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甘肃省张掖市肃南一中高考模拟数学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6年甘肃省张掖市肃南一中高考模拟数学文

2016 年甘肃省张掖市肃南一中高考模拟数学文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设集合 A={x|x2+x-6≤0},集合 B 为函数 1 1 y x   的定义域,则 A∩B=( ) A.(1,2) B.[1,2] C.[1,2) D.(1,2] 解析: A={x|x2+x-6≤0}={x|-3≤x≤2}=[-3,2], 要使函数 1 1 y x   有意义,则 x-1>0,即 x>1, ∴函数的定义域 B=(1,+∞), 则 A∩B=(1,2]. 答案:D. 2. 若复数 z 满足 iz=2+4i,则在复平面内,z 对应的点的坐标是( ) A.(2,4) B.(2,-4) C.(4,-2) D.(4,2) 解析:复数 z 满足 iz=2+4i,则有  2424 421 iiizii   , 故在复平面内,z 对应的点的坐标是(4,-2). 答案:C. 3. 一枚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六个面上分别刻着 1 点至 6 点.甲、乙二人各掷骰子一次, 则甲掷得的向上的点数比乙大的概率为( ) A. 2 9 B. 1 4 C. 5 12 D. 1 2 解析:甲、乙二人各掷骰子一次,得到所有的基本事件有 共 36 种, 显然甲掷得的向上的点数比乙大的有 15 种, 故甲掷得的向上的点数比乙大的概率为 P= 15 36 = 5 12 . 故选:C. 4. 变量 x、y 满足条件 10 1 1 xy y x        > ,则(x-2)2+y2 的最小值为( ) A. 32 2 B. 5 C. 9 2 D.5 解析:作出不等式组对应的平面区域, 设 z=(x-2)2+y2,则 z 的几何意义为区域内的点到定点 D(2,0)的距离的平方, 由图象知 CD 的距离最小,此时 z 最小. 由 1 10 y xy    得 0 1 x y    ,即 C(0,1), 此时 z=(x-2)2+y2=4+1=5. 答案:D. 5. 将函数 y=sin(x+ 6  )(x∈R)的图象上所有的点向左平移 4  个单位长度,再把图象上各 点的横坐标扩大到原来的 2 倍,则所得的图象的解析式为( ) A.y=sin(2x+ 5 12  )(x∈R) B.y=sin( 2 x + )(x∈R) C.y=sin( - 12  )(x∈R) D.y=sin( + 5 24  )(x∈R) 解析:将函数 y=sin(x+ )(x∈R)的图象上所有的点向左平移 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 y =sin(x+ + )=sin(x+ ), 再把图象上各点的横坐标扩大到原来的 2 倍,得到函数 y=sin( + )(x∈R). 答案:B. 6. 某校通过随机询问 100 名性别不同的学生是否能做到“光盘”行动,得到所示联表: 附:K2=  211 22 12 21 1 2 1 2 n n n n n n n n n     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 1%的前提下,认为“该校学生能否做到‘光盘’与性别无关” B.有 99%以上的把握认为“该校学生能否做到‘光盘’与性别有关” C.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 10%的前提下,认为“该校学生能否做到‘光盘’与性别有关” D.有 90%以上的把握认为“该校学生能否做到‘光盘’与性别无关” 解析:由 2×2 列联表得到 a=45,b=10,c=30,d=15. 则 a+b=55,c+d=45,a+c=75,b+d=25,ad=675,bc=300,n=100. 代入 K2=        2n adbc abcdacbd   , 得 K2 的观测值 k=  2100 675 300 55 45 75 25     . 因为 2.706<3.030<3.841. 所以有 90%以上的把握认为“该市居民能否做到‘光盘’与性别有关”. 即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 10%的前提下,认为“该校学生能否做到‘光盘’与性别有关”. 答案:C. 7. 已知向量 a =(sinθ,-2),b =(1,cosθ),且 a ⊥ ,则 sin2θ+cos2θ的值为( ) A.1 B.2 C. 1 2 D.3 解析:由题意可得 ab =sinθ-2cosθ=0,即 tanθ=2. ∴sin2θ+cos2θ= 2 22 2 sincoscos cossin     = 2 21 1 tan tan     =1. 答案:A. 8. 如图所示程序框图中,输出 S=( ) A.45 B.-55 C.-66 D.66 解析:由程序框图知,第一次运行 T=(-1)2·12=1,S=0+1=1,n=1+1=2; 第二次运行 T=(-1)3·22=-4,S=1-4=-3,n=2+1=3; 第三次运行 T=(-1)4·32=9,S=1-4+9=6,n=3+1=4; … 直到 n=9+1=10 时,满足条件 n>9,运行终止,此时 T=(-1)10·92, S=1-4+9-16+…+92-102=1+(2+3)+(4+5)+(6+7)+(8+9)-100=19 2  ×9-100=-55. 答案:B. 9. 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且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3,则正视图中的 x 的值是( ) A.2 B. 9 2 C. 3 2 D.3 解析:根据三视图判断几何体为四棱锥,其直观图是: V= 1 3 × 12 2  ×2×x=3  x=3. 答案:D. 10. 如图可能是下列哪个函数的图象( ) A.y=2x-x2-1 B.y= 2 41 x sinx x  C.y=(x2-2x)ex D.y= x lnx 解析:A 中,∵y=2x-x2-1,当 x 趋向于-∞时,函数 y=2x 的值趋向于 0,y=x2+1 的值趋向+∞, ∴函数 y=2x-x2-1 的值小于 0,∴A 中的函数不满足条件; B 中,∵y=sinx 是周期函数,∴函数 y= 2 41 x sinx x  的图象是以 x 轴为中心的波浪线, ∴B 中的函数不满足条件; C 中,∵函数 y=x2-2x=(x-1)2-1,当 x<0 或 x>2 时,y>0,当 0<x<2 时,y<0; 且 y=ex>0 恒成立, ∴y=(x2-2x)ex 的图象在 x 趋向于-∞时,y>0,0<x<2 时,y<0,在 x 趋向于+∞时,y 趋 向于+∞; ∴C 中的函数满足条件; D 中,y= 的定义域是(0,1)∪(1,+∞),且在 x∈(0,1)时,lnx<0, ∴y= <0,∴D 中函数不满足条件. 答案:C. 11. 已知中心在原点的椭圆与双曲线有公共焦点,左、右焦点分别为 F1、F2,且两条曲线在 第一象限的交点为 P,△PF1F2 是以 PF1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若|PF1|=10,椭圆与双曲线的离 心率分别为 e1、e2,则 e1·e2+1 的取值范围为( ) A.(1,+∞) B.( 4 3 ,+∞) C.( 6 5 ,+∞) D.( 10 9 ,+∞) 解析:设椭圆和双曲线的半焦距为 c,|PF1|=m,|PF2|=n,(m>n), 由于△PF1F2 是以 PF1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若|PF1|=10, 即有 m=10,n=2c, 由椭圆的定义可得 m+n=2a1, 由双曲线的定义可得 m-n=2a2, 即有 a1=5+c,a2=5-c,(c<5), 再由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得 2c+2c=4c>10, 则 c> 5 2 ,即有 <c<5. 由离心率公式可得 e1·e2= 1 c a · 2 c a = 2 225 c c = 2 1 25 1c  , 由于 1< 2 25 c <4,则有 2 1 25 1c  > 1 3 . 则 e1·e2+1> +1= 4 3 . ∴e1·e2+1 的取值范围为( ,+∞). 答案:B. 12. 若 a 是 f(x)=sinx-xcosx 在 x∈(0,2π)的一个零点,则  x∈(0,2π),下列不等式 恒成立的是( ) A. sinx x ≥ sina a B.cosa≥ C. 3 2  ≤a≤2π D.a-cosa≥x-cosx 解析:f′(x)=xsinx, 当 x∈(0,π),f′(x)>0,函数 f(x)单调递增, 当 x∈(π,2π),f′(x)<0,函数 f(x)单调递减, 又 f(0)=0,f(π)>0,f(2π)<0, ∴a∈(π,2π), ∴当 x∈(0,a),f(x)>0,当 x∈(a,2π),f(x)<0, 令 g(x)= ,g′(x)= 2 xcosxsinx x  , ∴当 x∈(0,a),g′(x)<0,函数 g(x)单调递减,当 x∈(a,2π),g′(x)>0,函数 g(x) 单调递增, ∴g(x)≥g(a). 答案: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个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3. 在△ABC 中,角 A,B,C 所对边分别为 a,b,c,且 c= 42,B=45°,面积 S=2,则 b 等于_____. 解析:∵c= ,B=45°,面积 S=2, ∴S= 1 2 acsinB= 1 2 ×a× × 2 2 =2a=2. ∴a=1 由余弦定理得 b2=a2+c2-2accosB=12+( )2-2×1× × =25 ∴b=5. 答案:5. 14. 已知三棱柱 ABC-A1B1C1 的侧棱和底面垂直,且所有棱长都相等,若该三棱柱的各顶点都 在球 O 的表面上,且球 O 的表面积为 7π,则此三棱柱的体积为_____. 解析:如图, ∵三棱柱 ABC-A1B1C1 的所有棱长都相等,6 个顶点都在球 O 的球面上, ∴三棱柱为正三棱柱,且其中心为球的球心,设为 O, 再设球的半径为 r,由球 O 的表面积为 7π,得 4πr2=7π,∴r= 7 2 . 设三棱柱的底面边长为 a,则上底面所在圆的半径为 3 3 a,且球心 O 到上底面中心 H 的距 离 OH= 2 a , ∴r2=( )2+( a)2,即 r= 7 12 a, ∴a= 3. 则三棱柱的底面积为 S= 3 4 ×( 3 )2= 33 4 . ∴VABC-A1B1C1= × = 9 4 . 答案: . 15. 在直角三角形 ABC 中,∠ACB=90°,AC=BC=2,点 P 是斜边 AB 上的一个三等分点,则 CP ·CB + CP ·CA =_____. 解析:由题意可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 可得 A(2,0)B(0,2),P( 2 3 , 4 3 )或 P( , ), 故可得 CP =( , )或( , ), CA =(2,0), CB =(0,2), 所以 + CB =(2,0)+(0,2)=(2,2), 故 CP · + CP · = CP ·( + )=( , )·(2,2)=4 或=( , )·(2,2)=4. 答案:4. 16. 已知函数 f(x)= 2 2 () () 1 7 14 1 x ax x a x a x       > ,若  x1,x2∈R,且 x1≠x2,使得 f(x1)=f(x2), 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 解析:由题意, 2 2 12 7 144 a a aa       < > 或 2 12 1714 a aaa   > > ∴a<2 或 3<a<5. 答案:(-∞,2)∪(3,5).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 已知等比数列{an}的前 n 项和为 Sn,an>0,a1= 2 3 ,且 2 3 a , 3 1 a , 4 1 a 成等差数列. (Ⅰ)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Ⅱ)设数列{bn}满足 bn·log3(1-Sn+1)=1,求适合方程 b1b2+b2b3+…+bnbn+1= 25 51 的正整数 n 的值. 解析:(Ⅰ)由 , , 成等差数列建立关于 q 的方程,解出 q,即可求数列{an}的通 项公式; (Ⅱ)利用前 n 项和公式表示出 Sn+1,从而表示出 bn,利用裂项相消法求出 b1b2+b2b3+…+bnbn+1, 建立关于 n 的方程,求解即可. 答案:(Ⅰ)设数列{an}的公比 q, 由 2 3 a , 3 1 a , 4 1 a 成等差数列, 得-3+ 2 1 q = 2 q , 解得 q= 1 3 或 q=-1(舍去), ∴an=2×( )n; (Ⅱ)∵Sn+1= 1 21133 11 3 n    = 1 11 3 n  , ∴log3(1-Sn+1)=log3 1 1 3 n  =-n-1, ∴bn= 1 1n  , bnbn+1=    1 12nn = 11 12nn , b1b2+b2b3+…+bnbn+1= 1 2 - 1 3 + - 1 4 +…+ = - 1 2n  = 25 51 . 解得:n=100. 18. 2014 年“五一”期间,高速公路车辆较多.某调查公司在一服务区从七座以下小型汽 车中按进服务区的先后每间隔 50 辆就抽取一辆的抽样方法抽取 40 名驾驶员进行询问调查, 将他们在某段高速公路的车速(km/t)分成六段:[60,65),[65,70),[70,75),[75,80), [80,85),[85,90)后得到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Ⅰ)求这 40 辆小型车辆车速的众数及平均车速(可用中值代替各组数据平均值); (Ⅱ)若从车速在[60,70)的车辆中任抽取 2 辆,求车速在[65,70)的车辆至少有一辆的概率. 解析:(1)众数的估计值为最高的矩形的中点,即众数的估计值等于 77.5,然后求解这 40 辆小型车辆的平均车速. (2)从图中可知,车速在[60,65)的车辆数,车速在[65,70)的车辆数,设车速在[60,65) 的车辆设为 a,b,车速在[65,70)的车辆设为 c,d,e,f,列出所有基本事件,车速在[65, 70)的车辆数,然后求解概率. 答案:(1)众数的估计值为最高的矩形的中点,即众数的估计值等于 77.5 这 40 辆小型车辆的平均车速为: 262.5467.5872.51277.51082.5487.5 40  =77(km/t) (2)从图中可知,车速在[60,65)的车辆数为:m1=0.01×5×40=2(辆) 车速在[65,70)的车辆数为:m2=0.02×5×40=4(辆) 设车速在[60,65)的车辆设为 a,b,车速在[65,70)的车辆设为 c,d,e,f,则所有基本 事件有:(a,b),(a,c),(a,d),(a,e),(a,f),(b,c),(b,d),(b,e),(b,f)(c, d),(c,e),(c,f),(d,e),(d,f)(e,f)共 15 种 其中车速在[65,70)的车辆至少有一辆的事件有:(a,c),(a,d),(a,e),(a,f),(b, c),(b,d),(b,e),(b,f),(c,d),(c,e),(c,f),(d,e),(d,f),(e,f),共 14 种 所以,车速在[65,70)的车辆至少有一辆的概率为 P= 14 15 . 19. 如图,在多面体 ABCDEF 中,底面 ABCD 是边长为 2 的正方形,四边形 BDEF 是矩形,平 面 BDEF⊥平面 ABCD,BF=3,G 和 H 分别是 CE 和 CF 的中点. (Ⅰ)求证:AC⊥平面 BDEF; (Ⅱ)求证:平面 BDGH∥平面 AEF; (Ⅲ)求多面体 ABCDEF 的体积. 解析:(I)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可证 AC 与平面 BDEF 垂直; (II)利用线线平行证明 GH∥平面 AEF,OH∥平面 AEF.由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证面面平行; (III)把多面体分割成四棱锥 A-BDEF 和四棱锥 C-BDEF,分别求出体积,再求和. 答案:(Ⅰ)证明:∵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 ∴AC⊥BD. 又∵平面 BDEF⊥平面 ABCD,平面 BDEF∩平面 ABCD=BD, 且 AC 平面 ABCD, ∴AC⊥平面 BDEF; (Ⅱ)证明:在△CEF 中, ∵G、H 分别是 CE、CF 的中点, ∴GH∥EF, 又∵GH  平面 AEF,EF  平面 AEF, ∴GH∥平面 AEF, 设 AC∩BD=O,连接 OH,在△ACF 中, ∵OA=OC,CH=HF, ∴OH∥AF, 又∵OH  平面 AEF,AF  平面 AEF, ∴OH∥平面 AEF. 又∵OH∩GH=H,OH、GH  平面 BDGH, ∴平面 BDGH∥平面 AEF. (Ⅲ)由(Ⅰ),得 AC⊥平面 BDEF, 又∵AO= 2 ,四边形 BDEF 的面积 S=3×2 =6 , ∴四棱锥 A-BDEF 的体积 V1= 1 3 ×AO×S=4, 同理,四棱锥 C-BDEF 的体积 V2=4. ∴多面体 ABCDEF 的体积 V=8. 20. 已知椭圆 C1: 22 22 yx ab =1(a>b>0)的离心率 e= 3 3 ,且经过点(1, 6 2 ),抛物线 C2: x2=2py(p>0)的焦点 F 与椭圆 C1 的一个焦点重合. (Ⅰ)过 F 的直线与抛物线 C2 交于 M,N 两点,过 M,N 分别作抛物线 C2 的切线 l1,l2,求直 线 l1,l2 的交点 Q 的轨迹方程; (Ⅱ)从圆 O:x2+y2=5 上任意一点 P 作椭圆 C1 的两条切线,切点为 A,B,证明:∠APB 为定 值,并求出这个定值. 解析:(Ⅰ)设椭圆的半焦距为 c,以及 c a = ,设椭圆方程为 22 223 2 yx c c =1,将点(1, )的坐标代入得 c,然后求解椭圆方程,求出抛物线方程,设直线 MN:y=kx+1,M(x1, y1),N(x2,y2),代入抛物线方程得 x2-4kx-4=0,利用韦达定理结合函数的导数求解直线的 斜率,直线方程,求出点 Q 的横坐标是 1 2 (x1+x2),点 Q 的纵坐标,然后求解点 Q 的轨迹方 程. (Ⅱ)①当两切线的之一的斜率不存在时,根据对称性,设点 P 在第一象限,求解∠APB 的大 小为定值. ②当两条切线的斜率都存在时,即 x≠± 2 时,设 P(x0,y0),切线的斜率为 k,则切线方 程与椭圆方程联立,利用△=0,切线 PA,PB 的斜率 k1,k2 是上述方程的两个实根,通过 k1k2 = 0 2 0 2 3 3 y x   ,求解∠APB 的大小为定值 2  . 答案:(Ⅰ)设椭圆的半焦距为 c,则 c a = 3 3 ,即 a= 3 c,则 b= 2 c, 椭圆方程为 22 223 2 yx c c =1,将点(1, 6 2 )的坐标代入得 c2=1, 故所求的椭圆方程为 22 3 2 yx =1 焦点坐标为(0,±1), 故抛物线方程为 x2=4y 设直线 MN:y=kx+1,M(x1,y1),N(x2,y2),代入抛物线方程得 x2-4kx-4=0, 则 x1+x2=4k,x1x2=-4,由于 y= 1 4 x2,所以 y′= 1 2 x,故直线 l1 的斜率为 x1,l1 的方程为 y- x2 1= x1(x-x1),即 y= x1x- x2 1, 同理 l2 的方程为 y= x2x- x2 2 , 令 x1x- x2 1= x2x- x2 2,即(x1-x2)x= (x1-x2)(x1+x2),显然 x1≠x2, 故 x= (x1+x2),即点 Q 的横坐标是 (x1+x2), 点 Q 的纵坐标是 y= x1x- x2 1= x1(x1+x2)- x2 1= x1x2=-1,即点 Q(2k,-1), 故点 Q 的轨迹方程是 y=-1 (Ⅱ)证明:①当两切线的之一的斜率不存在时,根据对称性,设点 P 在第一象限, 则此时 P 点横坐标为 2 ,代入圆的方程得 P 点的纵坐标为 3 , 此时两条切线方程分别为 x= 2 ,y= 3 ,此时∠APB= 2  , 若∠APB 的大小为定值,则这个定值只能是 ②当两条切线的斜率都存在时,即 x≠± 时,设 P(x0,y0),切线的斜率为 k, 则切线方程为 y-y0=k(x-x0), 与椭圆方程联立消元得(3+2k2)x2+4k(y0-kx0)x+2(kx0-y0)2-6=0 由于直线 y-y0=k(x-x0)是椭圆的切线, 故△=[4k(y0-kx0)]2-4(3+2k2)[2(kx0-y0)2-6]=0, 整理得(2-x2 0)k2+2x0y0k-(y2 0 -3)=0 切线 PA,PB 的斜率 k1,k2 是上述方程的两个实根,故 k1k2= 2 0 2 0 3 2 y x   , 点 P 在圆 x2+y2=5 上,故 y2 0 -3=2-x2 0 ,所以 k1k2=-1,所以∠APB= 2  . 综上可知:∠APB 的大小为定值 ,得证 21. 已知函数 f(x)的导函数 f′(x)=x2+2ax+b(ab≠0),且 f(0)=0.设曲线 y=f(x)在原点处 的切线 l1 的斜率为 k1,过原点的另一条切线 l2 的斜率为 k2. (1)若 k1:k2=4:5,求函数 f(x)的单调区间; (2)若 k2=tk1 时,函数 f(x)无极值,且存在实数 t 使 f(b)<f(1-2t)成立,求实数 a 的取值 范围. 解析:(1)利用函数的导数,求出 k1=f'(0)=b,设 l2 与曲线 y=f(x)的切点为(x0,y0)(x0≠0), 利用斜率相等推出 b=-3a2,化简 f'(x)=x2+2ax-3a2=(x+3a)(x-a),通过①当 a>0 时,②当 a <0 时,分别求解单调区间. (2)由(1)若 k2=tk1,利用 f(x)无极值,△= 2 2 34 1 aa t  ≤0,求出 t 的范围,利用 f(b)< f(1-2t),推出 3a2<4(1-t)(1-2t),然后求解 a 的范围. 答案:(1)由已知 f(x)= 1 3 x3+ax2+bx,k1=f'(0)=b,设 l2 与曲线 y=f(x)的切点为(x0,y0)(x0 ≠0) 则 x2 0+2ax0+b= 0 0 y x = 1 3 x2 0 +ax0+b 所以 2 3 x2 0+ax0=0,即 x0=- 3 2 a, 则 k2=f′(- a)= 9 4 a2-3a2+b=- 3 4 a2+b. 又 4k2=5k1,所以-3a2+4b=5b,即 b=-3a2 因此 f'(x)=x2+2ax-3a2=(x+3a)(x-a) ①当 a>0 时,f(x)的增区间为(-∞,-3a)和(a,+∞),减区间为(-3a,a). ②当 a<0 时,f(x)的增区间为(-∞,a)和(-3a,+∞),减区间为(a,-3a). (2)由(1)若 k2=tk1,则- a2+b=tb,∵ab≠0,∴t≠1, 于是 b=   23 41 a t ,所以 f′(x)=x2+2ax+ , 由 f(x)无极值可知,△= ≤0,即 214 1 t at   ≤0, 所以 14 1 t t   ≤0, 1 4 ≤t<1 由 f(b)<f(1-2t)知,b<1-2t,即   23 41 a t <1-2t, 就是 3a2<4(1-t)(1-2t), 而 ≤t<1,故{4(1-t)(1-2t)}max= 3 2 ,所以 3a2< , 又 a≠0,因此 a∈(- 2 2 ,0)∪(0, ). 请考生在第 22、23、24 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答题时 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选修 4-1:几何证明选讲】 22. 如图,⊙O 的半径为 6,线段 AB 与⊙相交于点 C、D,AC=4,∠BOD=∠A,OB 与⊙O 相交 于点. (1)求 BD 长; (2)当 CE⊥OD 时,求证:AO=AD. 解析:(1)证明△OBD∽△AOC,通过比例关系求出 BD 即可. (2)通过三角形的两角和,求解角即可. 答案:(1)∵OC=OD,∴∠OCD=∠ODC,∴∠OAC=∠ODB. ∵∠BOD=∠A,∴△OBD∽△AOC.∴ BD OC = OD AC , ∵OC=OD=6,AC=4,∴ 6 BD = 6 4 ,∴BD=9. (2)证明:∵OC=OE,CE⊥OD.∴∠COD=∠BOD=∠A. ∴∠AOD=180°-∠A-∠ODC=180°-∠COD-∠OCD=∠ADO. ∴AD=AO. 【选修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2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以 O 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的极坐标系中,直线 l 的 极坐标方程为θ= 4  ,曲线 C 的参数方程为 2xcos ysin    = = . (1)写出直线 l 与曲线 C 的直角坐标方程; (2)过点 M 平行于直线 l1 的直线与曲线 C 交于 A、B 两点,若|MA|·|MB|= 8 3 ,求点 M 轨迹的 直角坐标方程. 解析:(1)利用极坐标与直角坐标方程的互化,直接写出直线 l 的普通方程,消去参数可得 曲线 C 的直角坐标方程; (2)设点 M(x0,y0)以及平行于直线 l1 的直线参数方程,直线 l1 与曲线 C 联立方程组,通过 |MA|·|MB|= 8 3 ,即可求点 M 轨迹的直角坐标方程.通过两个交点推出轨迹方程的范围. 答案:(1)直线 l 的极坐标方程为θ= 4  ,所以直线斜率为 1,直线 l:y=x; 曲线 C 的参数方程为 x= 2x c os y sin    = = .消去参数θ, 可得曲线 C: 2 2 12 x y = (2)设点 M(x0,y0)及过点 M 的直线为 l1: 0 0 2 2 2 2 xx y ty t      = = 由直线 l1 与曲线 C 相交可得: 22 00 2 002222 223 txtyxt y =0 |MA|·|MB|=  | 22 0022 3 2 xy|= ,即:x0 2+2y0 2=6, x2+2y2=6 表示一椭圆 取 y=x+m 代入 得:3x2+4mx+2m2-2=0 由△≥0 得- 3 ≤m≤ 3 故点 M 的轨迹是椭圆 x2+2y2=6 夹在平行直线 y=x± 3 之间的两段弧. 【选修 4-5:不等式选讲】 24. 已知函数 f(x)=|2x-a|+|2x+3|,g(x)=|x-1|+2. (1)解不等式|g(x)|<5; (2)若对任意 x1∈R,都有 x2∈R,使得 f(x1)=g(x2)成立,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解析:(1)利用||x-1|+2|<5,转化为-7<|x-1|<3,然后求解不等式即可. (2)利用条件说明{y|y=f(x)}  {y|y=g(x)},通过函数的最值,列出不等式求解即可. 答案:(1)由||x-1|+2|<5,得-5<|x-1|+2<5 ∴-7<|x-1|<3, 得不等式的解为-2<x<4 (2)因为任意 x1∈R,都有 x2∈R,使得 f(x1)=g(x2)成立, 所以{y|y=f(x)}  {y|y=g(x)}, 又 f(x)=|2x-a|+|2x+3|≥|(2x-a)-(2x+3)|=|a+3|, g(x)=|x-1|+2≥2,所以|a+3|≥2,解得 a≥-1 或 a≤-5, 所以实数 a 的取值范围为 a≥-1 或 a≤-5.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