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人教版)综合检测卷(二)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人教版)综合检测卷(二) Word版含解析

综合检测卷(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书法是如人的生命体一样呈现的,而不只是写字,六朝书论中已经对心理学表达的书法与作为汉字工具的写字之间的区别做了论述。后来的所有对书法的评价用语,都提示了书法虽抽象,但传递出来的书法意象却一点都不抽象,比如我们在学书法的时候,总是被老师告知看字要看气息,书法不能写得太甜,而要有苦味。这里的“苦”与“甜”不是以味觉的通感来论的,这个“甜”的意思是“过于流美”,反书法之“甜”包含了书法线条中的人生态度。为了使书法线条像逆水行舟那样不要太流畅,书法运笔上要取“涩势”。虽然中国戏剧在悲剧上不太发达,但书法线条被提升到类似悲剧的意境,这是文人士大夫对书法表达上的要求。‎ 随之而来的书法审美都带有这样的人生态度,从而在书法的意趣上形成了关键词,如书法除了要有仙气、清气,还要有郁拔之气乃至苍茫之气。书法的高级趣味都要求远离“流美”。而用笔和用墨中的点画和转锋的技法都是从这样的人生态度中来寻找可表达性。书法史和书法批评史告诉我们,书法不是把字写好看那么简单,相反,书法为了达到上面提到的高级趣味,恰恰在说“流美即俗书”,这是书法发展的一条最重要的线索。这条线索通常将汉字写好看与书法完全区分为两回事。‎ 也就是说,当我们在讨论书法的时候,我们是不能把写字当作书法的。书法成为艺术对象,是以书法批评文献为起点的,然后在书法批评史的不断发展中形成了一部书法史。而现代书法在现代批评理论的指导下形成了书法和线条从字形中走出来并让这些线条成为语义本身的创作方向,这种现代书法理论的建立其实在发展了传统书法批评理论的同时也瓦解了作为字、形、义统一体传统书法,它将汉字视为可拆解的部件并对其进行局部的发展,所以无论是有字形的现代书法,还是无字形的现代书法,它们都在这样一种理论层面上推进。‎ ‎(摘编自王南溟《现代书法为什么会这么难懂》)‎ 材料二 可以肯定的是,书法教育的基础是写字,因此要进行所谓书法教育,首先就要做到识字教育、写字教育,在规则、技术学习的基础之上,才能进行审美与文化教育。其实在技术学习的同时,美育也在悄无声息地进行,因为在学习汉字的运笔、结构与节律的过程中,肯定要涉及平衡、和谐、刚柔、阴阳等传统审美内容。只要在一定规则指导下书写汉字,就会不自觉地接触到这些传统美学元素。更重要的是,在书写汉字的过程中,还会伴随气息的控制与调整,这是在书写别的文字时所不具备的重要特征。因此不能孤立地区分书法教育和写字教育。不能说开几节审美教育理论课,就叫作书法教育;也不能说写字教育就不是书法教育。书法教育、审美教育都要从写字实践中来。‎ ‎ 少儿书法教育要充分认识到儿童的需要和家长、老师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儿童有一个自我的、自由的世界,而家长和老师有一个规范的、强制的世界。儿童学习的过程就是这两个世界达到平衡的过程。但是如何达到平衡,就需要我们因材施教,重视过程,寻找每个儿童的审美天性与技术学习之间的平衡点。儿童书法教育不能仅仅是日复一日的临摹,对于技术的规范也不能过于苛刻,可以在一定技术规范内,顺应孩子自由的天性,给予孩子一定的发挥空间。在发挥的过程中,既学到技术,体会到传统审美,又能够顺应自然,表达情感,并使观察力和毅力得到提升。‎ ‎(摘编自向净卿《书法教育≠写字教育?》)‎ 材料三 纵览中国书法史,历代庙堂之迹和摩崖石刻最能体现书法的正大气象。所谓正,反映在书法上是法度正、气韵正、思想正;所谓大,反映在书法上是气象宏阔、书风雄浑。像周代钟鼎文、秦泰山刻石、汉隶、魏碑、唐楷、唐草等,在韵、法、态、势、意等方面各有开拓,但都在特定时代的审美风尚中呈现正大气象。‎ ‎ 正大气象的生成,首先在于书法家思想人格正大。柳公权所说的“心正则笔正”,黄庭坚所言的“学书要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都意味着书法创作不仅仅是舞文弄墨之趣,还要彰显书写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胸襟和责任,由此成就书法的风骨。比如颜真卿在安史之乱中,怀着对叛军的满腔义愤、对侄儿为国献身的无比悲痛,情不自禁,一气呵成,终写就流芳千古的《祭侄文稿》。书法承载了书家的情感与气节。‎ ‎ 正大气象的生成,还在于书法家创作格局正大。作为中国精神承载体,中国画和中国书法都不只是技术,还是文化。历史证明,没有一个大家是以邪怪小巧闻名的。像王羲之的行书、张旭的草书、颜真卿的楷书等,都在严守法度的基础上,于大疏大密、变化统一、平正险绝的节奏中创造大境界,给人积极向上的审美熏陶。‎ ‎ 要写出正大气象,书法家应当正确认识书法艺术,深研书法传统,认真学习先贤治学之道,临其经典,悟其精神,在掌握传统法度和美学意蕴的基础上着力提振作品的“精气神”,不媚俗,不取巧。而“精气神”源自书法家对生活的感悟、对时代精神的提炼,正如清代石涛所言“在于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尺幅上换去毛骨,混沌里放出光明”,由此实现形式与内容、意境与意蕴相统一,成就书法艺术的内在精神品格。‎ ‎(摘编自刘寿堂《书法应有正大气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书法运笔上要取“涩势”,书法线条要像逆水行舟那样不要太流畅,要能营造出悲剧的意境,避免太甜。‎ B.在书法教育上,儿童的自我的、自由的世界与家长和老师的规范的、强制的世界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 C.材料二对材料一关于书法与写字之间的关系做了有益的补充,并且指出了儿童书法教育应该如何有效展开。‎ D.材料三中论述的书法应有正大气象以及书法艺术应有内在的精神品格,与材料一第二段论述的内容一致。‎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书法虽然是抽象的,但传递出来的书法意象却是具象的,欣赏书法,要欣赏书法所体现出来的意趣。‎ B.现代书法形成了让书法线条成为语义本身的创作方向,这与作为字、形、义统一体的传统书法不同。‎ C.根据现代书法批评理论,书法和线条将从字形中走出来,汉字成为可拆解的部件,字形不复存在。‎ D.在日复一日临摹的基础上,儿童书法教育给予儿童一定的发挥空间,从而提升儿童的多项能力。‎ ‎3.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 B.握笔之法,虚掌实指。指聚则实,指实则掌自然虚。‎ C.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者,韵自胜焉。‎ D.学书者有二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 ‎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答: ‎ ‎ ‎ ‎5.写字与书法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 ‎ ‎ ‎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孩子们 李娟 一个年轻的母亲拖着自己满脸鼻涕的小孩子到我们店里,说要买玩具,这使我们非常惊奇。在山里待久了,几乎都忘记了世上还有“玩具”这个东西。‎ ‎ 我们这里小孩的玩具一般都是空酒瓶子。‎ ‎ 更多的小孩子是空着手跑来跑去地玩。‎ ‎ 还有的小孩子进森林拾柴火玩,有的放羊玩,有的挑水玩。总之,在我看来,他们的游戏和劳动好像没什么区别,但还是玩得那么高兴。我把我们有限的商品浏览了一遍,最后向这个母亲推荐浇花用的喷水壶。‎ ‎ 从此,我们天天都可以看见她的小孩用那壶在自家毡房子门口的草地上浇水,浇完一壶后,再歪歪扭扭跑到河边,很努力地满满灌一壶,再跑回家津津有味地接着洒。‎ ‎ 最有趣的情景是孩子们集体去拾柴火。一个人推一个独轮车——基本构造是两个木头交叉着绑在一个勉强能够滚动的圆东西上面。通常每推动二十米,那个圆东西就会掉下来一次。‎ ‎ 这些孩子一边卖力地干活,一边卖力地修车,一个个汗流浃背的,深为劳动所陶醉。‎ ‎ 他们一整天拾回来的柴火足够晚餐用的了。如果不够用,家长们就顺手把那个独轮车也填炉子里烧。‎ ‎ 我们这里的所有孩子都会弹电子琴,他们好像天生对音阶高低的细微变化敏感异常,刚刚听完一首歌,顺手就可以在琴上完整地敲出来。然后保准会被大人逮个正着:“满手都是泥巴,竟敢摸琴!”‎ ‎ 而阿依邓不一样,她是一个文静的、神情轻松的女孩子,在所有孩子里年龄最大,都已经上初中了。大人们都很喜欢她,唤她名字的时候,都是很心疼地唤着:“阿依邓,在吗?”‎ ‎ 阿依邓很勤快懂事,家里大大小小的家务活全是她一个人拿下的。她揉面粉的架势特别地道,站在巨大的面盆旁边,小小的身子浑身都鼓动着力量似的,每揉一下,身子就涌动一次。‎ ‎ 所有的孩子也都喜欢她,并且很听她的话。常常看到他们围着她,津津有味地听她说着什么,估计是在听她讲故事。他们坐在碧绿的草坡上,花朵怒放一般簇在一起,远远地让人感觉到入迷的宁静。‎ ‎ 对了,要说的是阿依邓弹电子琴的事。总是在黄昏的时候,吃过晚饭了,但又不想去上床睡觉。这时琴声就传过来了。‎ ‎ 在寂静深远的沙依横布拉克①,有音乐是多么好的一件事呀!‎ ‎ 阿依邓手指头细细长长,虽然很粗糙,生着很硬的茧子,却是那么灵活优雅。而我总是觉得,她弹琴的时候,仍然有着揉面粉的架势。‎ ‎ 我见过更多的小孩是那种看起来很没意思的小孩。能够蹲在一个地方半天都不动;或者从河这边跑到河那边,再从河那边跑回来,然后再跑过去——不知道这样跑来跑去到底有什么好玩的。‎ ‎ 孩子的心离我们多远呀!当他们喃喃自语地在草丛里寻找什么东西,当他们把一颗完全能够一口就吞下的糖分成无数次耐心地吮完,当他们相互有条有理地谈论着在我们听来乱七八糟的话题……小孩子的幸福多么宽广呀!他们那么娇嫩,永远一副需要保护的模样,小手软乎乎的,小胳膊捏一捏就碎了似的,那么脆弱……但他们的想象那么强大,仿佛他们全都是在依赖这种想象——是吸吮这想象的丰盈汁水而成长的。会有孩子突然对我说:“羊肚子里的虫子一飞,羊也就飞了。”或者很认真地问我:‎ ‎“河还回不回来了?”让我想半天也不知该怎么接这话茬子。‎ ‎ 最后说说我们后面那顶毡房子里住着的卡万家的小儿子。秋天牧业转场的时候,这个小家伙居然背着干粮,手持小柳枝,徒步四十多公里,独自赶着三头牛,沿着一般没人会走的森林边上的路,走出深山,把牛送回到山下的家里。‎ ‎ 居然让孩子干这样的活!那他父母干什么去了?他的父母当然更忙,得忙着搬家,搬家自然会比赶牛的活儿劳动量更大。‎ ‎ 不管怎么说,更多的让我吃惊的事物,到头来也都想得通的。我所面对的是一种古老的、历经千年都没什么问题的生产生活方式,它与周遭的生存环境和谐共处,息息相关,也就成了一种与自然不可分割的自然了。这其中生长的孩子们,也是自然的。‎ ‎(节选自《这世间所有的白》)‎ ‎【注】 ①沙依横布拉克:地名,位于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他们的游戏和劳动好像没什么区别,但还是玩得那么高兴”这句话写出了山里孩子们游戏形式的单调和简单劳动中的快乐。‎ B.文中描写的最有趣也最触动作者的劳动场景,就是孩子们集体去拾柴火,在这一劳动过程中,孩子们是劳累的,却也乐在其中。‎ C.“大人们都很喜欢她”“心疼”她,“所有的孩子也都喜欢她”“很听她的话”,这些表明阿依邓在山里孩子中的“不一样”。‎ D.文章结尾三次出现“自然”,并通过“和谐共处”“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等字眼,真实地反映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情状。‎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一段反映了山里物质的贫乏,暗示边疆生活的简单质朴,与下文以喷水壶作玩具相呼应,也为下文写孩子们的游戏做铺垫。‎ B.文章中“如果不够用,家长们就顺手把那个独轮车也填炉子里烧”,闲笔不闲,简单的一笔,写出 了山里人率性、朴实的性格。‎ C.“羊肚子里的虫子一飞,羊也就飞了”“河还回不回来了?”作者引用孩子们的这些话,主要是为了表现他们的天真可爱。‎ D.文章点面结合,表达对孩子们的喜爱。卡万家的小儿子徒步四十多公里独自把三头牛送回到山下的家里一事,就是一个“点”。‎ ‎8.简要概括阿依邓的形象特征。(4分)‎ 答: ‎ ‎ ‎ ‎9.请探究本文的丰富意蕴。(6分)‎ 答: ‎ ‎ ‎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窦威字文蔚,扶风平陵人,太穆皇后从父也。父炽,隋太傅。威家世勋贵,诸昆弟并尚武艺,而威耽玩文史,介然自守,诸兄哂之,谓为“书痴”。‎ 隋内史令李德林举秀异,射策甲科,拜秘书郎。秩满当迁,而固守不调,在秘书十余岁,其学业益广。时诸兄并以军功致仕通显,交结豪贵,宾客盈门,而威职掌闲散。诸兄更谓威曰:“昔孔丘积学成圣,犹狼狈当时,栖迟若此,汝效此道,复欲何求?名位不达,固其宜矣。”威笑而不答。久之,蜀王秀辟为记室,以秀行事多不法,称疾还田里。及秀废黜,府僚多获罪,唯威以先见保全。大业四年,累迁内史舍人,以数陈得失忤旨,转考功郎中,后坐事免,归京师。高祖入关,召补大丞相府司录参军。‎ 时军旅草创五礼旷坠威既博物多识旧仪朝章国典皆其所定禅代文翰多参预焉高祖常谓裴寂曰:“今之叔孙通也。”武德元年,拜内史令。威奏议雍容,多引古为谕,高祖甚亲重之,或引入卧内,常为膝席。又尝谓曰:“昔周朝有八柱国之贵,吾与公家咸登此职。今我已为天子,公为内史令,本同末异,乃不平矣。”威惧,顿首谢曰:“臣家昔在汉朝,再为外戚,至于后魏,三处外家,陛下龙兴,复出皇后。臣又阶缘戚里,位忝凤池,自惟叨滥,晓夕兢惧。”高祖笑曰:“比见关东人与崔、卢为婚,犹自矜伐,公代为帝戚,不亦贵乎!”及寝疾,高祖 自往临问。寻卒,家无余财,遗令薄葬。谥曰靖,赠同州刺史,追封延安郡公。葬日,诏太子及百官并出临送。有文集十卷。‎ ‎(选自《旧唐书·窦威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时军旅草/创五礼/旷坠威/既博物多识/旧仪朝章国典/皆其所定/禅代文翰多参预焉/‎ B.时军旅草/创五礼/旷坠威/既博物多/识旧仪朝章/国典皆其所定/禅代文翰多参预焉/‎ C.时军旅草创/五礼旷坠/威既博物/多识旧仪/朝章国典皆其所定/禅代文翰多参预焉/‎ D.时军旅草创/五礼旷坠/威既博物多/识旧仪/朝章国典/皆其所定/禅代文翰多参预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顿首是古代一种礼节,以头叩地而拜,也常用于书信、表奏的首尾,表示恭敬的客套语。‎ B.外戚指帝王的母亲和妻子方面的亲戚,文中的窦氏家族在汉朝和后魏都贵为外戚。‎ C.凤池原指皇宫禁苑中的池沼,文中代指后宫,与“归去凤池夸”中“凤池”的意思相同。‎ D.关东在古代说法不一,通常指函谷关以东地区,近现代主要指山海关以东地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窦威偏好文史。他不像兄弟那样崇尚武术,而是专心研习文史,被讥为“书痴”,著有文集十卷。‎ B.窦威坚守原则。虽然个人做法受到兄长们的质疑,但他笑而不答;杨秀征召他,他因杨秀常不讲礼仪而称病归田。‎ C.窦威通晓礼仪。他参与制定朝廷典制,被称为“今之叔孙通”;博学多识,奏事时仪态大方,多引古事。‎ D.窦威为官谨慎。他认为自己攀附为外戚,在朝廷为官是滥竽充数,一直谨慎小心,不以外戚身份自我夸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秩满当迁,而固守不调,在秘书十余岁,其学业益广。(4分)‎ 译文: ‎ ‎ ‎ ‎(2)累迁内史舍人,以数陈得失忤旨,转考功郎中,后坐事免,归京师。(4分)‎ 译文: ‎ ‎ ‎ ‎14.窦威深得唐高祖荣宠,体现在哪里?请简要概括。(3分)‎ 答: ‎ ‎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15~16题。‎ ‎ 秋日(其一)‎ 秦观 霜落邗沟①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 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湖上 方岳 连天芳草晚萋萋,蹀躞②花边马不嘶。‎ 蜂蝶已归弦管静,犹闻人语画桥西。‎ ‎【注】 ①邗沟:江苏扬州附近的古运河。②蹀躞:小步行走。‎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秦诗前两句通过落霜、清水、寒星等意象,描绘出一幅生动的水乡秋夜图。‎ B.秦诗第二句中的“明”字,写无数寒星倒映水面在船边闪烁,意境幽清明净。‎ C.方诗第一句写湖边茂盛的芳草连接天际,在傍晚时分呈现出一派凄清景象。‎ D.两首诗虽然写于不同的季节,但都能抓住景物特点,营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 ‎16.两首诗的尾句都写到了“人语”,其作用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进行分析。(6分)‎ 答: ‎ ‎ ‎ ‎ ‎ ‎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阐明了如果“        ,        ”,国家就会灭亡的道理,强调了“忧患”之于国家的另一种意义。‎ ‎(2)杜甫《登高》中的“        ”一句和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一句,都用猿猴的悲鸣声来烘托诗人悲凉的心境。‎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遥想刘裕当年“        ,        ”的壮烈情景,表达了自己的无限景仰之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装潢简洁时尚,陈列别出心裁,茶点饮品一应俱全……最近,各地出现了不少个性鲜明的“网红书店”。但在纷至沓来的顾客中,有不少“到此一游”的“打卡”拍客。有人感叹:拍照的流量要是能转化成阅读的流量就好了。‎ 面对掌上阅读、网络购物的冲击,不少实体书店转变经营思路:有的创新内涵,提供多种知识服务;有的着眼外观,让文化空间更别致;有的往上游拓展,定制产品、收购版权;①    与咖啡厅、艺术展、手工坊连接……由单纯的图书卖场变身为兼具教育、展览、休闲等功能的复合空间,跨界融合的尝试让实体书店呈现勃勃生机。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选择,“网红书店”就②    。‎ 时下,“泛阅读”“云阅读”重新定义着读书的界限,一本纸书难以满足读者的知识需求。如何把消费的人气转化为阅读的文气,这是一个新课题。提供可听可看可触的知识产品,打造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倡导时尚健康的生活方式,“书店+”的新兴业态才有望激发出“文化+”的精神力量,让书店点亮文化的角落,润泽人们的心灵。‎ ‎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分)‎ A.比拟、比喻、引用    B.比拟、比喻、排比 C.对偶、排比、比拟 D.对偶、排比、引用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 提供可感的知识产品,打造阅读的深入体验,倡导好的生活方式,让“书店+’有望激发出‘文化+’的精神力量。”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答: ‎ ‎ ‎ ‎ ‎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答: ‎ ‎ ‎ ‎ ‎ ‎21.林老师是刘知远母亲的老同学,她生病住院了,母亲让刘知远代为看望。他来到医院时,林老师正在做手术。因公务在身,他只好留下礼品和一张便条后离去。请代刘知远写这张便条,要求表述简明,措辞文雅得体。(不超过60个字)(4分)‎ 答: ‎ ‎ ‎ ‎ ‎ ‎22.阅读下面的文段,请你站在员工的角度,使用反问句式,对企业主观点予以反驳。要求观点鲜明,语句通顺。(5分)‎ ‎ 最近一段时间,“‎996”‎成了热点话题。所谓“‎996”‎,是指从早上9点工作到晚上9点,一周工作6天,代表着中国互联网企业盛行的加班文化。‎ 企业主:①现在世界经济形势十分复杂,企业经营面临着巨大的压力。②在这种形势下,企业最需要的是吃苦耐劳和奋斗精神,所以要通过大规模延长工时来维持自身发展。③试想,哪家企业愿意聘用那些反对“996”、只混日子不奋斗的员工呢?‎ 答: ‎ ‎ ‎ ‎ ‎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 ①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李大钊,1916年)‎ ‎ ②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1934年)‎ ‎ ③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毛泽东,1949年)‎ ‎ ④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王进喜,1960年)‎ ‎ ⑤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邓小平,1985年)‎ ‎ ⑥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 ‎⑦创新就不能总跟在别人后面,就要敢做没人做过的事情。(潘建伟,2019年)‎ 请从上面的材料中选出二至三则,结合时代特征和自己的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所选材料角度一致;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综合检测卷(二)‎ ‎1.解析:A项,由材料一第一段中的“但书法线条被提升到类似悲剧的意境”可知,“要能营造出悲剧的意境”错误。B项,“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错误,由材料二第二段中的“儿童学习的过程就是这两个世界达到平衡的过程”可知,在少儿书法教育中,儿童与家长、老师之间的矛盾是可以调和的。D项,“与材料一第二段论述的内容一致”‎ 错误,材料一第二段主要论述的是书法与把汉字写好看是两回事。‎ 答案:C ‎2.解析:“字形不复存在”理解错误,由材料一第三段中的“而现代书法在现代批评理论的指导下形成了书法和线条从字形中……推进”可知,字形仍可能存在。‎ 答案:C ‎3.解析:B项为书法书写要领。A、C、D三项均与材料三第二段中的“正大气象的生成,首先在于书法家思想人格正大”相契合。‎ 答案:B ‎4.解析:材料三论证思路清晰,整体上为总分结构,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第二、三、四段采用并列结构,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在论述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如在论证“正大气象的生成,首先在于书法家思想人格正大”时,作者举了颜真卿写《祭侄文稿》的例子。“心正则笔正”“学书要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在于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尺幅上换去毛骨,混沌里放出光明”等采用了引用论证。‎ 答案:论证结构:材料三整体上为总分结构,第一段总体阐释何为书法的正大气象,第二、三、四段采用并列式论证结构,从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为让书法充满正大气象,书法家应该怎么做。(2分)论证方法: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如第二段举了颜真卿写《祭侄文稿》的例子,第二、四段引用名家言论,如“学书要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等。(2分)‎ ‎5.解析:本题要求就写字与书法的关系谈谈自己的看法,材料一和材料二均涉及写字与书法之间的关系。由材料一中的“书法是如人的生命体一样呈现的,而不只是写字……书法不是把字写好看那么简单”可知,写字只是书法的一部分;由材料一中的“随之而来的书法审美都带有这样的人生态度,从而在书法的意趣上形成了关键词”可知,书法更多体现的是书写者的人生态度。由材料二中的“书法教育的基础是写字,因此要进行所谓书法教育,首先就要做到识字教育、写字教育,在规则、技术学习的基础之上,才能进行审美与文化教育”可知,写字是书法教育的基础,在写字的基础之上才能进行书法的审美与文化教育。‎ 答案:①写字只是书法的一部分,不能把写字当作书法,写字注重将汉字写得好看,书法更多体现的是书写者的人生态度。②写字是书法教育的基础,在写字的基础之上才能进行书法的审美与文化教育。(每点3分)‎ ‎6.解析:选项说孩子们集体去拾柴火是“最触动作者的劳动场景”于文无据,文中只是说这一场景是“最有趣的”。‎ 答案:B ‎7.解析:从“会有孩子突然对我说”前面的内容来看,文章引用孩子们的这些话主要是为了表现他们想象力的强大。‎ 答案:C ‎8.解析:“她是一个文静的、神情轻松的女孩子”说明阿依邓性格文静;“阿依邓很勤快懂事”说明她勤快懂事;由“大人们都很喜欢她”“所有的孩子也都喜欢她”可以看出她受人喜爱;根据“她揉面粉的架势特别地道”可概括她做事认真;“那么灵活优雅”“她弹琴的时候,仍然有着揉面粉的架势”说明她颇懂音乐。‎ 答案:①性格文静;②勤快懂事;③做事认真;④受人喜爱;⑤颇懂音乐。(每点1分,答对其中任意四点给满分)‎ ‎9.解析:散文的结尾,往往起升华文章主旨的作用,无疑是答题的重点区域,如“我所面对的是一种古老的……不可分割的自然了”表达了对古老的生产生活方式的肯定,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赞美;“这其中生长的孩子们,也是自然的”表现了对想象力丰富、天真质朴、勤劳能干、热情坚强的孩子们的喜爱。另外,前文提及“这些孩子一边卖力地干活……深为劳动所陶醉”“她弹琴的时候,仍然有着揉面粉的架势”,这凸显了对劳作中蕴含的美的欣赏。‎ 答案:①对天真质朴、勤劳能干、热情坚强的孩子们的喜爱;②对边疆居民艰辛而俭朴、和谐而自然的生活方式的肯定;③对劳作中蕴含的美的欣赏。(每点2分)‎ ‎10.解析:解答此题,要在理解句子大意的基础上,比较四个选项的不同之处,结合上下文来分析句意和句子结构,从而排除干扰项。“威既博物”的意思为窦威博学多识,中间不应断开,由此排除A、B两项;“博物”即通晓众物、见多识广,“旧仪”为“识”的宾语,“多”表修饰,所以应断句为“威既博物/多识旧仪”,故排除D项。‎ 答案:C ‎11.解析:结合文意和积累的文化知识来解题,逐一审读选项,从而发现对古代文化知识解读不准确的选项。C项,“文中代指后宫”错,“归去凤池夸”和原文当中的“凤池”都代指朝廷。‎ 答案:C ‎12.解析:“常不讲礼仪”错,“行事多不法”的意思是做事不遵守法纪。‎ 答案:B ‎13.解析:(1)关键词“秩满”(任期已满)、“迁”(升迁)、“广”(广博)各1分,句子大意1分;(2)关键词“数”(多次)、“忤”(违背)、“坐事”(因事获罪)各1分,句子大意1分。‎ 答案:‎ ‎(1)(窦威)任期已满应当晋升,(他)却坚守原职不愿调任,任秘书郎一职十多年,他的学问更加广博。‎ ‎(2)(窦威)多次升迁,官至内史舍人,因为多次陈说朝廷得失而违背了皇上的意旨,改任考功郎中,后来因事获罪被免职,返回京城。‎ ‎14.解析:此题答案集中在最后一段,筛选与唐高祖相关的关键句,如“高祖甚亲重之,或引入卧内,常为膝席”“及寝疾,高祖自往临问”“葬日,诏太子及百官并出临送”等,据此进行概括即可。答题时,还应注意“荣宠”与“赏识”的区别。‎ 答案:唐高祖领窦威入卧室,促膝长谈;窦威卧病,唐高祖亲自前去探望;窦威去世时,唐高祖下诏让太子和百官前去送葬。(每点1分)‎ ‎【参考译文】‎ 窦威字文蔚,扶风平陵人,是太穆皇后的堂叔。父亲窦炽,是隋朝的太傅。窦威家世代都出功臣权贵,各个兄弟都崇尚武术方面的技艺,而窦威专心研习文学与史学,坚定执着、坚守自我,兄长们都嘲笑他,称他为“书痴”。‎ ‎ 隋内史令李德林主持科举,窦威参加秀异科考试,考中甲科,被授予秘书郎的官职。(窦威)任期已满应当晋升,(他)却坚守原职不愿调任,任秘书郎一职十多年,他的学问更加广博。当时(他的)各位兄长都因军功而官运通达显贵,交往结识豪门权贵。家中宾客很多,但窦威只是负责掌管闲散事务。各位兄长又对窭威说:“过去孔丘积累学问成了圣人,在当时仍旧艰难窘迫,漂泊失意到那样的地步,你效仿这种做法,又是想追求什么呢?功名地位不显达,原本应该是这样了。”窦威笑笑没有回答。过了很久,蜀王杨秀征召他担任记室一职,因为杨秀做事大多不遵守法律,(窦威)自称有病返回乡里。等到杨秀被废黜后,他幕府中的官员大多获罪,只有窦威因为有先见之明而得以保全。大业四年,(窦威)多次升迁,官至内史舍人,因为多次陈说朝廷得失而违背了皇上的意旨,改任考功郎中,后来因事获罪被免职,返回京城。唐高祖进入关中,征召(窦威)补任大丞相府司录参军一职。‎ 当时军队开始建立,五礼荒废,窦威知识广博,熟悉很多以往的礼仪,朝廷与国家的典章制度都是他制定的,禅让继位的文书他也大多参与(起草)。唐高祖常对裴寂说:“(窦威)就是当世的叔孙通啊。”武德元年,窦威被任命为内史令。窦威奏议时仪态文雅大方,多引用古事进行说明,唐高祖非常亲近器重他,有时将窦威领入卧室,常常与他促膝而谈。(唐高祖)又曾经对他说:“过去周朝有八柱国的贵位,我的家人和您的家人都担任过这一官职。现在我已是天子,您是内史令,本源是相同的,但结果不同,竟这样不平等了。”窦威害怕,叩头拜谢说:“‎ 臣的家人以前在汉朝两次做外戚,到了后魏,三次成为外戚,陛下您成为皇上,(我家)又出了皇后。臣又攀附为外戚,愧居朝廷,自认为是滥竽充数,早晚都很谨慎害怕。”唐高祖笑着说:“近来见关东人和崔氏、卢氏结亲,还自我夸耀,您家世世代代是帝王的亲戚,不也很高贵啊!”等到(窦威)卧病时,唐高祖亲自前去探望。不久(窦威)去世,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他)留下遗言让家人简单安葬他。(窦威)谥号是靖,追赠同州刺史,追封为延安郡公。下葬那天,(唐高祖)下诏让太子及百官一起前去为他送葬。(窦威)有文集十卷。‎ ‎15.解析:C项,“呈现出一派凄清景象”错误,“萋萋”意为茂盛,可联系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中“萋萋”的含义来理解。‎ 答案:C ‎16.答案:相同:两首诗的尾句都营造出不见其人但闻其声、令人回味的深远意境。(2分)不同:①秦诗尾句紧承上句“疑无地”。通过“人家笑语声”突然展现出一片新境界,构思新奇,妙趣横生;(2分)②方诗尾句用“人语画桥西”与上句“蜂蝶已归弦管静”形成映衬,以动衬静,突出了整体意境的寂静,也使诗境更加耐人寻味。(2分)‎ ‎17.解析:根据(1)中“如果……国家就会灭亡”可推知答案。根据(2)中“用猿猴的悲鸣声来烘托诗人悲凉的心境”可推知答案。根据(3)中“遥想刘裕……无限景仰”可推知答案。易错字:(1)拂;(2)啸;(3)戈。‎ 答案:(1)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风急天高猿啸哀 杜鹃啼血猿哀鸣 (3)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18.解析:“装潢简洁时尚,陈列别出心裁”,对偶;“有的创新内涵,提供多种知识服务;有的着眼外观,让文化空间更别致;有的往上游拓展,定制产品、收购版权”,排比;“让书店点亮文化的角落,润泽人们的心灵”,拟人手法。‎ 答案:C ‎19.答案:①原文是排比修辞,语句整饬,富有气势;②原文修饰语表述准确周密,具体形象;③原文句子上下语体一致,是书面语,改后的句子有的是口语,语体不一致。(每点1分,答满3点4分)‎ ‎20.解析:第一处根据“有的往上游拓展,定制产品、收购版权”,填入相对的词语,即“有的往下游延伸”;第二处根据“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选择”,填入“网红书店”的理想效果,即“有了更多受众为之驻足”。注意字数要求。‎ 答案:①有的往下游延伸 ②有了更多受众为之驻足(每处2分)‎ ‎21.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刘知远和林老师的关系,刘知远是代表母亲去看望正在住院做手术的母亲的同学林老师,所以刘知远是给母亲一辈的长辈留言,语言要恭敬,注意敬辞的使用(“您”“贵体”);其次,留言内容要清晰表述此次看望的用意(代表母亲看望)和未能等候的原因(刘老师正在手术且自己公务在身);最后,严格注意留言的格式要求(称谓、首行空两格、落款和日期)和题目要求。初步写成后,需要进一步修改,注意措辞文雅得体,表述明确、简明、通顺,以及字数要求。‎ 答案:‎ 林阿姨:‎ ‎ 得知您贵体有恙,家母命我专程探望。您正在手术中,未能当面问候,深感遗憾。祝您早日康复!‎ ‎ 刘知远敬上 ‎×月×日 ‎22.解析:本题要求站在员工角度,使用反问句式,对企业主观点予以反驳,观点明确,反驳有力,表述简明、通顺。综合企业主的观点:①经济形势造成企业压力;②缓解企业的压力需要延长员工的工时,而延长员工工时体现的是员工的吃苦耐劳和奋斗精神;③不愿意延长工时,就是反对“‎996”‎,就是只混日子不奋斗。解答此题,首先应全面准确地提取企业主的观点,透过语言看到企业主推卸责任的本质;其次,针对每一个观点做有力且简明通顺的反驳。‎ 答案:①企业经营面临压力,就可以无视劳动法规,随意剥夺员工的休息权吗?②强调吃苦耐劳、奋斗精神,难道就一定要大规模延长工时吗?③员工反对“996”是为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怎么就等同于“只混日子不奋斗”了呢?(5分)‎ ‎23.【题目解读】 这是一则有明确任务的材料作文。材料是七条著名人物的言论,表述了写作要紧扣的主要内容。从言论内容上看,①是李大钊号召年轻人把握好青春时光,与家庭、国家、民族共命运;②是吉鸿昌表达自己誓死抗日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③是毛泽东描绘的南京解放场景,表现了毛泽东面对天翻地覆变化的慷慨激昂;④是王进喜立志为新中国拿下第一座大油田时的豪言壮语;⑤是邓小平关于中国改革的思想;⑥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人的寄语,认为青年人是时代的追梦人和圆梦人;⑦是潘建伟关于创新的定义。‎ ‎ 接着是具体的要求,要求考生从上述材料中选取二到三则角度一致的材料,结合时代特征和自己的感悟,写一篇文章。整体来说,材料贯穿古今又贴近当代生活,视野开阔,启发考生从历史的纵深与未来的愿景中,充分认识个人成长与国家、民族、大时代的深刻关联,意识到青春要有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责任感。‎ ‎【立意引导】‎ ‎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本题写作空间广泛,考生可以从青春要为国奋斗的角度立意,从爱国的不同表现立意,从改革创新发展的角度立意;等等。‎ ‎ 【素材链接】‎ ‎ ①‎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仓库爆炸,面对爆炸,年轻的消防官兵无所畏惧,冲锋在前,保护人民利益,不怕牺牲。近百名消防官兵遇难,其中多名消防员为年轻的90后,他们年纪轻轻就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 ②王继才和妻子王仕花从1986年到2018年整整32年守卫在荒无人烟的开山岛上。他们克服了岛上艰苦的环境和远离亲人朋友的孤独,拒绝了邪恶势力的诱惑。王继才曾说:“守岛就是卫国,国安才能家宁。”正是抱着这样的坚定信念,他实现了“要在开山岛守下去,直到守不动的那一天”的铮铮誓言。王继才与妻子二人倾尽一生,将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祖国的和平与稳定。‎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