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历史强化复习讲义52祖国的统一大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课标高考历史强化复习讲义52祖国的统一大业

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 第二讲 祖国的统一大业 ‎【考点清单】‎ 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1)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2)香港、澳门的回归及其意义 ‎(3)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解析:“一国两制”,香港回归,澳门回归,是高考的相对热点;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过程,是高考的相对冷点。‎ 掌握“一国两制”理论的形成过程、含义、意义、实践;‎ 掌握香港、澳门回归的原因、经过和意义;(结合香港、澳门行政长官的任命)‎ 了解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过程;(海峡两岸关系发展中的大事:1949——1979——80年代——1992——1995——2002——2005)(结合时事热点)‎ 认识“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知识梳理】‎ ‎1、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1)含义: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台湾可保留军队 ‎(2)最初提出:针对台湾问题;‎ ‎(3)确立: 1982年宪法的规定使“一国两制”有了宪法保证; 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一国两制”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2、“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1)香港的回归 原因:中国改革开放,综合实力大增,国际地位提升;“一国两制”成为中英两国关于香港问题的指导思想;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发表。‎ 时间: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 意义: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可以实践的,是邓小平理论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澳门的回归 过程: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发表。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正式行使对澳门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澳门。‎ 意义:中国统一历程中的重要一步,科学的“一国两制”理论的又一成功实践,为中葡交往搭建了安全和谐的桥梁,也为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贡献。‎ ‎3、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①1979年元旦,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两岸停火;并且倡导“三通”。‎ ‎②80年代以来,两岸民间交流活动增加 ‎③1992年在“海峡两岸坚持一个中国”上达成共识 ‎④1995年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文件 ‎⑤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强调“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4.目前阻碍台湾统一的障碍因素 ‎(1)“台独”势力 ‎(2)国际反华势力 ‎【要点透析】‎ ‎1.“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 ‎“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具有丰富的内容,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港、澳、台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 ‎(2)实行“两种制度”。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保持原来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共同发展。 ‎ ‎(3)政策长期不变。即长期保持这些地区现行制度。 ‎ ‎(4)保证港、澳、台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宪法规定在港、澳、台设置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台湾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2.“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的关系 ‎ ‎(1)两者的关系:都享有自治权,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的性质。 ‎ ‎(2)两者的区别:①设立的区域不同:特别行政区是在港、澳、台设立的,而民族自治区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的。②自治程度不同:特别行政区有“高度的自治权”,民族自治区有“一定的自治权”。③社会制度不同:特别行政区坚持资本主义制度,民族自治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④解决的问题不同:特别行政区是为实现中国和平统一而设立的,民族自治区是为了解决民族问题、实现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愿望设立的。‎ ‎3.为什么说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1)历史根据:①公元230年,三国时吴王孙权派遣将军卫温率水军到达台湾;②隋朝时,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前往台湾;③元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和澎湖岛,从此,台湾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管辖;④1661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1662年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1683年清政府进军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⑤1885年,清政府正式将台湾建为行省,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 ‎ ‎(2)法律依据:在法律意义上,中国对台湾拥有不容争辩的主权,台湾属于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从国内法来讲: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中明确指出:“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反分裂国家法》规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决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 ‎ 从国际法来看:①《开罗宣言》中规定日本侵占的包括东北三省、台湾、澎湖列岛在内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中国;②《波茨坦公告》进一步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③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中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8年《中美建交联合公报》中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④‎ ‎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证明世界上最权威的国际组织承认了“一个中国”的原则;⑤与中国建交的国家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组成部分。 ‎ ‎4.朝鲜半岛的统一与中国海峡两岸统一之比较 共同点:都是同一民族内部的统一与团结;都属于不同社会制度的统一;都将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稳定产生巨大影响;统一都是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不同点:朝鲜统一属于两个国家之间的统一,中国则不同,因为台湾始终是中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不是独立国家;朝鲜的分裂主要是由外国干涉所致,而中国海峡两岸的分离主要是内战所致;朝韩谈判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主权国家之间的对等谈判,而中国的统一则是两岸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进行平等协商,是在“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和平解决祖国统一的问题。‎ ‎【真题再现】‎ ‎1.(07年江苏历史)15.台湾诗人于光中的《乡愁》吟道:“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为早日结束两岸分离局面,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下列哪份文件阐述了这一构想?‎ 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 B.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C.1981年 《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D.1984年《政府工作报告》 ‎ ‎【答案】D ‎【解析】20世纪80年代,为了实现国家统一,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后写入了198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2.(09年上海历史) “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我现在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该警察说这句话的背景是 A.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 B.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颁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试卷总体评价】考查知道历史事实、历史变迁之间的关联,属于知识目标考查,难度较低。‎ ‎【答案】D ‎【解析】1997年7月1日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结束了英国的殖民占领,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 ‎【名师心得】‎ 一、易错知识点 ‎1.“一国两制”并不是说两制都是主体。“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种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 ‎2.“一国两制”下设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但并不是完全自治。‎ ‎3.台湾问题不同于港澳问题,前者是内战遗留问题,属于中国内政,而后者是殖民主义遗留问题。东西德、韩国和朝鲜问题的产生,则是二战后根据国际协议形成的,属于二战的遗留问题。‎ 二、方法点拨 第一, 两岸关系和“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仍是命题的热点和难点。‎ ‎ “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我国政治制度的创新,可从制度创新角度考查。对于 “一国两制”的学习可从“理论的提出”和“实践的检验”两个角度来归纳。台湾统一的进程要注意从积极方面分析两岸关系的发展,同时不能忽视阻碍两岸统一的两大因素。‎ 第二,可联系德国分裂和统一的问题以及朝鲜的分裂问题。‎ 第三,在复习时注意两岸交流的扩大,“三通”的实现,祭祖,宗法制等知识点。‎ ‎【考点演练】‎ 一、选择题 ‎1.(09.1镇江市第三次调研卷)2008年11月,大陆的陈云林和台湾的江丙坤分别代表两岸签署协议,促进了两岸大三通时代的到来。其中江丙坤所代表的民间团体是 A、海峡交流基金会 B、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 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D、和平理事会 ‎2. (2009年高三年级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河东卷)自连战访问大陆“破冰之旅”后。两岸关系发展迅猛。2008年终于“梦园两岸三通”。此前党和政府为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提出的基本方针()‎ ‎①和平统一 ②一国两制 ③九二共识 ④一个中国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③④‎ ‎3.(09.1盐城一调)、2008年12月15日,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全面启动,两岸“三通”时代随之到来。大陆提出三通建议开始于 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B.叶剑英关于台湾问题的谈话 C.“九二”共识的达成 D.“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4.(09.3南京市一调)2005年12月24日汪道涵先生去世,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认为:“辜汪会谈’签了四项协议,是两岸关系的最高峰。”新党主席郁慕明在哀悼电文中说:“九二会谈,虽成绝响,两岸新局,已然展开.先生之行,开两岸和平大门;先生之德,受全球华人景仰。”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九二会谈”促成了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 B.“九二会谈”达成了“一国两制”的共识 C.“辜汪会谈”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D.“辜汪会谈”推动了《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5.( 2008-2009学年度山东省青岛市第一学期高三期中练习)‎ 中新网台北2008年11月4日电: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今日上午九时许在台北圆山饭店举行第二次“陈江会谈”。这将成为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海峡两岸由敌对隔绝向频繁交流转变的原因有 ( )‎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的方针 ‎ ‎②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海峡两岸交流、缓和的政策措施 ‎ ‎③台湾当局被迫逐渐放松对两岸“三通”的限制 ‎ ‎④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要求和努力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 ‎6.下面交接仪式反映了祖国统一大业史上的光辉瞬间,这些是哪一伟大构想的成功运用 ‎ 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爱国统一战线 C.和平与发展 D.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6年6月,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一届三次会议报告中发表了对台湾问题的看法。)我国政府曾再三强调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平的方式,毫无疑问,如果台湾能够和平解放,那么,对于我们的国家,对于我们的全体中国人民,对于亚洲和世界和平,都将是最为有利的。‎ 材料二 (1956年7月,周恩来接见原国民党中央社记者曹聚仁时,曹问:你关于和平解放的谈话社会究竟有多少实际价值?周恩来回答说):和平解放的实际价值和票面价值完全相符。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过两次:第一次合作有国民革命军北伐的成功;第二次合作有抗战的胜利。这都是。为什么不可以第三次合作呢?台湾是内政问题,爱国一家,为什么不可以合作建设呢?我们对台湾,绝不是招降,而是要彼此商议,只要政权统一,其他都是可以坐下来共同商量安排的。‎ 材料三 1957年,蒋介石委派宋宜山赴大陆与周恩来等商谈,周恩来等人向宋宜山转达以下几点)(一)两党通过对等谈判,实现和平统一。(二)台湾为中国政府统辖的自治区,实行高度自治。(三)台湾地区的政务仍归蒋介石领导,中共不派人前往干预,而国民党可以派人到北京参加全国政务的领导。(四)美国军事力量撤离台湾海峡,不容许外国人干预中国内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周恩来对台思想的要点。‎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周恩来对解决台湾问题的共同思想。‎ ‎(3)根据以上材料,说明中共当时对台主张坚持的原则,谈谈你的认识。‎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2年8月,美国《太平洋关系》一书报出战后要对台湾执行“国际共管”,同年11月3日,中国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宋子文宣布:“中国应收回东北、台湾及琉球。”立法院长孙科指出:“台湾为中国重要失地之一,若不能恢复,绝不能承认国际公约的公平与合理。”1943年,中、英、美在《开罗宣言》中宣布:“……‎ 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材料二  国民党败退台湾以后,以台湾为依托,把海南岛和金门、马祖作为两翼,依恃其海空军的所谓优势,不仅要保住流亡政权,更要准备反攻大陆。蒋介石提出国民党的政治目标是“反共抗战,复国建国”。他的如意算盘是“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 ——摘自《国共关系七十年》 材料三  我们愿意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决台湾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并希望台湾当局在他们认为适当的时机,派代表到北京或其他适当的地点,同我们开始这种商谈。 ──摘自周恩来《在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报告》 ‎ 材料四  1976年11月,蒋经国说“吾国处于今日恶劣的环境之中,不得不忍辱负重之苦心,来处理难以忍受的事”。“吾人如不积极建设台湾,不但无法自卫,而且无法生存”。 ——摘自《国共关系七十年》 材料五  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的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材料六 “中国有香港问题,台湾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何在呢?是社会主义吞掉台湾,还是台湾宣扬的三民主义吞掉大陆?谁也不好吞掉谁。如果不能和平解决,只有以武力解决,这对各方都是不利的;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 ‎ ‎ ——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59页 材料七 中国主权和领土不容许分割,任何制造台湾“独立”的言行,都应坚决反对。‎ ‎——1995年1月30日江**《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而继续奋斗》‎ 材料八 (新华网北京2005年3月4日电)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意见:第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决不动摇。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动摇。第四,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请回答:‎ ‎(1)在对待台湾的问题上,材料一包含了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根据你的理解对材料所示信息作一简要评价。 ‎ ‎(2)材料二和材料三在解决台湾和大陆关系问题上的办法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3)依据材料四和材料二指出蒋经国的政策与蒋介石的打算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4)材料五邓小平认为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是什么?他提出实现统一的“适当方式”后来发展为什么政策?‎ ‎(5)港澳问题和台湾都是历史的遗留问题,但两者又有一定的区别。请指出这两个问题的主要不同之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国家统一做了哪些不懈的努力? ‎ ‎(6)从六、七、八三则材料可以看出,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三届领导人在解决台湾问题上都坚持哪个立场?‎ ‎(7)请你畅想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景。‎ ‎ ‎ ‎   ‎ 参考答案 ‎1-6:A BA C A D ‎7.(1)强调祖国的统一;提出解放台湾的两种方式;认为和平解放最好,对中国和世界均大为有益。(2)以祖国统一大业为首要任务;表达了和平解放的真诚愿望;强调和平解放的意义。(3)原则:坚持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坚持解决台湾问题应造反有利于民族、人民和世界和平的原则。认识:中共始终坚持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以统一为目标是符合中华民族利益的;中共在两岸对峙时期采取积极与对方接触及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有利于两岸人民及世界的和平;周恩来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后来成为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源泉。‎ ‎8.(1)美国企图对台实行“国际共管”;国民政府要求无条件恢复对台主权;国民政府在光复台湾的问题上态度鲜明,立场坚决,为维护中国领土的完整做出了贡献;以具有国际法效力的条约性文件确定台湾是中国的领土,明确了日本侵占台湾的非法性,为战后中国处理台湾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2)蒋介石坚持反共反人民,准备反攻大陆;周恩来主张和平协商,和平统一。双方代表的阶级利益、根本立场不同。(3)由反攻大陆到竭力保台。(4)关键是国共两党平等会谈。 “一国两制”。 不同;港澳台问题是殖民侵略带来的问题,而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港澳台涉及到国家的主权问题,而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努力;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通过《反分裂国家法》等。(6)一个中国。(7)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任何名义和形式的“台独”及外国干涉;把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寄希望于台湾当局,更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努力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捍卫民族尊严和领土统一;坚信祖国统一大业必将完成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实现,等等。‎ w.w.w.k.s.5.u.c.o.m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