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福建省三明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福建省三明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福建省三明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一、默写 ‎1.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山不厌高,_________。‎ ‎(2)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 ‎(4)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_________?此余之所得也。‎ ‎(5)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_________________,亦不能至也。‎ ‎(6)虽无丝竹管弦之盛,_________________,亦足以畅叙幽情。‎ ‎【答案】(1)海不厌深 (2)羁鸟恋旧林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齐彭殇为妄作 (5)其孰能讥之乎 (6)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7)一觞一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言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羁、固、诞、殇、妄、孰、幽暗、觞。‎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课内文言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卒葬之 卒:最终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拥:持,拿 B.则或咎其欲出者 咎:责怪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C.往往有得 得:心得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帮助 D.何可胜道也哉 胜:尽 盖音谬也 谬:错误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A项,“而卒葬之”意思是“死后葬在那里”,由“葬”可知,“卒”,应为“死”。‎ 故选A。‎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有穴窈然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C.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 A项,第一个“然”,形容词词尾,……样子,第二个“然”,表转折,连词,然而。‎ B项,第一个“而”是表递进连词,并且,第二个“而”是表转折连词,却。‎ C项,第一个“其”是助词,无意义,第二个“其”是代词,自己。‎ D项,两个“以”都表原因,译为“因为”。‎ 故选D。‎ ‎4.下列加点的词语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B.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C.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加点的词语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这是针对古今异义设题,考生可以将词语的现代意思代入句中,看能否讲得通,以此来断定是否是古今异义。‎ B项,“往往”古今词义一致,都表示某种情况经常存在或时常发生。‎ A项,“十一”古义:十分之一;今义:数字,十一。‎ C项,“非常”古义:不平凡;今义:十分,极。‎ D项,“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故选B。‎ ‎5.语句从句式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 )‎ 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 D.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把握文言特殊句式的种类以及每种句式的特点,然后根据这些特点进行辨析。文言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题干要求选出“从句式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 A、B、D三项均为判断句式,“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的标志是“……者,……也”,“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的标志是“此……也”。‎ C项,“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为状语后置句,“于”是标志,“于其址”是后置状语。‎ 故选C。‎ ‎6.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华山之阳”是指华山的南面。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B.“至和元年”是皇帝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一般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C.古人的名和字一般有联系,有同义反复的,如诸葛亮字孔明,“亮”和“明”相同;也有反义的,如孟轲字子舆,“轲”和“舆”相反。‎ D.古人的称谓有讲究。直称姓名,用于自称、称轻视的人或客观介绍。称字、号、斋名、谥号表示礼貌、尊敬。还有称官爵名(如王安石又称王荆公),称籍贯(如康有为称康南海)。‎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C项,“如孟轲字子舆,‘轲’和‘舆’相反”错误,孟轲字子舆,“轲”和“舆”意义相同,都是车。故选C。‎ ‎7.对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茂林修竹 修:高,长 B.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期:日期 C.未尝不临文嗟悼 临:面对,引申为阅读 D.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致:思想情趣,情致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B项,“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意思是“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期”应是动词,至、及。故选B。‎ ‎8.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不能喻之于怀 B.当其欣于所遇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D.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 A项,第一个“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第二个“之”,代词,这种情感。B项,两个“所”,助词,都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C项,两个“为”都是动词,是。D项,两个“以”都是介词,因。故选A。‎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列坐其次 B.或取诸怀抱 ‎ C.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D.亦将有感于斯文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古今意义词。解答此题时需要审清题目要求,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其实是在变相的考查古今异义词。‎ A项,古义:其,代词,这里指曲水;次,旁边。今义:次第较后,第二(用于列举事项);次要的地位。B项,古义:胸怀抱负。今义:抱在怀里胸前;心里存有。C项,古今都表示“有所感触而慨叹”。D项,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故选C。‎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项是( )‎ A.群贤毕至 B.少长咸集 ‎ C.齐彭殇为妄作 D.越国以鄙远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加点字词的用法。解答此题需要熟练掌握各种词类活用。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C项,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把……看作相等。A、B、D三项均为形容词用作名词。‎ 故选C。‎ ‎11.对相关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序”又称叙、叙言、序言、引、引言等,它作为一种实用类文体,包括赠序和书序两种,《兰亭集序》就属于赠序。‎ B.“修禊”就是做祭礼,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这天,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戏,以祈福消灾。‎ C.“癸丑”,在《兰亭集序》中指永和九年。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D.“暮春”指春季的末一个月,即季春。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第三个月。‎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在课内学习的时候要注意识记,在课外学习的时候要注意积累。本题要求选出“对相关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A项,“《兰亭集序》就属于赠序”错误,《兰亭集序》属于书序。书序是说明书籍编著或出版意旨、作者情况等的文章,而赠序则是古代一种惜别赠言的文章或文字。故选A。‎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掇:拾取,采取 B.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存:保留,保存 C.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韵:本性,气质 D.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暧暧:昏暗,模糊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B项,“越陌度阡,枉用相存”意思是“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存”,问候,怀念,探望。故选B。‎ ‎13.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对酒当歌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 B.但为君故 故遣将守关者 C.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请息交以绝游 D.还顾望旧乡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这是针对一词多义设题,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C项,两个“绝”都当“断绝”讲。A项,“对酒当歌”意思是“面对美酒当高歌”,“当”,对着;“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意思是“这时候,项羽军队40万”,“当”,方,值。‎ B项,“但为君故”意思是“只是因为您的缘故”,“故”,缘故;“故遣将守关者”意思是“所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故”,所以。D项,“还顾望旧乡”意思是“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顾”,回顾,回头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意思是“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顾”,拜访。故选C。‎ ‎14.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同心而离居 B.人生几何 C 忧伤以终老 D.依依墟里烟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这是针对古今异义设题,考生可以将词语的现代意思代入句中,看能否讲得通,以此来断定是否是古今异义。‎ C项,“忧伤”古今意思一致,都指愁苦伤心。‎ A项,“同心”,古义为感情深厚;今义为齐心。B项,“几何”,古义为多少;今义为几何学的简称。D项,“依依”,古义为轻柔而缓慢地飘升;今义为留恋,不忍离开。故选C。‎ ‎15.下列关于修辞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涉江采芙蓉”中的“芙蓉”,按江南民歌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暗关“夫容”,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含蓄蕴藉,余味隽永。‎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四句诗,引用《诗经》成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期盼之情。‎ C.“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两句诗,巧妙运用比喻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两句诗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动作,抒发了诗人对恬淡自由生活的赞美。‎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核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考纲规定的常用的修辞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借代和反复,有人也把对比列入到修辞的行列,注意明确修辞的特征,然后具体的区分。‎ D项,两句诗直接用白描的手法写鸡和狗,并非比拟的修辞手法,如要说修辞可以说是对偶的修辞手法。故选D。‎ ‎(二)课外文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16.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B.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C.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D.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答案】C ‎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善鸣叫”的主语应该是“鹅”,而“求市”的主语应该是“王羲之”,主语不一致,所以中间要断开,排除AD两项。‎ ‎“未能得”是“求市”的结果,二者之间不必断开,且“弥日”是“叹惜”的补语,二者不能断开,排除B项。故选C。‎ ‎17.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厢:古代庙堂东侧的厢房。后泛指正房东侧的房屋。文中指正房东侧的房屋。‎ B.门生:原指转相传授学业者,亲授业者为弟子,转相传业者为门生。晋、南北朝时指世家豪族的依附人口。‎ C.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多用来交代写作文章的缘由、目的或介绍作者情况。序的种类很多,有诗序、书序、赠序等。“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 D.《道德经》:又名《老子》,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答案】D ‎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D项,“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中“战国时期”错误,应该是“春秋晚期”。故选D。‎ ‎18.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只不过为人狂放傲岸,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相提并论。‎ 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感遗憾。‎ ‎【答案】D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逄母丧”错误,从文中来看,应为“王述曾在会稽任职,因母亲去世,辞职治丧”。故选D。‎ 参考译文:‎ 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堂侄。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石不出他有什么过人之处。长大后,他很善于辩论,井且以性情耿直而著称。他特别擅长隶书,是古今以来的第一人。人们称赞他的书法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被他的伯父王敦王导所看重。陈留(今河南开封)附近人阮裕在当时享有盛誉,而阮裕也把王羲之和王承、王悦视为王家三位少年英才有一次,太尉郗鉴派门生来见王导,想在王家子弟中选位女娟,王导让来人到东边房屋里去看王家子弟。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一听到有客人来,都显得拘谨不自然。只有一个人坐在东床上,敞开衣襟吃饭,若无其事。”郗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打听,原来是王羲之,郗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王羲之很喜欢服药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会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名士荟萃,谢安未做官时就住在这里。还有孙绰、李充等人,皆以文章盖世,他们都在这里建有住宅,与王羲之情投意合。王羲之曾和群好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宴集,并亲自作序,来抒发自己的志向。‎ 王羲之生性爱掮,会稽有一位孤老太太养了只鹅,叫声很好听,他想买而未能得到,于是就带着亲友去观看。谁知老太太听说他要来,竟把鹅烹煮了,准备招待他,他为此难过了一整天。当时,山阴有位道士,养了一群鹅,王羲之去观看,非常高兴,多次恳求道士要买他的鹅。道士对他说:“你若替我抄一遍《道德经》,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啦。”王羲之欣然命笔,写好后把鹅装在笼子里回去了,一路上乐不可支。还有一次,他到学生家去,看见人家的篚木矮桌洁净光滑,就在上面写起字来,一半楷书,一半草体。后来那位学生的父亲无意中把这些字给刮去了,他的学生懊悔了好几天。王羲之的书法在当时就被世人看重,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王羲之常自称:“我的书法和钟繇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也如同大雁排行”又曾经写信给人说:“东汉张芝临池学写字,池水都变成黑色,如果天下人像他那样沉迷于书法,也不一定比他差。‎ 当时骠骑将军王述年轻有声誉,与王羲之齐名但王羲之非常看不起他,因此二人不和。王述先做了会稽内史,因为母亲去世,就辞职守丧,王羲之来接替他的职务,只到王述家去吊唁一次,就再也不登门王述每次听到外面有号角声,总以为王羲之来看望自己,连忙洒扫庭院来迎接他。这样过了几年,而王羲之竟然不去,王述深感遗憾。‎ ‎(三)古诗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①‎ 姜夔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②门技,一年灯火要人归。‎ ‎【注】①丙辰岁不尽五日:意为丙辰年还有五日就结束了。吴松,今上海一带,距词人家杭州已近②亚:接近。‎ ‎19.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雁重云不肯啼”首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长空彤云密布,大雁因要穿越浓云回归故乡而紧张胆怯,不肯啼叫,营造了紧张压抑的气氛。‎ B.‎ ‎“画船愁过石塘西”,句中着一“愁”字,便似乎此一只画船,是载了满船清愁而行,表达了作者急切归家却遇到阻碍的愁苦之情 C.“打头风浪恶禁持”,恶,猛,厉害;满河风浪,猛打船头,阻挡词人归路,是词人愁的原因之一。‎ D.词的上片写雁怯重云,画船载愁,风浪打头,自己回家路途艰难,奠定了全词惨淡沉重的感情基调。‎ ‎【答案】D ‎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D项,“奠定了全词惨淡沉重的感情基调”错。下片情感却焕然一新,下片首句写景从狂风恶浪变为春波荡漾,从风浪打头变为春波迎桨,突出了归家的欣悦。词人眼中河水俨然一片春色,心中自是一片温暖,离家久远的词人揣想家中门前的小梅新枝生长,几乎高与门齐了,结句写出了家人盼归之殷切,亦写出自己归心之急切。故选D。‎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20.清代评家陈廷焯在谈论诗歌创作时说,感情“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而发之又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白雨斋词话》)请借此分析这首词的下阕是如何表达感情的。‎ ‎【答案】下阕先实写春水展绿欢迎词人归来的盎然春意,从而写出接近家乡的喜悦;接着用虚笔写想象中自家门前的小梅已然新枝生长,高与门齐,似有盼归的殷切,写自己归乡的心切;收尾句想象一年一度的除夕守岁之灯火催人还家团聚,更是表达了自己渴盼回家的心情。词人着眼于春绿、小梅、灯火,从对方入笔,欲露不露,反复缠绵,表达了回乡路上的急切与喜悦。‎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题干要求“分析这首词的下阕是如何表达感情”,这是考查诗歌情感的表现方式。从题干前面的暗示来看,“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可以知道本词的下阕应是间接表达情感。“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第一句中“春浦”,这是作者眼前所见之实景,实写,一个“绿”字展示水的春意,流露出内心的愉悦;第二句中“应”字表明,此句中“长亚门枝”的“小梅”是作者的想象之景,虚写;第三句,运用想象,结合标题中“丙辰岁不尽五日”可以推测“一年灯火”应是作者想象的除夕守岁之景,二、三两句对家中的想象,流露出渴望归家的急切心情。下片的春浦渐绿,小梅长枝,灯火催归等热闹景象,从对方入笔,欲露不露,突出了作者归心似箭的心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幽 居 韦应物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 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 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 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 ‎【注】①蹇劣:笨拙。‎ ‎2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开头两句写了诗人对世事人情的看法,意思是说世人无论高低贵贱,总要为生活而奔走经营。‎ B.正是因为诗人在夜里亲见绵绵春雨,所以才会产生春草萌生的联想,这处细节描写既有春的气息,也有诗人的喜悦。‎ C.七、八两句,诗人截取了早春清晨一个短暂时刻的山中景物,情景交融,呈现出一幅生动的幽居图画。‎ D.这首诗将思想情感融汇于对自然景物与生活场景的描写之中,诗风平和冲淡、清新质朴。‎ ‎【答案】B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B 项,“诗人亲见”“细节描写”错误,“微雨夜来过”意思是“无声的细雨曾在夜间来过”,根据“过”字便可判断,诗人并未“亲见”,而且这两句是在白描,并未进行细节描写。故选B ‎22.本诗是如何表现诗人的“幽居”之情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诗歌开篇以世人为生活奔走经营,反衬自己不为名利所扰,悠然自得的情怀。②诗人用白描手法,描绘了微雨来过,青山迎来曙色,鸟雀绕舍啼叫的美景,突出了环境的清幽,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③诗人偶与道人邂逅,有时与樵夫隨行,写出了自己幽居山林很少与人交往。同时,交往的人物身份是“道人”“樵者”,体现了生活的平静和内心的悠闲。‎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技巧,评价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本诗是如何表现诗人的‘幽居’之情的?请简要分析”,然后先理解“幽居”的情感,再看诗句是如何来体现这种情感。从诗中来看,“幽”意为“幽静”“宁静”,展现出的是内心的宁静、闲适。然后分析哪些诗句能体现这种情感,如开头四句分别说到了“世人”和“自己”,用了“皆”和“独”二字将世人和自己的行为进行了对比,用世人的行为反衬自己的情怀;中间四句是在写景,粗笔勾勒,没有渲染,所以是白描,借以表现他内心的宁静;“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是在写诗人的生活,只与道人、樵夫偶尔交往,烘托了他生活和内心的特点。考生可以接着这些内容分析作答。‎ ‎2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答案】(1)有的人喜欢讲自己的志能抱负,在内最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 ‎(2)后代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情况,哪能说得尽啊!‎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或”,有的;“诸”,兼词,之于;“悟”同“晤”,面对面;“悟言一室之内”是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因”,借助。(2)中,“谬”,使动用法,使……错,弄错;“传”,活用为名词,流传的文字;“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说清楚;“何可”,哪里。‎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在河之洲 陈忠实 ‎①车过渭河,田堰层叠的渭北高原,被青葱葱的麦子覆盖着,如此博大深沉,又如此舒展柔曼,让人顿然生发对黄土高原深蕴不露的神奇伟力的感动。‎ ‎②我的心绪早已舒展欢愉起来,却不完全因为满川满原的绿色的浸染和撩拨,更有潜藏心底的一个极富诱惑的期盼,即将踏访2000多年前那位“窈窕淑女”曾经生活和恋爱的“在河之洲”了。‎ ‎③我是少年时期初读那首被称作中国第一首爱情诗歌的。一诵便成记,终生难忘。在河之洲,在哪条河边的哪一块芳草地上,曾经出现过一位窈窕淑女,而且演绎出千古诵唱不衰的美丽的爱情诗篇?神秘而又圣洁的“在河之洲”,就在我的心底潜存下来。后来听说这首爱情绝唱就产生在渭北高原,却不敢全信。直到朋友确凿而又具体地告诉我,洽水在合阳县投入黄河,这一片黄河道里的滩地古称洽川,就是千百年来让初恋男女梦幻情迷的在河之洲。我现在就奔着那方神秘而又圣洁的芳草地来了。‎ ‎④远远便瞅见了黄河。它冲出禹门,又冲出晋陕大峡谷,到这里才放松了,温柔了,也需要抒情低吟了,抖落下沉重的泥沙,孕育出渭北高原这方秀美的河洲。这里坦坦荡荡铺展开的绿莹莹的芦苇,在人初见的一瞬便感到巨大的摇撼和震颤。那潜存心底的“在河之洲”,完全不及现实的洽川之壮美。‎ ‎⑤芦苇正长到和我一般高,齐刷刷、绿莹莹,宽宽的叶子上绣积着一层茸茸白毛,纯净到纤尘不染,我漫步在芦苇荡里青草铺垫的小道上,似可感到正值青春期的芦苇的呼吸,我自然想到那位身姿窈窕的淑女,也许在麦田里锄草,在桑树上采摘桑叶,在芦苇丛里聆听鸟鸣。高原的地脉和洽川芦荡的气颤,孕育出窈窕壮健的身姿和洒脱清爽的质地,才会让那个万众景仰的周文王一见钟情,倾心求爱。就在这莽莽苍苍郁郁葱葱的芦苇荡里,留下《诗经》开篇的爱情诗篇,萦绕在这个民族每一个子孙的情感之湖里,滋润了2000余年,依然在诵着吟着品着咂着,成了一种永恒。‎ ‎⑥雨下起来了。芦苇荡里白茫茫一片铺天盖地的雨雾,腾起排山倒海般雨打苇叶的啸声,一波一波撞击人的胸膛。走到芦苇荡里一处开阔地时,看到一幅奇景,好大的一个水塘里,竟然有几十个人在戏水。这个时月里的渭北高原,又下着大雨,气温不过十度,那些人只穿泳衣在水塘里戏闹着,似乎不可思议。这是一个温泉,大约从文王向民间淑女求爱之前就涌流到今天了。温泉蒸腾着白色的水汽,像一只沸滚的大锅,一团一团温热湿润的水汽向四周的芦苇丛里弥漫,幻如仙境。洽川人得了这一塘好水,冬夏都可以尽情洗浴了。温泉自地下冒涌出来,冲起沙粒,对浴者的皮肤冲击搓磨,比现代浴室超豪华设施美妙得远了。在洽川,这样的泉有多处,细如蚁穴,大如车轮。《水经注》等多种典籍都有生动具体的描绘。现在成了各地旅客观赏或享受沙浪浴的好去处了。‎ ‎⑦这肯定是我见过的最绝妙的温泉了,也肯定是我观赏到的最壮观最气魄的芦苇荡了,造化给缺雨干旱的渭北高原赐予这样迷人的一方绿地一塘好水,弥足珍贵。我在孙犁的小说散文里领略过荷花淀和芦苇荡的诗意美,前不久从媒体上看到有干涸的危机,不免扼腕;从京剧《沙家浜》里知道江南有可藏匿新四军的芦苇荡,不知还有芦苇否?芦苇丛生的湿地沙滩,被誉为地球的肺。无需特意强调,谁都知道其对于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功能。‎ ‎⑧在黄河滩的洽川,芦苇在蓬勃着,温泉在涌着冒着,现代淑女和现代君子,在这一方芳草地上,演绎着风流。‎ ‎2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河之洲”引发了作者对芦苇荡的联想,表达了作者对和谐生态遭到破坏的忧虑以及对人类与大自然关系的深层思考。‎ B.本文生动地描写了“在河之洲”、美丽的芦苇荡、在温泉中尽情洗浴的人们,真实地再现了《关雎》中的社会生活。‎ C.第④段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奔腾汹涌的黄河,冲出峡谷到了洽川一带后变得宁静舒缓,突出了在河之洲的开阔壮丽。‎ D.本文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一草一故乡,一土一深情,作者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渭河流域(关中)充满了深情。‎ ‎【答案】B ‎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B项,“真实地再现了《关雎》中的社会生活”错误,在温泉中尽情洗浴的人们描写的是现实场景。故选B。‎ ‎25.赏析第⑤段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特色和表达效果。‎ ‎【答案】‎ ‎①运用排比、拟人、词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芦苇高的纯净和生机(健壮)。②运用虚实结合或想象手法,满写了眼前所见的美景,又生动地再现了《关雎》中的画面,③整句相结合,音节和谐、气势贯通,又形式灵活自然,语言富有韵味,表达了“我”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第⑤段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特色和表达效果”,然后找到画线句,把握该句描写的对象,分析使用的技巧和达到的效果。‎ ‎“芦苇正长到和我一般高,齐刷刷、绿莹莹,宽宽的叶子上绣积着一层茸茸白毛,纯净到纤尘不染,我漫步在芦苇荡里青草铺垫的小道上,似可感到正值青春期的芦苇的呼吸,我自然想到那位身姿窈窕的淑女,也许在麦田里锄草,在桑树上采摘桑叶,在芦苇丛里聆听鸟鸣”,这一句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描写的对象是“芦苇”,而后面是由芦苇而想到《关雎》中的画面;先看写芦苇的内容,“齐刷刷、绿莹莹,宽宽”“茸茸”都是叠词,“感到正值青春期的芦苇的呼吸”使用“拟人”的修辞,这些内容展现出的是芦苇的生机;再看写《关雎》的内容,“也许在麦田里锄草,在桑树上采摘桑叶,在芦苇丛里聆听鸟鸣”使用的是排比的修辞,同时这些是作者的想象,属于想象,是虚写;最后从句式角度来看,这段文字有整句,有三句,有长句,有断句,错落有致。‎ 四、作文 ‎26.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命题作文:《记一次难忘的演讲》或《校园月色》‎ 要求:立意自定,不得套作,写一篇900字的记叙文。‎ ‎【答案】记一次难忘的演讲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就是,如果自己认为自己行,那么自己一定能行,就算能力达不到,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自己也一定能行。如果自己认为自己不行了,那么自己就真得不行了,就算是自己有能力,那么也一定做不好。‎ 我想,这就是自信的力量吧。自信,真得很神秘。我们只要相信自己,很多我们办不到的事情也能够做得很好。‎ 我的性格比较内向,在人少的场合还能够站上台说几句话。可是当遇到人多的场合,在台上只能满脸通红,手心冒汗,说话也磕磕绊绊。‎ 学校里要组织演讲比赛了。因为我的文笔很好,写得稿子不错,再加上我的普通话也比较标准。我们的语文老师就想到了我,把我叫到办公室,让我报名参加这次演讲活动。说句心里话,我还是比较高兴能够有机会参加。可是想到自己内向的性格,又在心里敲起了小鼓。‎ 我们的语文老师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告诉我:“你不要紧张,好好准备,这也算是对你性格的一个挑战,是你人生的一个历练。相信自己一切没有问题。”‎ 就这样,我先是按照演讲的主题准备好了演讲稿,在老师的肯定下,我开始背诵。一个早晨我就背下来了。接着,我就要在家里对着镜子开始演讲,一个语气一个动作,都要揣摩好几遍。老师不放心我,又让我在她面前演讲了一遍。不错,还可以,我有了一点小小的自信!‎ 接着老师,又在课堂里专门抽出十分钟的时间,站在讲台上面对同学们演讲。虽然有点小小的紧张,但是我看着老师期待的眼神,慢慢放松下来。站在讲台上开始演讲,演讲结束后,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老师对我的表现很满意,说只要相信自己,你在学校演讲也是没有问题的。‎ 时间过得很快,到了演讲比赛的时间。当主持人宣布我上场的时候,我深深吸了一口气,想到老师对我期许,同学们对我的鼓励,我想应该相信自己勇往直前了。没有想到演讲出奇的顺利,比赛结束我竟然拿到了全校第二名的好成绩。‎ 通过这件事情之后,我内向的性格慢慢有所改善,学校的各种活动我也开始积极的参加。我想,如果没有自信的力量,就没有今天的自己。‎ 校园月色 茫茫迷雾,难得消遣,中秋已过,夜里的风确实凉了。‎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就这样走着:沿着教学楼前的水泥路,穿过林立的靖远三中的人文标志,围着绿色的草坪,乘着圆形的路灯散发着清白的光,踏着自己长长短短的影子,随着鞋跟敲击地面,踽踽前行。‎ ‎“路上只我一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夜很静,却没有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中的意境,不用抬头,城市的夜空早已被溢彩流虹染得失去了光彩。‎ 穿过校园的后门,一阵微风拂过,白杨树叶密雨般“沙沙”作响,靖远三中的宿舍楼没有了往日的灯光,光线暗了许多。这样的月夜,少了许多嘈杂,愈显得清静了。当空的圆月笼上了一层层淡黄色的光晕,不胖不瘦,不惊不宠的样子,“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月是故乡明”,记得丰子恺先生的一幅漫画《几人相忆在江楼》。先生简单几笔勾勒出楼台人物,却把大部分空间留给了天空中的满月。诗与画同样简简单单,清清浅浅,却道尽了人世间无限的思念。“隔千里兮共明月”,一缕光辉穿越了时空照着故乡父亲慈祥的脸庞,照着异乡儿女的脸,不知这缕月光能否跨越阴阳两界,达到人间共婵娟?此时,我更有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感慨。‎ 缕缕清香袭人,是新修剪的草坪透着的清香,是花坛中盛开的菊花溢出的纤馨,使得原本凉爽的月夜多了些许闹意。月光依旧如流水般细细的泻着,黄色的小路衬着斑驳的黑影,轻风拂过,吹起片片落叶,使着淡淡的月光变的轻灵而自由。‎ ‎“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得是个自由人。”草丛里蝉依旧不急不缓、不悲不喜地鸣着,并不在意这清秋将带给它们的严酷。“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偶然,竟想起了辛弃疾的这首《木兰花漫》。简单明快,如诗如画,如这秋蝉的鸣叫。‎ 秋风婉转,月华如银。我依旧踩着彩石铺就的小路,踽踽前行,我白色的衣衫在这样的月夜下竟有一些耀眼。“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这样的月夜,我竟不知将自己何去何从?是十年前沉默寡言的男生?还是二十年后与文学较量的青年?一缕缕清风拂过,小路更加嘈杂起来,如我淡淡的心事,幽幽地散了一地。‎ 我不禁自笑起来,应该走着,就这样一直走下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