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导处范文之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总结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教导处范文之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总结

教导处范文之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总结 ‎ ‎  课改是时代进步的需要,是民族振兴的需要,是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需要。在这个改革的大时代中,石人乡小学的教师们也不会甘于寂寞、默默无闻。围绕县教育体育局提出的课堂教学改革,我们也积极投入到其中。回顾2009到如今,课改,已走过了整整4个春秋,现对石人乡小学2009-2013年度的课改工作总结如下:‎ ‎  工作历程回顾 ‎  从县局召开第一次课改工作会议到今,我们课改工作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  1、理论学习与制定方案。完善计划阶段(2009年9月)‎ ‎  (1)制定计划与方案。我们从参加完县课改工作会议第二天,就立即召开了行政会议,酝酿我校课改工作方案,随着县局对课改年级(对象)的调整,几易其稿,最终于10月中旬定稿。除此外,我乡还配套制定了《石人乡小学集体研究工作机制》、《石人乡小学课改激励机制》,为保障我校课改工作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定基础。‎ ‎  (2)积极参加培训与观摩学习阶段(10月上旬到11月上旬)历时一个月时间。每周召开一次培训会。安排不同层次的人员进行轮训 ‎ 。第一次培训对象是中层领导,以传达精神,明确目标,统一思考为主要目标;第二次培训对象是学科带头人和各校、各学科包干领导。以明确责任,规划方案特别“导学案”的撰写为主要目标;第三次培训对象是各校骨干教师;第四次是全员参与。这两次以落实课改具体实施为主要目标;通过四次培训,我校的课改气氛日益渐浓,教师树立了“课改”是时代的需要,“课改”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需要,“不课改”就要落后的思想。同时也对县局有关课改精神、文件有了较深的了解和认识。‎ ‎  二是观摩学习。采取两种方法进行,一种方法是积极参加县局举行的课改现场会。采用“轮流”的方法,尽可能让每一位课改教师都能亲临课改课堂感受气氛,第二种方法是组织本校骨干教师上观摩课。由教务处负责语、数、英研究组分别进行了两次课改课观摩活动。使每位课改教师对“导学课”的实施与运用、课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都有较为全面的感性认识。‎ ‎  2、模仿与尝试课改实践阶段(2010-2011学年度)‎ ‎  (1)模仿 ‎  我校以县一小、二小的课改模式为本校学习的蓝本,在中心小学的统一管理下,对全乡的相关课改年级进行了课改实验,多次邀请一小的支教老师对全乡老师进行课改培训,采用上指导课的方式传递课改的理念,使边远的石人乡教师对“问题导学、互动探究”的课改模式有了直观的、感性的认识,在执教老师的多次学习、交流中感受到了课改的魅力。‎ ‎  (2)我校还让教师们本着边研究边实践,办摸索边修正,相结合的方法,让他们在课堂上大做文章。明确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按课改实施方案的规定组织教学。真正做到无“导学案”不进课堂。强化提高课堂效率是课改第一目标的意识,让每一位教师在课堂转变角色,向40分钟要质量。同时校领导还特别注重督查与指导相结合。从11月下旬,我校开始对全乡每所课改学校的所有课改班级、科目的课堂都进行实地的指导与督查。陈校长、严校长亲自领队,每到一所学校,采取先听校长介绍课改情况,再进课堂听课,然后召开研讨会研究指导的方法,对每一位课改老师都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听取课改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深爱教师的欢迎。‎ ‎  3‎ ‎  自我探究与实践阶段(2012-2013学年度)‎ ‎  (1)探索一条适合本校校情的课改之路,实现自我提高,超越,是我们课改的初衷。经过我校课改团队的认真研究,结合根据本校实际,我校提出了课堂“五步教学法”。“五步教学法”是在认真研究“问题导学、互动探究”教学模式,总结出的进行课堂组织的五个必备环节。现简介如下:‎ ‎  环节一 ‎  基本知识的展示与巩固(课前复习题和新课预习题,创新应用展示)‎ ‎  (1)自由准备(根据导学案和学习目标的要求,自己学习巩固);‎ ‎  (2)自由展示(小组内部的检查巩固);‎ ‎  (3)全班反馈,并且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对学习结果的总结。‎ ‎  (4)教师质疑。‎ ‎  环节二 ‎  整体感知展示(复述感受与创新朗读)‎ ‎  (1)展示:确定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独立思考———组内讨论———全班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  (2)谈收获:小组准备(组内展示)————个性展示(全班展示)————总结(师生共同评价)。‎ ‎  环节三 ‎  围绕问题进行探究与互动解答 ‎  (1)小组内展示学习目标,也可由学案直接展示具体问题的方式出现;‎ ‎  (2)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问题开放交流,教师以平等身份参与交流、指导。‎ ‎  (3)个性展示与组间争论,这是一个全班展示的过程。各小组把本小组的研讨成果和问题有次序的向全班展示,以实现小组学习成果全班共享,引发思考;小组的问题和建议成为拉动全班所有学生思考的第二推动力。‎ ‎  (4)教师精讲点拨,个性问题的展示与求解。这是教师在学生遇到知识或者认识上的分歧而无法正常进行展示时,必须采取主导型的帮扶补救措施。教师的主导地位集中体现于控制课堂的节奏和拉动学生的思维、指导学习方法上,课堂效率的高低与教师的精讲点拨环节密切相关。‎ ‎  环节四 ‎  拓展延伸 ‎  (1)自由讨论:每节课末教师都要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拓展练习,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消化;‎ ‎  (2)汇报交流:在竟讨论的过程中,要说清你是怎样想的,是全班同学都参与进来;‎ ‎  环节五 ‎  达标评价:(可在课后进行或单元后进行)‎ ‎  建议以基础训练为主进行有针对性的板演展示与评价总结学习效果。‎ ‎  检测:完成各单元的测试并评价反馈,小组评价反馈,总结各小组的进退情况和各项能力的发展情况。‎ ‎  课堂特色:‎ ‎  自学氛围:积极互动,扎实高效。‎ ‎  展示方式:灵活多变,创新使用。‎ ‎  教师点拨:机智幽默,魅力无穷。‎ ‎  课堂情感:师生和谐,文道统一。‎ ‎  该方法先在中心小学五年级实验班级运用一年,实践证明,该教学法课堂步骤清晰,教师容易操作,能比较容易达成教学目标,而且教师对课堂的把控容易,是实现教师主导和学生自主的教学法。‎ ‎  (2)语文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法的尝试实验 ‎  学习的陆恕老师的语文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法我们也在相关班级进行了尝试性教学实验,得到的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 ‎  而今,在“问题导学、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在孟昭彬教授“有效教育理论”的理论指导下,我校又开始了新的尝试。‎ ‎  工作成效 ‎  1、取得的成绩 ‎  (1)锻炼了教师队伍,提升了教师教科研能力。在课改活动中,许多年轻的教师涌现出来,成为了课改的主力军。如优秀课改标兵陈亮、朱军,语文学科的骨干教师叶春燕、余秀珍、邹思思、柴承蔺;数学学科的骨干教师苏建玲、余龙、徐宗波;英语学科的刘闺姬等。他们阅读了大量的相关理论专著,自觉学习了如“学习金字塔理论”“小组合作理论”“学习阶段性理论”‎ 等,并把理论学习与自己的教学实践有机结合,教学研究水平大大提高,在课改中渐渐有自己的独到认识。课改还锻炼了大批的中层领导。他们在指导课改、服务课改、参与课改的过程中,理论水平、管理能力都得到了长足进步。‎ ‎  (2)学生得到了实惠。这表现在两个转变上。首先是学习方式有了根本转变。以往的课堂,教师往往以“教”为中心,把“教”作为重要的任务。如今课堂要求教师以“导”为己任,教书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课堂上“学”成为了主要的形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其次是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以前,预习往往是可有可无的,教师布置预习作业,随意性较大。课改后作为“导学案”设计中的重要一环,预习陈哥课堂教学的前奏曲,教师必须认真专研教材,精心设计预习题,加上老师课前严格的检查,辅导,促进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自学能力也得到提高。‎ ‎  (3)为课改的进一步实施积累的许多经验 ‎  首先是教师、学生的素质有较大的提升;(上面已有论述,不再叙述)其次是对课改的本质问题有了较多的认识。在我校课改老师上交的课改总结、课改论文中,教师们均能提出有较高价值的科研问题,并有理有据的提出自己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或思路。最后是积累了许多以后可借鉴学习的优秀课例、导学案等材料。这些资料无疑为课改的深入奠定了很好的物质基础。‎ ‎  (4)实现了三个转变。‎ ‎  ①教师对课改的态度有了变化,呈现出“三少一多”的特色。无动于衷,我行我素的教师少了,观望、怀疑的教师少了,随遇而安、被动接受的教师少了,顺应时代要求,积极进取认真钻研课改的教师多了。‎ ‎  ②在参与课改的积极性方面有很大转变。一是每次的五年级课改培训、学习、研究教师都能按照学校布置的认真完成,二是在教学流程中能严格执行课改方案,落实“五案”三是在资料收集方面较上学期有很大的变化无论是教师的还是学生的都能保存完好 ‎  ③在课改的“核心区”------课堂教学形式上有较大变化。表现在全乡所有学校均使用了导学案进行教学,绝大部分学校都采用了分组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 ‎  二、存在的问题 ‎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  1、在备课环节上,没有认真,部分教师依然“混着过”。表现在:‎ ‎  (1)共案不共。有以下两层含义:一是在共案讨论稿的采纳不科学没有经过严格的赛选,或者直接是轮流坐庄式的。这种方式有它利的一面就是是每一个教师的观点都能被采纳为共案,但不足是水平参差不齐不利于课改的进行。二是共案的产生过程没有酝酿成熟,多数共案只是在原来的上交共案讨论稿上做很少调整,基本是预备人一人的观点。‎ ‎  (2)个案不个 ‎  个案是老师备课的结果,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产物,反映的个体的智慧。但目前教师忽视了个案的撰写。思想上有共案,个案是多余的错误想法。因此存在着许多抄写教参、教案的现象,甚至产生先共案后个案的怪现象。‎ ‎  (3)复、续、补三案含糊不清,撰写凌乱或残缺不全。‎ ‎  造成这种现象我认为主要是有教师对三案的含义理解不透造成的 ‎  复案是对共案的再创造,是教师根据共案结合本班学情等因素修定而成的,它较共案能更好的适应本班的学科教学实际。(即实用性)‎ ‎  因此在复案的修订栏应具体写出备课人自己的修订结果,而非修订建议。‎ ‎  续案是课堂生成的产物。修订时间可以在当堂课上,也可以在课后。‎ ‎  补案即教后记,是教师对一堂课的评价、思考、总结。补案不同于教学反思。‎ ‎  (4)导学案设计不科学,无法适应课堂教学。例如有的导学案的目标设计过多而不精,使执教老师抓不住重点;有的导学案教学切入点抓不到关键;有的学法指导、教学流程和目标设计相脱离(即使按照导学案的设计认真上也无法完成目标);有的导学案的拓展的问题过浅或过深。诸如此类的导学案当然无法很好地运用。‎ ‎  2、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研究不深入,变化还是表现在形式上。有 ‎  以下几种表现:‎ ‎  一是小组学习的分组随意性大,不科学。教师没有按照学生的特质(如性别、年龄、性格、气质、学习能力、学习态度、身心成熟度等)来全面考虑分组。二是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过于形式化。表面上是分组学习了,但组员之间缺少默契,有的小组学习的合作是浅层次的,往往是小组内的优秀生充当主角,而其他的组员起不到任何的作用;有的小组合作仅仅是在课堂上,而课外缺少合作。‎ ‎  三是合作学习的评价形式化。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之一就是组与组之间相互形成竞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因此,很好的运用评价激励机制大有学问,而我校虽然在各班级都运用了这一方法如采用“小红花”操行评定等方法促进学生参与学习,但效果依然不理想,要么运用过多过滥,要么随意评价,起不到激励的作用。‎ ‎  3、缺乏一个稳定的、把教育当“事业”的课改队伍。几年来,我校在培训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无力,财力,在参加“一轮”“二轮”培训上都走得坚实、有效,但是教师调动频繁,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担心课改之忧等不利因素都在影响着我校的课改工作。‎ ‎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  1、加强学习,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全面贯彻课改方案,扎实有效地将课改进行下去。‎ ‎  从思想上树立“我要课改”的理念,杜绝被动接受。‎ ‎  2、进一步抓住“课堂高效”这一关键不放。丰富备课形式,实现导学案、教学案、与图文结构式等不同备课形式兼容的备课管理模式。丰富、不断创新教研形式。‎ ‎  3、建立课改研究团队。坚持两条腿走路,一边抓课改课堂教学实践,一边抓课改主题研究。集全乡优秀教师,认真、深入研究课改。‎ ‎  4、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要坚持培训与自我学习相结合的原则,把课改培训纳入到校本学习中来,并与教师的继续教育学分相挂钩。‎ ‎  5、加大课改的资金投入,并予以各项政策的倾斜,保障课改的顺利开展。从教学奖、职称、人才使用和评优评先等个方面给予优先考虑;进一步落实好课改的评价激励工作,促进课改健康、稳步发展。‎ ‎  2009-2013学年度的课改工作总结为我校的课改工作划上了一个小小的逗号。回忆这四年的历程,我们虽不曾辉煌,但也小有收获;虽步履蹒跚,但也默默坚守,从不曾停下那探索的脚步。然而,课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而今,我校教师在以徐晖校长为核心的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以孟昭彬教授“有效教育”‎ 理论指导下,又整装上路-------相信,教师们用智慧与汗水浇灌的课改之花一定能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绽放的更加美丽妖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