2 4 yx  ,于是不等式②等价于 2 2 2 2 1 2 1 2 1 2· ( ) 1 04 4 4 4 y y y yy y     2 21 2 1 2 1 2 1 2 ( ) 1 ( ) 2 1 016 4 y y y y y y y y         ③ 由①式,不等式③等价于 2 26 1 4m m t   ④ 对任意实数 t, 24t 的最小值为 0,所以不等式④对于一切 t 成立等价于 2 6 1 0m m   ,即3 2 2 3 2 2m    . 由此可知,存在正数 m,对于过点 M(m,0)且与曲线 C 有两个交点 A,B 的任一直线,都有 · 0FA FB   , 且 m 的取值范围 (3 2 2,3 2 2)  . 20.已知函数   22ln 3 11f x x x x   . (1)求曲线  y f x 在点   1, 1f 处的切线方程; (2)若关于 x 的不等式      23 2 13 2f x a x a x     恒成立,求整数 a 的最小值. 【答案】(1) 15 1y x   ;(2)1. 【解析】 试题分析:(1)先求函数的导数,并且求  1f  和  1f ,根据切线方程     1 1 1y f f x   , 写出切线方程;(2)令        23 2 13 1g x f x a x a x      ,首先求函数得到导数,讨论当 0a  和 0a  两种情况讨论函数的最大值,令最大值小于等于 0,求得 a 的值. 试题解析:(1)因为      2' 6 11, ' 1 15, 1 14f x x f fx        ,所以切线方程为  14 15 1y x    ,即 15 1y x   . (2)令          2 23 2 13 1 2ln 2 2 1g x f x a x a x x ax a x           ,所以      22 2 2 22' 2 2 2 ax a xg x ax ax x         ,当 0a  时,因为 0x  ,所以  ' 0g x  , 所以  g x 是 0, 上的递增函数,又因为  1 2 2 1 3 1 0g a a a         ,所以关于 x 的不 等式      23 2 13 1f x a x a x     ,不能恒成立,当 0a  时,      2 12 12 2 2 2' a x xax a x ag x x x            ,令  ' 0g x  ,得 1x a  ,所以当 10,x a     时,  ' 0g x  ;当 1 ,x a      时,  ' 0g x  ,因此函数  g x 在 10, a      上是增函数,在 1 ,a     上 是减函数,故函数  g x 的最大值为 1 1 1 12ln 3 2ln 3 0g aa a a a            ,令   1 2ln 3h a aa    ,则  h a 在 0, 上是减函数,因为  1 2 0h    ,所以当 1a  时,   0h a  ,所以整数 a 的最小 值为1. 【点睛】不等式恒成立求参数取值范围是高考热点,本题是当    f x h x 恒成立时,求参数取值 范围,一般变形为     0f x h x  恒成立,求函数    f x h x 的最大值小于等于 0,或参变分离 转化为函数最值问题. 21.世界军人运动会,简称“军运会”,是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主办的全球军人最高规格的大型综合 性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届,会期 7 至 10 天,比赛设 27 个大项,参赛规模约 100 多个国家 8000 余 人,规模仅次于奥运会,是和平时期各国军队展示实力形象、增进友好交流、扩大国际影响的重要 平台,被誉为“军人奥运会”.根据各方达成的共识,军运会于 2019 年 10 月 18 日至 27 日在武汉举行, 赛期 10 天,共设置射击、游泳、田径、篮球等 27 个大项、329 个小项.其中,空军五项、军事五 项、海军五项、定向越野和跳伞 5 个项目为军事特色项目,其他项目为奥运项目.现对某国在射击 比赛预赛中的得分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1)估计某国射击比赛预赛成绩得分的平均值 x (同一组中的数据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代表); (2)根据大量的射击成绩测试数据,可以认为射击成绩 X 近似地服从正态分布  2,N   ,经计算 第(1)问中样本标准差 s 的近似值为 50,用样本平均数 x 作为  的近似值,用样本标准差 s 作为 的估计值,求射击成绩得分 X 恰在 350 到 400 的概率;[参考数据:若随机变量 服从正态分布  2,N   ,则:   0.6827P        ≤ ,  2 2 0.9545P        ≤ ,  3 3 0.9973P         ≤ ; (3)某汽车销售公司在军运会期间推广一款新能源汽车,现面向意向客户推出“玩游戏,送大奖”, 活动,客户可根据抛掷骰子的结果,操控微型遥控车在方格图上行进,若遥控车最终停在“胜利大本 营”,则可获得购车优惠券.已知骰子出现任意点数的概率都是 1 6 ,方格图上标有第 0 格,第 1 格, 第 2 格,……第 50 格.遥控车开始在第 0 格,客户每抛掷一次骰子,遥控车向前移动一次,若抛掷 出正面向上的点数是 1,2,3,4,5 点,遥控车向前移动一格(从 k 到 1k  ),若抛掷出正面向上 的点数是 6 点,遥控车向前移动两格(从 k 到 2k  ),直到遥控车移动到第 49 格(胜利大本营)或 第 50 格(失败大本营)时,游戏结束.设遥控车移动到第 n 格的概率为 nP ,试证明   1 1 49n nP P n ≤ ≤ 是等比数列,并求 50P ,以及根据 50P 的值解释这种游戏方案对意向客户是否具 有吸引力. 【答案】(1)300;(2)0.1359;(3) 49 50 1 117 6P          ,这种游戏方案客户参与中奖的可能性较大, 对意向客户有吸引力 【解析】 【分析】 (1)每一组中的数据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代表乘以概率,相加即得估计均值; (2)由正态分布的性质结合所给数据计算. (3)依次求出 0 1 2, ,P P P , ,可得 nP 的递推关系: 2 1 1 5 6 6n n nP P P   ,变形为  1 1 2 1 6n n n nP P P P      , 得到一个等比数列,求得 1n nP P  ,然后用累加法求得 nP ,即得 50P ,与 1 2 比较可知吸引力大不大. 【详解】 (1) 0.002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因为 X~N(300,502),所以    1350 400 0.9545 0.6827 0.13592P X     ; (3)摇控车开始在第 0 格为必然事件,P0=1,第一次掷骰子,正面向上不出现 6 点,摇控车移动 到第 1 格,其概率为 5 6 ,即 1 5 6P  ;摇控车移到第 n 格(2≤n≤49)格的情况是下列两种,而且也只 有两种; ①摇控车先到第 n-2 格,抛掷出正面向上的点数为 6 点,其概率为 2 1 6 nP  ; ②摇控车先到第 n-1 格,抛掷骰子正面向上不出现 6 点,其概率为 1 5 6 nP  , 故 2 1 1 5 6 6n n nP P P   ,  1 1 2 1 6n n n nP P P P      ,故 1≤n≤49 时,Pn-Pn-1 是首项为 1 0 1 6P P   ,公比 为 1 6  的等比数列, 故 1 1 6 n n nP P        ,Pn=P0+(P1-P0)+(P2-P1)+…+(Pn-Pn-1) 1 2 1 111 1 1 6 161 116 6 6 7 61 6 n n 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9 49 50 48 1 1 6 1 1 1 11 16 6 7 6 7 6 2P P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9 50 11 2P P   , 故这种游戏方案客户参与中奖的可能性较大,对意向客户有吸引力. 【点睛】 本题考查频率分布直方图,考查正态分布,考查数列的递推公式,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 n 项和 公式,数列中的累加法求通项公式,考查知识点较多,要求较高.本题难点在第(3)问,可从特殊 到一般,用归纳猜想的方法得出数列的递推关系,然后求解. (二)选考题:共 10 分.请考生在 22,23 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2.选修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已知直线 l 的参数方程为 1 3 3 x t y t     (t 为参数)在以坐标原点O 为极点, x 轴非负半轴为极轴 的极坐标系中,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为 2 4 cos 2 3sin 4 0       . (1)求直线 l 普通方程和曲线C 的直角坐标方程; (2)设直线 l 与曲线C 交于 ,A B 两点,求 •OA OB . 【答案】(1) 3y x , 2 2( 2) ( 3) 3x y    ;(2)4. 【解析】 试题分析:(Ⅰ)消去t 得到直线l 的普通方程;根据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公式 2 2 2x y   , cos , sinx y     得到曲线C 的直角坐标方程;(Ⅱ)直线时过原点的 直线,并且倾斜角是 3  ,所以设直线的极坐标方程是 3   ,代入圆的极坐标方程得到  的二次方程,而 1 2OA OB   ,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到结果. 试题解析:(Ⅰ)直线l 的普通方程是  3 3 1y x   即 3y x 曲线C 的直角坐标方程是 2 2 4 2 3 4 0x y x y     即   222 3 3x y    (Ⅱ)直线l 的极坐标方程是 3   ,代入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得: 2 5 4 0    , 所以 4A BOA OB     . 23.选修 4-5:不等式选讲 已知函数   1f x x x aa     , 0a  . (1)若 2a  ,求不等式   3f x  的解集; (2)若关于 x 的不等式.   4f x  恒成立,求 a 的取值范围. 【答案】(1) 9 3[ , ]4 4  ;(2) (0,2 3) (2 3, )    . 【解析】 【分析】 (1)将 1a  代入函数  y f x 的解析式,得出所求不等式为 1 2 32x x    ,然后利用零点分 段法去绝对值,分段解出不等式即可; (2)利用绝对值三角不等式得出  min 1 1f x a aa a     ,由题意得出  min 4f x  ,即 1 4a a   , 在 0a  时,解出该不等式可得出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详解】 (1) 2a  时,不等式为 1 2 32x x    . 当 2x ≤ 时,不等式化为 1 2 32x x     , 9 4x   ,此时 9 24 x    ; 当 12 2x   时,不等式化为 5 32  恒成立,此时 12 2x   ; 当 1 2x  时,不等式化为 1 2 32x x    , 3 4x  ,此时 1 3 2 4x  . 综上,不等式的解集为 9 3,4 4     ; (2)    1 1 1f x x x a x a x aa a a              ,    min4 4f x f x  Q , 1 4a a    , 又 0a  , 1 4a a    ,解得 0 2 3a   或 2 3a   , 即 a 的取值范围是   0,2 3 2 3,  U . 【点睛】 本题考查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以及绝对值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求解,涉及绝对值三角不等式的应 用,在求解恒成立问题时,需结合条件转化为函数的最值来处理,考查化归与转化数学思想的应用, 属于中等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