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9 发布 |
- 37.5 KB |
- 3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考前练习卷(五)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怎样读中国书 余英时 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 古今中外论读书,大致都不外专精和博览两途。“专精”是指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基础 工夫。古代经典很多,今天已不能人人尽读。像清代戴震,不但”十三经”本文全能背诵,而 且“注”也能背涌,只有“疏”不尽记得,这种工夫今天已不可能。因为我们的知识范围扩大 了无数倍,无法集中在几部经、史上面。但是我们若有志治中国学问,还是要选几部经典,反 复阅读,虽不必记诵,至少要熟。近人余嘉锡在他的《四库提要辩证》的序录中说:“董遇谓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固是不易之论。百遍纵或未能,三复必不可少。”至少我们必须在自己 想进行专门研究的范围之内,作这样的努力。不但中国传统如此,西方现代的人文研究也还是 如此。 精读的书给我们建立了作学问的基地;有了基地,我们才能扩展,这就是博览了。博览也 须要有重点,不是漫无目的的乱翻。现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古人所谓“一物不知,儒者之耻”, 已不合时宜了。所以我们必须配合着自己专业去逐步扩大知识的范围。博览之书虽不必“三 复”,但也还是要择其精者作有系统的阅读,至少要一字不遗细读一遍。稍稍熟悉之后,才能 “快读”、“跳读”。朱子曾说过:读书先要花十分气力才能毕一书,第二本书只用花七八分 功夫便可完成了,以后越来越省力,也越来越快。这是从“十目一行”到“一目十行”的过程, 无论专精和博览都无例外。 读书要“虚心”,这是中国自古相传的不二法门。朱子说得好:“读书别无法,只管看, 便是法。正如呆人相似,捱来捱去,自己却未先要立意见,且虚心,只管看。看来看去,自然 晓得。”这似乎是最笨的方法,但其实是最聪明的方法。我劝青年朋友们暂且不要信今天从西 方搬来的许多意见,说甚么我们的脑子已不是一张白纸,我们必然带着许多“先入之见”来读 古人的书,“客观”是不可能的等等昏话。正因为我们有主观,我们读书时才必须尽最大的可 能来求”客观的了解”。事实证明:不同主观的人,只要“虚心”读书,则也未尝不能彼此印 证而相悦以解。 “虚”和“谦”是分不开的。我们读经典之作,甚至一般有学术价值的今人之作,总要先 存一点谦逊的心理,不能一开始便狂妄自大。这是今天许多中国读书人常犯的一种通病,尤以 治中国学问的人为甚。他们往往“尊西人若帝天,视西籍如神圣”,凭着平时所得的一点西方 观念,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如果有人认为这是“创造”的表现,我想他大可不必浪费时 间去读中国书。倒不如像鲁迅所说的“中国书一本也不必读,要读便读外国书”,反而更干脆。 不过读外国书也还是要谦逊,也还是不能狂妄自大。 古人当然是可以“批判”的,古书也不是没有漏洞。朱子说:“看文字,且信本句,不添 字,那里原有罅缝,如合子相似,自家去抉开,不是浑沦底物,硬去凿。亦不可先立说,拿古 人意来凑。”读书得见书中的“罅缝”,已是有相当程度以后的事,不是初学便能达得到的境 界。“硬去凿”、“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却恰恰是今天中国知识界最常见的病状。有志治 中国学问的人应该好好记取朱子这几句话。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是每一个真正读书人所必须力求达到的最高阶段。读书的第一义 是尽量求得客观的认识,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创造力”,能“发前人所未发”。 只有温故才能知新,只有推陈才能出新,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是颠扑不 破的关于读书的道理。 (选自《悦读》,有删节) 1.“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下列说法完全属于朱熹观点的一 项是( ) A.读书先要花十分气力才能毕一书,第二本书只用花七八分功夫便可完成了,以后越来越省 力,也越来越快,从“十目一行”到“一目十行”,无论专精和博览都无例外。 B.读书别无法,只管看,便是法。正如呆人相似,捱来捱去,自己却未先要立意见,且虚心, 只管看。看来看去,自然晓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C.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固是不易之论。读书百遍或许不能够做到,但是反复读多遍一定是 不可少的。 D.看文字,且信本句,不添字,那里原有罅缝,如合子相似,自家去抉开,不是浑沦底物, 硬去凿。亦不可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 2.下列对作者“读中国书的方法和态度”的理解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就态度而言,作者强调要“虚心”,要虚心地读,反复地读,读来读去就不会有“先入之 见”,做到尊重经典的客观内容,达到能和作者心心相印的地步。 B.“博览”是在“专精”的基础上的扩展阅读,必须配合着自己的专业去逐步扩大知识的范 围,要有目的地择其精者作有系统的阅读,至少要一字不遗细读一遍。 C.“专精”阅读,就是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基础工夫,要选几部经典反复阅读,虽不必全 部背诵,但至少“三复”,达到“熟”的程度。 D.作者认为我们读经典之作,甚至一般有学术价值的今人之作,要有“谦逊”的态度,不是 不能批判,是不要一开始便狂妄自大,凭着平时所得的一点西方观念,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是每一个真正读书人所必须力求达到的最高阶段,强 调读书的第一要义是尽量求得客观的认识,而不是急于横加“批判”。 B.清代学者戴震堪称“专精”读书的典范,他对十三经,除了“疏”不尽记得外,经文与“注” 全都能够背诵下来,作者认为现在读书做学问的人必须具备这番基础功夫。 C.鲁迅的话是反封建思想的激愤之词,作者在此引用并不是非议鲁迅,矛头指向的是那些崇 尚西洋、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并认为这是一种“创造”的人。 D.发现古书的漏洞,不是初学者能达到的境界,在没有达到相当程度之时,切不可不尊重原 著而对古书中的漏洞“硬去凿”,或者“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 【答案】 1.D 2.A 3.B 【解析】 1.题干要求选出“‘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下列说法完全属 于朱熹观点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 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A“这是从‘十目一行’到‘一目十行’的过程, 无论专精和博览都无例外”是作者的体会;B“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出自苏轼 的《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C 是余嘉锡对汉代学者董遇读书方法的看法,不是朱熹的言论。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 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 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 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 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比如此题的选项 C 张冠李戴,是余嘉 锡对汉代学者董遇读书方法的看法,不是朱熹的言论。 2.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 较、辨析。A 项“达到能和作者心心相印的地步”,是误解了原文“‘虚心’读书,则也未尝 不能彼此印证而相悦以解”的意思;且误解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不会有先入之见”完全否 定主观不对。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 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 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比如本题 A 项混淆概念。“分不清彼此”错,原文是说“并不严格区分两者”。“分不清彼此”并不等 同“不严格区分两者”。这就是对文章细微的改动,需要考生认真读文本。 3.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 点的理解。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B 项“作者认为现在读书做学 问的人必须具备这番基础功夫”有误,从原文看,知识爆炸的现在,这种工夫今天已不可能。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下列对原文中作者 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 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 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 B 主要是偷换概念。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2020·湖南长郡中学高一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在 POS 机上刷银行卡也好,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的手机交易也好,对消费者而言这些不 需要使用现金。轻而易举的消费举动,看似简单的原理却需要大量的知识技术投入,腾讯和阿 里巴巴为此做出非常多的努力和尝试,不断通过指引等方式带动人们习惯在手机,iPad 等终 端进行交易,这也让一部分人“刷”进了互联网的“无现金时代”。 如果我们想真正实现“无现金社会”,一方面提供互联网支付的单位要在货币和 IT 方面的 经验、技术过硬,一方面要多方面协助来创造高度安全的网络环境,防止个人信息被窃取。如 果网络环境无法保证交易安全,就如同我们在被安装信息窃取工具的 POS 机上刷银行卡一样, 无论多么小心,都会被不法分子复制银行卡、盗取密码。在这样不安全的环境下,人们宁可用 现金。 (选自《“现金时代”真的来临了吗?》,有删改) 材料二 材料三 媒体和互联网巨头都在歌颂“无现金时代”,普通人则在便利性面前用手机进行了投票。但 “无现金时代”仍然是一个乌托邦名词。美国人在信用卡时代,就用一张卡部分消除了现金, 而今天,手机只是比信用卡的应用场景更广泛一些而已。 不过,这不妨碍“无现金时代”被宣称为一种共识。移动支付和“无现金时代“的出现, 从根本上一举改变了中国人谨慎而保守的消费习惯。过去信用卡没有实现的中国人信贷梦想, 被移动支付慢慢带进了现实。绑定一张银行卡,或者干脆用支付公司的小额信贷,很快,曾经 喜欢赚一分花一分的中国人,就会被带进信用消费的未来之中。 随着技术持续进步,移动支付正逐渐成为年轻人的主流支付方式,如今大至连锁超市,小 到路边的水果摊,纷纷加入移动支付的行列,部分商家甚至拒绝接受现金支付。这引起监管机 构的关注,涉事商家或已违法。 尽管我国在移动支付领域发展速度很快,但是使用人群主要集中在 80 后、90 后。据统 计,2015 年我国 60 岁以上的人口有两亿多,而这部分人中大多都不会使用智能手机。青海省 社会科学研究院一位专家表示,一些群体如老年人、残障人士以及互联网并不普及的农村、山 区等地的消费者在“无现金”面前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弱势群体。 另一方面,一些人出于“个人隐私安全”考虑,对移动支付存有顾虑。“第三方支付平台 都要求绑定很多实名认证信息,一旦信息被窃取,有人可能利用这些被泄露的个人信息进行进 一步诈骗或者其他犯罪。” (选自《“无现金社会”快步走来你准备好了吗?》,有删改) 材料四 互联网研究机构“易观国际”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 年中国移动支付总金额较上一年翻番, 达到 5 万亿美元(约合 33 万亿元人民币)。2017 年第一季度,支付宝占领的移动支付市场份 额达到 54%,微信支付为 40%。 中国人使用手机支付的习惯正在影响其他国家和地区。2017 年的国庆中秋“周”期间, 超过 600 万人次中国游客出境游玩。这让一些热门旅游目的地,比如日本和香港,感受到了 不小的“压力",当地商家开始增加移动支付服务。 以香港为例,有很多大陆游客询问店员是否能够扫描手机上的二维码付款,而当地人则在 使用现金。日本经济新闻 2017 年 4 月报道称,2017 年日本支持支付宝的商家数量将会翻一 番,达到 4.5 万个。 (选自《美媒:移动支付开道中国已进入'无现金时代"!》,有删改) 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认为,若要实现“无现金社会”,提供互联网支付的单位在技术与经验方面必须过 硬,相关方面还要创造高度安全的网络环境。 B.材料二显示,要实现第三方支付,除了能联网的移动终端外,还要有商户提供的线上商品 服务、移动支付平台、银行提供的线上支付服务等。 C.材料三表明,“无现金时代”改变了中国人的消费习惯,移动支付已成为年轻人的主流支 付方式,但它还是受年龄、地域、安全等因素的影响。 D.材料四列举的数据显示移动支付交易数额呈暴涨趋势,这种支付方式也影响了其他国家和 地区,改变着当地的支付服务形式。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腾讯和阿里巴巴通过指引等方式带动人们在手机、iPad 等终端进行交易,为此做出很多 努力和尝试,投入了大量知识技术。 B.在 POS 机上可以刷银行卡,用手机可以扫描二维码来交易,人们出门不需要再带现金,人 们对这种便利性是十分欢迎的。 C.过去信用卡时代,美国人仅凭一张卡就消除了现金,而今天移动支付给中国人带来的便利, 也改变了中国人谨慎而保守的消费习惯。 D.大至连锁超市,小到路边的水果摊,纷纷加入移动支付的行列,移动支付已经渗透到人们 生活的方方面,移动支付在消灭现金。 6.请结合上述材料,展望“无现金支付”的发展前景。 【答案】 4.C 5.A 6.①随着技术的进步,“无现金支付”在中国会越来越普及;②随着中国的发展,“无现金 支付”会影响更多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支付方式;③“无现金支付”影响会越来越大,但并不能 完全代替现金支付。 【解析】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 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 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C 项,“移动支付已成为年轻人的主流支付方式”错,文中“随着技术持续进步,移动支付正 逐渐成为年轻人的主流支付方式”可知是“正在”进行时,而题干是“已”变成已然。 故选 C。 5.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 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B 项,“人们出门不需要再带现金”错,文中“另一方面,一些人出于‘个人隐私安全’考虑, 对移动支付存有顾虑”知,一些人还是带着现金出门的。 C 项,“美国人仅凭一张卡就消除了现金”扩大了范围,材料三说的是“美国人在信用卡时代, 就用一张卡部分消除了现金”。 D 项,“移动支付在消灭现金”错,由材料可知,移动支付虽流行但不可能消灭现金,文中“纷 纷加入移动支付的行列,部分商家甚至拒绝接受现金支付。这引起监管机构的关注,涉事商家 或已违法”知商家拒绝接受现金支付或已违法。 故选 A。 6.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分析提炼能力。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 几则材料內容都认真研读,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 出最主要的信息。 材料一,“无现金支付”的发展受提供互联网支付的单位在货币和 IT 方面的经验、技术以及 网络安全性的影响,可知“随着技术的进步,‘无现金支付’在中国会越来越普及”;材料三, “无现金支付”正在逐渐成为年轻人的主流支付方式,大小商家纷纷加入移动支付的行列, “无现金支付”在老年人、残障人士、偏远地区的消费者等群体中发展缓慢,一些人在安全性 上对“无现金支付”有顾虑,可知“‘无现金支付’影响会越来越大,但并不能完全代替现金 支付”;材料四,中国移动支付金额增长较快,中国人使用手机支付的习惯正在影响其他国家 和地区,可知“随着中国的发展,‘无现金支付’会影响更多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支付方式”。 【点睛】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 1.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 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2.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 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 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3.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 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 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3 小题,共 15 分) (2020·河北承德第一中学高一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相亲记 阴历新年来了。一天,周太太跟鸿渐说,张家把他八字要去了,请算命人排过,跟他们小 姐的命“天作之合,大吉大利”。张先生请他去吃便晚饭,无妨认识那位小姐。鸿渐本不愿跟 这种俗物往来,但转念一想,自己从出洋留学到现在,还不是用的市侩的钱?反正去一次无妨。 这位张先生名叫吉民,但他喜欢人唤他 Jimmy。他在美国花旗银行里做了二十多年的事,手 里着实有钱。只生一个女儿,不惜工本地栽培,教会学校里所能传授熏陶的洋本领、洋习气, 美容院理发铺所能制造的洋时髦、洋姿态,无不应有尽有。这女儿刚十八岁,中学尚未毕业, 可是张先生夫妇以为女孩子到二十岁就老了。夫妇俩磋商几次,觉得宝贝女儿嫁到别人家去, 总不放心,不如招一个女婿到自己家里来。那天张先生跟鸿渐同席,认为他颇合资格:家世头 衔都不错。方家经这番战事[1],摆不起乡绅人家臭架子,这女婿可以服服贴贴地入赘到张府 上。 方鸿渐下午办公完毕去张家,经过一家皮货铺子,看见獭绒西装外套,新年廉价,只卖四 百元。鸿渐常想有这样一件外套,可是盘算一下,只好叹口气。到了张家,张先生热情地欢迎 道:“Hello!Doctor 方,好久不见!”张先生跟外国人来往惯了,说话有个特征——喜欢中 国话里夹无谓的英文字。他并无中文难达的新意,需要借英文来讲;所以他说话里嵌的英文字, 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妆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 得好,此外全无用处。他仿美国人读音,维妙维肖,也许鼻音学得太过火了,不像美国人,而 像伤风塞鼻子的中国人。 鸿渐和张小姐没有多少可谈,只好问她爱看什么电影。跟着两个客人来了,一个叫陈士屏, 是欧美烟草公司的高等职员。一个叫丁讷生,也在什么英国轮船公司做事。张太太说,人数凑 得起一桌麻将,何妨打八圈牌再吃晚饭。方鸿渐赌术极幼稚,身边带钱又不多,不愿参加,宁 可陪张小姐闲谈。但经不起张太太再三怂恿,只好入局。没料到四圈之后,自己独赢一百余元, 心中一动,想假如这手运继续不变,那獭绒大衣可有指望了。八圈打毕,方鸿渐赢了近三百块 钱。同局的三位,一个子儿不付,一字不提,都站起来准备吃饭。鸿渐唤醒一句道:“我今天 运气太好了!从来没赢过这许多钱。” 张太太如梦初醒道:“咱们真糊涂了!还没跟方先生清账呢。陈先生,丁先生,让我一个 人来付他,咱们回头再算得了。”便打开钱袋把钞票点交给鸿渐。 饭后散坐抽烟喝咖啡,鸿渐瞧见沙发旁一个小书架,猜来都是张小姐的读物。一大堆《西 风》、原文《读者文摘》之外,还有原文小字白文《莎士比亚全集》、《新旧约全书》、翻版的《居 里夫人传》、《我国与我民》等不朽大著以及电影小说十几种。一本小蓝书,背上金字标题道: 《怎样去获得丈夫而且守住他》。鸿渐忍不住抽出一翻,只见一节道:“对男人该温柔甜蜜, 才能在他心的深处留下好印象。女孩子们,别忘了脸上常带光明的笑容。”看到这里,这笑容 从书上移到鸿渐脸上了。抬头忽见张小姐注意自己,忙把书放好,收敛笑容。陈先生要张小姐 弹钢琴,大家同声附和。张小姐弹完,鸿渐要补救这令她误解的笑容,抢先第一个称“好”, 求她再弹一曲。他又坐一会,才告辞出门。洋车到半路,他想起那书名,不禁失笑。丈夫是女 人的职业,没有丈夫就等于失业,所以该牢牢捧住这饭碗。哼!我偏不愿意女人读了那本书当 我是饭碗。想到这里,鸿渐把天空月当作张小姐,向她挥手作别。 客人全散了,张太太道:“这姓方的不合式,气量太小,把钱看得太重,给我一试就露出 本相。好像怕我们赖账不还的,可笑不可笑?” 张先生道:“什么博士!还算在英国留过学,我说的英文,他好多听不懂。我不爱欧洲留 学生。” 张小姐不能饶恕方鸿渐看书时的微笑,干脆说:“这人讨厌!你看他吃相多坏!全不像在 外国住过的。他喝汤的时候,把面包去蘸!他吃铁排鸡,不用刀叉,把手拈了鸡腿起来咬!我 全看在眼睛里。吓!这算什么礼貌? 张家这婚事没结果,周太太颇为扫兴。可是方鸿渐记得《三国演义》里的名言:“妻子如 衣服,”当然衣服也就等于妻子;他现在新添了皮外套,损失个把老婆才不放心上呢。 (选自钱钟书《围城》,有删改) (注)[1]指 1937 年八一三淞沪会战。 7.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情节围绕方鸿渐买皮外套展开,相亲路上初见外套,麻将桌上惦记外套,最终买到外套, 情节紧凑,趣味横生。 B.张太太三人打完麻将后并非不愿意出钱,而是为了试探方鸿渐,方鸿渐正是因为小气贪财 导致了相亲失败。 C.张小姐一开始还对方鸿渐抱有好感,后来发现他受邀来访的目的并非相亲,于是在方鸿渐 离开之后刻薄地议论他。 D.本文虽是选段但故事情节相对完整,采用全知视角,综合运用了语言、神态、心理描写等 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8.方鸿渐看到《怎样去获得丈夫而且守住他》,为什么脸上会露出笑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9.讽刺手法的运用是《围城》的一大艺术特色,请结合本选段简要分析。 【答案】 7.D 8.方鸿渐认为张小姐的行为非常可笑,对张小姐充满鄙夷。张小姐虽受过良好教育却把婚姻 当作获取生活保障的手段,把自己的命运与幸福牢牢地系在丈夫身上。作用:①通过神态描写 传神地表现了方鸿渐此时的心理,也从侧面表现了张小姐这一人物的特点。②表明方鸿渐对张 小姐婚恋观不认可,预示着相亲的失败,与后文相照应。 9.(1)算命人说方鸿渐和张小姐的命是“天作之合,大吉大利”,但初次相亲便不欢而散, 既对中国旧式的婚姻习俗进行了讽刺,也对张家的势利庸俗进行了嘲弄。 (2)张先生说话里喜欢嵌着英文字,运用对比、比喻的修辞手法,辛辣地讽刺了张先生的崇 洋媚外(附庸风雅)。 (3)张太太打牌输钱不付账,想以此试探未来的女婿,结果方鸿渐却拿这笔钱买了皮大衣, 这是对她工于心计、算盘落空的讽刺。 (4)张小姐的书架上摆着《怎样去获得丈夫而且守住他》,这表明她虽然有知识,受过良好教 育但缺乏独立自主的意识,完全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体现了作者的讽刺。 【解析】 7.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 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 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A 项,“情节围绕方鸿渐买皮外套展开”错误,情节应是围绕相亲展开的; B 项,“方鸿渐正是因为小气贪财导致了相亲失败”分析不全面,这只是原因之一; C 项,张小姐开始并未对方鸿渐抱有好感,且“发现他受邀来访的目的并非相亲”分析不正确。 故选 D。 8.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分析文本内容及分析情节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 求,如本题“方鸿渐看到《怎样去获得丈夫而且守住他》,为什么脸上会露出笑容?这样写有 什么作用”,需要结合上下文分析原因,作用分析需要从内容、结构等方面分析作用,结构注 意和上下文的关系,内容注意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方面的作用。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 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 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 对比、衬托、抑扬等,此题主要从人物塑造、主旨的表达和情节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 结合“一本小蓝书,背上金字标题道:《怎样去获得丈夫而且守住他》。鸿渐忍不住抽出一翻, 只见一节道:‘对男人该温柔甜蜜,才能在他心的深处留下好印象。女孩子们,别忘了脸上常 带光明的笑容。’看到这里,这笑容从书上移到鸿渐脸上了”“丈夫是女人的职业,没有丈夫 就等于失业,所以该牢牢捧住这饭碗。哼!我偏不愿意女人读了那本书当我是饭碗”等分析, 方鸿渐认为张小姐的行为非常可笑,对张小姐充满鄙夷。 “笑”属于神态描写,表现了方鸿渐此时的心理。结合“想到这里,鸿渐把天空月当作张小姐, 向她挥手作别”“张家这婚事没结果,周太太颇为扫兴”等分析,表明方鸿渐对张小姐婚恋观 不认可,预示着相亲的失败,与后文相照应。 9.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讽刺手法的分析理解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 本题“讽刺手法的运用是《围城》的一大艺术特色,请结合本选段简要分析”,讽刺手法是一 种修辞手法,言辞或情景所表达表面意思与其本意相反。答题时必须把反差的两面都分析出来。 由原文“客人全散了,张太太道:‘这姓方的不合适,气量太小’”,可知初次相亲便不欢而 散,既对中国旧式的婚姻习俗进行了讽刺,也对张家的势利庸俗进行了嘲弄。 由原文“张先生跟外国人来往惯了,说话有个特征——喜欢中国话里夹无谓的英文字。”可知 辛辣地讽刺了张先生的崇洋媚外。 由原文“张太太道:‘这姓方的不合适,气量太小,把钱看得太重,给我一试就露出本相。好 像怕我们赖账不还的,可笑不可笑?’”可知是对张太太工于心计、算盘落空的讽刺。 由原文“一本小蓝书,背上金字标题道:《怎样去获得丈夫而且守住他》。”可知体现了作者对 张小姐完全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的讽刺。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杨烈妇传 (唐)李 翱 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州;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累 其男女,以会于陈州。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 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 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 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许之。 乃徇曰:“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得数百人,侃率 之以乘城;杨氏亲为之爨①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为贼 矣,皆悉力守死。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皆笑。有飞箭集于侃之 手,侃伤而归。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侃 遂忍之,复登陴②。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 贼者,中其帅,坠马死。其帅,希烈之婿也。贼失势,遂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刺史上侃之功,诏迁绛州太平县令。杨氏至兹犹存。 妇人女子之德,奉父母舅姑尽恭顺,于卑幼有慈爱者,则贤矣。辨行列,明攻守勇烈之道, 此公卿大臣之所难。厥自兵兴,朝廷宠旌守御之臣,不知几人,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 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 若杨氏者,妇人也,孔子曰:“仁者必有勇。”杨氏当之矣。 (选文来自《语文读本》1《李文公集》) 注 ①爨(cuàn):烧火做饭。②陴(pí):城上的矮墙。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 B.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 C.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 D.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当其欣于所.遇 B.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 阿母为.汝求 C.非若吏人百姓然.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D.于.卑幼有慈爱者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12.下列对原文有关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希烈的叛军要攻占项城县时,县令李侃不知怎么办,他的妻子杨氏说服他应忠于职责, 为国家利益而坚守。 B.杨氏对召来的吏人百姓讲话,激励他们为保卫自己的家园而战,不做叛军之人。 C.李侃带领召集的几百人备战,杨氏亲自为他们做饭送饭。并让李侃向叛军讲话,表示准备 战死决不投降。 D.李侃受伤回家,杨氏责备了他,并和他一起去指挥作战。叛军在主帅被射死后撤退,项城 得以保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2)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 【答案】 10.C 11.A 12.D 13.(1)把落入叛贼手中的财物夺过来,吃他们的粮食,用优厚的奖赏来使令/使唤/差遣不怕 牺牲的勇士,那一定能成功。 (2)即使攻克了我们的城池也不能用来显示你们的军威,不如赶快离去;白白地消耗军力,没 有什么好处。 【解析】 10.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应对此类问题,要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 的对称,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相反的两个事件 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是并列的三个主谓短语,结构相同,所以三个 短语之间均需断句。译文:论其勇气,他们不能进攻;论其才智,他们不能坚守;论其忠诚, 他们不能效死;弃城逃跑的大有人在,这些都是什么人呢? 故选 C。 11.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 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 A 项,均用在动词前,与动词组成“所”字结构,属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事”,该项 正确。 B 项,第一个“为”是介词,构成“为……所”结构,表示被动关系;第二个“为”是“替” 的意思,该项错误。 C 项,第一个“然”是代词,可译为“那样”;第二个“然”是连词,表示转折关系,“不 过”“但是”的意思,该项错误。 D 项,第一个“于”是介词,表示对象,可译为“对”;第二个“于”是介词,可译为“被”, 该项错误。 故选 A。 1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 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 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手法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 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D 项,“并和他一起去指挥作战”错误,依据“侃遂忍之,复登陴”可知,登城指挥作战的是 李侃一个人。 故选 D。 13.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 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 实。赋分点: (1)第一个“食”,名词作动词,“吃”;“死士”,不怕牺牲的勇士;“济”,成功。 (2)“威”,名词作动词,“显示军威”;“亟”,赶快;“徒”,白白的。 【点睛】 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因为不理解实词、 虚词,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式,就不能理解文意,也就无法进行文言文翻译。因此,考生对 于考纲规定的 120 个文言实词,18 个文言虚词和常见的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式一定要熟悉 其用法。 译文: 建中四年,李希烈攻克了汴州;接着又将掠夺陈州,分出他的军队几千人抵达项城。将掠 取这里的财物,俘获捆绑这里的壮丁和妇女,而后到陈州会师。 县令李侃不知道怎么办。他的妻子杨氏说:“你是县令,叛贼到犯就应当坚守;力量不足, 战死在这里,这是你的职责。你如果逃跑,那么谁来守城呢?”李侃说:“军队与钱财都没有, 该怎么办?”杨氏说:“如果不坚守,县城将会被叛贼抢夺去了。粮仓储藏的粮食都成了他们 的粮食,府库的财物都成了他们的财产,百姓都成了他们的士兵,国家还有什么呢?把落入叛 贼手中的财物夺过来,吃他们的粮食,用优厚的奖赏来使令不怕牺牲的勇士,那一定能成功。” 于是在官府的庭院里召集差吏百姓,杨氏说:“县令确实是一城之主,虽然如此,任期满了就 离职而去,不像差吏百姓那样。差吏百姓,都是本地人,祖坟在这里,应该相互出死力来坚守 这个城池,怎能忍心失掉操守而成为叛贼的俘虏呢?”众人都流泪答应了。于是杨氏向大家宣 布:“凡是用砖瓦石块击中叛贼的,奖赏他千钱;用刀箭兵器击中叛贼的,奖赏他万钱。”征 募到了数百人,李侃带领他们登上了城墙。杨氏亲自为他们煮饭让他们吃,不论老小一定周到 照顾、公平对待。杨氏让李侃对城下的敌人喊话说:“我们项城的父老,坚守道义而决不为贼 效力,都全力死守。即使攻克了我们的城池也不能显示你们的军威,不如赶快离去;白白地消 耗军力,没有什么好处。”叛贼都笑了。这时有流矢射中李侃的手,李侃受伤而归。杨氏责备 他说:“你不在,那么谁还会坚守阵地呢!跟那些士兵一起战死在城上,不胜过死在家里吗?” 李侃就忍着伤痛,又登上了城墙。 项城是个小城,没有长戟劲弩等精良武器,也没有险固的高城深沟。叛贼气焰嚣张,率领 他们的士兵将要越过城墙而攻克项城。此时守城士兵有人用普通的弓箭射贼人,正好射中了他 们的统帅,统帅落马而死。他们的统帅,是李希烈的女婿。叛贼失势了,接着全都逃跑了。项 城的人没有伤亡。 刺史上奏李侃的功劳,朝廷下令升任李侃为绛州太平县令。杨氏至今还健在。 作为妇人女子,奉养父母公婆能做到竭尽恭敬孝顺,对奴婢下人和幼辈能做到体恤慈爱的, 那就是品德贤良了。至于明辨战阵部署、进攻防守之道,勇猛刚毅,这即使是公卿大臣们都难 以做到。自从战争爆发以来,朝廷施恩表彰的那些承担防守、抵抗叛贼使命的大臣不知有多少 人,论其勇气,他们不能进攻;论其才智,他们不能坚守;论其忠诚,他们不能效死;弃城逃 跑的大有人在,这些都是什么人呢?像杨氏,只是个妇女。孔子说:“有仁德的人一定是有勇 气的。”杨氏当之无愧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示长安君(注)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共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本诗写于宋仁宗嘉佑五年(1060 年)王安石出使辽国前。长安君即作者的妹妹王淑文, 被授予长安县君的封号。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开头直抒胸臆,诗人说年轻时就已伤感离别;而到暮年,即使是相逢也会因即将而来 的分别引起了心中的伤悲。 B.兄妹相聚满是欢声笑语,却也话尽人生沧桑,灯火昏暗,兄妹仍不愿休息,这一细节传达 出了兄妹之间真挚的情感。 C.“草草”直言相聚时间甚短,与颈联“三年”时间之长、“万里”相距之远相呼应,表达 了兄妹聚少离多的凄怆之苦。 D.过去湖海久隔,而今万里尘沙远离,旦夕间兄妹重逢又别,作者以“自怜”“又作”慨叹 兄妹相见之难,分离之苦。 15.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答案】 14.C 15.①对比。将年轻和年老时面对聚散的感受程度不同进行对比,表达了人世的慨叹,强化了 离别的感伤。②想象。还未分别,作者便已想象去路“尘沙万里”描摹分别之苦;问及“后期”, 作者寄情于将来鸿雁南飞之景,表达了诗人对重逢的渴望和对分别的无奈与感伤,表情达意更 显深沉曲折。③虚实相生。相聚别离即在眼前,诗人回忆过去、想象未来,虚实结合加强了悲 凉的况味。 【解析】 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 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 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 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 项,“草草”二字描绘了酒菜的简单,而非“相聚时间甚短”。“草草”二字,说出了兄妹 俩的感情至深,用不着世俗的客套,能够相会已是最大的满足,描绘了和睦温暖的家庭气氛。 故选 C。 15.本题考查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的表达技巧要从多角度考虑,可以从修辞角度,抒情 方式角度,表现手法角度来考虑。抒情方式分两类:一类是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一类叫 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结句写景 又叫以景结情。表现手法,包括动静相结合,以动衬静,虚实相结合,以虚衬实,想象,联想, 用典,对比,烘托,细节描写,欲抑先扬,欲扬先抑等手法。先点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 答题前先通读诗歌,整体理解把握诗歌所写的内容,所抒发的情感。考生对诗歌中常见常用的 表现手法要熟知,并能结合诗句加以分析判断和赏析。 首联,“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的意思是年轻时别离,那种情意是不轻的;如今 老了,连相见也使我感到伤心。可知作者把“少年”和“老去”的情感作对比,突出离别的伤 感;颔联,“草草杯盘共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中“草草”和“昏昏”的叠词使用,使诗句 对仗更加工整;颈联,“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的意思是我正在感慨分隔两地已 有三年之久,却又要离开你去万里外的辽国,冒着风沙旅行。可知作者回忆感慨多年的分隔, 想象对方即将离别的地方环境;尾联,“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的意思是要问我 何日相会,怎说得准?你见到那鸿雁南飞,会有我捎来平安的家信。可知此联和颈联虚实结合, 既描写现在的场景,又回忆过去,想象离别后场景,使诗歌情感更加深沉和有层次感。 【点睛】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 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 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 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3 小题,6 分) 16.(2019·黑龙江省高一期末)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结尾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历史典故,表明自己勇武不减当年,表达 了为国效力的愿望。 (2)《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3)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 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 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 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 以下字词书写:矣、是故、尊、酹。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守望是一种角度。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 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 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____________,发号施令。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 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叱咤风云,____________,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但是,在所有这些 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 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 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他们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 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 )。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 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瞭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 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 守卫土地,仰望天空,他们守的是人类____________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____________的精 神之天。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赴汤蹈火 指点江山 安居乐业 超世绝伦 B.冲锋陷阵 指点江山 安身立命 超凡脱俗 C.赴汤蹈火 高谈阔论 安身立命 超世绝伦 D.冲锋陷阵 高谈阔论 安居乐业 超凡脱俗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心神难定,意识不明,就绝无幸福可言 B.无论是精神流于平庸,还是灵魂变得空虚,都绝无幸福可言 C.无论是心神难定,还是意识不明,都绝无幸福可言 D.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可言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 B.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 C.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D.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答案】 17.B 18.D 19.A 【解析】 17.本题考查词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能力。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第一处,“冲锋陷阵”,指做事不畏艰难险阻,冲在前面;“赴汤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不 顾身;由语境“在时代的战场上”可知,应该使用“冲锋陷阵”。 第二处,“指点江山”,指评说国家大亊;“高谈阔论”,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由语境“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叱咤风云”可知,此 处应是褒义的语境,应使用“指点江山”。 第三处,“安身立命”,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由“生命之土”可知,此处是所可以让人们有所寄托的地方,应使用“安身立命”。 第四处,“超凡脱俗”,超出一般,脱离世俗;形容与众不同,非常特別;“超世绝伦”,超出世 俗,无人可比;由“精神之天”可知,这是说脱离世俗,应使用“超凡脱俗”。 故选 B。 18.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运用的衔接和连贯的能力。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 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 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 小误差。 根据上下文可知,此处应补写表示假设关系的复句,而不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复句,可以排除 B、 C 两项,这两项“无论……都”是条件关系。 “精神”“灵魂”是与“物质”相对的概念;“心神” “意识”虽然也属于“精神”范畴,但 不与“物质”概念相对,因而排除 A 项。 故选 D。 19.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 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句子有 两处语病,一是“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成分残缺,缺少介词“在”,导 致句子出现了两个主语,排除 BD 两项。 二是照应不当,前面是“天空和土地”,后面也应是先“天空”后“土地”,排除 C。 故选 A。 【点睛】 辨析并修改病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结合病句病 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常见的病句类型例如,成分残缺或赘余:是常见的病句类型, 主要有主语残缺,谓语残缺,中心语残缺,介词残缺,较典型的是介宾短语淹没主语造成主语 残缺,修饰语过长淹没中心词造成中心语残缺,结构较复杂造成介词残缺,成分赘余典型的是 前后的语意重复,答题是注意划分句子成分,找到残缺的对象。表意不明:是常见的病句类型, 主要有指代不明,划分不明,省略不明和词义内涵不明。句子中出现指代性词语,看指代是否 明确;查看句子中的修饰成分,看是否能同时修饰后面的两个词语。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 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 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 20.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0 个字。(5 分) 2019 年 6 月 30 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项目涉及的机场主体工程、航空公司基地工程、空 管航油工程,各项配套工程以及外围的高速公路、高铁城铁等工程均如期建设完成,相关竣工 验收工作有序推进。大兴国际机场主要工程项目的如期竣工,为下一步开展联调联试、投运演 练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投入运营阶段,大兴机场将进行 6 次综合演练,共计 787 个项目,航 班量达 500 班次,计划模拟旅客 51984 人次,模拟行李 35270 件次。 【答案】①2019 年 6 月 30 日(1 分),②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项目主要工程如期竣工,验收工 作有序推进(2 分)。③在投入运营阶段,将进行 6 次综合演练(2 分)。 【解析】 本题考查语段压缩。首先应辨明语段的表达方式,针对不同的表达方式,采取不同的应对技巧。 说明性语段:抓说明对象,扣住其特征。议论性文段:可以采取抓中心句的方法。记叙性文段, 可以通过抓记叙的要素来抓信息。具体操作过程:找——陈述对象、中心事件、性质、结果; 写——必须按照题干要求(含标点)、尽可能运用原文词语、尽量运用主谓句表达。本题属于 新闻报道,根据新闻报道的内容,找出报道对象以及特征,新闻事件以及影响等关键信息,加 以概括即可。根据材料可知,报道的对象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项目”,发生的时间是“2019 年 6 月 30 日”,报道中强调了“主要工程如期竣工”、“验收工作有序推进”,接下来就到 “投入运营阶段”,为保证正式投入使用,“进行 6 次综合演练”。据此总结:2019 年 6 月 30 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项目主要工程如期竣工,验收工作有序推进。在投入运营阶段,将 进行 6 次综合演练。 【点睛】 压缩语段题的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 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 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 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6 分) 据《工人日报》报道,近期在电商平台上出现了很多新的“代服务”方式,代吃、代喝、 代订酒店、代遛 狗等花式“代服务”。有观点认为,逐渐流行的“代服务”,是在批量制造 懒人,就好像上海推出垃圾分类之后,①__________原本应该亲力亲为的事,都推给了他人。 也有人认为代吃、代喝等花式服务,②_________。比如有消费者因怀念家乡学校门口的炒饭, 而购买了“代吃”的服务,让对方边吃边与自己视频,来慰藉乡愁。当然,这并不是说“代经 济”完全没有问题。由于网络的分散性和隐蔽性,一些灰色的代理服务游离在监管的视野之外, 它们的存在同样源自真实的市场需求,只是③________。对此,对应的职能部门要坚决打击, 避免出现监管真空。 【答案】立即出现了代扔垃圾的服务 能达到精神慰藉的效果 这种需求并不合法合规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 体”中“简明”即语言表达要“简要”“明白”使人能明白无误地理解不会产生歧义。“连贯” 是指语言表达时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一致,句序合理,衔接自然。“得 体”指能够根据语境恰当地使用语言,符合语境的要求。 语段报道了有关“代扔垃圾服务”的信息。 第①处根据“近期在电商平台上出现了很多新的‘代服务’方式……等花式‘代服务’,是在 批量制造懒人,就好像上海推出垃圾分类之后”和“本应该亲力亲为的事,都推给了他人”推 断,应该是“立即出现了代扔垃圾的服务”。 第②处根据“比如有消费者因怀念家乡学校门口的炒饭,而购买了‘代吃’的服务,让对方边 吃边与自己视频,来慰藉乡愁”推断,应该是“能达到精神慰藉的效果”。 第③处根据“这并不是说‘代经济’完全没有问题”“对应的职能部门要坚决打击,避免出现 监管真空”推断,应该是“这种需求并不合法合规”。 【点睛】 答好语句补写题的关键词: 1.阅读: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 2.推导: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 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 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3.检查: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 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 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说说、空间、微博分秒必争高效刷屏,各种自拍、照片、小视频充斥网络,点赞、评论、 互动乐此不疲……不少人纷纷用视觉的冲击祈求他人的驻足回眸。“存在感”这个词一夜而火。 对于上述社会现象,有人说存在感是人的本能需求,人人都需要被重视和认可,并得到社会的 广泛关注,这无可非议;有人说“为了获得认可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 全的存在感”;还有人说真正的存在感不是刷出来的,是来自于强大而自信的内心,如果内心 丰盈充实自然,就不会过度寻求别人的关注。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范文展示 大拇指下刷出小卑微 说说、微博、微信、抖音……各种分享刷屏,“拇指发表”愈演愈烈,无非是要求得众人 关注、点赞,这样的狂刷真的能刷出“存在感”吗?我认为:大拇指下刷出的不是存在感,而 是小卑微。 “刷存在感”是因为“存在”而“无感”,于是通过“刷”来找“感”。人们发现通过网络分 享,可以得到“赞”和“关注”,从而找到了存在的“感”,于是就愈爱分享愈爱“刷”了。 在我看来,与其用大拇指在虚拟世界刷“存在感”,还不如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更真实的自己。 沉溺于虚拟的世界,换来的是周围人的渐渐忽视,这样刷出来的不是“存在感”,而是“忽视”。 “刷”,不过是大拇指下的小卑微罢了。刷“存在感”反映了精神世界的空虚和寂寞。“存 在感”包含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两方面。物质存在表现为人能够以实体出现并进行相应的实践 活动;精神存在表现为人的精神世界丰盈充实,具有强大而自信的内心。真正的“存在感”是 指对精神的一种需求程度,刷“存在感”是因为“存在感”的缺乏。大拇指下刷出的是小卑微。 互联网时代,人们利用各种方式刷存在感,更有甚者,无视网络文明,因渴望得到别人重 视而发表许多没有经过思想加工的评论。例如有的人为了刷存在感,在网络上对别人进行言语 攻击,即使评论中有很多批评和建议的声音,他们也会不屑一顾,因为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让 别人关注自己。这样刷出来的存在感又有什么意义?为了获得认可,抛弃是非,用智商换取那 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存在感,真的会快乐吗? 因此在网络上通过各种“刷”来找存在感,只是表现出人们害怕失去存在感的小卑微。刷的内 容就像是饭,点赞关注的人就像在吃饭。人们很快会忘记自己曾吃过什么,同样容易忘记自己 曾经对什么内容“关注”和“点赞”过。对于存在感的追求,也许是人们的心理需求,然而“刷” 只是手段,只能使人的心灵暂时找到慰藉。而真正的存在感,是只有自己能给予的,需要我们 从内心深处找回那个真正的有魅力的自己。只有奋斗出的成就,没有“刷”出来的辉煌。 “刷”,不过是大拇指下的小卑微罢了,真正的存在感来自于强大而自信的内心,如果内 心丰盈充实自然,就无需过度寻求别人的关注。 放下手机,从虚幻的世界走出来。不要为了获得所谓的存在感,丢掉真正的生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是生活中的热点事件。 材料先列出现象,即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通过电子媒介争分夺秒地刷存在感,材料在列出热 点事件的种种现象后,给出肯定、否定、不屑三种态度,然后要求学生谈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因为是自媒体时代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现象,学生不仅熟悉,而且周围的同学、朋友或亲人当中 就有鲜活的例子,所以写起来有话可说,立意不难。但同时因过于熟悉,所以有可能出现用形 象的语言、大量的篇幅记叙人们疯狂“刷存在感”的现象,而造成对此现象的思考过于简单, 甚至造成详略不当或文体不明的问题。本题所给的材料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如“不少人纷纷用 视觉的冲击祈求他人的驻足回眸。‘存在感’这个词一夜而火”,“存在感”是材料的关键词, 立意行文应围绕“存在感”展开;如引导语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考生若离开材 料只谈“存在感”则视为偏跑;如“对此你有什么思考”表明写作内容必须是你针对“刷存在 感”现象的独立思考,考生要展示思维的深度,表达自己的认识;材料中已经列举了三种观点, 但考生要谈谈自己的观点,文体偏向议论文。同时这一材料又具有开放性,“有人说……”的 三种说法可概括为:①本能需求无可非议;②抛弃是非,没有智商;③充实自信,何惧存在? 这三种说法引导中心论点的三个方向。材料虽列举了三种代表性的看法,但文题“你有什么思 考”暗示考生不必拘泥于上述三种观点,写作间较大。“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让学生的 写作思维更有开放性,不需受过多束缚。材料对“刷存在感”现象并未给出单一认识,考生可 以赞同三种观点中的任意一种,也可有自己独特的其他看法。 参考立意: 内心丰盈,自带光环。 存在感刷不出来,它来自强大自信的内心。 你刷的不是存在感,而是内心的不自信。 自信丰盈,不刷也“存在”。 莫再狂刷存在感。 莫为“存在”丢智商。 “虚拟”的存在感不要也罢。 心中有生活,不刷也存在。 【点睛】 对时事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构思行文。一、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知道,许多事情的发生、 发展都是有其内在原因的,特别是当前一些新生事 物,更是当今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必然 产物。因此,面对一件事情,我们首先应当“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探究其内在原因。也就是 说,面对时事类作文材料,我们首先可以考虑从事件发生的原因或反映的本质这一角度立意。 二、辩证角度析问题:时事类作文材料中的事件,很多情况下是利弊互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以使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对事件“表明态度,阐述看法”,从而考查考生的 思辨能力。三、明确主体作分析:众所周知,一件事情会涉及不同的主体。因此,对于时事类 作文材料,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涉事主体出发,引发不同的议论角度。组织成文时,可以其中一 个角度为主,其他角度为次;也可几个角度的议论内容平分笔力。四、联系现实求拓展:为了 增强作文的思想深刻性,使作文更具现实意义,时事类作文还须在就事论事之外,联系现实作 拓展议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