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文言文阅读B卷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文言文阅读B卷含解析

1 第十二单元 文言文阅读(B 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 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和帝问曰:“在 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簿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己。” 帝大悦,涣由此显名。州举茂才..,除温令。县多奸猾,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境内清 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 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以平正 居身,得宽猛之宜。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又能以 谲数发擿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元兴元年,病卒。百姓市道莫不咨嗟。男女老壮皆相与 赋敛,致奠醊以千数。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 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 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 洛阳留王涣祠焉。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 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节选自《后汉书·王涣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 《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B.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 《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C.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 《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D.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 《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中充当的 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前四个断句相同,四个选项的第一个 区别在“涣少好侠”,翻译为“王涣年少时喜好游侠”更为通顺,排除 C、D。根据对仗的原则,“敦 儒学/习《尚书》/读律令”形成动宾结构,故选 B。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 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对于文化常识,应该熟记,注意容易设错 点。“师”单用,不可指国都,一般指老师、军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王涣初入仕途,才干受到赏识。他在太守陈宠手下担任功曹,遇事敢于决断;陈入朝为大司农, 回答皇上询问时褒奖他善于简贤选能,王由此得以显名。 B.王涣扫除积弊,境内风清气正,他担任温县县令,以谋略铲除奸猾之徒,世面清平,商人露宿于 道;升任兖州刺史后,又依法整肃下属部门,极有声威。 C.王涣办案严谨,治事宽猛相济,他对于疑难案件以及法理难平者,探寻本来面目,尽力还以公正; 又能够揭发奸隐之事,深受外界称叹,被誉为有神算。 D.王涣政绩卓越,后任难以比肩,他死于洛阳令任上,皇上下令特选其继任者,均不称职;后来选 用任峻,任充分发挥文武属吏才干,仍然忙得无法分身。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D 项,原文说“元兴元年,病卒”,未点明是“死于洛 2 阳令任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5 分) (2)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5 分) 【参考答案】(1)百姓思念王涣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 (2)一年间的断案,不过几十件,声威超过王涣,而在条理方面比不上他。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重点关注文中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句式,逐一译出重点词 语,然后调整句式和结构。一定要有语境意识,根据上下文确定词句意义。采分点:(1)“为立祠 安阳亭西”为省略句、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安阳亭西为之立祠”;“弦”为名词作动词, “弹奏、奏乐”;“荐”,根据上下文意推断为“祭祀、进献”。(2)“一岁”译为“一年”;“狱” 为案件;“不过”古今异义,“不超过”;“文理”为“条理”。 【参考译文】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父亲名顺,安定太守。年少时喜好行侠仗义打抱不平,崇尚力气和 武艺,与强悍轻捷的少年交往频繁。后来才改变了自己的志向,钻研儒学,学习《尚书》,研读律令, 大体明晓了这些书典的主要旨义。他担任郡太守陈宠的功曹后,对自己的职责认真负责,敢于决断, 即使对豪强大户也决不留情。陈宠因而名声大震,被提升到朝中任大司农。汉和帝问他:“你在郡 中是用什么办法治理政务的?”陈宠叩头回答说:“臣任用功曹王涣,让他选拔有才能的人处理各 种事物,又让主簿镡显弥补纠正有漏洞的地方,我不过是奉命宣读皇上您的诏书罢了。”和帝十分 高兴。王涣从此后开始知名。州里举荐王涣为茂才,并让他做温县县令。温县境内有很多奸猾之徒 胡作非为,长期以来成了当地人的大患。王涣采取策略加以讨伐打击,把他们全都杀了。县境内安 定太平,有的商人就在外面停宿。其中有放牛的人,都说自己是王涣的属下,始终没有人敢侵犯。 王涣担任了三年温县县令后,升为兖州刺史,他严格地纠察鄙州所属郡县,声名大震。后来由于考 核妖言不实而被定罪免官。一年多后,又被征召任命为侍御史。永元十五年,王涣随从皇帝南巡, 返回后被任命为洛阳县令。他严格要求自己,办事清平公正,处理案件也宽严得当。其中那些含有 冤情,长期告状,而历届官府所不能判决、按法律情理难以彰明、人们难以信服的案件,王涣无不 弄清真伪,清除大家的疑点。同时他还用巧妙的办法,多次揭发和暴露隐密的坏人坏事。京城的人 都称颂叹服他,认为王涣有神仙一样的智慧和妙算。元兴元年,王涣病死。百姓在市中和路上没有 不叹息的。男女老少都共同集资,前去祭奠酿酒,多达数千人。王涣的灵枢向西运回家乡,路过弘 农县,老百姓都在路旁摆设盘、碗加以祭奠。官吏问这样做的缘故,老百姓全都说平常带米到洛阳, 被士卒衙门所盘剥,经常要损失一半。自从王涣任洛阳县令,不再有官吏掠夺侵扰的事情了,所以 来祭奠以报答他的恩情。王涣的政治教化令人怀念感激达到这样的地步。百姓思念王涣恩德,在安 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延熹年间,桓帝喜好黄老之术,将各种祭 祀的处所全部毁掉,只特别留下诏密县保存已故太傅卓茂的祠庙,洛阳保留王涣的祠庙。自从王涣 死了以后,皇帝连续下诏给三公令他们挑选洛阳令,都不称职。永和年间,急切下令勃海任峻补任洛 阳令。任峻提拔任用文武官吏,都各尽所能,纠察捉拿奸盗,一刻也没有空闲,一年间的断案,不 过几十件,声威超过王涣,而在条理方面比不上他。任峻字叔高,在太山太守任上去世。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19 分) 贾应春,字东阳,真定人。嘉靖二年进士。授南阳知县,迁和州知州。入为刑部郎中。历知潞 安、开封二府。迁陕西副使。进右参政。宁羌贼起,会兵讨平之。迁按察使,左、右布政使,皆在 陕西。就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三十二年进兵部右侍郎,总督三边军务。俺答诸部岁扰边,应 春言:“诸边间谍不通,每寇入莫测其向,我则无所不备。兵分势孤,往往失事。夫寇将内犯必聚众 治器腊肉饲马传箭祭旗其形先露而我民被掠者间亦临边传报颇有左验使边臣厚以官赏,令密侦候, 视漫然散守者,功相十百。”乃定赏格以请。帝立从之。其秋,寇大入延绥,杀掠五千余人。应春 督诸将邀击,获首功..二百四十,以捷闻。而巡按御史吉澄极言败状。帝竟录应春功,官其一子。明 年罢宣、大总督苏佑,以应春代。时秋防将届,代应春者江东未至,令仍旧任。套寇数万人屯宁夏 山后,先遣骑五百余入掠。总兵官姜应熊守红井以缀敌,而密遣精兵薄其营,斩首百四十余级,进 应春右都御史。逾月,寇别部入永昌、西宁,为守将所破。番人入镇羌,总兵官王继祖击败之,并 赐应春银币。久之,寇五千骑犯环庆,为都督袁正所破,掠庄凉,守将邀斩百二十人,再予应春一 子官。在镇数载,筑边垣万一千八百余丈,以花马池闲田二万顷给军屯垦..,边人赖之。征拜南京户 部尚书。论边垣功,进秩.一等。旋召为刑部尚书,改户部..。国用不足,应春以为言。因命征不及七 分者,所司毋迁官。漕政废弛,运艘多逋负,亦以应春言重其罚。岁余,致仕去。卒,赠太子太保。 (节选自《明史·贾应春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夫寇将内/犯必聚众治器/腊肉饲马/传箭祭旗/其形先露/而我民被掠者/间亦临边/传报颇有左验/ B.夫寇将内犯/必聚众治器/腊肉饲马/传箭祭旗/其形先露/而我民被掠者/间亦临边传报/颇有左验/ C.夫寇将内/犯必聚众治器/腊肉饲马/传箭祭旗/其形先露/而我民被掠者/间亦临边传报/颇有左验/ D.夫寇将内犯/必聚众治器/腊肉饲马/传箭祭旗/其形先露/而我民被掠者/间亦临边/传报颇有左验/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 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犯”是侵犯的意思,排除 A 项、C 项。 “临边”修饰“传报”,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 D 项。句意:而敌寇准备侵犯我们时,必然会聚 集部众整理武器,腊肉喂马,传递令箭,祭祀军旗,他们的形迹就先暴露出来。我方遭受抢掠的百 姓,有时也会到边境上传递情报,消息多被证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3 A.首功,以斩获敌首计功。古代打仗主要依据士兵杀敌数量来赐予爵位或奖赏金银。 B.屯垦,指聚居垦荒。屯垦戍边是历代王朝治理边疆的重要政策,以军屯和民屯为主。 C.秩,原来指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后来又引申为根据功过评定的官员品级。 D.户部,古代六部之一,主管全国赋税、户籍、田地、土木兴建等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 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 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 项,主管土木兴建的机构是工部。工部起源于周代官制中 的冬官,汉成帝置尚书五人,其三曰民曹。后汉以民曹兼主缮修、功作、盐池、园苑之事。西晋以 后置田曹掌屯田,又有起部掌工程,水部掌航政及水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贾应春胸有谋略。针对边关各戍所各自备战,兵力分散、势力孤弱的问题,他提出建议,并定下 奖赏标准,得到皇帝的应允。 B.贾应春军事才能出众。当敌寇大举入侵延绥时,贾应春率领将士半路迎击,痛击边寇,斩杀敌军 二百多人,受到皇帝奖赏。 C.贾应春善于治军。他不仅屡立战功,镇边期间,还大量修筑边墙,让军队驻扎花马池开垦闲田, 保障了边境安全,造福于民。 D.贾应春善理政务。针对国家费用不足的实际问题,贾应春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下令凡是征收税费 不足七成的官员不得升迁。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 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 是分析观点。D 项,结合文本内容“国用不足,应春以为言。因命征不及七分者,所司毋迁官”分 析可知,“贾应春下令征费不足的官员不得升迁”错,应为皇帝下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使边臣厚以官赏,令密侦候,视漫然散守者,功相十百。(5 分) (2)总兵官姜应熊守红井以缀敌,而密遣精兵薄其营,斩首百四十余级,进应春右都御史。(5 分) 【参考答案】(1)(如果)让守边大臣重赏报信人,让他们秘密侦察敌情,比起分散守卫边境,可 以收到十倍百倍的功效。 (2)总兵官姜应熊把守红井来牵制敌人,而暗中派遣精兵迫近敌人的营寨,斩敌一百四十多人,贾 应春升为右都御史。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 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1)“使”译为“如果”,“视”译为“比较、比照”。(2)“缀”译为“紧 跟、追随(牵制)”,“密”译为“暗中”,“薄”译为“接近、迫近”。 【参考译文】 贾应春,字东阳,真定人。嘉靖二年进士。授官南阳知县,迁任和州知州。调入朝廷任刑部郎 中,历任潞安、开封二府知府。迁任陕西副使。进职右参政。宁羌有反贼作乱,他聚集兵力讨平反 贼。调迁按察使,又升任左、右布政使,都在陕西任职。就地封为右副都御史,巡抚陕西这个地方。 嘉靖三十二年进为兵部右侍郎,总督三边军务。俺答诸部年年侵扰边关,贾应春说:“各边境之间 没有互相通报侦察的情况,每逢敌寇入侵不能测知动向,而我们每个戍所都得进行备战。兵分多路, 势力孤弱,往往误事。而敌寇准备侵犯我们时,必然会聚集部众整理武器,腊肉喂马,传递令箭, 祭祀军旗,他们的形迹就先暴露出来。我方遭受抢掠的百姓,有时也会到边境上传递情报,消息多 被证实。(如果)让守边大臣重赏报信人,让他们秘密侦察敌情,比起分散守卫边境,可以收到十 倍百倍的功效。”于是定下奖赏的标准请求批准。皇帝当即听从。当年秋天,敌寇大举入侵延绥, 杀戮抢掠五千多人。贾应春率各将士半路迎击,获敌首级二百四十个,向皇帝奏捷。但巡按御史吉 澄极力言说战败状况。皇帝最终给贾应春记功,并赐贾应春的一个儿子官职。第二年皇帝罢免了宣 府、大同总督苏佑官职,以贾应春代替。当时秋防日期将到,代替贾应春的人江东还未到达,于是 命令贾应春留任。河套敌寇数万人屯兵宁夏山后,先派骑兵五百多人入侵抢掠。总兵官姜应熊把守 红井来牵制敌人,而暗中派遣精兵迫近敌人的营寨,斩敌一百四十多人,贾应春升为右都御史。过 了一个月,敌寇他部入侵永昌、西宁,被守将击破。番人入侵镇羌,被总兵官王继祖击败,王继祖、 贾应春均获赐银币。过了很久,敌寇五千骑兵进犯环庆,被都督袁正击破,敌寇又抢掠庄凉,守将 阻截斩杀敌寇一百二十人,皇帝再赐贾应春一个儿子官职。在贾应春镇守边境的几年里,修筑边墙 一万一千八百多丈,并将花马池一带二万顷闲田让军队驻扎开垦,边关人民因此得到保护。征召贾 应春为南京户部尚书。论贾应春修边墙的功劳,进俸禄一等。不久召任刑部尚书,改派到户部。国 家费用不足,贾应春为此向皇上进言。皇上于是下令凡征收不到规定征收费用十分之七的主管官员, 主管部门不能提拔他们。漕运事务废弛、运船拖欠税费的很多,也因为贾应春的建议而被加重处罚。 一年多后,贾应春辞职离去。死后被赠太子太保。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19 分) 羊琇,字稚舒,景献皇后之从父..弟也。琇少举郡计,参镇西钟会军事,从平蜀。及会谋反,琇 正言苦谏,还,赐爵关内侯...。琇涉学有智算,少与武帝通门,甚相亲狎,每接筵同席,尝谓帝曰: “若富贵见用,任领护各十年。”帝戏而许之。初,帝未立为太子,而声论不及弟攸,文帝素意重 攸,恒有代宗之议。琇密为武帝画策,甚有匡救。又观察文帝为政损益,揆度应所顾问之事,皆令 4 武帝默而识之。其后文帝与武帝论当世之务及人间可否,武帝答无不允,由是储位遂定。及帝为抚 军,命琇参军事。帝即王位后,擢琇为左卫将军,封甘露亭侯。帝践阼,累迁中护军,加散骑常侍。 琇在职十三年,典禁兵,豫机密,宠遇甚厚。初,杜预拜镇南将军,朝士毕贺,皆连榻而坐。琇与 裴楷后至,曰:“杜元凯乃复以连榻而坐客邪?”遂不坐而去。琇性豪侈,费用无复齐限,而屑炭 和作兽形以温酒,洛下豪贵咸竞效之。又喜游燕,以夜续昼,中外五亲无男女之别,时人讥之。然 党慕胜己,其所推举,尽心无二。穷窘之徒,特能振恤。选用多以得意者居先,不尽铨次之理。将 士有冒官位者,为其致节,不惜躯命。然放恣犯法,每为有司所贷。其后司隶校尉刘毅劾之应至重 刑武帝以旧恩直免官而已顷之复职及齐王攸出镇也,琇以切谏忤旨,左迁..太仆。既失宠愤怨,遂发 病,以疾笃求退。拜特进,加散骑常侍,还第,卒。帝手诏曰:“琇与朕有先后之亲,少小之恩, 历位外内,忠允茂著,不幸早薨,朕甚悼之。其追赠..辅国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赐东园秘器,朝 服一袭,钱三十万,布百匹。”谥曰威。 (节选自《晋书•羊琇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其后司隶校尉刘毅劾之/应至重刑/武帝以旧恩/直免官而已/顷之/复职/ B.其后司隶校尉/刘毅劾之应至重刑/武帝以旧恩/直免官而/已顷之/复职/ C.其后司隶校尉/刘毅劾之应至重刑/武帝以旧恩直/免官而已/顷之/复职/ D.其后司隶校尉刘毅劾之/应至重刑/武帝以旧恩直/免官而/已顷之/复职/ 【答案】A 【解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 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 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司隶校尉刘毅”为一人,官 名加人名,不能分开,并非刘毅弹劾司隶校尉。排除 B 项、C 项;“直”通“只”,“仅仅”的意 思。且“恩直”无意义。再排除 D 项;若在“而”与“已”间断开,“而”用在句末,一般通“尔”, 作叹词用,很显然这里没有感叹语气,“已”为“已经”之意,但后面跟“顷之”,也表时间,不 久的意思,故两词连用错。“而已”连用,表示“罢了、如此而已”的意思,不能分开。据此推断 A 项正确。文言断句后,语意要符合文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从父,指称父亲的亲兄弟,从父年长于父者为从伯,年幼于父者为从叔。 B.关内侯,爵位名,一般是对立有军功的将领的奖励,有按规定户数征收租税之权。 C.左迁,降低官职,即“降官”。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D.追赠,或作追封、追晋,即加封死者的官职勋位,用于表扬对朝廷有贡献的死者。 【答案】A 【解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 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 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A 项,“指称父亲的亲 兄弟”说法不对,指的是祖父的兄弟的儿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羊琇足智多谋。武帝的太子之位不稳,羊琇为武帝出谋划策,在很多方面都有补救,最终得以成 功。 B.羊琇个性十足。在参加杜元凯的庆贺宴会时,因为不满杜元凯以连榻招待客人,他不肯坐下就此 离开。 C.羊琇深受宠幸。武帝让他主管禁兵,参与机密,羊琇死后武帝亲下诏书,追赐官职,赏赐财物。 D.羊琇生性豪奢。他用木炭捣成碎屑制成兽形来温酒,洛阳的豪贵都争相仿效;他还经常和亲戚夜 以继日地玩乐。 【答案】A 【解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 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 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 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 高等等。A 项,“武帝的太子之位不稳”错,武帝当时还没有被立为太子。所以选 A 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又观察文帝为政损益,揆度应所顾问之事,皆令武帝默而识之。 (2)然党慕胜己,其所推举,尽心无二。穷窘之徒,特能振恤。 【参考答案】(1)(羊琇)又观察文帝处理政事的得失,猜测文帝将要询问的事,都让武帝默默地记 住。 (2)但是他交接仰慕比自己强的人,对这些人的举荐,他总是尽心尽力,没有二心。对于身处困厄 中的人,他特别能加以救济。 【解析】题干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 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 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损益”,“得失”;“揆度”,“猜测”; “顾问”,“询问”;“识”同“志”,“记住”。第二句关键点:“党”,“交接”;“推举”, “举荐”;“穷窘之徒”,“身处困厄中的人”;“振恤”,“体恤、救济”。 【参考译文】 5 羊琇字稚舒,是景献皇后的堂弟。羊琇年少的时候被举荐为郡里的计吏,参与了镇西将军钟会 军队上的事务,跟从钟会平定蜀国。等到钟会谋反时,羊琇义正辞言地苦苦劝谏,回来后,被赐于 关内侯的爵位。羊琇研究学问有智慧谋略,年少时和晋武帝同为显贵之家,相互间很是亲近,经常 同席参加筵宴,(他)曾经对武帝说:“如果地位富贵受到重用,(让我)担任领军将军和护军将军各 十年。”武帝当作玩笑答应了他。当初,武帝没有被立为太子,名声比不上他的弟弟司马攸,文帝 内心一向看重司马攸,经常有让司马攸接管宗族大权的考虑。羊琇秘密地为武帝出谋划策,在很多 方面都有补救。(羊琇)又观察文帝处理政事的得失,猜测文帝将要询问的事,都让武帝默默地记住。 后来文帝与武帝谈论当今世上的事务和社会上的是非,武帝的回答没有一处不得当的,因此太子的 地位就确定了。等到武帝做抚军,命令羊琇参与军事。武帝即王位后,提升羊琇为左卫将军,封为 甘露亭侯。武帝登基,多次升迁,后为中护军,加封散骑常侍。羊琇在职十三年,主管禁兵,参与 机密,非常受宠幸。当初,杜预被任命为镇南将军时,朝中人士都来庆贺,在席者均连榻同坐。羊 琇与裴楷后到,说:“杜元凯(杜预字元凯)竟然用连榻招待客人吗?”于是不肯坐下就此离开。 羊琇生性豪华奢侈,费用不加限制,用木炭捣成碎屑制成兽形来温酒,洛阳的豪贵都争相仿效。羊 琇又喜欢宴会,夜以继日,亲戚共聚一堂而且无男女之别,这种生活方式颇为当时的人讥讽和议论。 但是他交接仰慕比自己强的人,对这些人的举荐,他总是尽心尽力,没有二心。对于身处困厄中的 人,他特别能加以救济。选任人才时,(他)大多把符合自己心意的人放在前边,不根据既定次序提 拔。将士有因他而得到官位的,为他尽忠,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但是他为人放恣犯法,经常得到 有关官员的宽免。后来司隶校尉刘毅弹劾他,应该用重刑处罚他,武帝因为往日的深厚的情谊,仅 仅免了他的官职而已。不久以后,(他)官复原职。等到齐王司马攸出任外地官职之后,羊琇因为直 言进谏触怒了皇帝,被贬为太仆。羊琇失宠后愤怒怨恨,于是发病,因为病情严重请求退休。(后来 他)被任命为特进,加授散骑常侍,回到家(后),(不久)去世。皇帝亲手写诏书说:“羊琇和我有先 皇后的亲戚关系,有少年时代的情谊,官职经历了朝廷内外,忠诚显著,不幸早逝,我非常悲伤。 追赠(他)为辅国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赏赐东园秘器,朝服一袭,钱三十万,布百匹。”(羊琇) 谥号是威。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19 分) 温子升,字.鹏举,晋大将军峤之后也。世居江左..。子升初受学于崔灵恩、刘兰,精勤,以夜继 昼,昼夜不倦。长乃博览百家,文章清婉。为广阳王渊贱客,作《侯山祠堂碑文》,常景见而善之, 故诣渊谢之。景曰:“顷见温生。”渊怪问之,景曰:“温生是大才士。”渊由是稍知之。 熙平初,中尉、东平王匡博召辞人,以充御史,同时射策..者八百馀人,子升与卢仲宣、孙搴等 二十四人为高第。于时预选者争相引决,匡使子升当之,皆受屈而去。搴谓人曰:“朝来靡旗乱辙 者,皆子升逐北。”遂补御史,时年二十二。台中文笔皆子升为之。以忧去任,服阕..,还为朝请。 正光末广阳王渊为东北道行台召为郎中军国文翰皆出其手于是才名转盛黄门郎徐纥受四方表启 答之敏速于渊独沉思曰彼有温郎中才藻可畏高车破走,珍宾盈满,子升取绢四十匹。及渊为葛荣所 害,子升亦见羁执,荣下都督和洛兴与子升旧识,以数十骑潜送子升,得达冀州。自是无复宦情, 闭门读书,厉精不已。 建义初,为南主客郎中。及天穆将讨邢杲,召子升同行,子升未敢应。天穆谓人曰:“吾欲收 其才用,岂怀前忿也。今复不来,便须南走越,北走胡耳!”子升不得已而见之。加伏波将军,为行 台郎中,天穆深加赏之。 齐文襄王引子升为大将军府谘议参军。子升前为中书郎,常诣萧衍客馆受国书,自以不修容止, 谓人曰:“诗章易作,逋峭难为。”文襄馆客元瑾曰:“诸人当贺。”推子升合陈辞。子升久忸怩, 乃推陆操焉。及元瑾等作乱,文襄疑子升知其谋。方使之作《献武王碑文》,既成,乃饿诸晋阳狱, 食弊襦而死,弃尸路隅,没其家口。子升外恬静,与物无竞,言有准的,不妄毁誉,而内深险。事 故之际,好预其间,所以终致祸败。 (节选自《魏书•温子升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正光末/广阳王渊为东北道行台/召为郎中/军国文翰皆出其手/于是才名转盛黄门/郎徐纥受四方 表启/答之敏速于渊/独沉思曰/彼有温郎中/才藻可畏/ B.正光末/广阳王渊为东北道行台/召为郎中/军国文翰皆出其手/于是才名转盛/黄门郎徐纥受四方 表启/答之敏速/于渊独沉思曰/彼有温郎中/才藻可畏/ C.正光末/广阳王渊为东北道行台/召为郎中/军国文翰皆出其手/于是才名转盛/黄门郎徐纥受四方/ 表启答之敏速/于渊独沉思曰/彼有温郎中/才藻可畏/ D.正光末/广阳王渊为东北道行台/召为郎中/军国文翰皆出其手/于是才名转盛/黄门郎徐纥受四方 表启/答之敏速于渊/独沉思曰/彼有温郎中/才藻可畏/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 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黄门郎徐纥”是官职与 人名的组合,这是文言的习惯,不要断开;“于渊”作后句的主语,前面断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所以取一与本名含义无关的别名,称之为字。 B.江左,古人习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东西与左右常可互相替代,故江左又指江东。 C.射策,汉代考试取士方法之一,士子针对策问,提出治理政事方略,后泛指应试。 D.服阕,古人任职时因其父亲或母亲去世离职守丧三年,期满除服,称之为服阕。 【答案】A 6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 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 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 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 A 项,古人名与字的含义是相关的,不是无关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温子升求学勤奋,文风清婉。他开始求学时,读书兢兢业业,夜以继日,孜孜不倦;成人后博览 百家之书,所写的文章清丽婉约。 B.温子升文才出众,擅长写作。在八百多人的考试中,他脱颖而出,被补任为御史;御史台的文件、 军政文件信函都出自他的手笔。 C.温子升不贪财,不愿出仕。高车国被打败之后,珍宝堆积如山,但他只拿了四十匹绢;葛荣被害 后,他就不再有做官的念头了。 D.温子升谨小慎微,遇事难决。他担心天穆怀恨旧怨不敢应召,最后不得已才出马;元瑾推荐他陈 述贺词,结果他忸怩了很长时间。 【答案】C 【解析】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 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 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 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题中 C 项,“葛荣被害”这一事实错 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于时预选者争相引决,匡使子升当之,皆受屈而去。 (2)子升亦见羁执,荣下都督和洛兴与子升旧识,以数十骑潜送子升。 【参考答案】(1)当时参加选拔的人竞相争论不服,元匡让子升出面,那些人都被说服而离去。 (2)子升也被捉住扣押,葛荣手下的都督和洛兴跟子升以前相识,率几十名骑兵暗地护送子升。 【解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 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于时,当时;预,参加;引决,不服;受屈,被说服;见,被; 执,扣押;以,率领;潜,暗地。 【参考译文】 温子升,字鹏举,晋朝大将军温峤的后代。世代居住在江东。子升最初向崔灵恩、刘兰求学, 读书兢兢业业,夜以继日,孜孜不倦。长成人后博览百家之书,所写的文章清丽婉约。充当广阳王 元渊的贱客时,创作了《侯山祠堂碑文》,常景见到后认为写得很好,便到元渊家中当面致谢。常 景说:“不久前见到了温生。”元渊奇怪地问温生是什么人物,常景说:“温生是个大才子。”元 渊这才开始知道他有才学。 熙平初年,中尉、东平王元匡广泛招用文人,以充任御史,一时接受策问的有八百多人,子升 和卢仲宣、孙搴等二十四人中高第。当时参加选拔的人竞相争论不服,元匡让子升出面,那些人都 被说服而离去。孙搴对人说:“早上来的那些拖旗帜乱车辙的人,都是被子升打败的。”于是补选 为御史,当时他年仅二十二岁。御史台中的文件都是子升写的。因守丧而卸任,服丧期满后,回去 担任奉朝请一职。 正光末年,广阳王元渊任东北道行台,召用子升为郎中,军政文件信函都出自他的手笔。于是 才华名气开始转盛。黄门郎徐纥接受四方的奏表疏启,答复的文章写得敏捷,只有对元渊的启状却 沉思起来,说:“那里有温郎中,才华辞藻可畏。”高车国被打败逃走,珍宝堆得满满的,子升拿 了四十匹绢。元渊被葛荣杀害后,子升也被捉住扣押,葛荣手下的都督和洛兴跟子升以前相识,率 几十名骑兵暗地护送子升,得以到达冀州。从此不再有做官的念头,闭门读书,刻苦自励不断求精。 建义初年,担任南主客郎中。等到天穆准备征讨邢杲,通知子升一起出发,子升不敢答应。天 穆对别人说:“我是想用他的才华,岂是为前次的事怀恨呢? 今天若又不来,他只有往南跑到越, 北跑到胡!”子升不得已便出来见他。加授伏波将军,任行台郎中,天穆非常赏识他。 齐文襄王招用子升为大将军府谘议参军。子升以前当中书郎时,曾经到萧衍的客馆接受国书, 自认为不修仪容举止,对人说:“写诗作文容易的,要文笔优美就困难了。”齐文襄王的馆客元瑾 说:“诸位都应该祝贺。”推举子升一起陈述贺词。子升忸怩了半天,就推出了陆操。到元瑾等人 发动叛乱时,文襄王怀疑子升预先知道他们的阴谋。子升被派去作《献武王碑文》,碑文完成后, 就把他投进晋阳牢狱中挨饿,结果他饿得吃破短袄而死去,尸体被抛弃在道旁,全家丁口被籍没。 子升外表恬静,与世无争,说话有分寸,不随便毁誉别人,但城府很深险。每有什么大事,总好干 预其中,这也是最终遇祸而死的原因。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19 分) 鲁芝字世英,扶风郡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 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 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 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 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 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 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 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 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 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阼..,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 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 7 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 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 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 起为并州刺史/ 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 为并州刺史/ 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 为并州刺史/ 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 起为并州刺史/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本题属于文言断句,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 据其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 第一步找到常用 语句首的副词“遂、俄而”,前面断开;第二步找到主语“芝、宣帝”,前面断开;第三步,根据 结构,转折关系“而”前面断开,根据对仗句式“口不讼直”和“志不苟免”中间断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对于文化常识,应该熟记,注意容易设错 点,本题中“践阼”原指“踏入古代庙堂前台阶”错,应是“踏上阼阶主位”。古代庙寝堂前两阶, 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同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不符合原文,也错误。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鲁芝自小受苦,仕途少有挫折。他家本为豪族,但幼年失去父亲后,即流离失所;入仕后受到郭 淮器重,后又随从曹真出督关右,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 B.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 市,恢复旧境:离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 C.鲁芝审时度势,进言劝谏曹爽。曹爽辅政时,他在曹手下任司马,曹受到讨伐,他率部下驰援, 并提出应对策略,劝曹挟天子以号令四方,然而未被采纳。 D.鲁芝洁身自好,深受羊祜推重。羊祜任车骑将军时辞让说,鲁芝为人清心寡欲,与人和睦又不苟 同,任职到老,以礼始终,自己愿意将车骑将军礼让鲁芝。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蜀地饱受侵扰”错,原文“郡邻于蜀,数被侵掠”的 意思是“天水接邻蜀地,多被蜀国侵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参考答案】(1)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 (2)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理解是文言文翻译的基础,而理解的准确性往往取决于对文中 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句式的理解和掌握。在翻译时一定要注意语境,逐一译出重点词语,然后 调整句式和结构。得分点:(1)以,凭借;出征,出兵征讨;以为,作为;先驱,先锋。(2)以, 因为;履,行为;素,向来,一向;作,建造;屋五十间,定语后置句,五十间屋。 【参考译文】 鲁芝,字世英,扶风郡人。世代有美名,是西州的大户人家。他的父亲被郭氾所害,鲁芝从小 流离失所,十七岁时迁居雍地,致力于文化思想研究。被郡守举荐为上计吏,后被州郡征召为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是雍州刺史,非常敬重鲁芝。于是举荐为孝廉,提升鲁芝为郎中。后封鲁芝为骑都 尉、参军事、代理安南太守,再后来又升任为尚书郎。曹真亲自督促关右军务时,鲁芝又参与大司 马府的军机大事。曹真去逝后,宣帝代替曹真督促关西军务,于是任命鲁芝参与骠骑军事,后调任 天水太守。天水郡和蜀地相邻,常被蜀军侵犯掠夺,人口一直在下降,盗贼四起,鲁芝竭力镇守防 卫,又建立集市贸易,几年的工夫,被掠夺的土地都收复了。又调任他为广平太守。天水百姓包括 少数民族都非常仰慕他的美德,大家亲自到京城上书,请求留下鲁芝继续做天水太守。魏明帝答应 了这一请求。曹爽辅政的时候,鲁芝被拜为司马。鲁芝多有正直的言论和深远的谋略,然而曹爽却 不采纳。等到宣帝起兵要杀曹爽的时候,鲁芝又率领他的手下攻打城门,竭力保护曹爽,并劝曹爽 说:“先生您处在伊周的高位,一旦获罪被罢免,即使想拉一条狗都不可以了(更不要说统领人)! 如果挟天子保住许昌,依仗帝王的威仪,号令天下征讨天下,谁敢不听从您呢!如果放弃这个决策 而束手待毙,那不是想去东市被杀头,难道不令人痛心吗?”曹爽懦弱又被人迷惑,因而没有听取 鲁芝的意见,于是束手就擒。鲁芝也受到牵连而被下狱,论理当死,但他始终凛然不阿,始终不改 坚贞的气节。宣帝很喜欢他,于是赦免了他。不久担任并州刺史。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 8 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平定诸葛诞之后,升为大尚书,掌管刑法。武帝登基后,调任镇 东将军,进爵为侯。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 鲁芝知道后,借口年高力微,告老还乡,向朝廷请求的奏表上了十多次,于是征召为光禄大夫,赐 以特殊的地位,御赐随行吏卒及车马。羊祜作为车骑将军,于是以自己的位置让鲁芝,说:“光禄大 夫鲁芝,洁身寡欲,为人谦和而不苟同,年迈华发,却始终在尽为臣之礼(孝命朝廷),尚且没有受 到这样的待遇,我却超越了他(坐这么高的位子),凭什么来化解天下人(对我)的怨恨呢!”皇上 没有听取。(可见)他被人敬重到了这样的程度。泰始九年去逝,时年八十四岁。武帝为他哀悼,并 御赐大量的车马作为送葬之用,赐谥号贞,并赐墓地百亩。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19 分) 斛斯征,字士亮,河南洛阳人。父椿,太傅、尚书令。征幼聪颖,五岁诵《.孝经..》.《周易》,识者异 之。及长,博涉群书,尤精《三礼》,兼解音律。有至性,居父丧,朝夕共一溢米。以父勋累迁太常卿。 自魏孝武西迁,雅乐废缺,征博采遗逸,稽诸典故,创新改旧,方始备焉。又乐有錞于者,近代绝无 此器,或有自蜀得之,皆莫之识。征见之曰:“此錞于也。”众弗之信。征遂依干宝《周礼注》以 芒筒捋之,其声极振,众乃叹服。征乃取以合乐焉。六官建,拜司乐中大夫,进位骠骑大将军、开 府。后高祖以征治经有师法,诏令教授皇太子。宣帝时为鲁公,与诸皇子等咸服青衿..,行束修..之礼, 受业于征,仍并呼征为夫子。儒者荣之。 宣帝嗣位,迁上大将军、大宗伯。时高祖初崩,梓宫在殡,帝意欲速葬,令朝臣议之。征与内 史宇文孝伯等固请依礼七月,帝竟不许。帝之为太子也,宫尹郑译坐不能以正道调护,谪除名。而 帝雅亲爱译,至是拜内史大夫,甚委任之。译乃献新乐,十二月各一笙,每一笙用十六管。帝令与 征议之,征驳而奏,帝颇纳焉。及高祖山陵还,帝欲作乐,复令议其可不。征曰:“《孝经》云‘闻 乐不乐’。闻尚不乐,其况作乎?”郑译曰:“既云闻乐,明即非无。止可不乐,何容不奏。”帝 遂依译议。译因此衔之。 帝后肆行非度昏虐日甚征以荷高祖重恩尝备位师傅若生不能谏死何以见高祖乃上疏极谏指陈帝 失不纳。译因谮之,遂下征狱。狱卒张元哀之,乃以佩刀穿狱墙,遂出之。元卒被拷而终无所言。 征遇赦得免。 隋文践极..,例复官,除太子太傅,诏修撰乐书。开皇初,薨。征所撰《乐典》十卷。 (选自《周书·斛斯征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帝后肆行非度昏虐/日甚/征以荷高祖/重恩尝备位师傅/若生不能谏/死何以见高祖/乃上疏极谏指 陈/帝失不纳 B.帝后肆行非度/昏虐日甚/征以荷高祖重恩/尝备位师傅若生/不能谏/死何以见高祖/乃上疏极谏/ 指陈帝失/不纳 C.帝后肆行非度/昏虐日甚/征以荷高祖重恩/尝备位师傅/若生不能谏/死何以见高祖/乃上疏极谏指 陈/帝失不纳 D.帝后肆行非度昏虐/日甚/征以荷高祖/重恩尝备位师傅若生/不能谏/死何以见高祖/乃上疏极谏/ 指陈帝失/不纳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句子(正确断句)的能力。先判断四个选项的相异处,再分析相异处的 前后内容,判断哪个选项更合理。判断时,要注意句子主语、谓语、宾语之间的关系。解答本题注 意比较几个选项,可用排除法,“昏虐日甚”的意思是昏聩暴虐一天比一天厉害,这是一句话不能 断开,排除 AD,“若”一般做句子的开头,“若生不能谏”是一句话“如果活着不能劝谏”,因此 排除 B 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以孝为中心,集中阐发了儒家伦理思想。 B.青衿,青色交领的深衣,是西周至清朝历代学子的标志性服装,故常用来指读书人。 C.束修,古代互相馈赠的一种礼物,也指古代入学拜师的礼物,后也指教师的酬金。 D.践极,践,登上,极,最高处,与“践祚”“登极”等词同义,意即“帝王即位”。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识记古代文化常识。解答此类题目关键在于积累。B 项“青衿”是周朝学 子和北齐、北周、隋唐、两宋国子生的常服,不是“西周至清朝历代学子的标志性服装”。 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斛斯征聪颖博学,十分孝顺。他五岁就能诵读经典,后来博学精研,颇有造诣;父亲去世,他因 悲伤而食不甘味。 B.斛斯征旁通音律,颇有见识。有人从蜀地得到乐器錞于,当时无人能识,他准确识别并现场演示, 令众人叹服。 C.斛斯征坚持原则,不畏权势。高祖新葬,宣帝想要奏乐,郑译立即附和,他虽极力反对郑译,最 终未得皇帝认可。 D.斛斯征忠于职守,反陷囹圄。宣帝无道,他敢于直言批评;郑译趁机诋毁,落井下石,于是他被 关进监狱。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寻找细微差别,C 项原文是“及高祖山陵还,帝欲作乐,复令议其可不……帝遂依译议。译因此衔之”,是斛斯征先 表态,郑译表示反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9 (1)雅乐废缺,征博采遗逸,稽诸典故,创新改旧,方始备焉。(5 分) (2)宫尹郑译坐不能以正道调护,谪除名。而帝雅亲爱译,至是拜内史大夫,甚委任之。(5 分) 【参考答案】(1)雅乐废失缺乏,斛斯征广泛地搜集遗落散佚的乐曲,查阅考证众多典故,创制新 曲改编旧曲,方才完备。 (2)宫尹郑译因为不能用正道调教保护(太子),被贬谪除名。但宣帝很亲近宠信郑译,到这时任命 郑译为内史大夫,十分信任器重他。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 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逸,散 佚;稽,查阅,考证;备,完备。第二句中:坐,因为;以,介词,用;雅,很;至是,到这时; 委任,信任,器重。 【参考译文】 斛斯征,字士亮,是河南洛阳人。父亲斛斯椿,官任太傅、尚书令。解斯征幼年聪颖,五岁诵 读《孝经》《周易》,有识之士认为他与众不同。等到长大后,斛斯征广泛地涉猎群书,尤其精通 《三礼》,并且精通音律。有淳厚的性情,在父亲丧期,早晚一共只吃一缢米。凭借父亲的功勋屡 经升迁担任太常卿。 自魏孝武帝西迁以后,雅乐废失缺乏,斛斯征广泛地搜集遗落散佚的乐曲,查阅考证众多典故, 创制新曲改编旧曲,方才完备。又有一种叫諄于的乐器,近代绝对没有这种乐器,有人从蜀地得到 它,都没有人认识它。斛斯征见到它说:“这是錞于。”众人不相信他的判断。斛斯征于是依据干 宝《周礼注》(所说的)用芒筒捋它,它的声音非常激越,众人才赞叹佩服。斛斯征便取它用来合 乐。六官建立后,他官拜司乐中大夫,晋升职位骠骑大将军、开府。后来高祖因斛斯征研治经学有 所师承,下诏命令斛斯征教授皇太子。宣帝当时(爵位)为鲁公,与众皇子等都穿着青衿之服,行 入学之礼,跟随斛斯征学习,仍然一并称呼斛斯征为夫子。儒士们认为这很荣耀。 宣帝继承皇位,斛斯征升任上大将军、大宗伯。当时高祖刚刚去世,皇帝的棺椁尚未下葬,宣 帝想要迅速埋葬,命令朝廷大臣们议论此事。斛斯征与内史宇文孝伯等坚决请求依照葬礼七月(下 葬),宣帝终究不答应。宣帝做太子时,宫尹郑译因为不能用正道调教保护(太子),被贬谪除名。 但宣帝很亲近宠信郑译,到这时任命郑译为内史大夫,十分信任他。 郑译于是进献新作的音乐,十 二个月各用一笙,每一笙用十六管。宣帝命令他与斛斯征商议,斛斯征反对并且上奏,宣帝很赞成。 等到把高祖安葬后回来,宣帝想要奏乐,又下令议论是否可行。斛斯征说:“《孝经》上说‘听到 音乐感到不快乐’。听乐尚且不感到快乐,那何况是奏乐呢?”郑译说:“既然说是听乐,那就表 明并非没有音乐。只可以不表示快乐,怎么容许不奏乐呢?”宣帝于是依从郑译的建议。郑译因此 对斛斯征怀恨在心。 宣帝后来肆意妄为,行为不合法度,昏聩暴虐一天比一天厉害。斛斯征因为蒙受高祖重大恩情, 曾经身任师傅的职位,(他认为)如果活着不能劝谏,死后怎么能见高祖。于是就上疏极力劝谏, 指明陈述宣帝的过失,宣帝不予采纳。郑译趁机诬陷他,宣帝于是将斛斯征关进监狱。狱卒张元同 情斛斯征,就用佩刀挖穿监狱的墙,于是把斛斯征放了出去。张元结果被拷打但最终没有说什么。 (后来)斛斯征遇上赦令才得以免难。 隋文帝登上皇位,按条例恢复斛斯征的官职,封他为太子太傅,下诏令修撰乐书。开皇初年, 斛斯征死。斛斯征撰写了《乐典》十卷。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