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编党员干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5篇(三)
党员干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 5 篇 2020 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下面小编整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 1 “小康”一词最早见于《诗经·民劳》:“民亦劳止,汔 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此处“小康”为安逸、安康 之意。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在构思理想社会形态时,把 “小康”看作仅次于“大同”的一种理想社会模式。《礼记·礼 运》一方面极力称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 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社 会;一方面又充分肯定“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 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 以设制度,以立田里”的小康社会状态。值得注意的是,此 处特别提出建立小康社会要“礼义以为纪”,这表明在儒家 传统话语里,“小康”既是经济和物质发展水平的标志,又 有礼义规范和文明演进的要求。 一个民族的复兴不但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更需要强大 的精神力量,没有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 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指 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 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坚 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 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书记始终 从中华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深度来看待,从国家战略资源 的高度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角度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将之视为实现“两个 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 设的深厚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根。中国人之所以为中 国人,其基因及其独特精神标识就蕴涵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它决定着中华民族鲜明个性和辨识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当代使命,就是既要保持传统文化的同一性和个性;又要促 进实现新时代的变革与发展,把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 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并非“药方只贩古时丹”,而是遵循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 展方针,“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比如,我们党借 鉴传统文化天人合一、尊重自然的精神,强调人与自然是生 命共同体,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而提出绿色发展理念, 为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思想支持。 历经几千年的风风雨雨,中华民族不惧怕任何苦难,因 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积淀着最深沉的一种精神追求,那就是中 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沉的文化软实力;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文 化根基;人类世界在探寻共商共建共享的光明前途中,应当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求共识共认的深厚人文精神。因此, 我们应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进一步加强文化自信,确保我 们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进而为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迈出坚实的步伐。 文化小康是全面小康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的精神文化 生活需求能否得到满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得到弘扬, 文化自信是否更加彰显,不仅关系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也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都需要注入“文化力量”。以文化强信心、 暖人心、育新人、领风尚,我们必将拥有无比坚定的自信、 无比强劲的动力、无比光明的前景。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 2 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 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 坚强保障 ——国家发改委召开 2020 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暨 警示教育部署动员会议 7 月 17 日上午,国家发改委召开 2020 年党风廉政建设 工作会议暨警示教育部署动员会议,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 纵深发展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工作作出安排, 对下半年全委开展警示教育进行动员部署。委党组书记、主 任何立峰出席会议并讲话,党组成员、副主任、机关党委书 记林念修主持会议,党组成员、驻委纪检监察组组长孙怀新 作讲话,党组成员、副主任、秘书长丛亮通报有关案件情况。 会议指出,2019 年以来,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 领导下,全委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两个责任”扛在肩上、 落到实处,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一是严明 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政治机关建设有力推进。二是扎实开 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三是有效减权限权,权力运行的制度约束持续强化。四是持 之以恒正风肃纪,纪律建设和作风建设不断加强。但也要清 醒认识到,在相关领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有的基层党 组织“两个责任”落实不够到位,个别单位和党员干部政治 站位不高、纪律规矩意识淡漠等。 会议强调,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全面从严 治党各项要求,以党建工作新成效推动发展改革工作上水平。 要正确认识形势,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准 确把握要求,明确全委进一步从严管党治党的方向和遵循; 注重工作方法,提升管党治党效能。 会议要求,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从严管党治党,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 设和反腐败工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完成发 展改革工作任务提供政治保障。坚持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 命,不断增强“两个维护”的自觉性坚定性;坚持以人民为 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优良作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 脱贫攻坚;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涵养风 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坚持落细落实“两个责任”,提升管党治 党工作实效。 会议强调,为充分发挥反面典型警示作用,全委各级党 组织要持续开展好专题警示教育,引导干部职工知敬畏、存 戒惧、守底线。要加强举一反三,促进党员干部思想进一步 警醒;要做到立行立改,确保履职用权行为进一步规范;要注 重建章立制,推动各项廉政制度进一步健全。 会议回顾了 2019 年以来的监督执纪工作,就进一步提 高政治站位,更好地服务保障中心大局,在决胜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中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 作用作出部署、提出要求。要突出抓好政治监督,增强“两 个维护”的政治自觉;聚焦主责主业,提升监督效能;驰而不 息纠治“四风”,巩固拓展作风建设成效;一体推进不敢腐、 不能腐、不想腐,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持续深 化改革,促进派驻监督提质增效;加强队伍建设,做到忠诚 干净担当。 会议强调,要压实主体责任,着力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 能力,把委党组部署的党风廉政建设任务一项一项抓到位、 抓到底、抓出成效;要强化监督责任,各纪检机构要一以贯 之履行监督责任,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扎紧织密制度笼子; 要加强自我约束,坚持一以贯之秉公办事、洁身自好,在行 使权力上慎之又慎,在自我约束上严之又严;机关党委要坚 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督促指导各级党组织认 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深入细致地部署开展专 题警示教育,持续强化干部职工红线意识、底线思维,切实 增强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 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 关键一步。总书记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摆到战略目标高度来 认识,置于战略布局中来谋划,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家、 思想家、战略家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 党的十五大首次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 六大、党的十七大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第一个百年奋斗 目标提了出来。党的十八大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提出到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由“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差, 赋予全面小康更高的标准、更丰富的内涵。实现这一目标, 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将迈上一个新台阶,并为实现第二 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具 有重要战略意义。“十三五”时期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奋斗目标的时间节点高度契合,“十三五”规划聚焦这一目 标来制定和实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依托和支撑。 为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党的十八大以 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其中,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服务于战略目标、确保战略目标 的实现。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现代化,破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制度瓶颈,不断激发社会 活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全面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确保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有序运行,实现社会和 谐稳定。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提供发展动力和法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把党建设得更 加坚强有力,特别是解决妨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干部作风 问题,如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急 躁厌战情绪和消极腐败现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政治 保障。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国内环境发生 深刻复杂变化,各种风险挑战明显增多,但经济全球化的大 势没有变,我们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没有变,这是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有利条件。突如其来的新冠肺 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但我国经 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从要素支撑看, 产业基础比较好,配套能力比较强,劳动力比较充裕,人力 资本不断积累,这些都能够有效支撑我国经济中长期增长。 应对疫情催生的许多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为加快科技发 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带来新机遇。全面把握战略机遇期内 涵和条件的变化,才能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确 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 4 总书记指出:“统筹兼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科学方法 论。它的哲学内涵就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是建成高标准的小康社会、覆盖全面的小康社会,需要 增强辩证思维,坚持统筹兼顾。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 会发展,是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是辩证思 维的具体运用。 进入新时代,党中央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和广大人 民群众新期待,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赋 予“小康”更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经济高质 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 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 成熟更加定型。在努力建设高标准的小康社会的同时,我们 也要深刻认识到,对于全面小康要辩证、全面地看待。由于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差距较大,生产力发展水平多层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可能是同一水平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既要坚持一定标准,又要防止好高骛远,脱离国情和实 际盲目提高标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更为重要的 是“全面”。“小康”是发展水平的要求,“全面”是发展平 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的要求。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全面, 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 其中,经济发展是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持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通过经济发展带动整个社会进步。全面小康覆 盖的人口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特别是让农村和贫 困地区人民一道迈入小康,共享发展成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的内在要求。全面小康覆盖的区域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 的小康。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和欠发达地区的全面小康,就 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统筹城乡区域 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城乡区域共同繁荣。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造成较 大影响,努力把损失降到最低,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的实现,要求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 总基调,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 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畅通产业循环、 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加快推进投资项目建设,形成供 需良性互动,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加快 5G、物联网、人 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新的增 长点增长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维护经济发 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 5 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是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 因素。党的十九大提出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 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打赢三大攻坚战,努力补短板、强 弱项,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体现了抓住关键、重点突破 的工作思路。 坚持底线思维,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健全风险研判 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风险防控责 任机制,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才能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总书记指出:“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 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 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 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面临的风险,既包括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 态、社会、自然风险等,又包括国际的经济、政治、军事、 重大传染病风险等。各种风险不是孤立出现的,很可能相互 交织叠加,形成风险综合体。如果发生重大风险又应对不力, 国家安全就可能面临威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就可能 被迫中断。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既从一个方面体现了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使我国应对重大风险 的能力经受了考验、得到了提升。 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 指标。没有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总书记一再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贫 困老乡能不能脱贫。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 央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做 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 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同时,按照贫困地区 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即发展生 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 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到 2019 年年底,全国 农村贫困人口降至 551 万人。确保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 务,是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党中央要求加大脱贫 攻坚力度,复工复产中优先使用贫困地区劳动力,以利于脱 贫攻坚目标任务的完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同时,在 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一些地区大 气、水、土壤污染严重,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 总书记指出:“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边生态 环境质量仍然很差,这样人民不会认可,也经不起历史检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 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 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实现生态环境保 护水平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党中央要求摒弃 “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 增长模式,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 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 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 文明发展道路。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打赢蓝天、碧 水、净土保卫战,统筹开展全国生态保护与修复,就能让良 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成为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的支撑点。 党员干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 5 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