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考试 高二语文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2020.01‎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宋词的演变发展历程曲折,其经历几个世纪,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 ‎ 词最初在唐代就开始出现了,词的产生最初源于燕乐,其作为一种与燕乐相配合的唱词,在晚唐五代以后才被人们简称为“曲子词”。唐代诗人李白的《菩萨蛮》,以及白居易和刘禹锡的《忆江南》都属于最早的文人词作,它们标志着词体形成的萌芽状态。这些唐代诗人在词中继承并发扬了民间曲子词清新流畅、情真意挚的优良传统,不仅增加了词作的底蕴和表现力,而且其沉郁雄放的词风对后代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唐代的这些文人词作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 ‎ 词至宋初,在题材与语言风格上,大体已经形成定局。尤其是以柳永为代表的时期,词的内容、体制、风格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几乎达到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地步。柳永不仅发展了长调的体制,而且还丰富了词的创作方法,同时,他还善于吸取民间歌词的养分,采摘民间曲调入词,大量创作慢词,有效地扩大了词的境界,对宋词后来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 北宋中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日益集中,加上北宋词人懂得音律的更多,不仅自己能调曲,而且尤善作词,因此词调大盛。这一时期,宋词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开始得到快速的发展。‎ ‎ 北宋中期以后,苏轼首先举起改革旗帜,开创了豪放一派,不仅打破了词的狭隘的传统观念,扩展了词的内容,而且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并提高了词的意境。在这之前,宋词依然流连于写作男情女爱与离愁别恨,而苏轼词的出现开始在词中强烈表现个人的建功立业愿望和明确的爱国主题,其词风开始呈现出浪漫主义的精神与气概,并且苏轼敢于“以诗入词”,不仅突破了词在音律方面过于严格的束缚,而且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这极大地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并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 ‎ ‎ 词发展到南渡时期,其主要代表词人有李清照、朱敦儒、张元干、陈与义等。由于时代的巨变,这些词人都亲身经历了由北而南的社会变革,他们的生活遭遇、思想情感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这些都影响到了他们的词作,词风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因此其词作内容更贴近现实生活,情感更显得沉郁忧愤。尤其是李清照的词,更是确立了宋词词体独立的文学地位。她自成一家,独创易安体,词风朴素清新,手法细腻完美,并且雅俗兼用,达到了形式和内容上的和谐统一。因此,她被誉为婉约之宗,她的创作不仅为南渡作家如何以旧形式表现新内容,树立了榜样,更为宋词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词至南宋前期,开始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这一时期,词坛更是大家辈出,名作纷呈。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词人是辛疾疾、陆游、姜夔等人。他们继承并发展了苏轼开创的豪放派,使得词的内容越发博大精深,风格更为浑厚雄健,因此把宋词的创作推向了高峰。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词人当属辛弃疾,他不仅继承了苏轼的革新精神,进一步扩大了词的内涵,把词推向了更高的阶段,并且他创新式地以散文化的笔调写词,并且几乎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尤其是他创作的词风雄壮慷慨,意境阔大,表现出了词人坚定不移的爱国思想。‎ 词发展到南宋后期,由于时代的原因、文人地位的变化等,因此开始走向衰落。继而被元曲、元杂剧等取而代之。‎ 比如南宋灭亡以后,元政府的文化政策决定了汉族的知识分子在当时倍受歧视,他们变得“门第卑微”“职位不振”,这些促使当时写词的文人开始从事戏曲活动。加上进入元代以后,只有宋的一批遗民还在写词,比如张炎、王沂孙、周密等,但他们的影响毕竟有限,因此,宋词开始日渐衰微,并被元代活泼口语化的、受民众欢迎的新的文学样式曲——代替了。‎ 宋词从唐、五代、北宋初年的诞生期,到北宋中叶到南渡的发展期,再到南宋前期的繁荣期,直至南宋后期的衰微期,其演变发展过程可谓曲折而丰富。其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在深受人们喜爱的同时也留下了无尽的遗憾。但不可否认的是,宋词在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了一代文学之胜。‎ ‎1.下列根据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词的出现,是词的题材与风格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词的文学地位提高及发展方向改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B.北宋中期,宋词能得到快速的发展的原因,一是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集中,二是当时词人的音乐素养有了整体的提升,自己不仅能作词,更擅长调曲。‎ C.词发展到南渡时期,宋词的创作达到一个新的高峰。与苏轼的豪放词相比,辛弃疾、陆游等人的一些词内容更加博大精深,风格更加浑厚雄健。‎ D.元代汉族知识分子备受歧视,一些词作者为生活所迫开始从事戏曲活动,随着词人数量减少、影响变小,宋词日渐衰微并被元曲取代。‎ ‎2.下列对原文论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按时间发展的顺序,论述了词在各个时期发展的原因及特征,使条理性得到保障。‎ B.文章论证时兼顾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既有理论式的观点陈述,也有名家特征的佐证。‎ C.在论证宋词词体被确立为拥有独立的文学地位时,作者认为苏轼、辛存疾对此贡献最大。‎ D.文章总结宋词发展的历程,过程虽曲折,但不可否认其作为一代文学之胜的文学地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白、白居易等唐代诗人创作的词继承并发扬了民间曲子词清新流畅、情真意挚的传统,增加了词作的底蕴和表现力,对后代有着深远的影响。‎ B.柳永发展了长调的体制,丰富了词的创作方法,采摘民间曲调入词,大量创作慢词,扩大了词的境界,对宋词后来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C.李清照、阵与义等亲身经历了时代巨变,生话遭遇、思想情感发生了巨大变化,其词作内容转而贴近现实生话,情感更显得沉郁忧愤。‎ D.辛弃疾创新式地以散文化的笔调写词,几乎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词风雄壮慷概,意境阔大,表现出坚定不移的爱国思想。‎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各自时代的偶像。对明星产生倾慕心理,恐怕是每一代青少年必然经历的心理体验。由于所处的文化环境不同、传播渠道不同、审美标准不同,每一代人对偶像的认知自然会有所区别。然而,在差异化的表象之下,不同时代的人们又会对偶像的概念达成一定的共识,那就是任何优质偶像、大众榜样都应该具有过人的艺术才华、执着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公众形象。‎ ‎(摘编自杨洪涛《偶像不是流量堆出来的》)‎ 材料二:‎ 当前文化领域,仍存在一些病态审美现象,这些现象有的不仅是“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的结果,更是文娱圈子奢靡浮夸之风的新变种。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审美自可参差多态。然而,凡事都应有度,越过底线就会走向反面——不是审美,而是“审丑”‎ ‎。热捧“小鲜肉”等娱乐造势传递出让人担忧的倾向:演员的自我修养显得无足轻重,演技不好却拿着天价片酬,各种任性都被惯出来了;一些影视作品、网络平台、综艺节目刻意迎合低俗口味,消费各种“奇葩”“怪咖”,甚至挑战公序良俗,散发着猎奇、拜金、颓废的气息。‎ 以文化人,更在育人。这些现象之所以引发公众反感,还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更需要优秀文化的滋养。‎ ‎(摘编自辛识平《“娘炮”之风当休矣》)‎ 材料三:‎ 军人气质,是英雄主义的血性,是集体主义的奉献,是永不言败的刚毅,是为国为民的担当。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身上那种气质之美,为浮躁的社会打开了另一个审美维度,理应引领时代潮流。‎ 而当下,社会上渐渐刮起一股“阴柔之风”。不少人担心,这种反常现象的泛滥,容易影响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进而销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追求。一个健康的社会,一个向上的民族,应该有昂扬雄健之气概,有敢于开拓之勇力。如果放任“阴柔之风”劲吹,让不良文化侵蚀人们的思想,血性阳刚之气和尚武精神就会消退。改变病态审美,不妨给社会多注入军人气质,把优秀文化品格灌入以青少年为主的大众群体。唯此,方能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和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这一点,也应该永远是公共传播中的主流。‎ ‎(摘编自王宁《用军人气质激扬民族雄风》)‎ 材料四:‎ 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过美学和美育高潮后,学校美育越来越被分工细密的现有课程体系边缘化了,我们看到的常常只是偏重技能、缺失审美内蕴的“艺术课”或者仅剩知识、脱离现实生活和主体精神世界的所谓“美学课”,而少见品位高雅、内涵丰富、陶冶学生身心的“美育课”。社会转型过程中,整个社会难免产生许多浮躁、趋利、庸俗等负面情绪,使得校园文化生态异化,更使得青少年人格发育趋向“空心化”,即愈来愈缺失崇高、阳刚与雄壮的美感元素。‎ ‎(摘编自潘涌《美育为何难落实》)‎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作为国家未来的青少年可以拥有不同的审美选择,但如果越过底线,就会变审美为“审丑”。‎ B.忽视演员自我修养、不合理片酬,影视、综艺低俗化,挑战公序良俗,是热捧“小鲜肉”‎ 等娱乐造势传递出的不良倾向。‎ C.推崇“阴柔之风”的病态审美现象一旦泛滥,就会使血性阳刚之气和尚武精神消退,甚至会销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追求。‎ D.社会转型中产生的负面情绪损害了校园文化生态,而崇高、阳刚与雄壮等美感元素缺失,则造成青少年人格发育的“空心化”。‎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每个时代的文化环境、传播渠道、审美标准等因素都会影响这一代人对偶像的认知,因此偶像具有时代差异性是社会正常现象。‎ B.当前文化领域存在的病态审美现象由多种因素导致,既有“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的因素,更有文娱圈子奢靡浮夸之风的影响。‎ C.新时代军人身上奉献、刚毅、担当等独特的气质之美,可以作为当前社会另一个审美维度,引领时代潮流,提升大众群体文化的品格。‎ D.以文化人,更在育人,病态审美现象之所以引发公众反感,就是因为这种病态文化对青少年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6.扭转当下存在的病态审美心理,引领青少年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应从哪些方面着手?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晒秋 段吉雄 蟋蟀一声紧似一声的弹奏声中,村庄日渐丰腴。从田野里飘出来的风挟裹着瓜果醇香,沿着那条深邃小路踢踏踢踏就走进了季节深处。天空一副了无心事的样子,像是被水濯洗过,清爽,干净,素衣猎猎。‎ 藏在岁月深处的镰刀被季节唤醒,在月光下被磨去斑斑锈迹。刺啦刺啦,刀刃紧贴着纹路细腻的石片,在月牙一样的磨石上面荡着秋千,渐渐闪出银色光芒。当月光开始在镰刀上打旋的时候,磨刀声停了。农人用粗壮的大拇指肚在刀刃上轻轻荡着,手上能感到刀锋的寒气,听得到刀刃触摸指纹沟壑的声响。镰刀磨成这样,干起活来才不会拖泥带水。收割庄稼,一下就是一大把。就是伸向天空收割云彩,也是轻轻一挥,就会揽下满怀五彩缤纷。‎ 一墙之隔的老牛梦呓般的咀嚼被打断,摆动着尾巴送走悠闲梦境,踱步走进季节的繁忙中。男人腰上插着两把镰刀,身后是老牛健壮的身影,像是要仗剑闯荡江湖。他们同步迈出农家小院,消失在牛铃铛摇曳的清脆中。院子里模糊的轮廓渐次清晰。先是挂在屋檐下的辣椒、黄豆,然后是堆砌的玉米、芝麻。女人推开房门,打着哈欠来到院子中央,扫一眼天空。太阳挣扎着,一点一点地蠕动着,光线从罅缝中迸出。仅扫一眼,女人便知晓今天是个大晴天。她把衣服掖了掖,撸起袖子,忙碌起来。‎ 水泥地上,原本灰白的颜色现在却是一片深沉。蒙在玉米上面的塑料布有一层细细的水珠,看来昨夜的露水确实不小。女人边抖动着塑料布边在心里盘算着:今天院子里的粮食怎么晒,地里的农活怎么做。心里想着,手脚不停歇,轻轻一脚就叩开紧闭的鸡笼门。早就欠着颀长脑袋的那群生灵争着从笼子里出来,挤在门口谁也不肯让谁。还是那只一身雪白羽毛、顶着红润鸡冠的占得上风,成功突围,趾高气扬地踱着步,一个跃身,飞到院墙上,抖擞着身上的羽毛,引颈放喉。‎ 村庄在激昂的呼唤声中彻底醒过来。女人此时已经把院子里扫干净了,灰尘、露水还有喧嚣,以及一夜的慵懒。水泥院子还需要再晾晒一下,要经过太阳的消毒才能把粮食铺在上面,不然容易返潮。趁着这个功夫,她还有不少事要做,一边呼喝着赖床的孩子,一边走向厨房。‎ 面团意气风发坐在锅中盆里,膨胀的面团都快要溢出来。这季节发酵,不加点温度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这种效果的。看到这盆发酵好的面团,女人心里很欢喜,如同这个沉甸甸的季节带给她的喜悦。屋子里,玉米、花生、芝麻已经堆得插不下去脚了,只好挪到屋檐下。还不止这些呢,地里还有,雪白的棉花还未来得及摘,长得快要撑破地面的红薯还需要个把月沉淀。满院子都是醇浓的果浆味。雪白的面团在案板上来回滚动。满身热情顺着胳膊汩汩流进面里。千揉百转之后,放进笼屉,按上锅盖,蒙上湿布,灶膛里塞上两根干硬的松木棒子,火舌一下子就伸出来了。‎ 女人快步走出厨房,秋阳已经在院子里铺上金色地毯。是时候了,她一伸手,先把那黄豆荚从屋檐下抱下来,几步走到院子的一边,胳膊轻轻一抖,豆荚就均匀地铺在了地上,无需再去翻动。满屋玉米也需要太阳猛晒。女人半蹲着身子,两手轮流捡起玉米,挥臂把它们掷出门。那些玉米棒子撞击在地面,尖叫着、蹦跳着,朝远处滚去。也有玉米粒从上面脱落,在院子里打着口哨。很快,院子就变了样,金色一点一点吞噬着冷凝。‎ 女人想起锅里的馍馍,急忙起身。还没到厨房,就有一股甜醇的面香迎了过来。掀起锅盖,腾起的水雾一下子把半个身子都罩住了。她揭起一个冒着热气的白馍,在手里左右倒着,朝坐在院子角落的孩子走去。‎ 田地里,男人和牛已经把那块泛着油光的黑泥地犁了一半。老牛不紧不慢,与男人默契,十分娴熟地在这块地上走出一条条笔直的痕迹。他们不是在犁地,是在翻阅大地这本厚重而古老的书籍。‎ 太阳已经跃上山头,薄雾慢慢消失,阳光徜徉在这雾霭中,给山岗和大地都披上金霞。晨霭另一头,女人提着沉甸甸的篮子走来。男人回过头,看着那个身影,扭回头,鞭子在空中扯一个清脆的鞭花,气沉丹田,喊出整个田野里最得意的声音:“嘚——”‎ ‎(选自2018年11月17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以“晒秋”为题,通过晒秋季的种种收获来表现农民内心的幸福感,又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B. 文章叙写了秋季农民的繁忙,男人忙着犁田,女人在忙好家务的同时还要忙着晒收粮食作物。‎ C. 文章语言富有韵味,写天空时,一句“像是被水濯洗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天空的清澈明净。‎ D. 文章写女人起床看天后“把衣服掖了掖,撸起袖子”,运用两个细节写出了女人的勤劳能干。‎ ‎8. 请简要说明老牛形象在文中有何作用。(6分)‎ ‎9. 文章结尾写男人“喊出整个田野里最得意的声音:‘嘚——’”有何用意?(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竞劝,文教大兴。‎ 御史孔儒清军,里老多挞死。继宗榜曰:“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儒怒。继宗入见曰:“为治有体。‎ 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 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中官咋舌不敢受。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 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继宗欲宽之而无由。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由是十人者获释。尝监乡试得二卷,具朝服再拜曰:“二子当大魁天下,吾为朝廷得人贺耳。”及拆卷,王华、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人服其鉴。‎ ‎(选自《明史·杨继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 B.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 C.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 D.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刑部是封建时代官制六部之一,掌管国家的法律、刑狱等事务,长官为刑部尚书,其他五部为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工部。‎ B.擢,提拔。古代表示提升官职的词语有升、迁、擢、陟等。“擢第”也是“提升”之意。‎ C.中官,即宦官,通称太监,是古代被阉割后再在宫廷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成员的男性官员,宦官本为内廷官,不能干预朝政,但历史上也有宦官专权的事实。‎ D.乡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选拔人才的考试,因在秋天的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乡试考中的叫举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继宗尊师重教,成效突出。升任嘉兴知府时,他大力兴办地方学校,要求八岁的孩子都要入学,对学官以礼相待,形成了教师文人学者竟相劝勉、文化教育繁荣兴盛的局面。‎ B.杨继宗为民说话,得罪权贵。御史孔儒清查军队,却把多位里老杖死,杨继宗张贴告示调查此事,惹怒孔儒;杨继宗又进入朝廷状告孔儒越职行事,让孔儒非常恼恨。‎ C.杨继宗为官清廉,抵制腐败。任嘉兴知府时,他的官署和住所很简朴,平时不爱金钱,宦官路过他那里,他只送了普通物品;当宦官索要钱财时,他则要求对方出具凭证,巧妙地拒绝了宦官。‎ D.杨继宗慧眼识才,很有远见。他监察乡试时,发现两份优秀试卷,非常郑重和高兴地说这两位考生都将是天下的一流人才。后来,这两位考生相继考中状元,人们佩服他有眼光。‎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5分)‎ ‎(2)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5分)‎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4~15题。‎ 杭州春望 白居易①‎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②。‎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注】①白居易:中唐诗人,时任杭州刺史。②柿蒂:丝织品上的花纹;梨花:梨花春,酒名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遥望海天瑰丽的景色,近观城内风物人情,远近结合,错落有致。‎ B. 颔联用典故写春景,上句气象雄浑,下句旖旎动人,不但呈现了眼前景象,而且引人展开联想。‎ C. 颈联色彩词语的运用,描绘了当时社会的繁荣景象,也暗含对统治者追求奢侈浮华生活的批判。‎ D. 这首诗和《钱塘湖春行》一样,表现了作者对杭州风景的欣赏、赞美以及任职于此的悠然自得。‎ ‎15. 请简要说明本诗尾联的妙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功业的诗句是“  ▲  ,  ▲  ”。‎ ‎(2)《燕歌行》用边塞的阴惨景象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凄凉的诗句是“  ▲  ,  ▲  ”。(3)《客至》中“  ▲  ,  ▲  ”两句写出诗人以粗茶淡饭待客,频频劝饮、劝吃,体现了主人竭尽诚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疚。‎ 三、语言文字运用(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科幻文学自诞生之日起,便与同时期居于主流地位的写实主义文学关系 。如果说幻想文学植根于中世纪传说与民族史诗,历经浪漫主义的洗礼,与写实主义看起来 ,那么科幻文学的发展则大致与写实主义文学保持平行。‎ 科幻文学对写实主义不无借鉴,科幻巨作《基地》《沙丘》等都含有强烈的现实政治寓意;刘慈欣坦言《三体》叙事模仿的是《战争与和平》。( )。科幻文本中必须有科学话语,即使其中的科学技术是无法证实、 的。科幻文学中的科学话语是符合内在逻辑、在认知上可以证实其真实性的一种文学。这种真实性可能是违反常识,违反直感经验,违反社会认知共同习俗的,但它却在逻辑上成立,借助逻辑、科学原则或拟科学的思维认知来矫正、挑战、颠覆现实观念。当今世界,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正在 地发展,科幻文学对未来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的想象和预见也越来越具有启示意义。可以说,科幻文学指向看不见的真实,也指向不存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但一定与此时此刻密切相关。‎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扑朔迷离 泾渭分明 异想天开 如火如荼 B.错综复杂 泾渭分明 匪夷所思 方兴未艾 C.扑朔迷离 大相径庭 异想天开 方兴未艾 D.错综复杂 大相径庭 匪夷所思 如火如荼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科幻文学的话语方式是独特的,不需要为写实主义文学作注脚 B.独特的话语方式使科幻文学不需要为写实主义文学作注脚 C.科幻文学有自己独特的话语方式,不需要为写实主义文学作注脚 D.因为不需要为写实主义文学作注脚,科幻文学有自己独特的话语方式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科幻文学中的科学话语是符合内在逻辑、其真实性在认知上可以证实的一种话语。‎ B.科幻文学中的科学话语是一种符合内在逻辑、在认知上可以证实其真实性的文学。‎ C.科幻文学中的科学话语是符合内在逻辑、其真实性在认知上可以证实的一种文学。‎ D.科幻文学中的科学话语是一种符合内在逻辑、在认知上可以证实其真实性的话语。‎ 四、写作(本大题共2小题,共71分)‎ ‎20.微写作(11分)‎ 孙少安是《平凡的世界》里的人物,请以孙少安的口吻第一人称叙述“我和他(她)之间难忘的一件事”,‎ 要求:“我”和“他(她)”必须是原著中的人物,符合原著内容,内容充实。‎ ‎21.作文(60分)‎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生活少不了游戏。游戏是一种娱乐活动,也是一种处事方式,还是一种人生态度。游戏,有的需要积极投入,有的则要保持距离。‎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卷语文(答案)‎ ‎1.A(B.张冠李戴“调曲”“作词”互换;C.应是南宋前期;D “为生活所迫”原文无依据。)‎ ‎2.C(不是“苏轼、辛弃疾”,原文第6段提到是“李清照”。 )‎ ‎3.C( “转而”错误,原文是“更贴近现实生活”。 )‎ ‎4.D (不是空心化的原因。)‎ ‎5.D (“就是因为这种病态文化对青少年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不正确,材料二说的是“还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6.①从偶像与榜样来说,应注重提升自身艺术才华,爱岗敬业,展现良好公众形象;②从社会来说,要抵制不良文化侵蚀,以优秀文化滋养青少年;③从公众传播来说,应以军人气质激扬民族雄风,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④从学校来说,应打造品位高雅、内涵丰富、陶冶学生身心的“美育课”。(一点2分,答出三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7. C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C项,“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天空的清澈明净”错误,不是比喻。故选C。)‎ ‎8.【答案】用牛健壮的身影衬托男人的雄健;用牛的劳碌衬托男人的辛劳;用牛与男人的默契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 ‎【解析】此题考核分析文中的形象的作用的能力,要求分析“老牛”这一形象的作用,属于分析文中的次要形象的作用的题目,答题时抓到描写该形象的语段,分析其特征,然后分析对主要的人物、主旨以及结构的作用。此题文中写“一墙之隔的老牛梦呓般的咀嚼被打断,摆动着尾巴送走悠闲梦境,踱步走进季节的繁忙中”“男人腰上插着两把镰刀,身后是老牛健壮的身影,像是要仗剑闯荡江湖”通过牛写出男人的雄健、辛劳;“他们同步迈出农家小院,消失在牛铃铛摇曳的清脆中”“与男人默契,十分娴熟地在这块地上走出一条条笔直的痕迹”表现出牛与男人的默契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9. 【答案】表现男人因生活的幸福而满足;表现男人因自我价值的实现而满足;表现男人因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满足;表达了作者对农民质朴而充实的生活的赞美;意蕴深远,回味无穷。‎ ‎【解析】此题考核分析文中的句子含义及其作用的能力,要求分析文章结尾写男人“喊出整个田野里最得意的声音:‘嘚——’”的用意,答题时注意根据文段的内容和文章的主旨作答,此题注意根据文中句子“收割庄稼,一下就是一大把。就是伸向天空收割云彩,也是轻轻一挥,就会揽下满怀五彩缤纷”“她把衣服掖了掖,撸起袖子,忙碌起来”“面团意气风发坐在锅中盆里,膨胀的面团都快要溢出来。这季节发酵,不加点温度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这种效果的”“他们不是在犁地,是在翻阅大地这本厚重而古老的书籍”“晨霭另一头,女人提着沉甸甸的篮子走来”从男人和女人满足的角度进行概括。‎ ‎10.A(“闻母丧”句意完整,排除D。“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意思是“将官署中的器物全部登记交付给官府”,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继宗”做“力持风节”主语,排除C。选A项。)‎ ‎11.B(B项“擢第”指科举考试考中、及第。)‎ ‎12.B(“又进入朝廷状告”不正确,文中“入见”是“去拜见”的意思,应理解为当面指责。)‎ ‎13.(略)‎ 文言文译文:‎ 杨继宗,字承芳,是阳城人。天顺初年考中进士,授官刑部主事。……‎ 成化初年,因为王翱的推荐,升任为嘉兴知府。(杨继宗赴任时)仅用一个仆人跟随,官署书斋也都清朴无华。他生性刚正廉洁孤独冷峭,没有人敢有所冒犯。他经常召集当地的老人询问民间的疾苦,替他们解除。又大力兴办社学,民间有年满八岁不上学的子弟,则要处罚他们的父兄。杨继宗总是以宾客之礼接待学官。教师、学者竞相劝勉,文化教育事业兴盛发达。‎ 御史孔儒来嘉兴清理军籍,乡里里正多被鞭挞而死。杨继宗张榜公告说:“有被御史杖责致死的,到府衙来报告姓名。”孔儒十分恼怒。杨继宗去拜见他说:“治理百姓有一定的规矩。您只管剔除奸猾的人和弊端,劝勉和惩治官吏。如果挨家挨户稽查核对,则是相关政府机构的事,不是御史的职责范围。”孔儒无法与他争辩,但心中深为忌恨。离开嘉兴前,他突然闯入府衙,打开杨继宗的箱子查看,里面只有几套破旧衣服罢了,孔儒惭愧地走了。‎ 经过嘉兴的太监,杨继宗只拿菱角、芡实和历书送给他们。太监们索要钱财,杨继宗当即发出公牒领取府库金银,说:“钱都在,请给我立下印券。”太监吃惊得不敢接受。杨继宗进京觐见,汪直想要见他,他却不肯。明宪宗问汪直:“朝觐官中谁廉洁?”汪直回答说:“天下不爱钱的,只有杨继宗一个人罢了。”‎ 九年任满,杨继宗被破格升迁为浙江按察使。他多次与太监张庆意见不合,张庆哥哥张敏在司礼监,经常在宪宗面前诋毁杨继宗。宪宗说道:“(你说的)恐怕不就是那个不要一个钱的杨继宗吗?”张敏惶恐不安,写信给张庆说:“好好对待杨继宗,皇上已经了解这个人了。”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杨继宗立即离任出行,来到驿亭下,将官署中的器物全部登记交付给官府,只带着一个仆从、几卷书回家。杨继宗极力维持风纪节操,而且心肠慈厚。他任浙江按察使的时候,有十余名仓库官吏因短缺库粮被关在狱中,以致于卖掉子女赔偿。杨继宗想从宽处理他们,却没有理由。有一天,他的月俸银送到,他让人称量一下,超出了原数,再量别的官吏俸银,也都如此,因此悟出了仓吏缺粮的原因。他准备据实上报,众人恐惶不安,请求杨继宗,甘愿捐出俸禄代替仓吏们赔偿。十余名仓吏因此获释。杨继宗曾监察乡试,得到两份好考卷,便身着朝服一再拜天道:“这二位考生必当为天下人才之魁,我为朝廷得人才而祝贺。”等到拆开考卷,知道二生为王华、李旻。后来两人果然相继考中状元,人们因此佩服杨继宗有眼光。‎ ‎14.C ‎ ‎【解析】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C项,“对统治者追求奢侈浮华生活的批判”无中生有,诗中没有依据。‎ ‎15.尾联运用比喻手法,把湖寺西南的小路比作“裙腰”,形象地写出了小路的细长蜿蜒、翠绿葱茏,暗含了把西湖比作一位着绿裙的妩媚秀丽的佳人之意,巧妙地表达了对西湖的喜爱、赞美之情。诗人故意发问,既引发读者联想,富有情趣,又照应了题目中的“春”字。‎ ‎【解析】此题考核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能力,要求分析诗歌尾联的妙处,注意从内容、情感、手法和结构上的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诗歌末联又把目光移到远处,写最能代表杭州山水之美的西湖,结足春意。“湖寺”指孤山寺;“西南路”指由断桥向西南通往湖中到孤山的长堤,即白沙堤,简称白堤。“裙腰”这个绝妙的比喻,不仅写出了春日白堤烟柳葱茜,露草芊绵的迷人景色,而且把从远处俯瞰西湖的景象写得非常逼真生动,同时,写裙腰,自然使人联想到裙,宛若看到彩裙飘逸如湖面的水光波影;由裙,又自然使人联想到妩媚秀丽的西湖,岂非美丽少女的化身? 从结构上照应“春”。‎ ‎16.略 ‎17.A(第四空“方兴未艾”一般不做定语,因此排除B、C,第三空是在“无法证实”基础之上的递进,所以“异想天开”比“匪夷所思”程度更重,效果更好,所以答案为A。扑朔迷离: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识别。错综复杂:许多东西交叉牵连,情况多而杂。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是非、好坏分明。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异想天开:比喻想法离奇而不切实际。匪夷所思:不是根据常理所能想象到的。如火如茶:原形容军容之盛。后用来形容气势旺盛或热烈。方兴未艾:形容事物正在蓬勃发展,一时不会终止。)‎ ‎18.C(由前三句话对象一致性都是“科幻文学”,可以排除A、B, D项因果关系表达有点哆嗦,与整体语言风格不一致,因此答案选C。)‎ ‎19.D(主宾搭配合理上,可以排除B、C,由“一种”数量词的位置(多重定语的考察)可以排除A,所以答案为D.)‎ ‎20.(11分)‎ 一类卷(9—11分),符合题意,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表达流畅,较有文采。‎ 二类卷(5—8分),基本符合题意,内容较充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1—4分),偏离题意,内容空洞,结构不完整,语病较多。‎ ‎21.作文评分标准:‎ 类别分值 审题立意 语言表达 具体行文 一类卷 ‎60、55分 审题有独到发现,立意深刻或新颖 语言得体,有一定的语言特色。言近旨远,言简意丰。‎ 紧扣“游戏”立论,衍生出独到而深刻的观点,论据新颖正确,论证有层次,鞭辟入里,有文采。‎ 二类卷 ‎50分 审题准确,立意正确,有个人识见 语言通畅、连贯,笔到意随,言能尽意。‎ 准确界定“游戏”,能提出正确而富有个性的观点,有适量且适当的论据支撑,论证方法多样,结论水到渠成。‎ 三类卷 ‎45分 审题正确,立意正确,主题突出 语言基本通顺,基本能够达意 准确界定“游戏”,有个性化的认识,理解相对到位,论据典型,推理正确。‎ 四类卷 ‎40分 审题正确,立意一般 表达不够流畅,且有明显病句等硬伤 准确界定“游戏”,基本完成议论文的写作;观点符合材料要求,论证不够深入透彻。‎ 五类卷 ‎35分 审题偏差,立意简单 语言比较稚嫩、拙劣 有论点;论点和论据之间缺乏有机联系,显得牵强;论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 六类卷30分及以下 没有审题,立意低幼 语言显得粗俗、混乱,言不达意 无观点、无论证说理;思想境界不高,甚至反动,传播负能量;胡说闲聊,字数不足。‎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